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现值多少钱?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现值多少钱?,第1张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分别是: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唐·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 驰誉丹青。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纵518厘米,横148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张萱《捣练图》纵37厘米,横1453厘米,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周昉《簪花仕女图》纵46厘米,横180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周昉《挥扇仕女图》纵337厘米,横204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唐人《宫乐图》纵487厘米,横69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韩滉 (723-787)〔唐〕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87cm 横335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所有的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第五段是描绘韩熙载的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

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卷后有当时蔡京的题跋,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仇英(仇,音Qiú),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仇英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汉宫春晓图》是仇英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表。此图勾勒秀劲而设色妍雅,画家借皇家园林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的笔墨表现出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极勾描渲敷之能事。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 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杰出作品有《人物故事图》、《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等。

清·郎世宁《百骏图》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

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意大利的传奇画家郎世宁,则是清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作品有《戈壁春风》、《繁花似锦》、《山泉》、《远逝的山村》、《小木屋》、《明月出天山》等。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第六、八届全国美展、全国少数民族美展、全国民族百花展获铜奖、全国丝绸之路美展获金奖。作品《漫长的路》、《帕米尔的春天》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黄建新油画集》。

新疆山河绘不尽——记著名油画家黄建新

黄建新,汉族,籍贯河南,生于陕西,长于新疆。一岁多就随西征大军中的指挥员之一的父亲来到了昆仑山下的和田,开始了终其一生的新疆山河绘不尽的艺术生涯。说他“终其一生”不是夸饰之词,是事实。

曾有友人问他什么时候对绘画艺术产生的兴趣?他沉思片刻道:“好像生来就爱。”同时又说:“这一辈子我没有什么物质上的奢望,就是能把新疆的大好河山走遍,并尽我所能地表现在画布上。我与新疆分不开,扯不断。”

曾有关内某海滨城市诚聘他,他最终还是婉拒了。他离不开新疆这一片哺育他成长的热土。

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员虎将的父亲,却有着不少文化人的朋友,其中就有在延安时结识的油画家罗工柳和五十年代初结交的好友国画家黄胄。这两位艺术大师到和田采风时,免不了要去看望他们的武将朋友。那时,还是小孩子的黄建新就受到了这些艺术大师的熏染,得以见识过他们的艺术佳作,在不知不觉中,绘画艺术的种子落在了他的心田。

尽管遥远的和田不乏壮美的山河,不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乏独特的人文地理、民风民俗,却不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对于一个酷爱绘画艺术的少年来讲,正规而严格的绘画教育的基本条件,较之大都市,这里是先天缺失的。

大概是上天也喜爱这个天资聪颖、刻苦勤奋、痴迷矢志的绘画少年,命运眷注了他,让他还是个小小少年时就遇上了马绍先、张良渡、王勋奇等几位受过正规教育的青年艺术家。在当时的和田美术圈里,黄建新年龄最小,课余和在乡下接受再教育的间隙中,这几位青年艺术家充当了他的老师兼兄长的角色,毫无保留地把绘画的一些基本功都传授给了这个虚心好学、朴实忠厚的小弟弟。当三十余年过去,黄建新已成为新疆油画界的****时,谈起当年的这几位师长,他依然念念不忘他们对他的扶助。对他们,他永怀一颗感恩的心。

上世纪70年代早期,黄建新虽然还是个普通的知识青年,但他的素描和水彩、水粉及油画小品已经在和田地区小有名气了,一些作品多被朋友收藏。

1973年,对黄建新而言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那一年的高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具有戏剧性的事件。艺术院校,包括美术学院没有在新疆招生,渴望接受大学美术教育的他只能报考与美术比较接近的文学专业。

那次文革中的高考,首先是“贫下中农推荐”,其次才是文化考试。当时,黄建新的父亲尚未“解放”,他依然是“走资派”的儿子,但却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身份获得了高考资格。高考成绩刚一公布,他刚被新疆大学录取,“白卷英雄”事件就暴发了。此后的文革高考,文化考试形同虚设,有的地方甚至完全取消。当时,如果高考成绩晚一点公布,这个难得的上大学的机会就有可能与黄建新失之交臂,其命运的走向就可能改变而无法预测了。

大学三年,他在汲取文学养料的同时,从未荒疏了画笔,只要有画画的机会,他从不放弃。在大学期间,他参加了学校的美术创作组的各项活动。1976年,他从新疆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分配到伊犁自治州党委宣传部从事宣传工作。业余时间除了坚持绘画外,没有更多的爱好,扑克麻将等更与他无缘。

何时才能圆了他的职业画家的梦呢?他不知道,但他时刻准备着,渴望着,虽然年龄在一年年增大着……

尽管世上有怀才不遇者,但机会总会去敲有准备者的门。黄建新在30岁那年终于听到了这久久盼望的“敲门声”。

1979年,浙江美院(现更名为中国美院)的全山石教授亲率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到伊犁写生创作,接待任务自然就交给了“业余画家”黄建新。

在黄建新的艺术生涯中,全山石教授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全山石教授那双“慧眼”,黄建新这颗油画“明珠”或许就会“暗投”。全山石发现黄建新,恰似“伯乐一顾”。

全山石教授曾留学苏联,当时已是我国著名油画艺术家和著名教授。大师不期然降临眼前,黄建新岂能不虚心求教。他大着胆子把自己的一些习作拿给全教授看,希望能得到教授的一些指教。看过黄建新的习作,全教授问他,为何不去美术学院进修提高?黄建新说,没有机会,而且年龄又这么大了。全教授说,年龄大不是问题,你就到浙江美院去进修,不用考试了,我收你为学生了。当时全教授是油画系主任,一锤定音。“业余画家”黄建新一夜之间,做梦一般就跨进了美术殿堂,得见油画艺术的堂奥大美。

当时,在浙江美院有一位特殊的研究生,他就是黄建新。在研习油画的一年时间里,他吃往都在全教授家里,每天都能得到全教授的耳提面命,可以零距离地目睹全教授作画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细微精妙之处。全教授待他如亲生儿子一般,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着油画艺术的真谛与技巧。这一年的进修,相当于他自学十年的功夫。

一年进修结束后,黄建新终于调到了自治区文化厅中国画创作组,并筹备成立新疆画院。新疆画院成立之后,他又联系诚邀全山石教授在新疆艺术学院为新疆开办了一期油画进修班,黄建新又跟着全教授学了一年。这前后两年的正规学习,使黄建新快速地攀上了油画艺术的新的高度,也终于圆了他职业画家的梦想,成为新疆画院油画创作的骨干画家。

虽然,这一切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但每每提起全教授当年对自己的精心培育,黄建新依然发自内心地感谢恩师的无私、慷慨和心血。他常说,没有全教授对我的帮助提携,就没有我的今天。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果徒弟是个懒鬼或笨蛋,再高明的师傅也要徒唤奈何。黄建新是个具有慧心又勤奋刻苦的艺术门徒,更是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圣徒。

命运安排他成长在新疆,又让他爱上了油画艺术,这似乎是一种巧合,因为,新疆无比壮美的山河最适合用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不是有人说吗,新疆是油画艺术的天堂福地。

新疆,以其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雄姿高高耸立在中国的大西北,因为其辽阔、其旷远、其神秘、其无与伦比的多姿多彩的山河美景为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创作源泉。新疆总会震撼你的心灵,总会点燃你的激情,总会让你的艺术灵感如天山雪水般长流不息。然而,你必须走向她,投入到她的胸怀之中,与她亲近,与她相处,与她融为一体,用你的四肢五官去触摸她,感受她,用你的心智神思去考究她、精研她,你不能怕路途遥远,怕山高水长,怕酷热奇寒,怕狂沙山洪,怕野兽蚊虫,怕干渴饥饿,甚至不能怕死,否则,壮美无比的新疆山河与你毫无关系,何谈艺术创新?遑论传世佳作?

