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第三十一任国君:秦献公简介,秦献公怎么死的?

秦国第三十一任国君:秦献公简介,秦献公怎么死的?,第1张

人物生平 流亡魏国

秦献公,嬴姓,秦氏,名连(一说名师隰),是秦灵公之子。秦灵公十三年(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秦灵公的叔父、公子连的叔祖父悼子夺得君位,是为秦简公。时年十岁的公子连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魏国当时是中原各国中的超级强国。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推行中央集权,以法治国,国力强盛,奠定此后魏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而此时的秦国国力疲弱,政权不稳,国君的废立经常是由几个庶长做主。

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吴起连连击败秦军,完全夺取秦国早在秦穆公时期占有的河西之地(在今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大片土地)。此时的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秦国几有灭亡的危险。

秦国的困顿低落与魏国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 在魏国流亡的公子连。想到秦国的衰败和自己的遭遇,公子连产生夺回君位、实行新政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由于公子连曾经是被立为太子的秦国废君,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因而魏国给公子连的待遇很优厚。公子连一方面研究学习魏国的强国经验,一方面密切注视秦国国内的局势。

回国夺位

秦简公十六年(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去世,其子秦惠公即位。

秦惠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其子秦出子即位。秦出子即位时年仅两岁,故由其母主持朝政。由于秦出子母亲任用外戚和宦官,与秦国的公室成员产生矛盾,秦国的内政很紧张。秦出子母亲为了笼络人心,赏赐过多,使秦国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引起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

秦出公元年(公元前386年),魏武侯决定帮助公子连夺取政权,建立一个亲魏 。魏武侯派人告诉公子连,魏国要支持他归国夺回本应属于他的秦国君位,公子连听后没有立即表态。他知道魏武侯支持自己归国的用意。魏国善待自己将近三十年,此前一直没有提出要送自己归国,本意就是要把自己留在刀刃上使用。而此时魏国所处的国际环境险恶,正是要利用自己的时候。公子连虽然有强烈的归国执政愿望,但他知道,秦国与魏国是死敌,如果是魏国送他回去,自己肯定不会受到秦国人的欢迎。而且自己由于是在魏国支持下才取得政权的国君,必然要受到魏国的制约,而对秦国不利。公子连不愿做有损于秦国利益的事。公子连也知道,他不能拒绝魏武侯。公子连对于魏国的价值就在于他的身份,在于他在秦国还有一定的号召力,魏国就是想利用这一点扰乱秦国而坐收渔利。如果拒绝魏武侯,自己就成为对魏国没有价值的人,很可能会因此招来杀身之祸。公子连考虑一番后,对魏武侯的使者说,他非常感谢魏文侯和魏武侯这些年来对他的照顾,自己不愿魏武侯再为他而分散力量。公子连打算自己独自归国,谢绝魏国的护送。魏武侯见公子连答应归国,目的已达到,便赠给公子连车马和大量金银珠宝,问公子连何时启程,到时好为他饯行。公子连说至少得需要一年,到时定向魏武侯辞别。魏武侯虽然不是很高兴,但还是礼貌地与公子连道别。此前,公子连也在想利用秦国的内政不稳夺回君位,但他不愿意接受魏国的帮助,受魏武侯的摆布。魏武侯的建议让公子连既不能接受,也不能拒绝,反倒迫使他立即开始夺权的准备活动。

公子连让身边机智善辩之人进入秦国,联系与秦出子母亲不和的大臣,在民间散布公子连要回国实行新政的消息,用金银珠宝交接豪杰义士,暗中争取秦军的将领。秦国人对当年公子连君位遭叔祖秦简公夺走的遭遇都很同情。秦简公在位期间,秦国朝 败,国力羸弱,丢掉河西地,秦人对秦简公都很有怨言。秦简公之子秦惠公在位期间,秦国没有什么作为,只能自保。秦惠公死后,两岁的儿子秦出子即位,秦国更是进入到秦出子母亲执政的混乱局面。秦人对秦国的这种危险状况都很担忧,希望秦国能够出现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重现当年秦穆公时的强盛。秦国许多大臣不满秦出子母亲重用本家亲属的做法,愿意配合公子连推翻秦出子母亲的统治。秦国的自耕农和地主在听说公子连要回国实行新政后,都盼着公子连的早日归来。

