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珠宝首饰
双鬓隔香红,玉钇头上风
中国古代女子的发饰中国古代首饰的历史悠久,各朝代风格早期遗存,以骨贝玉石为主;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金银首饰出现越来越多;两汉后金银簪钇越来越常见,唐宋元时代继续发展,明代得以辉煌,数量品类都是最多;到了清代,珠宝串珠点翠与金银交织,另呈一番色彩。
骨笄 掩鬓 小插 牡丹钗
竹节钗 桥梁钗 步摇 珠花钗 点翠钗
分心 叠胜 五凤花钿 扁方
胜 金珰 金梳 金丝鬏髻 点翠凤冠 金宝髻
唐-宋
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画 花钿
南宋―女史箴图 发钗
五代至北宋 女子戴冠
唐代绘画
北宋-金花筒桥梁钗
宋
宋―送子夫王图 步摇
宋钦宗皇后像―龙凤花 钗冠
宋―杜秋娘图 梳篦
明―吴氏先祖容像 分心→华鬓钗倒插
明人容像 头箍
宋-明
明人容像 头箍 顶簪 头箍
围绕鬓折戴的一幅头面
清
五凤钿子
清―皇后冬朝冠
春闺卷读图 清―完颜氏像
清―美人绢画
首饰,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品之一。又因它对发量的要求较高,所以它也被认为是女子的专属物品之一。
我国女子佩戴首饰,是一项传统,有着悠久 历史 。而从某种角度来看,古代女子佩戴首饰的背后,也包含了颇为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如发簪、发钗与步摇,都曾是传统礼俗文化与美学工艺的承载品。
发簪,在古代首饰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字面意思较为简单:是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将头发与冠连接起来的一种长针。随着时代的演变,它逐渐发展为古代女性用来固定发髻的专用首饰之一。
单从这一层解释来看,发簪的作用便很明显了,它是用来固定男女发型的,属于功能型首饰。话虽如此,发簪的背后还有更为广泛的内蕴。
(一)簪与及笄的礼俗需求
发簪的"簪",本名为"笄"。没错,就是女子行及笄礼这个"笄",所以发簪的背后,是传统礼俗文化的承载。
既然说到礼俗文化,自然要提到礼乐昌盛的西周时期。对于男子来说,有句话叫"二十弱冠",意思是说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需要加冠行礼,然后便意味着他成年了。
冠同男子的意义,便相当于簪(笄)同女子。在周代,当女子年满15周岁的时候,便需要举办成人礼了。在这一天,家中的女性长辈会为适龄女孩盘发,然后用簪子将其固定住。
待礼仪完成之后,女子便意味着成年,然后有资格嫁人,并履行作为女子的义务和使命。在有些特殊场合下,比如女子需要守孝时,及笄礼的日子便需要往后推迟,但最迟一般不超过二十岁。
从相关记载来看,不少礼俗文化,包括年轻男女的成年礼在内,都主要流行在贵族之家中。正因如此,贵族女性在接受过及笄礼之后,还需要入宫或到宗室里面学习相关礼仪。
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礼俗文化有它明显的优缺点:
就缺点而言,古代女子行及笄礼的过程没有男子加冠这样繁琐,这便暗含了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换言之,女子行及笄礼,虽然是 社会 对于传统礼仪的重视,但也是约束女子的必要保障之一。
通过及笄礼,女子的命运与权利,就这么随意地被固定在了较为狭小的范围之内。当然,女子行及笄礼也有一些好处。
及笄礼是对女性的体型,帮助她们认清自己的人生责任与义务。虽说其目的不算多友好,但它对于个人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2) 簪的款式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
早在新石器时代,簪便已经出现了。它最初的作用,自然不是为了迎合所谓的礼仪需求。而是插在女子的发髻之上,使其不散。不过,远古时期的发簪,还显得有些粗糙。
直到商朝以后,用骨头制作而成的骨簪便成了常见首饰。在它的尾部,还刻有鸟兽、饕餮与人形图案。由此可见,从商代开始,爱美的女性便已经意识到在发簪身上花费功夫,来彰显其美感。
到了秦汉时期,发展的材质、样式得到进一步发展。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多用金玉制作而成,而且其花样也日益繁多。说明此时的发簪,已经同时兼顾了实用性与装饰性。
在这时候,发簪还有了一个新的别称,叫做"玉搔头"。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曾盛宠李夫人,后者经常在头上佩戴一些华贵的玉簪。有一次,汉武帝便将李夫人头上的玉簪取下,然后拿来搔头。自此以后,玉簪便有了"玉搔头"的称呼。
与汉代相比,魏晋时期的发簪,也同样在材质上有了更为广泛的选择,比如玳瑁玛瑙翡翠这样的稀罕品,都被加到了发簪之上,来显示主人的华贵美丽。
唐代是难得一见的盛世王朝,也同样是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发簪的形式、款式与佩戴方式,都逐渐有了一套新的流程。后世发簪的诸多讲究与样式,也大多来源于此。
可见此时的发簪,在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基础上,也有了相应的美学价值。到宋明之后,贵妇开始将一些珍贵珠宝放在发簪之上。此时的发簪上面的工艺水平,也达到了新高度。
