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的历史沿革

翡翠手镯的历史沿革,第1张

中国人使用翡翠历史

中国不产翡翠,中国的翡翠公认是从缅甸输入的。何时输入的?迄今的研究结果是:清朝初从缅甸输入。

清朝翡翠盛行

清代宫廷大量利用翡翠,如顶戴上、帽子上镶的,朝珠、印章等实物;玉如意;盆景、樽、观音等玉器。

乾隆年间,翡翠饰物被大量使用,一对“穿珠梅花”盆景就用46粒翡翠。

慈禧太后的殉葬物中有大量翡翠饰物,如降魔杖、佛、翡翠西瓜、白菜、桃等。

传说

关于手镯有这么一则传说:龙宫的王子爱上了凡间的一位女子 ,但天规是不允许人神相恋的,龙宫王子因此受到了玉帝的处罚,但是王子对女子的爱并不因此而断,他舍不得放下爱人,就将自己化身为手镯,缠绕与爱人的手腕间,呵护爱人,与之长相守。古时候,女子的左手上一般都是佩戴着玉珠玉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金、银、玉为代表的手镯。虽然材质上发生了变化但是手镯所代表的美好寓意却流传下来了。

人类最早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开始佩戴装饰品,在乌克兰兰迈津出土的用猛犸象牙刻着美丽花纹的手镯足以说明这点。同时在里维埃拉海岸的格里马迪出土的有用鱼脊椎骨制作的手镯,还有用贝壳、牡蛎壳、动物牙齿制作的手镯。手镯在装饰品的历史上可为是悠久古老。

中国是翡翠加工大国

新中国成立后,翡翠加工业发展更快,创作出许多佳作,如四大国宝:“群芳揽胜”、“四海欢腾”、“岱岳奇观”、“含香聚瑞花熏”。

全世界最美的一颗翡翠为1967年伊朗国王加冕时,镶在国王要带扣子上的心形翡翠,约中175克拉。

全世界最大的一块翡翠重达33吨,1982年发现于缅甸北郊丛林。改革开放后,翡翠与其它宝石越来越多的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翡翠为东方民族所喜爱,因为它具有美丽、深沉、稳重、幽玄的翠绿色和气质。

选购要点

首先,我们要先看它颜色的多少,这些对它的价格有着直接影响——一点颜色和一大段颜色,价格要相差很多;其次,我们要看颜色的浓淡,浓淡度不同的颜色,价格会相差很多,第三,我们要看颜色的鲜、暗,鲜阳的颜色价格会很高,颜色相对暗淡的,价格也就会低很多。

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翡翠,对女性来说,有着神秘的诱惑。历史上,与翡翠有关的人物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慈禧太后,对于翡翠的热爱是几近疯狂。

慈禧与她的翡翠发簪

慈禧对翡翠的热爱

慈禧所居住的长春宫里到处可以见到各种翡翠玉器。用膳有翡翠玉筷,饮茶有翡翠盖碗儿,头发上插的是翡翠簪子,耳朵上挂的是翡翠耳环,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手腕上也少不了翡翠镯子,手把玩件是翡翠白菜。凡是能用翡翠做成的东西全部都用翡翠制作。

有一次,一个大臣捧着来自缅甸的绿色玉石进献给我们的慈禧,而面对这个绿莹水润的小物件,咱们的老佛爷眼里放光,大放异彩,迫不及待地喊了起来,“好东西!该赏!该赏!”随后,这位进献者自然得到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赏赐。这便是缅甸产的翡翠了。

慈禧钟爱的满绿翡翠吊坠

翡翠的魅力

翡翠因其丰富的色彩、通透的质地和高硬度称冠玉石界的玉王,它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一直深受国人的喜爱。翡翠有一种让人无法自拔的美学,无论岁月如何侵袭,都不能改变翡翠的内在之美;同时,翡翠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是国人手中的宝,更是心中的魂。

在历史上,除了慈禧外,还有许多名人偏爱翡翠,乾隆皇帝、宋美龄就是其间的代表。更是有很多贵族都喜爱用翡翠做配饰,认为是一种地位的体现。现在,翡翠除了装饰佩戴的作用以外,还被看做是一种投资和增值的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追捧。

慈禧最后的翡翠西瓜

古往今来,翡翠的收藏价值有增无减,行家们对翡翠的喜爱程度也是日与俱增,比如近日在网络上流传的刘晓庆与奥巴马合影,刘晓庆就佩戴了一串价值不菲翡翠项链,一身中国红搭配帝王绿翡翠项链,尽显雍容华贵。据媒体报道,刘晓庆送给奥巴马夫人的礼物就是价值千万的翡翠。

带满绿翡翠的刘晓庆

翡翠为何这么受欢迎?

