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7月几天,北京故宫已经开始热闹起来。每天在故宫都能看到大人带着孩子,学生背着书包的组合。北京故宫真热闹。暑假期间,故宫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惊喜。展览属于暑假。让我们看一看。
故宫梵蒂冈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展
时间:
2002年5月28日至7月14日
位置:
故宫神武门展览馆
门票:
这个展览不单独收费。游客可以凭故宫博物院的门票免费参观。
有界之外:卡地亚_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展览时间:
从2006年6月1日到7月31日延长两个月。
展览地点:
博物馆吴门展厅
展览门票:
本次展览不单独出售,游客持故宫博物院门票可免费参观。
6月1日至7月31日,本次特展由故宫博物院和卡地亚联合呈现,汇集了卡地亚的藏品、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以及全球众多博物馆、艺术机构、皇家和私人收藏家的珍贵藏品等800余件艺术珍品。这场卡地亚真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的盛会,旨在激发参展者在欣赏美的艺术创造精神和技术进步的同时,关注其背后中西交融的近代史和意义。
展览设有三个主题展厅,分别为西雁翅楼展厅的“灵感中国”、午门正厅的“风格见证”和东雁翅展的“时间技能”。展览以“技能”为主线,通过三个展厅布局三大主题,多角度解读。展览空间由法国著名礼服设计师娜塔莉克里尼(NatalieCligny)设计,以书法笔画为形象符号,使整体布局呈现出结构紧密、内涵和谐的效果。
西翼建筑展厅:灵感来自中国
在灵感中国展厅,你可以看到卡地亚对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将中国传统艺术完美融入现代美学精神和造型设计,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卡地亚文物中出现双龙戏珠、《西厢记》插图等一系列包含中国文化底蕴的纹饰就是佐证。
午门正殿:风度的见证
这个展厅以许多精美的皇冠为主。在西方,王冠总是权利最有力的象征。皇冠从诞生之初就已经深深融入了卡地亚的基因。本次展览汇集了二十九款精致的皇冠,代表了卡地亚各个时期的经典款式。
上图没有包含全部29个皇冠。
这顶阳光皇冠是卡地亚“现代风格”的代表。它的几何线条就像向外辐射的光束,镶嵌在中央的一颗**钻石更让人联想到光芒四射的太阳。
东翼展厅:时间技能
如果你喜欢钟表艺术,相信这个展厅会让你不虚此行,中国风格广泛采用西方钟表造型技术。卡地亚从1922年到1931年生产的以中国神兽和神话人物为主题的13个系列钟表就是经典代表。
同时,卡地亚从1923年到1925年创作了一套六个“门廊”的神秘时钟。作为首款玄关神秘钟,采用了8天动力储存方形机芯,双发条盒,镀金,13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摆轮游丝,宝玑摆轮游丝。传动轴位于时钟上方的水晶梁中,被凸起的珊瑚巧妙地隐藏起来。钟顶的佛像可以移动调节机芯,并配有时间调节和上弦装置。
“釉彩国度——葡萄牙瓷板画500年”
展览时间:2010年6月12日至10月7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永寿宫
如何参观:免费参观故宫博物院。
010-10:10展览时间:/12/15-/05/31
地点: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展览馆
在线观看入口:点击进入http://quanjingartronnet/scene/iingbrsfm9tejnw1tcg1tji2siy3TMV/yuzhyundanchenbainianjianzhan/tourhtml
故宫博物院推出“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故宫博物院藏有2000多柄明、清时期的如意,材质涵盖玉石、竹木、金属、牙骨、瓷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清工艺的盛况。“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特从中遴选158件(套),力求全面反映明、清时期如意的丰富材质、优美造型、精湛工艺。本展览旨在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基础上,呈现一柄柄精美的如意,期待观众通过观赏富有吉祥含义的如意,深入了解我国传统的节庆文化。
如意,又名“握君”“谈柄”,由古代搔杖演变而来,取材骨、角、竹、木等,因最初被做成长柄指爪状,用于搔挠解痒,尽如人意,故称“如意”。汉晋之际,如意被赋予更多文化涵义和功能;宋代之后,如意发展为室内陈设品;至明、清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禳灾美好愿望的贵重之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2000多柄明、清时期的如意,材质涵盖玉石、竹木、金属、牙骨、瓷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清工艺的盛况。本次展览从中遴选158件(套)予以展示,力求全面反映明、清时期如意的丰富材质、优美造型、精湛工艺和众多题材。
展览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玉石如意”,包括芝草、贺寿、铭文、祥瑞等四类题材,突出玉石材质如意在清代如意制作中的主流地位。第二单元“竹木如意”,分为竹制、木制和木柄镶嵌等三类,展示明清时期用作文人雅士案头清玩如意的素雅韵致。第三单元“金属如意”,展示宫廷用如意的精湛工艺。第四单元“九九如意”,通过成套如意的集中展示,反映宫廷节庆与皇帝、皇后寿诞之际所用如意。第五单元“其他材质如意”,展示上述门类之外以牙骨、珊瑚、琥珀等珍稀材质以及大漆、玻璃、陶瓷等材料制作的精品如意。
故宫博物院在永和宫正殿和后殿推出“诚慎仁术——清宫医药文物展”。医药文物是故宫博物院众多收藏中富有特色的门类,是清代宫廷医事活动重要的实物遗存。本展览遴选的文物,既有道地的中药药材,又有精心炮制的中成药,还有来自异域的外国药物,以及种类多样的医疗保健器具和各种名目的档案簿册。通过这些文物,可以揭示清宫医疗的历史状况,进而窥见清代宫廷生活之一斑。此次展览是故宫医药文物首次走出库房、面向大众的大规模展览。
