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制作说这篇课文有多少个步骤

景泰蓝的制作说这篇课文有多少个步骤,第1张

景泰蓝的制作》

叶圣陶

一天下午,我们去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粗略地看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景泰蓝是多数人喜爱的手工艺品,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下。

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红铜富于延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式,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一个圆盘子是一张红铜片打成的,把红铜片放在铁砧上尽打尽打,盘底就洼了下去。一个比较大的花瓶的胎分作几截,大概瓶口,瓶颈的部分一截,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瓶腹以下又是一截。每一截原来都是一张红铜片。把红铜片圈起来,两边重叠,用铁椎尽打,两边就接合起来了。要圆筒的哪一部分扩大,就打哪一部分,直到符合设计的意图为止。于是让三截接合起来,成为整个的花瓶。瓶底可以焊上去,也可以把瓶腹以下的一截打成盘子的形状,那就有了底,不用另外焊了。瓶底下面的座子,瓶口上的宽边,全是焊上去的。至于方形或是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卷盒之类,盒身和盖子都用一张红铜片折成,只要把该接合的转角接合一下就是,也不用细说了。

制胎的工作其实就是铜器作的工作,各处城市大都有这种铜器作,重庆还有一条街叫打铜街。不过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就完事,在景泰蓝的作场里,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刚才说铜丝是蘸了白芨浆粘在铜胎上的,白芨浆虽然稠,却经不住烧,用火一烧就成了灰,铜丝就全都落下来了,所以还得焊。现在沾满了铜丝的铜胎上喷水,然后拿银粉、铜粉、硼砂三种东西拌和,均匀地筛在上边,放到火里一烧,白芨成了灰,铜丝就牢牢地焊在铜胎上了。

随后就是放到稀硫酸里煮一下,再用清水洗。洗过以后,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脏东西得去掉了,涂上的色料才可以紧贴着红铜,制成品才可以结实。

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图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做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间十五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

用的色料就是制颜色玻璃的原料,跟涂在瓷器表面的釉料相类。我们在作场里看见的是一块块不整齐的硬片,从山东博山运来的。这里头基本质料是硼砂、硝石和碱,因所含的金属矿质不同,颜色也就各异,大概含铁的作褐色,含铀的作**,含铬的作绿色,含锌的作白色,含铜的作蓝色,含金含硒的作红色……

他们把那些硬片放在铁臼里捣碎研细,筛成细末应用。细末里头不免搀和着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他们利用吸铁石除掉它。要是吸得不干净,就会影响制成品的光彩。看来研磨色料的方法得讲求改良。

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点蓝工人用挖耳似的家伙舀着色料,填到铜丝界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里。大概是熟极了的缘故,不用看什么图样,自然知道哪个格子里该填哪种色料。湿的色料填在格子里,比铜丝高一些。整个表面填满了,等它干燥以后,就拿去烧。一烧就低了下去,于是再填,原来红色的地方还是填红色料,原来绿色的地方还是填绿色料。要填到第三回,烧过以后,色料才跟铜丝差不多高低。

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涂色料的工作既然叫点蓝,不用说,烧的工作当然叫烧蓝。一个烧得挺旺的炉子,燃料用煤,炉膛比较深,周围不至于碰着等着烧的铜胎。烧蓝工人把涂好色料的铜胎放在铁架子上,拿着铁架子的弯柄,小心地把它送到炉膛里去。只要几分钟工夫,提起铁架子来,就看见铜胎全体通红,红得发亮,像烧得正旺的煤。可是不大工夫红亮就退了,涂上的色料渐渐显出它的本色,红是红绿是绿的。

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先用金刚砂石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平整。所谓平整,一是铜丝跟涂上的色料一样高低,二是色料本身也不许有一点儿高高洼洼。磨过以后又烧一回,再用磨刀石水磨。最后用椴木炭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光润。椴木木质匀净,用它的炭来水磨,成品的表面不起丝毫纹路,越磨越显得鲜明光滑。旁的木炭都不成。

