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羽扇纶巾的形象,是怎么被诸葛亮“偷”走的?

周瑜羽扇纶巾的形象,是怎么被诸葛亮“偷”走的?,第1张

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周瑜的形象有过经典的描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其实苏东坡这首诗不能做正史看,例如周瑜和小乔结合是在建安三年前后,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中间整整差了十年,怎么能是初嫁呢?

其实苏东坡这么说,完全是为了树立周瑜风流倜傥的形象,周瑜的形象在当时的关键词就是英俊儒雅、少年得志、郎才女貌,所以苏东坡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他温文尔雅、从容不迫的形象来,但是后来大家都知道,尽管苏东坡名满天下,但后世人一提到羽扇纶巾想到的就是诸葛亮,那么诸葛亮这是怎么偷走周瑜的这两个“装备”的呢?

这么说对于诸葛亮来说太不公平了,因为无论是在官方的论调还是民间舆论里,诸葛亮的形象地位都比周瑜高得多。

先说官方的,唐初建国,设立武庙,诸葛亮位列武庙十哲,周瑜不过是陪祀的六十四分之一,诸葛亮是有资格吃冷猪肉的,周瑜只有站着看的份。

在民间,关于诸葛亮的各种神话如死诸葛吓走活司马、诸葛亮禳星、八阵图等故事在唐朝已经开始流传,已经成神。在文人笔下,已经经过无数渲染。

而周瑜呢?他在民间故事里可能做过雷神,《水经注》上说“江水对雷水之北侧,有周瑜庙,亦呼大雷神”,也就是说周瑜在当时做过雷神,难怪《晋书》上记载东吴征伐关羽的时候“天雷在前,周瑜拜贺。”周瑜这是死后化作雷神,前来拜贺了。但周瑜这雷神形象影响太小了,后世几乎不再提及。

而周瑜赤壁之战的功劳一直有争议。

这点在唐朝已经出现端倪,杜牧那句著名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便是证明。

在杜牧的眼里,赤壁之战的胜利对于周瑜来说完全是幸运,和他本人的实力似乎关系不大。唐朝尚且如此,到了宋朝,蜀汉在民间故事里影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周瑜的这份功劳就慢慢吸走了。

诗歌里提到周瑜语气就全变了。

“一举灰飞赤壁船,托名助汉岂私权。如何不放蛟龙雨,欲断刘家一脉传。”便是说周瑜只为东吴一家考虑,格局太小,还想囚禁刘备,谋断汉室,真是个卑鄙小人。

还有人说“周郎人道古英雄,汉室颠危合奋忠。万里中原犹未复,一视赤壁偶成功”周瑜也就侥幸在赤壁打了个胜仗,只保全了一个地方政权,对于汉室毫无功劳,算不得什么英雄。

同时赤壁之战前,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全程参与了赤壁之战的谋划,在民间印象里,这么一个伟大而又聪明的头脑怎么能不出主意呢。

至少从宋朝开始就流传一个故事,说是诸葛亮出使东吴的时候,和周瑜在镇江的算山谋划,两人都说自己有了破曹计,各在手掌写字,一起伸出,都是一个火字,于是定下了火攻的妙计,这座山本名蒜山,因为遍地长蒜,自此之后,这座山就取名为算山,谋算的算。事见宋朝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他还说唐朝之前这座山都写作蒜山,但是唐朝以后陆龟蒙的诗里成了《算山》,因为他歌咏的就是周瑜的赤壁之功,诗里写道:“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他的诗里只提到了周瑜却没有说诸葛亮,或许在那个时候,民间传说还没有让诸葛亮参与,但是在宋朝,诸葛亮不但参与,而且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个作用就是借东风。

不是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吗?

你周瑜侥幸成功全靠东风,这东风便来自诸葛亮所借。

于是乎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关键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这么说来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只不过是个出力的,诸葛亮才是胜利的关键因素。

于是《三国志平话》里周瑜的形象就完全变了。

在平话里,曹操大兵压境,孙权让人去请周瑜,周瑜却只知道喝酒,“每日与小乔做乐”,完全不理会国家大事,孙权让人送给周瑜一船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作为领导给下属送礼,也是奇葩了,但周瑜收下礼物,依然故我,毫不理会。最后孙权让诸葛亮和鲁肃一同来请,诸葛亮大讲国家利益,周瑜均不言语。最后诸葛亮说曹操这次来就是为了大乔小乔。周瑜一听动了自己的利益,立刻拍案而起,表示和曹操势不两立。

但周瑜在单独面对曹操时候还是智商在线的,他的反间计和苦肉计都很成功,《三国志平话》里还把草船借箭的故事写到了周瑜身上(实际上真正做这件事的是孙权)。但是一旦对手换成了刘备方面,周瑜立刻变成一个白痴。赤壁之战后,周瑜在黄鹤楼摆下了鸿门宴,邀请刘备,结果刘备在酒席上一番恭维,现场为他写了一首歌:“天下大乱兮,刘氏将亡。英雄出世兮,扫灭四方。乌林一兮,锉灭摧刚。汉室兴兮,与贤为良。贤哉仁德兮,美哉周郎!”把周瑜夸得忘乎所以,高兴得喝酒弹琴,完全忘了设宴的目的,最后他喝醉了,刘备全身而退,周瑜酒醒之后,气得把琴都摔了。