据介绍,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按照限流、错峰原则实行预约参观。全天分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3000人,下午2000人)进行预约,额满为止。展览期间入场时间为8:30,停止入场时间为15:40。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开幕。此次展览是国博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以孙机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展出文物近130件(套),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并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和多媒体设施,不仅生动描绘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并且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此次展览展出的展品中有数十件馆藏一级品,包含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和《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均为首次展出。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套),其中既有融汇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铜礼器、颇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雕塑、绘画作品。依据老子出关、牛郎织女、吴牛喘月等历史典故绘制的图像让传奇故事更加形象生动;描绘渔樵耕读的书画、瓷器承载着农耕社会最朴实的夙愿和期待;盘车图、豳风时序歌图、嫁娶图等将牛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连;牧笛图、秋郊归牧图等绘画作品则在虚实之间抒发着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情怀。
国家博物馆还推出古代钱币展览。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二十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一千八百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二百余件,分“序厅”“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三部分进行展示,系统呈现了中国古代钱币发展体系及其所承载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如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皇帝的妻妾当然是以皇帝为纲,要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寿多子孙”,以使皇家血脉旺盛,帝王基业万古千秋地传承到永远,这只头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实并非那麽称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诸皇子争权夺势,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即有皇后又有妃子,却无子嗣,致使其母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
慈禧还爱美成癖,一生喜欢艳丽服饰,尤其偏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质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咸丰十一年,奕泞病逝承德的避暑山庄。慈禧二十七岁便成了寡妇。按满族的风俗,妻子为丈夫要戴重孝,释服二十七个月。头上的簪子要戴不经雕饰的骨质的,或光素白银的。慈禧下旨令造办处赶打一批银制、灰白玉、沈香木等头簪。同治元年二月,这批素首饰陆续送到慈禧面前。慈禧每天勉强插戴,极不情愿。释服期满,这批首饰全部被打入冷宫。慈禧又戴上精湛华贵的艳丽头簪,直到老年此习不改。
后妃戴簪有季节性,冬春两季戴金簪,到立夏这天换下金簪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换上食簪。清晚期在慈禧身边当过女翻译的裕德龄女士回忆:1903年农历四月24日是立夏,“这一天每个人都得换下金簪戴玉簪”。就在这一尺,慈禧赐给裕德龄母亲、妹妹和她本人每人一支玉簪,“太后拣了支很美的给我母亲,说这支簪曾有三个皇后戴过,又拣了两支很美丽的给我们姐妹俩各一支,说这两支是一对,其中一支是东太后常戴的,一支是她自己年轻时戴的”。清末,后妃头簪子多都是祖宗传下来的遗物,宫中后妃都视若珍宝。慈禧讨她喜欢的人可以任意赏赐,毫无拘束。但对光绪帝却为一支玉簪而恨之入骨,至死都不予谅解。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囚禁瀛台。一日隆裕皇后去看光绪,光绪极为反感。他与隆裕虽是名义上的夫妻,但夫妻情分丝鼍没有。因此,光绪一见到隆裕就厌恶得连气都喘不均匀。隆裕的到来,光绪看也不想看,连说两次“跪安吧!”隆裕十分恼火,故意装作没听见。光绪见她不走,气得两手发抖,使足了劲想把她推出去,没想到用力过猛,碰到隆裕发髻上的玉簪。玉簪摔到地上立刻粉碎。这支玉簪是乾隆时的遗物,传到慈禧手裏,她又给了隆裕。降裕见状,立刻哭著把这件事告诉了慈禧。慈禧大怒,心中更加气恨光绪,从此派人严加看管光绪,送馊饭,送凉汤,对待光绪像对待罪人一样。政治分歧使慈禧和光绪关系如同陌路人,而一支玉簪成为他们母子亲情彻底决裂的导火索,光绪的英年早逝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因是陪送来的较为贵重物品,女人们都非常珍视,有的用一辈子也不丢不坏。可民间广泛使用的簪子绝大多数是骨质,所以人们总是习惯将其称之为“骨头簪子”。簪子一般长三四寸,更长些的也有,但很少。簪子头部尖细,尾部有一个圆疙瘩。头细易插入发髻,尾部的小疙瘩能使之牢固。还有一种扁簪子,两头粗,中间细,多是银、铜质。扁簪子的两面分反正,正面饰有花朵草叶及吉祥图案,反面是光的,整个形状略往裏弯。扁簪子具有十分明显的装饰意义,固定发上,闪闪发光。簪子是许多民族的妇女在修饰头发时所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是妇女们固发、美发的有效用品,这是它几千年来盛用不衰的主要原因。
头花是簪发展而来的首饰。由花头和针梃两部分组成。由於满族妇女发式是由软翅头发展到两把头,进而成为架子头,最后产生大拉翅,头上的发式也越来越宽大.於是一种覆盖面较大的头饰——头花,便应运而生。头花大多由珍珠、宝石为原料,因此,需要一个稳定的依托,即在簪的基础上做了某些相应的改动。如在针梃的顶端焊一个十字形横托,并於十字横、竖交叉点做头花的主体。起装饰作用的花草枝叶、鸟兽虫蝶、吉字祥符等环抱四周,簇拥著主体。这样互相搭配既使构图的主次关系明显,又使以珍宝为原料的头花本身合理的分担了承受能力。满族妇女在梳头时,把大朵头花戴在两把头正中,称为头正,也有选用两朵相同颜色和造型的分插两把头的两端,俗称压发花,又称压鬓花。
