第38届香港**金像奖如约而至,宋慧乔、张静初、惠英红、杨千嬅、蔡卓妍、文咏珊、曾美慧孜、文淇和周秀娜等女星齐齐亮相红毯,搭配闪耀珠宝,每一位女星都为了这次的红毯做足了准备,每个人都想要成为焦点,都想要被大家关注,所以大家都很努力。
宋慧乔身着黑色深V连衣裙搭配尚美巴黎Joséphine加冕·爱高级珠宝系列鹭羽·冠冕项链和耳环,压轴亮相第38届香港**金像奖红毯,举手投足大方优雅,温婉气质十足。39岁张静初身穿玫红色深V礼服搭配卡地亚 Reflection de Cartier系列耳环、Solitaire 1895 系列戒指和高级珠宝系列手镯亮相,性感又优雅!
詹妮弗·洛佩兹 超模Kendall Jenner **导演协会红毯珠宝 女星靠简洁精致风稳赢 宋佳宋佳以一身浅灰色三件套西装搭配卡地亚 Panthère de Cartier卡地亚猎豹系列戒指及项链,手腕点缀萧邦LUC Quattro系列腕表, 男星皆绅士女星皆崇高 胡歌 胡歌一身蓝色丝绒西装搭配伯爵腕表和耳环
蔡卓妍一袭橙色礼服搭配海瑞温斯顿凝世风华Incredibles高级珠宝系列蓝宝石钻石耳环和戒指亮相红毯,明艳动人。文咏珊一袭明**长裙搭配宝格丽珠宝亮眼吸睛,更衬得肌肤如雪,优雅迷人!曾美慧孜获得第38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她这次佩戴了宝格丽Serpenti系列珠宝,尽显女王霸气!
2020年1月,Chopard萧邦宣布将成为第25部詹姆斯·邦德**的官方合作伙伴。 演员安娜·德·阿玛斯(Ana de Armas)饰演帕洛玛(Paloma) ,将在影片中佩戴 Chopard萧邦Green Carpet系列的三款高级珠宝作品 ,这一系列作品皆以尊重人类与大自然的原则而打造。
安娜·德·阿玛斯(Ana de Armas) 在影片中佩戴一条镶嵌43克拉梨形钻石的项链,而缱绻于腕间的手镯则镶嵌重达 82克拉的梨形钻石 和明亮式切割钻石,耳畔镶嵌 14克拉梨形钻石 的耳环亦衬托其优雅造型。
在影片中,邦德已经退役,在牙买加享受平静的生活。但当他的老朋友——中央情报局的菲利克斯·莱特(Felix Leiter)向他求助时,这份短暂的平静也随之打破。营救一名被绑架的科学家远比预想的要危险得多,在此次任务过程中,邦德追踪到一位装备危险新技术的神秘反派。
值得一提的是,**中她的Chopard萧邦高级珠宝不是道具,都是货真价实的钻石哦!而且仅使用可持续和符合道德的钻石与「公平采矿」黄金制成。
《地下6号》又名:以暴制暴,讲述六个亿万富翁伪造自己死亡后组队打击坏人的故事。在一个闪回镜头里,其中一个角色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间公寓里盗走了一件天价钻石项链。当他沿着屋顶逃跑时,发现自己咬住了珠宝,而他的同伙幸好在他摔落前抓住了另一端。
片中的钻石套装来自Chopard萧邦在2017年推出高级珠宝系列The Garden Of Kalahari,这是Chopard以 2,055万美元 巨额收购的钻石原石「The Queen of Kalahari」切割后打造的。这颗巨钻重达 342克拉 ,于2015年开采自博兹瓦纳的Karowe钻石矿。为了纪念发现钻石的女性矿工,这颗原石被命名为 「The Queen of Kalahari」 ,其中「Kalahari」代表 Karowe 钻石矿所在的 Kalahari 沙漠。
在比利时进行切割后, 「The Queen of Kalahari」 最终成为 23颗 Type IIa 型钻石 ,均达到 D 色 和 Flawless 无瑕净度级别,无荧光 。其中 5颗 的重量超过 20ct——50ct 的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 26ct 的心形切割钻石, 25ct 的水滴形切割钻石, 21ct 的祖母绿切割钻石和 20ct 枕形切割钻石。