这是由翡翠的天然属性决定的。翡翠晶莹剔透,戴翡翠的女性,气质立马不同,夏日艳阳高照,给自己搭配一款精美大气的翡翠饰品,不仅清凉消暑,还会给外表加分,显得更加青春靓丽。明媚夏日的照射下,翡翠呈现出的冰清玉洁的气质,让佩戴者光彩夺目。

翡翠具有深厚迷人的传统文化魅力。不同的翡翠饰品,首先具有不同的寓意,表达不同的祝福。其次翡翠色泽形态恒久不变,便于“祝愿”流传。再次,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翡翠,每件都是一件艺术品。

1、清代时期缅甸翡翠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开采,对于翡翠的质地划分也并没有如今细致,即使是清宫廷,对于原料的看重也远不如今,而是更在乎对材料的使用。

2、老种翡翠和新种的区分,只看种水。老种翡翠结构紧密细腻,结晶颗粒小,色泽均匀纯净,水头足,光感强,起莹起胶。新种翡翠结构疏松,颗粒大、密度小,水头短,耐磨性差,颜色不均匀,底色多显示灰白、乳白、浅绿等色。

3、明清翡翠往往会被检测出蜡或者其他物质的残留,但毕竟是弱酸并不会酸蚀透整件作品,因而其天然的内部结构并未被破坏,这也是我们鉴定其是否为天然的重要方面。

4、清代至民国时期,常见的翡翠饰品是朝珠、翎管、扳指儿、龙钩、别子、手镯、戒指、耳坠、表杠、烟壶。

5、清代老翡翠的盛行,要从乾隆皇帝说起,因为在此之前,很少有人佩戴翡翠制品,它不仅加工粗糙,美观程度不高,而且款式单一,因此并不受欢迎。而乾隆皇帝热衷于收藏玉石字画,他为了制作心爱的玉器,不惜从几千里之外,派人将玉石运送进京,因此才有了现在的国宝“大玉海”和“大禹治水”。

6、从清宫翡翠器翠的质地等级看,大部分均为老坑种翠料,而通身满绿的“纯翠”甚少,尤其水头足、玻璃地、艳绿欲滴的高翠更是难得一见,只有从小件的佩饰中偶可找到。白地含斑点状的翠较多,还有一批无绿的白地翠。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称翠为“翠玉”,偶称翡翠。劣质翠称翠根子,个别的承袭原名仍称“云玉”,有的黄签上称翠为“绿玉”。

