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盎然的荷花池上,伫立着宏伟的君庙,一尊琉璃宝塔屹立于侧,清风流云下还有诗情画意的昙花阁。”
这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并不出自于当今任何园林,也不出自于**布景,更不是什么神话仙境。
它仅仅来源于一张有着160年 历史 的照片,至于照片中的园林,则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伤痛——圆明园。
纵然照片是黑白色,却依旧挡不住圆明园气宇轩昂,湖水潺潺的神霄绛阙之景。
法国作家雨果曾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如此评价过圆明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雨果的这句话,让世人认识到曾经圆明园的辉煌,不仅仅停留在美景层面,其所绽放的艺术光芒同样耀眼。
可就是这样的人间仙境,却在一百多年前被付之一炬,仅留下如今惹人幻想和悲痛的残垣断壁。
至于先前所说的这张引世界瞩目的照片,则就要说到2016年的一次海外拍卖了。
2016年9月,世界知名艺术品拍卖行—英国苏富比拍卖行,在完成了一众珠宝和文物的拍卖后,突然推出了一组黑白照片。
只见台上,拍卖员简单开始介绍起,是一组拍摄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照片,就让在场的大部分文物收藏家,当即失去了兴趣。
他们有的与友人交谈,有的则自顾自地玩起了手机。
大家对于这组 历史 老照片,都没有太多兴趣,唯有一些对 历史 感兴趣的富豪,等待着照片亮相。
可拍卖员对此并不着急,他没有一丝波动的表情上,透着某种难以理解的自信,仿佛对于这组照片的热度根本不担心。
下一刻,他点亮了身后的大屏幕,展示出了这一组照片的一些细节,随即还喊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起拍价:
“这一组十九世纪的黑白照片,起拍价18万英镑!”
这让不少心不在焉的竞买人都提起了精神,要知道18万英镑,用来衡量珠宝文物或许是少了点,但要是用来买下一组黑白照片,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天价”了。
所以,全场的竞买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大屏幕上,他们都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组照片,竟然能拍出如此“天价”。
由于一组照片总共有十二张,为了保证未来买家对照片内容的唯一知情权,苏富比拍卖行并没有展示所有照片。
他们只有挑选了几张照片的细节进行展示,一些细节之外的内容,甚至还被拍卖行刻意模糊化,隐隐透露着无限的神秘感。
但饶是如此,依然没能遮掩住照片中园林的仙景,纵横相交的宫殿建筑,星罗棋布的荷花湖畔,更有纷红骇绿的花木围绕,当今世上没有一座园林能与之媲美。
在场的竞买人见状,内心不禁起了几分怀疑:
“这是十九世纪的园林吗?怎么看着有点像现代电脑合成啊。”
尽管有人对此抱持怀疑态度,但在场的华裔和华人买家还是迅速认出了这一组照片中的园林,它就是清代的圆明园。
那中西结合的园林景观设计,加之富丽堂皇的中国风布局,这不正是曾经圆明园的辉煌盛景吗?
