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为什么这么贵 揭秘钻石价格背后的原因?

钻石为什么这么贵 揭秘钻石价格背后的原因?,第1张

综上所述,钻石之所以价格昂贵,主要是由于其稀缺性、品质、价值观念和市场垄断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钻石的价格高昂,但它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珍贵宝石,也是爱情、幸福和美好的象征。

首先,钻石的稀缺性是导致其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钻石的产量非常有限,而且只有少数地区有钻石矿床。此外,钻石的开采过程也非常困难和昂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钻石的供应量非常有限,导致了其价格的高涨。

综上所述,钻石之所以价格昂贵,主要是由于其稀缺性、品质、价值观念和市场垄断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钻石的价格高昂,但它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珍贵宝石,也是爱情、幸福和美好的象征。

其次,钻石的品质也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钻石的品质主要由其颜色、净度、切工和重量等因素决定。颜色越纯净、净度越高、切工越精细、重量越大的钻石,价格也就越高。而这些因素的评估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因此钻石的品质也成为了其价格高昂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钻石之所以价格昂贵,主要是由于其稀缺性、品质、价值观念和市场垄断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钻石的价格高昂,但它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珍贵宝石,也是爱情、幸福和美好的象征。

首先,钻石的稀缺性是导致其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钻石的产量非常有限,而且只有少数地区有钻石矿床。此外,钻石的开采过程也非常困难和昂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钻石的供应量非常有限,导致了其价格的高涨。

事实上,去除通货膨胀,钻石并没有涨多少。下面告诉你一些历史,你参考。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戴比尔斯,但一定会记住它那条无比成功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因为它用这句话,让这个9998%的化学成分为碳元素的石头至今还在误导着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内涵到底是什么?美爱德华·爱泼斯坦在《钻石浮沉录》里的答案是:让你把钻石存着,别抛,否则钻石市场价格不稳。

背景:俄罗斯日前正式向外界宣布,他们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发现了一个储量不可思议的钻石矿,储量估计达数万亿克拉,是此前全球已知储量的10倍多,能满足全球宝石市场3000年的需求。这个消息让公众欢呼钻石“白菜价”时代的到来。

钻石是稀缺资源?

其实,在地质学眼中,钻石还真是一块普通的、“白菜价”的矿石,绝大多数钻石都不会面世销售,因为它们的杂质太多,只有工业用途,几乎不值钱。

讽刺的是,正是这样一块由碳原子构成的石头,却是商人的印钞机、爱情的象征、甚至是战争的动机——先后有塞拉利昂、安哥拉、刚果等6个国家,超过200万人因为它而陷入长达10年的战乱。

早在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提出了钻石的价值悖论,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

亚当·斯密当时认为,这是由于钻石的稀缺性造成的。水是如此充足以至于提一下就能得到;而钻石是那么稀有。

在19世纪以前,钻石确实称得上稀缺品。只有在印度的河流和巴西的雨林里有少量的发现,全球的宝石级钻石的产量每年也不过几千克。因其无比坚硬的特性和华丽的外表,钻石一直被皇室和权贵所垄断。

钻石当时的产量虽然不高,但含量却谈不上少。

它的本质是碳,太阳系中含量第四位的元素。各种天体内部丰富的碳元素,在宇宙的某种巨大压力之下,形成了钻石。2012年10月,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联合宣布,发现了钻石行星的存在——整个行星表面布满了钻石,将其命名为巨蟹座55行星。

地球上也不乏钻石资源,但开采不易。它真正的家在地球深处一块被称为地幔的地方,整个地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几万个大气压的压力下,碳粒慢慢地结晶成钻石。

现代钻石工业拉开序幕后,成吨的钻石被开采出来,到2011年时,地底下已经挖出几亿块钻石,全球一年钻石的产量就高达124亿克拉,约24 800千克,将近25吨。

然而,钻石的价格不但没有大幅度下跌,相反地,自193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钻石的价格一直在平稳地上涨。

这是因为钻石商人喜欢恐吓公众,钻石就要枯竭了。2010年开始,以戴比尔斯为首的钻石商人们就在宣扬钻石峰值理论:按照他们的说法,世界上的钻石资源正在日渐枯竭,现在已经探明的钻石储量约30亿克拉,按照现有的一亿克拉的年产量,钻石只够开采30年。

俄罗斯新公布的巨型钻矿会不会打破这个幻象?

