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早期研究资料显示,辽宁瓦房店地区钻石晶体普遍受到溶蚀,在晶面上形成有三角形和四边形凹坑,并有三棱台状、三角锥状、短柱状、参差状、波纹状、叠瓦状、鳞片状、圆盘状等的凸起,以及诸如蛀虫状、信封状、毛玻璃状和各种不规则的熔蚀坑、刻蚀沟、熔蚀空洞等。此外,在晶面上还常见有各种形状的晶纹,如蛛网状、塑性变形滑动线、面缝合线、束状晕线、圆饼状残余晶面等(赵秀英,1988;严春杰等,1989;郑建平,1989;宁广蓉,1999)。蚀象在大颗粒金刚石晶面上发育,而在小颗粒金刚石晶面上则不发育(图版Ⅲ),十二面体和立方体金刚石的蚀象较八面体金刚石蚀象要发育得多(赵秀英,1988;池际尚等,1996a;b),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池际尚等(1996a,b)虽进行过讨论,但成因未明。
本项目对搜集到的辽宁瓦房店地区292颗钻石样品的表面微形貌特征进行观测及统计。结果显示,钻石晶体普遍遭熔蚀,但熔蚀程度较浅,有相当比例的钻石晶面比较光洁,晶棱及角顶较为清晰尖锐。晶面花纹和蚀像种类按出现的频率由多至少的顺序主要有:溶蚀沟、闭合晕线、塑性变形滑移线、倒三角形凹坑、束状晕线、滴状丘、生长丘、叠瓦状蚀像、毛玻璃化蚀象等。
4211 生长丘
正三角形生长丘是在金刚石的(111)晶面上发育的与该晶面外形取向一致的三角形生长丘。其对称性与晶面的对称性完全一致,是晶体的生长形态 (图415,图416)。
图415 阶梯状、锯齿状生长纹
(6-LW,微分干涉显微镜,50×)
Figure 415 Stepped and jagged growth lines
(sample 6–LW,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
图416 峰丛状的三角形生长丘
(样品LN-50-248,微分干涉显微镜,100×)
Figure 416 Peak-like triangular growth hillocks
(sample LN–50–248,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4212 熔蚀沟
钻石在生长熔蚀(解)的过程中,往往在其晶体上形成窄如裂缝的溶蚀沟,常沿解理面或与解理面重合的滑移面发展而成。在多数情况下溶蚀沟形成了复杂的弯弯曲曲的裂缝,不受任何一种确定的平面所限制。有时晶体上所生成的溶蚀沟不大,只“锯开”了顶角、边棱及部分晶面。但有时它们也会形成一系列交叉的深裂缝,把晶体割裂成形状不同的晶块,因此在晶体上便形成了碎块状的缺陷(图417,图418)。
金刚石形成过程中,若局部表面遭受熔蚀,则可能在晶体上发育熔蚀孔道和空洞。这些孔道和空洞如漏斗状或深坑状,在孔道的底部和壁上常见小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花纹(图419,图420,图版Ⅲ)。
4213 滴状丘
滴状丘是金刚石晶面形成以后遭受熔蚀形成的表面微细形貌特征,多见于曲面晶体的曲晶面上,常见于沿塑性变形滑移线发育,彼此紧密排列成群分布(图421),或者是沿着位错露头溶蚀形成(图422)。
图417 晶体被熔蚀沟分割
( LN-50-006,宝石显微镜,32×)
Figure 417 Crystal segmented by etched trench
(sample LN–50–006,Gem Microscope,32×)
图418 熔蚀沟
(LN-50-019,微分干涉显微镜,200×)
Figure 418 Etched trench
(sample LN–50–019,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200×)
图419 熔蚀空洞
(LN-50-015,微分干涉显微镜,200×)
Figure 419 Etched cavity
(sample LN–50–015,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200×)
图420 熔蚀空洞形成熔蚀孔道
(LN-50-253,宝石显微镜,50×)
Figure 420 Channel formed by etched cavity
(sample LN–50–253,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
图421 滴状丘
(LN-50-253,微分干涉显微镜,100×)
Figure 421 Drop-like hillock
(sample LN–50–253,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图422 滴状丘
(12-LW,微分干涉显微镜,100×)
Figure 422 Drop-like hillock