黄建新正是一个为了自己钟爱一生的油画艺术什么都不怕的人。他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山野间奔走,足迹印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有些地方他不止去了一遍两遍,有些地方从未有人去过,他却去了。眼睛一闭就可以神游三山两盆,真切如身临其境,搜集的创作素材和写生作品已使他有了富翁般的成就感。在乌鲁木齐时,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大的画室里度过,连午饭都简而又简,对于一些杂事的干扰,他或置之不理,或是尽快地解决处理,而且从不午睡,因为午睡时间正是杂事最少的时候。专心作画是他最舒心的、最惬意的、最享受的事。

耕耘固然艰辛,收获必定快乐,硕果是对艰辛最好的回报。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大型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黄建新以一幅名为《漫长的路》的油画作品参展。火红的火焰山、弯曲的古丝路、辽阔的戈壁滩、跋山涉水而来的驼队、平坦又弯曲的现代公路,远古与现代相连,现实与理想接轨,凝练成历史进步的漫长的路。此作品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接着,他又参加第六届、第八届全国美展,以及“新疆好”美展。其中一幅作品《帕米尔的春天》再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还有一幅作品展后则不知去向,是否被哪个人或哪个机构“偷”而藏之,至今还是个谜。

90年代后,他先后参加中国油画双年展,历届新疆自治区美展、中国艺术博览会油画展,作品多次获金、银、铜奖。许多作品刊发于《美术》、《人民日报》、《中国当代画家丝路作品精选》、《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集》、《台北——北京——乌鲁木齐名家画集》,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和我国的《世界知识画报》发表专刊。1995年在乌鲁木齐、广州,举办个人画展,并在香港、台北、美、日、加、澳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出版个人专集《黄建新油画集》。2003年荣获新疆文艺最高奖“天山文艺奖”。其艺术传略已被《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文化部编)、《中国美术名人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辞典》、《1990——1992中国美术年鉴》、《中国青年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名人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专集》所收录……

黄建新因其作品绝大部分都是表现新疆壮美、奇丽、妩媚山河的动人景色,很多人都把他视为新疆风景油画巨擘。其实,他也绘制了一些人物画,虽数量不多,却质量上乘,比如曾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就是一幅典型的人物画,尽管画名叫《繁花似锦》。那实在是一幅人物画的佳作。

还有一幅名为《山泉》的作品:一位上了岁数的哈萨克女牧民,在劳作间隙,坐在一块岩石上,用一个白色的搪瓷缸接了从山上跌淌下来的清冽的泉水,一边喝一边歇息。她背靠着的巨大岩壁上刻满了先民留下的岩画。除了其服饰的特点及细节的真实,最吸引人的是老年女牧民的容颜和表情:满脸的皱纹刻划着漫长岁月留给她的痕迹,眯缝的眼睛含着满足的笑意,她在看什么呢?可以想象,她在看着正在不远处埋头吃草的羊儿(羊儿并不在画面里);紧抿的嘴唇,既表现了她的坚毅,也让人想象到山泉的甘甜爽口。总之,这是一位勤劳、善良、慈祥的老人,她不惧生活的艰辛,内心是充实的、安宁的、满足的,好像我们对着她轻唤一声“阿娜”,她就会答应你,就会热情地让你坐在她的身边,让你也品尝甘甜的山泉,也看看她心爱的羊儿……

这,就是我,一个欣赏者面对《山泉》时的感受。

此外,他在“崛起的天山”和“沸腾的塔里木”等画展上展出的作品《建设者》、《果园承包人——库尔班大叔》等也堪称人物画的佳作。

黄建新曾在和田生活过20多年,会讲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接受再教育时,和维吾尔族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以一个知识青年的身份虚心向乡亲们学习,同时以一个造型艺术家的眼光近距离地观察他们,他从心里热爱着那些纯朴、勤劳、善良的维吾尔乡亲。即使当了专业画家,在踏遍新疆山河的同时,依然与他们真心交往,他熟悉他们,熟悉到有时只须看上一眼就能猜透他们的内心。

一个艺术家,对他所要表现的对象,既怀着一颗挚爱的心,又如此的熟悉,岂有不出佳作的道理?

全面考察黄建新的艺术实践和他的全部作品,我们完全可以说:黄建新是一位绘景与塑人同样优秀的画家,是新疆的山河和人民哺育了这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家。

白玉兔形佩

明,长48cm,高28cm,厚1cm。

  佩白玉质,玉料表面略有麻坑点,圆雕一兔,圆眼,回首,口衔灵芝,灵芝镂雕。兔耳相交,中套一圆环,可悬挂。玉兔前腿前伏,身上毛纹竖立,回首之态显得十分机敏。此器雕琢简洁明快,抓住了白兔回首的那一刹那神态,惟妙惟肖,极具动感。

  兔子在人们心目中常是机灵敏捷的象征。明清时期,玉雕设计中常常又让兔子口衔灵芝,灵芝更增添了吉祥长寿的寓义。

白玉镂雕双兔佩

元,高43cm,宽27cm,厚1cm。

  佩白玉质,料上有淡黄皮色,为和田籽料。整器略呈长方形,多层镂空透雕而成。正面雕琢柞树、灵芝形祥云,云上托起一轮圆月。树下两只白兔,一大一小,似为一雌一雄,双耳竖立,毛纹细密,均蹲坐回首,大者抬首望月,小者回望大兔,神态安详。山石成为第二层镂雕,双兔、柞树、祥云均以山石为背景,颇有立体感。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玉兔是月宫里的灵物。此器巧妙利用籽料的淡**皮俏色雕琢,玉兔、树叶及圆月上均有一层淡淡的黄晕,加之背后白色山石的衬托,似乎能感受到在皎洁的月光下山林静谧的夜晚。整个玉雕意境幽远,艺术形象活泼生动。

