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鱼目混珠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叫做满愿,得到一颗很大的珍珠,许多人都很羡慕他。邻居寿量很妒忌,自己也很想拥有。有一次寿量在路上捡到一颗很大的鱼眼睛,当成了珍珠带回了家。然后到外面大肆宣扬。后来他们两人得了同一种病需要用珍珠的粉末和药材才能治好。寿量取出那颗所谓的“珍珠”,大家一看,都讽刺寿量:“你真是鱼目混珠啊”。
鱼目混珠的故事(另一种传说)
从前,在街市上,住着一个名叫满意的人。
有一次,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那地方在未经开发的荒蛮的南方。在一家绝不起眼的铺子里,他用身上所有的钱和带着的所有值钱的物品,买到一颗径长一寸的闻所未闻的大珍珠。
回到家,满意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个盒子,上面镶嵌了金银和其它宝物,然后把那大珍珠放在里面,严密地收藏着。只在大的年节,他才拿出来给二三知己看。
满意有个邻居名叫寿量,也听到满意获得一颗大珍珠的事。看到别人谈论时脸上那种企慕之色,有好几次他都想把家里密藏的祖传大珍珠,拿出来同满意比一比。只是碍于祖宗“不可轻易示人”的遗训,这才作罢。
事有凑巧,不久两人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卧床不起。
四处问卜求医,古怪稀奇的东西吃了若干,只是病不见有任何起色。两家人家上上下下的人都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但还是一筹莫展。
一日街上走来一个游方郎中,说能医治各种疑难杂症。也是病急乱投医,请到家里,郎中看了看病人,说这种病需要珍珠粉来合药。才能药到病除,匆勿写了一个方子,就走了出去。
可是满意说什么也不肯残损那颗稀世之珍,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的药;寿星则忍痛吃了用家传珍珠粉合的药。天以后,游方郎中来到满意家问病况如何,满意如实以告,郎中说,“我能否看看你的珍宝”满意打开盒子。“果然是不世之珍!”郎中道:“你为什么不拿着它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去展示她的风采呢”
寿量告诉郎中,吃了药却没什么作用。“那么你把所用的珍珠给我看。”郎中说。不得已,寿量挣扎着拿了出来。郎中一看,大笑着
说:”这哪是什么珍珠。这是海洋中一种大鱼的眼睛。真是鱼目混珠。
哪能治好你的病啊!”
指用鱼眼假冒珍珠;比喻拿假的冒充真的。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近]滥竽充数。
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_。”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鱼目混珠”。
晋·卢谌《赠刘琨》:“夜光报于鱼目。”李善注引《雒书》郑玄注:“鱼目乱真珠”。
成语寓意
故事中满愿和寿量的珍珠在外观上看似无异,然而到了治病展现真功夫的时候寿量的“珍珠”却没了功效。鱼目的形状和颜色相似于珍珠,寿量只看到二者相似的形状和颜色,却忽略了相异的质。但是鱼目的形状和颜色无论多么相似于珍珠,二者毕竟各自具有自身的本质,就算侥幸“混珠”一时,终究还是会有被发现的一天。
成文用法
“鱼目混珠”指用鱼眼假冒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清·魏秀仁《花月痕》十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一钟酒。”
作家·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
例句
不法商贩,常常干出~的事情,坑害顾客。
成语辨析
鱼目混珠—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与“滥竽充数”意义相近,两者皆有以假充真之意;区别在于“鱼目混珠”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而“滥竽充数”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可以用于人或者物,也可用作自谦。
相关谜语
1鱼眼睛猪头人
2一条鱼眼睛里有个珠字
来源故事
从前,有个叫满意的人在一个处于蛮荒之地的不起眼的小铺子里,用所有的钱买了一颗大珍珠。回到家后,他把大珍珠放进一个特意制作的盒子里,好好地收藏起来。只有在过年时,他才拿出来给一些朋友看。满意有个叫寿量的邻居,家里藏有一颗祖传的大珍珠,常想拿出来和满意比一比。可祖宗有遗训,不可轻易示人,只好作罢。不久,两人都得了一种怪病,卧床不起。看了好多医生,吃了好多药,可病情仍不见好转。一日,街上来了一个据说能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游方郎中。两家人分别将其请到家中,郎中看完病后,说此病需要以珍珠粉来合药,才能彻底治愈。他留下一个方子,便匆匆走了。可是满意怎么也舍不得残损那颗稀世珍珠,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其他的药;而寿量则吃了用家传珍珠粉合的药。后来郎中得知满意并未服用珍珠粉,前去一看,发现他的珍珠的确是稀世之宝。而郎中一看寿量的珍珠就说:“这是海洋中一种大鱼的眼睛,以鱼目混充珍珠,哪能治好你的病呢?”。
“错把鱼目当珍珠”表示的成语是鱼目混珠,意思是把鱼眼珠杂混在珍珠中,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译文:鱼眼睛怎么会是珍珠?蓬蒿不是槚。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冒名顶替 [ mào míng dǐng tì ]
释义:冒用别人的姓名,代替他去干事或窃取其权利、地位。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例句:他由于冒名顶替别人参加考试而被赶出考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