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钻石引发的血案,引人深思的《血钻》,为何能给予人归属感?

一颗钻石引发的血案,引人深思的《血钻》,为何能给予人归属感?,第1张

12年前的一部经典冒险**《血钻》,一颗钻石引发的血案,战火中的鲜血和眼泪与玻璃窗中高贵典雅的钻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贪婪的战火充斥着国家时,大部分人唯一能做到的只有努力的活着-一种残忍的归属感!一部令人震撼的**,“这就是非洲”,无奈而悲凉。真若挑刺,在于莱昂纳多在剧中的转变过于突然,导演与他都很想让这个角色展现出更多的可塑性,可实际上影片中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反倒是杰曼扮演的黑人渔夫。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血钻》这个故事既有历史的真实,但也存在那位黑人家庭结局的虚幻,还存在四平八稳好莱坞**的节奏。好人和坏人其实都存在善良的一面。钻石走私、黑人、记者三位角色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影片大看点之一。战乱土地出身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驱散黑暗是影片令人感动的重大主题。跟《上帝之城》的黑人有的一拼,加上冒险剧情的更有故事性,导演用写实和多个戏剧冲突来描述塞拉利昂甚至整个非洲因为钻石和其他能源资源而被蹂躏的生灵涂炭的残忍世界,深深为之触动,也让我生出不会购买钻石的决心。

《血钻》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为了制止住丹尼对分红钻石的欲望,丹尼用他的死换来了所罗门的自由和尊严。可以说,要制止当时的塞拉利昂内战,就得制止当时非法的钻石交易。三个角色都演得非常棒,小李子早在这一部**就应该拿小金人了。导演全片都在用他赤诚之心竭尽所能的表现传播故事的创作初衷,哪怕男女主角感情铺垫足够也不给一场吻戏,初衷即是主题即是灵魂,别无其他。

虽然人物对话剪辑点好像有点问题,总体节奏很不错,可能是因为故事发生地的真实性所以很有张力,煽情点也恰到好处。莱奥纳多在此片中想向演技派转型,为此特意学习了南非口音,但是,转型不成功,偶像派就是偶像派。烂大街的剧本,父子情特别俗。或者说对于劳苦仇深的黑人,国仇家恨的政题材,冠冕堂皇的“父爱辉煌”,“心灵拯救”的主题,还有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实在无感。

利益熏心的资本争夺在非洲这片大陆上肆虐猖狂,血钻只是冰山一角,沦为士兵的孩子,战火纷飞的乱世,朝不保夕的生活,这片土地正在饱受折磨,千疮百孔。在其他国家里,却不过是一条微不足道的新闻。叙事行云流水,震撼娓娓道来,但思想太杂,前后两段重心明显失衡,反而未能深入。哪有这么开化的非洲人,有勇有谋地陪你找钻石,太能意想了。

或许很多人受不了好莱坞类型片了,像命题作文一样,凤头猪肚豹尾做得刻意,俗套的故事,极易预料,毫无生趣。小李子亮相时口音太好,后面不太容易保持。Dia的心理着墨不够,以致于两次转变显得相当突兀。还有前面大部分都很好,但最后收尾跟后面的声明,有引导消费升级巩固垄断之嫌,给人一种我们靠挖血钻赚了钱,成了巨头之后完成自我升级,并跟人说,别人家的钻石都带血而我们才是干净的,你不买我们家的就是杀人凶手!

