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我国的史载,翡翠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周代,在马德华的《金银与首饰》一书中提到周代就有翡翠玉类制品,在汉代时期,有史书记载,书中曾出现“翡翠”,“光珠”一词,在当时“翡翠”指的是一种鸟,但“光珠”却有可能指的正是翡翠。
2、有的人说在10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玉石就已经进入中国,其根据就是金代太康年间永昌也就是现如今的保山的一位太守,曾经将玉石作为过贡品上贡。缅甸勐拱玉石开采在元代时兴盛,也有的人认为那个时候翡翠开始进入中国。因为在云南平章“薛超兀儿”征缅中,有官军受贿,其赃物正是翡翠。
3、根据《徐霞客游记》中的《滇游日记》所记载,明代崇祯十二年农历5月11日。他亲眼所见腾冲、保山经营加工翡翠的情况,其中还记载了翡翠毛料的鉴定方法及翡翠饰品的制作方法,其翡翠加工及鉴赏水平与现在相差无几。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认为翡翠是18世纪以后才从缅甸经云南传入中国的。
对中国古玉器的研究表明,历代的古玉器中,少有翡翠制品,虽然有些文献记载和少量的考古发现,但是否确为缅甸翡翠并无定论。只是到了清朝中后期,翡翠器件才有较多的发现,并逐渐增多,直到取代新疆软玉的位置,成为中国玉石市场的主要品种。
在明代,江阴人徐霞客在游记中首先作了记载。考古发现中国的明代已使用翡翠,清雍正时进入皇宫,乾隆
时期使用范围扩大,而到嘉庆时的价格超过了和田玉。
可见当时的翡翠只是小范围流传。虽然自明初就发现了翡翠,但其商贸的发展却是十分缓慢的,乾隆皇帝对玉石的欣赏,促进了翡翠的推广,清末及民国初年,爱好翡翠的风气日盛,加上欧亚各国对翡翠也有了一定的需求,玉石贸易量急剧上升,翡翠贸易进入鼎盛时期。六十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整个珠宝加工及进出口贸易已基本停顿,翡翠交易市场迅速转往泰国的清迈。改革开放以后,玉石贸易才缓慢发展并空前兴盛。
从发现翡翠到满清皇室推崇翡翠百年间时间,翡翠已经是当时达官贵人的时尚饰品。清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同西方交流日益增多,消费观念悄然的改变,也是翡翠文化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以与和田玉文化并驾齐驱的重要原因。
稳定的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传统习俗和文化的重新审视,使人们对翡翠的认知程度不断增加,多元的价值观使人们除了佩戴翡翠之外,社会些资 本的持续介入为了人们满足投资、增值、保值的需求。
中国探险家包括:徐霞客、郑和、玄奘、刘雨田、杨勇等。
徐霞客旅行线路图
1、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郑和
2、郑和
郑和(1371年? - 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
玄奘
3、玄奘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他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主要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刘雨田
4、刘雨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他1942年2月生于河南省双洎河边的长葛县。那年正逢中原大旱,赤野千里,因此父亲希望让老天下雨给他取名雨田。15岁那年他做了两个梦:一是破万卷书当作家,二是行万里路当探险家。作家的梦破碎了,刘雨田别无选择,实现第二个梦:探险。
刘雨田热爱自己的探险事业,已经付诸行动和计划尝试的有80多个探险项目。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各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爱国教材选进初中课本。
杨勇
5、杨勇
杨勇,四川攀枝花人,著名探险家,中科院山地研究所研究员。作为独立专家,组织民间的独立科学考察,从2006年开始连续4年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独立考察研究工作,涉及中国西部各大江河流域水系,水源地、干旱区、工程规划区、受水区等,行程10万余公里。
1986年长江漂流运动的亲历者之一,在长漂结束之后从未远离江河,他用古典的科考探险家精神、以漂流+徒步的方式,反复考察中国西部的河流生态状况。30年间,他亲历了江河激流险难的消失、水利大开发中人类与自然关系裂变的残酷场景。江河成就了他的生命,他也愿用生命去成就江河。
他们在探险过程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风雨兼程,冒险探险,有的在大洋尽头寻宝,有的穿越沙漠雪山,开辟新世界,探索未知领域。他们热爱探索,追求真理,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人留下了值得敬佩的精神遗产。
云南腾冲