青玉莲托蹲龙

元,高13cm,底径64cm。

  青玉有绺裂、墨斑,局部有黄褐色沁。圆雕坐龙居于莲花座之上。龙昂首,一爪抓握火焰珠。双角,眉目细长,向后延伸。背起脊,关节处阴刻后扬之肘毛。刀法刚劲、粗犷,透雕处留下明显的掏挖痕迹。底部中心一大孔,边一小孔,据此推测本品原应固定于他物之上。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物,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其出现与农业社会对雨的需求相关,因此传说中的龙往往能布雨,与能唤风的凤并称。龙、凤后来分别成为帝、后的象征。目前最早的龙的形象见于8000年前内蒙古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由红褐色石摆放而成。龙及与龙相关的螭、夔等形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装饰题材。宋、辽时期,龙的形象颇为丰富,有升龙、行龙、坐龙,各具情态,且多穿行于云海之间。辽代遗址曾出土一件玉坐龙,但为片雕,且较小。

  印度佛经中的八龙王是佛的信徒、供养者或守护神。本品将龙、莲花组合,体现了佛教对玉雕工艺的影响。

玉鱼

元,高113cm,宽206cm,厚67cm。

  白色玉质,有大面积墨斑,间以赭黄皮色。圆雕鱼口衔莲枝,肥厚敦实。鱼身满布阴刻平行交叉斜线,表示鱼鳞。莲花、莲蓬、莲枝均浮雕,姿态婀娜,与朴拙之鱼相映成趣。

  玉鱼在商、西周时期曾一度流行,呈扁平状,形态薄小、平直,作为佩饰。其后一度消亡不见。宋代开始又复多见,技法以圆雕为主,鱼口衔莲,身弯曲,姿态优雅、生动,多小巧玲珑。玉鱼在辽、金、元、明各时代均颇为流行,出土、传世均有所见,姿态各异,各具特色。辽、金玉鱼与宋代玉鱼类似,元代玉鱼尾部多铺展如扇,明代玉鱼尾部中分向两侧弯曲。

  本品鱼衔莲之造型承袭了唐、宋以来金银器、玉器上一直流行的动物衔莲之设计理念,但如此硕大之玉鱼,目前所知仅此一件。金、元玉雕喜保留皮色,本品即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带大片墨斑玉的使用,亦是元代玉器用料之特色。

玉八仙纹执壶

明,通高27cm,口径78-6cm,足径82-65cm。清宫旧藏。

  壶青玉质。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雕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器两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纹草书五言诗,其一为 :“玉斝千巡献,蟠桃五色匀。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其二:“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

  执壶是明代一种极具特色的玉器,造型多借鉴其它工艺门类。图案丰富多彩,其中有些受道教的影响,八仙图案即其一,为明代中晚期工艺品上常见的题材。花草和山石图案清朗洒脱,盖缘、口沿和足部的山字纹更反映出明代艺匠的美学倾向。颈部雕刻的两首草书五言诗运笔流畅,使此壶在铭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显珍贵。

玉谷纹圭

明,高213cm,宽63cm,厚09cm。清宫旧藏。

  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谷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种谷圭在明代墓葬中发现多件,为贵族妇女身上的装饰。玉圭的木座为清代宫廷所制。

玉九螭璧

明,直径204cm,孔径58cm,厚2cm。清宫旧藏。

  玉璧为暗青色,有黄斑,圆形,一面饰谷纹,一面浮雕9条螭纹。璧中央孔中1条螭纹为龙首、兽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条螭纹,皆小头独角,团团围住中孔之螭。璧边缘处有3条螭,后肢与尾在璧的背面。

  古人认为螭是龙的一种。宋、元以后,多以螭龙纹装饰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际的广阔,以九螭表示皇族的兴旺,应是明代宫廷用品。

玉人物龙纹磬

明中期,长204cm,宽201cm,厚09cm。清宫旧藏。

  玉磬青白色,罄上方有一透雕双夔龙纹横梁,横梁两侧悬挂铜镀金链,其下挂磬。磬正面为云纹地,雕双龙戏火珠纹,两龙一仰一俯,分别占据玉罄左右各半。罄背面凸雕福、寿、禄三星像,又有松树、鹿、鹤、灵芝并二侍者,取“三星高照”之意。

  磬是古代乐器,一般为多件成组,按音阶排列使用。这件玉磬为单件,是由乐器演化的用于室内装饰的陈设品。双龙戏珠纹是明代宫廷器物上常用的重要图案。

玉螭纹笔

明,通长237cm,管径16cm,帽径2cm。清宫旧藏。

  笔管青玉制,直管,无斗,顶部封堵玉片。笔管端部饰阴线回纹,中部饰凸雕的蟠螭。笔帽亦为青玉制,直管式,较笔管略粗,可套接于笔管上,笔帽两端饰阴线回纹,中部亦雕一螭。

  一般毛笔应由笔管、笔毫、笔帽三部分组成。一些笔因毫较多,需另配笔斗以固定笔毫,谓之斗笔。此笔因年代久远,笔毫已失。

玉卧兽形砚滴

明,长127cm,宽65cm,高51cm。清宫旧藏。

  砚滴玉色青白,卧兽形,略仿汉代辟邪样式,但有较大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大眼,口衔小羽觞,四肢伏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内空可蓄水。

  砚滴为文房用品,一般配有滴注,可用滴注将所蓄之水吸出,滴于砚。汉代已有飞熊、卧羊、辟邪、鸠凤等多种样式的玉质砚滴,常为后代所模仿。这种砚滴在明代又被称为“水中丞”,除用于蓄水外还是文房内的陈设品。

玉双管式笔插

明,高219cm,大口径55-6cm,小口径45-47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玉组佩

明晚期,通长536cm。清宫旧藏。

  组佩由53件玉饰串成。上部以一件寿星骑鹤式玉纽总揽组佩,其下有金质横梁,横梁两端为龙头。横梁下悬有4串玉片,每串由上下5组构成,横向相对。上4组玉饰每串各为3件,其中2件为玉叶,1件为玉镂件,玉镂件分别为“卍”字、“寿”字、凤、双鱼、双桃、华盖、麒麟等,第5组均为单个玉文臣。这类成组玉饰产生的年代很早,与《诗经》中所言“杂佩”类似,按不同的部位,玉件被称为“珩”、“琚”、“瑀”、“冲牙”,佩戴于人身,行走时玉件相触而有声。明代墓葬中出土有成组玉佩多套,如定陵中即有与此件类似的组佩。这组玉佩所用白玉质地优良,加工精致,是宫廷玉器中的精品。

玉兽面纹匜杯

明,高92cm,口长132cm,口宽75cm。

  此匜杯由整块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口,前凸而后方,凸出部分为流,口沿外侧饰夔纹、凤纹。中部为腹,上饰浅浮雕兽面纹。下部为长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饰夔纹。匜的四角及中部出戟。匜柄为兽吞式,柄上部为兽首,仿古样式,巨耳,粗眉,张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饰勾云纹。

  匜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样式仿古匜而有所变化,装饰图案也与古器不同,凤纹的使用更具时代特色。此匜杯杯体方正,图案古朴,为明代仿古器的代表作之一。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明,高83cm,口径58cm。