椴木炭磨过,看来晶莹灿烂,没有一点儿缺憾,成一件精制品了,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金镀在全部铜丝上,方法用电镀。镀了金,铜丝就不会生锈了。

全部工作是手工,只有待打磨的成品套在转轮上,转轮由马达带队的皮带转动,算是借一点儿机械力。可是拿着蘸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起瓜楞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那非纯用手工打磨不可。

1955年3月22日作

《景泰蓝的制作》

叶圣陶

一天下午,我们去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粗略地看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景泰蓝是多数人喜爱的手工艺品,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下。

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红铜富于延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式,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一个圆盘子是一张红铜片打成的,把红铜片放在铁砧上尽打尽打,盘底就洼了下去。一个比较大的花瓶的胎分作几截,大概瓶口,瓶颈的部分一截,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瓶腹以下又是一截。每一截原来都是一张红铜片。把红铜片圈起来,两边重叠,用铁椎尽打,两边就接合起来了。要圆筒的哪一部分扩大,就打哪一部分,直到符合设计的意图为止。于是让三截接合起来,成为整个的花瓶。瓶底可以焊上去,也可以把瓶腹以下的一截打成盘子的形状,那就有了底,不用另外焊了。瓶底下面的座子,瓶口上的宽边,全是焊上去的。至于方形或是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卷盒之类,盒身和盖子都用一张红铜片折成,只要把该接合的转角接合一下就是,也不用细说了。

制胎的工作其实就是铜器作的工作,各处城市大都有这种铜器作,重庆还有一条街叫打铜街。不过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就完事,在景泰蓝的作场里,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刚才说铜丝是蘸了白芨浆粘在铜胎上的,白芨浆虽然稠,却经不住烧,用火一烧就成了灰,铜丝就全都落下来了,所以还得焊。现在沾满了铜丝的铜胎上喷水,然后拿银粉、铜粉、硼砂三种东西拌和,均匀地筛在上边,放到火里一烧,白芨成了灰,铜丝就牢牢地焊在铜胎上了。

随后就是放到稀硫酸里煮一下,再用清水洗。洗过以后,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脏东西得去掉了,涂上的色料才可以紧贴着红铜,制成品才可以结实。

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图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做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间十五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

用的色料就是制颜色玻璃的原料,跟涂在瓷器表面的釉料相类。我们在作场里看见的是一块块不整齐的硬片,从山东博山运来的。这里头基本质料是硼砂、硝石和碱,因所含的金属矿质不同,颜色也就各异,大概含铁的作褐色,含铀的作**,含铬的作绿色,含锌的作白色,含铜的作蓝色,含金含硒的作红色……

他们把那些硬片放在铁臼里捣碎研细,筛成细末应用。细末里头不免搀和着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他们利用吸铁石除掉它。要是吸得不干净,就会影响制成品的光彩。看来研磨色料的方法得讲求改良。

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点蓝工人用挖耳似的家伙舀着色料,填到铜丝界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里。大概是熟极了的缘故,不用看什么图样,自然知道哪个格子里该填哪种色料。湿的色料填在格子里,比铜丝高一些。整个表面填满了,等它干燥以后,就拿去烧。一烧就低了下去,于是再填,原来红色的地方还是填红色料,原来绿色的地方还是填绿色料。要填到第三回,烧过以后,色料才跟铜丝差不多高低。

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涂色料的工作既然叫点蓝,不用说,烧的工作当然叫烧蓝。一个烧得挺旺的炉子,燃料用煤,炉膛比较深,周围不至于碰着等着烧的铜胎。烧蓝工人把涂好色料的铜胎放在铁架子上,拿着铁架子的弯柄,小心地把它送到炉膛里去。只要几分钟工夫,提起铁架子来,就看见铜胎全体通红,红得发亮,像烧得正旺的煤。可是不大工夫红亮就退了,涂上的色料渐渐显出它的本色,红是红绿是绿的。