这一段故事,后来的《三国演义》版本都删了,但在当时却很火,还有一出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来演绎此事。接下来便是刘备过江招婿,元杂剧也有一出戏《两军师隔江斗智》,说的是斗智,其实就是诸葛亮远程操作碾压周瑜的故事,于是便有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著名笑话。

在三国故事里,在刘备集团面前,不独周瑜整个东吴方面都沦为了丑角。周瑜的形象就这么定了型。一直到后来罗贯中手里,《三国演义》里尽量让周瑜的形象合理化,写出了风流儒雅年少得志的英雄形象,但是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还是沦为陪衬的角色,可怜周瑜在故事里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出身于江东的士族世家,曾祖父、祖父都是东汉的太尉,父亲曾任洛阳令。

周瑜从小就精通音乐,懂得曲谱,即使在酒酣之时,他也能察觉演奏者的错误,一经发现,他即回眸注视演奏者,所以当时有一句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但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动荡年代里,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为社会所需要,因此他没有走上音乐的创作研究道路,而是一面攻读经史和兵书,练习武艺,一面注视着当时全国形势的变化,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用自己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辅佐一位贤明的人物,结束天下纷乱的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的统一和安定。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外戚何进辅佐十四岁的刘辩即位。陇西(今甘肃临洮)土豪董卓,应何进之召进京。他乘机拥兵进入洛阳,另立刘协为汉献帝,自任相国,夺取了军政大权。第二年关东(一般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地区)官僚地主阶级因不满董卓的专权,联兵讨伐董卓。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也出兵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孙坚在动身赴洛阳之前,把家眷安置在庐江舒城,周瑜因此得有机会结识他的长子孙策。孙策喜好交友,周瑜恰与孙策同岁,两人一见面就谈得十分投契,周瑜即将一座大宅送给孙策。

孙策将母亲搬来居住,周瑜与之为邻,共通有无,情同手足,结成莫逆之交。

后来,周瑜前往丹阳(今安徽宣城),去看望在那里当太守的叔父周尚。

当时孙坚已死,孙策依附扬州军阀袁术。兴平二年(195年),袁术派孙策率兵攻取江东(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孙策因袁术不重用自己,决定乘机召纳其父旧部,脱离袁术。渡江之前,他进兵历阳(今安徽和县),写信告诉周瑜,周瑜立即带领叔父周尚的一部分军队,从丹阳前去迎接,孙策高兴地说:“有你的帮助,事情就有成功的希望了!”周瑜于是跟随孙策率兵渡过长江,攻打扬州刺史刘繇,占领牛渚营屯(在今安徽当涂西北),夺取了刘繇的全部粮谷、兵器。接着,又攻下秣陵(今江苏南京,又称金陵、建业),占领刘繇大本营曲阿(今江苏丹阳),逐走刘繇。此时孙策的部众已扩大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我用这些部属攻取吴会(东汉时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合称吴会)、平定山越(古越人的后裔)已足足够用,请你回去镇守丹阳。”周瑜这才渡江北返,回到丹阳。第二年,孙策攻占会稽(郡治在今浙江绍兴),自称会稽太守。

在当时军阀混战、风云变幻的形势下,选择贤明的主子,是想有所作为的人非常重视的问题。周瑜牢记东汉名将马援的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这次跟随孙策渡江攻取江东,使他对孙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看到孙策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士民皆乐为效力,而且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百姓的拥护,暗中下定了投奔孙策的决心。他回到丹阳不久,袁术以堂弟袁胤取代他叔父周尚为丹阳太守,他与叔父一道来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见他与孙策攻取江东时颇能用兵,想任他为将,但他觉得袁术统治残暴,搜刮狠毒,认为他成不了大事,便婉辞谢绝,要求改任居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的行政长官,以便借机东归,投奔孙策。袁术果然答应他的要求,任命他为居巢行政长官。建安三年(198年),周瑜便从居巢率众南下,渡江前往江东,投奔了孙策。孙策亲自迎接,授予建威中郎将,把两千名军队、五十匹战马交给他指挥,命他出镇牛渚。此时周瑜才二十四岁,风流倜傥,江东人都称他为“周郎”。