满族妇女除了旗头、簪子外,还普遍喜欢在发髻上插饰花朵,将硕大的花朵戴在头上历来是满族的传统风俗。扑趾源在《热河日记》中记载了满族妇女“野花满鬓,老少无分”.“五旬以上”犹“满髻插花,金钏宝趟”。“即便年近七旬,甚至“颠发尽秃,光赭如匏”仍“寸髻北指,犹满插花朵”。在辽北地区,有些满族妇女甚至在发髻上插一个内装清水的小瓶,瓶内再插上数枝鲜花,生气盎然,反映了她们对美的强烈追求。清前期,国家正值上升时期,人们的生活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满族妇女为了满足美的欲望,常将应时的鲜花戴在头上还有一种“金银花缕”。即用纸胎为表,有的似铜丝为质,装成各种各样的花朵,高不过二三寸,最大的也有将近一尺,并选用极精致的珠翠做装点。顺治初年,满族军营中的随军家属,常用这种金银花饰饰於发髻之上。随著清王朝政治的确立,国家政权日益巩固,满族妇女所插戴头花也随之擡高了身价。虽然鲜花遍地,但妇女们更喜欢珍宝质地的头花。这些女性们头上戴仡与其说是为了美饰,莫不如说是为了炫耀。
清晚期,国库困窘,国力日衰,人们生活自然受到影响,为了撙节开支,头花也由昔日的纯金变成镀金、包金,珠宝大花变成了绒花、绢花,甚至纸花、通草花,就连羽毛点翠的头花,都用茜草染色代替了。羽毛点翠首饰在我国流传久远,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到乾隆时代已达顶峰。它以色彩艳丽、富丽堂皇而著称但制作起来非常繁杂。据了解,先用金、银片按花形制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随图案花形的边缘焊起…圈凸起的槽。在中间凹下去的部分涂上适量胶水待用,用小剪子剪下翠鸟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涂了胶的底座上。翠鸟毛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然而翠鸟娇小,羽毛柔细,制一朵头花需要许多翠鸟。因翠鸟毛光泽好颜色鲜亮,再配上金光闪闪的凸边,做成头花后戴在头上与其他首饰相比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现在北京故宫内珍藏的金属类首饰,以乾隆时期的居多。如红宝石串米珠头花、点翠嵌珍珠岁寒三友头花,蓝宝石蜻蜓头花、红珊瑚猫蝶头花、金累丝双友戏珠头花、金嵌花嵌珍珠宝石头花、点翠嵌宝石花果头花、金嵌米珠喜在眼前头花、点翠嵌珊瑚松石葫芦头花等等,都是以焊接底托工艺制成的。它即沿用历史传统技巧,又突出乾隆时期的特点,使虫禽的眼睛、触角、植物的须叶、枝权都用细细的铜丝烧成弹性很大的簧,轻轻一动,左右摇摆,形象活泼逼真,充满动感。还有一种金属焊接作底托与针梃,珠宝花用铜丝扎成一束的头花,也以灵活多变受到后妃们喜爱。它是以不同粗细的铜丝做成花枝、叶枝,再将宝石做成的花瓣、叶片末端的小孔串成花朵、花蕊、花叶、枝权等不同的单枝,然后再按照图形将各部位摆好,将单枝扎成一束,最后集中在一根较粗的铜丝上与针梃扎牢。这样的头花戴在头上效果甚佳,为女性增加了楚楚动人的娇态。此外,金属镶嵌头花,金累丝头花也都以形象逼真、做工精细而被前人喜爱,使后人赞叹。
满族妇女最偏爱的头花当属绒花,尤其是在女儿出嫁时,头上必须戴红色绒花,图火红吉利,据说汉语中的“绒花”,与满语中的“荣华”近音,因此,便有戴绒花即为荣华富贵之意。在满族妇女中,只要条件允许,不仅婚礼喜庆日时要戴绒花,而且一年四季都愿意头戴绒花,求谐音吉祥。尤其到应时节序戴应季绒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阳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阳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芦阳生……。清宫后妃们的头花,还有大批的绒花、绢花、绫花流存於世,这些花色彩协调,晕色层次丰富,堪称“乱真”之花。据说唐代杨贵妃鬓角有一颗黑痣,常将大朵鲜花戴在鬓边用以掩饰。因鲜花容易枯萎,就令人研制鲜花颜色做绢花。此工艺不断发展,越制越精。清代遗留下来的绒、绢、绫、绸等质地的头花有白、粉、桃红三晕色的牡丹花,浅黄、中黄、深黄三色的菊花,白、藕、雪青三色的月季花及粉、白相间的梅花等等,历时百年不久,仍鲜艳悦人。
钗和簪的用途相似,都是女子盘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钗有双梃或三梃的,较之簪对於发髻的固定更为牢固-_-些。古老的钗与簪形式雷同,也是由钗头针梃自然连接…处。如汉代流行的玉燕钗就是其中的一例。相传汉武帝建造招灵阁时,有神女留下一支玉钗。武帝把玉钗赐给一位赵姓宠姬。几十年后,汉昭帝继承帝位,后宫女子时兴戴钗,苦於没有理想的式样,到处寻找。一次,宫女们看到这支玉钗无雕无饰,样子普通,就想把它毁了另做。但等第二天打开钗盒时,只见一支飞燕直奔天空。燕子起飞,尾巴呈叉形的美丽形象,使宫中女子深受启发,於是纷纷以飞燕为式制造头钗。燕子的尾巴插在发髻上十分适宜,因此取名为玉燕钗。随著头钗的广泛使用,各种质地、各种造型的头钗不断出现。最常见的是凤头钗,它的制作就由钗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而成。现在北京的故宫尚存有清代后妃戴过的钗,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钗头上装饰极美,一类是光素钗头无装饰。
人们习惯将无装饰的叫“插子”。插子的形式也很多,有圆头钗、尖头钗、扁头钗,其质地多为金、银、镀金光素的,还有铜、铁等普通妇女所常用的。插子只是起固定发髻的作用。在满族妇女诸多的头饰中,要有一个固定的起主要作用的中心,那个起固定中心作用的就是这种插子。还有一种叫做“银夹子”的钗,若合在一处的两个扁簪子。银夹子既重视其固定发型的实用价值,因其面有图案,又具有显示美观的审美价值,可算是较为理想的钗了。还有属於“荆钗布裙”一类的妇女,因其家境困窘,不甚讲究或讲究不上,只用粗铁丝自制成倒u形的插子,也有用一段直铁丝,磨尖一头,砸扁一头用作髻簪的。
在欣赏往日旗装的风采中,常常可以看到满族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名字叫扁方,俗称“旗头”。“旗头’’的另一个含义即指满族妇女常用的几种民族特徵显著并具有独特风韵的发型,如“两把头”、“水葫芦”、“燕尾”、“大拉翅”、“高把头”、“架子头”、“前刘海”、“盘头翅”等等的总称。扁方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时的主要首饰。在载涛、郓宝惠两人合写的《清末贵族之生活》一文中,曾讲道:“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j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横插於发髻之上的类似发冠一样的扁方长三十二至三十三点五厘米,宽四厘米左右,厚零点二至零点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另一端似卷轴。如一变相横簪,无论是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类似古代男子束发时用的长簪,也许扁方就是由此而演变过来的。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
