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
扩展资料:
城隍是中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从资料记载看,城隍神最早见于周代《礼记》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隍信仰不断增强,王曲城隍祭祀活动亦不断兴盛。进入唐代,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经蔚然成风,地方官每年定期或在地方遭遇旱涝天灾时,代表一方民众祭祀城隍。
王曲城隍紧邻唐长安城,更成为官府及民众祭祀的对象,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祭祀活动的盛况。
宋代以后,城隍信仰已是民间非常普遍的信仰了,随着城隍信仰在我国民间的发展,各地人民信奉的城隍神愈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大多以当地人民普遍认同的、已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
如古都西安以及全国众多城市均仍祭祀汉高祖大将军纪信,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现如今,粗略统计,全国仍有奉纪信为城隍的城隍庙三十多处。
最著名的有:古都西安,陕西阳曲、兴元、户县,安徽芜湖、宁国,甘肃兰州、天水、西固,河南郑州、方城、固始、荥阳、密县,江苏镇江,浙江临安、庆元,湖北襄阳,福建南安,上海,河北瓦房店复州,四川南充,广西太平等等。
其中,甘肃天水、四川南充、陕西户县都把纪信视为本地人,以桑梓故土的身份,建城隍庙以供奉。河南因是纪信行军战斗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和最终诈降现身的地方,纷纷立庙拜纪信为城隍。
——城隍庙
城隍:他是我们民间城池的守护神,同时也是冥界的地方官,是负责人一生福禄寿和恶罚明的官。
阎王:他是阴曹地府也就是冥界的最高统治帝王,他掌管着阳间和阴间生灵的阳寿和阴寿,拥有掌管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利,他既是鬼,同时又是神,万物众生的阴阳命由他管,不归阎王管的只有永不超生的孤魂野鬼,和其他国度的鬼,以及上仙正神。
阎王爷要比城隍先诞生,官位也要比城隍大得多。
扩展资料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县长(是真正专门负责人一生福寿禄和恶罚明的官职,而且不是神,称呼为城隍判官等)。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儒教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
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
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阎罗王,亦称“阎王”、“阎王爷”、“阎魔王”,为阴曹地府中的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神_,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半神半鬼之王,民间家喻户晓的著名冥神,在阴间有“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为左膀右臂。
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九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
佛教也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话中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样由隋朝韩擒虎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阎王
—城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