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墓中哪件宝物价值过亿,孙殿英完全不识货,随意仍在地上?

慈禧墓中哪件宝物价值过亿,孙殿英完全不识货,随意仍在地上?,第1张

慈禧墓中的陀罗经被价值过亿,但是孙殿英并没有看出来这个陀罗经被的价值,反倒直接扔在地上随意践踏。

在1982年的时候,孙殿英为了筹集军饷选择了盗墓。他听说慈禧的墓有很多宝物,于是召集了一大堆士兵前往慈禧的墓中。孙殿英先是炸开了慈禧的墓,然后就进行**。

孙殿英**了很多宝物。不仅有慈禧口中含着的夜明珠,还有各种陪葬的珠宝首饰,甚至连慈禧当时头上戴着的凤冠霞帔还有脚上穿着的金玉鞋,也全没有放过。但是,孙殿英唯独留下了一件宝物。

这件宝物价值连城,就算慈禧太后墓中所有的稀世珍宝价值加起来都没有这件宝物的价值高。这件宝物就是一条被子,所以孙殿英并没有重视直接扔掉了。

但是这条被子是陀罗经被,它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陀罗经被是由西藏喇嘛向清朝进献而来的,陀罗经被上面刻满了真言密咒,不仅能够保平安,还可以逢凶化吉,还镶嵌着820粒舍利,代表着西藏喇嘛对清朝美好的祝愿。

后来孙殿英在搬运其他财物时直接踩在了这条陀罗经被上,这条陀罗经被被众多士兵随意践踏,变得非常脏,更没有人愿意捡起它了。

幸运的是,也正因为孙殿英没有看出这条陀罗经被的价值,考古学家才能轻而易举的得到这条陀罗经被,现在这条陀罗经被已经被收藏在了故宫博物馆里,可以被世人观赏。

相传慈禧嘴里含的夜明珠是分成两半的,分开的时候清澈透明,不发光,但是当它两块合并在一起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圆球,就会散发出迷人的绿光,夜间都可以用来照明,很是夺目,怪不得慈禧那么喜欢。原本这块夜明珠是由阿富汗酋长进贡的,原先放在仓库里,偶然间被慈禧发现,拿来当作宝贝一样供着。

慈禧非常喜欢珠宝,她对珠宝的喜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当然也会收集很多奇珍异宝,慈禧算得上是一个宝物收集专家。在她成千上万的宝贝中,她独对这个夜明珠情有独钟,爱不释手,以至于每天拿在手上,有空就把玩几下,在夜间还用这通亮的宝贝来照明。慈禧得知,这种夜明珠可以使尸身不腐,所以命令众人,在自己下葬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夜明珠一并放入棺材之中,由此可见慈禧对它的重视。

相传慈禧的这颗夜明珠,早先是属于印度皇帝的。后来阿富汗国打败了印度国,将这颗夜明珠据为己有了。当时的乾隆爷威震四方,阿富汗酋长为了讨好乾隆爷,特地献上这颗夜明珠作为求和礼,这颗夜明珠就一直放在库房里,后来过了百年偶然被慈禧发现,看见这颗发亮的珠宝甚是喜爱,便收进了自己宝物的行列,甚至每天都要把玩。

这颗夜明珠后来如愿以偿随着慈禧入了葬,再后来孙殿英以军事演练为名炸开墓门,洗劫了慈禧的墓地,盗出了这颗夜明珠,送给了美人宋美龄。据统计,这颗夜明珠的市场价值高达八亿人民币,可见它的价值所在,慈禧喜爱它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她心心念念的宝贝并没有守护她到最后,它的尸身也并没有因为这颗夜明珠而做到不腐。

慈禧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监李连英曾亲自参加了慈禧棺中葬宝的仪式,在李莲英和他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中,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根据《爱月轩笔记〉载,慈禧在未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了金丝所制的镶着珠宝的锦褥层,厚约七寸;锦褥上又铺了绣花丝褥子一层,然后在丝褥上再铺了亠层珠子,珠子上又铺了绣着佛串珠的薄褥子一层。头前放着翡翠荷叶,头下放好翡翠西瓜枕头,脚下放一大朵碧玺莲花。这一切放好后,始将慈禧的尺体移放棺内。慈禧身穿金丝串珠制作的缫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嵛子,又用珠串九练将尸体严密围绕,并以蚌佛十八尊放在慈禧的手旁边。据记载,以上所放的这些珠宝,都是私人孝敬之物,不在公账内列入。慈禧身盖陀罗经被子,头戴珠冠,珠冠两旁放入金佛、翠佛玉佛一百零八尊,两脚下各放西瓜一个,甜瓜两个,以及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百件身左边放玉藕三节,上有荷叶莲花等。身右边放珊瑚树一枝。其余空隙处全用珍珠、宝石等物填满,然后又盖上网珠被子一床、算是入殓完毕,正准备盖棺时,一位公主赶来,将网珠被子揭开,又给塞进去玉制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均放在慈格的手边,这才合上棺盖,殓完毕。