关於扁方这种满族妇女所特有的头饰,在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何玉凤毁装全孝道安龙媒持服报恩情”中,通过对安夫人头饰的描绘可以看到。文中说:“只见那太太……头上梳著短短的两把头儿,扎著大壮的猩红头把儿,别著一枝大如意头的扁方儿,一对三道线儿玉簪棒儿,一枝一丈青的小耳挖子,却不插在头顶上,倒掖在头把儿的后边,左边翠花上关著一路三根大宝石抱针钉儿,还戴著一枝方天戟,拴著八棵大东珠的大腰节坠角儿的小挑,右边一排三枝刮绫刷蜡的矗枝儿兰花儿”……。不管她这一头戴了多少个簪子,却反映出当时清朝中期以后,一般满族官宦人家妇女头饰的写照。
在清代的北方民间,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丧事,妻子为丈夫戴孝,放下两把头,将头发集拢於头顶束起,分两把编成两个辫子,辫梢不系头绳,任头发松乱一头顶上插一个三寸或四寸长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儿媳为公婆戴孝,则要横插一个白银或白铜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蒙裹而成,俗称“钿子”,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便可,上面还常绣有各种花纹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王室贵族妇女用的扁方从质地到样式制作都堪称精美绝伦,在扁方仅一尺长的窄面上,透雕出的花草虫鸟、瓜果文字、亭台楼阁等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王妃贵妇们戴著扁方故意把两端的花纹露出,以引人注意。在扁方上缀挂的丝线缨穗,据说是与脚上穿的花盆底鞋遥相呼应,使之行动有节,增添女人端庄秀美的仪态。每逢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等满族妇女便要戴上扁方了。戴上这种宽长的扁方,限制了脖颈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显得分外稳重、文雅。
勒子,俗称“包头”,北方人称其为“脑包”,是一条中间宽两头窄的长条带子,戴在额眉之间。原为江南和中原地区老年妇女冬季围头的御寒品,明清之际广为流传,贵妇用以装饰,贫女用以避寒。东北地区已婚的满族妇女使用的勒子使头发稍稍后仰,较江南妇女的平髻略有变化。其形质多用纱、罗、绸、缎等制成黑色长带,绕头一周。明嘉靖年间勒子尚宽,其后逐渐变窄,但制作异常精细。上绣各种吉祥花色图案,也有中间镶嵌珍珠、宝石做点缀的。清代妇女戴勒子,沿袭明代旧制。如清早期雍正十二妃图轴中,就有两位美人头戴勒子,从画面上看,有纱绸的,也有貂皮的,反映了不同季节戴不同式样与质地的勒子.如北方冬季寒风凛冽,勒子大多用貂皮制作,称为貂复额。明末清初,正是勒子盛行之时,无论宫廷贵妇还是民间女子都掀起遮眉勒热,由於贫富之别,勒子的质地,以及勒子上缀的饰物都有所差别。这种遮眉勒在北方比较实用,因此流行起来经久不衰。除勒子外,还有一种金约,类似勒子形制,但比勒子还要窄些。
流苏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首饰,其造型近似簪头,但在簪头的顶端垂下几排珠穗,随人行动,摇曳不停,与古代八大类首饰中的步摇极为相像。步摇首饰始见汉代,最初只流行於汉代宫廷与贵族女人头上。何为步摇“步摇者,贯以黄金珠玉,由钗垂下,步则摇之之意。”步摇属於汉代礼制首饰,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徵。汉代以后,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贵族妇女中,还实行过一阵加於冠上的步摇冠。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
在北京故宫举办的《中国文物精华展》中,曾展出过几件辽宁省出土的金树形步摇冠饰件,金树是冠状伞形,一根两枝树权分别展开了大小四十余件树枝小枝权,每一小枝权顶端各有一两个可以活动的小金环,环下各系一片金树叶,稍一触动枝摇叶摆,华美无比。它的出土使我们感到祖先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封建帝王妃嫔生活之奢侈。史载,唐宋之后步摇形制变化多端,除金质外还出现了玉石、珊瑚、琉璃、琥珀、松石、晶石等珍贵材料制作的步摇。明代四大名画家之一唐寅在《招仙曲》一诗中写道:“郁金步摇银约指,明月垂璫交龙椅”。由此可知明代步摇用“郁金”,这也许是用金属与珠宝镶嵌的一种步摇形制。其中不乏明代时兴起来的焊接新工艺。将金累丝与金底托焊接在一起再嵌上珍珠宝石等作点缀,其实用耐久程度大大超过了雕琢、焖压等传统工艺技术。
清代步摇大多采用了明代焊接制作新工艺方法。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编辑的《清代服饰展览》图录中,有一件“点翠嵌珠凤凰步摇”,就是使用了金属焊接作底托,风身用翠鸟羽毛装饰,其眼与嘴巴用红色宝石、雪白的米珠镶嵌,两面嵌红珊瑚珠。凤身呈侧翔式,尖巧的小嘴上衔著两串十多厘米长的小珍珠,坠角是一颗颗翠做成的小葫芦。整个步摇造型轻巧别致.选材精良,实为罕见。
在另一图录中又有一件“吉庆有余”流苏,形制近似类同。与针梃连接的流苏顶端是一金累丝的金戟(古代作战武器),戟上挑著一个下垂的金累丝的磐,磐的两端义各下垂一珠串,一串为珍珠青金石蝙蝠点翠华盖,下坠著红宝石坠角。另一串为珍珠蜜腊鱼及点翠华盖,红宝石坠角。整个流苏由戟、磐、蝙蝠、鱼等组成,谐音“吉庆有余”。这件流苏寓意吉祥,形式别致,不但起著装饰发式作用,还集嗡意、象徵、谐音於一体,堪为流苏首饰的上乘之作。
流苏一词的本义原是指古代人装饰车马帐幕时用的彩线丝穗。而步摇与流苏在形制上和功能上如出一辙,至於步摇的名称为什麽没有被沿袭下来,反而为流苏一词所取代,尚有待日后的进一步考证。
满族妇女所喜爱的流苏,多种多样。顶端有凤头的、雀头的、花朵的、蝴蝶的、鸳鸯的、蝙蝠的等等。下垂珠串有一层、二层、三层不等。现在北京故宫珍宝馆展出的清代后妃首饰中,有一件“穿米珠双喜字流苏”,它是皇帝大婚时皇后戴的。流苏顶端是一羽毛点翠的蝙蝠,蝙蝠嘴裏衔著两个互套在一起的小金环,连接著一个羽毛点翠的流云如意头。如意头下平行缀著三串珍珠长穗,每串珠又平均分成三层,每层之间都用红珊瑚雕琢的双喜字间隔。串珠底层用红宝石作坠角。整个流苏自顶端到坠角长二十八厘米,是流苏中较长的一种。这种长流苏一般歪插在发髻顶端,珠穗下垂,刚好与肩膀平。此外,清宫珍藏的流苏,顶端以凤衔滴珠的最为常见。如“龙凤呈祥”、“彩凤双飞”、“丹凤朝阳”、“凤穿牡丹”等等。凤凰是百鸟之王,据说它能给人带来幸福、美好、光明。凤凰衔珠的形象,寓意凤鸟筑巢,准备育雏。封建时代的帝王都希望自己多子多孙,所以后妃的头饰中以凤凰为题的很多。