发钗的作用,与发簪类似,都起到了固定头发的作用。而到了后世,两者也同样被用作装饰品。前面提到的宋代贵妇,便经常是簪钗满头。但发簪与发钗,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二者最初的区分依据便是:发簪是一根长针,而发钗则是双股长针,它也是在发簪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一)发钗的区分
发钗的样式、材质也十分丰富。而从材质来看,发钗将贵妇与平常女子做了一个简单划分:
富贵女子的钗,通常有宝钗与玉钗的叫法。例如"春气暄妍御夹纱,玉钗双袅绿云",便能体现出佩戴玉钗女子的清丽脱俗。宝钗是一种较为笼统的说法,如翡翠钗、珊瑚钗、玳瑁钗、琥珀钗。
这其中,玳瑁制作而成的宝钗,其价值往往颇为重要。据《华阳国志》记载:"涪陵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其实,古代发钗最讨喜的寓意,便是它上面的各种吉祥图案。而玳瑁在当时,正是一种名贵的宝石。
玳瑁,原本是一种大海龟,由这种海龟龟壳制作而成的宝石,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古人眼中的乌龟,有辟邪、吉祥、长寿、纳福的含义,所以玳瑁宝石便经常被安置在发钗之上。《续汉书》提到:"贵人助蚕,戴玳瑁钗。"可见玳瑁发钗,是贵人的一种象征。
与宝钗相对应的,则是平民女子佩戴的荆钗。从考古学发现来看,制作发钗最初的材料,便是树枝、荆条与骨头。这其中,荆钗便是用荆条制造而来的。
可在《烈女传》中,举案齐眉的女人公孟光,她在嫁给梁鸿之后,便穿着"荆钗布裙"。正因这个典故,荆钗便逐渐成为了平民女子的代称。后来的铁钗、铜钗这种相对于宝钗玉钗的廉价发钗,被统称为荆钗。
古人喜欢自谦,因为荆钗的说法,不少男子在外称呼自己的妻子时,除了叫她们贱内以外,也经常会以荆妇代称。
(二)发钗是一种定情信物
前面提到,钗与簪的最大区别,便是它的双股构造。也正因如此,钗也经常被女子当成是定情信物。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古代女子在与心爱的男子分离之时,便会将自己佩戴的发钗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交给心仪男子。白居易《长恨歌》中便有类似记载: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前一句诗,便是说明了钗一分为二,起到了定情信物的作用;后一句话说合钗,便是有希望有情男女之间能团团圆圆。
而在汤显祖的《紫钗记》,将发钗的寓意描绘地淋漓尽致。唐代小书生李益,与名门之女霍小玉,便是因为一支紫钗而结缘。两人一见钟情,后来经过多番坎坷与磨难,最终终成眷属。
玉钗一开始出现,其实便暗示李益与霍小玉将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后来玉钗失而复得,也揭示了两人最后苦尽甘来的团圆结局。
严格意义上来说,步摇不是一种基础的发饰,它是簪子的一种特殊形式。正因如此,步摇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它的美学意义与装饰价值。至于实用性与功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说到这,就不难理解,步摇为什么会首先出现在古代王后的发饰上。据《中华古今注》记载:"殷后服盘龙步摇,梳流苏,珠翠三服,服龙盘步摇,若侍,去梳苏,以其步步而摇,故曰步摇。"这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必要信息:
其一,步摇到底是什么?作为一种头饰,它根据女子行走而摇晃,给人以一种颇为直观的美感。
其二,步摇的形成颇为古老,而且是商周时期王后的标配之一。作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首饰,步摇随着 社会 风气的开明,也变得愈发流行。
上行下效, 历史 一次次证明,不少在贵族之间流行的东西,总能流传到民间。在魏晋以后,步摇便已经开始下移。
到了唐代以后,步摇便已经颇为普遍,成为寻常女子的常见首饰了。如《唐语林》中便有载:"长庆中,京城妇人首饰,有以金碧珠翠,笄栉步摇,无不具美,谓之'百不知'。"
从介绍可以看出,步摇是颇有"攻击性"的一种首饰。它虽然以钗或簪为基座,但随着古代女子爱美天性的逐渐释放,步摇也成了很多贵族女子最喜爱的首饰之一。
不仅如此,步摇虽然下移到民间,但它依旧是宫廷女子用来点缀自己的常胜法宝之一。它的材质,多趋向于华贵,如金、玉石、松石、琥珀、珊瑚、琉璃等。再加上它繁琐的工艺,导致步摇一度成为女子妆饰的一道标杆。
杨贵妃得宠之时,便酷爱金步摇,"云鬓花颜金步摇",看上去颇有魅力,引得无数宫人争相效仿。
发簪、发钗与步摇,算是古代女子装饰美发的三大法宝。但仔细区分一下,便能发现这三种首饰背后的寓意却大不相同。
发簪与发钗都是功能型的首饰,但随着礼乐文化的兴起,它们也因为不同的构造,从而衍变出了新的含义。发簪是礼俗文化的代表之一,而发钗又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
至于装饰性更强的步摇,一开始与发簪相关联,是礼俗文化中的身份体现。随着 社会 风气的开明,它才逐渐下移到民间。
当然,除了以上这三大法宝之外,古代女子的首饰还有其他种类。
