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瓜的古诗句

关于西瓜的古诗句,第1张

1描写“西瓜”的古诗有哪些

1 《西瓜园》 范成大 宋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2 《西瓜》 顾逢 宋

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3 《西瓜吟》 文天祥 宋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4 《秋大热上七里滩》 方回 宋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

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

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

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

5 《西洋瓜》赵善庆 元代

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

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

6 《食西瓜》方夔 宋

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

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

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

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

2关于西瓜的诗句

品西瓜咏赞诗----绝品佳作

历代文人墨客咏瓜的名篇诗词,比比皆是,大多隽永清新,吟罢韵味悠长

如歌颂西瓜长得多的:如“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南宋诗人范成大);梁代诗人沈约在《行园》诗中云:“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坡”

有形容切瓜情景的:“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南宋诗人文信国)

有描绘西瓜美味、功能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

有将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的妙句:陆俨山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等等,真是令人寻味,让人读之雅兴无穷 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西瓜诗》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谓炉火纯青 元代诗人方回,在他的《秋熟》诗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诗句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可供人们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泽青翠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食西瓜》:“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咏西瓜诗:“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让人读后馋涎欲滴古诗:“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对西瓜的食用功效赞不绝口

明代翟佑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该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唏日三危露”、“流霞九酝浆”喻西瓜的汁液,诗中“沁”、“泻”等动词的运用亦极为生动传神

清初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称得上是古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读后令人油然产生馋涎欲滴之感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一首诗中咏及西瓜时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3关于西瓜的古诗词

东汉刘祯有诗赞曰:“杨晖发藻,九彩杂糅,蓝皮蜜里,素肥丹瓢。”

文天祥的《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缕缕在实沾唾碧,痕痕丹血稻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水衣襟骨有风。”这是元代诗人方夔的《食西瓜》

“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晞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溪女洗花新染色,山翁练药旧传方。宾筵满把瑛盘饫,雪藕调冰倍有光。”这是明代瞿佑的《红瓢瓜》。

清代才子纪晓岚的《咏西瓜》:“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川佳传种莫相夸。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秦。”

清代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

4西瓜的诗句

西瓜园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体裁: 类别: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西瓜

年代:宋 作者:顾逢 体裁: 类别:

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西瓜吟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体裁: 类别: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中伏

年代:宋 作者:董嗣杲 体裁: 类别:

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

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

今日初伏过,浴出易絺綌。

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

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

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

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

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

秋大热上七里滩

年代:宋 作者:方回 体裁: 类别: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

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

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

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

5西瓜的诗句

西瓜园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体裁: 类别: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西瓜年代:宋 作者:顾逢 体裁: 类别: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西瓜吟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体裁: 类别: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中伏年代:宋 作者:董嗣杲 体裁: 类别: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

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今日初伏过,浴出易絺綌。

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

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

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秋大热上七里滩年代:宋 作者:方回 体裁: 类别: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

6描写西瓜的古诗

品西瓜咏赞诗----绝品佳作 历代文人墨客咏瓜的名篇诗词,比比皆是,大多隽永清新,吟罢韵味悠长。

如歌颂西瓜长得多的:如“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南宋诗人范成大);梁代诗人沈约在《行园》诗中云:“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坡”。 有形容切瓜情景的:“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南宋诗人文信国)。

有描绘西瓜美味、功能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

有将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的妙句:陆俨山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等等,真是令人寻味,让人读之雅兴无穷。 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西瓜诗》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谓炉火纯青。

元代诗人方回,在他的《秋熟》诗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诗句。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可供人们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泽青翠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食西瓜》:“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咏西瓜诗:“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

让人读后馋涎欲滴。古诗:“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对西瓜的食用功效赞不绝口。 明代翟佑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

该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唏日三危露”、“流霞九酝浆”喻西瓜的汁液,诗中“沁”、“泻”等动词的运用亦极为生动传神。 清初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称得上是古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

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

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读后令人油然产生馋涎欲滴之感。

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一首诗中咏及西瓜时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在历代诸多的吟咏西瓜诗中,还属元代诗人方夔的《食西瓜》一首更耐人寻味:“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

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

诗中“缕缕”和“痕痕”两句描写了人们吃红瓤西瓜时的情景:“牙生水”和“骨有风”两句,更把酷暑吃西瓜时那种快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了。

7形容西瓜的诗句

品西瓜咏赞诗----绝品佳作历代文人墨客咏瓜的名篇诗词,比比皆是,大多隽永清新,吟罢韵味悠长如歌颂西瓜长得多的:如“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南宋诗人范成大);梁代诗人沈约在《行园》诗中云:“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坡”有形容切瓜情景的:“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南宋诗人文信国)有描绘西瓜美味、功能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有将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的妙句:陆俨山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等等,真是令人寻味,让人读之雅兴无穷 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西瓜诗》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谓炉火纯青 元代诗人方回,在他的《秋熟》诗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诗句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可供人们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泽青翠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食西瓜》:“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咏西瓜诗:“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让人读后馋涎欲滴古诗:“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对西瓜的食用功效赞不绝口明代翟佑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该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唏日三危露”、“流霞九酝浆”喻西瓜的汁液,诗中“沁”、“泻”等动词的运用亦极为生动传神清初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称得上是古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读后令人油然产生馋涎欲滴之感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一首诗中咏及西瓜时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8关于西瓜的古诗

如下,望采纳:

《西瓜吟》宋·文天祥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西瓜》宋·顾逢

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海州道中二首》宋·张耒

秋野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

草虫咿咿鸣复咽,一秋雨多水满辙。

渡头鸣舂村径斜,悠悠小蝶飞豆花。

逃屋无人草满家,累累秋蔓悬寒瓜。

注:西瓜,古称寒瓜。

9关于西瓜的诗句或谚语有哪些

1、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2、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圆)。

3、西瓜地里结冬瓜变种。

4、西瓜不熟白嚷嚷(瓤)。

5、西瓜藤上结芝麻小的香。

6、西瓜掉在油桶里滑头滑脑。

7、西瓜滴水坏东西。

8、西瓜皮做帽子装滑头。

9、抱在怀里的西瓜 十拿九稳(比喻办事非常准确或有把握。)

