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写作文

对联写作文,第1张

1 关于春联的作文 600字

除夕,是农历的最后一天。

妈妈交代我和爸爸:贴春联。我俩欣然领命。

我和爸爸来到桌子前,爸爸让我挑选要贴的春联。我指着“岁岁瑞霞千家乐,献岁梅花万里香”告诉爸爸这该是大门口的,爸爸点头微笑。

“厨房的:粒米皆从辛苦出,寸心不见等闲来。书房的:斗室乾坤大,寸心天地宽。”

爸爸笑着说:“看来这几年的书读得不错。” 我和爸爸分工,他负责刷胶水,我就负责贴。

我贴了一张,爸爸直叫好,乐得我合不拢嘴。继续着,不大一会儿贴春联的任务就完成了。

该贴“福”字了,爸爸问我:“你知道‘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吗?”我想了想,说:“因为‘福’倒过来,象征着‘福到’了。人们就是想让福气来到自己身边!”爸爸笑着说:“好!小脑袋里装的知识真不少。”

忙了半天,我问爸爸:“到底为什么除夕家家户户要贴春联呢?” 爸爸告诉我:“相传天上有一个叫做‘年’和一个叫做‘夕’的神仙。年十分勤劳,所以得到玉帝的厚爱;而夕却经常在天庭上惹事生非,玉帝大怒,将夕贬到凡间。

夕倒了凡间,变成了怪兽,跑到人类居住的村庄,无恶不作,发展到最后,竟然开始吃起人来。玉帝得知后,就派年去降服夕。”

爸爸慢慢吞吞喝了口水,我急了:“后来呢?”爸爸见我急了,继续讲道:“年从天上带来了一条红带子和一些爆竹。他用红带子把夕捆起来,再把爆竹绑在夕身上,点上火,夕就被炸死了。

为人类除了一大害。这一天正巧是农历的最后一天,所以就被叫做‘除夕’,为了纪念年,正月初一就叫做‘过年’。

除夕晚上人们就开始放爆竹庆贺。年临走时告诉村民,让他们每年除夕,都要在长方形的红纸上写吉祥的语句,贴在门两边,以保他们来年幸福顺利。”

“哦——”我若有所悟,“原来这就是贴春联的来历呀!”。

2 关于春联的作文(300字左右)

贴春联

过年了,过年了,新年的脚步声终于近了,新年老人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可乐坏了我们小孩子那颗渴望的心。大街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的年货。

除夕夜那天,我们家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啊!下午,妈妈在做团圆饭,爸爸刚买回春联,就去接待叔叔阿姨们了。我看着春联,想:这么多年来,我还没试过贴春联,不如,趁爸爸没空,现在就让我来个大显身手吧。我迅速拿起春联,兴致勃勃地贴去了。

我先来个除旧迎新,把旧的春联用手撕下来,可是,旧的春联像个顽皮的孩子,跟我对着干,紧紧的贴住墙,就是撕不下来。我想:用火烧?不行!会闹火灾的。用水攻?棒!就是这样,我为我的好主意而沾沾自喜。于是,我提来一桶水,用抹布把旧的春联抹湿后,再用刷子把它弄下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呢?该贴哪边呢?我拿着春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如何下手为好。正当这时,爸爸来,他笑了笑,告诉我左右联的张贴位置。我按照爸爸的指示,先用浆糊涂在墙上,把春联小心翼翼地贴上去,再用手从上至下地把它抹平。大功告成后,我正仰着头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只见表姐在下面挤鼻弄眼地窃笑,我纳闷地走回屋里照了照镜子,哈哈,原来我变成了大花脸了。

热闹的除夕夜,焰火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它带着幸福,带着欢乐,带着吉祥向新的一年迈进,它展现着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3 关于春联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千门万户瞳瞳日,早把新桃换旧符。”

围炉守了一夜的我最爱的便是初一早上贴春联。 奶奶磨了墨,爷爷递了笔,父亲手一挥,便是一年的新气象。

“好呀,好一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我依稀记得那是中堂的联。 姐姐蹦蹦跳跳地接过了这样一副,小鸟似得飞到厅里,高高得贴了起来。

