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是什么意思

过春节是什么意思,第1张

问题一:过年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

问题二:过年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过年 过年的含义: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

过年的原因及来历: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以至于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问题三:过年的过什么意思 过释义:

[guò]:1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

基本释义

[ guò ]

1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

5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错误:~错。记~。

[ guo ]

1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guō ]

姓。

问题四:春节的来历和传说 年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过年 春节的来历

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问题五:为什么过春节 春节,象征。团聚、兴旺,寄托着新的一年的希望

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重视的要算春节了。腊月里,天寒地冻,农活较闲,人们有较充裕的时间,因而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比起其他节日来更为丰富多采,而且这些活动都具有特别浓郁的节日特色。

过去,在广大城乡圩镇,卖年画的,卖吊钱和窗花的,卖灯和鞭炮的,卖脸谱和春联的……一片红红绿绿,年货摊一个挨着一个,喜气洋洋,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到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午夜十二点(子时)的时候,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早晨。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了汉武帝时,由于“观象授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据《诗经》记载,每到农历新年,农民喝“春酒”,祝“改岁”,尽情欢乐,庆祝一年的丰收。到了晋朝,还增添了放爆竹的节目,即燃起堆堆烈火,将竹子放在火里烧,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使节日气氛更浓。到了清朝,放爆竹,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更加热闹了。清代潘荣升《帝京岁时记胜》中记载:“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于朝野,彻夜无停。”

在我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春节,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则将整个春季称为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使用公历。这样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至今,人们仍沿用春节这一习惯称呼。

关于春节,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虽不足为据,但却为春节的来历增添了神话的色彩。

问题六:春节吃什么有什么含义 中国人讲究吃,也吃的讲究,年夜菜总要有个吉祥的含义,预示来年的好运与平安。如吃鱼叫“年年有余”。

年糕为“年年高升”,红肉叫“鸿运当头”。

汤圆是“团团圆圆”。吃面为“寿长百年”,

吃鸡为“百事大吉”,鳝鱼为“善始善终”,

另外,鳝鱼与鸡还有“龙凤呈祥”之意。白菜为“百财”,豆芽菜、金针菇因形似而取名“如意”,豆腐包为“福袋”,大枣象征“甜甜蜜蜜”,花生代表“生生不息”,百合代表“百年好合”,绿色蔬菜为“翡翠”,南瓜、板栗代表“金”,芋头、萝卜代表“银”,苹果则预示来年的“平安”。

问题七:哪些形式过春节每种形式有什么意义 春节的习俗和它背后的含义文字形式: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

问题八:过春节有四不出五不回的说法,什么意思 一五为一个五千年文明史 二四为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

上联:米市胡同藏书三万卷;

下联:户部主事补缺一千年。

此联为李慈铭自题门联。

上联:避暑最宜深竹院;

下联:伤寒莫妙小柴胡。

上联:独角兽。

下联:比目鱼。

上联:鸟巢已覆无完卵。

下联:燕垒先生是坏蛋。

上联:天生少女如花貌。

下联:地藏大师有色心。

上联:天赐我佳丽。

下联:地藏你好美。

上联:莼鲈丹心向着党。

下联:龟鳖丸肾虚之方。

上联:推车老头五保户;

下联:宰相家人七品官。

上联:风梳玉柳千丝发。

下联:水煮白菜两毛钱。

上联:九鼎关山千秋史。

下联:一壶开水两毛钱。

上联:两台电脑接磁盘;

下联:一片冰心在玉壶。

上联:联想电脑售价六千余元;

下联:纪念冰心诞辰一百周年。

上联: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

下联:祖宗无德,遗诸位似蠢猪。

上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道一以贯之。

下联:好吃酗酒赌钱嫖女人,尔德四者俱备。

上联:树畔花醉客。

下联:木下藤吉郎

古妙对精选:

公孙丑;

大宗师。

——学使翁祖庚出上句,童子对下句,翁说对不工,童子说,我对的是您的姓名:“公祖庚”对“公孙丑”。

孙行者;

胡适之。

——陈寅恪主持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出上联,欲应试者以下联对之。其时,还有最佳对句为“祖冲之”或“王引之”。

老骥伏枥;

流莺比邻。

——《楹联四话》:尝见人家一门联,联语道出其左邻为马房,右邻为妓馆

鸡声隔雾;

龙气成云。

——相传文苞四岁时,以下句对其父上句

骑父作马;

望子成龙。

——解缙幼时,父亲带他去考秀才,门口人多,父亲让他骑在自己的肩上,主考以上句嘲之,解缙以下句对之。

一阵风雷雨;

两朝兄弟邦。

——苏东坡对辽使(1)

四诗风雅颂;(苏东坡)

三光日月星。(辽使)

——苏东坡对辽使(2)

一晋韩赵魏;

三光日月星。

九章勾股弦;

三光日月星。

六脉寸关尺;

三光日月星。

三元解会状;

四季夏秋冬。

——纪晓岚对某太监

四诗风雅颂;(王安石)

三代夏商周。(刘贡 父)

——王安石对刘贡父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解放前上海某酒店联

日下荀鸣鹤;

云间陆士龙。

——“日下”指京城洛阳,“云间”:上海松江县(华亭)古称,西晋陆云(士龙)的家乡。

闪电天撇火;

烧窑地冒烟。

一弯西子臂;

七窍比干心。

——清·褚人获《坚瓠集》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视察太学,见案上有藕,就出了上联令对。有个江西学生以林中闻语“七窍比干心”为对。太祖大为称赞,赐之以官。释:藕白而微弯有节,且多孔,故以美人西施之臂作比。藕中又多孔,故以殷纣王忠臣比干的心为喻,因传说比干心有七窍。“一弯”状外形,“七窍”写内部。比喻贴切,描形绘色而蕴含深意。)

鳝血黄泥土;

羊脂白玉天。

杯中含太极;

腹内孕乾坤。

——清·魏源九岁应童子试,县令指茶杯中画太极图出上联。时魏源怀揣二张麦饼,灵机忽动,对出下联。

雨打龙头蚬;

风敲鹤嘴鱼。

——一老进士见神童吴邦泰在龙头江冒雨摸蚬,出上联,吴对下联

烟从水上去;

诗自腹中来。

——齐白石戒抽水烟联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上下联均含金木水火土,五行对五行联

黄牛卧青草;

灰兔守白莽。

孔子生舟末;

光舞起汉中。

——明·林大钦对渔翁

(某年,林大钦被派往湖北任主考官。傍晚拟渡汉水,却无船只。恰芦苇丛中有渔翁划小舟而来,林求渡,并显示自己主考身份。渔翁有意试之,指船尾小孔,笑出上联,令对。孔子是“圣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属春秋末期(泛称周末)。而“孔子”又有孔眼之意,一语双关。林一时无以对。忽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一道闪光,自汉水对岸飞舞而起,林灵机一动,应了下联。光武是东汉王朝开国年号。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引起农民起义,刘秀起兵平乱后称帝。“光舞”亦双关。此联运用双关手法,舟(周)、舞(武)同音异字,而成妙联。)

雪消狮子瘦;

月满兔儿肥。

——唐伯虎

落花生地豆;

英雄树红棉。

——“落花生”即花生,广东一些地方叫“地豆”;“英雄树”即“红棉”。“生、树”词性兼类,可作名词、动词。

蒋中正居正;

周恩来徐来。

——1948年国民党政府选举第一届“总统”,提名蒋介石下居正二人为侯选人。后蒋当选,上海《铁报》此事为题征联,联中人名“居正”兼作动、词。“徐来”是抗战前**明星。

四杰王杨卢络;

五子周程朱张。

五声平上去入;

四时春夏秋冬。

老舍老向凤子;

胡风胡考龙生。

——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群中,老舍对于凤子颇多赞誉,胡风则深爱高龙生之画,常对人作些考证和评论,茅盾即景生情写成此联

夜月光辉宇宙;

春宵威震乾坤。

茅庐闭户定字;

幽斋开窗读书。

子坐父立,礼乎?

