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薄如丝!陈世英代表作《悟蝉知翠》即将亮相。你期待吗?

翼薄如丝!陈世英代表作《悟蝉知翠》即将亮相。你期待吗?,第1张

对于宝石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不喜欢的,宝石精美的外表,美轮美奂的形状,很容易让人看到第一眼就爱上宝石。

但其实,宝石在开采出来时也只是一块儿普通的石头,无非是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石头更加闪亮一点,而我们最后看到宝石美轮美奂的外表都是经过宝石雕刻师雕刻后而成的而国际宝石雕刻师的一件代表作就即将亮世。

陈世英的代表作《悟蝉知翠》即将亮相了,这件作品是由翡翠雕刻而成的,此次《悟蝉知翠》是讲翡翠打造成了一只蝉的形态,并且把蝉薄薄的翼也经过切割后打造了出来,真正的做到了蝉翼薄如丝的形态,我是十分期待这件作品问世的。

可能很多人对陈世英不了解,但是喜欢珠宝雕刻的朋友一定听说过陈世英这个名字,因为陈世英是国际珠宝设计雕刻大师,是我国福建人,陈世英早在1987年就开创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Wallace Cut 雕刻法,所以陈世英的雕刻技术可谓一绝。甚至在1992年时,陈世英就受邀去了德国宝石博物馆进行了个展,也是首位受当时当地报道的亚洲宝石雕刻家。

陈世英的雕刻作品也获得过许多的奖项,他自己更是获得过《芭莎珠宝》颁发的"年度当代珠宝艺术家"大奖,陈世英对珠宝的雕刻不止是表面功夫,而是他从心底里就十分热爱雕刻,他的作品都代表着很多特殊含义,表达出各种意义。

并且陈世英也是50年来唯一获邀参加巴黎古董双年展的的亚洲及中国参展商,是名副其实的珠宝艺术大师。你最喜欢陈世英的哪一个作品呢?你对珠宝的了解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近些年中国艺术家陆续飞往意大利,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创办于18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历来以着重先锋艺术闻名,被称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业内人士透露,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费用不可小觑,动辄以数十万计,一般的艺术家根本无力承担。

“就像学生乐于在国外大学留学镀金一样,很多中国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也不过是把它当成镀金的参展经历。”对今年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双年展,上海一民营艺术馆的负责人张明繁(化名)并不感到惊喜。在他看来,参展人数剧增不能说明中国艺术国际地位的提升,反而揭示了当下中国艺术界的浮躁。参展能提升艺术家知名度,也是炒高艺术家作品的噱头。中国艺术家扎堆双年展的浮华喧闹背后,深藏着资本欲望的暗流涌动——艺术家、艺术基金、艺术展,三者形成了一套欲说还休的纠结利益链。

一件去过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品意味着什么呢?

“起码,这是一个听上去不错的拍卖噱头。”上海一家大型民营美术馆的负责人透露,“相对于某件作品将来可能卖出高价或者身价升值的潜力,为此支付一些成本当然也是值得的。对于艺术家而言,参加平行展解决了他们的若干需求,比如被展示、被肯定、提升作品附加值;对于策展人而言,艺术家们愿意以各种方式为此付费,有利可图;而对于威尼斯双年展官方而言,有这么多的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捧场,为其艺术事业和旅游事业贡献收入,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成为“不错的拍卖噱头”,背后的逻辑基础是中国艺术品交易自身的特殊性。在大众层面上,中国的艺术品交易是卖证书的。其实不仅仅是艺术品,古玩、珠宝、玉器等都是一样的。因为没有足够深度的文化土壤支撑,中国的民间收藏圈子从起步就开始走上了“用价格标识一切”的路子。于是,国内大部分的艺术品交易,变成了证书的交易。本质上,这是一种不规范的股票市场,不是艺术交流和交易。

“只有中国艺术家才会如此热衷参展威尼斯双年展。因为在过去,有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威尼斯双年展获得国际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批评家、策展人徐子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进一步印证了上述分析。

实际上,威尼斯双年展创立时的初衷和动机之一就是为当代艺术建立新的市场。甚至直到1968年,威尼斯双年展还设有销售办公室,用来帮助参展艺术家销售作品,并提收10%的佣金。