(sample 12–LW,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4214 晕线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中多边形闭合晕线是最为常见的晶体表面微细形貌特征之一。图423所示为一组围绕菱形十二面体角顶的闭合晕线,密集交错呈凸起状,晕线中心被一条长长的侵蚀裂隙穿过。图424为一组围绕角顶平行密集排列的闭合晕线。这种线状凸起是由于晶面分层熔解及生成熔解台阶而造成的微细层状蚀像。图425所示为一组较为平滑的束状晕线,具有磨蚀过的痕迹。
图423 闭合晕线
(LW-9,扫描电镜,55×)
Figure 423 Closed growth lines
(sample LW–9,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55×)
图424 闭合晕线
(LW-12,扫描电镜,50×)
Figure 424 Closed growth lines
(sample LW–12,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50×)
图425 束状晕线
(HN-120,扫描电镜,200×)
Figure 425 Bundle of lines
(sample HN–120,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200×)
4215 塑性变形滑移线
塑性变形滑移线(图426,图427)是曲面晶体表面1~4组环绕晶体L5轴顶角的弧形复三方环,或1~4组垂直平行晶体L5轴晶棱的线状凸起(罗声宣等,1999)。它主要出现在金刚石{111}面上,有时为一组平行线,有时为两组相互交叉,有时可见三组交叉,很少在同一晶面上同时出现四组滑移线。滑移线的存在,表明晶体经历了强烈的应力作用,发生了塑性变形。当晶体受到很强烈的熔解时,就会因为受塑性变形带的影响,产生一组弯曲变形的滑动线(奥尔洛夫,1977)。塑性变形滑移线也是辽宁瓦房店金刚石样品中最常见的表面微形貌特征之一。
图426 平行的一组塑性变形滑移线
(LN-50-239,宝石显微镜,25×)
Figure 426 A group of parallel plastic deformation slip lines
(sample LN–50–006,Gem Microscope,25×)
图427 腐蚀后下凹的塑性变形滑移线
(LN-50-248,微分干涉显微镜,100×)
Figure 427 Plastic deformation lines sunk after erosion
(sample LN–50–248,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4216 倒三角形凹坑
倒三角凹坑是辽宁瓦房店金刚石最常见的表面微细形貌特征的一种。它形成于(111)面,与金刚石的晶面反向平行,三角形的角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钝化,形成六边形凹坑、四角或五角凹坑。根据倒三角凹坑的底部形态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棱锥底三角凹坑和平底三角凹坑,棱锥底凹坑很浅,呈负三角锥状,它总是在晶格位错的露头处产生,平底三角凹坑与位错露头无关。当棱锥底三角凹坑进一步发育时,三角形蚀像加深并呈现出层状–阶梯状构造。在一些晶面上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倒三角凹坑,甚至有时候晶体的(111)晶面可以完全被倒三角凹坑覆盖。当比较小的三角凹坑叠加在比较大的三角凹坑之上时,可以区分出倒三角形蚀像的两个世代(图428,图429)。
图428 平底三角形凹坑群
(LN-50-232,宝石显微镜,40×)
Figure 428 Groups of flat base triangular etched pits
(sample LN–50–232,Gem Microscope,40×)
图429 平底三角形凹坑上布满细小三角形凹坑
(LN-50-232,微分干涉显微镜,200×)
Figure 429 A flat base triangular etched pit bestrewed with little triangular pits
(sample LN–50–232,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200×)
4217 叠瓦状蚀像
叠瓦状蚀象通常情况下发育在遭受强烈溶蚀的地方,是三角锥状丘和滴状丘的有规律组合。由于常见三角锥状丘和滴状丘沿滑移线发育,彼此紧密排列成群分布,所以叠瓦状蚀像的形状及分布特点可能取决于塑性变形,在塑性变形作用发生越强烈的地方,这种蚀象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即取决于晶体平行{11l}面的滑移情况(图430)。
4218 四边形凹坑
四边形凹坑主要见于立方体面(100)方向,根据其底部形态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棱锥底四边形凹坑和平地四边形凹坑。前者与位错的露头有关,后者与晶体结构有关(图431)。
4219 盘状蚀像
常见于浑圆晶体的曲晶面上。盘状蚀像是残留的原始平滑晶面部分,在蚀坑底部发育有清晰的沿一个方向排列的晕线。当浑圆晶体的大部分曲晶面都被强烈溶蚀时,只在个别部分残留有原始平滑晶面(图432,图433)。