而拍卖人随后的一句话,也彻底对这一组照片,进行了“定性”:
“这些照片是著名摄影家费利斯·比特的作品,都是真实取景”
有了如此铺垫后,照片的拍卖变得十分迅速,先后几位竞买人叫价,最终被一位神秘的买家,以二十万英镑的天价拍走。
2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就高达176万元了,这一举创下了英国苏富比拍卖行的照片类拍价记录。
随着拍卖锤的落下,在场华裔和华人也一同回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曾有人这样说过, “一座圆明园,半部清朝史”。
这句话听起来虽有几分夸张,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我们要知道圆明园的总设计师,那可是历任的清朝皇帝。一座历经数任皇帝建成的皇家园林,其本身就已经足以体现出相当的 历史 分量了。
何况圆明园的建设,那可是“真材实料”的典范,其中不仅有无数珍稀花木,所藏的名贵书画,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连建设用的材料也用过真金白银,装饰品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几乎清一色的金银珠宝翡翠,根本找不出一件凡品。
不过,这样一座恢宏的圆明园,最开始建造其实不过是一座父亲赠予儿子的“小”花园而已。
圆明园始建设于1707年,此时康熙看着这座百亩大小的新建园林,深远地感受到一股新兴之气,遂为这座园林题了字: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圆”和“明”两字的释义:
“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而“明”则是政治业绩光明普照,有明智之意,与顺治皇帝所写的“正大光明”同意。
这一座园林也由此更名“圆明园”,成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皇家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晚年时,直接将圆明园赠予了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这在一众朝中老臣眼中,其实就是“册立国本”之意,说明康熙相中的就是这位“四阿哥”。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康熙最终在1722年时,选择传位于胤禛,缔造了康雍乾盛世中的雍正帝。
雍正即位后,并没有忘记父亲曾经赠予自己的这座圆明园,他一登基就将圆明园设为“御园”,后在1725年时,开始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
他先是在圆明园中设立了“如意馆”,该馆专门用于作画设计,为此雍正在全国范围内网罗了不少名家画师,将他们全部放到如意馆中。
这些画师平日的任务,就是把雍正的一些遐想变为现实,按照现在的机构设置来看,如意馆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建筑设计院。
有了如意馆的助力后,雍正对圆明园的设计走向了一个更高的纬度,无数构思新颖的园林布景大多也都是出自如意馆之手,使圆明园成为了雍正最喜爱的后院。
这也正如大家在《甄嬛传》中所看到的桥段,雍正帝三天两头就要“举家”到圆明园避暑,对圆明园可谓是“爱至深处”了。
而正史也确实如此,有了圆明园的雍正帝,几乎可以说是清朝最“宅”的皇帝:
他一生从未南巡,也很少走出京城,但圆明园却是每个夏天必去的场所。
为了能够在圆明园中待得久一点,雍正还在圆明园中按父亲曾说得“明而普照”,建立了正大光明和勤政殿,用于事务办公。
但一个人批折子,终究是不能与紫禁城朝议相媲美的,所以雍正帝进而又设立内阁、六部、军机处值房,几乎在圆明园内建立了一个小朝廷。
如此完备的办公机构,使得雍正每次入园就能住不少时日,就连最后也是在圆明园中殡天。这种种可见,雍正对于圆明园的喜爱。
雍正死后,圆明园交到了继任者乾隆帝手中,或许是对亡父的追忆,乾隆对圆明园的建设,完全可以用“变本加厉”来形容。
他亲自搬进圆明园中,主持了十七年的圆明园建设,其间耗费如流水,千万白银都“砸”进圆明园的修缮。
同时,乾隆帝不仅对圆明园内部进行了升级改进,还在圆明园外修缮了长春园,而后又扩修并入了绮春园,让圆明园正式形成了如今所说的“圆明三园”的规模。
除此之外,乾隆帝还是一位善于总结和“移植”的设计师。
