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一个名叫米尔内的小镇,“和平”钻石矿坑又名“米尔内矿场”。
俄罗斯已经停产的米尔内钻石矿坑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洞穴。
据英国《每日邮报》、俄塔斯社等报道,俄罗斯公布了一个“世界最大钻石矿”“珀匹盖殒石坑 ”。该矿场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一个直径超过100公里的陨石坑内,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比目前已知的全世界钻石矿储量的总和还大10倍,能满足全球宝石市场3000年的需求。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政府便已经发现了这个巨矿,只是为避免损害本国钻石业利益,才将这个秘密隐瞒至今。
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
“最大钻石矿”一藏就是30年
据报道,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地质学家在西伯利亚东部一片直径超过100公里的陨石坑下面,发现了一个空前巨大的矿石场“珀匹盖殒石坑”。该矿场的直径约为35英里(约56公里),迄今已有约 3500万年的历史,储量至少高达数万亿克拉,足以满足全球钻石市场未来3000年的巨大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珀匹盖钻石场”的矿石名为“冲击钻”,系由类似陨石之类的天外来物冲击现有钻石矿而来,其钻石硬度是普通钻石的两倍。由于这个独一无二的物理特性,使得它们在高精科技和工业市场上更为吃香。
然而,为避免这一“世界最大钻石矿场”的发现压垮钻石价格从而损害本国的钻石业利益,克里姆林当局当时将这个秘密隐瞒了下来,没想到这一捂就是30多年。
比全球已知钻石储量大10倍
2007年,俄罗斯的钻石生产如中日天,产值达到了 135亿美元的新高。到了 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的钻石生产跌入了史无前例的低谷,抛光钻石的产值创下了 35亿美元的新低。也许是由于近年来国际钻石市场展现出复苏迹象,直到日前,俄罗斯政府才选择曝光被雪藏了30 多年的“ 秘密钻石宝藏”“珀匹盖钻石场”。
位于新西伯利亚附近的“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院”于9月15日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首次揭开了这个“新巨无霸”的神秘面纱。该院院长尼古莱波克希伦科表示,这一新矿的公布将给国际钻石市场带来一场“地震”。“这些蕴含在‘珀匹盖钻石场’隐爆结构矿岩中的超硬钻石,其储量比目前全世界已知钻石储量的总和还要大10倍。我们估计有数万亿克拉。与之相比,目前已知的雅库特矿区的储量大约只有10亿克拉。”
YDP位于西伯利亚地台,西伯利亚地台是亚欧岩石圈板块古陆壳中最大的构造区。西伯利亚地台金刚石/钻石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金伯利岩浆活动主要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早期。金伯利岩区被具有硅铝质核的放射状和同轴线性构造(断层区)控制,大部分金伯利岩位于核的外围。含金刚石/钻石金伯利岩区由壳幔边界附近的高密度岩体(335g/cm3~340g/cm3)所制约,根据地球物理数据推测这些高密度岩体的厚度不低于5~10km(Moralev & Glukhovsky,2000)。
俄罗斯对出产金刚石/钻石的两种地幔捕掳体(橄榄岩和榴辉岩)的研究较为关注,最广泛接受的模型是捕掳晶假说,即金刚石/钻石主要来自深部的地幔岩石(榴辉岩或橄榄岩),其后被金伯利岩携带至地壳的表面。西伯利亚地台金伯利岩的研究显示,在Yakutia地区产金刚石/钻石的Mir、Udachnaya等岩筒中均发现了多种含金刚石/钻石的地幔捕掳体,例如,Udachnaya岩筒中含金刚石/钻石的岩石以榴辉岩和橄榄岩居多,同时也发现具有基性、超基性岩过渡特征的辉石岩。岩筒深部贫镁铝榴石而富金刚石/钻石,浅部富镁铝榴石而贫金刚石/钻石(Spetsius,1995;黄凤鸣和陈钟惠,2000)。