  杯为双筒相连式,外饰两周绳纹,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面雕双螭,并于两道绳结间雕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琢凸起的篆文诗句,其中一侧杯口沿琢“子刚制”款识,杯身铭文为“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另一侧杯口沿琢“合卺杯”,杯身铭文为“温温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天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

  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此杯署“子刚制”款,陆子刚为明晚期治玉名家,与祝允明为同时代人,他的作品多为后人所仿冒。

玉寿鹿山子

明,高148cm,宽9cm。清宫旧藏。

  山子玉料青绿色,雕立体山林景致。作品下部为山石,其上高树成荫,并结有桃实,树下一老人当风而立,著长袍短褂,左手轻抚身旁小鹿,右手持如意,崖下又有一小鹿,口衔灵芝,仰首面向石上的老人。

  玉山布局有致,以桃、鹿、如意、老人之造型表现吉祥长寿的主题。加工时采用了镂雕技法,作品中保留着较多的镂雕孔洞以表现山石的风化与穿孔,树木枝叶处精雕细琢,因势就形,边角处打磨圆润,具有典型的明代玉雕艺术的造型风格。这类玉雕作品主要用于室内陈设,今人称为“摆件”。

玉八出戟方觚

明,高227cm,口径81-85cm,足径49-6cm。清宫旧藏。

  作品为方柱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撇口,粗颈,其外饰阴线琢出的变形蝉纹及双夔纹,四面花纹相同。中部为觚腹,四面微外凸,饰变形蝉纹,花纹与觚颈纹饰相呼应。下部与上部对称但稍短,上饰变形蝉纹。足下有一周方形榫式座。觚四面的中部各有一道凸起的戟线,戟线分成多节,每一节上有阴线图案。觚的四角饰有镂雕的卷草形装饰,这类装饰称为“出戟”,四面及四角出戟者称为“八出戟”。明朝时多用觚作为室内陈设,觚内或插如意,或插博古挂件。

玉条纹兽耳簋

明,高88cm,口径132cm,足径94cm。清宫旧藏。

  簋玉色暗青,圆形,敞口,颈部微内收。簋两侧各有一个兽吞式耳,形为兽头口吞夔形柱。器身两面图案相同,每面各有两个用以装饰的凸戟,中部为凸雕片状兽首,兽首两侧各有一阴线夔纹。簋的腹部排列纵向条纹,其下有圆形圈足。

  簋为商、周时流行的食器,这件作品为仿古器,造型较商、周古器有所变化。明代,这类仿古簋可用于室内陈设,也可用于燃香。此簋的木盖为清宫所配,紫檀木质,上雕仿古云纹及镂空卷草纹,盖钮为元代玉件。从木盖的形式上看,此物在清代宫廷中曾作为贮放香料的香薰。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

明,高12cm,口径32-10cm,足径45-71cm。清宫旧藏。

  杯青玉质,扁圆形口,上部略宽。杯体上部饰细密的方格纹,两侧中间凸起条形戟,其下饰凤尾夔一周共6只,首尾相接。杯腹饰6组蕉叶纹,叶脉细密,蕉叶间有阴线小兽面。杯的一侧透雕凸起的夔龙3只,大头细身,上下排列,另一侧有环形柄,杯柄上端为云形鋬,柄下又饰一夔龙。杯有椭圆形足。

  此玉杯所饰夔纹及兽面纹与商、周、秦、汉器物中出现的花纹不同,环形柄及蕉叶纹也有较大的变化,图案风格接近宋、元时的作品,为明代仿古陈设品。

玉兽纽夔龙纹樽

明,通高112cm,口径62cm。清宫旧藏。

  樽玉料青白,略显**。圆柱状,一侧为环形杯柄,柄上部有扳。樽深腹,平底,其下3足。樽身外壁饰夔龙纹及谷纹,下部近3足处分别饰兽面纹。盖隆顶,盖面上等距立雕3个兽形钮,似羊,盖面中部饰涡纹。

  樽为古代酒器,在汉代较流行,常见有铜、漆、玉质作品。此件作品与汉代玉樽相似,花纹略有变化,工艺不如汉代作品精致。清宫旧藏中存有明代仿古玉樽多件,北京地区考古发掘中也发现有陆子冈款的代表作品。陆子冈是明代治玉大家,可见此类作品在明代玉器中的地位。

“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

明,长55cm,宽35cm,厚14cm。

  玉饰暗白色,月牙形,中间透雕一海东青啄大雁头,迫其降落于水,下部有水波与苇叶纹。作品背面边柱上有阴线“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识。

  “御用监”是明代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由此而知此物为明代宫廷督造的用品。传世的明代玉器中带有制造年款的非常少,而带有“御用监”款的作品仅此一件,因而非常珍贵。“海东青啄雁”的图案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养鹘捕雁的习俗,同类题材在辽、金玉器中大量出现。从造型判断此饰物应为妇女的头饰。

玉卧鹿寿星山子

明,长85cm,宽5cm,高115cm。清宫旧藏。

  山子玉色青绿,玉中有杂色。雕一鹿卧地,寿星老人坐于鹿背。老人长头大耳,长髯,右手持龙头杖,左手抚腰带。鹿回首,依老人长袖,头顶有枝杈形角,身饰“米”字形花纹。

  作品造型繁简相宜,老人头部的雕琢细腻而鹿则仅具外形,衣褶也只以直线及折线表示,仅有少量弧线。这类雕饰风格在明代玉器中多有运用。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明,高114,口径42cm,底径38cm。清宫旧藏。

  花插筒状,茶色,梅树干形。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并茂。一面琢隐起两行行书“疎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末署圆形“子”、方形“冈”阴文二印。充满了文人画韵味,格调高雅,技艺不凡。原藏清宫南库。

  水晶依质色不同称紫晶、绿晶、茶晶、墨晶、蓝晶、发晶、鬃晶、黄晶等。出于矽卡岩、伟晶及热液脉状矿床中(砂矿)。茶晶产于我国内蒙、甘肃等地。此茶晶有白斑,玉工因材施琢白梅,是冰晶器中难得的俏色之作。

青玉竹节杯

明,高105cm,口径75-39cm。清宫旧藏。

  此杯用料为新疆和阗产的青白玉,局部有浅**斑沁。杯作扁圆的三节竹筒状,杯身两节中空,以一竹节为杯底,杯体微微弯向一侧,杯柄雕成卷曲的竹节形。杯身两面各浮雕竹叶纹。节上琢有谷纹。

  明代中晚期,茶酒之饮器制作讲究,玉酒具的制作也得以发展,器形和纹饰都颇丰富,既有仿古型,也有创新型。此杯造型独特,选材精细,是明代玉器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玛瑙单螭耳杯