在筹划一年后,公子连觉得时机成熟,便准备动

身。在与魏武侯辞别时,公子连与魏武侯盟誓,公子连感谢三十年来魏国对自己的盛情款待,如果公子连成功地夺回君位,秦国保证在魏武侯在世之时不与魏国为敌。这个誓言让魏武侯很不舒服。秦出子二年(公元前385年),秦国庶长改在河西迎立公子连为君,是为秦献公。秦出子母亲得知后,命令军队前去消灭秦献公一伙。这支军队的将领早已被秦献公收买,在路上说服手下人,前去迎接秦献公。沿途闻讯而来迎接秦献公的秦国百姓很多,秦献公在这些人的簇拥下进入秦国的都城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杀死秦出子和他的母亲,夺回君位。 政治改革

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废除自秦武公起秦国实行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

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城迁到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秦献公迁都一方面是向国人表明他要夺回西河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另一方面是要摆脱奴隶主聚集的旧都雍的束缚。

秦献公主要是靠奴隶主贵族夺得政权。但在夺取政权后,又要靠地主和自耕农的支持来变法图强,因而要平衡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秦献公对地主和自耕农兑现自己的行政纲领,继续推行初租禾,得到地主和自耕农的支持。秦国在公元前408年开始实行初租禾。所谓初租禾就是按照土地占有者实际占有的土地面积,征收农作物实物税。这项制度的实施,就是在法律上承认土地占有者对所占土地拥有所有权,使大批占有私垦田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成为土地的合法主人。秦国的初租禾在东部边防地区推行得比较顺利,在奴隶主聚集的以雍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则受到很大的 。秦献公把都城迁到东部的栎阳,就是要得到在那里占优势的地主集团的支持,而对西部的奴隶主贵族则没有硬性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为稳定地主和奴隶主贵族两大集团,秦献公采用一国两制的折中办法。

地主经济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来从事农业生产。原来奴隶主贵族家的奴隶和与当权奴隶主贵族为敌的人,有很多都依附到这些地主的身边,因为地主的剥削比奴隶主要轻得多,而且人身上也不受伤害,有行动的自由,甚至是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奴隶主在追寻逃跑的奴隶和罪犯时,常常会追到地主这里,而地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包庇他私藏的奴隶和罪犯。由于奴隶的大量逃跑和留下来的奴隶工作积极性不高,奴隶主的田地大量荒芜。时间一久,地主就以开垦荒地为由,对这些土地进行开垦占有,与奴隶主就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产生法律纠纷。出于对劳动力和土地的争夺,地主与奴隶主的矛盾越来越大。但由于奴隶主贵族担任国家职务,因而地主在与奴隶主的争斗中常处于下风。为此,地主经常采用极端的方式来与奴隶主对抗。

秦献公在夺取政权后,从地主中选拔一批有才能的人担任国家大臣,允许地主和自耕农从军,使他们靠立功获得爵位。这就给地主和自耕农从政的出路,使他们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政治需要。地主和自耕农此时已是一个重要的利益集团,是秦献公夺取政权后富国强兵的重要支持者,是秦国重要的兵源和税源。

秦国的初租禾是实行得比较晚的,国内的奴隶主势力依然很强大。奴隶主贵族有减免税、减免劳役、减免刑罚等特权,而且他们掌握着国家的朝政和军队,常常可以控制国君的做法。秦国以前发生过多起强臣弑君的悲剧,就是因为他们掌握军队和朝政。秦献公知道奴隶主贵族是建立君主集权制度的障碍,是国家实力的分裂者。但由于秦国的贵族是献公夺取政权的主要支持者,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势力依然强大,秦献公采取了笼络贵族势力的办法。为稳定国内的贵族势力,秦献公娶他们中最有势力的一家的女儿为妻子。

