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绿色钻石较为罕见。绝大多数的天然绿色钻石属于Ⅰa型,氮的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N3色心,并具有辐射损伤所产生的GR1色心。N3色心吸收短波可见光,GR1色心吸收长波可见光,使中波的绿色可见光成为主色。绿色钻石的色调随N3和GR1色心的吸收强度的比例不同而变化。当N3色心的相对吸收强度大于GRl色心的吸收强度时,钻石呈黄绿色;反之,钻石呈蓝绿色;相对吸收强度相同时,钻石呈绿色。图3—4所示为四种颜色不同的绿色钻石。
天然绿色钻石一般只经过天然辐射没有经过高温过程GRl色心保持辐射损伤后的空穴状态。即使经过天然高温过程其时间可能短暂,或温度较低,产生不了足够的H色心,以改变钻石的绿色。
**钻石经辐射处理后,再经适当的热处理,颜色会呈现绿色。当辐射产生的GRl色心较弱时,钻石呈绿**;当GR1色心很强时,呈现绿色。由于天然绿色钻石和人工处理绿色钻石的颜色均由GR1与N3色心所形成,鉴别两者十分困难;一般认为,前者的GR1色心形成时间很长零声子线的高与半宽比较大,这可以作为一个判别的参考依据。
图3-4 四种不同绿色的天然钻石(Robert Wcldon/Courtesy of Aurora Gem Collection)
由左至右绿色的饱和度增加亮度降低,最右边的绿色偏蓝其GR1色心的吸收较强
许多合成钻石的绿色通常饱和度很高并带有蓝色调。这种合成钻石可能是合成蓝色钻石时的副产品。我们知道含硼的钻石呈蓝色。在合成蓝色钻石时,不可避免地会搀入一定浓度的氮元素:当氮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游离态氮对短波可见光的吸收就不可忽略,因而产生绿蓝颜色;当氮元素的浓度较高时,氮元素对短波可见光的吸收变强,即呈现蓝绿色。这种绿蓝色到蓝绿色合成钻石的红外光谱在1400~1000cm-波1数范围具有较为明显的硼的吸收。
德国的“德累斯顿”(Dresden)钻石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绿色钻石。梨形切工的“德累斯顿”绿色钻石重41ct。大颗纯绿色天然钻石少之又少“德累斯顿”绿色钻石是至今所发现的唯一的大颗纯绿色天然钻石。这颗绿色钻石的原石来源不详,根据年代推算,它可能来自印度。在18世纪德累斯顿的皇妃在皇宫中专门为展示这颗绿色钻石而装饰了多间绿色展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累斯顿”绿色钻石被运到莫斯科,于1958年又归还当时东德的德累斯顿。
图3-5 著者收藏的一颗含氮经辐射处理的绿色钻石
(刘严摄影/刘严收藏)
“奥拉夫”钻石是一颗重1896ct的浅蓝绿色的天然钻石,其形状为独特的半鸽蛋形,原石产自印度,原重787ct在意大利切割。“奥拉夫”钻石几经辗转,最后被镶嵌在俄国的皇杖的金鹰下面。现在“奥拉夫”钻石与皇杖一起陈列在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国家博物馆。
图3-5所示为一颗著者收藏的经改色处理的绿色钻石。这颗绿色钻石原来颜色是**,经辐射处理和热处理后变为绿色。
最白的钻石定为D级(即从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颜色决定钻石的黄白程度。钻石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越接近D色,钻石越透明,I~J色肉眼几乎感觉不到颜色的存在,K色往后越黄。
钻石色泽是D,E,F的,又称为透明无色,是极为珍贵罕有,它们之间的区别要靠专家很仔细去辨别;较普遍的是色泽是G至J,又称为接近无色。专家较易分辨,但一般人很难区分,若镶在首饰上就更难察觉;色泽是K以下的,又称为淡**,普通人或许分辨得到。
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愈是透明无色,白色愈是能穿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
扩展资料:
钻石是天然矿物,多少会含一些其他矿物或裂纹等天然瑕疵,这些包裹体越少的话就越稀有,价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据它包裹体等瑕疵的大小、数量、颜色、位置及特性等将钻石的净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净度等级的划分均以十倍放大观察为标准。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
GIA(美国宝石学院)是国际公认最权威的钻石鉴定机构之一,是钻石4C分级理论的奠基者,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非盈利性鉴定机构,其颁发的裸钻GIA证书是世界公认的最权威证书。净度---决定钻石内含物的多少。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下钻石的净度。