周瑜到江东后,不仅受到孙策的重用,就连孙策的母亲太夫人对他也很器重。太夫人特地叮嘱他的儿子孙权,要孙权像对待自己的亲兄长那样对待周瑜。

孙权是孙策的弟弟,此时已经位居将军。孙策的老部将程普,见周瑜年纪轻轻,就得到如此特殊的礼遇,很不服气。他仗着自己岁数大,常常侮辱周瑜。但周瑜胸怀开阔,宽容大度,忍屈受辱,从不同他计较。后来,程普非常佩服,对周瑜十分亲近敬重,逢人就说:“同周公瑾结交,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地就被他陶醉了。”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准备夺取刘表控制的荆州,他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驻守巴丘(今江西崇仁境内)。接着,周瑜即与孙策率兵前去攻打刘表的江夏(郡治在今湖北武汉市)太守黄祖。正在这时,袁术死去,他的部下杨弘、张勋等拟率其众投奔孙策,却遭到庐江太守刘勋的截击,袁术的部众尽为其所夺。于是,孙策又决定攻打刘勋,他劝刘勋攻取储积丰富的上缭(今江西建昌县城内),说自己愿出兵以为外援,并送给刘勋许多珠宝和葛布。刘勋果然中计,领兵攻打上缭。消息传来,孙策与周瑜正引兵西击黄祖,行至石城(今江西南城境内),他们当即带领两万军队偷袭刘勋统辖的皖城(今安徽潜山县),俘获袁术、刘勋的妻子及部众三万余人。攻入皖城后,孙策与周瑜听说城中乔公有两个女儿天生丽质,容貌过人,派人前去求亲。乔公慨然应允,将大女儿大乔嫁给孙策,小女儿小乔嫁给周瑜。刘勋听说皖城失守,回师援救,在半路被孙策的堂兄孙贲、孙辅击败,求救于黄祖,黄祖派五千人助战,又被孙策、周瑜打败,最后刘勋北上投靠了曹操。

打败刘勋后,周瑜又随孙策继续领兵西击黄祖,而后还定豫章(郡治在今江西南昌)、庐陵(郡治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又奉命留镇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客杀死,周瑜自巴丘率兵至吴(今江苏苏州)赴丧。孙策弟孙权继承其位,他把周瑜留下,与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事和行政事务。当时,孙权控制的地盘不算太大,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六郡,而且其中一些山区尚为山越人所控制,“犹未尽从”,因此东吴一些士大夫对他仍持观望态度,“未有君臣之固”。周瑜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团结鲁肃、程普、黄盖、吕蒙等将领,四出征讨,并网罗人才,发展生产,努力巩固东吴的统治。

就在孙策去世的那一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一场决战,消灭了袁军主力。建安七年(202年),袁绍死去,其子袁尚、袁谭互相火并,曹操又乘机出击,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地区。在这之前,他已把汉献帝挟持在手中,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这时,曹操乘消灭袁绍,势力大张之机,下书江东,要求孙权派子弟去许都做人质。孙权正集群臣讨论对策,张昭、秦松等人见曹操兵威日盛,犹豫不决。周瑜坚决反对派送人质,孙权带他去见太夫人(孙权的母亲),他慷慨激昂地对太夫人陈词:“往昔的楚国,开始受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但后代贤能,广开疆土,立基于郢,遂据荆、扬(占荆州、扬州,指今长江中下游一带),达到南海,传业延祚,九百余年。现在将军(指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兼有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心安定,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气高涨,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子于人呢?一送人质,就不得不听命于曹操,他一下命令,我们就不得不服从,那就要受制于人。听命于曹操,最多不过是授给一颗侯印,仆从十余人,车几乘,马数匹,这能与南面称王相比吗?不如不派人质,看看天下如何变化再说。如果曹操能以道义治天下,将军再去投奔也不晚;如果曹操暴虐天下,那就将自取灭亡。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哪有给他送人质的道理!”吴太夫人听后连连点头,高兴地说:“公瑾说得太对了!公瑾与伯符(孙策字伯符)同岁,只小他一个月,我把他当成亲儿子看待,你(指孙权)要像对自己的亲哥哥一样对待他。”于是孙权决定不给曹操送人质。当时曹操因忙于扫荡袁绍的残余势力,和袁尚、袁谭在黎阳作战,无暇再与孙权周旋,派送人质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奉命督孙瑜等攻麻、保二屯(在陆口以东,陆口在今湖北嘉鱼西南)的山贼,歼其渠帅,俘获万余人。不久,刘表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引兵数千人,进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周瑜率东吴兵迎击,生俘邓龙而归。

在周瑜与张昭的辅佐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孙权的实力逐渐得到加强,江东的局势也日趋稳定了。

第一曹操的;

曹操的正室妻子卞氏,原本是倡家,即汉代专门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后唐代演变成娼妓的代名词,但汉代只是指艺人),后来与曹操成婚,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卞夫人成为曹操的正妻。曹丕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曹叡继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

  出身虽差,人品极好,做人非常地低调,

  她生的儿子

  1:魏文帝曹丕

  2:武功极好的曹彰

  3:曹植(七步诗听说过吧,非常有才华的诗人)

  4;萧怀王曹熊

  那个社会都很讲名份的,讲究出生地位的,而曹操更注重人品

  曹操在打杖的时候,总是缴获一些,珠宝,珍宝,古玩,首饰,他带回家以后,曹操会把这些东西先交给卞夫人去挑选,因为她是夫人,正妻,每次卞夫人都挑一个中等水平的首饰啊,珠宝这类,哎,这曹操就奇怪了,就问她说:我经过观察发现,你每次啊,不挑最好的,也不挑最差的,你就挑个中等的,什么原因呢,卞夫人说:挑最好的,叫贪婪,挑最差的,叫虚伪,我挑中等的,(这是非常实在的一种说法)曹操很欣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832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