在秦献公的领导下,秦人看到秦国复苏的希望,许多人都追随秦献公建功立业来到栎阳,栎阳很快就成为秦国新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代替雍的地位。

秦献公六年(公元前379年),秦献公把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进行管理。秦献公的力量得到很大的加强。

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秦国初行为市,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初行为市与初租禾为秦国的国库带来大量的收入,国家的经济实力倍增。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因而人人自危,互相监督,秦国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秦献公取得政权后,就埋头改革、励精图治,不参与其它国家之间的争斗,秦国的国力渐强,人口也增加不少,军队的军事素质有很大的提高,秦人对恢复秦穆公时的荣耀也越来越强烈。对于秦献公的一系列改革,秦国的地主十分支持,而奴隶主却越来越有意见。奴隶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国君的封赏,地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开垦荒地和购买。秦献公的政策无疑是支持地主经济,而秦献公本人很少将土地赏给贵族。秦国的奴隶主们受到很大的抑制,其中一部分人转化为地主,采取地主经济的生产方式,秦献公对这些人的做法很支持。但毕竟秦国的奴隶主势力是一个传统势力,尤其是在秦人早期活动的中心,秦国的西部,依然很强大。奴隶主控制的西部与地主控制的东部的矛盾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秦国的土地数量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而使他们对现有土地进行争夺。当然,还有对权力的争夺。尽管对于土地和庄园的经营,奴隶主明显不如地主在行,但他们对土地的渴望却是同样强烈的。秦献公决定用战争来转移紧张的国内矛盾,抢夺邻国的土地来缓解国内对土地的强烈需求。秦人对与中原的交流有着强烈的愿望,这也是秦献公一直就有的梦想。

对外争战

秦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秦献公见韩、魏两国威胁周天子,便决定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打败韩、魏两军,得到周天子的赞赏,秦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秦人仿佛看到往昔的荣耀,国内的注意力转向外战。秦国开始参与中原的事务。

秦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献公下令秦军攻打魏国,夺取秦国的故土河西之地,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国境内到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人,取得秦国前所未有的大胜利。秦献公把这些土地赏给地主和贵族,国内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周天子向秦献公祝贺这一胜利,秦献公被赐予与秦穆公一样“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称号。

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攻取庞城(今韩城东南)。公叔痤早年在魏国对秦献公不薄,秦献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献公死于少梁之战后的第二年,即秦献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年);而按《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献公死于少梁之战同年,死因无记载,享年62岁。秦献公死后,其子秦孝公继位。

为政举措

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废除秦国从秦武公以来实行三百多年的以活人殉葬制度,受到秦国民众的赞扬。秦献公废除这项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避免青壮年劳动力被白白地杀死。此前,秦国的奴隶主贵族以殉葬人的数量和质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秦国每年都要杀死大量的青壮年奴隶。废除以人殉葬,为秦国存活大量的劳动力,对秦国的农业和工商业生产非常有利。作为殉葬制度的变通措施,秦国的奴隶主贵族开始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秦国地多人少,秦献公鼓励多生,奖励多生儿子的人。秦献公还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的人到秦国种地、放牧,与本国人一视同仁,不许歧视这些外来户。通过这些措施,秦国的人口数量明显提高,原来的很多荒田得到开垦,为其子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齐国:太公吕尚,齐僖公、齐庄公、齐桓公、齐景公。田氏代齐后,齐威王、齐宣王。

太公吕尚,辅佐周文、周武,建立齐国。僖公、庄公小霸。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齐景公,算是匡扶齐国,使齐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复兴。齐威王,两败魏惠王进而称霸。齐宣王,保持着威王时代的强盛。

楚国: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庄王、楚悼王、楚威王。

楚武王、文王:荡平江淮。楚成王,打败宋国,楚国国势达到顶峰。楚庄王:楚国再度崛起,并称霸。楚悼王,楚国的秦孝公,只是死后国内遭遇政变,致使人才断层。楚威王:楚国最后一次盛世,并吞并吴越。

