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戴观音女戴佛”,意思很简单,就是男性佩戴观音女性佩戴弥勒佛。
“男戴观音”:主要是因为过去经商的、赶考的等等都是男子,常年出门在外,并且男子往往性格较为暴躁。
而汉传佛教的观音菩萨都是女身,是慈悲柔和的象征,“男戴观音”则是希望男子能够柔和,以此化解身上戾气和灾难。
“女戴佛”:“女戴佛”的“佛”指的并不是佛陀释迦牟尼,而是弥勒菩萨,并且是大肚弥勒菩萨的造型像。
古人认为女人比较小心眼,而大肚弥勒菩萨的造型像是笑脸大肚,寓意快乐有度量,因此“女戴佛”则是希望女人能够多一些平心静气豁达心胸。
“男戴观音女戴佛”欠妥之处
经常听到营销人员向顾客推荐“男戴观音女戴佛”,其实这说法没有什么依据和根据。观音和佛都是男女信徒祈求吉祥幸福、消灾免难的神;有些不信仰佛教男士,也喜欢笑口常开的大肚佛,因为他“笑对人生,包容大肚”,戴着佛从容应对种种局面。
观音玉佛男女都可以佩戴,翡翠讲究的就是缘分,自己喜欢就好。玉文化发展受佛教影响很大,有专门机构研究、开发佛教珠宝,特别是观音和大肚佛挂件比较受顾客欢迎。
1、杨柳观音(佛身):右手持杨柳,踞坐岩上,手持净瓶。
2、龙头观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
3、持经观音(声闻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
4、圆光观音(梵王身):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
5、游戏观音(帝释身):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
6、白衣观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
7、莲卧观音(天大将军身):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观音之小王身。
8、泷见观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
9、施药观音(毗沙门身):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10、鱼篮观音(小王身):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形象。《西游记》中对此形象有发挥,因而在民间影响很大。
11、德王观音(长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置于脐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
12、水月观音(居士身):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
13、一叶观音(宰官身),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宰官。
14、青颈观音(婆罗门身):青颈观音,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卅三身中佛身
15、威德观音(比丘身):箕坐岩畔,左手持莲花,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天大将军身
16、延命观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颐,头戴宝冠设阿弥陀佛之圣像。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17、众宝观音(优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弯膝上。或释为表卅身中之长者。
18、岩户观音(优婆姨身):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元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19、能静观音(长者妇女身):伫立岩畔,两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释为表《普门品》中"为求金银琉璃……等宝物,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20、阿耨观音(居士妇女身):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21、阿摩提观音(宰官妇女身):常乘白狮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表无畏之义。或释为表卅身中之毗沙门身
22、叶衣观音(婆罗门妇女身):敷草坐岩上,身穿千叶衣。或释为表卅三身之帝释。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23、琉璃观音(童男身):又称:"香王观音"、"高王观音"、形象为两手捧一琉璃壶,乘一莲瓣浮于水上。或释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
24、多罗尊观音(童女身):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莲花。或释为《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各值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25、蛤蜊观音(天身):居于两扇蛤蜊壳中,或乘于蛤蜊之上渡海。
26、六时观音(龙身):作居士装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奉供不断,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时观音。
27、普悲观音(夜叉身):衣端受风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28、马郎妇观音(乾闼婆身):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妇女身。
29、合掌观音(阿修罗身):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罗门身。
30、一如观音(迦楼罗身):形象为乘云飞行空中,右手持说法印,能制伏雷电等魔扰。
31、不二观音(紧那罗身):双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身着天衣,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表执金刚身。