7、故宫翡翠藏品多源自清朝,雍正时期翡翠器件极少,乾隆时期器件渐增,晚清慈禧掌权时期的翡翠藏品器物最多。

翡翠是一种兼具美丽外表与富贵寓意的器物,虽说传入中原的历史没多久,但其受欢迎程度仍然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而说起历史上谁最爱玉,除去乾隆爷就是慈禧太后了,按说是他们二位让中国的玉文化得到很好地发展。 而慈禧太后对翡翠玉器的喜爱曾一度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平时的生活中更是处处有玉。据史册记载,慈禧在其居住的长春宫内摆满了各式的玉器,喝茶时要用翡翠盖碗儿,用膳时要用翡翠玉筷,平时头上会插着翡翠玉簪,耳朵上挂翡翠耳坠,手上戴着翡翠戒指与翡翠手镯,就是平时闲着没事干时都要把玩着一件翡翠玉如意。 慈禧之所以爱玉,一是因为其自身的稀少,慈禧作为当时的掌权者,拥有如此多数量的玉器更能彰显自己的身份。二是因为听人说翡翠有美容防老的功效,之前说过慈禧爱美,这样一来更是把翡翠当成了至爱,朝廷中想要讨好慈禧的大臣们一时间也拼了命似的去为慈禧寻找翡翠珍宝,而在众多进贡的翡翠玉器当中,慈禧最爱那一对翡翠西瓜。今天就看看慈禧太后的喜欢的翡翠都有哪些 一「 ”一露甘甜” 故宫收藏的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材质是冰种带彩翡翠。这是一张枯萎的荷叶,生于淤泥而一身清净无染;秋荷波动曲折,露珠晶莹滚滚密密的镂空叶脉上交织成网状,一只小青蛙跃于荷叶之上,仿佛能看到叶子在轻轻的颤动。谁能相信,这是又硬又重的翡翠雕琢出来的 二「 ”福地福人居” 冰种满绿翡翠,高10厘米。这个名字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想到出来。但是看到名字后不禁感叹:高,实在是高! 翡翠的正阳浓匀 三「 ”御风而上” 玻璃种翡翠,高21厘米。简洁有力的线条,表现出幽兰之叶御风飞扬,而叶上的蚂蚱也巧妙的增添了无形的风动之美。兰叶几乎垂直的角度,必须选用上乘的墨翠水石,其独特的优异韧度,才能承受如此奇险的构图表现。 四、福从天降 五、春晓新生 冰种三彩翡翠,高15厘米。大片枯黄的落叶,浑然天成,几近拟真 六、生生化育 七、根抵风流 冰种三彩翡翠,高10厘米。脉络清晰,纹理细腻,雕工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八、「 ”夫唱妇随” 冰种黄翡,高16厘米。一株傍石生长的兰花,轻灵美丽,兰叶上,两只蚂蚁前后相随,好似人间的「 ”夫唱妇随”此作挑战雕工的极限。以冰种黄翡翠雕出悬空、捻转、长而细薄的兰花,质地坚硬的翡翠幻化为柔软的花叶,叶转如风动,花薄似透光。 九、「 ”岁月惊喜” 三彩翡翠,高17厘米。兰叶,刚健自然;兰花,艳丽芳香。右边爬至一叶尖端的金龟子和石头上的蜗牛彼此须角相触,仿佛是在打招呼,着实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十「 ”海阔天空” 老坑种翡翠,高17厘米。由一块原本10公斤重的老坑种翡翠原石雕琢出一片片悬空的兰叶,坚硬的翡翠化成了柔软的线条,不惜工本。 十一「 ”富春兰聚” 玻璃种翡翠,高36厘米。此名取得平实吉祥,有意境有韵味。 十二、喜迎仙客” 玻璃种翡翠,高22厘米。翡翠质地绝佳,澄澈水润,光洁匀净,细腻中呈现了玻璃般清透的光泽。 十三、翡翠西瓜 翡翠西瓜是番邦进贡给慈禧的珍品,在当时每只估价得要220万两,折合现在的购买了,至少价值6亿。慈禧本身爱玉,在见到这对漂亮至极的翡翠西瓜的第一面就爱不释手。 慈禧死后,大太监李莲英将这对翡翠西瓜放在了慈禧的脚边,随爱玉的慈禧一起沉睡于东陵之中。谁知后来发生了孙殿英盗墓事件,棺中的珍宝尽失,那一对翡翠西瓜也就了无踪影。后来也有了一些关于翡翠西瓜的传言,据说其中的一只曾在美国费城展出,至今仍在美国流传。但另一只翡翠西瓜,至今也没有任何消息。 清朝时期200万白银,现在估价6亿 十四、翡翠发簪 在2008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曾拍出一件慈禧用过的翡翠发簪,这枚翡翠发簪是用一整块翡翠制成的龙形发簪,发簪上镶嵌了精雕细琢的盘龙,还镶嵌了珍珠和红宝石加以点缀,象征着皇权和富贵,最终以310万元成交。而至今,这些慈禧太后使用过的所有翡翠制品,均是价值连城的珍品,有些更是物价的珍宝。 十五、翡翠降魔杵 张之洞送给慈禧太后的降魔杵,慈禧太后崇信佛教,也被称为老佛爷, 而翡翠降魔杵不仅不仅是珍贵的翡翠饰品,也是佛教的法器。深受慈禧老佛爷的喜爱。