他多次下江南南巡,都会命人将一些江南园林的设计记录下来,等回到京城后,就直接将记录的景观,在圆明园中进行重塑。
而且,乾隆帝总是要求如意馆和工匠把景观移植做得更大、更奢华,这使得圆明园不仅是集全国之大成的园林,还是所有景观极致的体现,比如“圆明园四十景”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外,乾隆帝也是所有清朝皇帝中最“新潮”的,他在位期间对西洋文化十分痴迷,这其中也就包括着西洋的景观设计。
乾隆在位期间,笼络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画师王致诚、蒋友仁等西洋专业画师,组成了一个西洋设计团队。
这支西洋设计团队,在1747年至1760年间建起了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让圆明园成为了当时唯一与国际接轨的皇家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西洋设计团队实力并不弱,在他们的操刀下,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极具西方特色,甚至可以比肩西方本土园林。
半拱门的西洋园林大门,两面弯曲的上升楼梯,以及美轮美奂的欧式喷泉,让一位到访的法国传教士直呼:
“完全可以和法国凡尔赛宫媲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帝对于圆明园的扩建是极具决心的,在他手上,圆明园完成了质的飞跃。
而圆明园的发展同时也映射出了康雍乾盛世的变革,从康熙传园于雍正,到雍正常驻圆明园勤政,再到乾隆花重金对圆明园的改进。
圆明园,就像三位皇帝治下的清国一样: 康熙创盛世,雍正积国力,乾隆扬国光。
不过,这其实也代表着清国也将如圆明园一样,只是昙花一现地绽放。
1856年时,英法两国借着“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腐朽的清王朝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海军炮舰的掩护下,英法联军对广州发起了进攻,并最终占领了广州,之后一路北上,软弱的清政府害怕英法联军的攻势,赶忙派人议和。
此战英法联军不仅攻下了北京城,甚至还直捣圆明园而去,将此地守军击败后,直接占领了圆明园。
之后,英法联军就开启了一场有组织的劫掠。
英法士兵在满园范围内搜刮金银珠宝,将一应名家书画撕下带走,就连花瓶瓷器也不曾放过,而遇到带不走的花瓶瓷器,他们就直接就地摔碎。
整个圆明园四处都是被撕毁的名画和瓷器碎片,部分地方甚至还能看到满地散落的金银首饰。
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抢劫士兵已经眼花缭乱了,当年《泰晤士报》,就曾有这样一篇对士兵的采访报道:
“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重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有的时候,为了一些珍品的抢夺,联军之间还会发生冲突,甚至已经上升到了械斗的层面。
而且,英法联军在完成了宝物的抢劫后,并没有放过这座皇家园林,在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的授意下,英法联军点燃了摇摇欲坠的圆明园。
这是一场掩盖掠夺暴行的纵火,也是圆明园的第一场大火,这场罪恶的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
在这焚烧的三天之内,那些被烧毁的灰烬残渣都被吹向了天空,如此遮天蔽日的场景,让整个北京城都笼罩在一片地狱般的阴影之下。
而且,这场大火不仅焚尽了圆明园的盛景,还将留守在圆明园中的300名宫女太监的性命一并夺走了。
但英法联军对此却不以为然,下令纵火的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甚至扬言:
“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在他眼中看来,焚烧圆明园根本就不是罪恶的行为,反倒成为了他们扬名立威的资本,此意图足以令华夏后世憎恶。
然而,对于圆明园而言,它的苦难却仍没有结束,英法联军巧取豪夺后,同治帝曾下令对圆明园进行整修。
可开工才十月有余,就因国家财力衰竭而被迫停工,同时在修复工作停滞之后,听闻英法劫财成功的八国联军,又一次攻入了北京。
他们首要第一步就是重返圆明园,并效仿当年英法联军,再次对刚刚被修复的圆明园,展开了新一轮的抢劫。