我和妹妹随后赶到,笑着与姐姐们挤着推搡着,赶着在冰花绽雪的窗子上补一对儿年画。 …… 回忆到这儿,不禁莞尔——现在,我仍旧最是中意春联。

喜欢洒金红纸隐描的几尾龙鲤,喜欢粗毫浓墨重染的一番飘逸苍劲,喜欢年油腻的气息逗得人嘻嘻哈哈——然后摇身一变,跃上门楣,平添一对儿灵气。 客厅里可以贴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那么一点贪谗的期待,像极了偷吃灶糖粘住牙的孩子狡黠的眼神;阳台上可以贴个“朝阳乐天莺飞早,春风喜雨草长迟”;若是家傍青山一座,不妨挑了唐人的句子写上——“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厨房里找一个长对儿吧:“紫气东衍乾坤朗,笑迎人间烟火更盛;绿意北行江山明,喜盼天上雨露益泽”。门廊里鼓鼓劲儿——“平地生青云,徒手拔紫电”;大门外福字两旁再翻翻新意,——歌一歌太平盛世,念一念华夏文明,横批点睛一笔,这春联组曲也便大功告成了。

这么有趣的文化形式,究竟是哪个聪明人的奇想呢? 实在无从知晓第一副春联写的究竟是什么了,不过那时好象还不甚兴用红纸。最早的春联叫桃符,显然,桃木制的——驱鬼。

还有一个相关的传说。后来到了蔡伦的年代吧,人们才纷纷换上题满祝福的喜庆朱红——寥寥数语,写尽了多少祝福与期待! 又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里捎带了春联:祝枝山凭那一点巧想几笔好字赚了多少银子?文征明就因为一点怒气坑苦了多少达官贵人;解缙的解颐妙语秀逗了圣颜也冰释了天下文化——春联一唱天下白,更在今日与今时。

中华的国风萃取了春联以为神,中华的土魂蒸馏了春联以为韵。洋洋洒洒的春联文化,足迹遍踏大江南北,舞出了盛唐丽宋以及元明清今的华彩,明亮了散文小说以及诗词歌赋的容颜。

笔写千秋的老者捧起它如同垂髫稚齿,言通四海的侨胞捧起它有似相思少年。 祖国的情怀许就是一纸春联所能寄托的——大年初一,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大朵快颐,然而海外的游子却依然能在年夜饺子外找到心灵的平衡点——那便是因了春联。”

上联:虚心竹有低头叶 下联:傲骨梅无仰面花 这副春联意思是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仰面拍马逢迎。 此联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抓住梅竹特点,展现人的美好心灵。上联“有低头叶”,指竹不倨傲自矜,虚心有节。

下联“无仰面花”,指梅不媚俗向上的骨气品格。此连语言朴实,构思巧妙。

寓意深刻,对仗精工,堪称佳作。 竹中空有节,它的叶子都是两两相对向下生长的,好象一个“个”字,所以说它“虚心”“低头”,“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二者异质同结构相对应;下联赞梅。

梅,不惧冰霜,迎风斗寒傲雪开,所以称梅有傲骨,而且梅还有一个特征,它的花都开在枝的阳面,一律朝上,从无在阴面朝下的,其他的花就不一定(如桃花就有朝下开的花,所以被斥为“轻薄”)。因此说“无两面枝”,梅的这种形象特征与人们所赞扬的不向恶势力低头,表里如一的正直人格又是异质同构的。

