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宝石?

如何鉴定宝石?,第1张

如何鉴定天然宝石、玉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珠 宝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成就。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珠宝行业 有可能成为支持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当前我国珠 宝首饰业的发展,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阶段,即由侧重 数量(产量、销售额)的增长,转向以推进科技进步,更新花色品种, 提高经济效益的新  宝石鉴定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宝石定名,确定它是什么 东西。

  ②材料分类,明确材料属性。

  ③宝石质量分极。

  (1)宝石定名。对于宝石鉴定,主要测定宝石的密度、折射率 数据,就可以定出名称来。例如:在测的宝石密度为3.52(±001) g/cm^3,折射率为2417,色散OO44,再结合它有高的热导率,就可 定名为金刚石(钻石)。若还拥有宝石矿物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方面 的数据,宝石定名就更加精确完善了。在宝石矿物种定名的基础 上,再依颜色或特殊光性(猫眼、星光、变色和变彩)进行划分变 种。例如:绿柱石宝石矿物依颜色划分出的变种名称为绿色绿柱石 (又称祖母绿),蓝色绿柱石称海蓝宝石,无色绿柱石称透绿柱石。 特殊光性的绿柱石变种,有绿柱石猫眼、星光绿柱石等。刚玉宝石 矿物依颜色划分变种名称。具有特殊光性的刚玉,可划出星光红宝 石、星光蓝宝石、蓝宝石猫眼等。

  (2)材料分类。材料分类鉴定是对宝石鉴定者提出的最困难的 任务之一。在宝石定名之前,必须先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宝石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或人造的?

  ②该宝石是否经过染色、表面镀膜?是否被注过油或化学处理 过?

  ③该宝石是否经过热处理或颜色扩散处理?

  ④该宝石是否经过辐射着色处理?

  ⑤该宝石表面裂缝、孔洞是否被人工充填?

  按材料属性,我们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宝石和人造品。

  宝石有:

  ①天然宝石:完全由自然形成的物质,专指未受人工 影响过的天然矿物晶体,与“纯正”、“‘天然”同义。包括各种天然材 料。

  ②优化宝石(人工处理宝石):其石质为天然物质,通过化学的、 热学的、光学的、高能射线辐射等各种新方法、新手段,对宝石品质 改善提高,以提高宝石的价值。对天然宝石与经过处理的优化宝石 之间的界限,由于处理的手段和处理的强度不同,往往很难划出一 条界限。

  人造品有:

  ①合成宝石:以某种人工方法,在人工控制的结晶 条件下,使之结晶而形成的产物,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及晶体结 构与对应的天然宝石基本吻合。如合成钻石、合成红宝石、合成蓝 宝石等。

  ②人造石:指人工生长的各种晶体,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及晶体结构,无天然对照物。这种人造石是某种宝石的仿制品,如 仿钻石的人工立方氧化铝(ZrO2),其硬度较高(85),光学效果很 相似钻石,但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及晶体结构,均与天然钻石不 同,也无天然对照物,只能称其为人造石,而不称它为“合成宝 石”。

  ③拼合石(也称组合石):拼合石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 晶或非晶质,通过粘合剂或其他手段,以非自然方法组合成产品, 其组成部分可分为宝石、其他矿物、化学物质。进入市场的拼合石: 祖母绿拼合石、红宝石拼合石等。

  ④仿制品:采用各种材料:化学 的、塑料的、玻璃的、人工晶体等材料,模仿天然宝石、合成宝石的 效应,外观或颜色,而不具它们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晶体结 构。既有宝石仿制品,还有合成宝石仿制品。