其中3颗镶嵌在**中出现的项链上。三颗分别是50克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26克拉的心形切割钻石、25克拉的水滴形切割钻石。
萧邦Chopard 的设计师以自然为灵感,对新切割完成的钻石进行设计。每一颗钻石主石周围都缀满水滴形钻石花瓣,构成盛开的花朵造型,花瓣外侧还用小颗圆钻勾勒一层蕾丝花边,更突出主石的明亮火彩。
这个系列中结构最复杂的是项链作品,由圆形和水滴形钻石连缀而成,项链中央可以看到一朵耀眼的钻石花,下方搭配圆形、心形、水滴形三枚不同主钻的挂坠,可作为单挂坠项链,或同时搭配三枚挂坠形成华丽的项链设计。心形和水滴形钻石亦可悬垂于耳钉下方,构成不对称的耳坠设计。
其余还有21克拉的祖母绿切割钻石,以及一颗20克拉枕形切割钻石(镶嵌在戒指上)。
《唐顿庄园》这次故事的主线很牛:虚构的克劳利家族,1927年要接待“微服下唐顿”的英国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玛丽王后那是谁?**中的玛丽王后,就是英王乔治五世的伴侣玛丽王后,那个“手中闪耀的珠宝,可以照亮半个地球”的宇宙无敌珠宝狂魔。
当时,在上流 社会 圈子里,戴头冠参加活动是很普遍的,尽管只有已婚女性才能佩戴,但实际上,如果是大型宴会,请柬上通常还会写一行字,表明是否适宜佩戴头冠。
格兰瑟姆伯爵夫人:
1880年款维多利亚钻石叶子头冠
老伯爵夫人 的是 1880年款维多利亚钻石叶子头冠,共165克拉 ,切割工艺属于维多利亚时代特有的旧式切割工艺。
老妇人戴的时候是连在一个黄金底座上的,拆掉底座就能变成一根项链。
柯拉·克劳利:
1900年爱德华时代玫瑰钻冠冕
玛丽母亲、格兰瑟姆伯爵夫人戴的是1900年爱德华七世时期的钻石冠冕,总重8克拉的钻石 采用旧式切割和玫瑰切割两种工艺。总共8克拉,连婆婆的一半都不到——她可是整个克劳利家族的真·拯救者和金主。
不过这款皇冠有一个隐蔽机关:有一个能拆卸的黄金底座。加了底座,这款冠冕可以分分钟变成一款花冠。
二**伊迪丝:
1890年维多利亚晚期百合花冠冕
二** 戴的是 1890年维多利亚晚期出品的一顶百合花头冠,钻石共重15克拉 ,也是传统的旧式切割工艺,有不可拆卸的黄金底座。
但二**将这枚冠子戴出了新意——模仿爵士时代最流行的钻石“花环风格”,将头冠固定在了额头上。
这种戴法几乎成为二**的标志了。装饰艺术时期多种多样的发带取代了爱德华时期的王冠,成为时髦女性钟情的饰物,发带佩戴在前额上,和灵动的短发相映成趣,突出了当时修长飘逸,优雅慵懒的新造型。
以上三顶 钻石头饰 ,都是英国的皇家御用古董后冠店Bentley & Skinner借出的真品。拍摄的时候,都有专人守着。
大**玛丽:
1800年格鲁吉亚花卉钻石头饰
大**玛丽 当初结婚时戴的 1800年代古董头饰 也可以租用,价格 145,000 英镑,押金为 125,000 英镑,每天租金为 1,750 英镑。
这顶格鲁吉亚花卉钻石头饰不仅是爱德华时期的著名代表佳作之一,还相当有来头。它来自古老的珠宝品牌Bentley & Skinner,属于英国皇室所有,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长女路易丝公主殿下的结婚头饰。头饰本身由45克拉的密镶钻石装饰而成,均以银托镶嵌并固定在黄金底座上,此头饰可拆成两件胸针。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铂金的大量使用使这顶头饰更加闪亮。
玛丽皇后: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女孩冠冕 + 弗拉基米尔冠冕
玛丽王后 就比较大方了!先是戴着如今英国女王最爱的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女孩冠冕” ,从年轻一直戴到现在。而且,她还戴着它出现在了英镑和邮票上!