清初时的普通旗女和汉族妇女模仿满族贵妇发饰,以高髻为尚,梳时在头顶后部将发平分两把,向左右方横梳成两个长平髻,两髻合宽约一尺,俗称“叉子头”(也称“两把头”、“或“把儿头”)。作叉子头时,又在脑后头垂下一缕头发,下端修成两个尖角,形成燕尾形名谓“燕尾”。清吴士赞《宫词》对这种发式作了描写“髻盘云成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城中何止高於尺,叉子平分燕尾低。”这些宫词对满族妇女的独特发式作出形象的描绘。
“团头”,又叫旗鬓,是民间常见的发式。满族妇女进人中年以后,便不再盘“头翅儿”,而改梳“团头”,其造型好像一个带花纹的馒头,但“团头”不同于一般平民百姓中年妇女的“疙瘩鬓”。两者梳法位置不同叫法也有区别,疙瘩鬓在脑袋后下方。团头位置在正上方,把头发在头顶梳成竖式的圆形或扁形高髻.有的也留“燕尾儿”,并在发中插戴银、铜质扁方等首饰。一些老年妇女因头发较少,在头顶绾成一个螺旋式的“卷儿”,即简单又便利,直至近些年在满族聚居的农村还可以看到。
还有一种叫做“水葫芦”的发式,俗称“水鬓”。即挑下两鬓微弱之发,用肥皂水傍耳根成钩形,丰颊面颐,相衬如桃花带雨,格外美观。
康乾以后,由於受汉族发髻“如意缕”的影响,满族j妇女一般均将发髻梳成“一”字形,俗称“一字头”、“如意头”等。清代中期,满族妇女的发髻样式逐渐增j高.“双角”也不断扩火,满族妇女发式由h两把头这种髻式发展到架子头,同时也是由自己头发梳理而成的发式逐渐发展到借用架子由真、假发相掺杂而成的发式,发髻上多插有饰物。其中有种名叫“扁方”的板状饰物,初时形状较小,到清代后期,特别是咸丰年间,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得更加高大和夸张,已演变为一种“高如牌搂”式的固定装饰,从而取代了用架子梳的两把头。
《阅世篇》曾载:“顺治初,见满族妇女辫发于额前,中分向后,缠头如汉装包头之制,而架饰其上,京师效之,外省则未也。”嗣后这种发式愈演愈高,至后期而为既高且大的形式,有人形容其头就像顶著一块小黑板者即指此式。这种牌楼式的装饰上面不用头发,纯粹以绸缎为之,做成一顶“扇形”的冠,戴时只要套在两把头发髻之上,这就是俗称的“大拉翅”,是满族贵妇的发式。这些贵族妇女们头戴高高的饰物,再穿上她们习惯穿用的那种高底旗鞋,身材显得格外修长,走起路来也愈加稳重、端庄。
大拉翅,又称“大京样”,“大翻车”、“达拉翅”,类似於现在舞台和影视剧中所见到的清代宫装样式,应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成,即以头顶发髻为“头座”,在上面加戴青色素缎或纱绒架制成的发饰,脑后也留“燕尾儿”。这种发式清末流行於北京,而且越加越高,发展成类似后来“旗头板”的式样,并在正面饰以花朵,侧面悬挂流苏(线穗),所以东北一些地区叫“京样”或“宫装”。
“大拉翅”头饰是形似一个扇面的硬壳,约尺把高。裏面是用铁丝按造头围的大小做一圆箍,再用布袼褙做胎,外面包上青缎子或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装饰性的大两把头,再插一些用青素缎、青绒、青直径纱或绢制的花朵。需要时,戴在头上即可,无需梳掠,不用时取下搁置一边。既起到美饰头发的作用,又摘戴方便自如,可谓两全齐美。大拉翅,形似大如意,勾在颈后的燕尾,也比原来的大,几乎挨到衣领上。因大拉翅以粗铁丝做架,承重性较强,上面设有插簪、钗、流苏、疙瘩针、耳挖勺、头花等固定装置,满足了同时佩戴众多首饰的需要。
满族妇女的这种发饰,是贵族妇女的专用发饰,故宫博物院藏《雍正行乐图》,作清初贵妃形象,就绘有这种发饰。因这种发饰属於达官贵族阶层女性的盛装,所以平民妇女在结婚时,也常常以此为“礼冠’’戴在头上,好像汉族的“凤冠霞帔”一样觉得荣华和富贵。直到清末,“大拉翅”仍为满族妇女的主要发饰,无论官宦命妇、民间女子纷纷效仿。其实上述的头式除贵族妇女外,很少有人在日常这样打扮。原因是既费时间又费劲儿,而且必须由别人帮助完成。梳好后不能随意俯仰枕靠,无论站或坐都要直著脖子,虽然漂亮但并不舒服。民间除在婚礼等隆重场合或年轻姑娘媳妇过年时梳外,很少能见得到。
故宫橙是珠宝首饰的总称。故宫橙有金凤、金翟、猫睛石、青金石、珊瑚等。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的珠宝首饰馆、展出了许多奇珍异宝、各种宝石、玉石、珍珠等等许多精美绝伦。做工精美。的珠宝首饰品、很值得欣赏与品鉴。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统治者的皇宫。
长河京韵谱风骨 ,珠宝传薪承惊鸿
——访沐迪(北京)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珠宝设计官王海荣
念锦绣中华, 映丹心满怀
中华文化浩浩汤汤,先是醉心于蜀绣、《千里江山图》袅袅泛崇光,沉湎于颐和园、故宫,匠心独具,此去经年,种种文化经烈火峥嵘熔铸,“故宫口红”爆红于网络,博物馆文创《粤光宝盒》蛋糕热销……中华文化深蕴博远,又如地下的泉水,汩汩涌动,生生不息。如今,它又被沐迪(北京)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荣带入璀璨夺目的珠宝中,焕发出属于当今时代的勃勃生机。
王海荣是地地道道的湖南妹子,与生俱来的豪爽与坚持令她不仅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更具有常人难以比拟的坚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王海荣拥有了一份时常被外人称羡的稳定工作,但对于在大学学习创业创新专业的她来说,味同嚼蜡。受工作影响,王海荣常常会在不同场合看到人们佩戴各式各样的珠宝,偶尔也会在工作之余陪同朋友参与珠宝展览、浏览珠宝门店等。久而久之,回想起结婚时母亲传承给自己的戒指,王海荣发现,相较于他人喜爱珠宝的华贵璀璨、耀眼夺目,自己更愿意追本溯源,探寻珠宝背后的 情感 和故事。于是,为冰冷的珠宝注入温暖人心的 情感 故事便成为了王海荣的未竟之业。
在一年母亲生日时,王海荣别出心裁地想为母亲定制一款茉莉花项链,来表达对母亲多年来养育之恩的感怀。然而,当她怀揣一箩筐设计想法奔走于大街小巷的珠宝定制门店后,却落得个失望满怀的下场。原来,没有一家定制门店能够理解并描绘出她的想法,只能依据图样仿出一朵形似的茉莉花。失望之余,王海荣并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想法,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报名参加珠宝设计培训班,学习珠宝设计,激发多年来对珠宝的想法和创意,也为日后的事业筑下了稳健的基石。
然而,真正令王海荣下定决心从事珠宝设计行业的,却是源于一次品牌活动。活动中,一位衣冠楚楚的教授大肆宣讲国外的礼仪是如何考究,对珠宝首饰的搭配是如何重视,满口崇洋媚外之词。从小受红色文化熏陶的王海荣听后大为不满:“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唐代宫中仅凤钗就分为九尾凤钗与八尾凤钗,分别对照不同品级的妃嫔,遑论其余各种样式的金钗凤簪。而普通的平民百姓则饰以银簪银钗,衣饰颜色都有极为严格的标准与样式,何以令西方礼仪占尽了风头?”