  ⑤再造品:将宝石原 料,通过熔化、粘合或熔合等方法,加工凝聚成整体的人工产品。

  当前,各种人造品纷纷涌向市场,鉴别各种人造品,以保障获 得真正的宝石,宝石矿物学工作者的任务相当繁重。

   (3)宝石的品质分级。宝石品质分级,按钻石、有色宝石、玉石 三大类分别进行。目前分级的原则和方法,以钻石的品质分级标准 比较完善,而有色宝石、玉石的质量分级标准,无论在国内或国外, 还没有获得像钻石4C标准那样普遍公认的统一的标准。钻石的 品质分级,国际上普遍采用4C分级标准,即重量、颜色、净度、切 工。我国已制定了《钻石分级》国家标准,原则上采用4C标准。但 要注意,对4C标准,人们的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有不同倾向,也 就是对4C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最初人们强调重量,认为愈大的 钻石最值钱。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大钻石品质就好,于是发展到 追求高色级,以至高净度,晶莹透彻,光彩夺目,愈显得珍贵和富 有魁力。下一个侧重点是什么?人们拭目以待!现在有人提出,最 完美的钻石,来自精湛的切工。切工的地位,有可能上升。

                               

钻石在低温灼烧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性变的,也不会出现变黄的问题。

钻石是在长期的地壳活动中形成的,橄榄岩型钻石的形成温度为900~1300℃ (平均1050℃) ,压力为( 45~60) × 108 Pa ,

相当于地球 120 ~180 km的深度,榴辉岩型钻石的形成温度大约1 250℃ , 在距离地面180 km 以下更大的深度(约200

km)。

钻石的化学性质稳定

钻石的化学性质及其稳定,与酸碱性物质不发生反应,就连强酸性的王水对钻石也不起作用,所以经常用硫酸来清洗钻石。但是热的氧化剂缺可以腐蚀钻石,在其表面形成蚀像。

钻石的导热性很高

钻石虽然不属于金属类物质,但它却拥有很高的导热性。对钻石有一定研究或是特别熟悉的人,在鉴别钻石时,会使用特制的导热工具。这种导热工具检测钻石会探测钻石的导热性,用来鉴别钻石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合成的。导热性是钻石的一大特点,通常用于工业或作为钻石的鉴别特性之一。

钻石在绝氧条件下加热到1800℃以上时,会缓慢转化为石墨;在氧气中加热到650℃开始缓慢燃烧并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式为C+O2=CO2,CO2是没有颜色的,所以不会烧黄,除非是被加热的东西熏黄。所以一般情况下钻石不会被火烧黄。

  “翡翠”一词源于翠鸟科,翡翠属的一种。

  翡翠实际上是单斜辉石的一种,是由无数纤维状微晶致密交织而成的一种翠绿色的硬玉(硬度约为65~7)。翡翠是硬玉的商业名称,也是它的珠宝学名称。

  翡翠的主要产地在缅甸北部,19世纪中叶(清朝中叶)传入中国。由于它的绚丽色彩及洁净无暇和玲珑剔透的质地,很快就获得人们的亲睐和皇室的钟爱,被称作“皇家玉”、“帝王玉”。

  翡翠是玉石中最为珍贵,也最价值的收藏、投资价值的“玉石之王”,国际市场上称之为“东方宝石”。

  翡翠有多种色彩。正色为祖母绿,苹果绿,秧苗绿和翠绿。在查尔斯滤色镜下,真翠不变色,人工染色则会变成紫色。

  颜色是评价和鉴别翡翠质地的主要因素,宝石级的翡翠要求色彩浓,正,阳,匀:

  所谓“浓”是指翠色要饱满,凝重;

  所谓“阳”是指翠色要绚丽,大度,要能感觉到翠绿里的**韵味来;

  所谓“正”是指翠色要纯,不能产生蓝色的感觉;

  所谓“匀”是指翠色要柔和,匀净。

  红色翡翠俗称“翡”,分亮红,暗红,褐红三种颜色,只有亮红色才是上品。

  偏色(色谱偏向蓝**段)翡翠属抵挡玉料。

  根据颜色,依次可排列为:宝石绿(苹果绿,秧苗绿,翠绿,碧绿)——微黄绿——微灰绿——灰绿,前者质地优于后者。

  (关于翡翠绿色的评判,近年来珠宝界出现了所谓的十字口诀,即:浓,阳,俏,正,和,淡,阴,老,邪,花。)