曾国藩画像穿的是被册封为侯爵的补服,侯爵是超品,是正蟒,不是正龙。

但是与一般的仙鹤补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是堂堂的一等侯爷官服。

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又分为文、武两种。王公百官补服均为石青色,朝服、蟒袍为石青色或蓝色。风宪官(御史)补服绣獬豸。补子上除了有飞禽走兽外,还绣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补服均是由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三织造订做进贡的,用料讲究,做工精良,尺寸、图案都有严格规定,官员不能私自改变身上与其品级相对应的官服。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了。各级的官员按照文武品级的不同,装饰在官服上的图案纹样也各不相同。

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花纹图案,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级制度的缩影。它是从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明清时期的官员所用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明代的官补尺寸较大,制作精良,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面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其文官补子绣有双禽,相伴而飞;

而武官补子则绣单兽,或立或蹲。与明代的补子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文官绣单禽,武官绣猛兽;补子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明清时期的补子是随着官职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由此它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文官补服图案

一品:仙鹤

仙鹤美丽超逸,高雅圣洁,而且长寿,可达六七十岁,在古代成为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中,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成为皇后的象征, 而仙鹤则官居一品。《相鹤经》云:“鹤,寿不可量。”《诗经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官员补子一品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意。 

二品:锦鸡

锦鸡亦称“金鸡”、“玉鸡”、“碧鸡”,是吉祥的象征。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其羽毛色彩艳丽,传说还能驱鬼避邪,古人十分喜爱用来作为服装的装饰,如插在武将的衣背头冠上,绣在帝王的礼服上,也叫做“华虫”,表示威仪和显贵。 

三品:孔雀

孔雀不仅羽毛美丽,而且有品性。《增益经》称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 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

四品:鸳鸯

古称“匹鸟”,据说鸳鸯成对,鸳鸣鸯和,左雄右雌,双双飞翔,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颈而眠。若其偶失,从不再配。《诗经小雅》载:“鸳鸯于飞,毕之 罗之。君子万年,福寿宜之”,体现了古代“五伦”中夫妻美好的关系,是一种吉祥的瑞鸟。其作为官员的补子,是取其羽毛上耸,象征坚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 喻其兢兢业业。 

五品:白鹇

白鹇形体很像野雉,羽毛白色,有细黑纹,面颊赤红,脖子有青毛如丝,尾羽很长。白鹇产于南方,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吉祥物。白鹇还是一种忠诚的 “义鸟”。传说宋朝少帝赵昺在崖山时,人送白鹇一只,他亲自喂养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国后,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白鹇为 “义鸟”。所以,白鹇鸟的形象作为五品官员补子,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并且吉祥忠诚。 

六品:鹭鸶

鹭鸶亦称白鸟,陆机《诗疏》云:“鹭,水鸟也,好而洁白,故谓之白鸟。”鹭鸶是吉祥之鸟。《魏书官氏志》:“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颈远望。另,因鹭飞有序,以喻百官班次。如《禽经》:“寮窠雍雍,鸿仪鹭序”。《元诗选》:“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

七品:鸂鶒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鹧鸪。”顾嗣立补注:“《临海异物志》:鸂鶒,水鸟,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无毒气。”

八品:鹌鹑

在古代“鹌”和“鹑”本是两种鸟。据《本草纲目》记述:“鹌与鹑两物也,形状相似,但无斑者为鹌也。”后经语言演化,将二者合称为一物。鹌鹑之 “安”是安全之“安”的谐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乐业”的象征意义。用鹌鹑表示官员的等级,除了上述意义外,据《山海经》云:“其鸟羽司帝之 百服”,比喻百官是皇帝的服饰,意思是说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体现皇帝的规矩和威仪。

九品:蓝雀

蓝雀亦称练鹊、绶带鸟。绶带是古代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是用彩色丝绦织成片状的长条。绶带的颜色和长度随官员品级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各种绶带 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而蓝雀的尾羽与之相似,故有绶带鸟名。绶带鸟也因而具有了上述的象征意义。另外,《韵会》云:“谓之性喜”,喻绶带鸟能报喜,而用 作官员补子。