10、踩着西瓜打球 能推就推,能滑就滑。

11、大热天捧个烂西瓜 想扔舍不得。

12、大下巴吃西瓜 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有关于西瓜的谚语拓展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三游记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游记作文1

 缙云仙都的风景十分远近闻名,那儿的石笋更是驰名中外。金秋十月,秋阳高照,秋风送爽。双休日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终于来到了我早就梦寐以求的仙都风景区游玩。

 车子颠簸了,喘着粗气跋在一块绿地一动也不动了,我鱼贯而出,刚想四处转转,妈妈早就振臂喊叫道:“小苏苏,快来看仙都石笋,我们沿着石子路来到石笋前,哦,好溪两畔竟然高高耸立着一根巨大的石笋,“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可吓一跳,好大好高啊”我抬头看着石笋的顶峰,不一会儿,我头昏目眩起来,幸亏妈妈急时把我震住,才没摔倒。唉!真是太高了。后听导游介绍,石笋是整个仙都名胜风景区的核心,石笋高1708米,顶部面积为710平方米,底部面积为2468平方米。我听了不禁啧啧称赞:“哇没想到石笋这么威猛,这么高大,真不愧是天下第一笋,天下第一峰。”只见石笋并不像其他石头那样平平坦坦,而是笔直地耸立在那儿,上小下大,壮如春笋,远远看去那石笋好似一把倚天剑直刺云天,又好似一个巨人笔直的站在那儿,好似在守卫着这块风水宝地,还宛如一架火箭,随时准备一跃冲天,相传中华民族始祖轩猿皇帝,在鼎湖峰炼丹,然后跨赤龙而去的地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皇帝方骑去不回,片云孤催巍,有时激鼎湖浪,散做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歌颂这个天下奇观,美景配好诗真是绝上加绝!

 鼎湖峰旁边还依畏着一个小石笋,它高407米,尖尖似幼笋,俗呼小石笋,半峰有一个圆洞,似人的肚挤,着小石笋高可平挤,酷似慈母身下的幼儿,壮观极了。

 仙都可供人吟诵的太多了,有形状别致的仙女照镜,有巍峨壮丽的轩辕皇帝亭,淡雅秀丽的景色画下来,表示我的惊叹,然而一切都不在言中,我用存满热泪的双眼,深情的注视着夕阳映照下的仙都,心里默默地祝福“仙都,愿你美丽长驻,愿你更加绚丽多姿!

初三游记作文2

 这个暑假一开始,爸爸妈妈就带我来到了中国的大西北旅行。一共用了十天,从兰州到西宁,到青海湖,茶卡盐湖,翡翠湖,经过德令哈到大柴旦,到敦煌,再经过瓜洲到嘉峪关,再到张掖,回到西宁,坐车到西安,再回家。

 去了那么多景点,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三条湖、莫高窟和沙漠了!

 先说说三条湖,别看这三条湖长得差不了多少,但我们可行了几百公里,翻了几座山的!

 青海湖像一颗蓝宝石。清澈的湖水衬着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红红的太阳,仿佛水里也有一片美丽的天空。一阵微风拂来,水面上荡起的涟漪像是女孩们穿的花边裙子。湖里面还有一群群湟鱼,听导游说,有一年自然灾害闹饥荒,很多人饿死了,只有湖边的人们活下来了,那是因为这些鱼救了他们,所以当地人们为了感恩,不准抓湖里的鱼了。

 去茶卡盐湖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我们选择坐小火车到了湖中心,虽然湖水很清澈,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没能看到“天空之境”的景色。我们往回走的路上看到了许多盐雕,个个栩栩如生,每处细节都很精致,想必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翡翠湖,天气放晴了。湖水的颜色呈蓝绿色,清澈见底,湖面不大。看起来真像一块翡翠!

 到了莫高窟景区,最令我难忘的是一种洞窟顶的设计和睡佛了。有一种洞窟顶上是一层层的正方形,最顶端的正方形上面画着三只小兔,虽然这三只小兔只用了三只兔耳,但是换个角度看,每只小兔都有两只耳朵,这是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原理。睡佛是我见到的最大的佛雕了,她是侧身躺着的,姿态优美,身后站着她的72位弟子。我真是敬佩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啊!在这样的环境下能雕刻和绘画出这么多精美的作品。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沙漠中的鸣沙山和月牙泉了。我们在沙漠中骑着骆驼登上了鸣沙山,下了骆驼后,我们自己登上了山,看到了美丽的月牙泉,下山的时候我们选择了选择了滑下山,细细的沙子像牛奶般顺滑。

 这次旅行我看见了许多大自然的美景,和古人创造的奇迹!

初三游记作文3

 春风轻轻地吹拂过我过脸颊,也慢慢地吹进了我的心灵,使我心旷神怡,今天,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春游!

 我们先来到了中共三大地址,那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关于战争时期的东西,我还在那里了解到了关于毛主席的辉煌历史,比如说:他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使被压迫的中国人民再也不受人欺负了……

 然后我们来到了广东科技中心,我们一进去就去看了,虽然个个科技馆技术含量都很高,可是我认为LED体验馆的科技含量最高了,那里有LED音乐楼梯、LED节能器、LED汽车灯……特别是音乐楼梯,它的颜色透亮,而且你一踩上去,就会发出光芒,并发出声音,如果你不高兴不开心,也许它会成为你增加一些乐趣呢!

 看也看够了,走也走累了,就是没玩够,忽然,我看见了一个儿童游乐园,于是,我们马上冲了过去。一进门,“哗!”我们小组的人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游乐设施可真多啊!”我们小组的目光,立刻转到了搭积木的游戏上。一到那里,我们小组的人立刻搭了一张小床,然后又搭了个房子,把小床放在房子里。后来又被别的新奇小游戏,像被磁铁吸引住了,之后我们还玩了许多游戏,比如说:超市购物,你当小医生……可是我们玩一样厌一样,再多也不够我们玩啊!