但是,《血钻》是一部以娱乐性为主的冒险惊悚片,但这不代表它没有现实意义。它将钻石背后的血腥故事展现给观众,让人了解更多合理生活背后的残酷真实,同时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令人心痛甚至有些绝望的非洲。尽管是如此粗犷残酷的**,仍可见导演编剧的人文精神,对白的质量很高。对于这种**,没看之前是很畏惧的,对于贫民的残忍让我都不敢直视,但是进入剧情后又无法自拔。

影片并非毫无瑕疵,也确实不够深刻,但在同类题材中已是翘楚。非洲的种种深重苦难、内战和血钻的残酷来历都令人震撼,片中还借女记者之口自讽我们都在消费别人的痛苦,一语中的。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景和血腥现实,看完之后对于钻石的来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原来看似美好的东西背后总有不堪的一面。希望看过这片子的人以后都不再向往钻石。

今天又重新看了这部**,还是被感动哭了。莱昂纳多这么多年总是会挑选好的剧本,不过他的表演有很大的问题就是该有深情的地方他总是用太多小动作把节奏毁了。我想这也是他那么难得奥斯卡的原因。钻石情怀是人类贪婪的表现,一部**当时很震撼,但是多少年过去了,你还会记得吗?

郯城县李庄镇东南五公里处有一片山丘土岭,名曰金鸡岭,罗莫岭村就坐落在山下。1937年秋,该村贫苦农民罗佃帮在锄菜园时意外捡到了一颗钻石,大如核桃,通体**透明,耀眼夺目,形状恰似出壳的小鸡。因其产于金鸡岭,后来钻石被命名为“金鸡钻石”。

罗佃帮简直高兴得无法形容,左邻右舍看了以后均赞不绝口,说是无价之宝。有乡邻打趣说:“佃帮啊,你可真走红运,骑着金鸡一步升天了,有了这颗钻石就再也不用受穷啦!”罗佃帮听到夸赞,心里自然美滋滋的,于是打算卖掉钻石,盖上几间像模像样的房子,再买上牛驴,置上田产,留给子孙后代用……可在背后也有人议论,说罗佃帮捡到这么大的一颗钻石,既是福又是祸。在那个世道,到处都是土匪,乡里恶霸横行,稍有不慎,就怕不被土匪抢去,也被恶霸夺走,甚至连性命都得搭进去。

果然,消息很快传到乡长朱希品的耳朵里。他对这颗钻石垂涎欲滴,总想把它搞到手。有一天,朱希品来到罗佃帮家,看过钻石后爱不释手,于是他心生一计,恫吓罗佃帮,说土匪头子已经知道这颗钻石,不但要抢,还要杀人灭口。朱希品看出罗佃帮有惧色,“好心”给罗佃帮想了个“万全之策”,说趁早把钻石卖掉,免得惹事生非。又毛遂自荐要替罗佃帮卖钻石,并说一定给卖个好价钱。罗佃帮是老实人,对外地行情不熟悉,同时他又怕权势,怕土匪抢,就无可奈何地托朱希品代卖。朱希品就这样把钻石骗到手了。

不久,驻李庄镇警察局长张英杰得知朱希品骗得一颗特大钻石,就把朱希品传到警察局,威逼他交出钻石。朱希品以代卖为理由申辩无效,只得交出钻石。为掩人耳目,张英杰通知罗佃帮到李庄警察局拉小麦,只给了罗佃帮800斤小麦。罗佃帮拉着小麦,心里像刀穿一样难受。他回家后又气又恨,不久就病倒在床。村里左邻右舍也都为罗佃帮喊冤叫屈,认为这颗钻石别说800斤小麦,就是8万斤也换不去。村民们抬着罗佃帮到警察局门前,欲要钱给罗治病,但门卫不予通报。等了许久,张英杰出来便火冒三丈,破口大骂,并用皮带抽打罗佃帮。村民们只好将罗抬回,重病的罗佃帮受了张的毒打,一气之下,含冤而死。

1938年,临沂、郯城等地被日寇侵占。这颗钻石又被日军驻临沂伪道尹公署顾问川本定雄从张英杰那里强行要走。据说,川本定雄得了这颗钻石后,在侵华的日寇上层头目中又引起了互相争夺金鸡钻石的轩然大波。

1984年,《人民画报》第四期载文报道此事:“1937年秋,郯城县农民在金鸡岭下地干活,拾到重28125克拉的金鸡钻石,后被日本侵略军掠走。”

 钻石稀有、璀璨,通常被认为是高贵美好的象征,可又怎么会被称之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局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为什么称钻石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局,希望大家喜欢!

