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化学方法增加石头颜色加深?

用什么化学方法增加石头颜色加深?,第1张

给玉石染色是个技术活,

1通过烧烤玉器使颜色变白以充古代的鸡骨白玉,同真古玉相比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

2在羊腿中植入小件玉器,数年后取出表面会形成如传世器上红丝沁般的血色细丝,俗称“羊玉”。同真古玉相比,“羊玉”略显干涩。

3 将玉器放入刚杀死、血尚未凝固的狗腹中,在地下埋藏几年后玉器表面会产生土花、血斑,俗称“狗玉”。这种玉器表面常保留有新玉的颜色。

4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再用提油法上色,俗称“梅玉”。这种仿古沁色一般显得造作不自然。

5 把玉器放入浓灰水和乌梅水中煮,趁热置于风雪中冷冻形成细如切丝的裂纹,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纹,俗称“风玉”。

6 将玉器与铁屑拌在一起,然后用热醋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入地下,经数月取出后表面会被铁屑蚀出桔皮纹,纹中杂有土斑和深红色的铁锈。俗称“叩玉”。

7用“提油”之法上色,颜色渗入玉肌,久煮不退,这种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鲜,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8此外还有一些用油炸、火烤、雪茄水浸泡以及埋在花盆、淤泥、厕所里的方法均能使玉器丧失本色,此处不再赘述。总之,掌握玉器在鉴定的技巧,了解玉质、时代风格及常用的做旧手段只是具备了鉴定玉器的前提条件。

创作寿山石工艺品,有时还要采取除雕刻以外的一些方法。主要是用化学染料进行仿古处理或采用煨煅处理等,使工艺品罩上古铜色或加深石头的原来色彩,古风古味更浓。 仿古处理分盐基性染料罩染法和高锰酸钾罩染法。处理前应将雕刻品清洗干净后放入碱水中,逐渐加温,直至水沸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漂洗晾干再行罩染。 罩染前,操作者要按石质石色的不同,选配染料。其配方比例见表: 表4-1 罩染染料配方比例表 单位:% 原 色配合色 金 黄 品 红 片 绿 古铜色 65 35 枣红色 48 50 2 墨绿色 40 60 暗红色 80 20 檀 色 90 10 操作者先按50克原料兑1500毫升水比例准备好,待水烧开后投入,用木棒搅拌,染料溶化于水后,除掉泡沫,将色液控制在70℃~80℃之间。然后喷涂在石雕作品外表,使其着色均匀。作品罩染后,应置于通风之处,晾干后再为其上蜡揩光。 淡色石料雕刻品经罩染后,色泽若还不够沉重稳定,可再用高锰酸钾罩染法染色。药物比例:200克高锰酸钾兑1500毫升清水。泡好的高锰酸钾液保持在80℃,将雕刻品浸入10分钟后,取出晾干并上蜡揩光。 除药物罩染法外,用稻壳或竹芯线香烧着的烟雾熏染石雕品也是传统的加工方法。经烟雾熏染上黑颜色后,会使石雕品变“旧”,显得更为古雅、浑朴,年代久远。 煨煅处理也是传统加工手法。清代郭柏苍《草堂集》载:“另一种煨乌,以高山、奇艮、墩洋之硬者,煨以稻壳。火色正则纯黑如漆;火色偏则拖若汉玉;火色过则碎矣。石客选其光润者为黑田。”1937年,梁津《福建矿物志略》也有稻糠煨煅法的介绍。 用煨煅法处理过的寿山石被改变色彩,常见的是“黑色”和“红色”两种,陈子奋将此类处理过的石头称为“煨乌”和“煅红”,并把它列为寿山石的两个新品种。他在《寿山印石小志》中记述:旗降过火,则黄者变为红赭色,红者变为浓赭者,极似朱砂及珊瑚,名曰“煅红”。煨乌是将石料煨于燃着的稻壳炉中。炉内温度保持恒温300℃左右;经12~20小时后,稻壳燃烧所产生的烟可使石表层黑亮如漆,也可在石料表面薄涂油脂,然后加温,亦可达到煨乌的目的。 现代,有人煅红时采用喷灯对石料进行局部加温,使**、橙色的寿山石变成红赭色,使红色的寿山石更红艳。白色或淡色的寿山石可先涂上一层硝酸铁溶液,晾干后再煅烧。 寿山石煅烧退火后,石质会变得坚硬酥脆,色层薄不盈分。可将其埋于阴湿土中,待“回湿”受潮后再行修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261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