联语虽然是咏竹赞梅,实际上是为人写照、为己写照。上联说的是治学的精神,下联说的是做人的品格。

郑板桥在学术上诗书画三绝,在为人上傲岸耿直,在他身上,后人不是看到了竹的精神、梅的风格吗?。

4 有关春联的作文600字左右

张贴对联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优良传统习俗,远自1050年前的五代十国起就有了,它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与祈祷。它的特点有:内涵相近、强弱相当、字数相等、文字不一。有记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春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为了了解春节期间大家张贴对联的情况,学习有关对联知识,我决定进行一次春联调查。大年初三这天,我带着本子转了124户人家,其中有92家张贴了对联,但也有32家没贴,很明显张贴对联的人家多,占了74%。张贴的对联中有恭贺新喜的:燕舞春风花织锦、人歌盛世喜盈天;有恭喜发财的:两厢锦绣藏百货、一店春风暖万家;还有振我国威的:猴舞新春春意闹、龙腾古国国威雄,等等。内容非常丰富,只要粘到恭喜祈福的就应有尽有。但是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最多的错误是上下联贴反了,如:雨润芝兰万里香、春催桃李千山秀。正确的应该是仄音贴上联,平音贴下联。其次的错误是内容不相关。比如“迎春接福千秋旺、东西南北遇贵人”,这家人可能买对联时就拿错了。三是上下联文字相同,比如“喜悦声中鸿运来、红联高照接福来”,上下联中的两个“来”字就不能在同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中重复出现,更不能在上下联的同一个地方出现。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年年过年年年不虚度、岁岁别岁岁岁不蹉跎”,这里面的“不”字就是例外,因为它是虚词,它可以重复,而上面对联中的“来”字是实词,不能重复。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幅很好的狗年春联:“金鸡唱撤紫光照、玉犬旺财鸿运来”。祝大家新年快乐,天天向上!

5 写对联的作文

话说对联_900字

在大门上贴副红字对联,是乡下人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事。家家户户在除夕这天下午,在大门两侧贴上一副对联,寓意着来年家里能像对联上所写一样快乐,平安地度过新的一年。这个寒假姐姐到我家来玩,我两在一边说起新年来,说着,说着我们就谈到了对联。说起对联,它又称楹联,因古时挂于楼堂的楹柱而得名,又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始于明代。这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一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就了中华民族徇丽多彩的艺术独创。

姐姐胸有成竹地说:“小妹,你知道对联可分为哪四种吗?”“什么?四种?老姐,你——”我吃了一惊,无语了。“不知道了!哈哈,我来说吧:又谐音,数字,叠字……”“喂,老姐我的意思是你搞错了吧!对联怎么可能只有这四种呢?明明有十三种。”我打断了姐姐的话,奇怪地问“什么?十三种,你说说看,我不信。”姐姐一脸怀疑地说,“说就说,谁怕谁啊!”我优哉游哉地说,“你听仔细了,有拆字联、反复联、缺字联、谐音联、数字联、谜语联、叠字联、顶真联、回文联、同音联、标点联、修辞联和哑联。嗯,刚好十三个,不信自己查资料。”“不,不查了。我服,我服小妹,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姐姐好奇地问,“背呀,多看看小学生知识大全,自然就会了。”我一本正经的回答。这时,姨妈妈走进来,笑着说:“你们说的我都听到了,下面你们都来说说有关对联的是吧,也可以是对联的故事。”“哈?对联就是对联,还有什么故事。”姐姐一脸不解。我插上去说:“我知道:古时候,有一位教书先生走在街上看见一个在路边看书的女孩不时地挠着后背,这位先生有意卖弄起自己的文采,‘挠挠痒痒,痒痒挠挠;不闹不痒,不痒不挠;越挠越痒,越痒越挠’。傍边围观的人一片叫好,这位教书先生得意洋洋,想再卖弄几句时,没想到那个女孩也非等闲之辈,张口就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这下围观的众人一片称赞,那个先生灰溜溜地逃走了。”等我说完,姨妈妈先拍起手来,姐姐不好意思地说:“看来我也要多读读书了,不然的话,我要被你比下去了。”说完,我们三人一起笑了起来,风把我们的笑声带到很远很远。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独创,它体现了中国文学得博大精深,我爱对联,我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6 春联趣作文500字