诞生于1893年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女孩们联合筹钱为玛丽王后定制的结婚礼物。
1947年 ,玛丽王后将这顶冠子送给了大孙女伊丽莎白二世,作为她的结婚礼物。
接着出场的是 “Vladimir Tiara大公夫人弗拉基米尔冠冕” ,这也是如今女王常在各种正式场合佩戴的。弗拉基米尔冠冕也被称为 “钻石珍珠皇冠” 。
弗拉基米尔冠冕诞生于1874年 ,原本是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儿子弗拉基米尔大公送给新婚妻子玛丽亚的礼物,使用了大约1900颗宝石。经过革命动荡后, 1920年代以28万英镑的价格出售给玛丽王后。 不过,玛丽王后的这顶弗拉基米尔冠冕少了几颗钻石,属于战乱造成的残次品。
玛丽王后委托皇室御用珠宝商Garrard将钻石补齐后,还想到了一冠三用的法子:将冠冕上的珍珠重新设计出可拆卸的,再找了一套祖母绿做成“替换装”。
如今,弗拉基米尔冠冕也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最喜欢戴的皇冠之一,她有时会用祖母绿替换镶在王冠里的珍珠,有时干脆什么宝石都不要。
对了,玛丽王后的这两顶冠冕,使用的其实都不是真珠宝。因此剧组也不太敢给什么特写,以免穿帮。
事实上,珠宝首饰作为**演员中重要的道具,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角色性格、心理甚至是推动剧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导演在这方面的用心也可以看出其对**人物塑造上的功底。在**史上,众多的爱情影片中曾经都不止一次出现过珠宝首饰,这些珠宝或奢华、或简约,陪伴着男女主人公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或许有情人最终未终成眷属,但陪伴着他们的那些珠宝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过。
白色虞美人:象征安慰、慰问。粉红色虞美人:代表极大的奢侈、顺从。hopard萧邦RedCarpet系列虞美人戒指绣球花珠宝美满、团聚绣球花圆形的花朵、美丽的姿态象征着与亲人之间斩不断的联系,无论分开多久,都会重新相聚在一起。蓝色绣球花的花语是浪漫、美满。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
全名: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法语)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
代表作:马祖卡舞曲、圆舞曲
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生平
[编辑本段]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后来开办了一所为来华沙学习的外省贵族子弟的寄宿学校。母亲是波兰人,曾在一个贵族亲戚的家庭中任女管家。肖邦幼年时向一位捷克音乐家W日夫尼学习钢琴,8岁时开始公开演奏。1824年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JAF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26年中学毕业后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活动,1829年毕业于该院。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1830年3月肖邦在华沙演出了自己的早期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f小调),同年10月在告别华沙的音乐会上演奏了自己的另一部代表作《第一钢琴协奏曲》(e小调),均获得成功。11月2日肖邦携带一抔朋友们赠送的波兰泥土离开华沙,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祖国。12月初在维也纳逗留期间得知华沙爆发起义的消息,他为未能参加这次起义而焦急。当时曾想返回波兰参加斗争,被友人劝阻,未能实现。次年初在赴巴黎途经斯图加特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撼,这些,都在他当时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抵巴黎后,他放弃了去伦敦的计划,在巴黎定居,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创作活动。在这里他除了与流亡巴黎的波兰侨民密切交往之外,还结识了西欧文艺界许多重要人物,其中包括波兰流亡诗人A密茨凯维奇,德国诗人H海涅,法国画家E德拉克洛瓦,意大利音乐家V贝利尼,匈牙利音乐家F李斯特等人。这些交往对肖邦精神生活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特别是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关系,对肖邦的思想、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从1838年同居到1846年关系破裂,前后共生活了8年。从30年代初抵巴黎到40年代中期,肖邦的思想和艺术高度成熟,在创作上获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40年代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使对此一直抱着热烈期望的肖邦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击,深深陷入了失望和消沉的情绪之中;同乔治·桑之间爱情的破裂,故乡亲人和挚友的相继去世,自己健康情况的不断恶化,这一切都给他的身心造成深深的创伤,加重了他的悲哀和孤独。1848年衰弱的肖邦去英国逗留了一段时间,从事短期的教学和演奏活动。在那里他为流亡国外的波兰侨胞开了最后一次演奏会。回巴黎后健康情况急剧恶化,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临终时嘱咐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