 “别忘了,我们还没有买纪念品呢!”我们小组的人约而同地说,于是,我们小组的人一起走到了附近的商店,那里的东西应有尽有,物美廉价,正是一个好地方呀!正是因为这样我们都不知道买哪一样好,看看这样,看看那样都很美,然后我们小组的每个人都买了一个即可以玩,又可以用来当文具样的纪念品,你肯定非常想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当你把它打开时,里面有一只伸缩笔,可以用来写字,而你不把它打开,就是一只可以玩的小猫了。

 今天,我要买的东西买到了,吃也吃饱了,玩也玩够了。今天啊,可真高兴!我最喜欢去春游了。

初三游记作文4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乘船行在苏州古运河上,烟雨朦胧中,小桥流水,园林点散,几处幽然沉静的老厢房,绵延中错落有致。桥下流水静静流淌,微风中皱起的粼粼涟漪,是深黛色的凝绿。就这样,舒舒闲闲的古韵随着船的行进一路漾开来,与游人的心一起醉在粉墙黛瓦的迂回中。

 若能临水而坐窗下,“青黛点眉细细长”,不知又是怎样境况?门下柳编筐中,是新浣的绫罗,绵柔,轻盈;墙脚处,盘踞着淡淡的青苔,似湮没于岁月的斑痕。踮起脚,轻轻推开雕花窗棂,是否会传来女子柔润的吴音阵阵?合上窗儿,透过窗纸,怕又是一片长堤翠柳,烟雨迷蒙。我想,枕河而居,享受的正是所谓的“欹枕江南烟雨”罢……

 船停下,姑苏城外突然飞起雪来,星星点点是淡淡的寒意,但仍挡不住我找寻那“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枫桥的步伐。就在眼前,是梦转千回的枫桥,只是为什么少了停泊的客船?站在枫桥上,大雪扑面,远处弥漫着烟霭,并非乳白,而是稀稀薄薄,将姑苏淡染在蒙之中。

 信步走入寒山寺,隐隐听到钟声传来,那么飘渺,在耳边回荡,很不真实。这便是“渔火青荧泊棹时,客星寂寞闻钟处”了。进入堂院,满院的黄玉兰,花单薄剔透,瓣儿上挂着雪珠,着实令人可怜。我在这院子里肆意奔跑,赏花,旋转。

 喜欢寒山寺,或许是因为历史,或许是因为晚钟,或许是因为那句“瑟瑟吴江正落枫,碧山古寺独携筇”。历史更变中存于时代洪流中的才是精粹,这引人空梦的寺楼,避开繁杂,笑对红尘滚滚,驻在这里,倾听晚钟,醉视夕阳。漠漠轻寒中的是一丝如烟如雾的空寂。

 雪停了。

 我踏出寺门,仍乘上船。笑对轻风细雨,醉视烟笼轻尘。

 拙政园也去了,仍是那样一派建筑,青白分明里尽说着大气和典雅。现在脑海里仍能浮现出卅六鸳鸯馆的蓝琉璃窗子和在美人靠上看远处亭台楼阁的情景。

 就这样醉在吴侬软语里,流连于姑苏烟雨中……

初三游记作文5

 小时候,父亲带我一起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其中对泰山念念不忘。

 那天上午,我们乘车上了盘山公路,到达山腰时。恰逢小雨迷蒙,气候寒冷,令人不禁打了好几个寒颤。山上游人众多,穿着各色衣物,在嶙峋的山石和苍翠的树木间格外显眼,恍若在山间爬行的一条五花大蟒,我们循着石阶缀行而上,石阶虽多且窄,但路却不陡,再加上两旁山石掩映,使人不必小心谨慎。四周小雨霏霏,如野雾一般笼罩在山间,山间空气清新凉爽,深吸几口,有些胀热的脑袋便平静下来。(-原创作文网)

 这样一路走到了南天门,景致与山下迥然不同。道路两旁小店林立,食物漂渺起的热气在风中摇曳,有的挑着货担在高声叫卖,有的不言不语,笑眯眯翻着热腾腾的大饼,让香气飘得更远些。若不是走在石阶上,周围还有怪石突出,简直以为自己走进了《清明上河图》。

 过不多久,父亲讨饶道:“我走不动了,坐缆车上去吧!”我本不肯,但看到父亲疲惫的样子,只得答应了。缆车分上山、下山两条路,用根极粗的缆绳吊着,底下就是蜿蜒起伏的泰山,很是吓人!我眼一闭,牙一咬,心一横,坐上了缆车,过了好一会儿,才大着胆子向下看去:只见身下林涛阵阵,一望无垠,顺着山势起起伏伏,波涛汹涌,好个“齐鲁青未了”啊!

 到了山顶,才领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处。但见脚下云雾漂渺,城乡村庄尽收眼底,让人心潮澎湃,自胸中平添一股凌云壮志,一如青年的杜甫。看来,那晚年垂泪的诗人在年轻时也曾在这儿领略过雄观天下的骄傲啊!

 想到这儿,我又回忆一路上看到的大大小小的石碑,上面写满了对泰山的无限敬仰;那一个个遒劲的大字,记叙当年封禅的繁华庄重。“泰山”,它不仅是一座山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一种精神的象征!泰山,之所以为五岳之首,不光它的山之高,更在它文化底蕴之深厚,那一代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对它的称颂,早已化成一泓文化的清泉。而今,我也提笔,为它添进些源头活水。

初三游记作文6

 在龙头渚,最吸引我的,是那掩映在花木丛中的问天阁。

 我和同伴是在远离了“大部队”之后,误入一处僻静之所,意外地发现了这问天阁的,写着“问天阁”的匾牌上的字模糊残损,只能依稀辨认。在这儿,只觉得满地衰草,到处是亭台楼阁,水榭桥栏,俨然是纷闹红尘外的一片桃花源。虽不见桃花,但见绿叶;虽不见青草,但见春意。栏杆上沉积了一层灰尘,树叶倒映在小溪里。不远处,潺潺的流水从泉眼中冒出,轻唱着流向小溪。这真是“万籁此俱寂,但余流水音”。与此同时,我的心也似乎被水荡涤着一般,清澈、明净。