奶奶磨了墨,爷爷递了笔,父亲手一挥,便是一年的新气象“好呀,好一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我依稀记得那是中堂的联姐姐蹦蹦跳跳地接过了这样副,小鸟似得飞到厅里,高高得贴了起来我随后赶到,赶着在冰花绽雪的窗子上补一对儿年画…… 回忆到这儿,不禁莞尔——现在,我仍旧最中意春联喜欢洒金红纸隐描的几尾龙鲤,喜欢粗毫浓墨重染的一番飘逸苍劲,喜欢年油腻的气息逗得人嘻嘻哈哈——然后摇身一变,跃上门楣,平添一对儿灵气客厅里可以贴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那么一点贪谗的期待,像极了偷吃灶糖粘住牙的孩子狡黠的眼神;阳台上可以贴个“朝阳乐天莺飞早,春风喜雨草长迟”门廊里鼓鼓劲儿——“平地生青云,徒手拔紫电”;大门外福字两旁再翻翻新意,歌一歌太平盛世,念一念华夏文明,横批点睛一笔,这春联组曲也便大功告成了又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里捎带了春联:祝枝山凭那一点巧想几笔好字赚了多少银子?文征明就因为一点怒气坑苦了多少达官贵人;解缙的解颐妙语秀逗了圣颜也冰释了天下文化——春联一唱天下白,更在今日与今时中华的国风萃取了春联以为神,中华的土魂蒸馏了春联以为韵洋洋洒洒的春联文化,足迹遍踏大江南北,舞出了盛唐丽宋以及元明清今的华彩,明亮了散文小说以及诗词歌赋的容颜笔写千秋的老者捧起它如同垂髫稚齿,言通四海的侨胞捧起它有似相思少年祖国的情怀许就是一纸春联所能寄托的——大年初一,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大朵快颐,然而海外的游子却依然能在年夜饺子外找到心灵的平衡点——那便是春联。

7 写对联600字作文

写对联

五年级 | 600字 | 叙事

春节前一天,我偶然发现了被我遗弃在墙角的砚台。“对了,我家还没贴春联呢?”我一拍脑门,猛然想起。春联可是过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呀!

说干就干,我从商店买来一张红纸,裁成大小合适的条状。接着,我又把砚台从“冷宫”中请出来,快速地研起墨来。啊呀,真是“性急吃不了热豆腐”!由于我研得太快,墨汁从砚台中跳了出来,溅得满桌都是。没办法,只能擦干净桌面再写了。

擦完桌面,刚一下笔,新的麻烦又来了:由于刚才的墨汁只研了很少的几下,现在写出来的字淡淡的,而且还很容易渗开。于是,我又研起墨来。“1、2、3、4……”我摇头晃脑地数着研的圈数。有时还停下,用笔沾点墨,在报纸上试一试浓淡。直到我数到32圈的时候,墨汁的浓度终于“达标”了。

我再一次拿起笔写了起来,“嘿,收锋!”第一个字——“东”终于新鲜出炉了。我横看竖看,得意得不得了。

“万里长征才跨出了第一步,可不能松懈呀!”我暗暗地提醒自己。于是我又认认真真地写起第二个字来。

就在我的大作快要完工时,“不幸”又发生了。我那调皮的妹妹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撞了我一下。我手一歪,毛笔偏离了预定的轨道,在纸上画了长长的一笔。完了,我的心血全白费了。我狠很地瞪了妹妹一眼。她吐了吐舌头跑开了。哎,真是好事多磨呀。没事,只不过是重头再来嘛!我袖子一卷,又开始了新的“长征”。

“哈哈,完工!”我欣喜若狂地欢呼起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那调皮地妹妹闻讯都围了过来。

“'东风吹柳绿,春雨润红花。'好!鼓掌!”爷爷带头鼓起掌来。奶奶抿着嘴直乐呵。爸爸、妈妈忙着把我的大作贴起来。还有小调皮,蹦跳着搬来一条凳子,说是给贴春联的爸爸、妈妈垫脚。

嘿!瞧我们这家子。

1 对联作文,关于对联的作文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我看见家家户户都开始了贴对联。于是耐不住骨子里的兴奋因子。便嚷着要和妈妈一起去挑对联。