梵克雅宝四叶草系列。

1、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是法国著名奢侈品品牌,自百多年之前第一件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珠宝诞生以来,VCA便一直是世界各国贵族和名流雅士所钟爱的顶级珠宝品牌。

2、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以在凡顿广场的凡顿立柱作为视觉设计,创造出一个内含品牌所写字母VC和A的菱形符号。这个品牌标志1938年通过注册,而后梵克雅宝每推出新的作品,都会在上面铭刻刻这个品牌印记,象征宝石来源和贵金属含量都是经过严格的品质控管。

3、凡顿广场素有"巴黎珠宝箱"之称,更是流行时尚的发源地,凡顿立柱就位在广场的中心位置,梵克雅宝以此作为图腾设计,隐隐透露著自我定位的高度期许,也似乎要世人永远不忘品牌当初在此萌芽的创业精神。

4、梵克雅宝(Van Cleef &Arpels)这一源于真实爱情故事的法国顶级珠宝品牌,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见证了无数动人的爱情传奇,其Bridal婚嫁系列更因璀璨美钻和精湛工艺博得名媛淑女们的青睐。从温莎公爵夫妇的安提贝居所到摩纳哥王妃格雷丝·凯莉的盛大婚礼,处处可以看见VanCleef& Arpels 梵克雅宝给主人公带来的高贵与幸福。

扩展资料

旗下产品

1、仲夏夜之梦

梵克雅宝 (VanCleef&Arpels) 以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仲夏夜之梦》为创作灵感复活了一个充满神秘魅力的“珠宝花园”。并以莎士比亚浪漫诗句“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为名,缔造出一个小仙子与小精灵居住的梦境国度:四周是浪漫而神秘的树林、令人心醉的天与地,钻石及珍贵宝石精密配合制成的Folie des Prés系列,将设计师的匠心独运表露无疑。

2、双年展戒指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携旗下全新高级珠宝系列Les Voyages Extraordinaires TM惊艳亮相第十五届巴黎古董双年展,瞬间绽放璀璨雍容。其中包含四款专为此次双年展特别设计的戒指,每一款皆别具动人魅力,令人心驰神往于儒勒·凡尔纳 (Jules Verne) 笔下的科幻世界。

3、高级腕表

1、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的眼中,时间是诗意的体现。每一季,品牌均致力于捕捉时间稍纵即逝的本质,将它飞扬的神韵凝入如梦似诗的腕表当中,以大胆的设计震撼人心。品牌完美结合精湛制表与珠宝工艺的钟表系列,蕴藏了心动的一刻、屏息以待的激情、一段美好的回忆或是一刻由衷的喜悦,在时针的推移中期待下一个珍贵时刻的来临。

2、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以全新的腕表系列,再次颂扬这些美妙的时刻:轻灵的Charms腕表随时光的舞步摇曳,而Timeless系列的新颜则宛如为Poetic Complications诗意复杂机械机芯高奏的序曲,时间的流转就像恋人相携漫步般浪漫。

3、以70年前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登陆美国的非凡探险之旅为灵感泉源,从神秘魅惑的纽约第五大道744号店铺到明媚的加州风景,品牌工匠以卓绝的工艺捕捉花朵的美态、鸟儿展翅飞翔的俪影,将壮丽的美景凝聚于方寸之中。大胆而优雅的风格为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的时间诗篇注入全新创意神采。

参考资料:

-梵克雅宝

敬静

珠宝,这一历史悠久、声名显赫又价值无边的品类,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截然不同的样子。在女人们的心里,它是最亲密的朋友,最让人怦然心动的梦想;在地质学家眼里,那是一颗颗存量稀少而挖掘困难的稀世矿藏;在收藏家的保险柜里,它是传世的珍宝,终生的挚爱……在光鲜亮丽变化莫测的时尚领域里,人们是怎么看待珠宝的它与时尚究竟有着怎样缠绵的关系谁掌握了其中的秘密,谁就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1时尚究竟是什么

关于时尚的定义有很多种描述,但归根结底说得都大同小异,基本上可以汇总成这样一句话:“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尝试、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的生活样式。涵盖服装饰品、饮食、行为、居住、消费、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是的,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点:一个是时间上的要点,即“在特定的时段内”,也就是说时尚应该是短暂的,而非永恒的;另一个重点是强调时尚是有一个过程的,即从被少数人到多数人接受和崇尚的过程。这个概念还给出了时尚的范围:那就是无处不在,是一种渗透到生活每一个角落里的Lifestyle。

