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最经典的古代翡翠,多数已绝迹!你都知道么

十件最经典的古代翡翠,多数已绝迹!你都知道么,第1张

虽然至今为止翡翠还是深受国人的热爱,但在玉文化发展的上百年历史里,很多经典的翡翠样式早已绝迹或珍藏于博物馆里,我们能做的只是记住它们的样子而已。

1、朝珠

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上好的翡翠朝珠非常珍贵,完整的大概只有故宫博物院还有,国际国内市场上则从未见过。

2、扳指

扳指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扳机。

到清代扳指逐渐演变为纯装饰物,上到皇帝下到大臣,平时均爱戴个扳指,以表示不忘武功。

3、龙钩

龙钩其实是指是衣服上的带钩,和带扣一样都是束腰时系带的用具。龙钩两头的样式不同。一头雕成龙头,一头雕整只小龙。

因现在的服饰早已简化,所以龙钩已经绝迹。

4、表杠

翡翠表杠中间常镶一金扣,用来拴系怀表,下边有时还配翡翠表坠。好的翡翠表杠比怀表要珍贵许多。

现只有故宫博物院亦收藏有成套翡翠表杠、表坠。

5、烟壶

翡翠烟壶是烟壶中比较特殊的品种,上好的原料配上上好的做工是能卖大价钱的。烟壶专场拍卖中常能看到压轴儿的翡翠烟壶。

6、麓

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7、花件

所谓花件其实就是玉佩,也叫别子。清以前称玉佩,清代叫别子,现在则多叫花件。

8、发簪

形式种类繁多,有蝴蝶、蜻蜓、蝉、螃蟹、蝙蝠、蜘蛛、蝈蝈等各种动物,佛手、灵芝等各式花草,有吉祥纹饰图案,还有较为罕见的以龙为题材的簪。

现在还能在汉服文化里看到少量的翡翠簪子。

9、马鞍戒指

古时候,翡翠戒指多为素马鞍戒;其他首饰多以黄金镶嵌,与现代首饰比,金属所占比重较大,多与珍珠、碧玺相配。

10、翎管

是清代官员帽顶上用来插翎子的。翎子的不同表示官阶不同。

现只有故宫博物馆有收藏完整的翎管官帽。

这些代表着我们一代玉文化的经典饰品虽已经不再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但它们的存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老王论翠老王,云南爱翡爱翠珠宝创始人,用生命去拥抱翡翠的极度痴迷者。

喜欢翡翠,请加个人微信:feicui811(爱翡爱翠珠宝),公众号:fczbzs(翡翠珠宝知识)

清宫廷历史上著名的文物有:

翡翠白菜,翡翠西瓜、十二兽首,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彩漆描金楼阁,金瓯永固杯等。

1、翡翠白菜: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慈禧死后翡翠白菜就做了陪葬品。现在很多人怀疑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翡翠白菜就是慈禧墓中的翡翠白菜,但慈禧墓中的翡翠白菜没有谁见过,并不好下结论。

2、翡翠西瓜:据说翡翠西瓜是“番邦”进贡的宝贝,而且有4个。慈禧太后对这些翡翠西瓜格外喜欢,恨不得抱着睡觉。所以最后把翡翠西瓜陪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孙殿英盗东陵后翡翠西瓜下落不明,至今仍不知在谁手里。

3、十二兽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4、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是故宫金器,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此杯共有4只,其中2只金质,1只铜鎏金造办于乾隆初年,另外1只金质造办于嘉庆初年。目前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金 嘉庆造)、台北故宫博物院(1金 乾隆造)、伦敦华莱士博物馆(1金、1铜 乾隆造)。

金瓯永固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有如下的珍贵藏品。

一、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翠玉白菜,与真正的卷心菜一模一样,用翠玉雕琢而成,主题亲切,洁白的菜身,碧绿的叶片,都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再加上菜叶上的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总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镇馆的翠玉白菜外,另一种是青黄相间的翠玉白菜 ,高134公分,色泽微黄,菜叶上还有菜虫,台北故宫博物院人士暱称他为“翠玉小白菜”。

另一棵也经常被冷落的翠玉白菜也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库房,这棵白菜来源是紫禁城的南库。

二、肉形石

和同为镇馆之宝的翡翠白菜不同,这颗玛瑙石之所以能成为一件受欢迎的宝物,并不是因为它的精致,而是因为它的自然,它是在地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矿物质接触转化而成。

一块天然形成的神奇石头,被大自然用一种精巧的手法处理,变成了一块色泽诱人、令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