武官补服图案

一品:麒麟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大戴礼》说:“毛虫三百六十,以麟为长。”是龙、凤、麟、龟四灵之一。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说文》的解释是: “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 “麒麟设武备而不为害”。“有足者宜踢,有额者宜顶,有角者宜触,为麟不然,是仁也”。所以,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 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狻猊

狻猊是像狮子的一种神兽,晋代郭璞直接解释为狮子。《尔雅释兽》曰:“可伏虎犳”。据明代杨慎《升庵外集》第九卷记述:“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可见,狻猊是龙子之一。既然“可伏虎犳”,当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豹

《说文》的解释:“豹,似虎圆文。” 《山海经南山经》记述:“南山兽多猛豹。”《诗经郑风》言:“孔武有力”。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四品:虎

《说文》曰:“山兽之君”,以喻威猛。《宋书符瑞志》说:“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所以,老虎为百兽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 “仁、智、信”之范。因此人们视之为吉祥的神兽。能守诚信,驱邪气,纳祥瑞。古代天子的兵权象征即为“虎符”。天子和诸侯的大门上要画老虎,故称“虎 门”。由于虎威武勇猛,所以古来颇受将帅崇拜。将军的营帐称“虎帐”。勇猛之士称“虎贲”、“虎夫”、“虎士”等。清代武科进士榜为“虎榜”。

五品:熊

《说文》的解释:“熊兽似豕,山居各蛰。”熊虎丑,其子狗。《尔雅》的解释:“又罴如熊,黄白文。”可见,古代记述了两种熊:一是狗熊,一是人 熊。据《国语晋语》记载:“黄能入于寝门。”“黄能”即“黄熊”,比狗熊体形大而且勇猛。作为武官官阶的形象,正如《诗经小雅》所说:“唯熊唯罴,男 子之样”,取其阳刚之意。

六品:彪

《扬子法言》曰:“彪静成文,动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述:“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可见,彪与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

七品、八品:犀牛

《说文》的解释: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犀牛的皮可以做铠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国语越语》称“水犀之 甲”。其书的注解说:“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九品:海马

此处的海马,并不是大海中头部似马、单条尾巴向后上方卷曲、体长十几厘米的海洋动物,而是和陆地吃草的马模样相同、背上长出两只翅膀的神话中的海 兽。既能在天空飞翔,也能在汹涌的波涛中穿行。海马的身世颇为神秘,没有介绍其详细情况和象征意义的资料,只是在解释补子时极为简单的寥寥数语:“水兽, 似马,水陆双行,喻水陆皆可攻杀固守。”

其文虽短,但意义明确。原来,古代对最下层的军官要求颇高,既能指挥步兵陆战,又可指挥海军水战。有这样骁勇善战 的军官,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极强,有了这样的军队,国家的江山就一定会稳固。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参考资料:

补服_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翡翠文化里的翡翠,其实特指缅甸翡翠。当时通过云南省进贡到中原地区的翡翠,因为其绿色鲜艳,还有红、黄、紫等颜色,组成福禄寿、或福禄寿喜等寓意,深受宫廷及民间喜爱,价值不断攀升,甚至在乾隆晚期超过了和田玉。

乾隆非常喜爱翡翠,据统计,乾隆皇帝一生所作诗句中,已知咏诵翡翠的就有50多首,并且如今故宫收藏的3万多件玉器中,有一半都是乾隆年制。

慈禧还是妃子的时候,清宫玉料定色标准:“凡绿色玉均称碧玉”,但经专家考证,在咸丰年间,和田玉碧玉进贡早已停止,整个玉石产业陷入萧条和几乎停顿,当时主要进贡“碧玉”的地方是云南,也就是现在的“翡翠”。按照清宫保存的《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记载,云南进贡的玉材,全是来源于缅甸的翡翠原石。

