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靠官服和三眼花翎来区别官员的品级,和珅没有获得三眼花翎,其实是因为他的级别还达不到。大家在看一些清朝的电视剧时可以发现,官员如果犯了罪的话会被受到摘去顶戴花翎处罚。顶戴是当时他们帽子上装饰的总称,不同级别官员的顶戴颜色不一样,上面所用宝石的种类也不同。官员在犯罪以后,他们不但会被革去官职,帽子上的装饰品也会被拿下来。
而花翎就是装饰在帽子后边的羽毛,一般是由皇帝赏赐给那些有功的大臣的,一般的大臣不能够佩戴。连接帽子和花翎中间那条东西一般是翡翠做的,花翎通常是用孔雀的羽毛做成的,所以有人也把它称作孔雀翎。还有一种叫做蓝翎,是由一种比较好斗的鸟的羽毛做成的。通常是赏赐给军官的。
花翎分单眼双眼三眼,眼指的就是孔雀羽毛上眼睛形状的圆圈,三眼的比单眼尊贵的多,一般只有大官才能被赏赐双眼花翎,皇亲国戚才能够戴三眼花翎,另外还有一些功劳比较大的,比如说几朝老臣元老,也有可能破格获得三眼花翎。
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两百多年以来,只有七个人获得了三眼花翎赏赐,获得双眼花翎的也只有20多个人,可见获得赏赐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和珅即便非常受宠,他也没有资格获得三眼花翎。但是到清朝后期的时候,当时朝廷十分缺钱,很多人花钱就能买到花翎,这样一来花翎赏赐的作用也变了味道。
为什么清朝的官帽上有顶子,帽后有花翎?
从古籍文献中的记载或**电视上演的宫廷戏中,如果注意观察,可以发现明朝以前的官员和清朝的官员,除了官服不同,戴的官帽样式也不同。明朝之前大多是我们熟悉的乌纱帽,而清朝的官帽则是顶戴花翎。
那么,为什么清朝的官帽上有顶子,帽后还插着一束花翎呢?
清朝以前的官帽,就是我们常见的乌纱帽。乌纱帽是以乌纱制成的帽子,原是民间常用的一种便帽。最早源自于东晋成帝时,凡在宫中做事的官员,都戴一种叫乌纱帢的帽子。到了南朝宋,这种帽子开始普及,乌纱帽成为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乌纱帽正式成为官服的一部分,则始于隋朝,盛行于唐朝。
宋太祖即位后,为免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令在乌纱帽两边各加一个翅,只要有人脑袋一动,软翅就会跟着颤动,皇帝居高临下,一目了然。明朝时,乌纱帽始定为官帽,老百姓就不能再戴了。如《明史‧舆服志三》上载︰“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乌纱帽于是成为官职的代称。
清朝时,由于民族性不同,清帝改冠服制,服饰以满族服装为主,官帽也与明朝截然不同,以礼帽代之,帽后都拖一束花翎,称为“顶戴花翎”。清朝官帽,有上朝戴的朝冠与平时戴的吉服冠两种,亦即有礼帽、便帽之分。这两种帽子又各有冬、夏二式。
清朝官员戴的礼帽,又称为大帽,有冬季戴的“暖帽”和夏季戴的“凉帽”两种款式。依据规定,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暖帽大多为圆形样式,中间饰以红缨,冠顶有顶珠,帽檐反折向上,檐面质料多为皮质,也有呢料、绒布、绸缎等。凉帽多为圆锥形的笠帽,用玉草、竹丝或藤丝编织而成,外罩绫罗,多为白色,亦有湖蓝色、**,顶上缀有红缨、顶珠。
顶戴、花翎都是清朝官品的冠饰,也是区分官阶大小的重要标帜。清朝官吏品级,依帽上顶珠的颜色和质地来区别,称为“顶戴”,也可作顶带、顶子、顶珠,就是指装在官帽顶上正中的饰物。
朝冠顶子共分三层,顶端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珠宝,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只有球型珠宝与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有金制,也有铜制,上面并镂刻花纹。按照清朝礼制,顶珠质地以宝石为主,一品官为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为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为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镂花金,九品用阳纹镂花。冠上无顶珠即无官品。
此外,清朝的官帽,在顶珠下都装有翎管,目地是用来安插花翎。翎管约两寸长,圆柱型。文武大官所戴翎管都是用各类玉石、象牙或玻璃烧制而成,当时以翡翠翎管最珍贵、盛行,但官品低的官员只准用红玉。
玉制翎管(网络)
清朝官员礼冠上用来区别品级的羽饰,有“花翎”、“蓝翎”两种,又称为翎子,以花翎为贵。花翎以孔雀毛做成,俗称孔雀翎;蓝翎以鹖羽制成,色蓝,故称。在清朝昭梿《啸亭续录。花翎蓝翎定制》上载︰“凡领侍卫府员、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銮仪卫满员五品以上者,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冠戴鹖羽蓝翎,以为辨别。”
所以,蓝翎是赐予六品以下而在皇宫、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亦可赏赐给官阶低的功臣。但后来赐戴浮滥,出钱即可得。
孔雀翎上有眼状的圆圈,一个圆圈算一眼,故花翎又分单眼、双眼、三眼,以三眼最为尊贵。因此,花翎主要是以翎眼多寡来区分官吏等级。如《清会典。礼部四。冠服》上载:“孔雀翎,翎端三圆文者,贝子戴之。二圆文者,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之。一圆文者,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参领、前锋侍卫,诸王府长史、散骑郎、一等护卫均得戴之。翎根并缀蓝翎。”
花翎原本是清朝皇帝赏赐给有功勋的大臣或贵族的冠饰,代表荣耀与官阶。花翎有昭示官爵品秩、赏赐勋业的作用,故其规定严格,不可随意佩戴。如有擅戴者,则送吏部从严处罚,若被罚以拔去花翎,则表示解除他的一切职务。
到清末,随着花翎赏赐范围扩大,也就不及之前尊贵,五品以上的官,不用勋赏只要捐纳就可得花翎戴。后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库空虚,捐例大开,用钱就可以买到花翎戴了。
1、翎管是清朝官帽顶珠下用来安插翎枝的管子(如下图标记),其大小如旱烟管般,两寸左右长。翡翠翎管就是用翡翠玉料制作的翎管。
2、翎管圆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圆形钮,中穿孔,光素无纹。翠料颜色均匀,水头足。翎管为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清代官员以及宗室成员,如有功勋,皇帝都赐以花翎以示荣誉。花翎为孔雀羽毛制成,插入管内,戴在脑后,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等,三眼最高。
3、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得用白玉翎管。故在清代,佩带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
“摘去顶戴花翎,拖出去,斩了”。这句,相信大家看古装剧时经常会听到。
第一、何为顶戴花翎?