“时间的长河总在流淌, 历史 和文化或是保留,或是被淡忘,也有其亘古不变的更替规律。我要做的,是通过作品传递价值的核心,把过往 历史 更替中值得保留、珍藏的精华和 情感 以设计的形式展示在世人眼前,从而使得传统文化与人的 情感 能够琴瑟共鸣。”王海荣淡然道。
以咫尺初心 ,印方寸匠心
秉传承之力,以文化为基,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 历史 文明的格局中,王海荣隐身于帘幕之后数年,在一笔一划中诠释着对中华文化的虔诚与敬畏,并将其灵魂赋予金石,不仅寓意其江山安定,也赋予了珠宝代代相承的全新内涵。“在 科技 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珠宝,这是沐迪需要正面回答的问题。”王海荣表示,“我认为最好的传承方式应是巧借创新活水,以匠心赋能,才能为传统文化拂去 历史 尘埃,重新“活”起来。”
以技养身,以心养技,十年磨一剑,百回攻一关。为了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珠宝设计中,王海荣带领团队遨游古籍书海,在精益求精中臻于至善,在苦心孤诣中推陈出新,在守与破、退与进、留与弃中披荆斩棘,白首不渝。为了将京绣与珠宝结合,王海荣及其团队尝试上百种材料,经过坚持不懈地实验与改进,才终于找到一种能够与金属严丝合缝的服装面料,才将京绣精髓注入金石之中,使得两者交相辉映。为了确保首饰佩戴尺寸接近完美,王海荣及其团队会对每一版首饰的长短、设计不断探讨模拟,直到达到一个近乎十全十美的理想状态……
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此乃家喻户晓之真理。王海荣借中华文化,辅以匠心,创造出《寿带鸟》这一惊世佳作。寿带鸟是一种稀有鸟类,因其寿命长而被中国视为长寿的吉祥象征,同时寓意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寿带鸟为原型,王海荣设计的《寿带鸟》线条流畅,风韵迷人,侧身回首,转顾生姿,既有传统文化的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又有现代艺术的简洁大方, 时尚 灵动。振翅高飞的寿带鸟,恰似王海荣及成长中的沐迪,以傲人之姿定格在珠宝 历史 的风景线上,为世人敬仰。
正是王海荣的匠心,支撑着沐迪这座品牌大厦在未来强盛之路上破浪前行。2016年12月23日,沐迪珠宝正式走入大众的视野;2017年12月,沐迪珠宝便受邀参加芭莎珠宝精品展,《寿带鸟》作品一举成为全场最惊艳的作品,由此沐迪品牌一炮而红;2018年6月,沐迪作为中国仅有的四家参会品牌之一前往法国,参与中法高级珠宝文化艺术交流会;2019年,沐迪品牌受邀参加佛罗伦萨艺术交流设计理念演讲,并被欧洲艺术杂志报道收录。而王海荣作为第一个登上欧洲艺术杂志的中国艺术家,正一步步完成最初的愿景——带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18 年中法高级艺术珠宝展 获得由法国文化协会主席亲自颁发的“最佳设计师”奖 ; 枫丹白露市长亲自授予“中法文化大使“荣誉称号
沐迪珠宝 受邀参加芭莎国际珠宝设计师展论坛并获得“最佳设计奖”
2021年参加北京朝阳礼物评选获得朝阳礼物奖及最具匠心奖
秉承高贵与优雅,经典与传承的精神,如今,在王海荣的带领下,沐迪珠宝已经形成了从原料到裸石采购、设计师设计、镶嵌、珠宝保养、珠宝知识、珠宝搭配等形成一套完成的服务体系,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工艺、卓越的品质服务于高端博雅女性及各大商学院精英,成为高端珠宝定制品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悠悠高定情, 绵绵中国心
一方面,王海荣专注用中华文化赋予珠宝内涵,另一方面,她则追求以文化定制和 情感 定制服务于企业和个人,让珠宝有形更有魂。王海荣将私人订制大致分为三类,分别为企业定制、个人定制及城市定制。企业定制首先提炼企业文化,再考虑产品适用对象以及年龄、性别、职业等。如阳光保险集团,有一只销售团队起初不被看好,但是经过大家一起的努力成了当年最优秀的销售团队。“作茧自缚终有破茧而出化蛹为蝶,用这句话形容这个团队再恰当不过了。”后来,设计师以蝴蝶和帆船为元素做了一个设计,取名为《乘风破浪》,深受客人的喜爱。
个人定制则更多承载着个人 情感 。如《不忘初心》这一作品,灵感来源于一对夫妻的故事。客户的太太曾有过一段失败的“暴力婚姻”,很长一段时间她不愿意再相信别人。太太的坚强、善良、勇敢深深打动了他,两个人暗生情愫,但平时先生不小心碰到她的肩膀她都会为之一颤。初春的一次踏青,先生向太太在一棵白玉兰树下深情表白,太太很感动,两人在此有了第一次拥抱。王海荣听后便以白玉兰花作为夫妻二人 情感 的象征,设计出一枚精巧别致的胸针,取名《不忘初心》,以纪念二人的爱情故事。
为了寻找灵感,王海荣每年都会前往西藏、深圳、南京、北京等城市 旅游 ,并将每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融入到珠宝设计中,打造专属城市IP珠宝。不仅如此,沐迪珠宝还为故宫设计了七十件作品,将会放到午门至天安门的沿路上售卖,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既 时尚 又具有传承意义。
在王海荣看来,珠宝关乎个人 情感 ,可以融入任何个人偏爱的元素。她经常会带着团队外出采风,向他们传递一些自己的灵感。王海荣说:“记得有一次我发现家门口被蜘蛛网网起来了,然后听外婆说那是蜘蛛在守护我的家是特别好的寓意。起初我是害怕蜘蛛的,当听到它是在守护我的时候我就觉得很知足”。由此便有了《知足常乐》这个名字,饰品上面是用蜘蛛网来构思,下面是一个小脚丫,很 时尚 也很美好的寓意。在 情感 的基础上,王海荣还将珠宝设计与剪纸艺术相结合,通过匠人精巧的手艺,为这件作品增添了许多民俗特色。
心心复心心,肩负弘扬民族文化使命的同时,王海荣从不曾忘记将一片丹心赤诚洒向芸芸众生。2016年,王海荣发起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首个白血病专项基金“夏天基金”,并开设夏天基金“小课堂”。陪伴白血病儿童成长,给予孩子们教育、知识,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朋友的机会,让他们在治疗期间得到快乐和成长,同时为患者的家属提供片刻喘息休憩的时机。
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王海荣和她的沐迪珠宝却始终在风中探寻着 历史 的踪迹,将千年的厚重刻画于方寸之间,连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声地诉说着对中华文化的敬仰与热爱。任凭岁月更迭流转,王海荣和她的沐迪珠宝将始终以初心为引,以匠心浇灌,倾尽毕生努力去追求对中华文化、对定制珠宝的热爱。
故宫展出160件套如意引人关注,你知道如意的由来和历史吗?