 “快,快看那座小楼。”同伴欢呼着,奔向了一座小楼,我们也紧跟其后。楼梯较窄,我们只得小心翼翼地上去,终于,一个古典阁楼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一定是个藏书阁,晚上住在这儿肯定很惬意!”同伴说。我立即反驳:“嘿,这可不是一个藏书阁。宁波的天一阁可是防水防火的,那是正宗的藏书阁。这儿连个窗户都没有,若是晚上睡这儿,非冻死不可。”大家说着,辩着,笑着,随即下了楼,同伴又说:“这是现在修的吧,若是以前的,这边肯定会被保护起来的,进去还得买门票呐。今天我们可是赚大了!”大家又是一阵傻笑。笑声中,我却猛然想起了一段极为动人的古词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不知怎地,我对庭院总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怀。今日一游,问天阁不是“梨花满地不开门”,而是“寂寞空庭春欲晚”。此情此景此念,而我却犹似在镜花水月中。

初三游记作文7

 秋天,秋高气爽、金桂飘香、气候宜人,我来到了一个没有高楼大厦,只有青山绿水语,语花香的人间天堂。

 走,在宽阔的马路上。路过了茫茫田野这仿佛是一个小人国那些稻草绑在一起倒过来放着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一座座房屋耸立在无边的草原上还有一些桌椅,让小人们休息玩乐。

 继续走的小路上,看见一座又一座高山相对送,你像几位大叔正在对峙一动不动,就像身后隐藏着什么,我静静的和尚也不时传出几声鸟鸣声像是精心为大家演奏欢迎起,偶尔还冲出树林,为我们表演飞行的有的哧的一声,在前面一闪而过,有的地点枝头快乐的荡秋千有的一身哨令来了个集体舞……我再也不禁不住这诱惑便走进山林中,我在这条路上看见一条清澈见地的小溪小溪下边有五彩斑斓的使者,现在正是中午太阳已经火热了,可我一点也不热,因为这有一个穿高大的树,他们的任务是为每一名游客这样抵挡封杀。慢慢走着到一处地方,我看见了柳树桂花树在这停留一会儿躺下去和上演闻着花香,风一起迎面而来真开心送的燕你会看见柳树姑娘正在跳飞扬,终于到了山顶放眼望去看见了,剩下的一切房屋小溪,等等等等,我正热着呢风姐姐知道了,我的心是糊的意思,吹头发都飘起来了,走在松软的绿叶制成的毯子上望着天空我看着一半是碧绿色色是蓝色十分美丽隐隐约约仿佛有一个大大的屏障围着这片森林。

 去下一个景点了,我乘着汽车途中少一人的绿色的家乡很快的,在这是一个水库,一旦是草坪100似水,我爸爸站在这边拍了几张照片,走进水库岸边有三只小川,我要上来挑去乐山的一边,我沿着边缘爬进去,拜拜走进去,我却因为害怕退缩了。

 转眼间夕阳已经为天边披上了,见你的色彩,爸爸带着我坐车回成。

 这里虽然不是借母溪、颐和园和苏州园林,可这是我认为是我眼中合格的一幅富春山居图。

初三游记作文8

 暑假的每一天,我都过得非常充实。这不,今天我又跟着老师参观了海门的文天祥石像和周边的摩崖石刻。

 文天祥石像修建于1987年,高十六米,由七十四块花岗岩雕刻拼接而成。老师说:文天祥精忠爱国的精神令人敬佩,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了让这种爱国精神传承下去,就设立这座石像。走近石像,我见到文天祥目光锐利,右手紧握拳头,左手抓着利剑,一副要与敌人死战到底的样子。他表情凝重,悲愤地望着大海,牵挂着国家和小皇帝。

 石像背后的两侧是高大的树木,树叶茂密,连阳光都很难透射进来,就像专门为石像遮风挡雨一样。石像面前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有两排大字,写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每一个字都涂上一层红漆,仿佛是被鲜血染红的。红字绿地,文天祥的丹心写在海门大地上。

 在石像周边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了。许多后代的名人墨客为纪念及歌颂文天祥,写下了诗篇,留下了墨宝并刻在莲花峰的巨石上。听老师说,资料记载了莲花峰景区有93块巨石刻有诗词或大字。我想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摩崖石刻,可是,数了这,忘了那,还时不时就冒出一块没有看到的石刻来,总数不出一个准确数。我非常认真地读着能看到的石刻,它们的字体各不相同,有的行云流水,有的刚劲有力,有的俊逸清秀,还有的心正笔正……看得我眼花缭乱,佩服不已。

 参观文天祥石像,观赏名人笔迹,今天的研学让我收获满满。我以后要像文天祥一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初三游记作文9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名胜古迹,还有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名山大川。峰峦雄伟的泰山,驰名中外的黄山,充满诗情画意的西湖……可令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风景如画的武当山。

 今年五一长假我有幸作为一名小游客游览了武当山。一个多月过去了武当山的奇、高、险、美我依然历历在目。

 武当山可真奇啊!一进山门我就感觉到处处都是奇特无比的景物,路两旁郁郁葱葱的古木错落有致。有在前的有在后的,苍劲的松柏从峭拔的悬崖上伸出来,昂首挺胸无坚不摧,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远处的山峰形状变化多端,有的直冲而上似要顶破天,有的俯卧而下像一条卧着的龙,有的蜿蜒耸立像一段高大坚固的城墙。还有那些怪模怪样的岩石,似仙女、顽皮的猴子、墨绿的青苔……真是千姿百态,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奇异盆景。更令人惊奇的是:那些渺小的花草竟然漫山遍野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给人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愧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武当山可真高啊!海拔16121米的天柱峰高耸入云,使人头晕目眩不敢久看。站在山顶往下看,仿佛感觉到脚在云上走雾在周围飘,一眼望不到山底。举目远眺觉得自己有一种居临天下惟我独尊的感觉,好象就要得道成仙了。

 武当山可真险啊!坐缆车到山顶你一定会看见一座座险峻的山峰,嶙峋兀立,摄人心魄,崖壁似开山斧所削,山石横如断。而缆车下就是万丈深渊,会让你心惊肉跳。

 武当山可真美啊!在清晨山间弥漫着浓浓的云雾,连绵不绝,横盖万里,看到这情景一定能让人浮想联翩。一会像滔滔的江水一泻千里,一会又像人间的银河,浩瀚无边。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穿透层层云雾,反射出七彩的光芒,是那样的使人赏心悦目。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云,这样的云围绕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山中泉水丁冬,绿树红花,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人在山中走,美景不胜收”!