晋国:晋文侯、晋武公、晋献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晋文侯:求贤若渴的明主,与郑夹辅周室。晋武公:统一晋国。晋献公:开疆拓土。晋文公:制霸中原。晋襄公:继续称霸。晋景公:楚庄王死后,超越楚国,剿灭国内强族,加强君权。晋悼公:复兴霸业,再度败楚。

卫国的富商吕不韦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碰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资“货物”,现在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

回家后,吕不韦问父亲:“农民种田,一年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十倍的利益。”父亲回答说。“贩卖珠宝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几十倍的利益。”“要是拥立一个国君,能得几倍的利益?”“那就无法算得清楚了。”于是吕不韦说起秦国公子异人的事,并表示要设法把他弄到秦国去做国君,做个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父亲非常赞成。

吕不韦于是告诉异人,表达愿助他回国成为太子。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在与异人接洽后,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生过儿子的她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时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子楚没有食言,他让吕不韦享受着10万户的纳税,并当上了丞相。自此后他所买下来的奇货,终于换得了无法估量的名利。

题 名: 奇货可居

所属朝代: 秦代

拼 音: qí huò kě jū

出 处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解 释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相关例句

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相关人物: 司马迁 吕不韦 孝文王 秦昭王

相关作品: 史记·卷八十五

卫国的富商吕不韦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碰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资“货物”,现在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

回家后,吕不韦问父亲:“农民种田,一年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十倍的利益。”父亲回答说。“贩卖珠宝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几十倍的利益。”“要是拥立一个国君,能得几倍的利益?”“那就无法算得清楚了。”于是吕不韦说起秦国公子异人的事,并表示要设法把他弄到秦国去做国君,做个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父亲非常赞成。

吕不韦于是告诉异人,表达愿助他回国成为太子。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在与异人接洽后,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生过儿子的她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时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子楚没有食言,他让吕不韦享受着10万户的纳税,并当上了丞相。自此后他所买下来的奇货,终于换得了无法估量的名利。

名:

奇货可居

所属朝代:

秦代

音:

huò

我国的第1个封建王朝就是由秦始皇建立的秦朝,虽然秦朝从建设到灭亡仅仅15年。但是在这短短的15年内,秦国为中国以后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无论是统一六国,还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这都对以后朝代发展提供便利,无论经历怎样的战乱,最终国家都会统一。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可以崛起,除了商鞅之外还有吕不韦的功劳。

吕不韦为秦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虽然大家一提起吕不韦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奸诈狡猾。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狡猾之徒却帮助秦始皇的父亲秦异人登上秦国王位,而且在秦昭襄王去世后年仅13岁的秦王嬴政继位。虽然嬴政在日后展现出自己的雄才大略,但是刚继位时也只是一个孩子,尤其是国内还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内经济已经降到了极点。这个时候吕不韦用自己的才华,利用非常规手段稳住国内政权,使军队大权牢牢掌握在皇室手中。因此吕不韦虽然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让自己权势达到顶峰,但也为秦国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大秦赋中安国君为什么要封吕不韦为太子傅?

其实有许多原因,首先吕不韦将秦王儿子带回秦朝,在这一点上秦王就非常认可吕不韦。而且当时秦国国力衰弱,又有外敌入侵。在战争的压力下秦王生心力憔悴,在这个时候吕不韦为秦王献上退敌良策。联合燕国一起攻打赵国,从而解决危机。而且吕不韦在金银珠宝的作用下和华阳夫人关系很好。因此在秦王安国君眼里吕不韦是一个福将对秦国做出卓越贡献,而且太子也为吕不韦说话,因此封吕不韦为太子傅。

吕不韦为何会被嬴政扳倒?