ADP位于太古代克拉通Kuloy断裂带欧洲东北部,属于Kola克拉通东南延伸部分的Arkhangelsk碱性火成岩省,该火成岩省除金伯利岩外,还有钾镁煌斑岩。根据岩石学和地理上的特征把该区的金伯利岩分为:东部贫云母区(Kepino–Pachμga 和 Verkhotina–Soyana地区)和西部含云母区(Zolotitsa 和 Mela地区) (Lehtonen et al,2009)。
MVLomonosov矿位于Arkhangelsk金伯利岩省,分布在东欧地台、波罗的地盾和俄罗斯地台、文德–寒武纪活化的Arkhangelsk构造带拼接处。K–Ar方法测得的MVLomonosov矿绝对年龄为355±10Ma,介于上泥盆纪和中石炭纪之间(Garanin et al,1999)。和VGrib矿新鲜捕虏体相比,MVLomonosov矿的地幔捕虏体多已蚀变。
阿尔汉格尔斯科地区最具经济价值的金刚石/钻石矿为VGrib,位于接近西北走向断层结晶基底的Ruchievsk阶梯Verhotinsk隆起内。岩筒规模约570m×480m,侵入在Kola太古代克拉通(约355Ma),与Arkhangelsk金伯利岩省(340~390Ma)碱性超基性岩浆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关联。VGrib金伯利岩属于Fe-Ti系列中高Mg(25%~37% MgO,3%~12% Fe2O3Tot)质岩石,和MVLomonosov矿相比,贫钙铝和碱金属(CaO和Al2O3),富MgO(MgO的质量分数为25%~37%,FeOT的质量分数为3%~12% )、TiO2和Fe2O3。和世界上其他金伯利岩相比,VGrib金伯利岩亏损稀土元素,可能和VGrib金伯利岩来源于古老的次大陆岩石圈地幔有关(Rubanova,2009)。
彼尔姆州乌拉尔砂矿金刚石/钻石主要来源于Takaty地层的泥盆纪岩石,含金刚石/钻石的Takaty地层厚度01~5m不等。Takaty地层年龄为埃姆斯阶,暴露在沿北部和中部乌拉尔数百千米的西向斜坡。该地层由石英砂岩、带有砾岩和基底碎石粘合夹层的砂岩组成。金刚石/钻石多发现在砾岩最底层,岩层具有透镜状结构,是沉积岩砂矿在海岸带经过重新冲刷形成的。对Takaty地层的后续研究显示,金刚石/钻石主要集中在更年轻的中新生代地层,Takaty地层的泥盆纪岩石可以视为是经过多次搬运、侵蚀和再次沉积的二次金刚石/钻石聚集源,为第三纪地层提供了金刚石/钻石来源。最终,乌拉尔金刚石/钻石主要是从第四纪冲积物或赋存在中新生代喀斯特洼地中的河流砾石中开采出来的(Fernando et al,2008)。
钻石的产地有澳大利亚、刚果(金),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等。
世界各地均有钻石产出,已有30多个国家拥有钻石资源,年产量一亿克拉左右。产量前五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刚果(金)、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这五个国家的钻石产量占全世界钻石产量的90%左右。
其它产钻石的国家有刚果(金)、巴西、圭亚那、委内瑞拉、安哥拉、中非、加纳、几内亚、象牙海岸、利比利亚、纳米比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加拿大等。
钻石理化特性:
钻石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这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常含有005%-02%的杂质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们的存在关系到钻石的类型和性质。
晶体形态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及它们的聚形。纯净的钻石无色透明,由于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现不同颜色,强金刚光泽,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为0044。均质体。热导率为035卡/厘米/秒/度。
用热导仪测试,反应最为灵敏。硬度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矿物,绝对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刚玉的150倍,怕重击,重击后会顺其解理破碎,一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钻石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 ,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