其实,早在40年前,地质学家就发现了这个巨大的钻矿,当时的前苏联政府考虑到本国在钻石业的利益,一直秘而不宣。40年之后,俄罗斯钻石生产商埃罗莎的钻石产量第一次超过了垄断巨头戴比尔斯,亚洲市场的膨胀导致全球对钻石的需求高涨,俄罗斯此举是为了稳固其在钻石行业的利益,绝对不会让这个巨型钻矿影响到钻石的价格。

上海钻石交易联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牧甚至认为,就算珀匹盖能产出宝石级别的钻石,也不会对钻石价格造成影响。因为南非的戴比尔斯、俄罗斯的埃罗莎等钻石巨头早已达成垄断联盟,控制了钻石的来源和价格。

市场的掌控手

没有人知道钻石在真正自由交易市场上的价格,因为钻石贸易在124年前,自从戴比尔斯公司垄断了南非的钻石后,就失去了自由。

1870年,在南非的戴比尔斯兄弟的农场附近发现了大型钻矿,成吨的钻石被开采出来,突然间市场上钻石供应爆满,钻石价格开始应声下落。

开发南非钻矿的英国金融家们意识到:钻石本身没太大用处,不当吃不当用,钻石的价格完全靠它的稀缺性维系。如果继续不加节制地向市场投放钻石,它的价格将一泻千里。

钻矿的投资者们别无选择,只能强力控制钻石的产量,延续钻石稀缺的幻象,戴比尔斯联合矿业公司应运而生。

戴比尔斯公司在19世纪末几乎控制了南非所有的钻矿,当时的南非的钻石产量占据了全球钻石产量的90%以上。

掌握了全球9成以上钻石来源的戴比尔斯公司,遣散了数千名工人,大规模消减了钻石的产量。

更重要的是,戴比尔斯当时的掌门人英国人罗德斯,建立了至今仍在运行的钻石的两大销售方式——人为地制造钻石的稀缺性,戴比尔斯垄断了南非的钻矿后,整个南非的钻石产量下降了40%;创立了钻石配售的单一渠道,戴比尔斯的钻石只被出售给伦敦钻石集团的极少数买家,再由这些少数买家投放市场,戴比尔斯是这个单一渠道的控制阀。

在戴比尔斯的控制之下,钻石的价格在一年之内,几乎翻了个倍。

美国顶级珠宝品牌哈利·温斯顿的创始人,一度抱怨戴比尔斯的“邪恶”,立刻就被踢出了看货商的名单。但温斯顿又找不到新的钻石来源,只好乖乖认错,又回到了看货商的名单中。

看货商的顺从当然有好处,有稳定的钻石来源,意味着可观的利润。看货商从戴比尔斯手中购买钻坯后,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等切割中心打磨后,卖给大型批发商,接着转到中间商,最后才是零售珠宝商。

马修·哈特在《钻石的历史》中提到,当有小的钻石生产者试图跳开戴比尔斯,擅自出售钻石时,戴比尔斯就会把大批的钻石投入市场,造成价格下跌整垮竞争对手。

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候,凭借着戴比尔斯对钻石资源的强力垄断,这套钻石交易体系正常地运转。

比黄金更保值?

珠宝商和媒体总喜欢讲述明星巨贾们卖掉钻石获利的故事,比如伊丽莎白·泰勒钻石,泰勒获赠这颗钻石时价格是100万美元,当她卖掉时,价格是300万美元。但这颗巨大的钻石未加工前重244克拉,切割和抛光后重达70克拉。它和每年市场上出售的上百万枚小钻石没有任何可比之处。

公众被灌输了一个观念,一克拉以上钻石可以保值,每年都以5%的速率上涨,从未跌过。

事实真的如此吗?1970年,伦敦的一本消费者杂志突发奇想测试一下钻石的投资价值,它花了400镑在一家珠宝商家买了两颗15克拉的钻石。1978年,当杂志的主编戴夫·瓦茨打算出售这两颗钻石时,大多数商店都拒付现金,瓦茨收到的最高的报价是500磅,如果考虑到当时的通货膨胀率,这个报价相当于1970年的167镑。瓦茨的结论是,赔得很惨。