从这简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读出这些重要的信息:要想一款珠宝的得到人们的喜爱,一定要找准时机,就是要在那个已经被少数人引领正被大多数人推崇的关键时刻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早一步,只能被少数人欣赏,晚一步,则成了过气的明星风光不再。另外一点也至关重要:要想一款珠宝赶上时尚的潮流,一定不能只单单看它的自身的材质或设计,更要看到珠宝之外的其他方面,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在某一个时代中独立存在。

在我看来,“时尚”还有三个非常值得思考的特征,它让我们能更加辩证地思考“时尚”这个话题,思考时尚与珠宝的关系。

11 时尚具有神奇的力量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有时候我们说起时尚会觉得它如天上的云朵般捉摸不定,看得见却摸不着,但是它的力量确是实实在在的巨大。它可以让一个成本只有10元钱的商品,在短时间内可以以10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大量卖出,人们还趋之若鹜;也可以让上个月还卖到断货的热卖单品,这个月打了3折还无人问津。借时尚之力还需借得恰到好处,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妙用。

12 时尚从来不曾消亡

虽然时尚潮流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时空里“时尚”都是永恒存在的,只不过是从一种时尚过渡到另一种时尚,影响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所以,任何产品要想完全脱离“时尚”孤立地存在,基本是不可能的,它总是受到时尚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13 时尚是在过去的土地上开出新的花朵

从服饰到建筑再到音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尚的轨迹,它从来不是无中生有的东西,也不是永远100%的创新无极限。Dior先生1947年轰动世界的的NewLook,今天依然随着复古风潮红遍全球;女人们的裙子短了长,长了短,珠片之后是铆钉,铆钉之后是印花,每年都不同却数年再轮回。但轮回之后,印花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印花,珠片也不再是从前的珠片。这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社会也随着它的脚步向前滚滚而去。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2一定要搞清楚的珠宝层级

在国内的许多场合,我经常为一些名词感到疑惑,大家每天都在说,但是每个人对这些名词的定义却不尽相同,彼此纠缠,分割不清。比如,到底什么是“首饰”“首饰”里包含“珠宝”么“珠宝”是“首饰”的升级版么“高级珠宝”到底“高级”在哪儿

我曾带着这些疑问,采访过许多国际知名的设计大师,品牌CEO,在国际的珠宝圈儿或者说是时尚界,其实对珠宝不同层级的分类还是相当明确的。基本三个英文词组可以完成,但是无法非常准确地翻成中文。对于每一层级的定义,也不是我的个人观点,而是我总结了众家之言,将其概括出来。

High Jewelry:这一类是珠宝界的翘楚,我们通常会翻译成顶级珠宝或高级珠宝,但是翻译之后也容易有歧义,反而国际上对HJ的定义是约定俗成的,直接说英文更准确一些。这类珠宝必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使用世间最珍贵的稀有宝石与材质;充满艺术感的美轮美奂的设计;必须是纯手工打造;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是有几家的CEO特别强调了纯手工和不可复制这两点,那是保证这种High Jewelry的纯正血统,区别于工业大规模生产的重要因素。

Fine Jewelry:这个英文是我们在许多珠宝店里看到的最普遍的用法,也是我们通常可以在百货商场或者珠宝门店里看到最多的商品。它的四个特征是:使用贵重金属或宝石;有风格的精致设计;日常可佩戴;可复制的,商业化的。有的时候我们在一些资料里也有人将其翻译成“高级珠宝”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Fashion Jewelry:但其实这个词在很多时候被另一个词代替,Accessory,泛指时尚配饰,其实已经不是珠宝的范畴。一般说来它们是使用非贵金属、非贵重宝石制作的,可取材于任何天然或人造材质,当然也是可复制的,商业化的。

时尚界一般说到“珠宝”实际上指的是前两种,第三种一般被归类到服装品类里,作为服装配饰这一子类别看待。

3百年时尚如何影响珠宝

“时尚”既然是一个特定时期的Lifestyle,就一定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每个历史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宝设计、珠宝材质和工艺,一定都受到当时无孔不入的时尚的影响。但是,由于掀起时尚潮流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一种流行的款式存在的方式和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然我们来看看那些至今对我们来说仍然耳熟能详的经典珠宝设计如何在那些早已远去的年代里受到“时尚”的浸染的。

