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的紫红色钻石寥寥无几(图3—10),粉红色钻石在澳大利亚的阿盖尔矿偶然会有发现。天然紫红色钻石和粉红色钻石的颜色部主要是由钻石晶体的塑性变形所产生。钻石晶体在地幔中的高温高压环境下,由于不均匀侧向力的挤压,钻石的晶体结构产生塑性变形。这种塑性变形改变了钻石晶体在缺陷处的物理和光学性质。在显微镜下,塑性变形呈粉红色或棕色带状分布,在可见光波长范围中部产生一个550nm 宽吸收带,使钻石呈现红紫色调的颜色,包括粉红色、红紫色和棕色。一般情况下塑性变形较少者呈浅棕色,较多者呈棕色到暗棕色,二者饱和度都较低。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适当的塑性变形才会使钻石产生亮度较高的粉红色到饱和度较高的紫红色。
图3-10 北极光彩色钻石珍藏中的一颗紫红色钻石(Tino Hammid/Courtesy of Aurora Gem Collection)
第196号,重106ct
图3-11 著者收藏的一颗紫红色调的粉红色合成钻石
(刘严摄影/刘严收藏)
由印度古都戈尔康达(Golconda)所产出的稀有粉红色钻石均呈淡粉红色,其颜色是由N—V色心所致。由于N—V 色心的零声子线位于 5748nm对可见光中段产生吸收,因此,可见光两侧的红光和蓝光混合产生紫红色调的淡粉红色。根据对测量光谱的研究,印度戈尔康达的粉红色钻石的含氮量极低,属于Ⅱa型。因为N—V色心必须在高温下,离散氮原子与晶格空穴结合才能生成,戈尔康达的粉红色钻石一定曾经受过一个天然辐射和高温过程。戈尔康达的粉红色钻石的颜色分布较均匀,这很可能是由γ辐射产生的GR1色心再经天然热处理后所产生的。由于戈尔康达的粉红色钻石的含氮量极低,N—V色心不可能很多,在钻石晶体中的少量N—V色心只能产生饱和度很低的淡粉红色。
低氮含量的Ⅰb型合成钻石经辐射和热处理后,较容易产生N—V 色心,且绝大多数的离散氮原子都与空穴结合而生成N—V色心。这种具有N—V 色心的Ⅰb型合成钻石的颜色呈紫红色调的粉红色。图3-1l所示是著者所收藏的一颗具有紫红色调的粉红色合成钻石,其粉红颜色主要是由N—V色心所致。
现在的钻石合成技术还不能在合成钻石的晶体内产生塑性变形,因而目前还没有具有塑性变形的粉红色合成钻石。
根据颜色命名原理,粉红色为具有高亮度和低饱和度的红、橙和紫红色。高亮度的红、橙和紫红色调的颜色的饱和度不可能很高,所以高亮度的红、橙和紫红色调的颜色均属于粉红色。钻石的粉红色也不例外,不仅包括高亮度紫红色调的颜色,还包括高亮度的红色和橙色。具有红色和橙色色调的粉红色钻石的成因与红色和橙色钻石的成因相同,主要是塑性变形、N3色心、H 色心和N—V色心等共同产生,其中N3色心和H 色心为辅助色心。随着塑性变形吸收带、N3色心、H 色心或N—V 色心相对强度的变化,钻石的色调在橙色和红色之间变化。红色和橙色钻石十分罕见,具有红色和橙色色调的粉红色钻石也不多见。
浅粉红色的“阿格拉”(A gra)钻石重达3234ct,原产自印度。重达2053ct的五边形“霍特斯娅”(Hortensia)钻石是一颗法国皇冠上的钻石,呈现淡粉红色,原产自印度。这两颗著名的淡粉红色钻石的颜色都是由 N—V 色心所致。
图3-12 天然紫红色调的粉红色钻石及其原石(Robert Weldon/Courtesy of Aurora Gem Collection)
这颗粉红色刻面钻石的饱和度较高,亮度适中实际颜色接近紫红色
世界最大的粉红钻——南非的“斯坦梅茨”粉红钻石在摩纳哥第一次与公众见面,重596克拉。因为它的珍贵,斯坦梅茨公司花了20个月的时间来对它进行切割加工。在正式切割之前先利用树脂制造了50个模型,再试验了不同切割方法,最终打磨出这颗钻石,因为只要一次错误的切割就能让这颗价值连城的钻石破碎。--引自网络
大部分天然钻石都是透明,没有任何颜色,粉钻的成因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谜团,粉钻在钻石当中属于高档珍贵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普遍高于普通钻石,钻石已经是高档奢侈品,粉钻的价格更是让人更是到了让人难以企及的地步,普通人一辈子通过自己双手劳动赚来的物质财富也未必能够买得起一克拉的粉钻。
90%以上的粉钻来自于阿盖尔矿区。斯坦梅斯粉钻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重量尺寸的粉钻克拉,是衡量钻石重量的单位,一克拉以上的钻石已经相当罕见,接近60克拉的钻石,目前为止世界上也仅仅发现了这一颗。
斯坦梅兹粉钻刚刚公布,于是就引起了人们的剧烈反响,可以说是钻石史上一件最为珍贵的天然成品。钻石的品质取决于本身的成色和后期的加工手段,斯坦梅斯公司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也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完美地把这颗钻石切割完成及制作工艺和耗费成本极为巨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