荷兰消费者协会也做了个试验,他们购买了一枚超过1克拉的钻石,8个月后,向阿姆斯特丹20家最大珠宝商推销这枚钻石。其中19家珠宝商拒绝购买,只有一家肯收购这枚钻石,报价只有购买价格的一小部分。你用零售的价格购买一枚钻石,是钻石批发价的好几倍,等你出售时,只能以比批发价更低的价格卖给珠宝商,钻石的增值在出售的过程中损失殆尽。

尽管事实已经证明,钻石并不保值,也不稀罕,甚至没有太大用处,但只要支持钻石业的两大要素——虚荣和贪婪在人类社会不枯竭,钻石业就会继续繁荣下去。

希望帮助到你。

当你购买一台电脑的时候安装的操作系统很可能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微软公司可以说基本垄断了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特别是在办公领域。本章要研究垄断企业的生产决策和垄断造成的影响以及一些解决方法。

1、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通常产生垄断的行业是因为有进入壁垒,而产生壁垒有三个原因:生产资源垄断、政府授予的垄断、自然垄断。

生产资源垄断:很少的企业是因为垄断了一些生产的关键资源而造成的。比如debeer钻石公司垄断了全球钻石产量的80%。比如茅台垄断了酿造茅台酒需要的环境。

政府授予的垄断:常见的政府授予垄断的例子是专利和版权。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授予企业排他性的销售其产品的权利,比如专利。一般是20年。在20年后允许其他企业开始生产相同的产品。为了鼓励作者写出更好的作品,使用版权保护作者,在不经过作者同意的情况下不得销售其作品。现实中,政府授予的垄断是最常见的。

自然垄断:当一个行业只有一个企业经营时成本才能降到最低的话,这样的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行业。比如一个城市的供水公司,供水需要铺设管网,投入的固定资本是很大的,只有足够的消费者才能将其成本降低。自然垄断的行业不怕竞争者进入,因为进入者知道市场的减小会造成成本的上升,不利于长期经营。

2、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因为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供给该物品,所以垄断者可以提供任何想提供的产量。答案取决于什么产量是利润最大化的。在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要知道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不一样的,在完全竞争市场里,企业的产量不会改变价格,所以企业面临一条完全有弹性的需求曲线。而垄断企业是产品的唯一供应者,如果垄断的价格高,买的人也就少,价格低,买的人就多,所以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

我们再看边际收益,因为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多购买一单位的物品的收益增加并不等于价格,因为垄断者想要增加产量就必须降低价格,所以边际收益是低于价格的,边际收益曲线也就位于需求曲线的下方。

我们再看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关系,如果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企业就会增加生产量,反之则减少产量。最终会停留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候的产量。这个产量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我们根据垄断者的产量结合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垄断者的定价了。通过对比发现,垄断者的定价会高于边际成本。也高于平均总成本。价格减去平均总成本乘以数量的面积就是垄断者的利润。

3、垄断的福利代价

前面我们看到垄断者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上生产。这时候的价格是高于边际成本的。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市场可以有效的配置资源使得双方的福利最优化。但在垄断市场上我们发现,垄断的产量是小于有效率的市场均衡量的。市场均衡量是需求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位置。所以垄断减小了市场的规模,带来了无谓损失。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一部分客户的支付意愿是高于边际成本的,但是小于垄断价格,从而离开了市场。

这时候由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和税收类似。区别是垄断者得到了税收而不是政府。

4、价格歧视

通过对不同的客户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方法叫价格歧视。假设一个出版商对市场进行调研后发现作者的崇拜者有10万人,支付意愿是30元。普通读者有40万人,支付意愿是5元。出版商应该定什么价格呢,正常来说应该定30元,这样可以得到300万元。但是有40万人离开了市场没有买这本书,这就是垄断造成的无谓损失。假设崇拜者和普通读者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这时候可以对不同的读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来提高收入,具体就是对崇拜者定价30元,对普通读者定价5元。最终出版商将得到500万元,这远远高于300万元。