 钻石的由来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的传说,同时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如今,钻石不再神秘莫测,更不是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

 钻石背后的秘密

 钻石在被发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皇家和贵族炫耀财富的饰品,产地固定而且产量稀缺。

 十九世纪后期发生改变,因为南非居然神奇地发现了一座钻石矿,产量有几千万克拉。

 这一下不得了,那些投资钻石的商人彻底懵逼。如果这些钻石进入市场,钻石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于是,一个叫罗兹的英国商人在1988年创建了大名鼎鼎的戴比尔斯公司,从此钻石营销拉开了它的世纪大幕。

 戴比尔斯一咬牙买下了整个钻石矿,之后小心翼翼地控制钻石出量,垄断了整个钻石的供货市场。最高时候戴比尔斯掌控着市场上90%的交易量。

 如果买了钻石的人要出售掉,钻石的价格体系也会崩溃,所以要想稳定价格除了让别人买,还得不让他卖钻石。这怎么可能呢可是神通广大的戴比尔斯就是做到了,这个超级难题的解决方案催生了这个世界最不要脸的组合,那就是把爱情同钻石紧紧结合在一起。

 钻石被赋予的含义

 因为钻石=美好+永恒,而爱情=美好+永恒,所以,钻石=爱情。

 1938年以后,戴比尔斯的实际控制者奥本海默家族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开始打造所谓的钻石文化。宣称坚硬的钻石象征的正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而只有钻石才是各地都接受的订婚礼物。

 1950年,戴比尔斯更提出了丧心病狂的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通过这个营销,戴尔比斯一石三鸟。

 通过各种手段铺天盖地的广告,强化钻石和美好爱情的联系。婚纱照上新娘身着美丽的婚纱,一脸幸福的微笑,手上的钻戒闪瞎大家的眼。

 1、 男人都认为只有更大更美的钻石才能表达最强烈的爱意,恋爱中的男人为了女人什么事都做的出来,买钻石比送命门槛低得多

 2、 女人都认为钻石是求爱的必需,你连钻石都不舍得买,你还好意思说你爱我,什么,你以为我看中的是钻石,我看中的是你舍不舍得!

 3、钻石都代表着永恒的爱情,拿来出售简直是对神圣爱情的最大亵渎。除非你跟前夫不共戴天,否则很少会卖掉他给你的钻戒,而且就算卖,也不会有人接手,因为那是你的爱情,那不是我的~

 戴比尔斯的营销到这就算完成了吗,那这未免太小看它,戴比尔斯还可以根据市场形势改变营销,再通过营销反控市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发现一座更大的钻石矿,大量碎钻供应于世面。戴比尔斯吓得尿了裤子,马上同苏联订立价格同盟。

 另一方面,为了不让钻石掉身价,营销广告顺势转向,强调碎钻一样高贵,钻石虽小依然代表高贵的爱情。钻石的珍贵不是看大小,而是看做工和切面,于是又炮制了大量行业的标准,如今你去柜台上听服务员向你扔出什么净度4C等专业术语,跟睁眼说瞎话的售楼**没什么两样。随后,钻石也彻底征服了底层阶级,大的好的卖给富人,碎的小的卖给穷人。

 钻石的血泪史

 钻石给戴比尔斯带来了无尽的利益,却也给广袤的非洲大地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倒并非戴比尔斯公司的错,而是军阀因为争夺钻石的开采和控制权开启了惨绝人寰的内战。莱昂纳多主演的05年的**《血钻》就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因为钻石发生内战的国家典型当属安哥拉和塞拉利昂。直到现在我仍清楚地记得高三时候看到关于塞拉利昂内战文章的午后,那种头皮发麻的惊悚和不适。