嫂弱叔援,权也。

——明·解缙童时,妇翁过其家,解父抱缙置椅上,妇翁出上句,解缙以《孟子》中成语作对。

十岁孩子当马驿;

万岁天子坐龙庭。

——神童巧对朱元璋

三个土头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千年老树作衣架;

万里长江为浴盆。

——解缙幼时,随父江中洗澡,其父将衣挂江边老树而出上句。解缙下句对之

云飞月走天不动;

水流砂滚地不移。

五行金木水火土;

四位公侯伯子男。

七音宫商角微羽;

五事貌言视听思。

犬吠竹篱沽酒客;

鹤随苔岸洗衣僧。

将军血战黄沙漠;

少年醉舞洛阳街。

——王士禛对师

水底日为天上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下载。北宋宰相寇准出上联,一时无以应对,杨大年盯着寇准的两眼,稍一琢磨,对出下联。

白锡壶腰中出嘴;

紫铜锁腑内生须。

——当垆女巧对杜牧

老而不死是为贼;

乐夫天命复奚疑。

——上联出自《论语》,下联出自陶潜《归去来辞》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

羊毛笔写白鹿纸;

马蹄刀划黄牛皮。

——明某皮匠对高鳌

池中荷时鱼儿伞;

被里棉花虱子窠。

——乞丐巧对祝枝山

两头是路穿心店;

三面临江吊脚楼。

——刘师亮对王先生

皂荚倒垂千锭墨;

芭蕉斜卷一封书。

——清代学士华鸿山出使朝鲜,朝鲜国王出上句,华以下句对之

画里仙桃摘不下;

笔中花朵梦将来。

——陶庵对舅父陶虎溪

虎皮褥盖太师椅;

兔毫笔写状元坊。

——戴大宾对主司

岭边树色含风冷;

石上雨声带雨秋。

——老僧对宋之问

南北客商来南北;

东西当铺当东西。

南雄梅关乌猿洞;

东莞茶山青鹤湾。

——地名巧对

一担重泥拦子路;

两岸纤夫笑颜回。

——明·唐寅对农夫

(据说唐寅一次在田埂上观赏风景,忽见一位老农挑着一担河泥迎面走来,因为田埂太窄,必须有人让路。老农出了个对子,说对得上,我让路,对不上,你让路。上联的意思极为明白,即一担河泥拦住了你的去路。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重泥”谐音“仲尼”,即孔丘,子路是孔子的学生,性情鲁莽,勇力过人,孔子经常劝他(见《论语·先进》),因而出句又含孔子劝阻子路之意。唐寅听后,楞了好久,对不上来,只好让路。后来,他外出访友,遇见一群纤夫说说笑笑的往回走,突然触发灵感,仍用双关的手法写出了下联。下联的表面意思是纤夫们笑逐颜开地回家。而“纤夫”谐音“庆父”,春秋时代鲁国的权奸,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指的是他。颜回是孔子的高足弟子,人称“复圣”,因而全句又隐含当年鲁国权奸讥笑孔门贤人之意。联语虽写眼前景物,却暗含鲁国历史故事,是一副绝妙的难对、巧对。

幽溪鹿过苔还静;

深树云来鸟不知。

——王尔烈趣对老道

荷叶如盘难贮水;

榴花似火不生烟。

——陶庵对客

黄花节接黄花女;

白马营迎白马郎。

黄河绿水三三转;

紫海青山六六弯。

——清代进士陈兰彬,光绪四年出使日本。日本首相以中原河套有九曲之称出上联,陈氏以日相后花园那三十六转红湖假山对下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无水水无沙。

——此联用“卷帘格”,又要切两个地名,长期无人能对。下联为清人所对。

孰谓犬能欺得虎;

焉知鱼不化为龙。

——于谦巧对

短衣射虎真堪乐;

长竿钓鳖最忘忧。

殿前无灯凭月照;

山门不锁待云封。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迎春征联,上下句均为文艺界人名,对偶工整妥贴

槛上青蛙如虎踞;

沟中蚯蚓似龙盘。

衡门稚子璠玙器;

翰苑仙人锦绣肠。

——孙仲益巧对苏东坡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宋·李清照人名对

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于谦)

红孩儿,骑黑马游街。(老邻)

——于谦对老邻

严父肩挑日月走街巷;

慈母手推磨石转乾坤。

——解缙撰联

无意对芳,且喜枝头花放;

有心礼佛,果然天上仙来。

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

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山上古松,探出龙头望月;

园中紫竹,攒出凤尾朝天。

——宗泽对嫂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脚,哶;

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唵。

远望白塔,七层四方八面;

近观红掌,五指二短三长。

泡桐树开白花,何日结果?

曲竹根爆直笋,一月成林。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夕潮既有约,因甚隔石堤?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楼观沧海日,门对淅江潮。

——老僧对宋之问

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父子相对

笠帽招清风,一扇千须动;

拢子整美容,三梳万发通。

——宋泽对嫂

海南胡椒,叶臭花香子辣;

湖北广柑,皮甜蒂苦瓤酸。

隔墙送过秋千影,莫须有;

不抱琵琶过别船,未必然。

——此联前七字皆诗词中成句,后三字皆口头语

蟹入鱼罾,却似蜘蛛结网;

鼠偷蚕茧,浑如狮子抛球。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唐寅)

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陈白阳)

——明·唐寅、陈白阳对联

(一次,唐寅与友陈白阳到郊外游玩,行至前庄酒店,唐就作了这副上联,请陈对答。出联第一分句写眼前景色,第二分句用设问的语气,说这是谁家的庄子?含有惊汉之意,而《庄子》又是书名,一语双关。陈一时无对,到了酒店,抬头见墙上写的“杜康传技、太白遗风”白大字时,才有所悟,对出下联。下联第一分句也是眼前所见;第二分句也用疑问语气写道,这是哪个汉子书写的呀!也含有赞叹之情,而《汉书》也是书名,同样是一语双关,跟上联手法一致,丝丝入扣。耐人寻味而得妙趣。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

——王尔烈对老师

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

写春秋,演春秋,两部春秋。

一串无鳞,鳝长鳅短鳗有耳;

三盘有壳,龟圆鳖扁蟹无头。

——苏东坡代张乐时对曹秀才

一屏三色,麦青韭绿菜花黄;

百鸟千声,鹊噪鸠鸣布谷啼。

人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诗存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九江多鱼,鲢白鲤红泥鳅褐;

百态千姿,蜂飞蝶舞雀屏开。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野老买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上下联后四字均为像声词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据传明朱元璋喝了几杯至一小酒店,店中菜已卖完,朱元璋喝了几杯大发牢骚。恰店主经过,听得上句,遂以下句对之

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明·张岱六岁时,遇陈继儒[号眉公]跨一角鹿游钱塘。陈指《指李白骑鲸图》出上联,张以下联对之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当弦,那个能弹?

——解缙代父答对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刘基)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朱元璋)

——明·刘基对朱元璋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兰梅。

水冷金寒,火神庙大兴土木;

南腔北调,中军官甚么东西?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司马相如,蔺相如,果相如否?

长孙无忌,费无忌,能无忌乎?

——联出《齐东野语》

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明·盈科《雪涛谐史》载李梦阳督学江右,一生与之同名。公曰:“尔安得同我名?”乃出下联让生对。生以上联对之,李称善。

西水驿西,三塔寺前三座塔;

北京城北,五台山上五层台。

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里去;

花鞋绣凤,天边凤向地边来。

——汤显祖洞房巧对新娘

两镜悬窗,一女梳头三对面;

孤灯挂壁,二人作辑四弯腰。

这汉病中瘦则瘦,俨然风雅;

那娘意下恨则恨,无奈思量。

——《侯鲭录》载张公素对苏轼

邵阳考生八十名,惟汝最小;

孔门弟子三千众,数回领先。

——蔡锷巧对考官

青草池塘,青草鱼口衔青草;

红花村庄,红花女头戴红花。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轼、黄庭坚对联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枕耽曲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朱元璋见陶安以书作枕,乃出下联。陶见朱手中持扇即以上联对之。

夜夜出游,知虞公之不可谏;

时时来扰,何许子之不惮烦。

——明·无名氏《时尚笑谈》:虞集未中时节,为许衡门客。虞有所私,尝出馆。许衡辄往,不遇,即书上联。虞对以下联。

弥勒放下布袋,释迦难陀;

观音失却净瓶,寒山拾得。

驼背桃树倒开花,黄蜂仰采;