创作时期
[编辑本段]
肖邦的创作可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
华沙时期(早年~1830) 这一时期的创作除少数作品外,在肖邦的整个创作中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是肖邦一生创作的起点,其中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和民族风格的光辉,这在他的《d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27)钢琴与乐队合奏的《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1831)《C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 《F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钢琴与乐队合奏的《波兰主题幻想曲》(1828)和《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1828)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年作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对爱情生活的体验,对幸福的热烈向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明朗欢快情绪贯穿全曲。音乐富于民族民间彩,《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有质朴优美的马祖卡舞曲风格,《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则是一支带有强烈的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的强劲、粗犷的旋律。
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末~1831年) 在这一短暂的时间里,肖邦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飞跃。《b小调谐谑曲》(1831)写于逗留维也纳时期。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既严峻又温存的音诗。《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则写于得知华沙沦陷之后,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同时期创作的《a小调前奏曲》则充满了迷惘、茫然的情绪,音乐构思奇特而新颖。
在巴黎的全盛时期(1832~1845) 在肖邦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他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创作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直到结构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肖邦的绝大部分练习曲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E大调练习曲》(1832) 《b小调练习曲》(1834)、《a小调练习曲》(1834)等最为突出。《E大调练习曲》是一首感情温存、深沉的哀歌,它的曲调属于肖邦创作的最优美的曲调之一,倾注了对祖国无限爱恋的感情。《b小调练习曲》则是一首充满了阴郁激愤情绪的作品。它的主题紧张强烈富于戏剧性,而它的中部却渗透着一种沉思宁静的悲凉气氛。在适宜于主要表现单一形象的练习曲体裁中,采用如此强烈的双主题对比的原则以造成尖锐的戏剧性冲突,这在肖邦的练习曲中也是不多见的。《a小调练习曲》则情感严峻,气势磅礴,全曲由号角性的简单音乐动机发展成为波澜壮阔的巨流,把音乐推向戏剧性的悲壮的高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肖邦的3首奏鸣曲中,在内容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方面最突出的是《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1839),其中的第3乐章《葬礼进行曲》,寄托着对华沙起义中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是肖邦音乐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气质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夜曲深受英国作曲家J菲尔德夜曲的影响,追求音乐风格的细腻、华美和典雅秀丽,有比较浓厚的浪漫主义感伤情调。