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提及了一座城市,被他称为"极边第一城"。通过对徐霞客游记和相关历史背景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座城市就是位于云南的腾冲市。因此曾被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是云南腾冲。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其名始于《旧唐书》,腾冲虽地处极边,但却是历史悠久的边关重镇,声名远播的翡翠商城,青山绿水的休闲宝地,被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特点主要表现为:
地质资源丰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火山奇观—神柱谷(柱状节理)、火山堰塞湖湿地—北海湿地、全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瀑布、低温温泉暗河—坝派巨泉和热海高温温泉、黑鱼河等地质奇观。
丝路文化悠久。腾冲机场于2009年通航,现已成为国内最繁忙的支线机场之一。这条古丝路跨越时空,见证了腾冲的过去和现在,是腾冲走向世界的希望之路。
翡翠文化厚重。腾冲先辈们总结出一系列的翡翠鉴赏标准,包括种水、色泽和工艺等,成为了行业标准。作为腾冲旅游文化产品核心品牌,始终坚守“腾冲翡翠无假货”的信誉,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翡翠第一城”称号。
抗战历史光荣。
和顺文化悠远。
在中国云南省腾冲地区,曾多次发现用翡翠玉料磨制的很原始的玉器。如1987年,在云南保山地区龙陵县出土了三把玉斧,经鉴定,材质为翡翠;再经考古学测试,为远古时期的文物。目前谈论翡翠历史比较系统、资料较为丰富的文章是杨希林先生所撰写的《翡翠简史》一文,杨希林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出土的汉唐等时期的翡翠,其原石应为日本所产,经高丽(朝鲜)运人中国,而不是缅甸出产的翡翠。但至少在唐代以前,商品级的硬玉矿物在中国很少见,也还未获得翡翠的美称,如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南郊,唐代玢王府旧址地窖发现的出土文物中有翡翠六颗,但其名称却与其他玉石一道题记为“颇黎十六”。显然,当时人们还未将硬玉矿物定名为翡翠,当时流人中国的翡翠除产自日本外,还有可能来自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一带。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滇游日记》中已明确记载有在腾冲、保山两地加工、经营翡翠(后来才称为翡翠)的消息,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腾冲的翡翠加工业和翡翠商贸活动已经达到了繁荣的程度;清乾隆时期的大学士,纪昀(1724-1805)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记载:“记余幼时……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如蓝田,乾黄强名之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出真玉上矣.…盖相去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百年乎!”从徐霞客在永昌府(今云南保山、腾冲一带)加工“翠生石”(翡翠)时(1639),至纪昀幼时(1734年左右)的近百年间,翡翠仍未被内地认为是价值较高的“真玉”,其消费群体很小,价格也很低。所以,皇室、贵族当然不屑使用价格低的玉石自贬身价。因此不能因十三陵中没有翡翠,就断定当时在民间也没有发现和使用翡翠。根据史料及考证,从周朝至明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1644年),中国民间已有翡翠玉器及饰品,但数量极少,未受到起码的重视,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软玉(和阗玉)文化最辉煌的时代。软玉,尤其是软玉中的白玉,在使用上占有主导地位——我们从故宫博物馆所藏的玉件珍品中可以看出这一现象,这一时期的玉件多为各种软玉制作的雕件。即使到了明代,翡翠也未被重视。清代康熙以后,缅甸国王常将翡翠饰品作为贡品,向中国皇帝进贡,历史上著名的“翡翠之路”得到了拓展,康熙之后,由于乾隆皇帝对玉有着特殊的爱好,使得大量的翡翠进入皇亲国戚阶层,翡翠业迅速地兴旺了起来,翡翠逐渐流人中国上层社会,为统治阶级所注重,尤其在清末,翡翠受到慈禧的特别偏爱,其身价陡然上升。史料记载,曾有一外国进贡者向慈禧献上一颗大钻石,她不接受,反而欢迎送给她小件翡翠的人。在慈禧的殉葬品中,有翡翠西瓜两个,绿皮红瓤,黑子白丝,估价值白银500万两;翡翠甜瓜4个,形象神似,估价值白银600万两;翡翠荷叶1件,叶上布满绿筋,估价值白银285万两;翡翠白菜2棵,生动逼真,令人叫绝:菜心上有两只满绿的蝈蝈,绿叶旁有两只**的马蜂,均为一块玉料制成,估价值白银1000万两。另外还有许多翡翠制品。1928年慈禧墓为军阀孙殿英所盗,致使这批翡翠珍宝大量流人外国。从史料中及这些史实可以看出,到了清代特别是清末,翡翠在中国王文化及玉贸易中的地位已超过了白玉和其他玉石。总之,翡翠制品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就已流人中国西南边陲,但数量极少;在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中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600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