瘦脚莲蓬歪结子,白鹭斜视。

——张之洞撰联

柳丝莺梭,织就京南三春景;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节。

——张之洞巧对老师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郭沫若幼年潜入邻寺偷桃,塾师得知,遂出上联。郭以下联对之。

胆瓶斜插四枝花,杏桃梨李;

案头横挂一轴画,松梅竹兰。

独立浮桥,人影不随流水去;

孤眠野渡,梦魂常到故乡来。

说南道北吃西瓜,面朝东坐;

思前想后读左传,书向右翻。

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

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

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王尔烈对老和尚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船装油漆桶,油七桶,漆八桶;

手提葱韭把,葱九把,韭十把。

惊起暮天沙上雁,低飞高鸣;

引来早潮浪中鱼,浅窜深游。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角;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

——唐皋出使对朝鲜国王

赌钱、吃酒、嫖婆娘,三者备矣;

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

——庠生巧对学官

日月循环,兔走天边乌入地;

湖山倒影,鱼游松顶鹤栖波。

雏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张江陵)

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顾东桥)

——张江陵对顾东桥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

——苏轼、黄庭坚对联

螺圆蚌扁鳖头尖,满盘皆壳;

鳅短鳝长鲶嘴阔,一篓无鳞。

——宋湘撰

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济寺;(陈毅)

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又观园。(绅士)

——陈毅巧对某绅士

鲤鱼寨鲤鱼跃龙门,年年有鱼;

观音阁观音赐祥地,岁岁福音。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清·魏源戏对某举人

(魏源是清代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据说湖南邵阳家乡有个举人常抄袭别人的诗,冒充为自己的作品,向人炫耀。十一岁的魏源揭穿了此事,举人恼羞成怒,用顶针双双关的修辞手法,写了上联要魏源作答。心中有火,表示对魏源的厌恶不满之意。魏源也用同样手法吟出下联,加以回敬。纸糊灯笼,暗喻举人腹内并无多少学问,一戳即破。眼里无珠,实际上是讽剌这位举人老爷有眼无珠,不知天高地厚。

上黄昏,下黄昏,黄昏时候渡黄昏;

东文章,西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汤显祖对主考官

小猪拱小竹,小猪一动,小竹一动;

胡嘴对壶嘴,胡嘴一撅,壶嘴一撅。

——张之洞巧对老师

公一碗,婆一碗,姑姑嫂嫂合一碗;

新三年,旧三年,补补缝缝又三年。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亦万寿无疆。

——贾似道贺宋度宗寿

(旧俗四月初八为浴佛日。宋度宋生日是四月初九,其母谢太后生日是四月初八。)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上下联前半句的姓[马、李]与后面的物[马革、李木]有关,“死、生”又各是“尸、姓”的一部分。后半句都是成语,还得各以前半句中的“死、生”开头。上下联还须各说一个古人的事情。)

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河山生色;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双溪桥,桥下生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七甲坪,坪上长萍,水满萍流坪未流。

金水河边金钱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黑糜峰,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白沙路,路边栖鹭,露降鹭寒路亦寒。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去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没有铜钱可做来。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古今谭概》、《坚瓠集》所载为明·陆容、陈震互嘲之对

(陆、陈都是明代人。陆容曾任浙江布政使,陈震作过国子祭酒。陈震少年显达,但身材瘦小,陆容于是现句便借猿猴截木为材料,意在引出对锯(谐音对句),嘲笑对方是“小猴子”;而陈震亦不甘示弱,借马陷泥中为题,引出“出蹄”(谐音出题),因陆年纪较大,故戏称他是“老畜牲”。一个说他不敢对句,一个说他不敢出题,滑稽诙谐,妙事妙语,构思奇特,灵活贴切。

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

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肴海酒地为盘。

——冯诚修应对乾隆皇帝

白发萧然,看他人儿女夫妻,千般恩爱;

黄金尽矣,数此日油盐酱醋,百计安排。

——王扶九除夕题撰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赤耳银牙白玉兔,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含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秀才巧对郑板桥

持三尺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清·某学者递名片求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嫌其不逊,出上联要他对,学者对出下联,张读后欣然接见。

狼生毫,毫扎笔,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李调元)

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老师)

——李调元对老师

绿水搅黄泥,红火黑烟,烧出青砖白瓦;

翠湖凌紫阁,丹梁碧栋,俨浮玉殿金宫。

开大山,砌小石,修拱桥,铺平路,通南通北;

砍长竹,划短篾,挽圆圈,箍扁桶,装东装西。

——篾匠对石匠

短棉条,纺长纱,织大布,缝小衣,遮后遮前;

弯楠竹,破直篾,挽圆箍,箍扁桶,装东装西。

——蔑匠对织女

天地庙响天地炮,天一声,地一声,惊天动地;

龙凤庵点龙凤灯,龙三盏,凤三盏,飞龙舞凤。

天设奇方,曰雪曰霰曰霜,合来共成三白散;

地生良药,名岭名连名柏,煎去都成大黄汤。

——药名巧对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主;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蒋百里,英千里,屈万里,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梁启超,林子超,叶公超,看来都算是些超人。

——袁守谦撰嵌人名联

叹老夫半世辛勤,藏书万卷,读书千卷,著书百卷;

看小孙连番侥幸,县试第一,会试第二,殿试第三。

——俞樾撰

紫竹坝,朱裁缝,穿金针,弹灰线,度短量长分大小;

白塔街,黄铁匠,扯红炉,烧黑炭,坐南向北打东西。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涛涛,大宗师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主考从天而降。

——李调元对某官吏

穿紫云金霞,双双银翼高飞,白鹞鹰抛下碧眼佬;

保蓝天绿海,尊尊**发射,黑老鸦翘起红尾巴。

——抗美援朝空军祝捷联

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东西红木皆牌楼,楼前走马;

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南北县府都正街,街上登龙。

——湖南省长沙市街道名巧对

湘江红泪,使水添几股,竹添数点,点缀江南风景;

司马玉帛,为文多八记,言多三戒,戒过塞北民情。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来冬。

——塾师对郑板桥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启超对张之洞

请诸葛,三顾茅庐,亮辅刘玄德,鞠躬尽瘁,齐三国鼎立于华夏;

赎百里,五羠羊皮,奚佐秦穆公,励精图治,列五霸傲占其神州。

白玉堂中,白发老翁,老皮老肉老骨硬,呸!你还不滚下去,哼哼!今生无姻;

红罗帐里,红粉佳人,细腿细腰细臂软,嘿!我这就迎上来,嘻嘻!前世有缘。

——老翁趣对妙少女

半天微雨,千珠万点尽落长江大湖,通河之广江之广海之广,直通诸广;从龙艇览六百名川,观天观地观日月,横盱宇宙;

一介儒生,七步八斗胸藏肆业宏猷,中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连中三元;登瀛洲同十八学士,安邦安国安社稷,世代勋臣。

——方苞对乾隆皇帝

要知更多 http://2745365blog163com/

四川的传统节日习俗大全都有什么,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

1、黄龙溪火龙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

地点: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

介绍:双流县黄龙溪古镇的火龙灯舞源远流长,起源于南宋时期,每年的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如期举行。其活动内容包括烧火龙、彩龙表演、南狮表演、漂河灯、燃放孔明灯、燃放烟花爆竹、听川剧座唱等。

2、成都灯会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地点:成都市

介绍: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从1962年起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会期一个月。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子,每届灯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3、成都花会

时间:农历二月十五

地点:成都市

介绍:成都花会始于唐宋,地址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宫,届时,成都附近的国营、集体花圃及广大花农,都将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贵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运到青羊宫,搭棚撑帐,摆摊设点,进行展销。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故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又因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气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开的季节,故又传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因此,每年二月又在这里举办花会。

4、龙泉桃花会

时间:农历二月

地点:成都市龙泉山

介绍:每年农历二月,是成都居民外出踏青的最好时节。此时的龙泉山桃花盛开,灿若红云,山脚下成片的梨花如白雪铺撒大地。加上其他各种时令花卉,把整个龙泉山打扮得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缤纷的花朵,如织的游人,使桃花盛会应运而生。桃花会期间,最有特色的项目是花农们开办的家庭接待站,游人在花农家中饮茶赏景,娱乐消闲,更有可口的农村家常风味餐,吃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别有一番情趣。