慈禧入棺珠宝的当时实价

据《爱月轩笔记)载,慈禧入棺的珠宝,当时账上都记有制作价和估价。金丝锦被制价八万四千两(均以银两定价):镶八分珠子一百粒,三分的珠子三百零四粒,六厘的珠子出千二百粒,米珠一万零五百粒;红蓝宝石,每块重四钱的十八块,每块重一钱的六十七块;祖母绿,每块重五钱的计两块,碧玺玉共二百零三块以上制价共四百八十五万四千二百两。一钱重的圆珠子层,共二千四百粒,制价百三十一万两绣佛串珠褥子制价十二万二千两1每粒重五分的珠子共一干三百十粒,制价十万零二于三百两。头顶翡翠荷叶,工十两五钱四分,叶满绿筋,天然长成与真荷叶极为相似制价三百八十五万两脚登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制价七十五万两身穿串珠袍褂二件,绣价八千两,共用大珠四百三十粒,中珠千粒,分的小珠四千五百粒,共用大小宝石千世百三十五块,制价二百二十万两。项戴朝珠三挂,其中两挂是珠子,一挂是红宝石,共制价五百四十五万两。佩戴十八子的珠镜等,用珠八百粒,宝石三十五块,制价五十九万两。陀罗经被子铺珠八百工十粒,制价四十六万两。珠冠制价十五万五千两。用四两重的珠子一粒,珠大如鸡蛋,据说是外国进贡的宝物,并非新制,当时账上估价二干万两。身旁放的金佛,每尊重八两,共二十七尊;翠佛每尊重六两,共三十七尊;红宝石佛每尊重三两五钱共三七尊总共八尊,制价一百六七万两。脚旁左右翡翠西瓜各校青皮红瓤白籽、黑丝,估价五百万两。翡翠甜瓜四枚,其中两枚是白皮、黄籽、粉瓤,两枚是青皮、籽、黄瓤,估价六百万两。翡翠桃十颗,青色,粉红尖,与真桃极为相似;黄宝石李子一百颗,红宝石杏六十颗,红宝石枣四十颗,共制价三十九万两。翡翠白菜两棵,绿叶白心,菜心上落一只蝈蝈,绿叶旁又落两只马蜂,**,公账上只录其名,或许是大臣们孝敬的账上注明估价一千万两。身左旁放玉藕三节,上有灰色泥污,藕上长出绿荷叶和粉莲花,还有黑荸荠一枚,共制价四百五十万两。身右旁珊瑚树一枝,红色,树上绕樱桃一枝,青梗绿叶,又有红果树上落一只翠鸟,都是天然长成,制价八十三万两。慈禧身上及空隙间填八分大的珠子五百粒,六分大的珠子一千粒,三分大的珠子二千二百粒,红蓝宝石二千二百块,共制价四百二十三万两。网珠被子用珠六千粒,每粒二分重,共制价四十二万八千两。番佛四十八尊,每尊高不过二寸,白身白足,穿黄鞋,放红衣,手持红莲花一枝,都是玉质,制价二十五万二千两。各王公所孝敬的宝物中,以某公主的八匹骏马玉质最佳,每匹长不足二寸,毛色式样各不相同,玉质十八罗汉也是颜色式样各不相同,这两宗均未入账,估价需百万两。以上都是慈禧棺内之物棺外还有很多宝物未上账的。如,放慈禧棺材的宝床上有个石洞,人称“金井”,里边满放着慈禧生前所喜爱的珠宝珍玩等物,这些宝物不记入公账,亦未作估价,如有估价,也一定是惊人的数字。就仅棺内珠宝而言,共计制价、估价已在七千三百一十九万五千四百两白银之巨。

1、点翠

点翠不是一种头饰形制,而是一种装饰技艺。“翠”是指翠鸟的羽毛。点翠工艺十分复杂,先以金属制成底托,将银子拉成银丝,用银丝捻成绳纹花丝,勾勒出图案纹样,经过鎏金处理后,将翠鸟的羽毛修剪成相吻合的外形,粘贴在线条间的凹陷处。翠鸟非常稀有,体型又娇小,所以制一朵小小的头花需要许多只翠鸟。

2、金约

这款有点“紧箍咒”的既视感,这是清代后妃穿朝服时佩戴的头饰,在戴朝冠时需先戴金约来束发。金约由金箍和后部垂缀的串珠两部分组成,金箍的节数和串珠的行数多少,反映了后妃等级地位的高低。

3、扁方

满族妇女颇具特色的发式为两把头和大拉翅,梳这两种发式的时候要用一种横簪来贯连固定,即为扁方。扁方更像一把尺子,造型扁而长,一端卷起另一端呈半圆形。宫廷中所用扁方多为玉制,也有珊瑚、翡翠、金镶玉和玉嵌宝石等制品。

参考资料:

4、流苏

现在女生的包包也流行这种流苏,在清代宫廷头饰中则是一种近似簪子,下垂珠穗的饰物。而古代首饰中的“步摇”一词更形象地定义了此种饰物——随着佩戴者行动,走一步摇一下,充满了动感。

5、钿子

这是一种用金嵌成花状的美饰。这种头饰实际上是皇后、妃嫔们在穿吉服时所戴的便帽,一般用藤丝或细铁丝编成帽架,上面缠绕黑色丝线,再用各种宝石、珠翠嵌于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图案。同时钿子分为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参考资料:

-点翠

-金约

-扁方

-流苏

-钿子

人民网-真实的清朝宫廷头饰远比影视剧中的精致致奢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639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