明,高68cm,口径9cm。

  杯为花玛瑙质地,灰白色玛瑙中有黄褐色斑纹。器为不规则圆形,一侧凸雕一螭龙为杯柄,螭的双前肢及嘴均搭于杯的口沿上,下肢及尾部与器外壁浅浮雕的桃花枝叶相互连接缠绕并形成器足。底部琢阴线“乾隆年制”四字隶书款。

  此玛瑙杯的形制为明代的制式,雕琢技法为明代琢玉技法,款识应为清乾隆年间后刻。

白玉卧虎

明,长56cm,宽22cm,高11cm。清宫旧藏。

  虎用白玉琢制,卧伏形。长尾前伸贴于体侧。用宽深的斜坡线条表示身、尾斑纹的虎形玉雕作品始见于湖北天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历商、周而不衰,汉、元时期偶见于虎钮印章,其后至明、清均甚为稀少。考古出土的虎形玉雕均较薄小,多用作佩饰。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一对

明,径88-89cm,厚14-15cm。

  插屏青玉质,略带皮色,有绺。雕刻一老者展持手卷,笑容可掬。手卷上镌刻“一团和气”四字,文字戗金。另一面装饰类似的文字和图案,阴刻而非浮雕。

  “一团和气”语出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所引《上蔡语录》:“明道(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明成化帝宪宗朱见深登基一年后绘制《一团和气图》并赞。《一团和气图》乍看似一人,实则描绘了惠远法师、陆修静、陶渊明三人。此图体现了明宪宗朱见深希望三教合流、和睦相处、朝野安定、国泰民安的思想。明、清时期,以《一团和气》为题材的风俗画也颇为流行。

白玉龙首觽

明早期,长166cm,宽17cm,最高2cm。

  觽白玉质,玉质温润,有**的丝绺玉沁。玉觽呈锥形,龙首,身体为九节螺旋纹,尾光素,尾尖稍弯。龙口内有一竖穿孔,口内上唇处打一横孔,用以系挂。

  觽最早是从解结之兽牙演变而来。《说文解字》曰:“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说明觿是用来解绳的,主要特征就是一端呈尖角。最早古人以兽骨或兽牙制作,佩带于身用于解结。以玉制觿,逐渐丧失了其原始功能,成为象征性佩饰件。《说苑·修文篇》曰:“能治烦决乱者佩觿。”可知觿在古人眼里有治烦决乱之意。

  此玉觽收购于1960年,以龙为首,十分少见,工艺亦十分精致,可能原为皇家用玉。

文创大师客服

古玉界公众平台汇集了全国古玉界精英和玩家,以传播古玉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己任。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设计,可以长按下面的指纹部位,关注“古玉界”公众平台

每当我想起那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我总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你令我太感动了

一天下午,放学的铃声响了,同学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大门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校旁边的路上挤满了人

我随着人们挤到了人群里边,看见了一个小女孩她有个苹果脸,一对淡淡的眉毛,脸上有一些斑点,一头披肩的秀发格外引人注意,个子不高,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挂满了眼泪她躺在地上,可能是因为没有注意,自行车撞到了什么、、、、、、自行车翻倒在地,她也倒了,她的脚被自行车压得死死的,满是鲜血周围的人在议论着“这是谁家的孩子啊”“这是哪个班的学生啊”“这孩子是怎么啦”、、、、、、也有的人看了一眼就走了她那渴望帮助的眼神在四周环顾着

这时,在人群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他的脸是瘦削的、黑黄的,眼角和嘴角都布满了零乱的皱纹,整张脸就像一块老树皮;他凸出的前额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皱纹,像是被鞭子抽打出来的;他的眼睛是细小的、微黄的他佝偻着背,向女孩伸出枯枝似的手女孩望着这位陌生的老爷爷,眼眶里盛满了泪水,当时的我也流下了泪老爷爷扶起了小女孩和自行车,拍了拍小女孩的肩说:“小姑娘,不哭了,你住那里啊!我送你回家”

老爷爷推着自行车,和小女孩一边说着、笑着,朝小女孩家的方向走去

我望着那远去的老爷爷说了声:“老爷爷,你太棒了!”

和田玉有哪些题材和田玉的价值除了取决于本身的品质之外还有其外在雕工,咱们在挑选和田玉时,也会根据表面的图案进行选择。老话说,玉石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和田玉题材丰富往往寓意吉祥,对和田玉作品的价值有一定的影响。哪种寓意比较好和田玉作品往往造型吉祥、寓意美满。

玉雕作品,通常传统题材一般采用借语、谐音、比喻之类的来刻画一个吉祥的内容,如刻的竹子上有个蝙蝠就表示祝福,竹谐音为“祝”,蝠为“福”;如在人参背后刻件如意,则就表示“一生如意”,参谐音每一个玉雕饰品或者摆件都有它的寓意,就仿佛每一块石头都会向你讲述一个它自己独特的美好故事。

在玉佩图案中主要用寿星、寿桃、代表长寿的龟、松、鹤等来表示。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与祝愿。佩戴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

山石玉珠宝:和田玉有哪些题材寓意好

一龙一凤和祥云。龙代表鳞兽类动物的图腾部落,凤代表鸟类动物的图腾部落。两部落冲突,龙胜,合并了凤,从此,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也是高贵吉祥的表现。祥云代表有好的预兆,表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白头鸟、牡丹,民间把白头鸟比作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牡丹花,为富贵花,是宝贵的象征。图案既表达了夫妻恩爱百年,又是生活宝贵美好的寓意。

福寿如意,蝙蝠、小动物和灵芝,蝙蝠为福。小动物为兽,音与“寿”相同,为之寿之意;灵芝与古时如意同形,体现称心如意。表示幸福、长寿、事事顺意。

鹤鹿同春,桐树、鹿、鹤。桐树即梧桐树,“桐”与“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样充满生机。鹤、鹿都是瑞兽、隐喻禄、寿。是祝颂长寿、永葆青春的寓意。

三星是传说中的福星、寿星、禄星。他们专管人间祸福、官禄、寿命。在图案中往往由手持蟠桃的寿星、鹿和蝙蝠组成。象征幸福、富有、长寿。

“葫芦”意为“福”和“禄”;动物为兽,意指“寿”。表示福、禄、寿全之意。另外,福禄寿也可以用蝙蝠、梅花鹿和松鼠等兽类动物来表示。

年年有余,荷叶、莲藕和鲤鱼。莲意为年,藕指藕断丝连,为年年不断;鱼为余,寓意丰衣足食,表示丰庆有余,生活的富裕。

玉佩图案主要用鸳鸯、并蒂连、白头鸟、鱼、荷叶等表示。这类图案的玉佩往往作为结婚喜庆的礼品相赠,寓意夫妻恩爱、家和万事兴。

山石玉珠宝:和田玉的兽首元素都有哪些

和田玉作品中的兽头既有日常可见的牛、羊、虎等动物,也有貔貅、饕餮、龙等多种神兽形象,这些兽头,或象征质朴勤劳、或代表威猛、公正,均有辟邪护身,吉祥有福之意。

中国的动物玉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人们认为玉是沟通神灵的灵性之物,各式玉雕作品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层神圣之光。人们以玉来雕琢部落图腾,并贴身佩戴,以显示自己的尊贵,这大约就是玉雕动物题材的起始。