流亡巴黎后创作的夜曲在内容上愈加深刻,音乐风格也更富于个性化了。他的《c小调夜曲》(1841)完全摆脱了菲尔德的影响,主题朴实无华、严肃而又悲哀,音乐的发展愈来愈富于戏剧性。它标志着肖邦已经将夜曲的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大大地挖掘了夜曲的表现潜力,使它成为一种能容纳深刻社会内容的音乐体裁。肖邦的4首叙事曲全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有的是直接同波兰的民族史诗和民间传说相联系。如《g小调叙事曲》(1835)的创作是直接受到了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奇的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启示。肖邦把握了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华伦洛德的深沉、严肃、大无畏的性格以及贯穿整个长诗的紧张的悲剧性气氛,将它们体现在严整的奏鸣曲快板乐章的形式中。《F大调叙事曲》(1839)则取材于同一位诗人的民间幻奇故事诗《希维德什扬卡》。原诗描写一个负心的少年猎人,由于背叛了爱情誓言终于受到了惩罚,被希维德什扬卡仙女拖入湖底。肖邦在这首叙事曲中没有企图去描绘或暗示原诗的故事情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方法展现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情境,通过它们之间矛盾冲突的发展来揭示原诗的意境和感情气氛。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在这个时期创作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波洛奈兹舞曲中的那种注重外在华丽效果的倾向被一种深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朴实无华、刚毅豪放的艺术风格所代替。肖邦或从波兰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中吸取精神力量,或从缅怀祖国光荣的往昔,悲叹今日沦亡的苦难中激励自己的民族感情,以抒发他内心的郁愤,振奋民族精神。《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38)是一首胜利凯旋的颂歌,贯穿始终的管弦乐队般的丰满强大的音响,展现了古代波兰庆祝民族胜利时光辉灿烂的情景。《c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39)则是一首哀叹祖国沦亡的沉痛音诗,主题的感情基调是悲哀和压抑的,但丝毫没有感伤。《升f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41)规模宏大,富于戏剧性,它同对波兰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情景的想象有联系。悲壮严峻的首尾部分同色彩暗淡、感情忧郁的中间部分形成对照,在波洛奈兹舞曲体裁中别具一格。《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42)是同类体裁乐曲中性格最刚毅、豪迈,气势最宏伟、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热情豪迈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乐曲的中部富于鲜明的造型性,马蹄声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战马奔驰、月光剑影的古代沙场的情景。作曲家思古的幽情同现实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民族感情的巨流,不可抑制。
晚期(1846~1849) 这一时期肖邦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幻想波洛奈兹舞曲》(1846)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虽然在这里已经听不到像《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那样高昂、豪迈的声音,但它的那些由于对祖国、民族未来的某种憧憬而唱出的激昂慷慨的段落仍是极富于感染力的。《g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f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一首亲切、温存的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后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最后思念。
传世名作
[编辑本段]
1《夜曲》
《夜曲》为英国作曲家费尔德(1782—1837)所首创。他采用平静的和弦伴奏下的优美旋律这种形式,表现夜的幽静和梦幻的情调。肖邦继承了这种形式,又极大地发展、创新了这种形式。肖邦的《夜曲》,包含了相当多样的意境,甚至是热情的戏剧性形象。令人惊疑的是,无论音乐多么复杂、激动,却仍不失“夜”的总的感觉。由于肖邦赋予了《夜曲》以新面貌,后人都将《夜曲》看作是肖邦创作特有的标志之一。