那是清朝官员上朝所带的官帽,很多人会误以为顶戴花翎是一体得。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顶戴和花翎是官帽的两部分。
官员戴的帽顶就是顶戴;而花翎,则是由皇上恩赐插在帽子上的装饰品。像电视剧,臣为朝廷立大功或是对朝廷做出了卓越贡献,皇上就会赏花翎。
在清朝,顶戴和花翎有分两种。顶戴分:凉帽和暖帽。花翎分:花翎和蓝翎。
为了区别官员级别大小,官员所戴顶戴的会有装顶珠。
一品:红宝石,二品:珊瑚,三品:蓝宝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六品:砗磲,七品:素金,八品:阴纹缕花金,九品:阳纹镂花金。无顶珠的官员就是无官位品级。
第二、单眼花翎和双眼花翎有何不同?
在清朝时期,官员顶戴的顶珠下有白玉或是翡翠所制的翎管,是用来安插翎枝。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
蓝翎是鹖羽所做,而花翎则是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真正权利的象征,不是一般官员所能戴用。花翎的作用是昭明官员等级、军功等。
清朝时期,花翎分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三眼花翎是最尊贵的。这里的眼指的是孔雀羽毛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蓝翎是与花翎性质上都是一种冠饰,以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做成,无眼。一般恩赐给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或是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却,武士冠上插鹖翎,这样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
在清朝初期时,皇室成员中爵位为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才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才有资格享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而担任这些职务的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才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
从这些可以清楚知道花翎是清朝身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在宗藩内部,花翎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
但后来清朝皇帝为表彰一些有功大臣,就会赏赐花翎赏,就不一定经过考试了。 清朝乾隆皇帝曾下明诏,花翎不但亲贵大臣可以戴用,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
一般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十分慎重的。从清朝乾隆时期到清朝末期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差不多有二十多人。被皇帝赏赐花翎可以说是在当时是万般犹荣的恩宠。
和珅曾收藏了846个翎管,翎管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是一种装饰物,只有朝廷官员才能够拥有。普通人是没有资格拥有翎管的,翎管主要出现在朝廷官员的官帽上面,在官帽的上面有一颗珠宝,而且帽子上面还会插上一根动物的羽毛,那么这跟羽毛就需要插在翎管之中,而且当时用来制作翎管的材质都非常的珍贵,所以说和珅收藏的翎管其实也是一笔财富。
在古代的时候翎管是不能乱用的,花翎一般都是对朝廷有非常大的贡献,君王赏赐才有资格佩戴的。如果随便佩戴的话肯定是要受到君王的惩罚的。所以说古代的时候朝廷官员帽子上面的翎管是不能随便更换的,但是和珅拥有这么多的翎管,这说明在朝中的地位肯定不一般。而且只有君王才有资格赏赐翎管,很显然乾隆也送了和珅不少的翎管。
翎管其实也是官职的表示,不同官职的人拥有的翎管是不一样的,职位越高的人,就可以拥有更加珍贵材质的翎管。一品大臣这样的官职一般就可以拥有翡翠和玉石制作的翎管,而有的翎管是用碧玺、陶瓷或者珐琅等材质制作,所以说翎管其实也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毕竟这些材质都是很珍贵的,很可能这些都是和珅贪污的。
在古代的时候其实官员的官服和帽子等都是有很多的细节设计的,帽子上面除了翎管,上面的圆珠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官员能够拥有的也是不同的,所以说翎管在古代的时候其实也是身份的象征,在加上翎管本身的材质就非常的珍贵,于是在当时其实也非常的值钱,完全可以当作财物拥有,既然和珅作为生意人非常的贪钱,自然也不会放过翎管。
绿色翡翠冒顶是清朝官员戴的。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