42110 毛玻璃化蚀象
金刚石晶体的晶面因冲积磨蚀而产生的微细缺口可使其晶面变暗,具有油脂光泽,形成类似毛玻璃效果的表面形貌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放大倍数的时候,可以看见毛玻璃化蚀象实际上是十分微细的熔蚀现象,只是在低倍显微镜下不能进一步观察而已。样品LN-50-237为菱形十二面体金刚石,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见到其十二面体晶棱的交点处遭受熔蚀,呈现出毛玻璃化的效果,且可以见到楔形丘(图434)。当将毛玻璃化蚀象放大到500倍时,可见熔蚀面为微小的楔形丘,与晶体其他部位的楔形丘相对应(图435)。
与前人研究资料相比,本项目研究的292颗钻石的表面微形貌同样既有与生长过程有关的蚀像(生长丘),又有与熔蚀熔解有关的蚀像(熔蚀沟、倒三角形凹坑、晕线等),也有与塑性变形作用有关的线性结构(塑性变形滑移线),表明辽宁金刚石晶体表面微形貌种类相当丰富。在这些微形貌中,又以熔蚀沟、晕线、塑性变形滑移线、倒三角凹坑为主,表明辽宁金刚石晶体在形成过程中遭受了较强的熔蚀、塑性变形等地质作用。
图430 叠瓦状蚀像
(LN-50-104,微分干涉显微镜,100×)
Figure 430 Imbricated etched figures
(sample LN-50-104,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图431 平底四边形凹坑群
(LN-50-015,微分干涉显微镜,200×)
Figure 431 Groups of flat base quadrilateral etched pits
(sample LN-50-015,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200×)
图432 盘状蚀像、熔蚀沟
(LN-50-213,微分干涉显微镜,100×)
Figure 432 Etched disks,etched trench
(sample LN-50-213,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图433 盘状蚀像底部定向排列阶梯状结构
(LN-50-213,微分干涉显微镜,200×)
Figure 433 Bottom of etched disks oriented into a stepped structure
(sample LN-50-213,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200×)
图434 毛玻璃蚀象使晶体透明度降低
(LN-50-32,宝石显微镜,25×)
Figure 434 Crystal transparency decreased due to ground glass-like etched figures
(sample LN-50-32,Gem Microscope,25×)
图435 毛玻璃蚀象实为微小的楔形丘
(LN-50-33,微分干涉显微镜,500×)
Figure 435 Glass-like etched figures are in fact little wedge-like hillocks
(sample LN-50-33,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我就简单的说下吧,钻石20分的还是会出GIA证书的,
只有20分以下是国家不规定一定得出示GIA国际证书的,
但是大的珠宝店,都是会给国家给的真钻证书,都是
简单的一些国检证书,上面的标注也是很简化的。
因为小钻卖的本来便宜,GIA证书的检测费用是最昂贵
的,商家都不会因为这样吧小钻的成本加上去,所以
就不要强求20分以下钻石会有GIA国际证书。
净度si是高于p级低于vs的分级,以下介绍国际上si分级和国内分级标准的差异,以解释大家心中的价格差异:
(a)国际上:si3仅在个别钻石分级证书(如欧洲egl(europeangemlaboratory)等签发的)和业内报价(如rapaport等)中出现;在美国gia(gemologicalinstituteofamerica)签发的钻石证书中并没有,也不承认这个分级,si在gia中只有si1和si2。
也就是说除了egl外,其他的任何证书都不会开出si3级别的钻石,gia证书中也只有si1和si2之分。
(b)中国大陆: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5月的《钻石分级标准》中承认这个si3分级。而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钻石分级标准》(gb/t16554-2003)不承认si3分级。
中国具体目前是不分子级别的,就是si1或si2或si3一律开出si级别。
如果给你几个代表性的关键词:大大大颗粒主石、大钻戒、高定、奢华、万花筒……
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个珠宝品牌?