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先用金刚砂石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平整。所谓平整,一是铜丝跟涂上的色料一样高低,二是色料本身也不许有一点儿高高洼洼。磨过以后又烧一回,再用磨刀石水磨。最后用椴木炭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光润。椴木木质匀净,用它的炭来水磨,成品的表面不起丝毫纹路,越磨越显得鲜明光滑。旁的木炭都不成。

椴木炭磨过,看来晶莹灿烂,没有一点儿缺憾,成一件精制品了,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金镀在全部铜丝上,方法用电镀。镀了金,铜丝就不会生锈了。

全部工作是手工,只有待打磨的成品套在转轮上,转轮由马达带队的皮带转动,算是借一点儿机械力。可是拿着蘸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起瓜楞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那非纯用手工打磨不可。

1955年3月22日作

起源久远兴于明清

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被称为“景泰蓝”。到现代,虽然景泰蓝的工艺品已是各种色彩具备,但仍然沿用着“景泰蓝”的习惯称谓。

建国后,一九五八年建立了北京工艺美术厂,一九七八年底建立了北京景泰蓝工厂。景泰蓝获得了新生,远销国内外,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辉煌。目前,景泰蓝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机……

起源久远兴于明清

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被称为“景泰蓝”。到现代,虽然景泰蓝的工艺品已是各种色彩具备,但仍然沿用着“景泰蓝”的习惯称谓。

建国后,一九五八年建立了北京工艺美术厂,一九七八年底建立了北京景泰蓝工厂。景泰蓝获得了新生,远销国内外,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辉煌。目前,景泰蓝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机……

新年来了,春节也快到了。你开心吗?北京这里举办的庙会很多,相信大家都应接不暇。今天,边肖将向您介绍另一个庙会,这就是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我们一起来看看掌握的信息吧!

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基本信息

时间:大年初二(1月26日)至正月十六(2月9日)(每天上午9:00至下午4:00)

地点:北京搪瓷厂有限公司(北京市东城区永外安乐林路10号)

运输:

自驾:南二环景泰桥南600米;

南环路赵公口桥北800米。

公交:刘力地铁7路、525路、11路、25路均可到达;地铁5号线蒲黄榆站下车,西行600米,路南;地铁14号线景泰站下车,东北出口往东200米,向南。

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亮点

亮点一:来买景泰蓝精品限量福“器”

景泰蓝是第七届皇家景泰蓝艺术庙会不可或缺的。继金狗、招财猪之后,北京搪瓷厂今年又推出了全新的景泰蓝系列作品(《福“器”》)《鼠运福来》、《鼠你福多》。这两张生肖纪念盘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生制作,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李静设计,北京搪瓷厂高级技师集体制作。光盘背面有镀金板底,也可以使用个人裁缝祝福语或有意义的日期。光盘上的“主角”鼠标聪明可爱,或手里拿着硬币或蝙蝠,这意味着傅锐和平而富有。

亮点二:来逛最新开张的“北京礼物店”

近年来,北京搪瓷厂不断探索文化创意的创新方式,拉近博物馆与大众的距离。在年开设中国第一家景泰蓝文化创意产品专卖店的基础上,年年初,北京珐琅厂成功申请成为“北京礼品店”会员,绽放的花朵系列、京韵四季景泰蓝笔筒套装、景泰蓝首饰盒、刮痧板等十余件具有北京风格的景泰蓝作品和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北京礼物”。为了配合热闹的节日气氛,“北京礼物”景泰蓝专卖店将于大年初二正式开业迎客!

此外,庙会中的经发艺苑景泰蓝工厂店还设置了福“器”展区,展示和销售带有“福、禄、寿”寓意的景泰蓝瓶、吉祥如意、福字茶壶、吉祥景泰蓝小金桶、龙凤景泰蓝金碗、和美美抱盒、景泰蓝福字插屏等精美作品。如果市民现场参与节日游戏,还将有机会获得日历或景泰蓝美术馆纪念徽章。

