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九个儿子分别都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龙的九个儿子分别都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第1张

龙生九子是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九子分别是谁?其实,龙生九子在明朝以前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直到明朝弘治年间,才开始正式出现。

相传明孝宗朱佑樘有一天突然对神话故事大感兴趣,但是弄不清龙生九子都分别是谁,于是便下了一道口谕,让身边的小太监去询问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李东阳得到口谕之后,不敢怠慢了皇帝,但是他也只是依稀记自己年轻时在杂书中看过,仓促之间也答不全。

无奈之下,李东阳只好跑去了翰林院询问翰林编修罗玘,而罗玘的家中刚好有一个小册子,取来一看上边果真记载着“九子”之名,但是这本小册子并没有记载九子究竟是出自何处,李东阳对于皇帝的垂询不敢久耽,只好凑合了一下,写了封奏折答复明孝宗朱佑樘。

这封奏折上写道:龙生九子不成龙,然其各有所好。

一曰:赑屃(bìxì),龙长子,(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样子和乌龟非常相似,喜欢负重,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一般在宫殿祠堂或者陵墓中可见其背负石碑的样子。

二曰:螭吻(chǐwěn),龙次子,(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口粗好吞而且喜欢眺望,能消灾灭火。一般在古建筑的大殿屋脊上可以见到。

三曰:蒲牢(pǔláo),龙三子,(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喜欢大声吼叫,大钟上边的龙形兽钮就是它的形象。相传蒲牢住在海边,特别害怕鲸鱼,每当遇到这种庞然大物,它就会被吓得大声吼叫,所以人们把它铸在钟上,以发出洪亮的钟声。

四曰:狴犴(bìàn),龙四子,(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相传狴犴急公好义,憎恶犯罪的人,而且能明辨是非,样子似老虎威风凛凛,因此多装饰于监狱的门上。

五曰:饕餮(tāotiè),龙五子,(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天生吃货,胃口奇大无比,因此常见于鼎盖上。

六曰:蚣蝮(bāxià),龙六子,(性好水,故立于桥柱),非常喜欢玩水,一般多见于桥头栏杆上。

七曰:睚眦(yázī),龙七子,(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嗜杀喜欢争斗,经常被人们雕刻于兵器的手柄上,寓意增加杀伤力。

八曰:狻猊(suāní),龙八子,(形似狮,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喜好烟火,形状像狮子,所以他一般多出现于香炉的盖子上,嘴中吞云吐雾。

九曰:椒图(jiaotú),龙九子,(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铺首),形状和海蚌比较相似,非常反感别人进入自己的巢穴,所以一般多见于大门的把手处。

明孝宗和李东阳关羽“龙生九子”一问一答,顿时在众多大臣中流传开来,后来的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又提出了另一种说法,龙生九子的排名分别为:囚牛、睚眦 、 嘲风 、蒲牢 、 狻猊 、 赑屃 、 狴犴 、负屃 、 螭吻。

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传奇生物,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图腾和符号。在古代更是人们的信仰所在,传说中的龙是“雨神”,常常被人唤作“龙王”,具有辟邪、布雨、祈福的神力。在中国有关龙的文化、传说、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比如“龙生九子,各有所长”,“叶公好龙”等等。但是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龙生九子,后代中竟没有一条成龙,难道龙宫中也有“隔壁老王”?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龙的妻子身上找答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究“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秘密吧。“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原因

“龙生九子”是指龙王生了九个孩子,但是这九个孩子却都不化龙,而是成长为了九个其他的生物、物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基因突变。当然这种突变并不意味着龙王被戴了“绿帽子”,原因在这九个龙子的母亲身上。实际上这九个龙子的母亲都不相同,也就是说我们印象中的龙王是条“渣龙”,相当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与不同的族类结合,生下了九个不同种族的龙子。那你知道这九个龙子又都包括哪些神话物种吗?

二、龙的九子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在民间传播甚广,也因为传播广泛,所以很多历史资料以及民间传闻当中九个龙子的叫法和类别有些偏差,为了更好叙述,我们就依据最早的《中国吉祥图说》来看一下龙的九子是哪九个吧。

大龙子——囚牛

囚牛在传说中是一种**小龙,为龙与犀牛的结合产物,所以名为囚牛。在人间有一句成语叫作“对牛弹琴”,但是囚牛不服气,于是他前往一个仙人的居所,拜访修行弹琴,终有所成就。

后来囚牛着了迷,经常蹲在琴上听人们的轻拢慢捻,所以《治世余闻》中才会写道,“囚牛,龙种,性好音乐。”只因为囚牛爱好音乐,性情温和,人们并不怕他。为了纪念囚牛,古人还会在胡琴上刻上囚牛的雕塑。