5、麻孜会

时间:农历三月十五

地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扎如寺

介绍:麻孜会是扎如寺的宗教盛典,也是九寨沟最隆重的节日。会前3天,全寺喇嘛都要集中在寺院吃斋念经,排练节目。庙会当天,九寨沟周围的松潘、若尔盖、包座、大录、塔藏、龙康等地的藏民,尽情梳妆打扮,聚会扎如寺院,参加庆典,赠送哈达,观看藏戏表演。然后三五成群分散在翡翠河畔、松树林中,席地而坐,朴素祝酒,共叙友情。青年男女则双双对对,进入密林深处约会。

6、张爷会

时间:农历四月初四

地点:乐山市夹江县

介绍:张爷会流行于夹江县一带。相传,农历四月初四是张飞的诞辰。每年的那一天,夹江的屠户们纷纷准备好祭品,前往张飞庙中祭祀叩拜,祈求来年平安,保佑生意兴隆。

7、转山会

时间:农历四月初八

地点: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跑马山

介绍:相传这一天为释迦牟尼诞生的日子,藏俗在这月中宗教活动极为频繁,佛教信徒认为在此月内做善事一件,颂佛一声,可得十万倍之功德。因此由佛教信仰者带头邀约邻居亲朋,携嘛尼旗布、经幡,手拿佛珠口念佛经“转山”,其意源于藏传佛教的“转八角”,目的在于祈福免灾。转山后,藏民聚集在跑马山上,唱藏歌、演藏戏、跳锅庄,搭上帐篷,山坪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8、天彭牡丹会

时间:清明节

地点:成都市彭州

介绍:位于成都北部的彭州市,古称天彭,是四川的牡丹花培育基地。历史上它曾与河南洛阳、山东曹州、安徽毫县一起并称为我国四大牡丹生产基地。诗人陆游曾说:“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说明彭州种植牡丹在唐宋时期已颇负盛名。唐宋以来,当地人都有在牡丹花盛开时节聚会赏花的习俗,并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定为勘花节。为发扬这一民俗传统,彭州市定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盛会。牡丹会期间,除展销名贵牡丹花卉,游丹景山,还举办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土特产品展销等。

9、都江堰放水节

时间:清明节

地点:成都市都江堰

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历史上,每年农历三月的清明节都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届时,地方官员要亲自主持放水仪式,当地群众也自发地组织到二王庙祭拜李冰父子,举办二王庙会,又称清明会。近些年,都江堰市政府将民间传统的清明会改为政府主办的放水节,由身着古装的水利官员、仪仗队伍表演放水节的全过程。此间有民间歌舞表演,引人人胜。

10、新津龙舟会

时间:端午节

地点:成都市新津县

介绍:赛龙舟是我国南方人民的传统习俗之一。成都虽在长江以北,但也是水乡之地,所以赛龙舟的历史也很久远。直到本世纪60年代,成都的赛龙舟活动还在望江公园边的锦江河段进行。但70年代以后,市区的河道已不适宜再举办龙舟竞渡。因此成都新津县的南河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将龙舟盛会越办越红火。龙舟会除龙舟竟渡等传统节目,还增加了龙舟造型表演,彩船夜游。

11、望丛祠赛歌会

时间:农历五月十五

地点:成都市郫都区

介绍:郫县曾是古蜀国都城,传说望帝传位后,归隐深山,化作杜鹃鸟,每年二月杜鹃花开时飞回成都平原上空日夜啼叫,催促农夫赶快春耕,直叫到口吐鲜血,染红了山上的杜鹃花,蜀人以为是望帝的魂回来了,这就是民间传说中“杜鹃啼血”的故事。郫县城因而被称为“鹃城”。后人为纪念望帝,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日前后办起了鹃城赛歌会,赛歌会场地就选在望丛祠,参加赛歌会的歌手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以唱山歌为主,唱山歌在四川又叫“吼山歌”,大多是自编自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2、黄龙寺庙会

时间:农历六月十二至六月十五

地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寺

介绍:农历6月15日相传为黄龙真人修道成仙日,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附近居民带上炊具、帐篷前来赶会。集会上举行藏戏表演、民歌对唱,青年壮士们还要进行摔跤、射箭等活动。六月十五是节日的高潮,人们欢声笑语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13、燃灯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地点:各藏族村寨和寺院

介绍:燃灯节是为了纪念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逝世而举行的活动。这天凡属该教派的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人们穿上节日盛装,群聚在为佛教大师而诵祈愿经的寺院前,高诵“六字真经”,向佛的神灵祈愿、磕头,各村寨的男人们骑上马,带上早已备好的柏香树枝,到村旁的神塔前,高诵祷词,举行盛大的煨桑仪式,并向天空抛撒印有狮、虎、龙、鹏的“龙达”(风马)。男女青年跳起锅庄舞,老人们坐在看台上边喝酒、聊天。还有能说善唱的艺人说唱藏族民间长诗、格萨尔王传等,直至圆月升起,人们才扶老携幼,高唱诵念“六字真经”愉快地回家。

14、新都桂花会

时间:中秋节

地点:成都市新都区

介绍:新都桂湖桂花飘香时,又正是满湖荷花盛开时,值此良辰美景,游人如织。于是,新都县政府决定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举办桂花会。桂花会期间,除邀集人们游园赏桂、瞻仰升庵词、参观文物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外,城内还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展销地方名小吃,举办富有方地特色的歌舞、戏剧表演。

15、蔡侯会

时间:农历八月

地点:乐山市夹江县

介绍:夹江是著名的纸乡,纸坊众多。广大造纸艺人奉蔡伦为祖师,家家供奉蔡伦神像。农历八月正值新竹未沤好、旧料已用完的闲暇之期,艺人们便集资办蔡侯会。届时,蔡侯庙内张灯结彩,唱川戏,演木偶,十分热闹。艺人们或杀猪宰羊,举家欢庆;或携带礼物,探亲访友。此习俗现有部分内容流传。

16、彭祖寿星节

时间:每五年一届(农历九月)

地点:眉山市彭山区

介绍:彭祖寿星节是彭山县举办的为挖掘长寿文化丰富内涵,弘扬彭祖长寿文化和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光荣传统,打造彭山长寿城市品牌,提升彭山知名度的节日。从1991年起每五年便举办一届长寿文化节。历次长寿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彭山知名度,同时也吸引来众多外商到彭山投资。其中全力集团、山西南风集团、大连华良集团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加盟,使彭山县的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17、羌年节(羌历年)

时间:农历十月初一

地点:羌族村寨

介绍:羌年节是秋后答谢天神赐予五谷丰登的农事活动,按羌族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洒,尽欢而散。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18、俄喜节

时间:农历十二月初七

地点:木里藏族自治县

介绍:俄喜节是四川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藏族人民的古老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七举行。除夕前晚上,按照传统习惯,每家还给猫,狗准备一顿美餐,即有肉,又有饭。如果猫,狗先吃肉,后吃饭,那么预兆来年风调雨顺。夜间各村寨的藏族群众,都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聚集在寨房的宽敞广场,大家围着篝火,对唱山歌,跳“锅庄”,并以青稞酒,酥油茶助兴。大年十五,吃完早饭,男女老少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带着食品和酒肉,成群结队,到预定的地方转山。

19、藏历年

时间:藏历一月一日

地点:各个藏族寨子

介绍:藏历年是按照藏历推算出来的藏族人民的新年节日,同汉族的农历新年大致相同。藏历一月一日鸡叫第一声,主妇便起床背“新水”(传说是天界诸佛赐给人类祛除百病的吉祥甘露),凡能喝上新年新水,便会在新的一年里不染百病,健康长寿;全寨男子则一起到本寨的神山上去祈祷煨桑。初一白天,各寨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赛马会或文娱演出。初二起,人们开始互相拜年祝贺,请客走访,并作好迎龙灯狮子的准备。当龙灯狮子到家门前时,家家都要张灯结彩,并送上一份礼物—几瓶洒或一条烟。

20、羌族瓦尔俄足节

地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介绍:“羌族瓦尔俄足节”,汉语称“歌仙节”或“领歌节”、“引歌节”,是羌族妇女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萨朗姐而举行的传统习俗活动,由于该活动主要由妇女主持和操办,当地人又称之为“妇女节”。2006年5月20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申报的羌族瓦尔俄足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自贡灯会