010年至1010年,一年一度的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盛会。本次庙会期间,珐琅厂还邀请了多个非遗品牌齐聚一堂,包括鼻烟壶、核雕、绒唐、玉器、京剧脸谱、石画等。其中,荣步堂工艺首次亮相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绒布堂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至少有300年的历史,被专家誉为北京现代民间玩具的“活化石”。本次庙会上,荣布堂的代表作品,如金小马、荣布马玩具、纸盔玩具、拼装玩具等将一一亮相。

亮点三:来看民间玩具“活化石”绒布唐技艺

除了购物、购买、观看,市民还可以亲手参与制作。据庙会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可以在庙会的景泰蓝体验中心制作景泰蓝鼠年,在“北京礼品店”DIY可爱的小老鼠灯笼,还可以参与制作“中华吉祥印章”,为自己和家人朋友印制数百张“福字”。

春节期间,我们可以参观这个庙会,享受美食,观看活动,购物。这么丰富,怎么能错过呢?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集历史、文化、艺术与独特的传统工艺于一身,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它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民族内涵闻名中外。景泰蓝是由金银铜贵重金属,集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工艺精制而成。珐琅厂生产的京珐牌景泰蓝以其上乘的质量和浓厚的文化品味享誉国内外市场,它制作讲究,技艺精湛,继承了明清两代优秀的传统技艺,并使其得到了更大发展,形成全新简洁,现代时尚的新一代景泰蓝,引领着全国景泰蓝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  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溶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这种铜的珐琅器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因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名景泰蓝。现代景泰蓝已变成了一种工艺品名称,而不是颜色了。历史   景泰蓝景泰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历经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变革中,勤劳智慧的工匠艺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他们用简单的工具锤击紫铜板制成胎型、手工掰丝掐成花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用小铲填充各种彩色釉料、用炉火将釉料烧结在掐好丝的铜胎上、用脚踏带动轮轴转动并手持沙石木炭磨光,在散布在京都和郊外的众多的工艺作房里,制胎、掐丝、点蓝、磨光,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景泰蓝的灿烂历史文化。旧时的景泰蓝艺术品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她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昔日的皇室圣地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里,游人还可以看到那时的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景泰蓝艺术珍品,现今民间亦流传着一些的元、明、清朝代时的景泰蓝珍品。  一件明朝的景泰蓝物件和现今生产的景泰蓝产品相比,用我们现在的质量标准来看,她的差别较为明显,当今的景泰蓝在丝工、蓝工、磨工、外表、润色、铜活、沙眼、工的粗细程度都比前者有明显的改善。因为现在的生产条件远比五百年前的古代要好上许多倍。明亮宽敞的车间里清洁的卫生环境使室内的灰尘大大减少,点兰工序不被灰尘所困扰。使沙眼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从而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现今的景泰蓝仍是手工制作,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以及镀金等复杂工艺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的发展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品种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大部分。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景泰蓝三大部分,同时花丝景泰蓝里还包括金地泡丝、银地泡丝产品。景泰蓝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已经成为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和长久不衰的工艺品。特色  景泰蓝(图3)景泰蓝与雕漆、玉器、象牙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她是工艺美术世界里一棵璀璨的明珠。景泰蓝以其悠久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华丽多姿的图案、繁多的品种造型、富丽堂皇和精美华贵的视觉感受以及全部为手工完成的、凝结着制作者聪明才智的工艺美术品为北京所特有。是非常适合于作为家居生活的装饰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以及用于表彰和奖励的奖品和纪念品。本网站笔者为之赞叹的亦正是她那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我们愿为景泰蓝那所特有的古老艺术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这项工艺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别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终于有景泰蓝的创制。因为事先对颜色的筹谋极费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后,也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屈数,凡瓷料所能制器无不尽有,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是都因循成规,虚应故事,在质量上都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万历以后,虽然偶然有烧制,并非象以前设官置厂视为例务,所以以后出品极少。终明代一世,都没能复兴。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类多,成绩好,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现今虽有康雍的器物出现,然而细细考究竟与乾隆所制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乾隆所制,刻康雍年款,却不是康雍制作的。   景泰蓝(图4)大体上说,明代的景泰蓝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现在景泰蓝的陈设品多,不做实用品。  现在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价格上也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已成为我们与国际友人和亲朋好友互相往来的最佳礼品了。但当代人对景泰蓝工艺画的认识还停留在书本,真正欣赏过景泰蓝作品的为数不多。  张同禄设计制作的“十二生肖景泰蓝”采用传统景泰蓝制作工艺,外形古朴典雅,寓意富贵吉祥,是近年难得的佳作,荣获“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奖”和“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特征概况