马,一直都是众多艺术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题材,玉雕自然也不例外。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

虎,百兽之王,圆雕虎头,须发箕张,怒目圆睁,做吼啸状。整器五官雕琢精细,獠牙毕露,充满力量感。上方及脑后皆运用了梳毛技巧,纹理细腻自然,额顶有王字纹路。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忠诚可靠的象征。

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铭文,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

古人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在玉雕题材中,牛又有扭转乾坤、牛气冲天的寓意。

献给世界的美玉,山石玉珠宝。和田美玉,且末为上;且末和田玉,品质可媲美籽料。山石玉珠宝的和田玉就是产自新疆且末县的和田玉矿山,矿产储量丰富,原料品质优。山石玉——山有灵为石,石之精为玉。

  刘元卿诗词选注

陈移新 注

刘元卿(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又号泸潇,人称刘聘君、刘征君。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南陂村人。曾任礼部主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隆庆四年(1570)江西乡试夺魁。次年会试,因对策多讥朝政,得罪权臣张居正,主考不敢录。此后,绝意公车,以正学为己任,人称“正学先生”,倡办复礼书院等几座书院,宣扬程朱理学,赢得朝野士民好评。给事中邹元标多次特疏朝廷,予以推举。神宗皇帝特旨征聘,刘力辞不赴。癸已年,神宗派员南下,在刘家中授国子博士,并授他“国子博士”、“阶承德郎”衔。刘元卿应召入朝,寻升礼部主事。三年后称病归,潜心撰述、讲学。所著述有《大学新编》、《山居草》、《还山续草》、《通鉴纂要》、《六鉴》、《诸儒学集》、《贤奕篇》和《刘聘君全集》四十卷行世。

陪杨淇园明府游书林洞①

明  刘元卿

武功高哉凌紫烟,阴阴三十六洞天。

雷岩蒙茸不可即,下有书林古洞相延连。

书林自古仙人迹,白昼燃犀照鲛室。②

其中百折巧玲珑,七日谁将混沌辟。③

碧连参差隐苍苔,白雪千年冻不开。

下有伏流之奔水,上有百尺之悬岩。

岩上军持有鹦鹉,石声琤琤喧钟鼓。④

夜静辽海鹤归来,双双华表当门户。

已见胡麻种石田,况复天酒滴淙淙。

我欲飡之从赤松,冷然两腋御天风。⑤

天风吹我飘飘起,扶摇九万差能比。

无耐孤高不可持,归心还入洞云里。

谪来转自好幽探,遇山与水辄沉酣。

刘郎怀抱亦不恶,何当更共子云谭。⑥

翩翩连袂真堪侈,东南之美尽在此。⑦

相逢载酒出元经,谁羡峨眉歌皓齿。⑧

石岩岩水流潺潺,竹马儿童乐治安。

尚循阡陌问饥寒,双舄疑从天上看。⑨

淋漓翰墨洒琅玕,长得寇恂借河内。⑩

何妨此地一步一追欢。

注释①明府:汉代对郡守的尊称,唐以后多用以称县令。②燃犀:烧犀角,借用为洞察奸邪之意。鲛室:鲛人居住的地方。③玲珑:玉色明彻的样子。混沌:古人想象中的天地相连的状态。④琤琤(chēng chēng):玉石相击声。⑤赤松:即赤松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为道教所信奉。⑥刘郎:即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子云:即杨雄。汉文学家。⑦连袂(-mèi):连着衣袖。⑧峨眉:美女。皓齿:白色的牙齿。⑨阡陌(qiān mò):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⑩淋漓:形容充盛、酣畅。寇恂(xún):东汉初上谷昌平(今北京)人,字子翼,世为地方豪强,刘秀占有河内,他被任为太守。

归自虔同尹邦和游石城洞①

明  刘元卿

杖履千岩已倦游,西归仍卧石城幽。②

杯前细草鲜堪画,雨后残花断欲流。

旧识鸟来当户语,新分泉到绕林秋。

野僧笑向山人问,何事春心又远求。③

注释①虔(qiān):即虔州,今江西赣州。尹邦和:人名,刘元卿好友。②杖履:柱拐杖,穿草鞋。西归:莲花在江西的西部,故称“西归”。 ③野僧:野外的僧人。

暮过元阳洞

明  刘元卿

桃花底事逐飞泉,遂有轩车破紫烟。①

低隐雷霆江水阔,高搴风雨薜萝悬。②

萧萧石磴何年路,六六仙家第几天。

我自看棋愁日暮,谁从尘世问桑田。③

注释①轩车:古代供士大夫以上乘坐的一种本,也用为车子的通称。紫烟:紫色的烟雾。②雷霆:疾雷,《易·系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高搴:高高的揭起。薜萝:薜荔和女萝。③看棋:《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王质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对人。”后以看棋比喻世事变幻。

秋 燕 行

明  刘元卿

秋社前五日,予在书院。见梁上燕雏初飞,其三竟去,二雏欲飞不能,母呢喃绕梁,若将教之者。予谓诸生曰:“予老矣,有如此秋燕,尔曹可不勉自奋飞。”因赋此勖之。

空梁巢秋燕,一巢有数儿。①

燕飞去复来,数儿纷告饥。

青蝇取次吞,渐渐肌肤肥。②

一日携儿出,三儿上高枝。

一儿坐檐瓦,一儿巢中栖。

坐者软无力,栖者羽翎稀。③

枝上兄和弟,呼之终不飞。

母出更回顾,还与整毛衣。

呢喃如有言,此际亦何时。④

秋社能几日,尚恋故巢泥。⑤

尔今不决起,母当舍儿归。⑥

注释①巢:居,窝。②青蝇:苍蝇。③羽翎:翅膀的羽毛。④呢喃:燕子的鸣叫声。⑤秋社:古代秋天祭祀土神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故巢:旧窝。⑥尔(ěr):你。归:归去。

除夕携弟侄登涣文阁小饮①

明  刘元卿

凌空高阁势能飞,临眺何须叹落晖。②

爆竹乍烧惊稚子,远山凝望入希微。③

隔村树里行人度,流水声中倦鸟归。④

载酒未妨频问字,莫教典却暮春衣。⑤

注释①涣文阁:在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南陂村,刘元卿倡健,梁学源撰记,上有瑞草楼。明季刘赤讲学终隐于此。②临眺(-tiào):登临眺望。③稚子:幼小的孩子。希微:同熹微,越来越看不清。④倦鸟:疲倦的鸟。⑤典却:抵押了。杜甫《曲江》诗:“朝回日日典春衣。”