当然是素来以“豪横”闻名业内的美国珠宝品牌:Harry Winston。
Harry Winston的创始人海瑞‧温斯顿1896出生于纽约,父亲是一位珠宝匠,是80年代欧洲到美国的第二代移民。
海瑞‧温斯顿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珠宝,父亲的小珠宝店虽然规模不大,但悉心经营下,在周边地区也小有名气。
海瑞‧温斯顿 自年幼时便开始接触珠宝行业,并且初现天赋——12岁他在典当行门口的假货摊上慧眼识珠,用25美分买到一颗两克拉的祖母绿宝石,为店里带来净赚八百美元的收入。
15岁时,因父亲身体状况原因,海瑞温斯顿和家人一起举家搬迁到气候更适合疗养的洛杉矶,并重新经营了一家小珠宝店,生活简单而温馨。
对珠宝行业充满憧憬的海瑞温斯顿并不满足于经营一家小店,他心中的志向更为广阔——他认为金融中心纽约更适合做珠宝产业。
于是,19岁的海瑞温斯顿带着自己积攒的一点积蓄,只身回到纽约创业, 1920年开设名下第一家公司Premier Diamond珠宝公司 。
虽然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广罗天下的人脉,但海瑞温斯顿有着相当精明的头脑和毒辣的眼光。
公司建立之初,他把精力集中在改制珠宝旧货上,款式老旧、宝石切割暗淡局限的老旧古董珠宝在他的手中焕发生机,变得璀璨和 时尚 。
在靠改造老旧珠宝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海瑞温斯顿还不忘把精力投入到古董珠宝的拍卖交易上,因为眼光毒辣他经常以合理或者低廉的价格买到物超所值的宝贝。
也因为独到的眼光和精准的评估鉴赏能力,海瑞温斯顿受到富人阶层赏识,成为有钱人和银行之间评估、抵押、融资交易提供参考意见的专业人士。
成功的路上总是会遇到坎坷,海瑞温斯顿也不例外。正当生意步入正轨蒸蒸日上之时,招募的合伙人却背叛了他,盗走了保险柜里所有的钱和宝石。
几乎万念俱灰,但海瑞温斯顿没有放弃。
1925年,美国康乃狄克州的一位富豪宣布将拍卖一批珠宝,海瑞温斯顿心仪这批高品质的珠宝已久,看到了巨大的升值潜力和商机,可那时的他身无分文。
在过往的生意中有一位银行家很欣赏海瑞温斯顿,他为海瑞温斯顿写了能信证明信誉和能力的推荐信,转交给拍卖珠宝的富豪。
就这样,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海瑞温斯顿拿下这笔珍贵的交易。
他也信守诺言,在六个月之后还给了富豪之前承诺的中标成交价。不止如此,还赚到了让他东山再起的十几万美元。
几年积累之后, 他开始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品牌制作珠宝,并揭开了全新的品牌 历史 篇章。
1932年,海瑞温斯顿 在纽约创立同名公司 Harry Winston,在纽约第五大道开设Harry Winston 第一家珠宝店,稳稳站到了纽约珠宝界金字塔的塔尖。
如果你问Harry Winston 珠宝的设计风格是什么?许多人一时间说不清。
因为相比于其它珠宝品牌款式的花哨,Harry Winston 更明显侧重于宝石本身的非凡品质以及价值,设计款式多属于经典、大气、耐看型。
奢华、尊贵、品质、 大颗粒、高定……都是我能给出的 海瑞温斯顿珠宝的定义。
Harry Winston的设计最具代表性的是“锦簇镶嵌”( Winston Cluster)工艺,不仅是美式珠宝魅力的象征,也是海瑞温斯顿红毯上出现最多的珠宝风格。
Winston Cluster来自于1940年代初期,出自海瑞温斯顿设计团队的首席设计师Nevdon Koumrouyan。
在温斯顿先生的指导下,设计师Nevdon Koumrouyan以纸笔创作,经典的锦簇镶嵌Winston Cluster系列就此诞生:水滴形、榄尖形、圆形明亮式切工钻石营造出绝美珠宝作品的立体感,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散发出独特的璀璨光芒。