   景泰蓝(图5)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已被很多学者所共识。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元代后期   景泰蓝(图6)据此,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应是我国元代晚期作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1935年中华民国北平市政秘书处编辑的《旧都略》在谈到景泰蓝起源时,援引《陶说》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于"拂"。唐书称拂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纪罗马帝国。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  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6年(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目前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明宣德年间   景泰蓝龙纹瓶[1]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1435)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色)、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色(鸡血石色)、白色(车渠色)和**。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明代景泰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及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其装饰纹样以大明莲为主,也有少数串联花卉和青铜器纹样变形的装饰,其色彩以二蓝(湖蓝)为主色调,配以少量红、白、绿、黄等色。色调统一、讲究、装饰得体,装饰铜活造型优美,粗细结合,重点突出。景泰蓝工艺成熟朝,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清代   清景泰蓝龙纹腰圆炉[2]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quot;造办处"。三十年(1691)"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设"作"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时期的制作水平较之明朝无大发展。到了时期(1736~1796)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年,从广州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故宫珍宝馆乾隆花园内,承德外八庙小布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北平珐琅工业近况》1928年)。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这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使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这时的制品不仅继承发展了明代景泰蓝豪华、古典、雅致的民族风格,而且镀金技术远远胜过明代,镀金厚重。从保存的器物看,至今仍光彩照人,越;圆润结实,金光灿烂"。可以说,乾隆时期是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时期(1821~1851),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景泰蓝福寿印盒清代初期的景泰蓝工艺已闻名天下,大量出口国外,成为海外贵族家庭中的摆饰品。这时期的景泰蓝品种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在原料上不再沿袭明代使用青铜作胎骨,而是采用延展性能较强的纯铜作材料,应用了新的制胎、掐丝技术。因此,景泰蓝造型比明代更匀实而变化多端,铜丝细薄均匀,掐丝技艺更是丝流畅婉,纹饰灵活精巧。器物的应用范围要比以往更为扩大,除了明代常制作的宫廷寺庙祭器,还出现鼻烟壶、屏风、香炉、围屏、桌椅、茶几、筷子、碗具等等。  景泰蓝器物以其浑厚持重,古朴典雅姿态,很久以前就进入国内外艺术市场,颇受人们喜爱。  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最初的景泰蓝多为仿古青铜器皿,到明朝景泰年间,工艺家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端庄富丽,沉着大方,这就是今天的“景泰蓝”;清代乾隆年间采用延伸性更好的纯铜作原料,使景泰蓝工艺达到顶峰,其中尤以明朝宣德年间的最为精致。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时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复烧结,磨光镀金。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原料   景泰蓝鱼耳环制作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铜)。 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它是用红铜做胎,在铜胎上用铜丝粘上各种图案,然后在铜丝粘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内填上色彩,经过炼焊、打磨等工序,最后入窑烧制而成的色彩明丽的手工艺品。  景泰蓝釉料随时代变化明代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珐琅料,其颜色有蓝、红、黄、绿、黑、白诸种,使用时再用一种进口的油剂调成糊状填涂。烧成后的器物釉面肥厚、色泽晶莹透亮。  清代景泰蓝多数不用珐琅,而用彩釉料,其釉面缺少光亮。乾隆时景泰蓝的颜色又以黄、白二色最为常见。白为车渠石白,黄是一种干黄,而后期的黄发绿或发红。观赏景泰蓝可以获得独特的精神享受景泰蓝是艺术品,有金属光亮,不同于瓷器、漆器。和瓷器比,瓷器有陶胎、瓷釉,最好的就是青花瓷,色彩艳丽细腻、光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5597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