修坦家陂鼎调诸君携酒野集归而有作①

明  刘元卿

老去栖栖不自怜,残阳犹复恋桑田。②

曾闻入夜争余沥,遂欲乘秋障百川。③

千倾澄陂分细水,八家凶岁转丰年。④

近来沟洫何人问,尽说催租县吏贤。⑤

注释①坦家陂:在江西莲花县坊楼镇南陂村。②栖栖(qī-):忙碌不安的样子。自怜:自我怜惜。桑田:泛指种桑耕田的农事活动。③余沥:指别人灌溉后剩余下来的水。障百川:保障百川流域有水灌溉。④凶岁:荒年。宋苏轼《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欲将百渎起凶岁,免使甔石愁扬雄。”⑤沟洫:水道,沟渠。借指农田水利。《论语·泰伯》:“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县吏:县之吏役。

游石廊洞①

明  刘元卿

参差危磴倚莓苔,山半仙桥一缕回。②

人似猿猱翻石壁,天开日月自楼台。③

尚遗宋碣题痕在,却忆刘郎前度来。④

指点千年成感慨,数峰寒色对衔杯。⑤

注释①石廊洞:参见宋刘弇《石廊洞》一诗注[1]。②危磴(-deng):指中洞通上洞的险要石级。莓苔(mei  tai眉台):草莓、苔藓。仙桥:横架在绝壁上的石梁,是中洞通上洞的途径。③猱(nao挠):猿类,身体便捷,善攀援。自楼台:自成楼台,下洞两侧高六七尺处,天然形成两层,右似过道,左若楼台。台上梯田、水库清水盈盈,均天造地设,传为“仙人田”。④据《莲花厅志》载:宋元祐间(1086--1093)学士刘弇避难石廊洞,“纪以诗,剔其壁曰:‘石廊之洞。’又上洞在壁,宋元符二年(1099)林自成偕众道侣游洞后,题字壁上,至今墨色犹新。刘郎:作者自称,因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之句,故云。⑤数峰:指六字、湖仙、义冈、牢芳诸峰。衔杯:衔着酒杯,即饮酒。

游清风观①

明  刘元卿

前度刘郎谱旧途,桃花千树隐元都。②

飞霞天马横金勒,带雨愁猿敞画图。③

紫气东来浮恍惚,青鸾西去入虚无。④

蓬莱咫尺人难信,怅望青霄月影孤。⑤

注释①清风观:位于江西莲花县高洲乡。唐姚虚建,明永新刘髦读书于此。②刘郎:作者自称。元都:即玄都。道教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③天马:山名。金勒:金饰的带嚼口的马路头。愁猿:山名。④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凡有紫气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恍惚(huǎng hū):指神思不定,精神不集中。青鸾:传说中为青色的凤凰类神鸟,常伴西王母的一种神鸟。虚无: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家用指‘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⑤蓬莱:传说的海上仙山。咫尺:比喻相距很近。怅望:惆怅地看望、想望。

游清泉寺①

明  刘元卿

僧房三坐芙蓉暑,僧自不闲景自幽。②

地转吴山联楚界,天回盛夏作高秋。③

几间茅屋环溪水,一道清泉出石头。

阅世未须伤往事,即看东日又西流。④

注释①清泉寺:又称西坑庵,在江西莲花县六市乡清泉山、大岭背。传大禹治水功成,在此地设宴,大宴天下诸侯。又称封侯山。②暑:热。幽:形容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③吴山连楚界:指清泉寺与湖南省交界。④未须:不须。东日:东方日出。西流:水往西流。

登小江阁上①

明  刘元卿

逶迤苔迳入苍苍,溪上寒松抱小堂。②

和合水云澄色相,倒开楼阁在浮光。③

池蛙向夜声逾急,花月侵帘梦亦香。④

两岸桃红难自秘,天台近日到刘郎。⑤

注释①小江阁:在今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小江村。②逶迤(wēiyǐ):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③色相:佛教名词。指一切事物的形状外貌。《华严经》:“无边色相,国满光明。”浮光:水面或物体表现反射的光。④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⑤自秘:深藏而秘不示人。宋苏辙《邵武游氏老人三清堂紫芝》诗:“丹鼎一丸深自秘,紫尘三叶却先知。”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刘郎:指东汉刘晨。相传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留。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唐司空图《游仙》诗:“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戏和水仙子调①

明 刘元卿

引疾归来楚水涯②,西云深处是吾家③。小屋儿恰好,牛背大享清福也。

胜荣华风吹窗月④,到榻说两句平常话⑤。畜几种易栽花⑥。客相过,浊酒浓茶。

注释①水仙子,曲牌名,又叫《冯夷曲》、《凌波曲》、《湘妃曲》。②楚水涯:刘元卿故乡在江西湖南交界处,古称吴楚边关,湖南攸水、渌水发源于此,故有楚水之涯话。③西云:指西云山,在莲花县坊楼南陂。莲花秦汉以来曾设安成县、广兴县、安乐郡,东汉时治所迁于安福,南陂在安成之西,故有西云山之名。④荣华:草木开花,旧时比喻兴盛或显达。⑤榻():狭长而较矮的床。⑥畜:养。

春暮复礼小饮戏笑·右调满庭芳①

明  刘元卿

六尺名韁,一条利锁②,牵得人世奔忙。蜗牛角底,争短更论长。且喜天宽海阔,尽容我,自首佯狂。闲想起,孙曹楚汉,无故闹一场③。

这几个先生,兴兵结怨,多少灾殃。到而今,影儿落在何方。况是日斜春暮,凭红友④,行到醉乡。说甚么,蕉鹿蝴蝶,一枕面羲皇⑤。

注释①复礼:这里指复礼书院。为刘元卿所创办,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②两句意思:韁也作缰,锁也作索,有名缰利索之意。柳宗元有语:“贵尔六尺躯,勿为名利驱。”③孙曹楚汉:指三国时代。④红友:酒的别称。⑤蕉鹿:即蕉鹿梦,蕉鹿自欺,《列子·周穆王》卷三:“郑有人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方而取之。”蝴蝶:叫蝴蝶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羲皇:指传说中的古帝,又叫羲和。

偶书·右调满庭芳

明  刘元卿

愁到黄昏,闷到清晓,只争谁多谁少。事皆前定,焦劳空自老。纵如倚顿陶朱①,免不得,埋骨荒草。那些人,哄一会儿,转眼不见了。

看世事反覆②,强弱弱强,小大大小。又何必,抵死奔奔扰扰。幸遇盛友高鹏,聆清话③,真个是好。暗算来,加减乘除,服杀天公巧。

注释①倚顿:春秋时代富豪,以经营盐业致富。陶朱:即陶朱公范蠡 ,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②反覆:反来复去。③聆(líng):听。