来到了书店街,大街两旁买对联,买对联,买对联的人山人海。小摊整齐的摆着红艳艳的对联。我拉着妈妈,看得眼花缭乱。“妈妈!我们赶快买吧,要不就被别人买光了!”妈妈笑着说:“傻瓜!这么多对联摊,不会被人买光的。再说,买对联也要仔细挑挑,这叫门当户对。”“门当户对?”我对妈妈的话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我并没有再追问,生怕妈妈又说我在犯傻。我紧紧的跟着妈妈来到一个小摊上,妈妈指着一副对联嘴里念叨着:“‘车行万里路,人播四美风;一路顺风!’这副对联是卖给开车的,开车人买去,希望能平安开车。”“有道理,有道理!”我开始理解这门当户对的含义了,便点了点头。这时,我看到有一个人买了一幅对联,只见上面写的是:“笑尝葡萄一窝蜜(上联),喜吃甘蔗两头甜;生意兴隆(横批)。我猜想,这户人家应该是做水果生意的吧。看来对联能够反映人们的希望和职业,以及对祖国的祝福和欣喜之情。对联可真有意思!怪不得妈妈说买对联要门当户对。

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联,只好换了一摊往前走,。这时我看见一个对联摊上金光闪闪,原来其中有一副对联是用金粉书写的。我定睛一看:“人入虎年增虎劲,添春发春辉门;如虎添翼。”我想大概这是对自己家一种美好的期望,于是便买下了这副对联。

回到家后,我把这幅精心挑选的对联工工整整的贴在门口。这时,我仿佛看到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放射出耀眼的金光。在热闹的爆竹声中,我们和对联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2 描写对联的作文

每年的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

吃过午饭,我们忙忙地把旧的对联撕下来,再贴上新的对联。我先把奶奶准备好的浆糊和对联拿出来。奶奶叫我把浆糊粘在对联的背面,然后,贴在门口的左右两旁。奶奶说:“对联有两条,分上联和下联,要看清楚再贴上去。”她还说:“因为对联是从右向左写字,所以上联要贴在门的右边,下联贴在门的左边。”哇!原来贴对联都要那么的细心啊!我按奶奶的说法去做,先分好上联和下联。对联的上联是:家和业旺万事兴。下联是:福到财来千秋富。贴完了上联和下联。奶奶说:“还有横批没有贴呢!”接着,我和奶奶把横批也贴到了大门的正上方。横批写的是:出入平安。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平平安安出入,开开心心地回来。”终于贴完了一对对联了

3 关于对联的作文

自己作截选!!!!!!!!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

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

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

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

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 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

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

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

"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

“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

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咏格诗钟。上。

4 有关对联的作文

大年初一就这样走近。

——“千门万户瞳瞳日,早把新桃换旧符。”

围炉守了一夜的我最爱的便是初一早上贴春联。

奶奶磨了墨,爷爷递了笔,父亲手一挥,便是一年的新气象。

“好呀,好一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我依稀记得那是中堂的联。

姐姐蹦蹦跳跳地接过了这样一副,小鸟似得飞到厅里,高高得贴了起来。我和妹妹随后赶到,笑着与姐姐们挤着推搡着,赶着在冰花绽雪的窗子上补一对儿年画。

……

回忆到这儿,不禁莞尔——现在,我仍旧最是中意春联。

喜欢洒金红纸隐描的几尾龙鲤,喜欢粗毫浓墨重染的一番飘逸苍劲,喜欢年油腻的气息逗得人嘻嘻哈哈——然后摇身一变,跃上门楣,平添一对儿灵气。

客厅里可以贴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那么一点贪谗的期待,像极了偷吃灶糖粘住牙的孩子狡黠的眼神;阳台上可以贴个“朝阳乐天莺飞早,春风喜雨草长迟”;若是家傍青山一座,不妨挑了唐人的句子写上——“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厨房里找一个长对儿吧:“紫气东衍乾坤朗,笑迎人间烟火更盛;绿意北行江山明,喜盼天上雨露益泽”。门廊里鼓鼓劲儿——“平地生青云,徒手拔紫电”;大门外福字两旁再翻翻新意,——歌一歌太平盛世,念一念华夏文明,横批点睛一笔,这春联组曲也便大功告成了。

这么有趣的文化形式,究竟是哪个聪明人的奇想呢?