宗教与享乐的“巴洛克”:这种风格的名字和珠宝最有渊源,起源于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当时这种繁复夸张,宗教色彩浓郁、极富装饰性的典型风格是天主教复辟后,随着贵族统治的巩固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这种风格让人有种纸醉金迷的享乐主义色彩,同时又具有非常浓厚的宗教特征。所以在

那个高度崇尚华丽的年代,在夸张的提胸和束腰,层层叠叠的蓬松裙摆的时装风潮中,经常有着不规则缠绕的华丽钻石项链,装饰味道浓郁的十字架,闪耀着刺眼光芒的心型宝石。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女人决定的“维多利亚”风格:这种兴起于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形成的艺术复辟的风格,它重新诠释了古典的意义,扬弃机械理性的美学,开始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全新的对艺术价值的定义。整个维多利亚风格都给人以华丽柔美之感,在建筑和家具上经常能看到各种花纹的重新组合,走兽飞禽的写实表现。当时女人最流行的时装的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与之相配的珠宝,更是多见花草的设计元素为代表的“花环风格”,以及繁复轻盈的立体化设计。铂金作为更为稀少珍贵,并且延展性极好的贵金属运用到钻石镶嵌的珠宝上。这跟两个重要的因素有关:一个是这个时代的主宰者最强大的大英帝国的王者是一个女人,她的柔性特质直接表现在时尚的风潮里,另外强大的国力让当时的英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在珠宝方面就直接影响到珍贵金属的开采、冶炼,以及钻石的切割工艺的长足进步。

一场运动带来的“新艺术”:新艺术风格流行的时间不长,仅在1880至1910年之间盛行。它的兴起。和其他两个风潮不同的是,它并不是来自统治者或宗教自上而下的力量,而在世纪交替的特殊时期,受到整个社会的世纪末大环境所影响。人们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的所有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这时人群中最敏感的艺术群体:艺术家、手工艺人、建筑师等等将这种情绪发展成一种新的装饰运动,导致了新艺术风格的诞生。这一时期的珠宝比任何时期的特色都鲜明,体现出一种非常情绪化的奇幻的交织感,以植物、花卉和昆虫等自然事物作为装饰图案的素材,以象征有机形态的抽象曲线作为装饰纹样,呈现出曲线错综复杂、富于动感韵律、细腻而优雅的审美情趣。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工业发展美学升级Art Deco:进入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发展风生水起,这样我们当然不会奇怪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的风靡。为什么在工业感极强的对称、几何、放射状的造型里,也会有来自东方的典型特征和久远至古埃及的图腾纹样这同样要归功于样的大时代,资本主义的强大扩张,让更多文化的影子出现在西方的设计中。梵克雅宝、卡地亚等大牌很多1920~1930年代的经典之作都充分展示了Art Deco的典型特征。

还有许多精彩纷呈的经典珠宝风格,不一一赘述。从以上几个典型风尚中,我们显而易见“时尚”是从何而来,珠宝的设计与材质和工艺又是怎样受到影响的。它作为装饰物与艺术品从来都走在时代的前沿,与每个时尚风潮息息相关,和谐生长。

虽然这些风格已经从当年最时髦的流行风尚成为今日人们眼中的永恒经典,但是,你一定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我们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人们审美快速变化的今天,以上这些珠宝风格从来不曾消失,依然在2012年的新款中可以看到装饰艺术或者维多利亚风格的演绎。就像我在文章开头写到的:时尚,是在过去的土地上开出来的花朵。

4大牌珠宝的时尚秘密

时尚具有这非比寻常的神奇力量,那么那些叱咤百年热卖全球的珠宝大牌是怎样在时尚的世界里游刃有余又是怎么将时尚演绎成经典,又用经典幻化成当下的时尚因为几乎所有的大牌都有High Jewelry和Fine Jewelry两条线,在这两个部分,他们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41 植根品牌内涵的High Jewelry