石 城 洞①

隆庆间,里人刘元卿偕邑人伍弇、周一濂游洞中,见佳石辄评品之,标目十有八,分题赋诗。

(一)潜流渡石

明 刘元卿

洞背三江潜入洞中,合流而出,荫田百余亩。

  河汉江淮四渎开,尔偏寻入暗中来。②

凭谁指示出头路,灌溉功成亦幸哉。

(二)石城暮霭

明  刘元卿

洞口峭石环立如城,将雨则烟霭横抹其间。

云作城门石作城,城头雉堞更分明。③

避秦人与秦俱往,红日西飞暮霭轻。④

(三)凝乳堆雪

明  刘元卿

在右暗洞,其石多白而滑,乳头杂吐,若雪山然。

烧得人心死不回,火坑日日利名催。

仙家雪巘寒如铁,能使凉生六月杯。⑤

(四)洪钟清韵

明  刘元卿

钟钮悬岩上,击之有声。

炉冶无边造化功,有时能铸石为钟。

仙家犹自难忘世,怕杀人间耳尽聋。

(五)玉塔寒云

明 刘元卿

在左暗洞沙提中,有石峥然起,类所谓禅塔者,火烛之,金砂晃耀,斑纹灿如。

谁谓孤高不可居,暗沙堤上自如如。

已拚寒影随流水,其奈标题点素书。⑥

(六)净土丛莲

明  刘元卿

石莲往往有之,而在钟楼者尤胜,以火烛之,红白杂吐。

小园清沼绽红莲,不染淤泥也自怜。

陆地芙蕖开满洞,痴人将说是西天。⑦

注释①石城洞:旧称书林洞,在江西莲花县闪石乡洞背村,为县内20余个石灰石溶洞中最大者之一。《大明一统志》、《徐霞露游记》以为石廊洞,均误。奇石攒聚,仿如城垣,洞道交错色连,有似街巷,故名。洞内涧水中流,前后空旷约十里。有可容数千人的洞厅,有潜流渡石、洪钟清韵、华表待鹤、玉兔望月、仙舄奇迹等十八景。明隆庆间,文学家刘元卿偕邑人伍弇、周一濂游洞中,对“石城十八景”分题赋诗。洞前原有精蓝、僧舍、云楼石馆等建筑群。明刘元卿于万历丁未年(1607)肖其洞形易名为:“石城洞”。曾编辑《石城洞志》,对洞中诸景有详尽记载。《莲花厅志》载:“洞门深数十丈广,称之可容千余人,有读易台、帝姥洞、海山石、罗汉石、叠翠屏、青瑶房、金盘石、绿龟石、华表石、松石、圆岩、踞狮岩即垒墙石界内,外洞为石峡,又称仙凡峡。”《大明一统志》嘉靖本载:“乡人秉火而入,初若路绝,稍前空旷数处。”②四渎:我国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的称呼,即“江、河、淮、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其中淮河、济水古时候也独流入海,故得与江河并列。(淮河、济水先后被黄河改道所夺,淮河下游淤塞后改注入长江,而济水故道即今之黄河下游)。现有的记载首见于《尔雅·释水》。③雉堞(zhīdié):城上排列如齿状的矮墙,作掩护用。④避秦人:石城洞又名书林洞,据说有一儒生因避秦始皇焚书坑儒,携书进洞藏之。后来的人打开洞门,一避秦碑犹存。⑤雪巘:雪山。⑥造化:创造演化,指自然界自身发展繁衍的功能。⑥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相传为汉代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⑦西天:信奉佛教净土宗者,指《阿弥陀经》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

   

《贤奕编》寓言选

    一 猩 猩  明 刘元卿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大小而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日:“盍少尝之慎勿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嚼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籍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二、猱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日“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日“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跃大吼而死。

世人谓邯郸挟瑟而倡类之。于是乎,宁独一倡哉

          三 瘿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善求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复礼书院记

        明 刘元卿

邑西之陬,距郭百八十里,道险远,阻声教,其俗故上富兢胜,人重使气,莫肯顺理。豪杰者至抗治吏而强有力,多苦佃民,而兼其资,非一日之积矣。东廓邹先生数数欲诱而循之,而僻壤习诗书者什一,士人少,不得其隙也。予自在诸生中,深引为耻,顾独兼得一二有行谊者,若李垣之置井田,彭君颜之割先畴以均其侄,杨惟十之操作供母,则心私喜曰:“是不可引为赤帜乎”乃谋诸王君子应、贺君宗孔,联乡之父老子弟为会,而时时引此三人事激而耸跃之,曰:“诸父老,其母以学为元奇不可致力。夫道者,所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达道也。学者学之为君臣,学之为父子,学之为夫妇、昆弟、朋友也。学不讲则不明,故讲学以会友明伦而己,非有元奇也。姑无远引,即杨之孝、彭之友、李之好义,周族是其人者,皆所谓明伦者也,岂其有甚高难行哉顾不为耳。”于是诸父老欣然曰:“往吾以讲学为元远之谈,今所称引如是,是人人可致力者。”遂相率即其家季一会,会辄引其于弟训督之。奢者争为简,暴者忍辱,贪者损其分以外之求。行之暮年,风俗浸浸可观,乃合而谋曰:“季而会,五日而罢去,曝寒无常,非计之得也。盍醵钱构书院乎”卜地书林,面禾山,背武功,西云,悉猿诸峰,拱揖而环聚,足称雄观垂永古。旬日间,敛金以两计者五百,盖彭昂为之首,而陈君朝俭、国相等从而翼之,余兄弟名卿、上卿、贵卿等复力助之,遂举金以畀。刘子钦、彭子继善、冯子梦熊,量工命日,始事于隆庆壬申之十月。越明年三月告成,相与问名于予。予曰:“其复礼乎。”诸父老惊曰:“斯颜子之学也,仲弓而下,不敢望其藩篱,奈何以迪后进之士”予曰:“嘻,斯道也,非有元奇也,夫性周六合,在人则为礼。性也者不可得致力者也,礼也者可得而致力者也。然性虽不可得,而致力,而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皆性也。故视听急动,一归于礼,虽谓之致力于性可矣。里人罕言性而雅言礼。所谓中道而立,超乎二氏而为,万世之宗都也。颜之仰、钻、瞻、忽,其始固欲致力于性,而夫子则示之以礼。故其言日如有所立。盖始悟礼之可据也;曰末由以从之,则叹性之不可得,而致力矣。不观诸火,火性遍虚空,丽木则明。以之烹饪则利兴,以之燎原则害炽。顾所用如何,非必绝薪去焰而后可以尽火之性也;又非即薪与焰,而遂谓穷火之原也。明于观火,可以通乎礼之说矣。”父老曰:“若是何与于明伦”曰:“斯予所谓明伦也。予请言孝礼,白为人子者,视于无形,听无声,其非礼勿视听乎。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其非礼勿言动乎。推之君臣等,莫不皆然。则仁在其中矣。然则颜子之学,又岂有甚高难行者哉”于是诸父老进其弟曰:“斯言近而远,浅而微,若等勉致力焉,虽终身可也。”复顾谓予曰:“子卒以此而名

吾无疑于显微之故矣。”予唯唯,退而记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398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