 塞拉利昂盛产钻石,因为钻石背后的暴利,叛军首领福迪·桑科联合利比里亚军事强人查尔斯·泰勒建立革命联合阵线。桑科利用军队压迫人民攫取钻石,又靠出售钻石获得的资金购买军火供养军队。

 塞拉利昂的内战从1991年开始,持续了整整十一年,造成了5万人死亡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流离失所。其出产的钻石成为了无数恩爱的情侣手指的订婚信物,却也沾满了非洲人民的鲜血。

 吊诡的是,戴比尔斯也跳出来呼吁和平,在2001年签订《金伯利进程协议》,呼吁世界不要购买战乱国的钻石,买钻石只会让钻石的争夺更加惨烈。

 几个卖钻石的商人摇身一变居然操心起了世界和平,其背后的逻辑不言而喻,因为他们可以掌控消费者,却掌控不了军阀。倘若军阀大量出售钻石,也会让钻石市场失控,所以,封闭他们的出售渠道,钻石还是牢牢掌控在戴比尔斯的手里

 多少年来,钻石已经逐渐绑架了消费它的人们。你以为女人看重的仅仅是钻石本身吗,错了,她们更看重的是你宁愿花掉三个月的工资差点年纪轻轻就过劳死而为她换来的一件爱情的象征。

 如果你拿着本文去向你未婚的女友义正言辞地指出,买钻戒是一件傻逼的事情,那么这种行为才是真的傻逼,因为你的女友只需要看着你的眼睛说一句话就让你哑口无言,“是的,这很傻,可是你就不能为我傻一次吗”

 当把一种商品提升到文化乃至习俗的高度,你拥有的就是宗教般狂热和虔诚的信徒。

1、钻石固有内在特征,魅力品质

作为宝石,必须具备美丽、耐久和稀少三大要素。钻石是唯一一种集最高硬度,强折射率和高色散于一体的宝石品种,任何其它宝石品种都是不可比拟的。这样的宝中之宝,稀中之罕,理所应当地成为贵中之最。

2、钻石文化底蕴厚重,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钻石一直被人类视为权力、威严、地位和富贵的象征。其坚不可摧、攻无不克、坚贞永恒和坚毅阳刚的品质,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文化价值。

3、钻石矿床探寻艰难,耗资巨大

钻石矿床的寻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不小心摔一跤就能发现一个钻石矿床。钻石矿床的探寻往往要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和劳动,耗资巨大。如原苏联西伯利亚原生金刚石矿床的探寻,从1913年开始,历经了18年的艰辛,才得以发现;博茨瓦纳的“欧拉”原生矿床,耗资3200万美元,历经12年的奋斗才挖掘出来;近几年,在加拿大西北部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则是经历了几代地质学家的艰苦努力,耗资至少达几亿美元才找到的。

4、钻石矿床数量稀少,得之不易

世界钻石矿床的数量,如果与铁、铜和金矿数量相比的话,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屈指可数。在开采出的钻石中,平均只有20%达到宝石级,而其余80%只能用于工业。但这 20%宝石级钻石的价值却相当于80%工业钻石的5倍之多。世界钻石年产量约为10000万克拉,宝石级约为1500万克拉,而加工成钻石的约为400万克拉(相当于800千克)。 要得到1克拉(02克)已打磨好的钻石,需要挖掘约250吨矿石。

5、钻石开采规模浩大,难度极高

钻石矿床的开采,可以说是一件规模巨大,却又细心备至的工作。开采过程中,既需充分开采含有钻石的矿石,又要谨小慎微,以确保矿石中钻石原石颗粒完好无损。开采不当会导致经济的巨大损失。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挖掘,都是一项声势和场面浩大的工程,人力物力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