比如"胜",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头饰。如华胜、方胜、人胜等,分别都有各自独特的寓意。由此可见,古代女子的首饰,是因为它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这才有了各种丰富的表达形式。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 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如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皇帝的妻妾当然是以皇帝为纲,要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寿多子孙”,以使皇家血脉旺盛,帝王基业万古千秋地传承到永远,这只头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实并非那麽称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诸皇子争权夺势,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即有皇后又有妃子,却无子嗣,致使其母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
慈禧还爱美成癖,一生喜欢艳丽服饰,尤其偏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质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咸丰十一年,奕泞病逝承德的避暑山庄。慈禧二十七岁便成了寡妇。按满族的风俗,妻子为丈夫要戴重孝,释服二十七个月。头上的簪子要戴不经雕饰的骨质的,或光素白银的。慈禧下旨令造办处赶打一批银制、灰白玉、沈香木等头簪。同治元年二月,这批素首饰陆续送到慈禧面前。慈禧每天勉强插戴,极不情愿。释服期满,这批首饰全部被打入冷宫。慈禧又戴上精湛华贵的艳丽头簪,直到老年此习不改。
水晶银晶御凤钗
琏沐兰亭御茫簪
尊蓝夜水晶玉镯
尊紫檀水晶玉镯
尊银希水晶玉镯
白青玉钻石项链 |
白青玉钻石戒指
粉絮幻幽穆耳坠
青曦幻幽穆耳坠 |
墨研静雨倩玥钻
蓝御静雨倩玥钻 |
洛羽紫檀香
羽浴红颜伞
翠绿莎纯裙
蓝语芊纱裙
白御寞炎裙
紫燕纷月裙
岚媛蓝色水雾裙
岚媛青绿百褶裙
--银镀金嵌珠双龙点翠条
--金镶珠石云蝠簪
--金镶青金石金约
--金錾花双喜扁方
--嵌宝石白玉扁方
--翠镶碧玺花扁方
--金镶珠镂空扁方
--玳瑁镶珠石珊瑚松鼠葡萄扁方
--锏镀金凤簪
--圣尊翡翠珍珠项链
--龙舞凤祥令
--皇后夏朝冠
--锏镀金凤簪
--衣裳:
--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
--梅花纹纱袍、
--娟纱金丝绣花长裙、
--丝绸罩衣、
--菊纹上裳、
--百褶如意月裙、
--流彩暗花云锦宫装、
--翠纹织锦羽缎斗篷、
--缕金挑线纱裙、
--银纹绣百蝶度花裙、
--撒花烟罗衫、
--百花曳地裙、
--云纹绉纱袍、
--藕丝琵琶衿上裳、
--紫绡翠纹裙、
--软毛织锦披风、
--织锦镶毛斗篷、
--素绒绣花袄、
--捻金银丝线滑丝锦被
--刺绣妆花裙、
--薄罗长袍、
--勾勒宝相花纹服、
--缕金百蝶穿花云缎裙、
--宫缎素雪绢裙、
--刻丝泥金银如意云纹缎裳、
--琵琶襟上衣、
--云雁细锦衣、
--弹花暗纹锦服、
--妆缎狐肷褶子大氅、
--八答晕春锦长衣、
--对襟羽纱衣裳、
--八团喜相逢厚锦镶银鼠皮披风、
--云霏妆花缎织彩百花飞蝶锦衣、
--织锦皮毛斗篷、
--碧霞云纹联珠对孔雀纹锦衣、
--镂金丝钮牡丹花纹蜀锦衣、
--暗花细丝褶缎裙、
--金丝织锦礼服、
--烟云蝴蝶裙、
--撒花纯面百褶裙、
--苏绣月华锦衫、
--四喜如意云纹锦锻、
--挑丝双窠云雁装、
--碧霞云纹霞帔、
--翡翠撒花洋绉裙、
--镂金百蝶穿花云锦袄、
--乌金云绣衫、
--蝶戏水仙裙衫、
--软银轻罗百合裙、
--金镶珠石蝴蝶簪
--金镶珠宝蝴蝶簪
--银镀金嵌珠宝蜻蜓簪
--银镀金嵌宝玉蟹簪
--嵌珠珊瑚蝙蝠花簪
--银镀金嵌宝蝴蝶簪
--银镀金穿珠点翠花簪
--金镶珠宝蟾簪
--金镶珠宝半翅蝶簪
(赐予夫人)
--漩涡纹纱绣裙、
--如意云纹衫、
--流彩飞花蹙金翚翟袆衣、
--乳云纱对襟衣衫、
--绣刻丝瑞草云雁广袖双丝绫鸾衣、
--缎地绣花百蝶裙、
--如意缎绣五彩祥云朝服、
--缎绣氅衣、
--五彩缂丝衫、
--立式水纹八宝立水裙、
--缎织掐花对襟外裳、
--盘金彩绣棉衣裙、
--曳地水袖百褶凤尾裙、
--金丝白纹昙花雨丝锦裙、
--牡丹凤凰纹浣花锦衫、
--散花百褶裙、
--古纹双蝶云形千水裙、
--白玉兰散花纱衣、
--牡丹薄水烟逶迤拖地长裙、
--古烟纹碧霞罗衣、
--散花如意云烟裙、
--烟水百花裙、
--霞彩千色梅花娇纱裙、
--桃花云雾烟罗衫、
--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
--碎花翠纱露水百合裙、
--团蝶百花烟雾凤尾裙、
纯黑水晶参银发簪
黑珍珠吊坠参银
纯黑水晶吊坠
黑珍珠吊坠
纯水晶吊坠
纯紫水晶吊坠
纯蓝水晶吊坠
纯黄水晶吊坠
珍珠吊坠
白珍珠吊坠
紫珍珠吊坠
一般水晶耳坠
一般珍珠耳坠
银累丝耳坠
素银耳坠
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
白玉压鬓簪
珊瑚扁方素簪
赤金盘螭巊珞圈
紫玉芙蓉耳铛
1 古代关于首饰的诗句
古代关于首饰的诗句 1古人形容饰品美丽的诗词