初三游记作文10

 我在家里总爱吃甜的食物,特别是糖果,无论是怎样的糖果,我都是来者不拒。

 有一天晚上,我在梦姑娘的呼唤下,来到了一座梦幻般的城市——糖果城。

 进入城内,便闻到一股又香又甜的味道,“哇,好香的糖果味!”我定睛一看,满城都是糖果,而城里的人牙不是掉了,就是长包了。我呆呆地望了这些人许久。突然,一位好心人走过来,对我说:“欢迎你来到我们糖果城,这里的人都很喜欢吃糖果。”“哦,原来如此。”我半信半疑地答道。说着,他领着我来到了旅店。

 我走进房间,看到桌上的一堆糖果,我看了就嘴馋,没等东西放下来,便急忙扑上去,津津有味地含起来,不一会儿,全吃完了,便美美地睡上了一觉。午饭时间,我醒来了,见桌上已摆好了“饭菜”(他们把糖果当饭吃),我情不自禁地说:“这地方我总算没有白来,有我爱吃的糖果在。”说着,便又吃了起来。晚上,我臼齿了,但我还是不去管它。

 第二天,店主说:“我们这儿有优惠:一天送一包糖果。”我一听,更加高兴了。从这天开始我就不停地吃糖果。不久后,我的牙齿上便生了包,痛得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咬牙切齿。我下定决心以后少吃点糖果,可是没有成功。一天天地过去,我的牙齿的包更多了。

 有一天,我吃了一包巧克力糖,一包牛奶糖,一包水果塘!我的牙立刻产生剧痛。“嗖嗖嗖”,我的牙全掉了,好可怕!我惊醒了,原来是一场梦。我又摸摸我的嘴,牙齿还在,我这才放下心来。

 从此,我吸取梦里的教训,以后少吃点糖果。

初三游记作文11

 期盼已久的暑假到了,在这炎炎的夏日中,蝉儿开启了它个人的专属的演唱会,“唧唧唧唧!”游手好闲的它兴高采烈的引吭高歌,但是它似乎越帮越忙,让火热的太阳更是“火力全开”,真是让我想马上变身为一条美人鱼,跳下那冰冰凉凉的水里。

 妹妹和我躲在空调房,任由爸妈三催四请都不愿当那毒辣辣太阳的“巴比Q”烤肉的食材。但实在无处躲藏,没法子了,爸爸只好发下司令,宣布全家一起去海边戏水,我和妹妹恨不得立刻夺门而出,妈妈看见我和妹妹神采奕奕、生龙活虎、蹦蹦跳跳的样子,叫我们速速收拾泳衣、浮板、桶子……等,林林总总收拾好后,我们全家迫不及待的出发,清凉一“夏”,戏水“趣”了!

 到了海水域场,一开始是心旷神怡、海天一色的美景,烦躁的身心,马上畅快不已!我和妹妹奋力向那温暖的沙滩,让它拥抱我们的双脚;再跳向温柔大海,让它怀抱我,但这片一望无际的大海,到处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还好在这舒适的海滩上,可以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突然,原来神采飞扬的妹妹,看见这满坑满谷的人,马上变成胆小如鼠,真令人哭笑不得呀!

 渐渐地浪花变大了,我游去浮标那儿,抱着浮板,感觉真是痛快极了!突然爸爸从背后袭击,把我扔到水里,让我呛得花容失色不成样子;爸爸和妈妈在海里捧腹大笑,于是我“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叫妹妹提一桶沙,马上泼他们一桶沙子,换他们狼狈不堪,换我笑得人仰马翻,更尝到胜利的滋味呢!

 太阳和月亮慢慢换班了,代表我们也该回家了。到了浴室我发现泳衣内有一大袋伴手礼——满满的沙子,真是“满载而归”呀!这一次的暑假旅程,真是趣味横生、意犹未尽,真希望再来一次呢!

 结束了这一次的旅行,让人有点依依不舍,可是我好想和周公聊天,只好回家进入那奇妙的梦乡,再回顾一下今天的旅行,暑假里最有趣的一天!

初三游记作文12

 周六晚上,我终于到了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北京民俗文化胜地。那里的四合院、胡同风景十分有名,是一条非常有老北京风味的古街,曾是全北京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街。它同元朝一起落成,周围有十六条胡同相衬,难得一份古老!

 我本要去那里寻得一份幽静——自己漫步在街上,街边儿,小孩儿滚着铁圈,老头儿下着象棋,远处国槐飘香……我畅想着即将呈现在眼前的景象。

 走出地铁站,挤进入口。人真是不少!不过也不打紧,这么有名的地方,人多也正常。往前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面白墙,有几块胡同旧照嵌在上面,旧照上雕画的是古街往日的模样。

 我挺高兴,便疾步向前,想看看实景。结果迎面扑来的是刺鼻的烤肉味儿与更加嘈杂的人声,更加汹涌的人流。我便安慰自己,幽静是寻不着了,能吃到些地道的北京小吃,也不错啊!

 顺着滚滚向前的人流,我尽力仰起脸来去辨认街道两旁的招牌。看着它们,我立即想起了以前去过的所有古镇———这里有凤凰古城的银饰店,有平遥古城的乐器店,有重庆磁器口的酒吧,有南京老门东的各种纪念品店,有成都宽窄巷子的大小饭馆……好一锅大杂烩!不过北京就是北京,不少小店儿都机智地挂着全北京最好喝的“酸梅汤”的显眼红字招牌,叫卖自己勾兑出来的饮料,这已是我见到的最富有北京味儿的地方了。

 继续向前,我实在想立刻逃离这里!眼前的场景早已在别处看得烂熟。很久才遇上一座暂时未被商业化的魔爪撕扯得面目全非的四合院,门上面却写着“私人住宅,禁止入内”这种绝情的话,字下面还挂着明晃晃的大锁。这都是被逼的啊,他们住在这里,本和我一样,想图个清静。而如今呢?恐怕早要烦死了,恐怕就要搬走了,这最后一点北京味儿,恐怕就要没了!