在抢劫后,甚至也同样放下了一把大火,夺走了圆明园最后一丝生气。最令人震惊的是,圆明园的劫难其实并非全来源于“外人”。
在八国联军掠夺之后,清王朝彻底走向了末路,之后革命党和军阀混战,由于战事吃紧,当时驻守圆明园的陆军第十三师,想到了运石卖做军饷。
于是生气全无的圆明园,迎来了一场“石劫”,十三师在盗卖这些石头,发下了一笔横财,军中人人都因此获益。
此举惹到其他驻军眼红,所以大家纷纷加入到了这场**石头的行动中,而且随着军队的发财, 社会 各界也逐渐加入其中。
比如公府秘书长王兰亭和北洋政治家刘梦庚,就曾公然拉取圆明园的石头前去售卖。
一时间,圆明园废墟就宛如一个石料厂一样,各方势力都在开采石料。
甚至在数十年后的1940年,圆明园仍惨遭侵华日军的蹂躏。
一方面,是日军对最后的石料和木料进行掠夺;另一方面则是伪满洲国,为了解决粮食危机,竟鼓励当地农民到圆明园中开荒种田。
使得圆明园的园湖景观遭受了灭顶之灾,不复当年盛景。
直到解放军进驻北京城,这才让圆明园终于获得了保护。
但等圆明园获得保护时,这里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了。
无论是珍稀花木,还是从前的宝物都已经荡然无存,这对于我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溥仪在宣布退位时,其紫禁城中的文物多达150万件,有人据此进行估算,认为历经康雍乾三代皇帝修缮的圆明园,其中宝物不会少于150万这个数字。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保留住的圆明园文物却只有500件而已,甚至连150万的零头都没有,这意味着大量文物都已失散海外。
而这也确实是事实,今天的大英博物馆内,就针对中国文物设立了东方艺术馆。
其中,有不少文物就是当年圆明园的文物,这些都是英军在掠夺后对皇家女王的“献礼”。
除了大英博物馆外,英国还有不少收藏家保有圆明园宝物,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 放山居”。
英国富豪、收藏家威廉·贝克福德,在那个时代,借着手中资金收敛了不少市场上的中国文物,并将它们统一收藏于该园中。
这使得“放山居”三字,在英国几乎成为,圆明园文物的代名词。
除了英国外,法国欧也妮王后也曾用这些掠夺来的文物,在枫丹白露宫建造了一座“中国馆”。而其中收藏的近千件文物,则全部来自于圆明园。
无疑,英法的一系列行径,让我国深感文物追回的困难。
但作为新中国而言,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无论追回工作多么困难,都是必须要进行的。
在文物追回工作中,最惹人注目的,就当属十二生肖兽首的追回了。
先是央企保利集团出手,以拍卖形式追回了猴首、牛首、虎首,让祖国迎回了第一批圆明园文物。
之后是“澳门赌王”何鸿燊,凭借一己之力直接买回了马首和猪首,还将它们全部捐献给了祖国,让我国获得了十二生肖中的五生肖。
最后是法国皮诺家族,他们在拍卖会中买下兔首和鼠首,并将两首无偿捐献给我国,使得我国终于凑齐七生肖。这也让我国在追回文物这件事上信心倍增。
如今,虽然仍有五生肖下落不明,但我国已经抱定决心,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将它们全部带回“家”。
同时,在对于圆明园的重建上,我国也将引入文化和 科技 因素。
首先是在遗址的建设上,我国主张是保留“废墟”,以此向后世警示腐朽王朝的危害,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永远铭记这一笔血债。
然后是圆明园的重建,北京市政府决定采用数字化重建,这样就能让文化宣传与盛景重现两不误。
如今,圆明园数字化重建,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圆明园的全貌,就将以模拟3D的形式与大家重新见面,让世人再度瞻仰,这集园林文化大成的“千古一园”。
作为华夏子孙,对于这段屈辱的 历史 ,每一位国人都应该始终将其铭记于心。
更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让中国在各行各业上,都保持着向上的活力。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从而才能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让后世子孙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奋进的劲头。