通过价格歧视的例子我们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价格歧视是一种利润最大化的理性决策。企业需要区分不同人的支付意愿,并且这些不同的人之间不能进行套利,套利是说在一个市场低价买入后再到另一个市场高价卖出。最有意思的结论是价格歧视可以消除无谓损失。

如果企业可以做到完全的价格歧视,那么消费者的剩余为0,生产者得到所有的剩余。社会的福利也被最大化了。

施行价格歧视的关键是识别支付意愿,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年龄、地区、购买习惯等大数据进行识别。

5、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由于垄断会产生无谓损失,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政策进行优化,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主要有:反垄断法,管制企业的行为,公有化和不作为。

反垄断法:法律允许政府对某些市场较大的私人企业的合并进行禁止,否则这将大大削弱竞争。法律也允许政府对市场较大的企业进行分拆,促进竞争。法律还允许政府禁止一些暗地下沟通以减少竞争的做法。

管制企业的行为:也就是自然垄断企业的价格。比如自来水公司的水价肯定是要限制的。有的人可能说应该将价格定在与边际成本一样的位置上,但是这样做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因为自然垄断行业的固定成本投入较大,平均总成本曲线总是往下下降,所以边际成本肯定是位于平均总成本位置之下的,如果将价格等于边际成本,那么企业就是亏损的。长期将退出行业。政府也许可以进行补贴,但是补贴需要筹集税收,而税收本身也会造成无谓损失。或者可以将价格定在平均总成本上,但这样做同样高于边际成本, 有一定的无谓损失。另一个问题是跟随成本定价的制度对企业来说没有动力去削减成本。因为价格跟随成本浮动,所以企业没有创新的动力。更有可能的做法是定价在平均总成本曲线上,允许一定的利润空间存在。

公有化:一些政府会自己经营自然垄断行业。这就没有亏损退出的说法。但是因为政府负责人往往对降低成本没有激励机制,甚至有些政治利益团体还会阻止成本的降低,最终还是需要顾客和纳税人买单。

不作为:如果政策上本身存在不清晰,没有有效办法的情况时。针对模糊的无谓损失,不作为是更好的选择。

综上,垄断者生产的规模小于社会有效率的规模,并且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这样引起了无谓损失。一种方法是企业实施价格歧视来减少或增加无谓损失(取决于对支付意愿的识别是否正确),另一种是政府的公共政策,常见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有反垄断法、管制价格、政府经营自然垄断行业和不作为。现实生活中垄断的例子是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程度。但是有很大的垄断势力的公司则很少,大多数都是一个程度问题,所以认为大多数企业是在竞争市场上经营即使不完全正确,也不至于太离谱。

德比尔斯开发钻石故事的目的是垄断,赋予钻石特殊的意义。

德比尔斯的故事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钻石确实十分稀缺。每年只有很少的钻石开采于印度和巴西的河床和丛林。因此,钻石十分昂贵,只有真正的贵族能够负担得起钻石首饰。

后来,英国矿工在南非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高品质钻石矿。这看起来一定像一个大发洋财的绝好机会。但其中潜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企业一窝蜂似地进入钻石市场,市场上供应的钻石品质会迅速上升,而价格会不断下跌。

很快,拥有一颗钻石不会让人感到如此独特和尊贵,人们愿意付出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偏好的这一变化会引起需求移动,最终导致钻石的价格更低。人们将会购买更多的钻石,但卖者却无法赚到更多的钱。

一位名为塞西尔罗兹的商人与其他矿主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德比尔斯。通过控制所有新发现的钻石矿以及全世界几乎所有的钻石产量,德比尔斯确保每年投入到市场的钻石数量十分有限,从而维持钻石不菲的价格。

垄断:

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对市场的控制谋利,但消费者则会遭遇损失,而且总的来说,总剩余会减少。基于上述理由,政府通常会通过一系列政策尽力限制垄断力量。即使是强大的德比尔斯也无法与政府施加的压力抗衡。

现在,它仅仅控制了全世界钻石市场近40%的份额,这仍然十分可观,但相比全盛时期,现在的它仍难以望其项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7624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