地点:自贡市

介绍:自贡灯会是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民俗文化。早在西汉初年,灯会就见诸文字记载。后来,发展为人们一年一度寄托理想、祈祷丰年的必不可少的盛事。“天子与万民同乐”就是指古代灯节盛景。自贡位于四川省,南国灯城的内蕴所在,它成型于清明时期,逐渐衍展为具有相对固定内涵,并在特定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22、峨眉山冰雪节

时间:每年1月至翌年3月

地点:峨眉山市

介绍:峨眉山冬季白雪皑皑,且雪质松软,适合滑雪。为发展冬季旅游,于1998年举办了首届四川峨眉山冰雪节。节日活动有开幕式、温泉音乐会、化装舞会、冬景摄影大赛、雪雕冰雕比赛、高山滑雪表演、少儿雪上飞碟、雪地游园、美食周、闭幕式等。

23、石象湖郁金香节

时间:每年3月

地点:成都市蒲江县石象湖

介绍:一年一度的郁金香节是石象湖最重要的节日。象征着高贵与幸福的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它色彩艳丽丰富,花朵玲珑可爱,从含苞待放至花朵盛开,呈现出不同姿态的美,因此有人赞誉郁金香是“花中皇后”。引进郁金香不仅使中西方文化得到融汇,也将欧洲的春天带到了身边。

24、瓦屋山杜鹃节

时间:每年4月至6月

地点: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介绍:瓦屋山杜鹃资源十分丰富,60万亩杜鹃林中有40多个品种,为发展旅游,于2001年4月举办了首届四川瓦屋山杜鹃节。节日活动有开幕式、篝火晚会、观赏杜鹃花、摄影展、绘画比赛、诗歌散文征文评奖活动、闭幕式等。

25、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

时间:每年9月

地点:乐山市

介绍:乐山大佛为依山开凿的弥勒座像,通高71米,脚背宽85米,唐代开元名惜海通和尚所建,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为发展旅游事业,于1994年举办了首届四川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2002年第4届时与首届中国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节同时举办。节日活动有开幕式、文艺晚会、文艺巡游、旅游商品交易会、旅游美食周活动、旅游宣传促销会、对外开放恳谈会、佛事活动等。

26、米亚罗红叶节

时间:每年10月

地点:米亚罗红叶风景区

介绍:每年的10月中旬,理县举办米亚罗红叶节,满山的红叶把米亚罗装点成了一个火红的世界,童话般的美景让游客应接不暇。当地的藏羌族同胞载歌载舞欢迎远方的来客,拿出香甜的酥油茶、毡粑、青稞酒奉献给各地游客。其淳朴的民族习俗及风情、古老雄伟的石寨古堡,还有羌族的羊皮褂、藏族的珊瑚腰带、藏羌极具特色的餐饮及民族建筑、华丽的服饰、浓烈欢快的“锅庄”舞蹈,让游客尽情领略藏羌民族文化风情。届时,将举行庙会、狩猎、民族舞蹈等一系列宗教民俗活动。野菜、香料等山中特产琳琅满目。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亦能体会到购物的乐趣。

27、瓦屋山冰雪节

时间:每年12月至次年3月

地点: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介绍:瓦屋山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洪雅县境内,公园面积104万亩,瓦屋山冬季是南国观森林冰雪的最佳胜地。从每年11月中旬到来年5月上旬,瓦屋山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山上冰挂、雪挂、雾凇、雪凇、冰柱、冰瀑随处可见,山顶象尔山庄旁的两个大型滑雪场可进行各种活动,雪橇、雪上飞碟、滑雪板、射击等雪上项目是游客理想选择。瓦屋山每年的冰雪节已成为南国冰雪节的重要分会场,瓦屋山洁白的世界恭迎游客的光临。

28、龙池冰雪节

时间:每年12月至次年3月

地点:成都市都江堰

介绍:龙池冰雪节始于1995年来,是都江堰市的重要大型旅游活动之一。龙池冰雪节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结束,历时三个月,其间跨越了圣诞节、元旦、春节、元宵和“三八”妇女节,为久居南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冬季休闲度假、赏雪、滑雪的绝好去处。

1、龙井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2、秋日游龙井

宋代:叶绍翁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3、天目

明代: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4、望江南

宋代:张继先

西源好,人在水晶宫。长愿玉津名濯鼎,恰如龙井到天峰。的的好遗风。 

清彻底,岂忤李唐隆。自浸岩前石洁,不笼天外岭云浓。澄彻莹怀中。

5、寻龙井杨老

唐代:刘长卿

柴门草舍绝风尘,空谷耕田学子真。泉咽恐劳经陇底, 

山深不觉有秦人。手栽松树苍苍老,身卧桃园寂寂春。 

唯有胡麻当鸡黍,白云来往未嫌贫。

1、龙井题名记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再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了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我们)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赏析

本篇选自《淮海集》,写于元丰二年(1079)秋。这年春天,秦观要去会稽探望伯父,恰好苏轼自徐州调任湖州途经高邮,他们便一路同行,到吴兴(湖州州治所在地)分手。秦观到会稽后,听说苏轼被捕下狱,又渡江到吴兴问讯,而后再经杭州返回会稽。本篇记述“中秋后一日”夜上风篁岭访辨才法师,当是这次路过杭州时的事。第一年,辨才、参寥派人到黄州慰问已被贬官的苏轼,并捎去了秦观写的这篇《龙井题名记》。苏轼看后写道:“览太虚题名,皆予昔时游行处,闭目想之,了然可数。”(《秦太虚题名记》)

《淮海集》中另有一篇《游龙井记》,也是元丰二年所作。文中着重叙述有关龙井的文献记载和传说,解释风篁岭为什么多泉水,对所谓在龙井求雨有灵也发表了看法。比较起来,《龙井题名记》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显然浓一些。虽然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对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描绘,以及善于创造清幽的气氛,同样也体现了词人秦观的气质和艺术特色。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这一句是作者“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可想象出,深木树林中,隐隐闪着火光,两三户人家坐落在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境界。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又透漏出内心的欢愉。

2、秋日游龙井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3、天目译文

天目山幽静深邃奇妙古老,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山脚下的双清庄到山顶,大约有二十余里路。

一般来说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芜人烟;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盘旋迂回的山路;苍朴的山很少有光彩艳丽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的趣味;以至于山高水就缺乏;岩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处。

天目山整个山都是沟壑,瀑布水流发出淙淙的水声,如万匹白色的丝绢,(这是天目山的)第一个绝妙之处。石头的颜色青色润泽,山石的棱角透漏巧妙,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耸陡峭,(这是天目山的)第二个绝妙之处。即使在幽静的山谷悬岩处,寺庙却都很精致,(这是天目山的)第三个绝妙之处。我的耳朵不喜欢听到打雷的声音,但天目山打雷的声音非常小,听起来就像婴儿的啼哭声,(这是天目山的)第四个绝妙之处。清晨起来看天目山的云彩,在悬崖下,白净得像丝绵一样,飘荡变幻如同浪花,大地变得五光十色,仿佛到处都是美丽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顶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这是天目山的)第五个绝妙之处。然而云彩的变化最不同寻常,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熟知云彩的形态。天目山高大的树木,树身粗的几乎有四十围,松树的形态如同华盖一样,树高不过几尺,一棵树价值万余钱,(这是天目山的)第六个绝妙之处。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芳香扑鼻的茶叶,比龙井茶还要香甜。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所产的竹笋,但更加鲜嫩香甜,(这是天目山的)第七个绝妙之处。我认为,长江的南面,隐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没有比天目山更好的,于是(我)就起了脱离尘世的烦恼隐居山林的念头。

住宿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来看云,巳时后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第二天从活埋庵沿着原来的路下山。这几天天气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认为天气反常,下山时互相祝贺。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礼非常恭敬,相互争着用饭招待我。等到要走的时候,山里的和尚说: “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足以担当贵客的观赏,怎么办呢?”我说:“我和天目山也有些微妙的缘分,山僧们不必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当面称赞”。因而众人大笑着分别。

4、望江南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5、寻龙井杨老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冬至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许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饭,要吃干饭等,你知道有哪些呢

