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灯。
紫外灯是人工的紫外线光源。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400nm辐射的统称,是不可见光线。紫外线应用广泛,常用于防伪检验、医疗等。紫外灯的检验原理在于寻找被检验样品中是否有产生荧光反应的物质。
检验翡翠用的紫外灯俗称紫外分析仪、紫外检测灯、紫外荧光灯,是鉴别检验行业中必备的工具之一。紫外荧光灯一般使用紫外线波长365nm和254nm的紫外灯管,通过照射翡翠样品,具荧光性的物质受高能的紫外光照射后,激发翡翠样品的荧光,会产生可见光的现象,通过观察翡翠发光性的特征,从而可以判别翡翠样品的真伪。
1、翡翠B货、B+C货都经历了强酸浸蚀、有机胶充填或者充蜡的处理过程。在紫外荧光灯照射下,有机胶和蜡都会发出明显的紫外荧光,也就是整个翡翠出现均匀的紫外荧光,视为处理翡翠。天然翡翠因不含有机胶和蜡,在紫外荧光灯下不会发出紫外荧光。
2、翡翠成品在雕刻成为毛坯后,在抛光前,都会进行封蜡处理,封蜡后可使蜡在抛光后进入翡翠表面存在的微细凹坑或裂隙中,填补其不平,使翡翠显得更加圆润,增加其光亮程度亮,还可防止油渍的进入。当然,封蜡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裂纹。由于有蜡存在于翡翠中,在紫外荧光灯下会产生明显紫外荧光。
3、经过强酸浸蚀和注胶或注蜡处理的翡翠制品属于处理翡翠。经过了强酸处理过程后,使翡翠的成分和结构产生了破坏,再进行注胶或注蜡处理称为处理翡翠。而封蜡处理仅仅只是使蜡附着于表层或填补裂隙,按理不应归入处理翡翠,但是对一些质地疏松、结晶粗糙的翡翠,封蜡能使蜡大量浸透到翡翠结构中,起到坚固结构的作用,虽然没有破坏翡翠原始结构,但已经或多或少改变了翡翠的本质,在紫外荧光灯照射下,将会出现整体的紫外荧光。
1、看结构。将手电筒呈45度照射翡翠,可以看到翡翠内部的结构。结构紧密,呈颗粒状分布的是真翡翠,结构疏松,呈其它状态分布的是假翡翠。
2、察瑕疵。将手电筒从背面照射翡翠,可以观察翡翠内部的瑕疵、裂纹。翡翠是天然玉石,内部有少量石棉等瑕疵,存在少许裂纹的,是真翡翠,内部纯净无暇,没有石棉,毫无瑕疵,且底色泛白的是假翡翠。
3、观颜色。将手电筒从正面照射翡翠,可以观察戴翡翠的颜色。颜色深浅不一,分布不均,裂纹处颜色较浅的是真翡翠,颜色均匀统一,不自然,裂纹处颜色较深的是假翡翠。
1、把手电筒倾斜45度到70度打光,这样才能更清楚的看清翡翠的内部结构,先裂纹,选的翡翠的时候要注意看翡翠是否存在“裂纹和生长纹”在看裂纹的时候不要打太强的光线,确认有裂纹的翡翠价值都不高,不建议入手。
2、看质地,看质地的时候要看原石有没有皮或者开窗口,如果有皮没有开窗口的话,出来的成品色差会较大,开了窗口或者没皮的情况下成品颜色相差会比较小,手电筒照射的光圈扩散得越远说明水头越好,这个时候可以移动手电筒观察玉石的质地是否均匀,透光性均匀则证明质地也是均匀的。
3、手电筒不光可以用来看翡翠的裂纹和质地,还可以用来看墨翠,因为墨翠在自然光下是呈现黑色的,看不到绿色,这个时候用手电筒照射就可以看到鲜艳的翠绿色,这墨翠的一大特点,也是墨翠的鉴别方法。
1、观察光泽。光泽是玉和翡翠的最大性质区别之一,有一定经验的人都可以通过反射的光来判定它到底是玉还是翡翠,一般玉表面呈现的是强弱不一致的油脂光泽,而这样的光泽是柔和温暖的,因此人们把玉理解为“温润的玉石”,而翡翠恰恰相反,它呈现的是刚硬的玻璃光泽,光泽中透着冰凉,因此称为“寒心玉石”。
2、观察组成。玉成分是钙镁硅酸盐,主要是透闪石和少量的阳起石;而翡翠成分以硬玉为主,次为绿辉石、钠铬辉石、霓石、角闪石、钠长石等,化学物质为硅酸盐铝钠的矿物成分。
3、观察结构。将翡翠和玉用手电筒照射,能看到玉的内部结构是粒状,翡翠是纤维交织的结构,两者相对比起来,翡翠要比玉好看很多。玉的颜色看起来很均一,不像翡翠有深浅的区别。
1、只要是强光手电筒就可以了,不用讲究什么牌子。
2、手电筒的角度不同还能观察到不同的细节,比如用强光手电筒斜射是鉴定翡翠质地颗粒粗细度和密度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斜射的角度很重要,我们要尽可能让手电筒呈45°角侧打光,尽量对无皮的地方进行照射,而且斜射不是贴着翡翠看的,手电筒要放在距离翡翠表面3至10厘米的地方进行照射。
3、采用慢慢平行或远近移动单点式的方法多角度观察,直到看清絮状结构为止,这样就能判断翡翠内部质地的细腻程度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