全球最成功的几大珠宝品牌,几乎都有着100到200年的历史。在当年的时尚风潮中,他们都曾引领着时代,被达官贵人们推崇着,被普罗大众向往着,最终被时光塑造成经典的代表。在那个有皇室和贵族的时代,每个品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品牌特色,而如今,在仍然小众的高级珠宝市场上,他们仍然坚守着过去的荣光和品质,让时尚成为经典,经典成为永恒。

殿堂级高级珠宝品牌卡地亚,一直在强化“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每年推出的全新高级珠宝系列中,一定会有百年不衰的经典形象:豹子、印度风格水果锦囊、兰花等等,绝对是品牌最佳的代言单品。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藏家会一直收藏卡地亚呢,如果它的经典设计一成不变答案是当然不会一成不变。每一年的新品中,我们一定会看到许多与时代相呼应的创新:比如说新材质的更新,对乌木化石的应用,最近非常热门的极品海蓝宝石、红宝璧玺等都能在新的系列中看到;比如说新设计元素的加入,在2012年巴黎珠宝双年展上,更多的动物形象在保持品牌设计风格的前提下被应用到高级珠宝上,例如虎、鹦鹉、骏马等等,即便是最经典的豹子的形象,也有了从威武到可爱的些许变化。但是,一脉相承的品牌设计风格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那是品牌价值中非常关键的要素。

42 Fine Jewelry普世价值是永恒的时尚

高级珠宝如阳春白雪般只针对少数人展示,但众所周知,珠宝大牌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全世界各地的门店,那些单价并不是很高昂的Fine Jewelry。对于这部分珠宝的设计,这些品牌最热销的产品一定要具有世界性,就是说,一款设计要受到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人的共同喜爱。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有两个办法:

第一,将高级珠宝系列的元素提取出来,发展成可以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在卡地亚的店里看到很多的18K黄金不想钻的豹子戒指,或是豹纹耳环。因为这样的元素可以带来与品牌高级珠宝相关联的美好购物体验和心灵感受,所以,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第二,以普世价值观为依据来进行产品系列的开发和设计。很多人提起大牌的经典热卖单品总是会说:为什么店里总是那些款式就是这些款式,看起来简单,工艺更不复杂,但却可以虏获全球消费者的心。除却广告、公关的手段,产品力也是绝对不容小觑的。两个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究竟是什么在打动人心。

卡地亚1924年推出的一款戒指,由18K黄金、K白金和玫瑰金组合在一起的三环戒指,Trinity三色金系列。从推出至今日,都是全世界卖的最好的戒指之一。“爱情、亲情、友情”三个不同的颜色的环代表着这三种每个人都深刻体会的三种情感。正像品牌自己所说的:“它用灵感勾勒出时代精神,缔造一个充满遐想的意境,也记录下每个人不同的生命历程。”一个清晰的设计理念,一个所有语言文化背景下都能明白的表达,一个能直指人心的情感诉求,这一切构成了一个产品的设计,而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简单的三个金属圆环。

另一个非常近的例子,是2009年Tfainy推出的Keys系列项链吊坠。其灵感来自于蒂芙尼公司馆藏珍品中的“钥匙”。这些馆藏“钥匙”由一些经验丰富的金匠和银匠手工精制而成,以前主要用于珠宝盒,纪念品盒,影集,日记本和皮箱,甚至作为开启私人俱乐部和乡村庄园大门的钥匙。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钥匙,随处可见的钥匙,被直接设计成各种不同形式,打开了所有人的心门。从“锁、钥匙、开启”而带出的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帮助Tiffanykeys系列成为当年全球销售最热的一款!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我看来时尚与珠宝设计的关系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很直接:我们要到时尚中去寻找灵感,因为时尚里有当时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各种要素带给人们的体验,在时尚中提取潮流要点一定会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推崇。

第二个层次很重要:我们忘记时尚的存在,具有穿越潮流的目光。因为潮流是短暂的,设计却可以在潮流退去后成为精华,化为经典,成为宝贵的文化和艺术的财富。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第三个层次很禅意:我们最终要回到时尚,因为它从不消失,因为它永远轮回。时尚在变,但,人性从未改变。