6、钻石加工程序复杂,费工费时

对开采出的矿石经精心破碎和分选后,并不像其它金属矿床一样,即可投入大批量的冶炼,而是要对每一粒钻石毛坯进行逐粒精心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下切磨方案,以确保其重量、净度和款式。这往往需要对钻石本身物理光学性质有充分了解、经验相当丰富的人员来进行。一般步骤是:设计标线、劈钻、锯钻、车钻、磨钻、清洗分级。而这每一步骤中还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小程序。每一小步都需要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就拿世界之最的库利南钻石来说,原石重3106克拉,三个经验丰富、技艺超群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共耗时8个月,才将它分割成4颗大钻和101颗小钻。有些世界著名钻石的加工,往往仅设计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1—2年的时间。

7、钻石消费弥足珍贵,经历繁多

据有人初步统计,一颗钻石,从它的开采、分选、加工、分级、销售,到最后卖到购买者手中,约涉及200多万人,一枚钻戒是天然造物主和200多万人心血的结晶,钻石的无比珍贵也就是在其中。

二、世界最大的10颗钻石

1、“库利南”(Cullinan)

1905年1月21日发现于南非普列米尔矿山。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重量为3106克拉。后来被加工成9粒大钻石和96粒较小钻石。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水滴形,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第二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方形,64个面,重317克拉,镶在英帝国王冠上。

2、“布拉岗扎”(Braganza)

1725年发现,系巴西境内发现的最大钻石。它近乎无色,仅带有极轻微的**,重量为1680克拉。后来不知去向。有人怀疑,这颗钻石后来可能经更权威的鉴定,发现它并不是钻石,而是一颗黄玉。

3、一颗未予命名的大钻石

1919年,在普列米尔矿山找到一颗重达1500克拉的宝石金刚石,颜色也和库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它和库利南是同一个大晶体破裂而成的,故没有给这块金刚石专门命名。

4、“尤里卡”(Eureke)

1893年,发现于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贾格斯丰坦钻石矿。它光滑透明,呈蓝白色,光泽极佳,是一颗质量上乘的钻石。琢磨后最大的一颗重6968克拉,被称作“高贵无比”。

5、“塞拉里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

塞拉里昂的钻石以品质佳,颗粒大,有良好的八面体晶形而著称于世。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扬格玛的钻石矿上发现的,重为9689克拉,无色。

6、“科尔德曼.德迪奥斯”

是巴西在发现“布拉岗扎”之后所发现的最大的钻石,重9225克拉,具极佳的蓝白色。

7、“库稀努尔”(Kohinur)

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钻石。相传早在13世纪时发现于印度著名的古钻石矿区——哥尔负达。原石重约800克拉,被称为“库稀努尔”。后被加工成椭圆形,重10883克拉,无色(略带灰),并更名为“光明之山”。

8、“大莫卧儿”(Great Mogul)

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钻石之一。大约1630—1650年间发现于印度的可拉矿区,原石重7875旧克拉,被加工成玫瑰花型,后来去向不明。

9、“沃耶河”(Weyie River)

1945年发现于塞拉里昂沃耶河谷砂矿中的大钻石。原石重770克拉,近于无色,品质甚佳,后被切割加工成30颗琢形钻石。最大者为3135 克拉,被命名为“胜利钻石”。

10、“金色纪念币”(Golden Jubilee)

1986年发现于南非的普列米尔矿山。原石重75550克拉,呈深金褐色,后来磨出了一颗54567克拉的大钻。这是目前最大的一颗琢型钻石。该钻石现被镶嵌在泰王的权杖上。

三、钻石与中国传统文化

钻石晶莹剔透,光华闪烁,价值连城,但是很奇怪的是,它在中华古典文化中的地位似乎并不高,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它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自古是一个崇尚玉、玩玉、赏玉的国度,任何其他种类的宝石都无法取代玉地位,钻石自然也不例外。中国人重玉,除此外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这么重视这种石头。西方人爱的是钻石,不懂得玉的精神。

“玉”在中华词汇中是最高级的形容、状词、尊称、美号。 “玉”在华夏文化传统中,人们的心中目中,总是代表一切最为美好的人、物、境。

世上宝石品种繁多,中华自古也有“七宝”之目。但有一点非常奇怪,西洋人更是加倍不解:西洋专重钻石,以它为最美,最贵,中华却独不然。中华文化思想认为,石是无知觉的“死物”,玉却是有灵性的“活物”。