■腊月

冬至过后,进入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八粥用糯米、红豆、桂圆、枣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混煮成甜稀饭,据说腊八粥源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独坐菩提树下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八日之夜悟道成佛,后人为了不忘他成道前的苦难,于腊月八日吃。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

送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灶神

粥以做纪念。过了腊八也开始做年终大扫除的工作。腊月十六是尾牙,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当天宴请员工,过去如果老板要解雇员工,只要把白斩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就心照不宣了。这天应节食物是「刈包」。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善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吉凶,人们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除夕

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围炉吃年夜饭,年夜饭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条大鱼,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正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准许开场赌小钱了,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还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

■初一

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金纸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祭祖

柑、饭、发粿、甜粿、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参加各种游戏与赌博。

□初一禁食菜汤和甜粿

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荤也不煮,把前天的饭菜蒸来吃,不喝菜汤,只能饮冰砂糖茶,台湾人认为如果喝菜汤,出外旅行会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过这样的生活。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锅中煎,台湾有句俗谚云:「煎赤赤赤」,赤有贫的意思。

□家中垃圾的处理

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

■初二

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

■初三

▲老鼠嫁女(陕北高原剪纸艺术)

正月初三俗信为赤狗日,「赤」字的台语发音和赤贫的赤字相同,为凶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据民间另一传说,初三晚上为老鼠的结婚日,在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点灯,每个人都要早点入睡,洒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与老鼠共享。早期农夫并相信这一天与老鼠结缘可因此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

■初四

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

■初五

迎财神(开张)

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 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开始营业,迎接财神,称为开市或开张。先选吉祥的时辰,把大门打开并燃放鞭炮。另以牲礼供拜「关老爷」,关老爷被商人称为财神爷。初五隔开即是一个过年的段落,从开正以来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复正常。

■初六

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间灌溉作物,是开始工作的日子。现在虽然不必再挹肥了,不过工商业还是在今天开工,这是一种传统的演化。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岩祖师的生日,在这一天,各祖师庙都要张灯结彩准备牲礼或演戏来祭祀。

■初七

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传说造物者在今日创造人类,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日本为了驱逐邪气和疾病,学习中国在正月七日食七种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来,只是台湾现在已没有这种风气了。

■初九

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

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台语称为天公生。玉皇大帝在佛教称为「帝释」,道教称「元始天尊」,儒家称为「昊天上帝」,民间信仰叫「天公」,认为是万物的创使者,最伟大的神。半夜十二点到凌晨四点举行祭典。祭拜时焚烧天金,天金俗称太极金,为极高贵的金纸,是祭拜天公与三界公时所用的。

■十五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

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

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这是古台湾高尚游戏的一种,盛行于学者和学生间,现在则流行于各地。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

▲花灯

早年农业社会闹元宵的活动有偷葱,古时人惯说:「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因此未婚少女已于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种得葱或菜为吉兆。其它传统活动还有穿灯脚、听香等。

百里鱼、团年饭”岳阳过年风俗

岳阳地区俗称"过年",风俗大体同祖国各地相同, 除杀鸡、鸭、放鞭炮、贴春联外,在腊月三十日吃"团年饭",十分丰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鱼这个菜,显示吉祥有余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区鱼较少,为了有"百里鱼"这个菜,用木头雕刻一个"百里鱼",放在盆中,撒上葱花,象真鱼一般。人们极重视团年饭,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里赶,家里人等了又等。吃团年饭,要关着门,意在不让财宝跑了。饭后放上一挂鞭炮, 表示已吃过了年饭,人们可以走动往来了。

“正月半敲铁罐”孝感过新年风俗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吃“饺子”守岁”威海过新年风俗

全家人都从四面八方汇全了,也就赋予了年节团圆的意义。而过年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一个团圆,也甭管远近,到年三十都要赶回老家团聚,实在不能回的,也要捎封信回去报个平安。此正是老人们所谓的“年齐日齐”。齐就是齐了、团圆的意思。团聚了,吃便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年饭”在年文化中占了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年饭”指大年三十除夕夜半夜时分的那一顿“饺子”。这顿饺子与平时的不同,有子夜新旧交替的“交子”之意。那时,无人入眠,都在等候着新一年的到来,是为“守岁”,俗称“熬年”。等到了时候,吃了饺子,便长了一岁。所以这顿饭也叫“增岁饭”,到了下饺子的时候要注意了,此时可不能像平时那样称“下饺子”,因为“下”字不吉利,会说话的称“清水煮金银”。煮饺子时,为了讨吉利,有时男人会向女人冷不丁的问一句:“挣不挣”,反映快的说“挣了,挣了,挣老鼻子了”。挣就是碎了的意思。然而在这儿是挣钱的意思。为了图吉利,人们还在饺子里包上铜钱,也有包进红枣的,称为“大钱饺子”。大钱饺子只包十来个,吃着的中大奖,标志着今年一年大吉大利,大发横财。

广义的年饭指正月十五以前人们的吃喝。除了蒸饽饽外,面食以发糕为主,取越发越多之意,也有做年糕的,区年年高之意。过年过年,处处都讲究个吉利,吃的,喝的,用的,在那时都有另一种名字。比如称“蒜”为“颐和菜”,称呼“醋”为“忌讳”。蒜通散,吃醋都不吉利。改之以求顺流、顺口、顺小性儿。

老北京“逛庙会”“逛厂甸”风俗

久居京城的“老北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送信儿的腊八粥。意思是说,每逢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又称腊八),就要过年了。

“送信儿”的“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熬一大锅“腊八粥”。除按传说的纪念意义供奉外,还在亲友邻居之间互相馈赠,然后是自家享用(举丧人家不熬粥)。粥里放入杂豆、杂米和多种干果,意味着一年之中五谷丰登。这天,老北京人除了喝粥以外,还要用米醋泡蒜,封入坛子,搁在暖室,为的是大年初一吃饺子用。据说食之可防瘟疫。

“腊八”过后,各家各户开始忙着置办年货。除去准备吃的以外,就是要买些新衣服了。有些人家还要蒸年糕、做炸食准备过年吃。

“廿三糖瓜儿粘”

到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开始大忙。进了廿三的每天都有说法:廿三糖瓜儿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糊窗户;廿六炖大肉;廿七杀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卅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糖瓜儿粘”是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廿四扫房日”

“扫房日”实际指搞卫生。擦拭家具,扫墙顶灰网,撕掉旧年画,粉刷裱糊,贴新画等等。

“廿五糊窗户”

“糊窗户”是过年时要重新买些高丽纸,把窗户糊得白白净净,再贴上春联、福字、窗花和刻有吉祥图案的挂签儿(剪纸),过年的气氛就特别浓了。

其他就是把过年吃的大菜都做出来,过年的几天是不再做饭的。

“卅晚上熬一宿”

到了三十晚上(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饭后,要尽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大年初一吃饺子”就开始了。“年初一的饺子”可不在初一白天吃,而是年三十的晚上零点一过就端上桌的。

“大年初一扭一扭”

待到天明,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日子,或者是出门逛庙会。那时街上随处可见头插红花的姑娘、手举风车的小伙儿,还有身挂大串山里红、手里抖着空竹的孩子,过年那几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过年时,街上所有店铺都停业休息,只有卖鞭炮的商店开着门。

“破五的饺子”

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这一天晚上,回家过年的伙计都回来了,掌柜的还要跟伙计吃一顿新包的饺子,以示来年团结一心。到了初六的清晨,家家店铺要开张了。各家在开业前,都要在门口挂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对联,柜台里响起一片清脆的算盘声,意在来年生意兴隆。此时,“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

人日

旧历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这个古老的节日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道教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马,始生人。"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中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认为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若阴晦则兆灾患。清代,北京人正月初七日有测阴晴的活动,"人日"这一天要吃春饼(一种双层的荷叶饼)卷"盒子菜"(酱肘子、小肚等熟肉菜),并且剪饼于庚院,叫"熏天"。但此俗流传范围越来越小,清末明初已不多见了。

顺星

顺星也叫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坎、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娱乐活动

大钟寺敲钟白云观摸石猴琉璃厂踩高跷。老北京人过年头件事--逛。逛庙会、逛厂甸。

春节期间,旧京的庙会很多,而且各个庙会都有独特的地方。在西郊的大钟寺庙会,人们击打永乐大钟,用钟声迎接新岁的来临;在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用娱乐活动寄托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憧憬。