而在这种劲头的趋势下,中华民族终将迎来伟大的复兴,让世人听闻那来自东方的“巨龙之声”。
苏富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它首次以拍卖者作为中介、拍卖公司作为一种职业而出现,它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知名艺术拍卖行,业务包括了艺术拍卖、私人艺术买卖及艺术贷款。
它于1744年3月诞生在英国伦敦一处叫“科芬园”的地方。起源是一位叫山米尔·贝克的书商在“科芬园”一处果菜花卉市场举办了一场持续十天的书籍拍卖会。
约翰·苏富比从1778年就与苏富比拍卖的创始人山米尔·贝克的合伙拍卖书籍、印刷品和手稿。
山姆·李·苏富比是约翰·苏富比的儿子,苏富比拍卖行的名字应该是来自“山姆·李·苏富比”,原因在于他本人纯熟的拍卖技巧,使得拍卖行的声誉日隆。虽然苏富比家族与拍卖行的关系止于1863年,但其名称却保留至今,成为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苏富比办事处遍及全球40个国家,包括美国,欧洲,韩国,新加坡,台湾,中国,莫斯科及多哈等新兴市场;主要拍卖中心设在美国纽约约克大道、英国伦敦新邦德街、巴黎圣多诺黑区街及香港,并定期在另外6个拍卖中心举行拍卖。
苏富比曾经拍卖过第一本活版印刷圣经,美国独立宣言印刷首版,温莎王室财产,肯尼迪总统夫人的财产,圆明园12生肖兽头铜像等著名艺术品。
最昂贵的10种红宝石
日出红宝石戒指
全球最昂贵的红宝石,sunriseuby,主石为缅甸无烧鸽血红红宝石,重2559克拉,两旁镶嵌分别为247、27克拉的盾形钻石。2015年在瑞士日内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30,335,698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全球红宝石拍卖纪录。
赤焰红宝石戒指
Crimson flame,主石为重约1504克拉的缅甸抹谷无烧枕形红宝石,周围有十颖枕形钻石围绕。在2015年12月佳士得香港珠宝拍卖会上以18,063,832美元成交,每克拉约为120万美元,创下红宝石每克拉的新世界纪录。
Jubilee红宝石戒指
Jubilee红宝石戒指,主石为重约1599克拉的缅甸无烧红宝石,周围镶嵌有圆形切割钻石,用抛光黄金进行点缀,超过15克拉的顶级缅甸红宝石在彩色宝石界绝对稀有,这是2016年纽约佳士得量现的美国25年来最重要的红宝石。
Etcetera红宝石项链
这款红宝石项链是Etcetera亲自设计的一款顶级红宝石项链,镶嵌了48颗红缅甸鸽血红红宝石,价值一亿港币。
247ct红宝石戒指
这颗红宝石戒指重247克拉,是极为珍贵的缅甸抹谷红宝石。在2018年香港拍卖会上以八千六百多万成交。
The Ratnaraj红宝石戒指
The Ratnaraj红宝石是拍卖历史上最难得一见的缅甸鸽血红红宝石之一,重约1005克拉,在2016年11月29日于佳士得香港以102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红色皇者项链
2014年苏富比春拍中这串珍贵的红色皇者项链以7刀40万港元成交。这款项链气派摄人,堪称皇者之选,也是世界上最贵红宝石之一。
红色浪漫红宝石项链
在2017年天成国际珠宝及鼎翠秋季拍卖会重,这款红色浪漫红宝石配钻石项链以6780万港元的成交价成为当天最高价拍品。为近十年拍场上最具分量的红宝石项链。
格拉夫红宝石
这颗红宝石重862克拉,原产自缅甸,是非常罕见的鸽血红,在2014年的日内瓦拍卖会上以86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卡地亚红宝石钻石胸针
卡地亚红宝石钻石胸针的主石是一颗1010的缅甸天然鸽血红红宝石,在一次香港的拍卖会上以650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
这几年看拍,你会发现,能够在图册上留名的设计或者品牌并不多。例如这一次的苏富比秋拍上,能够打上名字的,在219件拍品中,也就区区33件的拍品在图册上记录在案。
这一次苏富比拍卖会上,出现了6件他们的作品。但若不是对他家的设计和风格有了解,可能你都意识不到,原来这一家在拍行如此有名而低调。
因为图册介绍上,并没有打出这一家的品牌。
01
-
低调的拍行产品
在写这一篇文章之前,我特意搜寻了关于这一家的珠宝介绍。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这一家的报道或者文章,都少得可怜。