二龙子——睚眦

睚眦是龙和豹结合下的产物,因为其豹身龙首,所以当他母亲产下他之后,龙王大怒,打算弃之,幸好他母亲拦住,睚眦才免于遗弃。

在龙宫修炼十年后,睚眦终于化为人形,他冲天飞升,心中所想全是不辜负自己龙子的名号。或许是自己生来不被父亲喜欢,所以传闻中睚眦嗜杀成性,好斗成瘾。

三龙子——嘲风

嘲风,神话当中龙与凤凰的孩子。嘲风承袭了他母亲乐于翱翔的性格,所以天生就是个大冒险家,成年化形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站在悬崖边上逆风吼叫。所以古人大殿的殿角上经常会放上嘲风的塑像。

四龙子——蒲牢

蒲牢的母亲是湖中生物,也就是我们现代经常看到的蛤蟆。传闻龙在池塘泡澡的时候与蛤蟆结合,就生下了第四子蒲牢。蒲牢虽然贵为龙子,却随了他的母亲,过于胆小,一点惊吓都能被吓个不停,一直呼喊。所以在龙子中极不受他其他兄弟的待见。

五龙子——狻猊

狻猊的母亲是狮子,但是汉朝以前,中原并没有狮子,所以人们在书中补充到是龙飞到西域上空玩耍才遇到他的狮子母亲。狻猊天性好静,不好活泼,所以在古人眼中狻猊是一种庄严的存在。神话中佛祖便是认可了狻猊的耐力才收下了他,将其做了坐骑。

六龙子——霸下、八龙子——负屃

霸下、负屃都是龙与玄武的结合物,所以形似龟状。在传闻中霸下善于搬运、负重,后来他归顺大禹,在大禹治水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与他的同胞六哥不同,负屃似乎与他的大哥情投意合,更喜欢诗章书法,所以常常被别人雕刻在文学作品上。

七龙子——狴犴

狴犴是龙与虎结合后的产物。

作为龙子,狴犴生性好公正,所以被人称为公堂上的诉讼之神,保护众多无辜的黎民百姓。

九龙子——螭吻

螭吻是龙与鱼结合后生下的孩子。

因为是水中生物,所以螭吻喜欢吞水,与他的哥哥嘲风差不多,他的模样也被古人做成石雕放在房檐上,用来防火。

       九龙子即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的九个儿子,每个都不成龙的形态,(其实不止)而且各有所长,所以固有“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之说。汉族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据说一次明孝宗朱祐樘曾经心血来潮,问以博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

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老大:囚牛(bì xì)、老二:鸱吻(chī wěn)、老三:蒲牢(pú láo)、老四:睚眦(yá zì)、老五:饕餮(tāo tiè)、老六:蚣蝮(bā xià)、老七:狴犴(bì àn)、老八:狻猊(suān ní)、老九:椒图(jiāo tú)。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的李东阳的《怀麓堂集》[1] ,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老大:赑屃(bìxì)、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老五:饕餮(tāotiè)、老六:蚣蝮(bā xià)、老七:睚眦(yázì)、老八:狻猊(suānní)、老九:椒图(jiāotú)。

       此外民间还流传: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以及另说: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或蚆螛)|睚眦|狻猊|椒图的说法。

       

       由上述可见,龙之九子有不同的版本流传,故其大小顺序强行分先后无实际意义。

       赑屃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

      貔貅又称“辟邪、天禄”,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貔貅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只进不出、神通特异,故有招财进宝、吸纳四方之财的寓意,同时也有赶走邪气、带来好运的作用。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扩展资料

龙生九子出处: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龙生九子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óng shēng jiǔ zǐ,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各有所长。

龙生九子还出自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

参考资料: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名字分别是: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

1、囚牛[qiú niú]

龙之长子。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一些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雕像。

2、睚眦[yá zì]

龙之第二子,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血嗜杀,而且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

3、嘲风[cháo fēng] 

龙之第三子,常以其形状作为殿角的装饰。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常用来象征祥瑞,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象。

4、蒲牢[pú láo] 

排行第四,形似盘曲的龙,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

5、狻猊[suān ní] 

排行第五,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6、霸下[bà xià]

又名赑屃,是老六,形似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

7、狴犴[bì àn]

又名宪章,是老七,形似虎,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

8、负屃[fù xì]

排行老八,似龙形,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

9、螭吻[chī wěn]

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

扩展资料

一、由此衍生的成语:龙生九子。

释义:古代传说,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出处: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译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

二、关于龙生九子的读音、排序混乱。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龙生九子专家梁海燕指出,书上刊登不一,均为来回抄袭,以讹传讹,应该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准。关于读音总不会再往上倒至“上古汉语的拟音”,一是没有必要,二是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读音大相径庭。

-龙生九子 (中国古代传说)

-龙生九子 (汉语成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75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