从高到低依次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FL的是等级最高(完美无瑕),IF的只能看到极小表面特徵内涵物,VVS1和VVS2的有非常极小内涵物,一个是极难看到,一个是难看到;VS1和VS2有极小内涵物,一个是极难看到,一个是难看到;SI1有小内涵物,极难看到,肉眼难见内含物;SI2有小内涵物,肉眼可见内含物。
-钻石色级
钻石的颜色分为两大系列,常见的无色系列包括无色透明、接近无色及浅**。还有彩色系列包括深黄、红色、粉红、黑色等。钻石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钻石在生成的过程中含化学微量元素的不同和内部晶体结构的变形所致。下面列举不同彩钻的成色原因:
1、黄钻
呈浅黄、金**。钻石在形成过程中,当氮原子取代钻石晶体中的某些碳原子时(每一百万个碳原子中,有一百个被取代),开始吸收蓝、紫色光线,因而使钻石呈现**。
2、蓝钻
呈淡蓝色、艳蓝色。钻石在形成过程中,吸收微量硼元素,钻石便显天蓝色。
3、红钻
呈粉红色、红色。钻石在形成过程中,晶格结构扭曲,而使钻石呈现红色。
4、绿钻
呈淡绿、艳绿色。绿色钻石的形成是受到自然辐射而改变晶格结构所致。
5、黑钻
黑钻成色是深色的内含物包裹体所致。
6、粉钻
粉钻呈现出的天然粉色是由于积淀在钻石原石中的矿物质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融合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显粉色。
彩色钻石的分级取决于颜色的饱和度和纯正程度,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弱色,颜色色调似有似无。
2、浅色,可以看出颜色色调。
3、彩色,达到一定饱和程度的颜色。
4、深色,颜色色调过度饱和,色调变化不大。
钻石颜色等级表是怎么划分的
钻石颜色分级分为:D/E/F/G/H/I/J/K/L/M/N/O/P/Q/R/S/T/U/V/W/X/Y/Z,共23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不同的名称,色泽也有轻微差别。D级称为完全无色钻石,是很少有的钻石,也是钻石色泽中的比较高的级别;E/F级称为无色钻石,是仅次于D级的少有钻石;G/H级称为接近无色钻石,价值也有很高,和D/E/F级钻石比较时会有轻微的颜色,但不妨碍它的价值;I/J级也称为接近无色,但这种钻石在检测时会有轻微的颜色,其具有较高价值;K-Z级钻石颜色较深且火彩差。
D级:完全无色。最高色级,极其稀有。
E级:无色。仅仅只有宝石鉴定专家能够检测到微量颜色。是非常稀有的钻石。
F级:无色。少量的颜色只有珠宝专家可以检测到,但是仍然被认为是无色级。属于高品质钻石。
G—H级:接近无色。当和较高色级钻石比较时,有轻微的颜色。但是这种色级的钻石仍然拥有很高的价值。
I—J级:接近无色。可检测到轻微的颜色。价值较高。
K—M级: 颜色较深,火彩差,建议不使用。
N—Z级:颜色较深,火彩差,建议不使用。
钻石的颜色分为两大系列
常见的无色系列包括无色透明、接近无色及浅**;还有彩色系列包括深黄、灰色、粉红、黑色等。钻石色泽等级按美国宝石学院GIA建立的色泽分级,由“D”(透明无色,即从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至“Z”(**)。彩钻千变万化,是极之罕有,价格也极高的钻石。色泽分级系统不适用于彩钻。
在钻石颜色分级中D/E/F级钻石是透明无色的,稀有珍贵;G-J级钻石的色度较为普遍一些,颜色接近无色并且比较容易分辨,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容易分辨的;K级以下的钻石颜色已接近淡黄,这些级别的钻石较便宜,对钻石熟悉的人有时可以用肉眼分辨。D级的钻石是较白的,以后的钻石越来越黄,P级以后的钻石已经接近黄钻。
五颜六色泽分级
钻戒中的钻石色五颜六色泽的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在特制的钻石灯的照射下,有技术人员将待分级钻石与规范色泽比色石重复比照而断定。因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色泽上下一两级的钻石,在通常的日光和照明灯光下,它们相差无几。
世界珠宝界对钻石颜色的分级非常严厉,各国也都有其相应的评估规范。判别钻石的颜色等级只要以未镶嵌的裸钻作为判定对象,才够客观公平。已镶嵌钻石,由于在判守时遭到金属(如:铂金)底托的影响,简单使钻石的颜色显得更白,颜色等级得到进步,不易做出客观准确的判别。
什么颜色的钻石好
看了这个颜色分级表我们都晓得颜色等级高的钻石越好,无色为最佳,颜色越深,质量越差。钻石品质基本上都是D-F是无色等级,G-J是近无色等级,从K往下她们都是直接淘汰掉,由于从K往下钻石就会逐步偏黄。
所以,在选钻的时分,选H以上的颜色,I-J等级也在近无色领域,但也能察觉到一丝微黄,具有五颜六色的钻石,如:**、绿色、蓝色、褐色、粉赤色、橙色、赤色、黑色、紫色等,归于钻石中珍品,价格昂贵,红钻最为贵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