三、毛公鼎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以制器人的名字命名,在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天宝鸡市岐山县),目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收藏。高538公分、腹厚272公分、宽47公分、重量34700千克。口饰重环纹一条、开口式、双立耳、三蹄足。

整体形制厚重,装饰纹饰古朴,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气息,是西周后期鼎从宗教走向社会生活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 

故宫除了大家能看的景点,景区内还有各种需要购票的场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内的场馆,有些场馆还是需要收费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珍宝馆

展览地点:宁寿宫区养性堂、乐寿堂、颐和轩、黄济堂东西室。

进入宁寿宫区参观珍宝馆、戏曲馆、石鼓馆等展览,须另购门票:每张10元/人。

购票地点:宁寿宫区西青门外售票处。

故宫博物院在清代收集的大多数珍宝是由负责紫禁城建设的——办公室制作的,而其他则是当地官员在每年的节日庆祝活动中制作的贡品。这些珍宝大多由金、银、玉、翡翠、珍珠和各种宝石等珍贵材料制成,由世界各地的著名工匠设计制造。他们尽最大努力巧妙思考,不惜代价。一台设备的成功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其工艺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在应用上,它涉及到宫廷规章制度、宗教祭祀、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活动。处处表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尊严,以及皇族的雍容华贵,具体而微妙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钟表馆

展览地点:奉先寺区奉先寺

参观奉先寺钟表博物馆展览须另购门票:每张10元/人。

购票地点:奉先寺区苏城门外北侧售票处。

明末清初,欧洲的机械钟表开始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计时器。18世纪,清廷广泛使用机械钟表。这些钟表大部分是由英国、法国、瑞士和其他西方国家以及我们自己制造的。这些钟表不仅具有报时的计时功能,而且利用机械联动原理,使装饰的人物、鸟兽、花卉等艺术体系不断变化,表现出各种运动。它们以准确的报时、精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滑稽的表演和吉祥的寓意赢得了皇帝和皇后的喜爱,成为皇宫中珍贵的陈设和装饰品。在当时,它不仅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计时器,还是一种取悦于人的娱乐工具,也是一种技艺精湛的工艺品。

清宫旧藏中的钟表大部分保存至今,成为我院宫廷文物收藏中的重要门类。这个博物馆精选精品展出,从中可以领略到一百多年前中外钟表的高超技艺。

书画馆

展览地点:文华堂区文华堂

为了保护文物,古代书画的展览期是有限制的,展览馆将分期分批展示名家珍品。

中国有着悠久的书画历史。发展中同样用笔、用墨、用纸、用砚,都是以线条为基础,追求常见的笔墨技巧和抒情写意的审美趣味。虽然它们后来成为两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前者更注重表现气质,后者更注重传神写照,但两者千百年来一直在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相得益彰,相得益彰。因此,书画艺术仍然在中国许多传统艺术门类中经久不衰,欣欣向荣。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其中有晋、唐、宋、元的善本,也有明清各大画派的代表作品,能够清晰系统地反映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为了感受经典,分享中国书画艺术之美,

雕塑馆展示的文物主要涵盖陶俑、人像砖石、佛像三大类。从战国到明代,陶俑以精品堆砌,此起彼伏,形成了完整的发展史,包括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等。数量多在汉唐。陕北和晋西南出土的画像石内涵丰富,造型独特。河北曲阳的白石佛像从北魏一直延续到隋唐。按年代顺序排列造像,采用镂空雕刻的方法,丰富了佛像的创作技法。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旧宫藏的永乐、宣德藏传佛教铜像丰满、挺拔、清幽、柔和,体现了明初宫廷风格的特点。清六世班禅是清宫藏传佛教造像的代表作。

雕塑馆

展览地点:东华门区

故宫博物院的总体范围包括四个部分:从午门到东华门的城墙,东南角建筑,东华门和易拓卫。

城墙段没有专门的展览,是古建筑的主要通道,也是室外环境展示的重点。角楼展区设置“古建筑与木结构”专题展览。展览内容和设施主要包括:多媒体角建筑影视作品;转角建筑测绘图纸,带三棱锥旋转展板;转角建筑本体;转角建筑模型。在东门展区设置“古建筑艺术设计师”专题展览,分为规划艺术设计师、内檐艺术设计师、瓦当艺术设计师、彩画艺术设计师四个部分。展区内将设置“石材工程与古建筑保护”专题展览。

古建馆

展览地点:永和宫成干宫

古往今来,青铜器的制造和发展一直在继续,但它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是在先秦时期。