若不是留意到它家的设计,参加拍行一年一年认出并跟拍行人员核实,可能我也不一定知道这一家的存在原来如此”傲视全雄“。
Forms由来自以色列的两名年轻移民Zwick Janover和Elad Assor( Tzvika Janover,Elad Assor)于2008年在香港成立。
这两位创始人均来自珠宝切割世家,对宝石的切割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和把控力。再加上家中强劲的支持力,也使得他们从一开始的定位就在于: 只用市场上最好的宝石来做设计,甚至为了设计而特意切割宝石。
我只能说:家里有矿的孩子真幸福。
Forms 公司成立之初的定位跟我们一般看到的珠宝公司也有所不同。
他们并没有成立自己的商店或者靠打广告来吸引客户,而是通过将自己的作品卖给大品牌, 成为供应商之一而非走到客户面前去销售。
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一条非常明智的选择。
Zwick Janover和Elad Assor,Zwick 热衷于全世界找稀缺高品宝石,甚至如小孩般找到好宝石如考试取得高分一样高兴,而Elad则是对切割着迷,如何将Zwick千辛万苦找回来的宝石配合设计进行切割。
对于这两位年轻人而言,站在大品牌的树下潜心研究自己擅长部分的工作,可谓是各其所职,各得其乐了。
但独特而具有高辨识度的设计,良好的供货销售;让Forms 也开始深思:是否应该像幕后才气漫天的词曲家一样,走到幕前。
而若说要开启品牌之路,上拍无疑是打开品牌之路最佳之选。
Forms珠宝在香港瑰丽珠宝玉石拍卖会上首次亮相即被成功出售。 对于一家年轻的珠宝公司而言,这无异于新歌手一出道就拿奖的机遇和肯定。
自此:Forms可以说是拍卖中常客,特别这几年,凡拍必有其影。
02
-
Forms 的设计
我们回看Forms 的设计,可以说其风格有非常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 几何形状,对称性,清晰的线条,就好像用小刀切割的一样,同时具有亮度,透明度和平滑度。
你几乎是看不见金属的存在,而宝石似悬在空中。
上边这一对,乃Forms 代表火与冰的”Diamond Chandeliers“ 系列:耳环具有强烈的垂吊感但又不失轻盈之美,佩戴异常柔软,即使轻轻走动耳环都能轻轻摇动戴出钻石摇曳光彩。
这一系列让人想起无数个英国皇室贵族里流光溢彩的舞会,但却多了现代的摩登感。
而这一对耳环也可以说是非常考究工艺的一对。
既要保持每一片「树叶」自然的轻盈感,同时还得保持整件珠宝的结构完整性。 与此同时,尽可能展示钻石的最大面同时保证其稳固美观性,这就要求耳环的外观和感觉就尽可能地减轻了重量,可谓是: 设计越简单,制作起来就越复杂!
这一件被称为:“永恒的火焰”,用垫型**钻石以及经过精确切割的白色钻石排列设计而成。
这一件设计,对钻石本身的品质有着高要求,同时对戒指整体美感的把控度没有多年经验还真的做不出来。
自然而流畅的曲线感,弧度的弯度和立体造型的品位把控,使得Forms在”平凡的线条“设计中脱颖而出。
Forms的标志性风格是 高度定制的钻石和宝石通过使用最少的镶托来达到漂浮的即视感的设计,并通过独特的排列和设计,用白色钻石的火彩和透明来强调钻石、彩色宝石本身的美感。
而这对红蓝宝耳环,集这几大标志于一身。
品质上乘的彩色宝石置于中上位,左右两边应用了 平面切割钻石 嵌入隐形式K金镶孔内,中间的纹理则是在背后采用了”树叶“之形。三种设计融为一体。
看着Forms的这些设计以及对高品质宝石的追求,对比以前我一直搞不清自己最欣赏的设计特质是什么?
03
-
探究与反思
说实话,在这一次苏富比看到6件Forms的拍品之前,其实我对Forms并没有太过在意。
但在给大家做导览图录分析的时候突然发现这6件珠宝都来自Forms且再回翻之前的拍卖图册发现都有其踪影时,不禁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一家11年”新店“能够常上拍卖而我们国内很多设计师却还挣扎在如何发展的边缘?
原因当然是多方的,但从这一件事中我们或许可以找找共性。
在给大家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了很多的原因:例如两位创始人富裕的家境、香港的环境、圈层、设计的独特性、运营等等,但似乎所有这些理由都有所欠缺。
突然想起夏天在北京故宫导览卡地亚展的时候看到的一句话: 风格并不如人们那样,是一种装饰;风格更不是一门技艺;风格是一种眼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