一、《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二、《结客少年场行》唐代:李白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译文: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
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年少时学习剑术,剑术高超,白猿公败在少年的手下,飞上枝头化为一只猿猴。
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剑就更显雄风了。
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少年志气豪猛,哪怕在都市中,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
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
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三、《苏小小墓》唐代:李贺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译文: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
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
清风作为她的衣衫,碧玉作为她的玉佩。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傍晚时准在一旁等待。
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着光彩。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风挟雨,呼呼地吹。
四、《有所思》两汉:佚名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译文: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
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
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五、《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2形容首饰的古诗词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全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孔雀东南飞》节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陌上桑》节选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长恨歌》节选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3古人形容饰品美丽的诗词
一、《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二、《结客少年场行》
唐代:李白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译文: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年少时学习剑术,剑术高超,白猿公败在少年的手下,飞上枝头化为一只猿猴。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
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剑就更显雄风了。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少年志气豪猛,哪怕在都市中,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
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三、《苏小小墓》
唐代: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译文: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清风作为她的衣衫,碧玉作为她的玉佩。
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傍晚时准在一旁等待。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着光彩。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风挟雨,呼呼地吹。
四、《有所思》
两汉: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译文: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
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五、《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4描述“珠宝”的古诗词有哪些
1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 《客中作》---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 《四首》 ---唐韦应物
a 咏玉:乾坤百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玉器,真性一朝伤。
b 咏水晶: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铄愁成水。
c 咏珊瑚: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d 咏琉璃: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4 《寒溪九首》---唐卢郊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硅,明月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5 《浪淘沙九首》(录二)---唐刘禹锡
a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b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背景:
古人用诗词来表达对珠宝璀璨耀夺目、雍容大气、熠熠生辉的赞誉,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
古代珠宝和现代珠宝都极为昂贵,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贵重的一种商品。珍贵稀有。珠宝产量稀少,流传到现代的古代珠宝更为罕见,所以人们十分珍视它。耐久不怕摩擦,不会丧失光辉,不易变形,不易破碎,而且质小价高,易于收藏,便于携带。古代珠宝是人们身份的象征。
5关于珠宝的诗句
1 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 客中作 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3 唐—韦应物 四首a 咏玉乾坤百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玉器,真性一朝伤。
b 咏水晶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铄愁成水。c 咏珊瑚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d 咏琉璃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4 寒溪九首 唐—卢郊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硅,明月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5 唐——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录二)a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江中浪底来。b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6在古诗词中有没有关于戒指的诗句
戒指异名“指环”,史书中称“约指”、“抠(左边应为“弓”)环”、‘手记”、“代指”等。最初,戒指是宫廷中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有了身孕或其它情况不能接近君王时,皆以金指环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时则用银指环,套在右手。后来,戒指传到民间,去其本义,以为美观,久之便留成风气。明代都邛《三余赘笔》记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
与戒指相关的诗句有: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王氏答李章武白玉指环)
哀筝两行雁,约指一勾银。——宋。文彦博
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隋。丁六娘《十索诗》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三国。繁钦《定情诗》
7关于项链的古诗
韦应物1 咏玉 乾坤百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玉器,真性一朝伤。
2 咏水晶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铄愁成水。3 咏珊瑚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4 咏琉璃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唐—卢郊寒溪九首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硅,明月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唐—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李白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8描述“珠宝”的古诗词有哪些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 《客中作》---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 《四首》 ---唐韦应物 a 咏玉:乾坤百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玉器,真性一朝伤。