至于钻石,它根本不在中华文化的高境界中享有地位。直到近代,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钻石才日渐被人们认识,钻石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世界著名钻石

“库利南”(Cullinan)(也称“非洲之星”)

说起钻石之王,“库利南”(Cullinan)(也称“非洲之星”)当之无愧。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名叫“库利南” (Cullinan)的发现是相当偶然的。

1905年1月25日,南非(阿扎尼亚)的普列米尔矿山(亦称总理矿),矿山的监督员佛烈德维尔,在矿场散步时,在夕阳的反射中发现一件闪光物体,起初他以为是掉在泥里的玻璃瓶,当他用手杖把它挑起、刮去泥土之后,他一下子惊呆了,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竟是一块大如拳头的宝石金刚石。由于他获得奇宝,而得到了一万美元的赏金。

“库利南” (Cullinan)原石,在南非(阿扎尼亚)的普列米尔矿山矿场时拍摄

这块金刚石的重量用当时的旧克拉单位(1克拉 205毫克)为 302475克拉。换算成现在通用的公制克拉(1克拉 200毫克)为3106克拉,即6212克。体积约为5 65 l0cm,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拳头。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是最佳品级的宝石金刚石。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利南”。 “库利南”是取自当时该矿总经理的名字。

库利南不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它只是一个大晶体的一部分碎块。库利南由于太大,当时没有人能买得起。后由南非的德兰士瓦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收购。

南非发现了世界最大的钻石原矿,新开通的跨大西洋电缆将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当时宝石界行家就估计原矿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在1907年12月9日,由于南非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块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英国政府用75万美元买下。为祝贺英王爱德华七世的生日,大家一致认为应把它运往英国伦敦,献给爱德华七世国王,作为英王六十六岁的寿礼。这件举世无双的珍品引起世界各地珠宝大盗想入非非,有关人员花了几个月时间考虑如何保障运输安全。最后,伦敦警察厅决定,最佳原则是“越简单越安全”。大如茄子的钻石被装进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包裹邮寄出去,一个月后出现在白金汉宫的皇家邮袋里。

1908年初,库利南被送到当时琢磨钻石最权威的城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给约·阿斯查尔公司加工,加工费8万英镑。由于原石太大,需要事先按计划打碎成若干小块。打碎它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因为如果研究不够或技术欠佳,这块巨大的宝石就会被打碎成一堆没有什么价值的小碎片。约·阿斯查尔公司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来研究库利南,按它的大小和形状造了一个玻璃模型,并设计了一套工具。先用这些工具对玻璃模型试验,结果模型按照预想的要求被劈开。经过几天休息之后,1908年2月10日下午,英王亲自选定荷兰著名钻石分割专家约瑟菲赤兄弟二人负责分割。在分割现场有一顾问小组陪同,随时研究变化情况,并请一位医生和两个护士现场保驾。假如他们的估计有丝毫偏差或用力不当或下锤角度错误,这块金刚石可能会分裂成上万粒碎石,那时分割专家的前途名望将就此终结。此时房内空气十分紧张,将库利南放在一个大钳子里紧紧钳住,然后将一根特制的钢楔放在它上面预先磨出的槽中。分割专家将钢刀锋刃直插预先划定的缺口处,举起木锤猛力向刀背一击,刀锋断了!巨钻丝毫未裂,此时分割专家已是大汗淋漓了,但还算镇静。再举木锤,此时紧张得连呼吸也感困难了,分割专家大力一锤打在了新换上的刀背上,钻石按计划完整地分割成三块。此时分割专家也立即昏倒在地,以后又在医院里休养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了常态。