 夜色深了,远处传来几位老爷爷唱京剧的声音,这声音让我真切地意识到这里确实是北京。多年后,当这些人都不在了,当北京最后一批高楼拔地而起,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恐怕只能到“首博”去寻找了。

包公祠

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与包孝肃祠紧连的是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孝肃公墓园。园内面积1200平方米,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

巢湖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方圆800里,是皖中旅游胜地巢湖烟波浩渺,白帆点点,美不胜收,宛如一面宝境镶嵌在江淮大地。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被誉为"两颗宝石"。矗立于湖心的姥山岛,面积086平方公里,古有望儿塔、圣妃庙,今建娱乐城、度假村,来此游览犹如进入“虚幻梦境”、“世外桃源”。中庙(汉),傍湖凌空而建,与姥山岛隔水相望,称“湖天第一胜景”。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 有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称"四块翡翠",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这天然组合的奇观,点缀湖巢湖沿岸,犹如"众星捧月",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立体山水画!巢湖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荟萃这里是长江流域人类祖先"银山猿人"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商汤放桀于巢湖","伍子胥过韶关","楚霸王乌江自刎"的纪念地,是名人丁汝昌、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戴安澜的故里。

太平湖

太平湖位于黄山区北部,距屯溪143公里,距黄山北大门(芙蓉岭)18公里,距九华山南大门(南洋湾)40公里,南依黄山,北邻九华,是九华山进黄山公路必经之津。有“东方日内瓦”“水中黄山”、未经雕琢的翡翠“之美誉。 太平湖是一处人工湖,东西长8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4公里最窄处仅10余米,面积886平方公里,水深平均约40米,最深处70米,可蓄水28亿立方米,属高山峡谷型湖泊,也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 太平湖宽处烟波浩渺,似洞庭之坦荡;狭处曲径通幽,赛漓江之奇美。崇峦起伏,翠岗连绵,山环水绕,微波潋艳。湖内秀岛错落,星星点点;岛上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清幽静谧,空气清新宜人。湖水终年清澈碧绿,洁静明丽;湖岸粉墙青瓦,青松翠竹倒映湖中,如瑰丽的七宝楼台,又似神奇水晶宫,恍若奇妙的梦幻世界。 整个太平湖共分为共幸、广阳、黄荆、龙门、三门等五大景区,主要景点有:西山观鱼、平龙山采茶、三峡水趣、桂林小景、鳄鱼戏水、蘑菇松、眉毛峰及樵山神仙洞等自然景区核心镜的白鹭洲乐园、黄金岛植物园、猴岛、鹿岛、蛇岛及金盆湾旅游度假区。 广阳景区:共幸开发区是太平湖旅游接待中心。出共幸湾不远,即是广阳景区。广阳景区湖面宽广,山水相映,绿如翡翠。景区内树绿水绿,碧蓝纯净;湖岸山舍村舍倒映水中,犹如水中楼阁,自然水墨画。新建的太平湖大桥即在湖区西侧。 黄荆景区:为太平湖的精华景区。

采石矶

采石矶 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约5公里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来到马鞍山市西南的唐贤街,过锁溪桥,即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临大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海拔131米,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传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悬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隐,太白楼等文物古迹均分布在这一带,最高处是翠螺峰。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雄伟壮观。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清雍正八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来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已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内供观音菩萨像。阁前左侧有一口“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物。 广济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 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还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墓碑上镌“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 三元祠,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又称三官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而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内还设有茶室。

逍遥津

位于合肥市旧城的东北角,是一座约2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 逍遥津古为淝水上的一个津渡。公园外,有一座西津桥,又有逍遥桥,是合肥对外交通要道。 逍遥津名称历史悠久,以三国古战场闻名后世。曹魏与孙吴为争夺合肥,鏖战32载,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战斗就在古逍遥津畔。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至今逍遥湖心3岛中还有一土丘,相传为张辽的衣冠冢。逍遥津公园四季长青,环境优雅宁静,曲道幽长迂回,假山假石磷峋逼真,不对称式园林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公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古朴典雅,又有南国园林的妩媚清秀;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着装入时的村姑。足踏逍遥津公园,悠久的历史传说会使人尽发思古之幽情;而引人入胜的自然风貌和人工建筑又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在这里,既可想象出古战场的弥漫硝烟,又可品览祖国壮丽河山的锦绣。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园内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亭,极富情调;若逢淡雾朦胧的天气,或霞光万丈的时辰,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桐城文庙

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是灿灿如珠,烘衬出这座古城的文化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尤以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 

迎江寺

位于安庆市东门,濒临长江,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光宗曾亲书匾额“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禅寺”,乾隆帝赐“善狮子吼”额,光绪八年(1882年)题匾“迎江寺”,慈禧太后赐额“妙明圆镜”。

黄山

黄山 黄山耸立在皖南山区,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其中莲花峰、光明峰、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句很著名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黄山的景色最佳,游览了黄山,别的山都不用去看了。