肖邦的21首夜曲,几乎每一首都是那么迷人。其中最为广大听众熟悉的可能是第二号《bE大调夜曲》,它的主旋律早已深入人心:中段开始是圣咏般的和弦进行,从容而又威严,蕴涵着内在的力量。这力量开始是片断的显露,逐渐积累,显露的片断在增大,终于,酿成双手八度齐奏从上往下排山倒海式的暴发,此时,真是身在“黑夜”心在“白昼”了。经过中段的暴发,“夜”再也无法平静,当第一段再现时,同样的曲调用了织体完全不同的伴奏,原来严整的节奏现在变成了惶惶不安的三连音,音乐变得哀怨、悲痛,久久不能平息。在增加了一段扩充的终止后,才勉强安静下来,最后消失在延长音里,可留下的沉重心绪始终没有消失。
2《前奏曲》
肖邦在24个大小调上写了24首《前奏曲》。关于这些乐曲,曾有各种不同的评说。有的认为是《练习曲》的雏形,甚至认为有些是草稿,有的认为是音乐的格言,有的认为是即兴式的音乐意念,类似“音乐瞬间”。有的钢琴家将24首当作一个套曲,从头至尾连续演奏,有的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的确,这些作品有长有短、情趣各异、手法多样,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五颜六色。
我们知道肖邦生前曾不肯出版自己的某些作品,而后人将其出版后都公认是音乐的珍品。由此判断,肖邦对正式发表自己的作品是十分严肃的。既然肖邦于1839年将这批《前奏曲》出版,恐怕不会是草稿。事实上,随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珍爱这些《前奏曲》。下面介绍其中常被演奏的两首。
第15号《bD大调前奏曲》,又名《雨滴前奏曲》。这里又遇上了别人为乐曲起名的事情。说来耐人寻味,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之一,但是肖邦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却从不为自己的作品加上一个说明音乐内容的曲名。对于别人给他的乐曲命名,他也十分反感。可见,浪漫主义音乐,根本上在于音乐的气质本身,不在于有名无名。肖邦反对一个具体的名称,说明他的音乐有广泛的概括性。所以,我们欣赏那些已被命名的乐曲时,只能将名称作为理解的一个媒介,一个入门的途径,绝对不必限制自己联想、体验的自由。比如这首《雨滴》的得名,显然是伴奏部中一个bA(#G)音,几乎从头至尾在八分音符平稳的律动上,持续不停,恰似从屋檐上滴下的雨珠,滴滴答答不绝于耳,行板:
雨滴声衬托出恬静,心中升出高尚、美丽的歌。随着雨滴声声,慢慢地,思绪转向沉重,在低音区出现了小调的曲调,雨滴声化为了宏亮的钟声,心情激动起来。最后又回到开头的安静,仍在雨滴声中结束。
第24首《d小调前奏曲》,有人称之为《雷雨时的祈祷》。这里确有雷雨闪电的气氛而“祈祷”,则绝无此事。这首作品与《革命练习曲》写于同时,也同样是沙皇俄国军队攻占华沙这一事件,在肖邦心中激起的惊涛骇浪。所以,音乐的性质与《革命练习曲》相似。所不同的,这里只有愤怒,“来不及”在悲哀中逗留;这里是慷慨激昂,不屈不挠,已经没有眼泪。左手低音从头至尾这样轰鸣,似沉雷,如战鼓:
主题音调坚定、果敢,一派英姿:冲击力直达末尾,最后三次猛击钢琴最低音区的主音D,以表达作曲家那义无反顾、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3《玛祖卡舞曲》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在整个钢琴音乐文献中,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玛祖卡》。但唯有肖邦写了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在肖邦本人的作品中,《玛祖卡》也很特殊。一是这批作品,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另外,这是他较少带有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领域之一。
玛祖卡舞,是波兰玛祖维亚地方的民间舞蹈。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典型的节奏是:
此外还有库亚维亚克舞曲和奥别列克舞曲也都是三拍子的。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集合上述三种舞曲的特点创作出来的。玛祖卡舞曲的典型节奏,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经常显露,但肖邦是出神入化地应用它,远不是刻板地重复民间节奏。旋律,肖邦是天才地吸取民间音乐的精华,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创造出来的。和声、调式更有肖邦独出心裁的创造。尽管如此,《玛祖卡舞曲》的波兰乡土风格毫不减弱;相反,是以更高雅、更诗意的风度,婷婷玉立于钢琴音乐的百花园之中。评论家们说,《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故乡、土地、人民和对人民光辉精神的生动感觉,是波兰人民的“整个灵魂”。
由于《玛祖卡舞曲》是这么波兰化的音乐,有位波兰钢琴家说只有波兰人才能弹好。然而,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是,1955年在华沙举行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国钢琴家傅聪不但获得了第三名,而且还得了《玛祖卡》的最佳演奏奖。
分类作品
[编辑本段]
(Op代表作品编码,例如Op10-3表示作品十号的第三首)
1,圆舞曲(华尔滋) (Waltzes)
萧邦著名的圆舞曲,相信小朋友一定听过!这些圆舞曲是萧邦在维也纳时,运用维也纳华尔滋三拍的节奏,加上优美的曲调与抒情性,同时也发辉高度的钢琴技巧,因此萧邦的圆舞曲适合聆赏与演奏,比较不适合跳舞喔!