“库利南”(Cullinan)全部非洲之星被英国王室拥有

库利南被劈开后,于同年3月3日开始切磨,由三个熟练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琢磨了8个月。一共磨成了9粒大钻石和96粒小钻石。这105粒钻石总重量1063.65克拉,为库利南原重量的3425%。由此可知,金刚石在加工成钻石后,重量损失很大。

“库利南第Ⅰ”(Cullinan),53mm x 44mm x 29mm

九粒较大的钻石中最大的一粒名叫“库利南第Ⅰ”,也就是“非洲之星第Ⅰ”,重5302克拉,为水滴形,琢磨了74个面。它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

“库利南第Ⅱ”,也就是“非洲之星第Ⅱ”,重3174克拉,外观方形,磨有64个面。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钻石,现镶在英帝国王冠下方的正中。

“库利南第Ⅲ”为梨形,重944克拉,镶在英女王王冠的尖顶上。

“库利南第Ⅳ”为方形,重636克拉,它是由分割专家把其中最小的一件钻石分割为二,即“库利南第Ⅲ”和“库利南第Ⅳ”而成。它镶饰在英女王王冠的边上。

九颗钻石余下的五颗是:第五颗为心形、重188克拉;第六颗为船尖形、重115克拉;第七颗为船尖形、重88克拉;第八颗为长方形、重68克拉;第九颗为梨形、重439克拉。另外尚有96颗小钻石,已分散在世界各地共重8克拉。余下非常细小不能琢磨的碎石一堆、重95克拉。

由库利南磨成的9粒大钻,全部归英国王室所有。其中“库利南第Ⅰ”和“库利南第Ⅳ”,曾被镶在1911年制成的玛丽王后的王冠上,后又取下归王后收藏,现被珍藏于英国的白金汉宫,王冠上则用水晶的复制品代替。

14年之后的1919年、还是在同一座矿山,离找到“库利南”金刚石不远处,又找了一颗重1500克拉的不完整金刚石块,按重量应居世界第二,是一定要单独命名的,但人们对此块金刚石的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它的晶体特征、裂开形状等特点,认定它与1905年发现的“库利南”同属一块晶体,只是裂开后“库利南”被先发现而已,因而未再给它命名。也就是说,要是 “库利南”没有裂开的话,其总重量应在4606克拉以上。

品牌故事

区别于其他的珠宝钻石品牌,每位男士凭身份证仅能定制一枚,DR以珍贵的钻石承载每个女孩子对于婚姻的美好期待和向往,用双方签订真爱协议且终生无法更改的特殊仪式,给予每个女孩子一份关于未来的安全感。DR不是在卖一枚钻戒,而是在传播品牌精神、引领真爱文化,愿世间所有的爱情都能“一生唯一“。

DR严苛的购买规则还不止如此,除了求婚钻戒外的其他珠宝饰品只对已经购买过求婚钻戒的会员开放定制权限,且绑定信息必须与求婚钻戒的受赠人相同,倡导“一生只送一人”。DR倡导更具品质、更浪漫的爱情生活方式,订婚日、结婚纪念日、生日、子女出生日……每一个值得纪念的幸福瞬间,DR一直都在,陪伴一对相信真爱的爱侣从求婚那一刻,一直走到白头。

扩展资料:

Darry Ring独特的真爱意义引领着时尚求婚文化。在求婚的仪式背后,女性不仅是需要寻找被珍视的浪漫,也渴望得到一份DR式的真爱。求婚可以说是爱情里一个不可或缺的神圣仪式,它是每个女性心中最美好的幻想期待,也象征着两个人婚姻生活的开启。

从形式上看,求婚戒指需要男士以单膝跪下的形式恳请与他共度一生,女士才会欣喜戴上的唯一珠宝,它意味着权利与信任的交接,是爱情与婚姻的承诺。万千女性期待着一枚DR钻戒,它不仅仅只是一枚象征着步入婚姻的求婚戒指,而是一份承诺的誓约。

