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场推崇一种“起荧”翡翠,在同样颜色、大小和品质情况下,有无“起荧光学效应”翡翠饰品的价格,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起荧”翡翠除了与加工形状、光学原理有关外,与翡翠的结构构造也有密切相关。本文从翡翠的结构构造入手,对“起荧”翡翠的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
“起荧”翡翠的基本特征“起荧”是玉石的一种光学效应。现专指在翡翠饰品的内部出现的飘浮的亮光,随翡翠饰品的摆动亮光的位置也发生改变的现象。“起荧”的翡翠,本身的质地和透明度很好,晶莹剔透,再加上特殊的“起荧”作用更增加她的美丽与神秘。市场上有人称“起荧”现象为“荧光”,这种叫法欠科学,是目前人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词汇描述这种现象的结果。在宝石学中荧光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宝石矿物在受外界能量(如紫外线、X射线等)激发时发光,激发源撤除后发光立即停止。这种发光现象称为荧光“起荧”翡翠的微观结构特点经观察发现“起荧”翡翠质地细腻,光泽强,透明度好。扫描电镜实验中量得“起荧”翡翠样品的颗粒大小为50~140m(005~014mm)。
与偏光显微镜下的测量的颗粒大小基本一致,属于细粒-显微变晶结构。根据有关翡翠结构研究[18-22]表明,组成翡翠的矿物粒度越细、越均匀,翡翠的质地越细腻,光泽度越高,透明度也越好。如玻璃种、冰种翡翠的平均粒度为005~015mm,当粒度达015~04mm时,翡翠可达半透明;当粒度﹥055mm时,翡翠就不透明了。不透明的翡翠,光线不能进入翡翠内部,不能产生“起荧”。真正的玻璃种翡翠因为透明度很高,光线直接透过宝石也不会产生“起荧”。
翡翠的矿物颗粒﹥055mm或﹤005mm时都不会产生“起荧”现象。因此得出一个推论:只有在005~055mm时才有可能产生“起荧”现象。而本文实验样品的颗粒大小为50~140m(005~014mm),确在理论的“起荧”颗粒范围005~055mm内。属于玻璃种、冰种翡翠的平均粒度范围。2“起荧”翡翠的光学原理探讨对“起荧”翡翠饰品观察发现,“起荧”饰品通常有一个弧面,如笑佛的佛肚、福豆、蛋面、手镯等,而同样材料没有弧面的翡翠饰品,却无“起荧”现象。可见弧面是翡翠“起荧”的一个必要条件。
对弧面光路进行探讨是研究翡翠“起荧”的一个重要内容。由图3-19可见,平行光通过弧面切磨的翡翠时,在上弧面由于折射作用受到聚敛,在下弧面由于反射作用受到第二次聚敛,这样经过第二次聚敛后的光线要比原始入射光强很多。聚敛的光若没有受到阻挡发生透射的作用,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经过聚敛的光必须受过物质阻挡,发生散射/漫反射作用才能被看见,才能出现“起荧”现象。翡翠是多晶质集合体,聚敛光线受到翡翠内部矿物小颗粒的阻挡,而产生散射/漫反射。
因此抛光精良是“起荧”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具有“起荧”效果的翡翠,弧面形高度对“起荧”的强弱也有一定的影响。以翡翠弧面形戒面为例,因为是翡翠,折射率值是固定的,一组平行光入射后,从底面反射回来的反射光焦点平面是一定的。只有当底面反射光焦点平面的高度低于弧面形翡翠的高度,二次聚敛光线才会聚焦在弧面形翡翠内部,发生散射/漫反射作用,“起荧”效果才会明显。反之,“起荧”效果会减弱。
人眼通过散射光线从而看见“起荧”现象。而一些单晶质体,如水晶,光线沿直线传播,直接透过宝石,不会产生光线在局部凝聚或局部发散的现象,就没有“起荧”的现象。同样当翡翠的结构粗糙,质地很差、透明度差,硬玉的结晶颗粒较大,对进入的光线产生反射作用,更多的光线被反射出,进入不了翡翠内部,就不能产生“起荧”现象。抛光对“起荧”现象也有很大影响,若抛光粗糙,入射光线会产生漫反射,进入翡翠内部的光线受到严重的阻碍,发生二次聚敛后的光线强度太弱,也不能产生“起荧”现象。
翡翠起光,又称起荧光,"荧光" 用来来形容翡翠的一种光学现象,当晃动无色冰种翡翠戒面时,可观察到一种柔和的、白色的、朦朦胧胧的白光,好似晚上薄云游动下月亮的感觉。经销者描述该种现象为"冰种(或玻璃种) 翡翠具有'莹光'",或"满莹光",或"发出活灵活现的'莹光'"等。无色冰种或玻璃种翡翠的耳坠、项链、玉佩和手镯产品就常有这种现象。