琅琊山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滁县城西约5公里处的群山之中。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改称“琅琊山”。  这一风景区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四大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主要山峰有摩陀岭、凤凰山、大丰山、小丰山、琅琊山等。景区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为主要景观。山间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有始建于唐代的琅琊寺,有卜家墩古遗址留下的大量古迹和文物,还有著名碑刻唐吴道子画观音像、唐李幼卿等摩崖碑刻近百处。唐宋著名文人雅士如韦应物、欧阳修、曾巩、苏轼、宋濂等均以诗文记其胜。故琅琊山为我国24座文化名山之一。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它和丰名亭都因镌有欧阳修文、苏东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是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而建。当时,欧阳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一伙奸党,被贬至滁州任太守后,常在此饮酒赋文,智仙特为他建造了这亭子。欧阳修自称“醉翁”,便命亭为醉翁亭,并作了传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醉翁亭四周的台榭建筑,独具一格,意趣盎然。亭东有一巨石横卧,上刻“醉翁亭”三字,亭西为宝宋斋,内藏高约2米,近1米,刻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两块,为稀世珍宝。亭西侧有古梅一株,传为欧阳修手植,故称“欧梅”。亭前的酿泉,旁有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 。再往西行,可观“九曲流觞”胜景。  从醉翁亭西南方上行1公里许,便是琅琊寺。琅琊寺是我国东南名刹,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唐代宗赐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后因山名相沿,称“琅琊寺”。琅琊寺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正如宋人诗云:“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密郁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 大雄宝殿为寺内主要建筑,雄伟壮观,殿前院落中央有明月池,池上一拱桥曰明月桥,池北有一舍为明月观。大雄宝殿后有藏经楼,相传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回来,有一部经书藏在这里。从楼右侧下,可抵园,园中翠微亭尤为别致。明月观后有三友亭,因亭旁有松、梅、竹“岁寒三友”而得名。  由琅琊寺东南偏门出便见南天门与无梁殿。无梁殿建在山腰,背靠大山,面对南天门,它无一木梁,全系砖石结构,故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著称。登上山顶南天门,这里可远眺长江和江南诸峰的雄姿,近瞰绿荫如盖,云雾缭绕,溪水潺潺,清幽俊秀的琅琊山自然风光,令人陶醉。从此下山向北,是一片巨石林立的山坡,这里有归云洞和石上松等景点。  琅琊山层峦叠嶂,曲径幽泉,四季皆有好景。尤以夕阳晚照、雨后听泉,别有情趣。

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是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九华山方圆约百公里,号称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时,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还应归功于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李白游山时,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咏有《遥望九华峰》一诗,赞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从此“九华名遂闻于天下”。稍后,朝鲜半岛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 九华山不仅以佛教人文景观著称,而且山水雄奇、灵秀,胜迹众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鸟语伴钟鼓,云雾现奇松。自然风光十分迷人。唐代诗人刘禹锡赞曰:“奇峰一见惊魂魄”;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则云:“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九华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其次为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云海翻腾,各展雄姿,气象万干。险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鹏听经石”,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观音峰上观音石,酷似观音菩萨凌风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鱼石”,钵盂峰有“石佛”,中莲花峰有“罗汉晒肚皮”,南蜡烛峰有“猴子拜观音”等等,维妙维肖,越看越奇,耐人寻味。又有幽深岩洞,堆云洞、地藏洞,相传金地藏最初来九华时曾禅居洞内。还有老虎洞、狮子洞、华严洞、长生洞、飞龙洞、道僧洞等,均为古代僧人居室,清静雅致,极利禅修。  深山多秀水。九华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众多。有龙溪、缥溪、舒溪、曹溪、濂溪、澜溪、九子溪等,源于九华山各峰之间,逶迤秀丽,闪现于绿树丛中。龙溪上有五龙瀑,飞泻龙池,喷雪跳玉,极为壮观。又有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处乱弹。舒溪三瀑相连,注入上、中、下雪潭,断崖飞帘,如卷雪浪。此外还有碧桃岩瀑布、濯缨瀑、七布泉瀑布、百丈箭瀑布、百丈潭瀑布、百丈岩瀑布等。潭有饮猿潭、清漪潭、濯缨潭、伏龙、百丈潭、鲇鱼潭等,正是“藏在深山人未识,一朝踏勘情难忘”。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名者,旧志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松等名胜。 导游手记:上九华山游览的路线共有三条:一是搭乘长江航船至芜湖或贵池,改乘汽车直达九华街。贵池磁口港至九华街52公里,芜湖至九华街167公里。从安庆也有班车通九华山,路程约122公里。轮渡载车过江,旅客不用自己摆渡。 二是从南京乘火车到铜陵市,改乘汽车直达九华街92公里。三是从杭州乘汽车至黄山,从黄山转乘汽车至九华山。从合肥前往,路程约311公里,亦有班车可通。交通还算方便。 九华山现有宾馆、饭店、旅社床位数千张。较好的旅馆,在九华街有九华旅社、佛教协会招待所;东崖宾馆等,中国国际旅行社即设在东崖宾馆内;中闵园有九莲社;祗园寺有祗园寺招待所;天台有天台招待所等。 游览九华山最好的季节是3月至11月。特产有九华云雾茶、黄精、天竺筷、纸扇等。以山笋、冬菇、野菜为原料做的“九华素食”,很受游客欢迎。

齐云山

齐云山位于休宁县城西15公里,距屯溪33公里。齐云山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与天并齐”,明嘉靖年间改名为齐云山。 齐云山方圆1104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四起,峭壁耸立,飞云、流泉、云海、佛光;四时变幻,绮丽多姿。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画,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全山地质构成为层积砂岩,赤如朱砂,灿若红霞,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奇、岩怪、水秀、洞幽,徐霞客、唐寅、海瑞、戚继光等历代名人学士都留有佳句墨宝。

天柱山

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岳西两县境内,主峰海拔1751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称为天柱山。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之称。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其余四镇是:辽宁锦州的北镇医巫闾山、山东中部的东镇沂山、陕西陇县的西镇吴山、浙江绍兴的南镇地稽山)。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天柱山志》称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可见其自然景色奇绝。  

有描写西瓜的古诗,如《西瓜园》。

《西瓜园》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国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西瓜生长的环境和处处吃瓜的情景;第三、四句写西瓜的形状味道不尽如人意。

原文如下:

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译文如下:

西瓜汁液虽多却味淡如水,本是种于燕北一带,现今河南也遍地种植了。

绿色蔓茎的西瓜顶着寒霜长于沙地上。时节到来各地处处都在吃西瓜。

西瓜形状空廓味道很谈如同饮水一般,同是舶来品却是不如蒲萄苜蓿。

扩展资料: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这首诗是其中第二首。范成大行至开封,见本是“燕地种”的西瓜,已经遍布河南,心中感慨,遂作此诗。