传说,伊斯法罕城一片混乱的时候,贵族阿马锡阿贝德尔企图争夺王位,但没能成功,只抢到一批珍宝东行至坎大哈,当上了阿富汗的君主。在他抢走的宝物中,就有“光明之山”和泰米尔红宝石。但几经周折之后,“光明之山”又回到印度境内的拉合尔城。在拉合尔城,拥有“光明之山”的印度王子似乎预感到钻石可能给自己带来厄运,就带着它逃到旁遮普,把它献给了锡克人统治者兰吉特·辛格。辛格号称“拉合尔之狮”,他非常喜欢这颗钻石,经常把钻石放在马背上,好在骑马的时候欣赏它的光彩。好景不长。辛格死后,锡克战争于1840年爆发,混乱的局面使得旁遮普血流满地。战争爆发时,锡克王位的惟一继承人杜利普·辛格只有9岁,被英国人监护了起来。战争结束后,他成为印度众多土邦主中的一个。杜利普一生娶过一百多个妻妾,但却没有一个子女继承了“光明之山”钻石。这是因为,杜利普还没有成年,就得知了“光明之山”血淋淋的历史,害怕同样的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因此,他决定遵循古老的经文,把钻石献给一个女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光明之山”进入英国并非一帆风顺。在杜利普与英国驻印度总督的周密计划和安排下,钻石被交给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的一个信使。但这个信使可真不是一个急性子,“光明之山”在他的背心口袋里呆了6个星期才进入了英国海关。

这里还必须要提到另外一个小插曲。199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印度访问时遇到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徒要求女王归还“光明之山”钻石。提出这个要求的是比安特·辛格·桑德哈瓦利阿,时年71岁,是旁遮普省的一个普通农民,他自称是杜利普·辛格的后裔,并曾给白金汉宫和布莱尔首相写信,要求归还钻石,他说:“英国人是有礼貌的人,他们会回信,我并不是为自己要‘光明之山’,我要把它献给大金寺(锡克教圣地),因为它是我们民族遗产的一部分。”当然,英国人不会承认桑德哈瓦利阿是钻石的真正主人,甚至怀疑他是想借此染指其他辛格的财产。据称,1997年瑞士银行发现了一个属于杜利普·辛格女儿的财宝箱子。但锡克族历史学家库什瓦特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丢失了领地的杜利普·辛格实际上已一贫如洗,在瑞士银行不可能有大笔财产。 维多利亚女王热衷于收藏,从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令她陶醉不已。得到“光明之山”之后,她先是派人把钻石镶嵌在胸花上,后来又被用作王冠上的主钻。

“光明之山”还激发了威尔基·科林斯的灵感,写出《月亮宝石》这部经典作品。钻石的捐献者杜利普·辛格也受到了英国的礼遇。英王室把他带到了英国,为他请了家庭教师,还给他提供豪宅和高额薪水。杜利普后来表示,他并不后悔放弃“光明之山”的拥有权。1851年,“光明之山”在伦敦公开展出。专家们认为,这枚宝石在印度宝石工匠手下所磨成的形状,闪光较差,不够美观。1852年,英国宫廷矿物学家丁·坦南特再次磨砺了这颗钻石,令它更加美艳照人,重量则减到了现在的105.6克拉。它从此成为英国女王王冠上的主钻。王冠上面镶嵌了2800颗钻石,其中最夺目的光芒就来自王冠顶部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 维多利亚女王死后,“光明之山”被玛丽王后镶在了自己的王冠上;玛丽王后死后,英王乔治六世继位。1937年,乔治六世的妻子,即不久前去世的王太后得到了这颗钻石。不过,“光明之山”虽然最终按古老的印度经文所言,被女人所拥有;但它仍然没有被看成是一块吉祥石,就连维多利亚女王也曾因“光明之山”钻石遭到两次袭击。而且,拥有“光明之山”的英国皇家贵胄几乎没有真正戴过它。“光明之山”一直被珍藏在伦敦塔里,象征着英国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无言地记录着它染满血腥的漫漫历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971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