◎第1号圆舞曲降E大调Op 18
◎第3号华丽圆舞曲a小调Op 34-1
◎第6号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Op 64-1
小狗圆舞曲是描述乔治桑的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的一首曲子,因为曲子很短,因此也被称为「小圆舞曲」(Minute)
◎第7号圆舞曲升c小调Op 64-2
◎第8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4-3
◎第9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9-1
◎第10号圆舞曲b小调Op 69-2
◎第14号圆舞曲e小调OpPosth
2,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s)
萧邦不太喜欢管弦乐器,所以他的钢琴协奏曲(以钢琴为主,管弦乐搭配的曲子)也只有两首而已。第二号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就是写给初恋情人的优美「情书」,大家可以听听看唷!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一乐章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二乐章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三乐章
3,夜曲(Nocturnes)
夜曲是英钢琴师兼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曲式,以优美的旋律为主。萧邦受他的影响,第一首夜曲也已旋律为主,但后来的夜曲则加上更丰富的内容,不单是优美的旋律而已,所以是萧邦独特风格的夜曲。
◎第1号夜曲降b小调Op9-1
◎第2号夜曲降E大调Op9-2
4,练习曲(Etudes)
学钢琴的人,一定会弹到萧邦的练习曲!这些曲子运用了高度的钢琴技巧,包括快速的八度音程、还有三或六度的连续平行等等。不过这些练习曲并不只是教学用的,而是同时兼具艺术性,演奏者必须兼顾技巧、节奏、旋律、和声还有音乐的情绪表现,所以还是很到受乐迷的喜爱。
◎第3号练习曲E大调「离别」 Op10-3
这首练习曲是萧邦离开波兰前往巴黎时的创作,离开祖国与思念故乡的感情都表露无遗。
◎第5号练习曲降G小调「黑键」Black Key Op10No5
◎第12号练习曲c小调「革命」Revolutionary Op10-12
这首是萧邦在听到波兰遭俄国攻占时所创作的曲子。
5,前奏曲(Preludes) Op28
作品28的二十四首前奏曲集是萧邦晚年为了筹措疗养的旅费而创作的曲子。
◎第4号前奏曲e小调「窒息」Suffocation
◎第11号前奏曲B大调「蜻蜓」Dragon Fly
◎第15号前奏曲降D大调「雨滴」Raindrop
◎这首前奏曲左手规律的节奏像雨滴的声音,因此得名。
◎第23号前奏曲F大调「快乐之船」Pleasure Boat
◎第24号前奏曲降D大调「暴风雨」The Storm
6,波兰舞曲(Polonaises)
波兰舞曲是以宫廷为中心,华丽而壮大的民族舞曲。萧邦七岁时就创作了两首波兰舞曲(G小调与降B大调),而后来的创作不但有舞曲,还有波兰语的诗喔!
◎第三号波兰舞曲A大调「军队」MilitaryOp40-1
象征波兰旗士精神的宏伟。
◎第六号波兰舞曲降A大调「英雄」HeroicOp53
7,马祖卡舞曲(Mazurkas)
马祖卡舞曲是波兰东普鲁士与俄国之间一带,属于农民的民族舞曲,热爱祖国的萧邦创作了55首马祖卡舞曲,将思乡的情感转化为丰富的旋律。
第五号马祖卡舞曲降B大调Op7-1
8,奏鸣曲(Sonatas)
萧邦不喜欢被固定的奏鸣曲曲式所拘束,所以他的创作当中只有二首奏鸣曲而已。其中第二号的第三乐章的「送葬」进行曲,是西方葬礼中的送葬曲。
◎第二号奏鸣曲降b小调Op35第三乐章「送葬」
(Marche Funebre)
9,其他名曲
以下曲子也是萧邦的名曲:
◎幻想即兴曲升c小调Fantaisie-ImpromptuOp66
◎船歌升F大调BarcarolleOp60
◎第4号叙事曲f小调BalladeOp52-4
◎幻想曲(非即兴幻想曲)
评价
[编辑本段]
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萧邦手表维修售后地址:新世界中心办公楼B座室,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3号。
萧邦(英文名Chopard),是1860年路易于利斯-萧邦在瑞士创立的高级手表珠宝品牌。萧邦的产品风格是工艺考究和时尚动感,它的主题产品有女士饰品。
品牌下分别有Chopard萧邦Imperiale系列鸡尾酒戒指、Chopard萧邦Red Carpet系列紫色耳环、Chopard萧邦花纹耳环、Chopard萧邦藤蔓花纹耳环等商品。
品牌以表框内饰有滑动钻石的设计而闻名遐迩,尤其是在女装腕表方面,更把这种创意发挥得尽善尽美,推出了一系列令人无限喜悦的珠宝腕宝系列,以精巧可爱的设计,宣扬开心快乐精神。
腕表表面有独特的画面设计,衍生出千变万化的几何图,分别有12小时刻度尽是耀眼星光的西洋星座款式、令人满载浪漫感觉的雪花系列、以及充满中国风味的12生肖款式。与此同时,在表面中有一颗颗可流动的钻石,钻石随着身躯舞动而摇晃,充满趣味。
秉承着富有浪漫诗意的创意设计,品牌继续打破传统的创意精神,把一向收藏在表面内的小时数字反其道而行,表现于外,以阿拉伯数字构成表圈,加添上闪闪耀眼的钻石,创意与美感无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