X射线照射,发出天蓝色荧光。钻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容易溶于酸和碱,酸碱不会对其产生作用,钻石具有亲油疏水的特性,因此在钻石首饰的保养中,强调避免将钻石处于重油的环境下,影响钻石首饰的火彩。
—钻石
〖铅笔鉴定法〗
将钻石用水润湿后,用铅笔在它上面刻划一下,真钻石的表面不会留下铅笔划过的痕迹。水晶、玻璃、电气石等透明的假钻石则会留下痕迹。
〖钢笔鉴定法〗
将一支钢笔蘸上墨水后在钻石上画线条,真钻石在放大镜下的线条则由一个个小圆点组成。
〖滴水鉴定法〗
将钻石的上部小平面拭擦干净,用牙签的末端沾一滴水滴在它上面,真钻石上的水滴会呈现中等程度的小圆水滴形状。假钻石上的水滴则会很快散开。
由于钻石是高贵豪华的首饰品,目前市场上以廉价宝石、人造宝石甚至玻璃来代替或冒称钻石屡见不鲜,常见的形形色色的“假”钻石有以下几种:
1、锆石:与钻石极为相似,是钻石的最佳代用品,鉴定方法是,锆石由于具有偏光性和很大双折射率,当用10倍放大镜观察加工后的锆石棱面时,由其顶面向下看,可以看出底部的棱线有明显的双影,而钻石绝无双影现象。:
2、玻璃:玻璃的折光率很低,没有钻石那种闪烁的彩色光芒;尤其是沉入水中,玻璃制品光彩全无,立即露出马脚。
3、苏联钻:即立方氧化锆,最早有苏联人研制成功,故名。苏联钻是人造化合物,但在色散、折光率等方面与天然钻石很接近,也具有“火”光闪闪的诱人外貌。但它的硬度较低(85),可与钻石互相划刻区分。且导热性远低于钻石,可以“热导仪”鉴定,准确将其区分看来。
4、水晶:水晶虽然是天然矿物透明晶体,经过加工后似钻石,但缺少钻石的彩色光芒。
1 非洲:非洲南部是世界上主要的钻石产地。世界上最大的砂矿钻石位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其中95%以上是宝石级钻石。
2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钻石产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储量的26%,包括约5%的宝石级。
3俄罗斯: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雅库特地区金伯利岩。粒度虽小,但有很多优质透明的。
4 加拿大:1990年在加拿大西北部北极圈附近的湖泊带发现金伯利岩型原生矿。
5 亚洲与中国: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钻石的地方,曾生产过“莫卧儿皇帝”、“蓝女王”等古老而著名的大钻石,但产量很低。1950年,中国在湖南沅江流域首次发现了具有经济价值的钻石砂矿,质量较好,宝石品位占40%±,但品位较低,分布分散。
露天开采。这是钻石矿山开采最常用的方法。露天开采是先将覆盖在矿体上面的土石剥掉(剥离),直接在露天进行采矿的方法。由于开采工作在露天进行,它比地下开采具有建设速度快、开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矿石的损失贫化小、劳动条件好等优点。
露天开采通常包括:
矿区的地面准备、矿床的疏干、矿山基本建设、剥离工作和采矿工作。露天开采通常是把矿岩划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层,逐层自上而下地开采,并使各分层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在开采过程中露天矿场形成了阶梯状,每一个阶梯就是一个台阶或者称为梯段,梯段是露天矿场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用独立的采掘与运输设备开采的矿岩分层。
钻石的形成
在数十亿年前地壳大约200公里的深处,在1000℃到1600℃的高温下,在4万到6万个大气压的作用下,在碳元素集中的地方,钻石形成。伴随着地壳运动、火山喷发。
熔岩流将含有钻石的岩浆带至地球近地表处,并附存在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形成钻石原生矿;或是在地表经过长途迁徙、沉淀于河流砂土之中,形成次生矿(砂矿),从而被人类发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