2010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将于10月23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主题为“巡回排演”。“巡回”是巡游与回归,“排演”是排布与推演。“巡回排演”是开放性的和流动性的,强调展览的策划情境和展开的过程,强调展览的创作与生产意识。在巡回排演中,展览空间不仅仅是艺术品的陈列场所,而且是生产性的、变化中的、反复试验的感性现场。本届双年展旨在打造一个流动性的论辩、展示、表演与生产的巡回剧场。 2010年6月11日,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第二次新闻通气会在中国美术馆召开。策展团队成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等参加新闻发布会。

双年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它的体制化和均质化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反思和批判的焦点。“巡回排演”试图以上海为文化“基地”,在不同的机制平台上检验双年展的学术思考,共同探讨展览这一“展示-生产”领域的内在界限、它和社会空间的关系、当代艺术的社会参与和制度批判的历史对于展览体制本身的挑战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巡回排演”是对当代艺术展览制度的一次反思,并从这种反思出发,对双年展的办展机制进行优化。

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最大的特色就是学术结构,学术结构是这次双年展的载体。本次双年展重在“排演”,排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跨主体的艺术生产方式。本届双年展将从剧场、排演的跨主体性出发,强调创作的群体互动性,推动当代艺术家具体现场的探索和呈现;二,当代艺术作品的过程性,这是更具有魅力的东西,更有效的视觉文本;三,巡回,重在流动性,作品的动态化,这是展览的一种新的模式与结构,重在对主题的讨论,最终将成果带回到上海主场馆。 范迪安

策展人

1955年出生于福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著有《当代文化情境中的水墨本色》,主编《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世界美术院校教育》、《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等丛书。

2000年以来,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艺术,策划的重要展览有:《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2002,上海)、第50届、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总策展人、《20世纪中国绘画展》(中法文化年)、《中国当代艺术展》(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05年12月调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提出“以公众为中心”的办馆理念。主持召开“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2006年会,策划大型当代艺术展走向海外,如《开放的中国艺术》(俄罗斯)、《展开的现实主义:1980年代以来的大陆油画》(台北)、《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韩国)、《中国:面向现实》(奥地利)、《中国水墨展》《中国园林展》(德国);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大型表演方案策划、参与2009年“建国60周年成就展”总体方案策划。中国中央电视台《人物》专栏、美国《时代周刊》等为其作过专门报道,被美国《艺术与投资》杂志评为“影响世界艺术的50位名人”之一。

李磊

策展人

1965年生于上海,现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96年起主要从事中国抽象艺术创作和研究,力求将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与国际上成熟的抽象艺术语言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的抽象艺术之路。创作有《禅花》系列、《忆江南》系列、《意象武夷》系列、《醉湖》系列等。曾在中国北京、上海;美国纽约;德国法兰克福、林茨;荷兰阿姆斯特丹、博克斯梅尔;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过个人画展。出版专集《海上油画名家——李磊》、《中国当代艺术家画传——李磊、诗意的抽象》、《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李磊、楼高人远天如水》。

近年策划及管理的重要展览包括:《上海青年美术大展》(1999,上海)、《上海春季艺术沙龙》(2003,上海)、《上海抽象艺术大展》(2004,上海)、《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上海)、《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08,上海)。

高士明

策展人

1976年生于山东,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包括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艺术研究以及策展实践。

近年来,他参与策划了许多大型学术性展览,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2006)、“第六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中国特展(2007)、“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7)、“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等。近年来,高士明还编辑出版了《视觉的思想》(2002)、《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2003)等学术著作,即将出版专著《镜子与面具:关于现实与实在的视觉研究》(2009)。

华怡

助理策展

1977年生于上海,现任职于上海美术馆双年展办公室,项目策划。

曾参与策划及协调:《果冻时代》(2007,上海)、《图像的故事—安特卫普古典及新时代大师展》(2009,上海)《果冻时代》(2009,安特卫普),参与协调《第三届上海双年展》(2000,上海)、《第四届上海双年展》(2002,上海)、《蔡国强艺术展》(2002,上海)、《诠释现代—阿姆斯特丹美术馆藏画展》(2003,阿姆斯特丹,上海,新加坡))、《形而上2003》(2003,上海)、《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上海)、《古刚果王国文物展》(2004,上海)、《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上海)、《胡项城艺术展》(2007,上海)、《方力钧艺术展》(2007,上海)、《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08,上海)、《许江艺术展》(2009,上海)《台湾艺术新世代》(2009,上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66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