在众多去处里,老北京人逛起来最轻松的要数琉璃厂厂甸。厂甸在和平门外,明代是为皇宫烧制琉璃瓦的地方,所以有了琉璃厂的名字。后来,售卖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的摊子越来越多,厂甸的文化色彩渐渐浓了起来。

琉璃厂平日冷清,到了正月却格外的热闹。从正月初一到十五,长长的东西琉璃厂大街、和平门外大街,游客如云,各种年货摊档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一眼望不到边。人们爱逛厂甸,是因为正月里京城大小古玩、字画、图书店多在设摊,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琳琅满目。这些平日里不多见的古玩珠宝,让平民百姓眼界大开。厂甸特有的娱乐气氛也很吸引人,逢春节,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各种花会竞相表演,围观者人山人海,笑语欢颜,十分热闹。

在厂甸能买到可心的年货,各种小吃更令小孩子们欢呼雀跃。一米长的大糖葫芦,用精选山楂穿成,外面刷糖稀,顶端还插有花花绿绿的小旗,与大风车和空竹的嗡嗡叫声一起烘托着节日的气氛。

“上灯圆子落灯面”扬州过年风俗

大年初一吃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扬州人十分看重。尽管扬州人有到茶馆吃早茶的习惯,但初一早上却是例外,人们一般都不外出,要在家中和全家人一起,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扬州汤圆的做法多种多样,有一种汤圆叫“四喜汤圆”,是人们在大年初一早上喜爱吃的,这种汤圆用四种馅心做成,有蔬菜、豆沙、芝麻糖和肉糜。味道固然不错,但人们更看重汤圆的名称,因为这种“四喜汤圆”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合家团圆”。

与“四喜汤圆”类似的,旧时的扬州人还有初一早上吃“吉祥如意蛋”的习俗。扬州评话《皮五辣子》第二十七章中有这样一段记叙:

到了四更天,寒气更重。这时远远地有人喊:“卖-----吉祥如意蛋!”何谓吉祥如意蛋?就是鸡蛋煮熟,蛋壳上画起人物山水来,配上红绿颜色;或者写些字,什么“吉祥如意”、“年年如意”……这蛋就叫吉祥如意蛋。从前过年的时候,到处有卖吉祥如意蛋的,家家户户都要买。买家来,代当家人发吉利。一家之主,脸朝天躺在床上,女人用吉祥如意蛋放在男人的心门口,说些吉祥如意啊!发财称心呀!万事如意呀!……之类的顺遂话,然后叫男人把蛋吃下去,就年年如意了。……

卖“吉祥如意蛋”的小贩早就看不见了,所以现今的扬州人大多数不知道“吉祥如意蛋”是怎么一回事,真是十分遗憾。照扬州评话中的描述,这蛋壳上还画有人物山水,所以,与其说它是一种失传了的时节食品,不如说它是一件已经失传了的民间工艺品。

上灯圆子落灯面

正月十五元宵节,扬州一带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此说是指正月十三这天晚上是上灯,上灯时要吃汤圆,正月十八晚上是落灯,落灯时要吃面条。为什么要有这一食俗呢?民众的解释是,吃汤圆象征“圆圆满满”,吃面条象征“顺顺畅畅”。

这里的“汤圆”,也就是“元宵”。现今的扬州人把实心的糯米圆子叫“元宵”,把有馅心的糯米圆子叫“汤圆”。旧时并不是这样,有馅心的也叫“元宵”,《真州竹枝词引》中说:“元宵者,搓糯米粉,包桂花卤于中而为团,所以象月圆也。”看来,是因为“象月圆也”,扬州人便把“元宵”叫成“汤圆”。吃汤圆“圆圆满满”的含义也由此而来。

吃面条是在正月十八落灯的晚上,《真州竹枝词引》也云:“十八日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亦家自为宴,以志庆。十九日拜藏影像,洗除欢乐,欢乐俗名挂乐,谚曰:家家撕挂乐,人人寻下落。士人则攻书,工人则返肆,而年事以毕。” 这一段话并没有直接解释为什么正月十八落灯要吃面条,但答案已经隐含其中:正月十八“年事以毕”,从今以后要“人人寻下落”,“士人则攻书,工人则返肆”,吃上一碗面条,是预祝人们在即将开始的生涯中,诸事都能像吃面条一样 “顺顺畅畅”。

吃汤圆也好,吃面条也罢,都是扬州人对日常生活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安排。能从简单的食品形象上寻找出吉庆和祥瑞的含义,这也是扬州人的独到之处。

年节酒

正月里扬州人还有“请春卮”、“做财神会”一俗。《邗江三百呤》卷五中有“请春卮酒”一诗,诗云:“春风一到便繁华,忙整春盘异味夸。博得酡颜春色透,今年春兴在侬家。”这首诗的诗引说得更为清楚:“扬城宴会盛矣,新年灯节前后宴会亲友,名曰:春厄。”《真州竹枝词引》中也记述:“绅士宴客,曰‘请春卮’;铺家宴客,曰‘做财神会’。”卮,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请春卮酒”用现代语讲,就是新春时节请客聚宴。只不过《真州竹枝词引》里把聚宴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绅士,一类是店家,聚宴的目的不同,形式都是一样。现今,人们不会分得这么细,“请春卮”、和“做财神会”,统统都叫做“请年节酒”。

其实,“请年节酒”是一项唐代就有的古老风俗。宋代僧人道世在《法苑珠林》中云:“唐长安风俗,每至元旦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 清嘉录》卷一)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请年节酒”的风习依然盛行,特别是在乡村,人们在正月初二便开始了亲朋好友和亲戚邻居之间的互请,你请我,我再回请你,一直要互请到正月十八。

“请年节酒”是新春时节的一种礼仪,同时也是民众实际生活的需要。其含义有三,一是过年期间请客,正值岁首佳期,对客人是一种特殊的尊重。二是春节期间家中备有较多的菜肴,此时请客也倍加丰盛。三是扬州自古就是商业发达的城市,扬州人与外地交往的多,在外地工作的也多,乡亲们平时难得见面,请“年节酒”是便于大家聚会。当然,现今的人家更多是借请酒之机,互通商业信息,商议生财之道,从这一意义上说,《真州竹枝词引》中把请“年节酒”说成是做“财神会”,还是很有道理的。

冬腊风腌

《真州竹枝词引》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蓄以御冬。”扬州人家入冬后,几乎家家都要腌制各种蔬菜和鱼肉,最常见的是腌大菜、腌萝卜、腌咸肉、腌咸鱼。除了“腌”,还有“风”。可以风蔬菜,还可以风鸡、风肉等,所有这些,扬州人统称为“冬腊风腌”。旧时,人们冬腊风腌是为了“蓄以御冬”,现今食品供应丰富,没有必要“蓄以御冬”了。如今的冬腊风腌是食品加工的一种方法,因为冬腊风腌后的食品有一种特殊的“腊香”,这是深受扬州人喜爱“寒菜”又叫做“咸菜”,近郊菜农种植的这种菜似乎是专门用来腌制的,菜头肥硕,菜茎细长,菜叶阔大,茎儿白嫩嫩的,叶儿青绿绿的,有一二尺高,二三斤重,故又叫做“大菜”。这种菜取其嫩者烧了吃,也很鲜美,因其嫩,一烧就汤汁四溢,故又称之为“汤菜”。

汪曾祺是作家,但他也会腌菜,他在一篇散文《故乡的食物》里以“咸菜茨菇汤”为题,专门介绍了咸菜的腌法和吃法,读来颇有情趣: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冬,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汪老在另一篇散文《我的祖父祖母》里还谈到腌芥菜:

入冬,……腌芥菜。腌“辣菜”------小白菜晾去水分,入芥末同腌,过年时开坛,色如淡金,辣味冲鼻,极香美。自离家乡,我从来没有吃过这幺好吃的咸菜。

汪老除了会腌菜,大概还会风鸡,在《我的祖父祖母》里他还说到如何风公鸡:

风鸡------大公鸡不去毛,揉入粗盐,外包荷叶,悬于通风处,约二十日即得,久则愈佳。

汪老是扬州高邮人,在他的小说、散文里多处写到家乡高邮的家常菜肴,汪老不仅会吃,还懂得如何吃,所以把汪老称为美食家也是可以的。近年来,有人根据汪老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菜肴和食品,编出了高邮的“汪氏菜谱”。这真是奇思妙想,很有创见,据说这道“汪氏菜谱”在高邮还是很有影响的。

在清人林溥的《扬州西山小志》中有一首诗,也谈到扬州的腌菜,诗云:

盈肩青菜饱经霜,更比秋菘味更长。

列甏家家夸旨蓄,算来都是粪渣香。

诗后有注,云:“大雪前后,家家腌菜,皆园户挑送。平日至人家收粪灌园,至是以菜偿之。”这首诗记录了扬州冬腊风腌时的另一习俗――马子菜。

马子,是扬州的方言,又叫“马桶”。旧时,扬州每天早晨都可以看见农户推着粪车,到各家各户收集马桶里的粪便,运到农田里作肥料,这在扬州叫做“倒马桶”。农户进城“倒马桶”是有固定区域的,不准乱抢,这固定的区域就叫“粪窝子”。谚云:肥是农家宝,种田少不了。所以农户都很重视这“粪窝子”。少有放弃的,即使转让他人,也是有偿的。农户在“粪窝子”里得到肥料,便想到要回报,回报什么哩?自然是自己种的菜。于是每到腌菜时节,便挑上一担“大菜”送给主家,这就是所谓的“马子菜”。

扬州送“马子菜”起源于何时,由于缺少记载,尚难言定,但至少清代即有此俗。近来看到外地的一些民俗资料,外地也有农户进城“倒马子”一俗,但外地“倒马子”不是农户给主家回赠“马子菜”,而是要向主家按月收清洁费,名为“月钱”。如北京在清末民初年间,每户要收一角至五角,端午、中秋和春节还要加收“节钱”,寒暑天和阴雨天还有勒索“酒钱”的。每户人家都有马子,每天都要大小便,不倒怎么行哩?受点勒索也只好忍受。相比之下,扬州的“马子菜”就极富人情味,“算来都是粪渣香”的含义也就能够理解了。

--年蒸和年菜

扬州人家在春节到来之前,要忙碌的事情很多,但都冠以“年”字。《真州竹枝词引》就指出了扬州人的这个特点,其中曰:

冬至前后所腌咸货,至时煮之,曰“煮年肴”。庖人请伙来帮忙,曰“帮年”。祀灶后开发年事,曰“年帐”。族戚寒素者,送以炭赀,曰“年敬”,往来馈遗者,曰“年礼”。……虽柴米,亦曰“年柴”、“年米”,莫不冠一“年”字,以寓傍节之意。

扬州的各种“年事”里,最重要的是“年蒸”。“年蒸”是蒸点心,节前蒸好,存放在家中,预备节日期间享用。扬州年蒸的点心以包子为主,这与北方包饺子类似。

有学者研究过北方的饺子,指出饺子古称馄饨,并说“馄饨”又通“混沌”,寓意世界生成之初是混沌状态,由于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人世间的天地四方,故新年吃馄饨具有新岁开初之意。若以此理类推,扬州人的包子似乎比饺子更具有形象上的类比性,包子的外皮象征天空,内馅象征地球,不是更有开天辟地的寓意吗?其实,扬州人家的另一种做法倒是更具有现实意义,有的人家把年蒸好的包子、馒头和糕点,稍稍晾干,便整整齐齐地像垒金字塔一样,放置在家中醒目的地方,而且一定要等到过年时才吃。民众解释说,这叫“堆元宝”,象征着新岁新春招财进宝。

扬州人家过年无论是丰盛,还是简朴,有几样素菜是必不可少的。其一是豌豆苗,豌豆,扬州又叫做安豆,炒上一碟安豆苗,取意“平平安安”。其二要有水芹菜,水芹的茎是管状的,来年的生涯能“路路通”。其三是豆腐,有了豆腐,来年能够“陡富”。这些都是源于方言上的谐音和形象上的会意,经过老百姓的合理想象,便寄附上了美好的愿望。

年菜里也有不是虚拟愿望的,有的菜别具实用意义和地方特色,这就是“十香菜”和“安乐菜”。

“十香菜”是以咸菜为主,杂以胡萝卜丝、笋丝、豆干丝、花生、黄豆等,是一种简便易制的家常小菜,家家户户都要炒。新年里人们的荤菜吃得多,太油腻,吃吃这种杂炒的素菜,倍感清香可口,故名“十香菜”。

“安乐菜”的原料是马齿菜,又叫马齿苋。汪曾祺对此菜还作过研究,他说:“苋分人苋、马苋。人苋即今苋菜,马苋即马齿苋。我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扬州西山小志》也印证了汪老的说法,云:“预于四五月间,取马齿菜腌贮,名:安乐菜,岁暮作馅制馒。”马齿菜是一年生的肉质草本,能以全草入药,主治痢疾。新年里菜肴杂陈,难免会有疏忽。扬州的家庭主妇用马齿菜包包子,既是风味食品,又能确保家人安康,这倒是名副其实的“安乐菜”。

互敬“切玛、三口一杯”西藏风俗

藏历新年,有时与内地的春节相差几天,有时相差一个月,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倍受藏族人民的重视。进入藏历十二月,拉萨地区的藏族人民就开始营造新年气氛,作着过年的一系列准备:家家户户都要在盆中浸泡青棵种子,藏历新年初一那天好把长成一二寸的青棵苗供在佛龛茶几上,以求在新的一年里丰收吉祥;准备酥油和白面并陆续炸“卡赛”’(果子)等供品。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家直接上街买现成的青裸苗和卡赛了。但是,尽快结束当年的针线活、打扫房屋庭院,却是每家每户必做的事情。在老城区和农村,人们还要用石灰、白漆或糌粑粉画吉祥图案,有的则在正门墙上画上蝎子避邪。

不仅如此,藏历十二月二十九的晚上,各家各户还要吃“古突”驱鬼。所谓“古突” 就是面疙瘩。然而藏族群众却把“古突”吃出许多花样来。家庭主妇在做“古突”’的过程中,在其中的一些“古突”里包上一些东西,以测试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性情和运气。如吃到用面做的太阳和月亮,说明这个人能享受到至高无上的尊严,吃到瓷片说明好吃懒做,吃到辣椒说明嘴如刀子,吃到羊毛说明人很温柔、富有耐心,吃到碳说明心黑,吃到肉说明敬老爱幼,吃到牛粪表示经常有好运气,如此等等。其实,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增添“古突夜”的乐趣。

藏族群众似乎没有守岁的传统,因此也没有除夕的特别活动,一切就等着大年初一的到来。人们在民间说唱老人祝福吉祥的“扎嘎”声中(现在多为收音机播放)迎来藏历新年的。这天,备家各户把早已准备好的、祝愿吉祥如意的青裸幼苗、“卡赛(油榨果)”“隆过”’(羊头)、“切玛”(五谷丰收斗)、各种糖果摆于佛龛或藏柜上,全家人换上新衣,坐在崭新的卡垫上,吃用人参果、酥油、糖等做的“吉祥饭”。饭后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依次抓上几粒,向天上撒表示祭神,然后拈一点放进嘴里。这时长辈祝大家“扎西德勒,’,晚辈回贺“祝你身体健康,永远幸福”。这一天各家基本上闭门欢聚,邻里互不走访。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彼此走访,拜年祝贺,持续半个月。

不过,现在拉萨等城市内藏历新年初一,人们也有出门拜年的。在一些机关大院和工厂里还举行团拜活动。团拜活动中大家见面都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互敬“切玛”和青棵酒。接受“切玛”者应从“切玛斗”内拈一点糌粑或小麦先向天空撒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人,然后拈一点放在嘴里吃了,相互再道“扎西德勒”。对青裸酒不能尝一点了事。在新年里要三口一杯,即接过敬酒杯时应该用无名指蘸酒向上弹三下,也示敬天地人,然后喝一口,敬酒者把酒杯斟满,被敬者再喝一日,如此反复三次,最后“下普达”(干杯),敬酒之后欢快的歌舞表演一直要持续到太阳落山。

拉萨地区的藏历新年最具特色,同时日喀则地区、林芝地区、藏北草原安多等地区的藏历新年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且节日的日期也先后不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4432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