b 咏水晶: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铄愁成水。 c 咏珊瑚: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d 咏琉璃: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4 《寒溪九首》---唐卢郊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硅,明月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5 《浪淘沙九首》(录二)---唐刘禹锡 a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b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背景: 古人用诗词来表达对珠宝璀璨耀夺目、雍容大气、熠熠生辉的赞誉,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 古代珠宝和现代珠宝都极为昂贵,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贵重的一种商品。
珍贵稀有。珠宝产量稀少,流传到现代的古代珠宝更为罕见,所以人们十分珍视它。
耐久不怕摩擦,不会丧失光辉,不易变形,不易破碎,而且质小价高,易于收藏,便于携带。古代珠宝是人们身份的象征。
9求有关描写古代女子服饰及首饰的词句
1、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出自:两汉:曹植《美女篇》意思: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
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
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2、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出自:宋代: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意思: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用金线绣制的荷叶颜色减退、变得单薄而稀疏。3、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出自:唐代:杜甫《端午日赐衣》意思: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4、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出自:两汉:佚名《有所思》意思: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5、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出自:宋代: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意思: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头饰:
礼服所用:九龙四凤冠、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九翟冠、七翟冠、五翟冠、珠翠庆云冠;
便服所用:金累丝嵌宝石白玉送子观音挑心、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牡丹分心、金累丝镇宝蝶赶花簪、金累丝嵌宝石蝶恋花簪、金累丝凤簪、金累丝嵌宝镶玉牡丹鸾鸟纹掩鬓、金累丝嵌宝牡丹鬓钗、金累丝嵌宝石白玉鱼篮观音挑心、嵌宝石仙人骑凤金挑心、金镶玉蟾宫折桂分心、仙宫夜游金分心、文殊满池娇金分心、玉叶金蝉簪、玉梅花簪、灵芝竹节纹玉簪、嵌绿松石花形金簪、金围髻、宝石串珠围髻、珠子箍儿、金九凤钿儿、翠蓝绉纱羊皮金滚边箍儿、;
(以上都是明代皇后、王妃、命妇等的首饰)
臂饰:金八方镯、金镶玉嵌珠宝手镯、金镶珠宝摺丝大手镯、金起花手镯、金花钏、白玉八仙纹手镯、白玉雕绞丝纹手镯、金镶红宝石双龙戏珠手镯、犀角雕福寿纹手镯一对、百子如意纹手镯、金臂钏(即条脱,像弹簧一样的);
耳饰:金累丝灯笼耳坠、嵌红宝石花形金耳环、镶宝石菱花纹金耳坠、葫芦形金耳环、金累丝嵌宝石叶形耳坠、玉兔捣药耳坠、双龙戏珠耳环、兰花蕾形耳坠、金珠茄子耳环、金珠串灯笼耳环、童子骑鹿耳环、金镶紫英坠子;
其他:金钑花孔雀纹霞帔坠子、金镂孔翟纹霞帔坠子(霞帔坠子的材料可以有金、银、铜、玉、药玉等等,纹样有龙纹、凤纹、翟纹、孔雀纹、鸳鸯纹、练鹊纹、缠枝花纹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