故宫博物院新年首展“吉祥如意”正式开展,院方称,此次特地从院藏2000多柄如意中精心挑选160件套,分玉石如意、竹木如意、金属如意、九九如意和其他材质如意等五个单元,全面反映明清时期如意的丰富材质、优美造型、精湛工艺和众多题材。
故宫还给出了简约的参观指南,展厅里逛一逛,满室如意目不暇接;展厅外,神武门上远眺美景,身心舒畅。
众生周知,如意是人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器物,那么它有怎样的历史和由来呢?
如意,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又称“搔杖”。我国南北朝对此物的称谓不同。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和尚讲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据有关资料记载,此物远在东汉时就已有之,在清朝时,已成为宫廷的珍宝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结一长柄而来。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如意”,是玉雕件中较为特殊的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
虽说如意出于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无疑都是摹仿人的手形,这种创造的构思,也可以说是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变成卷云形、灵芝形、心字形及团花形如意,是唐以后的事,并用金玉珠宝制作,不仅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且还增加几分仙气与祥和的神韵。至清代,如意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功能也达到空前的高贵,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故有 “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现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在民间,大型如意为厅堂的一种陈设,小型如意成馈赠之物,以示吉祥的祝愿。常见材质有金、银、玉、角、牙、翡翠、珊瑚、铜、竹、木等。清雅悠闲之时,文人雅士吟诗咏赋,和着“如意舞”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物。到了明、清时期,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如意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而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头尾两相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造型美观华丽。
如今,在故宫博物院便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的一柄金丝嵌宝三薰如意,构造十分奇巧:如意的头、柄以及中间处制有三个香薰。器身上金丝所嵌碧玺、珍珠、宝石等亮丽夺目,可称如意中的极品。然而,许多种工艺品一旦发展到过于强调繁复的形式和用料讲究时,其末路也便不远了。
所以,尽管如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民间陈设、馈赠如意之风,还是渐渐淡了下来。
这几年看拍,你会发现,能够在图册上留名的设计或者品牌并不多。例如这一次的苏富比秋拍上,能够打上名字的,在219件拍品中,也就区区33件的拍品在图册上记录在案。
这一次苏富比拍卖会上,出现了6件他们的作品。但若不是对他家的设计和风格有了解,可能你都意识不到,原来这一家在拍行如此有名而低调。
因为图册介绍上,并没有打出这一家的品牌。
01
-
低调的拍行产品
在写这一篇文章之前,我特意搜寻了关于这一家的珠宝介绍。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这一家的报道或者文章,都少得可怜。
若不是留意到它家的设计,参加拍行一年一年认出并跟拍行人员核实,可能我也不一定知道这一家的存在原来如此”傲视全雄“。
Forms由来自以色列的两名年轻移民Zwick Janover和Elad Assor( Tzvika Janover,Elad Assor)于2008年在香港成立。
这两位创始人均来自珠宝切割世家,对宝石的切割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和把控力。再加上家中强劲的支持力,也使得他们从一开始的定位就在于: 只用市场上最好的宝石来做设计,甚至为了设计而特意切割宝石。
我只能说:家里有矿的孩子真幸福。
Forms 公司成立之初的定位跟我们一般看到的珠宝公司也有所不同。
他们并没有成立自己的商店或者靠打广告来吸引客户,而是通过将自己的作品卖给大品牌, 成为供应商之一而非走到客户面前去销售。
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一条非常明智的选择。
Zwick Janover和Elad Assor,Zwick 热衷于全世界找稀缺高品宝石,甚至如小孩般找到好宝石如考试取得高分一样高兴,而Elad则是对切割着迷,如何将Zwick千辛万苦找回来的宝石配合设计进行切割。
对于这两位年轻人而言,站在大品牌的树下潜心研究自己擅长部分的工作,可谓是各其所职,各得其乐了。
但独特而具有高辨识度的设计,良好的供货销售;让Forms 也开始深思:是否应该像幕后才气漫天的词曲家一样,走到幕前。
而若说要开启品牌之路,上拍无疑是打开品牌之路最佳之选。
Forms珠宝在香港瑰丽珠宝玉石拍卖会上首次亮相即被成功出售。 对于一家年轻的珠宝公司而言,这无异于新歌手一出道就拿奖的机遇和肯定。
自此:Forms可以说是拍卖中常客,特别这几年,凡拍必有其影。
02
-
Forms 的设计
我们回看Forms 的设计,可以说其风格有非常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 几何形状,对称性,清晰的线条,就好像用小刀切割的一样,同时具有亮度,透明度和平滑度。
你几乎是看不见金属的存在,而宝石似悬在空中。
上边这一对,乃Forms 代表火与冰的”Diamond Chandeliers“ 系列:耳环具有强烈的垂吊感但又不失轻盈之美,佩戴异常柔软,即使轻轻走动耳环都能轻轻摇动戴出钻石摇曳光彩。
这一系列让人想起无数个英国皇室贵族里流光溢彩的舞会,但却多了现代的摩登感。
而这一对耳环也可以说是非常考究工艺的一对。
既要保持每一片「树叶」自然的轻盈感,同时还得保持整件珠宝的结构完整性。 与此同时,尽可能展示钻石的最大面同时保证其稳固美观性,这就要求耳环的外观和感觉就尽可能地减轻了重量,可谓是: 设计越简单,制作起来就越复杂!