此诗第一、二句写西瓜生长的环境和年来年去每到夏天到处都吃瓜的情景。西瓜与蒲萄、苜蓿一样,都是舶来品,此时在北方已是常见之物,“碧蔓”“软沙”,绿黄二色对比鲜明却又和谐统一,充满了田家之美,然而“凌霜”词却又猛然一寒,美丽的东西是不能经得起严霜的。

此诗第三、四句写西瓜的形状味道。诗人觉得生长在北地的西瓜在形状上、味道上都不尽如人意,不能与葡萄、苜蓿相比。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丝遗憾。

——西瓜园

1 关于描写西瓜的诗句

关于描写西瓜的诗句 1 关于西瓜的诗句

品西瓜咏赞诗----绝品佳作

历代文人墨客咏瓜的名篇诗词,比比皆是,大多隽永清新,吟罢韵味悠长

如歌颂西瓜长得多的:如“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南宋诗人范成大);梁代诗人沈约在《行园》诗中云:“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坡”

有形容切瓜情景的:“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南宋诗人文信国)

有描绘西瓜美味、功能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

有将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的妙句:陆俨山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等等,真是令人寻味,让人读之雅兴无穷 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西瓜诗》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谓炉火纯青 元代诗人方回,在他的《秋熟》诗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诗句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可供人们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泽青翠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食西瓜》:“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咏西瓜诗:“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让人读后馋涎欲滴古诗:“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对西瓜的食用功效赞不绝口

明代翟佑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该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唏日三危露”、“流霞九酝浆”喻西瓜的汁液,诗中“沁”、“泻”等动词的运用亦极为生动传神

清初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称得上是古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读后令人油然产生馋涎欲滴之感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一首诗中咏及西瓜时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2 西瓜的诗句各位英雄豪杰,知道有关西瓜诗句的,请留言

西瓜园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体裁: 类别: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西瓜年代:宋 作者:顾逢 体裁: 类别: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西瓜吟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体裁: 类别: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中伏年代:宋 作者:董嗣杲 体裁: 类别: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今日初伏过,浴出易絺綌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秋大热上七里滩年代:宋 作者:方回 体裁: 类别: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

3 关于西瓜的古诗

历代文人墨客咏瓜的名篇诗词,比比皆是,大多隽永清新,吟罢韵味悠长。

如歌颂西瓜长得多的:如“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南宋诗人范成大);梁代诗人沈约在《行园》诗中云:“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坡”。 有形容切瓜情景的:“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南宋诗人文信国)。

有描绘西瓜美味、功能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

有将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的妙句:陆俨山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等等,真是令人寻味,让人读之雅兴无穷。 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西瓜诗》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谓炉火纯青。

元代诗人方回,在他的《秋熟》诗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诗句。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可供人们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泽青翠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食西瓜》:“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咏西瓜诗:“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

让人读后馋涎欲滴。古诗:“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对西瓜的食用功效赞不绝口。 明代翟佑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

该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唏日三危露”、“流霞九酝浆”喻西瓜的汁液,诗中“沁”、“泻”等动词的运用亦极为生动传神。 清初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称得上是古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

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

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读后令人油然产生馋涎欲滴之感。

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一首诗中咏及西瓜时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4 描写“西瓜”的古诗有哪些

《西瓜园》 范成大 宋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西瓜》 顾逢 宋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西瓜吟》 文天祥 宋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秋大热上七里滩》 方回 宋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西洋瓜》赵善庆 元代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

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食西瓜》方夔 宋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

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

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

5 关于西瓜的诗句

德州西瓜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清康熙年间,曾任过康熙的老师,后又任过江南巡抚的清代著名诗人田雯,在他的《古欢堂集广种瓜说》中既有“斑青更有西洋种,剖之如乳倾壶浆”赞美德州西瓜的诗句。

1935年山东大学农学院吴耕民先生来德县调查时指出:“德州西瓜栽培由来已久,其历史无从稽考,惟其著名于世,则在最近数十年来,盖自自优良品种喇嘛瓜传入栽培后,因其品质卓越,声誉大振,北至平津,南至京沪,贩瓜者莫不慕名而来求货。由此可知,德州西瓜早已成为名产。

德州西瓜汁多,沙瓤、果肉细腻、纤维少,瓜瓤甜脆甘美,味似冰糖,不仅是夏令解暑止渴的冷食佳品,而且因含脂肪,蛋白质,葡萄糖及各种维生素,又具有降血压、补肾脏、止痢疾、解酒毒、利小便、利消化等药物功能。

6 描写西瓜的古诗有否

西瓜园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体裁: 类别: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西瓜

年代:宋 作者:顾逢 体裁: 类别:

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西瓜吟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体裁: 类别: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中伏

年代:宋 作者:董嗣杲 体裁: 类别:

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

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

今日初伏过,浴出易絺綌。

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

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

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

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

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

秋大热上七里滩

年代:宋 作者:方回 体裁: 类别: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

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

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

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

7 描写“西瓜”的古诗有哪些

1 《西瓜园》 范成大 宋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2 《西瓜》 顾逢 宋

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3 《西瓜吟》 文天祥 宋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4 《秋大热上七里滩》 方回 宋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

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

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

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

5 《西洋瓜》赵善庆 元代

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

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

6 《食西瓜》方夔 宋

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

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

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

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

8 描写西瓜的诗词有哪些

1、《西瓜吟》

宋文天祥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2、《洞仙歌·西瓜》

清陈维崧

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

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3、《西瓜园》

宋范成大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4、《红瓤瓜》

明瞿佑

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

结成曦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

溪女洗花新染色,山翁练药旧传方。

宾筵满把瑛盘饫,雪藕调冰信有光。

5、《食西瓜》

宋范成大

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

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

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

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

6、《中伏》

宋 董嗣杲

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

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

今日初伏过,浴出易絺綌。

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

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

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

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

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

7、《通州道中》

宋汪元量

一片秋云妒太虚,穷荒漠漠走群狐。

西瓜黄处藤如织,北枣红时树若屠。

雪塞捣砧人戍远,霜营吹角客愁孤。

几回兀坐穹庐下,赖有葡萄酒熟初。

8、《秋大热上七里滩》

宋方回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

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

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

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4237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