慈禧最著名的收藏之一的“翡翠白菜”,玉材的产地就是缅甸翡翠,在一块具备白、绿、红三色的翠料上,利用玉材色泽变化,雕成一颗形神惟妙惟肖的白菜。白色的菜帮,茎脉分明的白嫩叶柄、自然翻卷的翠绿菜叶,菜叶旁一只红翡雕成的蚱蜢,是清代最出色的俏色翡翠作品之一,如今存放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翡翠,自古以来就以它深邃晶莹的质地,蕴涵着神秘东方文化的灵秀之气,有着“东方绿宝石”的美誉,被人们奉为最珍贵的宝石。翡翠虽然起源于缅甸,却在中国发扬光大,更与中国的传统玉石文化融为一体。翡翠是一种天生就带着睿智和贵气的美玉,故而皇室用玉,独爱翡翠,贵妇名媛,独钟翡翠。翡翠兼有中国传统美玉的柔润,又有难得一见的刚强。翡翠之性,刚劲而不张扬,柔和而不软糯,温润中有风骨,明粹而不自矜,通透中有深沉――这是东方式精神气韵的最好诠释,彰显的是低调的睿智与奢华。

鸾凤和鸣翡翠挂件

翡翠文化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翡翠原指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毛色十分艳丽,一般这种鸟雄性的为红色,谓之“翡”,雌性的为绿色,谓之“翠”。早在2000年前的骠族是早期使用翡翠的民族。那时古人就能将翡翠、玛瑙、珊瑚、琥珀等几种宝石切割并磨成各种形状,用来镶嵌在银器和金器上,或将翡翠磨成圆珠串成珠串佩戴,起装饰作用。早期的翡翠雕件如翡翠大象,当时的工艺还非常的原始,雕刻的大象相当抽象。缅甸文中最早出现“翡翠”这个词是在15世纪。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云南腾冲人深入缅甸开采翡翠,缅甸和明朝的翡翠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翡翠则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到了明末后期,腾冲的翡翠行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翡翠真正的进入到中原地区,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的翡翠文化才进入到鼎盛时期,翡翠制品开始慢慢的在朝廷,在民间的流传起来。

慈禧太后对翡翠的热爱近乎痴狂,她所居住的长春宫里到处都能见到各种翡翠玉器。吃的喝的首饰摆件都是翡翠做的。但凡是翡翠能做的,就全部是由翡翠制作而成。因为慈禧太后,翡翠在清代也被称为“皇家玉”、“帝王玉”的美称。

除了慈禧是狂热的翡翠粉,乾隆也是一个疯狂的爱好者,他对于翡翠的收藏兴趣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中国的古代帝王多偏爱玉器,而乾隆更是远远超过历代的帝王,极度喜爱。乾隆皇帝把翡翠雕刻当国家大事操办,亲审、亲阅、亲批,国家专设办玉机构,抽调大批能工巧匠进宫雕刻,上下官员,同心协力。崇玉、玩玉、用玉、藏玉之风,无论深灵玉探宝度广度,都超过了历朝历代。清代玉器,在继承了数千年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与创新,深深表现出它的时代特点:新、奇、特、高。叱咤风云的宋美龄,对翡翠也是情有独钟,她一生收藏了不少的翡翠,但最出名的还是满色的麻花手镯,她对这只手镯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晚年的宋美龄更加偏爱翡翠,翡翠耳钉、翡翠珠链、翡翠手镯、翡翠戒指。整套翡翠首饰颜色质地均属极品,佩戴在身上尽显雍容华贵。

此件翡翠挂件原料来自越南缅甸材质典型A货,玉质上佳,翠色独特自然,抛光均匀洁净,翡翠上雕“鸾凤和鸣”纹,雕工精细、比例匀称、线条流畅,鸾鸟与凤凰栩栩如生,“鸾凤和鸣”寓意:特指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子孙繁盛、家业兴旺。典出《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陈国大夫),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杨伯峻注:“此二语盖言其夫妻必能和好。”后以“和鸣”比喻夫妻和睦,幸福美满。翡翠配以K金与52颗锆钻加以缀,更显高贵华丽,是一件高档翡翠玉雕挂件,佩戴上身,于举手投足间彰显优雅高贵,不失为送礼与收藏之佳品。

我国的珠宝行业突飞猛进,成为世界最大的翡翠市场,翡翠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销量越来越好,被誉为疯狂的石头,同时翡翠市场也正经历着复苏、振兴、上升、回落、又上升的螺旋式发展全过程,但人们对翡翠的狂热程度从未消减,前景也会更加灿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2382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