32、持莲观音(摩睺罗迦身):手持一莲花,站或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
33、沥水观音(执金刚神身):又称"滴水观音",一手持瓶作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杨枝。表《普门品》中"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扩展资料
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魏晋时期社会的动乱是造成这种信仰盛行的社会现实根源。哀鸿遍野、苦难深重的动乱社会,更促使人们信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印度佛教庞大的佛菩萨王国里,中国民众很快选择了观音菩萨,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广大民众祈望有一位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主。
在频生的天灾人祸面前,束手无策、陷于失望甚至绝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这样的救世主。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基辛说:“宗教强化了人类应付人生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即死亡、疾病、饥荒、洪水、失败等等。在遭逢悲剧、焦虑和危机之时,宗教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理,给予安全感和生命意义,因为这个世界从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言,充满了不可预料、反复无常和意外的悲剧。”中国民众信仰观音菩萨原因即在于此。但是,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又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为中国菩萨。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观音完全变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
中国佛教对观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现在编造观音菩萨的新的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菩萨,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观音菩萨。
参考资料:
观音菩萨像代表了救助众生。滴水观音也称为洒水观音,该观音手执一物,正以甘露清凉净水,洒向求助他的世人。因为水是清净的,能洗涤一切污秽。
相传姑苏有数十万百姓惨遭金兵杀害,观音菩萨便化身一位美丽妇人前来建台诵经超度,将甘露功法水遍洒四方,让亡灵往生乐土,保佑后世众生不再遭此战乱。并在河中显示宝相。于是姑苏人便在观音菩萨诵经的地方供奉一尊诵经洒水的观音法像。
扩展资料
观音的由来:
一、从侧重有别论:观世音,是说世间众生遭遇灾难不祥,若一心称念菩萨名号,菩萨观照无遗,即时寻声赴感,使之离苦得乐,此从“悲”立名。观自在,是说菩萨因地修行,用般若妙观智,由耳根一门深入,反闻自性,不被外界声境所转,故尔观听圆明,得大自在,此从“智”立名。
二、从圆融一体论:观世音,是以能观之智,观照世间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妄闻,反闻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义。观自在,正是因观知众生苦难,以大神通,随机往救,自在无碍,此具“悲”义。
-洒水观音
一、神祇造像不同
在大多数人看来,佛教的观音菩萨造像和道教的慈航真人造像是差不多的。比如都手持杨柳枝和玉净瓶,身边都侍从童男童女。其实从宗教的教义来看,两者在造像上还是有区别的。
1、巾冠
佛教的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补处佛,冠戴阿弥陀佛。道教的慈航真人,一般都带有浩然巾。现在佛教寺院的观音菩萨和道教的慈航真人的造像中都有佛教的佛龛供养阿弥陀佛的成分,也有佩戴道教浩然巾的成分。
佛教寺院的观音菩萨造像通常依据传统将观音菩萨发髻做成佛龛里面供养阿弥陀佛。当然,也有很多将道教浩然巾包裹着头发。道教宫观的慈航真人普遍都戴着浩然巾包裹着头发。很多道观也出现发髻做成佛龛供养阿弥陀佛的造像。
2、仪态
佛教的观音菩萨一般带着珠宝璎珞,显露的身体比较多,比如手脚常会露出来。而道教的慈航真人造像大都注重仪表,不显露身体,甚至手部都会被遮挡,这些与中国的自古都是礼仪之邦有很大关系。
二、基础信仰不同
很多纪录观音菩萨的电视剧和**,除了小故事外,还有讲述观音菩萨本行的。这些**故事中不乏慈航真人的故事,比如妙庄王的三公主等元素等出自道教经典。故而,在道教结缘处也不乏此类音像制品。
1、佛教的观音信仰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是阿弥陀佛的补处佛。因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得圆通法门,修耳根通授记为观世音,能观其音声,而随处救度众生。
据佛经记载,观音菩萨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因大悲愿力,现作菩萨。经中指出,无论菩萨、天龙、鬼神,称念观音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2、道教的慈航信仰
慈航真人,在道教有碧落洞天帝主圆通自在天尊、妙相观音雷祖大帝慈悲救苦天尊等号,居普陀山落伽洞,以其仁慈成性,普济众生,为浩劫之慈母,被认为是随处显化的女真,有的教派被奉为禅黎世界的帝主,有的教派还奉为雷祖大帝,而有的教派则奉为开派祖师。
《历代神仙通鉴》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曾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为慈航大士。《慈航宝诰》载,慈航真人本是禅黎世界庄王公主,因发愿救劫而教阐南洋。
三、信仰根本不同
观音菩萨和慈航真人除了在神祇造像和基础信仰不同外,其信仰根本也是有差别的。从佛教和道教两教同时分析,仅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