  翡翠珍品鉴定的几大要点:

  A)具有玻璃光泽和珍珠光泽,断口处有类似苍蝇翅膀状的晶体片状闪光;

  B)翡翠的硬度为65~7,相对密度为33~34,几乎与二碘甲烷相同,把翡翠放入此种溶液,翡翠会成悬浮状;

  C)翡翠折射率为166,把翡翠成品放入溴苯溶液,这时折射率与反射作用降到最低程度,以致无法看清翡翠是否存在。这是鉴定翡翠真假的一个重要方法。

  D)翡翠颜色是评价其质地的主要因素。

  如何识别A货、B货、C货翡翠,是翡翠市场上的一门重要学问。

  真货翡翠称为A货翡翠,近年来价格一路飙升,高者达每件数千万港元。不法商人为了追求高利润,常以假货(C货或B货)冒充,愚弄顾客。

  “B货”,即指对底灰而脏,水差,但绿色好的中下等翡翠原料或成品进行物化处理,去脏增水后,改变底和水。这种经过加工但未人工上色的翡翠原料或成品,称为B货。经过物化处理的翡翠,结构松散,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均有改变,质量大大下降。

  识别“B货”的方法是:1)用10倍放大镜或宝石显微镜观察,凡表面有腐蚀痕迹的,均可疑为B货;2)用火烧,有异味且变黄变褐者为B货;3)高档手镯在无裂纹情况下两相轻叩,声音脆者为真货,反之则为假货;4)凡折射率不在166标准线上的(衡量标准为1/100数位),均有B货之嫌;5)在用分光仪检测时,在红色区段出现有一至几条黑色谱线者,亦有B货之嫌。

  所谓“C货”,处理方法跟“B货”相同,同时还加上人工着色。

  识别“C货”的方法是:1)用查尔斯滤色镜观察,凡变成红色、紫红色或者暗红色的,均为C货;2)凡翡翠成品的绿色有如蜘蛛网丝状,底与水又显得很“虚”时,均有C货之嫌;3)用火烧,绿会退色者均为C货;4)把翡翠放入溴苯溶液中,若隐约可见绿色的即为C货。

  (以上是一些关于翡翠的知识,下面的则为钻石)

  众所周知,钻石以其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和坚硬无比的优秀品质被人们视作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品种,被誉为“宝 石之王”。但若问您钻石是什么也许并不能马上回答出来。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但有时人们对二者并不加细分。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C)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丽的也是最昂贵的 物质和财富。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 则更短。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的传说,具有宗教色 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如今,钻石再也不是那么神秘莫测,更不是只有皇室贵 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人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金刚石是由单一的碳(C)元素在特殊环境下结晶而成的晶体矿物,也是唯一由单元素组成的宝石产物。宝石级金刚石(即钻石)不仅硬度大(摩氏硬度10级),具有极高的抗磨能力和化学稳定性;光泽强,加工后不易磨损,能持久地闪耀金刚光泽;而且因其折光率大(2.42)、色散强(0.044,在天然无色宝石中是最强的),当钻石被琢磨成几十个小面后,射入钻石的白光,在折射过程中被分散成单色光,显出七色霓虹般光彩,呈现光辉灿烂和晶莹似火的光学效应,这种强烈的色散现象,是钻石最珍贵的特征,是任何其他宝、玉石所望尘莫及的。所以,它被誉为"宝石之王"。

  钻石一直以来以其独有的特质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传统上,钻石以不含任何颜色的透明色泽为佳。而在钻石中也有很多钻石呈现不同的颜色,巧妙利用,便可镶嵌出非常漂亮的各种饰物,所以有颜色的钻石也颇受消费者喜爱。