这一件被称为:“永恒的火焰”,用垫型**钻石以及经过精确切割的白色钻石排列设计而成。
这一件设计,对钻石本身的品质有着高要求,同时对戒指整体美感的把控度没有多年经验还真的做不出来。
自然而流畅的曲线感,弧度的弯度和立体造型的品位把控,使得Forms在”平凡的线条“设计中脱颖而出。
Forms的标志性风格是 高度定制的钻石和宝石通过使用最少的镶托来达到漂浮的即视感的设计,并通过独特的排列和设计,用白色钻石的火彩和透明来强调钻石、彩色宝石本身的美感。
而这对红蓝宝耳环,集这几大标志于一身。
品质上乘的彩色宝石置于中上位,左右两边应用了 平面切割钻石 嵌入隐形式K金镶孔内,中间的纹理则是在背后采用了”树叶“之形。三种设计融为一体。
看着Forms的这些设计以及对高品质宝石的追求,对比以前我一直搞不清自己最欣赏的设计特质是什么?
03
-
探究与反思
说实话,在这一次苏富比看到6件Forms的拍品之前,其实我对Forms并没有太过在意。
但在给大家做导览图录分析的时候突然发现这6件珠宝都来自Forms且再回翻之前的拍卖图册发现都有其踪影时,不禁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一家11年”新店“能够常上拍卖而我们国内很多设计师却还挣扎在如何发展的边缘?
原因当然是多方的,但从这一件事中我们或许可以找找共性。
在给大家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了很多的原因:例如两位创始人富裕的家境、香港的环境、圈层、设计的独特性、运营等等,但似乎所有这些理由都有所欠缺。
突然想起夏天在北京故宫导览卡地亚展的时候看到的一句话: 风格并不如人们那样,是一种装饰;风格更不是一门技艺;风格是一种眼界。
你好~
这是我参考故宫网站所找到的资料,珠宝馆礼面展出的文物总共分为六种:
礼制文物,
佛教文物,
帝后饰品,
日用器具,
赏玩珍品,
陈设器物,
希望有帮到你的忙。
礼制文物:
金瓯永固杯
二十五宝玺
金立双凤盥盆
金“奉天之宝”玺
金满汉文成嫔册
碧玉描金编磬
金编钟
金甪端香熏
金亭式香熏
金云鹤纹水瓶
金云龙纹提炉
佛教文物:
金嵌宝石八宝
金镶东珠菩萨立像
金嵌宝石释迦牟尼像
金累丝嵌松石坛城
金宗喀巴喇嘛像
金胎掐丝珐琅镶宝石高足盖碗
金嵌宝石八角塔
金累丝嵌珠宝塔
金嵌珠七珍
白玉藏文碗
金佛瓶
金嵌珍珠松石楼式龕
金嵌宝石藏经盒
金嵌珍珠宝石塔
帝后饰品:
翠竹节式佩
翠扁方
金镶东珠耳环
碧玺珠翠手串
金镶珠宝松鼠簪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点翠嵌珠宝五凤钿
白玉嵌莲荷纹扁方
金镶宝石蜻蜓簪
金镶珠翠耳坠
孝端皇后凤冠
金镶宝石桃蝠簪
碧玺雕松鼠葡萄佩
金累丝嵌松石火镰套
赤金嵌松石镂空扳指盒
银镀金点翠串珠流蘇
金累丝九凤钿口
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
金嵌珠宝圆花
金镶珠宝二龙戏珠钿口
翠嵌珠宝蜂纹耳环
珍珠
白金镶钻石戒指
白金镶蓝宝石戒指
金镶翠戒指
银点翠嵌蓝宝石簪
翠十八子手串
翠镯子
猫睛石
金錾花嵌珠宝扁方
桃红碧玺瓜式佩
翠扳指
祖母绿宝石
碧玺带扣
翠翎管
翠镶金裏扳指
东珠朝珠
金累丝花囊
金龙形帽顶
金珀光素扳指
金镶珠宝帽顶
青金石朝珠
金镶珍珠翡翠戒指
钻石
蓝宝石
金镂空嵌珠石扁方
日用器具:
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
金胎画珐琅杯盤
金雕花鞘白料果刀
玛瑙葵花式托碗
水晶双兽耳八角杯
金盖托白玉杯
金嵌珠杯盤
芙蓉石盖碗
玛瑙墩式碗
翠盖碗
白玉三羊执壶
玛瑙单螭耳杯
紫檀镶金嵌玉箸
金镶紫檀柄玉顶漏匙
金镶紫檀柄玉顶果叉
翠玉盤
金胎錾胎珐琅嵌画珐琅执壶
金填花云龙执壶
金錾花扁壶
金镶宝石烛台
水晶双耳十角杯
青玉描金题诗撇口碗
银盖托白玉碗
赏玩珍品:
水晶天鸡尊
金嵌宝石镂空花卉纹八角盒
金嵌宝石葫芦式盒
芙蓉石双耳三足炉
珊瑚雕松石云蝠纹鼻烟壶
水晶带链花篮
孔雀石山水人物插屏
翠卧牛
黄玉佛手花插
孔雀石鼻烟壶
玛瑙雕蟾蜍鼻烟壶
珊瑚狮子
发晶鼻烟壶
蜜蜡鼻烟壶
紫晶瓜蝶纹鼻烟壶
琥珀刻诗鼻烟壶
翠白菜式花插
碧玺雕双蝠鼻烟壶
青金石雕瓜蝶鼻烟壶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
绿松石山石花卉鼻烟壶
青玉嵌红宝石炉瓶盒三式
玛瑙卧莲鸳鸯
翠鼻烟壶
金嵌宝石盖青玉桃式盒
青玉十二生肖
陈设器物:
大禹治水图玉山
蓬莱仙境玉石仙台
犀角镂雕花木人物槎杯
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
银镀金累丝长方盆穿珠梅花盆景
翠雕人物山景山子
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
红白玛瑙蝙蝠桃树花插
水晶球
蜜蜡鹤鹿同春双孔花插
水晶兕觥
金嵌珍珠天球仪
会昌九老图玉山
秋山行旅图玉山
青玉云龙纹甕
水晶双鱼花插
青金石御制诗山子
青金石松泉人物山子
金胎珊瑚桃式盒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
金瓶珍珠花树景
丹台春晓玉山
蜜蜡象耳活环瓶
金錾花如意
木胎海棠式盆翠竹盆景
翠太平有象磬
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自己去找找看:
http://big5dpmorgcn:82/gate/big5/wwwdpmorgcn/shtml/272/@/114266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