几乎隐形的铂金底座上,以精湛工艺手工镶嵌宝石,使得宝石彷佛漂浮在空中,营造出绝美珠宝作品的立体感,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散发出独特的璀璨闪耀光芒。
品牌创始人海瑞温斯顿先生一生过手无数顶级稀世珍宝。
据悉,全球闻名的303颗大钻石里,有六十余颗(三分之一)属于Harry Winston公司。
在创始人海瑞温斯顿先生的影响下,HarryWinston公司早年间只做高品质的大颗粒宝石,尤其对传奇宝石情有独钟。回顾HarryWinston的经典珠宝作品,其中镶嵌的宝石动辄几十克拉。
1947年《 时尚 》(Cosmopolitan)杂志赋予了海瑞·温斯顿先生“钻石之王”的美誉,这个美称从此成为了他的代名词。
虽然海瑞·温斯顿先生(Mr Harry Winston)不愧于钻石之王的殊荣——他一生收藏了无数顶级高品质白钻及彩色钻石,但他的收藏绝不仅仅只有钻石,还有许多稀有顶级的彩色宝石 。
1950年初,根据《生活杂志》的估算,海瑞•温斯顿先生拥有知名珠宝收藏排名全球第二大规模,仅次于英国王室。
Harry Winston过手的顶级宝石有哪些?
那些让人震撼的绝世宝石,都是奠定 Harry Winston 殿堂级珠宝品牌地位的基石。
文章篇幅有限,我们为大家介绍其中一部分~
1934年,一场倾盆大雨之后,一颗重达726克拉的钻石原石在南非被发现。这枚原石以它的发现者命名,取名为“琼格尔之钻”(The Jonker)。
这颗硕大的原石立刻成为国际新闻焦点并吸引了海瑞·温斯顿先生的目光。次年,海瑞·温斯顿先生在一番激烈竞投后终于将“琼格尔之钻”收入囊中。琼格尔之钻(The Jonker)最后被切割成12颗钻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重达12535克拉。
1953年,海瑞·温斯顿先生购得了在南非发现的155克拉钻石原石,切割后成为一枚重达6205克拉的D色无瑕净度水滴形切工的钻石,为其命名为“温斯顿之钻”(The Winston)。这颗名钻于1959年贩卖给了一名中东的客户。
多年后海瑞·温斯顿先生与这颗和他同名的美钻再次重聚,经重新切割后这颗钻石成为了6180克拉,并与另一颗尺寸相当的钻石配成一对,随后海瑞·温斯顿先生把它们贩卖给了加拿大的一位显赫藏家。
东方之星钻石是一颗9478克拉,D色,VS2净度的梨形钻石, 从玛克琳夫人手中收购。
曾经转手给 埃及国王法鲁克后又被追回,此后 Harry Winston反复重新镶嵌出售、收购过该枚钻石多次。
东方之星钻石最近一次出现是在前不久贝克汉姆长子的婚礼上,丈母娘 Claudia Peltz脖子上佩戴的这枚巨钻项链据悉就是消失已久的东方之星。
这枚7552克拉的D色无瑕美钻由海瑞温斯顿于1976年,从重达204克拉的钻石原石中切割出来的。海瑞·温斯顿先生将这颗纯净完美的钻石命名为“独立之星钻石”(Star of Independence),以纪念美国独立两百周年。
华盛顿之钻的原石是一颗342克拉的巨型钻石原石,经切割后成为两颗水滴形的钻石。
因为该钻是在1976年庆祝美国独立200周年时切割的,其中一颗较大的8923克拉的钻石,便以美国首位总统——乔治·华盛顿命名。
Briolette之钻是 海瑞‧温斯顿先生从一位美国慈善家的遗孀手中,购入的一颗9038克拉D色立体水滴形钻石。
温斯顿此后向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藏家多次售出和回购这颗钻石。
1930年,温斯顿先生取得一系列的著名收藏:拉奇‧鲍德温Lucky Baldwin(马厩起家的矿业大亨)的典藏。
其中一 枚重达25克拉的“幸运鲍德温红宝石” ,震惊了当时的新闻界并对其进行大规模报道。
鲍 德温红宝石也是海瑞•温斯顿先生人生中第一颗重要的红宝石,为他日后在彩色宝石领域的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斯托茨布利祖母绿(The Stotesbury Emerald)是海瑞‧温斯顿先生获得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彩色宝石之一。