  有颜色的钻石,又称为彩钻,主要成因是无色钻石内的微粒起变化而产生的颜色,不同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颜色,因此颜色越罕有,价值亦愈高。�

  彩钻的颜色,较常见的有金**、棕色、绿色,其它如粉红、红色、蓝色就较为罕有,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如蓝色

  的霍普钻石,堪称稀世珍宝,价值当然也不菲。�

  高品质的粉红钻也被视为稀世奇珍,澳大利亚是全球粉红钻惟一的固定来源。高品质的粉红钻一般于每年10月进行公开竟卖,而品质较普通的则依一般途径销售。�

  棕色钻石利用其不同深浅的色调,表现对比的美感,若利用金黄彩钻与自钻组合,制做的首饰也非常漂亮,且独具魅力。�

  彩钻在悄然无息中已占据了一定市场,因为消费者在观念外的颜色有了更多选择,但应注意的是,现在有人将天然钻石经放射处理制为彩钻,颜色虽然较浓,但看起不是很滑透,有点油闷;不够亮丽,其闪耀性也差,无法与天然品相比。若分辨其优劣,则较着重色调,色调愈纯,愈浓,就愈珍贵。�

  所以钻石无论是透明的或彩色的,都有着亿万年古老“传说”,它来自最浩渺的宇宙,出自你的脚下,带着神秘的面纱,来到这个爱美的世界,它的每一颗小小的分割 钻石一直以来以其独有的特质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传统上,钻石以不含任何颜色的透明色泽为佳。而在钻石中也有很多钻石呈现不同的颜色,巧妙利用,便可镶嵌出非常漂亮的各种饰物,所以有颜色的钻石也颇受消费者喜爱。

钻戒的钻石为什么会变成**的?

1钻石表面很脏。

钻石吸油。如果一颗钻石在做家务时不小心接触到厨房的油,很有可能油会附着在钻石表面,使钻石失去光泽。表面的油脂堆积,久而久之会造成一点点发黄,让钻石看起来发黄。

2钻石本身的颜色等级较低。

买钻石的时候,在珠宝店的特定光线下看起来纯净明亮,但是离开这个环境,在自然光下观察,成色等级低的钻石看起来明显偏黄,比如J色以下的钻石。

钻戒发黄是质量不好吗?

这和戒指托的材质有关系。戒指的材质一般为18K金,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镶钻材质。18K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打理会变黄。因为18K金由75%的黄金和其他金属制成,所以戒指戴久了出现暗**是正常的。18k白金被化学品、化妆品、汗液、香水等的划痕和腐蚀而损坏。表面的铑层已经被破坏。里面的金属元素接触空气会发生氧化反应,变黄。因为戒指戴在手上,比其他首饰更容易佩戴,而且会因为化妆品和汗水的侵蚀而变黄。

家里的钻戒变黄了怎么清洗?

1牙膏清洗

在软毛牙刷上挤少量牙膏,轻轻擦洗钻戒发黄的部分,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软布擦干。注意:牙膏一定要选择不与钻戒发生化学反应的,牙刷和布的质地要柔软,避免划伤钻戒。用水清洗钻戒时,不要使用流水。

2清洗剂的清洗方法

将棉签蘸上洗洁精或稀释后的清洁液,在钻戒上轻轻擦拭,将**痕迹擦干净,然后用水冲洗干净,最好是软布。注意:洗洁精质地要温和,最好选择珠宝清新专用试剂。清洗钻戒时,动作要轻柔。

我的世界钻石甲染色步骤如下:

1、进入游戏,打开合成台,在放置窗格中间放上一个钻石。

2、在窗格两边放上**和红色的染料。

3、染料放的位置有要求,放的位置不对是合成不了的,需要在左边放三个黄染料,右边放三个红染料,上边中间是黄染料,下面是红染料。

4、放好后就可以制作出彩色钻石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6618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