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景泰蓝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第1张

文章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不论是在说明每道工序时,还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忘突出这一特点。制胎是“打”,掐丝是“粘”,点蓝是“填”,烧蓝是“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开头点明景泰蓝是“手工艺品”,结尾一再强调“全部工作是手工”。文章突出“手工”,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 景泰蓝的工艺程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文章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所以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完全是说明对象——“景泰蓝的过程”的客观反映。就每个工序来说,也是按程序来说明的。例如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说明“点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研磨色料→筛选色料→填上色料→三填三烧”。在六大工序中,详写掐丝和点蓝,因为这两道工序是决定景泰的独特风格和质量的关键工序。在详写这两道关键工序时,又能突出其中的重点。例如,写“掐丝”时,突出了“粘铜丝”(怎样粘铜丝,为什么粘铜丝时要用繁笔,粘铜丝是如何艰难);写“点蓝”时,突出“填上色料”(盛色料的工具,舀色料的家伙,色料填在什么地方,每个小格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如何烧,烧了以后又如何填,一共填几回,烧几回)。 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比喻、比较说明法。第一句说明什么叫掐丝,是下定义。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用的是举例。“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和一个大右括”,是比喻。最后把掐丝与刺绣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则是比较。由于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有:①“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③“还有,一种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介绍六大工序时,很注意各道工序的衔接,注意使用起过渡作用的词句。在第1段末总提“现在把它的过程说一说”后,第2段由“拿红铜作胎”开始介绍制胎,并在第3段开头点出“制胎”这一术语。第4段开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交代出工序名称,4至9段详细介绍之后,第10段开头用“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承上启下,转入第三道工序。第14段开头“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标志着第四道工序的开始。第15段“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等句都起过渡的作用。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结束了整个过程的介绍,条理性十分明显。文章详细地说明了景泰蓝的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中手工操作特点,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精湛技艺、劳动和智慧,从而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体裁为说明文。以景泰蓝的过程为说明顺序,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在各道工序的说明中,始终抓住景泰蓝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列数字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文风通俗平实。

唐代以后,珐琅烧蓝工艺分别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应用于饰品方面,成为后来以“银蓝釉”为主的烧蓝工艺。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在铜、银胎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到瓷胎,制作工艺既利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也结合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创造了一种以蓝为主的风格,最终形成闻名于世的“景泰蓝”珐琅彩工艺。

从这件立马的工艺角度看,唐代的珐琅蓝釉工艺相对要原始一点,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色釉虽然也有大蓝、大黄、深绿以及复色的绛紫,但紧密度不够,表面都出现气孔和开片。

二是工序不同,后世成熟的珐琅工艺要经过清洗、烘干,在纹饰上敷点釉料,将胎体一起入炉烧制、打磨、抛光等工序。

其工艺十分繁复,首先将石英、长石等原料,加入纯碱、硼砂等溶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乳浊剂,再加入金属氧化物等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成珐琅浆。

将珐琅浆涂敷于金属制品表面填满,拿到炉中烘烧,使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后成为固着胎体的绚丽色釉。为使色釉与掐丝的高度一样平,需反复四五次这样的填色和烧结。

而从实物来分析,唐代的珐琅烧蓝工艺相对简单,工序只有清洗、烘干、在胎体上直接敷点熔融好的珐琅色釉。因此,珐琅会出现在掐丝纹饰内敷点不全、釉面高低不平的现象。

这说明珐琅工艺在唐代尚处在成长阶段,它的复色釉料不匀,造成同一釉面上出现颜色深浅的不同和色度的变化,但也由此显得釉色更丰富、更自然,增添了一种原始美。故而这件立马,已为人们研究珐琅色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烤蓝和烧蓝

烤蓝和烧蓝是不一样的。烧蓝是一种珐琅工艺,多用于东方刀柄的装饰,刀柄填满砂粒状的色釉后,烘烧,等固体熔化为液体后再冷却,色釉便能固着在刀柄上了。烤蓝则是一种化学工艺,把刀剑浸泡在碱性氧化性溶液里,刀剑表面便会形成一层深蓝色的氧化膜。烤蓝也叫发蓝。

烧蓝工艺品

烧蓝工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器:将银板锤成或制成器胎,胎面上有银丝掐出的各式花纹图案,并焊接成形。

②一次清洗:将银胎置于一份硝酸钠溶液中(硝酸钠与水的比例为1:10)。

③烘干并加热:将银胎放入电烤箱内烘干,并加温织700℃,待银胎整体烧成红色后取出。

④再次清洗:将烧成红色的胎体放入配比好的稀硫酸溶液(硫酸与水的比例为1:10)泡或煮3-5遍,直至胎体和纹样焊接处,胎面及花纹上的污垢全部清洗干净。

⑤敷点釉料:在干燥的胎面和纹样上敷点釉料。

⑥烧制:将敷点釉料的胎体放入炉火中烧制成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0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