这枚3440克拉的六角形哥伦比亚祖母绿,名字来自它的主人伊娃‧斯托茨布利Eva Stotesbury(一位名媛与知名金融家之妻)。
1948年,海瑞•温斯顿先生从名媛金•莫兰(Kim Moran)手中收藏了曾属于俄皇凯瑟琳大帝的一枚重达33710克拉的椭圆形的蓝宝石。
海瑞‧温斯顿先生在成功的事业之余,也一直致力于分享他对珍稀宝石的热情。
他通过举办展览等方式展示他丰富可观的珍稀宝石收藏,与大众分享对宝石的热爱与知识,同时为当地的慈善机构筹募善款。
至今,许多他曾经拥有的重要藏品还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博物馆中,作为博物馆的永久展品。
为了答谢海瑞温斯顿的慷慨馈赠,史密森尼博物馆设有“海瑞温斯顿宝石艺廊”Harry Winston Gem Gallery,也是“钻石之王”海瑞·温斯顿先生一生对珠宝真挚热情的见 证。
(注:本文配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有关于国内英语创业环境评价的gem评价模型,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gem评价模型:
1、GEM模型是加拿大学者大经济学家TimPadmore和HarveyGibson在波特的“钻石模型”基础上总结改进,建立的新型量化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
2、GEM模型主要包括基础、市场、企业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特定因素。而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产业,其具有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受政策和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因而本文加入环境因素采用GEMS模型。
二、GEMS模型的评价指标设计:
1、基础因素对,包括文化产业资源要素和文化产业设施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土壤,为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要素供给。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生产,对于当地的文化资源有一定要求,缺乏文化资源的城市只有依靠经济和科技来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2、企业因素对,包括文化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因素,以及相关产业、辅助行业完善两个因素。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性较强,从农业到制造业,从教育业到旅游业,都能够通过加入文化生产要素提升产业附加值。
3,、市场因素对,包括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因素。本地市场主要指省内市场,外地市场主要指省外市场和国际市场。市场的规模、市场潜力市场前景以及省外市场进入壁垒对文化产业集群都有重要影响,因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最终是通过市场变现,也决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最终经济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