种“莹光”的产生是由于冰种翡翠由0001 mm 左右粒度的微小硬玉晶体致密集合体组成,在不同的方向上产生了硬度差异而在其抛光表面出现了微波状起伏,使入射光产生了漫反射的现象。由于该类翡翠的透明度高(“水头”好) ,光线在空气中传播到其抛光表面时,首先其表面微波纹会产生一部分反射光,形成反光点;然后一部分光线进入翡翠内部,在由光密媒质(内部) 进入光疏媒质(空气)前,翡翠表面微波纹又发生作用,在其内部产生强烈的漫反射(内反射) ,与硬玉晶粒间的折射形成了朦胧状白光光斑。肉眼观察可见到翡翠内部透射出的朦胧状柔和白光。
在珠宝玉石的鉴定检测中,经常会利用紫外荧光灯(或红光灯)来检测各种宝石的荧光效应,如果出现荧光效应,则说明宝石经过人工处理,这是鉴定和评测宝石的重要特征之一。
初藏翡翠一定要搞清楚三个概念,即“种、水、色”,根据这三者来判断翡翠是否具有收藏价值。“种”,通常指翡翠的结构,其中玻璃种、冰种是上等翡翠,具有收藏价值。
“水”,即通透度,翡翠内部因结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的清澈如水,有的则透明如冰,水头好、透明的翡翠是上乘佳品;“色”,就是翡翠的颜色,翡翠除了绿和红之外,还有紫、白、灰、黄、黑等色,浓淡不同,色彩各异。
扩展资料
一件翡翠首饰达到收藏级别,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首先,种佳。一定是未经过人工处理的天然真货,还要保证翡翠材质本身较为难得,或色美、或种佳、或巧色,色种俱佳者,可视为翡翠中的珍品。
2、其次,状佳。形状要漂亮饱满,太细、太扁、不对称、偏斜的都不是最佳品。
3、最后,艺佳。工艺简素,好的工艺可以提升翡翠的价值。好的翡翠雕刻工艺要精湛,还要简洁,意境要耐品味。
人民网-收藏翡翠雾里看花:专家教您辨真假
1、看翡翠质地、浑厚度:直射
直射的手电筒在平移过程中,玉石的透光性均匀说明结构均匀,透光性不均匀,说明玉石的结构均匀性不均匀。
2、看翡翠颗粒粗大小:斜射
用强光手电筒对准翡翠无皮的平行面,呈45°斜角,距离翡翠表面3至10厘米左右进行照射,也可慢慢平行或远近移动,单点式是看清絮状结构为最佳;
3、看翡翠是否有杂质或者绺裂:背射
有杂质时,翡翠内部通过打光会呈现暗点,这是杂质会阻光的缘故;有绺裂时,在手电光源平移时会出现光线强弱变化不均匀的现象,这是由于内部的绺裂影响到了光线的折射与反射造成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用实际打灯图来看下不同种水的翡翠原石打灯表现:
1、玻璃种
有荧光,看上去杠味十足,金属光泽度强,也就是行家所说的“起荧”。
2、高冰种
反射有金属的杠味
3、冰种
肉眼观察不到晶体颗粒,看上去胶感十足。
4、糯冰种
内部结构,相对质地比较细腻,朦胧不可分辨;
5、糯化种
打灯后,看上去跟糯米汤一样,看不到结构,底子浑浊,透明度不高,
6、糯种
打灯后细腻看不到结构,但是底子浑浊。
翡翠手镯的种水可以看质感或透明度,翡翠的种水其实指的是翡翠的质地粗细程度和透明度。而翡翠根据透明度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玻璃种、冰种、糯种和豆种四大类。
玻璃种翡翠指的是外观如同玻璃一样通透、纯净的翡翠,这种翡翠的外观看起来非常清透,肉眼可见有明显的“起荧光”现象,它的结晶颗粒非常细腻,质地纯净无暇。
冰种翡翠是种水仅次于玻璃种的翡翠品种,这种翡翠外观呈现冰块质感。糯种翡翠肉眼看起来像是煮熟的糯米汤,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翡翠种水。而豆种翡翠晶体粗糙,外观看起来像是豆子排列在翡翠内部。
翡翠手镯保养注意事项
当平时不戴翡翠时,可将翡翠取下放置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盒子中,千万不要随意的丢弃或者摆放,一般是搁置在家里比较阴凉的抽屉里最佳,这样能更好的保存翡翠的完美度和美观性。
也可以通过清水浸泡清洗,由于翡翠怕油污,需要远离化学品,故在清洗的时候切忌使用强碱性的肥皂,沐浴露等清洁剂来清洗,由于它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这样容易对翡翠造成一定的腐蚀,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高温暴晒,长时间暴晒容易让它热胀冷缩,以降低翡翠的通透性。
以上内容参考 -翡翠手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