自汉代以来,地不爱宝,青铜礼器不时出土。它们雄伟的纹饰,威严的气度,深得历代帝王的心,被视为国之吉祥。于是官民出钱出力,皇族寻底,逐渐成为皇族的重要收藏。宋代曾集宫藏,编为《宣和博古图录》。清朝乾隆年间,宫中青铜器目录先后编辑,如《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宁寿鉴古》、《是一是二图》。故宫博物院藏有青铜器15000余件,其中仅先秦时期有铭文的青铜器就有近1600件,精品众多。这个博物馆的展览将试图展示中国青铜文化和皇家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青铜器馆

展览地点:尹畅馆和月氏大厦

门票价格:包含在珍宝馆10元/人的门票价格中。

皇帝对戏剧的热情使得许多戏剧流派竞相进宫演出,从而能够在歌曲创作和表演艺术方面得到融合和升华。清宫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次展览以故宫现存的大量戏曲文物为基础,从表演机构、服饰、剧本、舞台、皇后风光等方面进行展示。并选取当年入宫的著名歌手的唱片进行还原播放,让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上充分体验清代宫廷戏曲活动。

戏曲馆

展览地点:箭亭

“不要因为和平而忘记了军备”。清朝顺治年间,奉先殿前出现了射击场,祭祀祖先,弓马骑射成为清朝武备的核心。

康熙帝曾亲自带领群臣和善射侍卫在此射箭。雍正将其改为箭亭。龙皇帝召来宫中最优秀的武术家,一试身手。宫廷考试,武术学校

南大图书馆家具馆,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还原了历史上的神王立争、阎菊乃至宫室画中的场景。让布置好的家具告诉你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当年的繁华和主人的温度。

紫禁城停车指南:http://wwwtriptcn/trip/15555html

紫禁城的开放时间:http://wwwtriptcn/trip/35505html

门票信息:http://wwwtriptcn/trip/17331html

故宫游览路线:http://wwwtriptcn/trip/16441html

故宫美食推荐:http://wwwtriptcn/meishi/116261html

故宫住宿推荐:http://wwwtriptcn/trip/116267html

关于国宝“翠玉白菜”到底属于谁确实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珍妃的嫁妆,有的说是瑾妃的嫁妆,还有的说是来自山西太谷曹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而永和宫恰恰是瑾妃所居之宫殿,所以一般认识翠玉白菜即为瑾妃的随嫁的嫁妆。

翡翠从缅甸传入中国后,深受清朝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对翡翠爱不释手。“翠玉白菜”是翡翠中的极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件更是极品中的极品,它不仅是台北故宫十大国宝之一,更是台北故宫的“招牌”。这件“翠玉白菜”来自于清朝皇宫,据说出自于一名天才工匠之手,是其呕心沥血之作。这位匠人根据玉料自然形成的外形与色泽,发挥超凡的想象力,终于设计出了最合适的形状,成就了“翠玉白菜”量材就质的美誉。“翠玉白菜”因形似白菜而得名,菜身洁白如雪,菜叶翠绿剔亮,它的青翠与白透特别容易让人心生喜欢。在菜叶最绿的地方,工匠还特意设计了两条虫子——螽斯与蝗虫,这两种虫子繁殖力都很强悍,所以有多子多孙寓意与希冀。

2007年3月,台媒披露了“翠玉白菜”虫须断裂的震撼消息,一时之间引起两岸百姓热议。针对“翠玉白菜”到底是什么时候损坏的,又是怎么损坏的?坊间传闻甚多。有热爱文物的学者说自己在2003年高雄展览上就已经看到“翠玉白菜”上出现裂缝了,但随后台北故宫就拿出了1966年拍摄的“翠玉白菜”照片,在照片中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那个时候虫须上就已经断裂了。所以接着又有人猜测是在1949年国民党将“翠玉白菜”运送到台湾的过程中损坏的,甚至还有人猜测可能早在清朝时就已经受损了,但最后专家学者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据故宫文物资料记载,“翠玉白菜”最早是从皇宫中的永和宫搬出来的,而永和宫正是光绪爱妃瑾妃的住处,所以后来就有人猜测“翠玉白菜”是瑾妃的陪嫁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瑾妃还有一个亲妹妹——同为光绪爱妃的珍妃,两姐妹都是礼部侍郎长叙的女儿,成年后二人被一同选进皇宫。“翠玉白菜”最早其实是妹妹珍妃的陪嫁品,只是后来珍妃因为顶撞慈禧、参与维新变法等一系列违制举动,被慈溪活活逼死,这样“翠玉白菜”才最后名正言顺地转手到了瑾妃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312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