只怪吕不韦享受滔天权势,却不知收敛。明知嬴政并不想让自己掌权时反倒更加激进,想利用《吕氏春秋》来治理国家却不知道以当时的社会实情,根本不可能实现。最终在和嬴政的博弈之中,棋差一招被嬴政算计。而且嬴政是王,吕不韦是臣。俗话说得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一辈子机关算尽的吕相国最终倒在自己的权威之下,这也为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时候过于沉迷权势,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粉身碎骨。

刖跪直谏

齐景公有一次披散头发,乘坐六匹马驾驶的车,带宫女而驰出宫门。刖跪(断足的看门人)见了,就击打景公的马,又回过身来说:“你不是我的国君啊!”景公惭愧得不肯上朝。晏子看到裔敖而问道:“国君为什么不临朝呢?”裔敖说:“国君披发,乘六马,载妇人而出宫门,遇到刖跪,刖跪打国君的马,又回身说:‘你不是我的国君’,国君羞愧而回,不再出来,因此就不上朝了。”晏子入宫拜见景公,景公说:“几天前寡人做了错事,披发乘六马而出宫门,刖跪击我的马并且回身说‘你不是我的国君’。寡人受天下大夫的赏赐,得做齐国百姓的国君,卫护宗庙社稷,今被刖跪责备,羞辱社稷,我还能处在诸侯之列吗?”晏子答:“国君不要担心。臣听说:臣下没有直辞(直言敢谏),就没有可靠的君上;百姓不敢说话,君上一定有骄矜之行。古代只有明君在上,臣下才敢直言劝谏;君主向善,百姓才不避讳,敢于说话。现在国君有错事,而刖跪直言敢谏,这是国君的福埃因此臣特来庆贺。请国君以明君的好善而赏赐刖跪,以明君的受谏而礼待刖跪。”齐景公解开了心头的疙瘩,笑着说:“可以这样做吗?”晏子说:“可以的。”于是下令加倍赏赐刖跪。当时朝野平安无事

<<范蠡拒不言和>>

①戮力:并力,尽力。 ②临:靠近,此指进逼。 ③号令:发号施令。 ④上将军: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战国时也有因军功卓著之将领号上将军者。 ⑤辞:辞别、告别。此指辞职。 ⑥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蠡已去起,何奉邑之有?《国语》云环会稽三百里以为范蠡地,不言奉邑也。表,表彰。奉邑,供给俸禄的封邑。

范蠡事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句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您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报仇雪恨。当今既已雪耻,臣请求您给予我君主在会稽受辱的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君主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意趣。"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事越王勾践,苦身深谋二十多年,终于灭吴。越王置酒大宴群臣,欢庆灭吴之功,乐师们作曲歌颂功德。在欢悦气氛中,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猜中了勾践只爱土地,不惜臣民的死活,即使国家安定以后,也永无满足之日。范蠡于是决定要离开勾践。在将离开以前,他对文种说:越王会诛戮你的,文种不以为然。范蠡又写信告诉他:“凡物盛极而衰,只有明智者了解进退存亡之道,而不超过应有的限度。俗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犬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嘴,鹰眼狼步,可与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你若不走,终有一天会加害于你。”范蠡的这一套说辞,文种还是不信。

范蠡向越王辞行,越王流下眼泪说:“你走了,叫我靠谁?你留下,我可以与你分国:你真走了,我将杀了你的妻子。”范蠡坚决要走。他说:“我听人说,君子适应形势,有计不急于成功,死了也不被人猜疑,内心也不自欺。我既然走了,我妻子犯什么罪呢?”于是,范蠡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烟水之中,人们都不知他的去向。不出他的预言,越王还是封他妻子百里之地,铸了他的金像置之案右,比拟他仍同自己在朝夕论政。

讲的是古代有个人买了珠宝后, 只取装珠宝的盒子,而把珠宝还给了卖者。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位消费者不识货,但是抛开寓言的本意,似乎可以推断出,装珠宝的盒子无论是用材还是做工一定是非常考究,盒子比珠宝更夺人眼球。

启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实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道理

总: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只看重外表的、次要的属性,忽视了本质性的属性!不同的人价值观是不同的。在某些人的心中,“椟”比“珠”有更大的价值!

扩展资料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买椟还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208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