实在无从知晓第一副春联写的究竟是什么了,不过那时好象还不甚兴用红纸。最早的春联叫桃符,显然,桃木制的——驱鬼。还有一个相关的传说。后来到了蔡伦的年代吧,人们才纷纷换上题满祝福的喜庆朱红——寥寥数语,写尽了多少祝福与期待!

又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里捎带了春联:祝枝山凭那一点巧想几笔好字赚了多少银子?文征明就因为一点怒气坑苦了多少达官贵人;解缙的解颐妙语秀逗了圣颜也冰释了天下文化——春联一唱天下白,更在今日与今时。

中华的国风萃取了春联以为神,中华的土魂蒸馏了春联以为韵。洋洋洒洒的春联文化,足迹遍踏大江南北,舞出了盛唐丽宋以及元明清今的华彩,明亮了散文小说以及诗词歌赋的容颜。笔写千秋的老者捧起它如同垂髫稚齿,言通四海的侨胞捧起它有似相思少年。

祖国的情怀许就是一纸春联所能寄托的——大年初一,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大朵快颐,然而海外的游子却依然能在年夜饺子外找到心灵的平衡点——那便是因了春联。”

5 对联作文,关于对联的作文

我国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对联……其中我最喜欢对联了。

对联,又称春联、门对,它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很有一番喜庆,热闹的过年气氛。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辟邪有关。古人科技有限,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都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他们在过年期间的侵扰,人们便用具有辟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上分别贴上门神神茶、郁垒的名字。这样,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不敢上门了。

原来,对联的意义在古代是驱邪的,但在现代就完全不一样了。它演变成了一种祝福和祝愿。每年春节我最喜欢的就是贴春联,因为它代表了我对春节的祝福和祝愿。

去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江西老家过年。

大年三十一大早,爷爷叫爸爸去贴春联,爸爸叫我也一起去贴。我以为贴春联是很简单的事情,没想到要搬梯子、找板凳、打米糊,可麻烦了。贴新春联之前还要把旧春联处理干净,我们忙活了大半个上午,终于全部贴好了。虽然感觉很累,但看到一幅幅红红的春联,有节日的喜庆气氛,我感到特别特别开心。

希望对联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古代对于书信的雅称是青鸟书而不是麻雀书。

书信在古时的称呼:

家书:宋赵抃《闻岭外寇梗》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如宋人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古代对信的七种别称: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八行书: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

竹报平安

戊子年

仲夏师竹园 山雨

作者可能是:

吴林德,字山雨。1956年生,广西柳州人。斋名师竹园。柳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柳州市板桥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雨自幼聪慧,习绘画承师严教,喜种竹,画竹。对明清的王绂、夏昶、石涛、板桥的墨竹深有研究。1978年被著名国画大师陈墨先生收为入室弟子。

诗句: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初食笋呈座中 (唐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成语

著于竹帛 〖解释〗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竹柏异心 〖解释〗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鲇鱼缘竹竿 〖解释〗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鲇鱼上竹竿 〖解释〗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弹丝品竹 〖解释〗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竹篱茅舍 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

着于竹帛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亦作“着乎竹帛”、“着之竹帛”。

永垂竹帛 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易如破竹 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朽竹篙舟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胸无成竹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武昌剩竹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松茂竹苞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势如劈竹 见“势如破竹”。

青竹丹枫 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因以“青竹丹枫”借指南北。

曝书见竹 谓睹物思人。

破竹建瓴 势如破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所向无敌。

品竹调弦 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品竹调丝 见“品竹调弦”。

弄竹弹丝 吹奏管弦乐器。

名垂竹帛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芒鞋竹笠 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编成的斗笠。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处漫游。

柳门竹巷 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急竹繁丝 见“急管繁弦”。

豪竹哀丝 指管弦乐。

东南竹箭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后因以“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

调弦品竹 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调丝品竹 吹弹乐器。

吹竹弹丝 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垂名竹帛 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

尺竹伍符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竹苞松茂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竹报平安 比喻平安家信。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竹篮打水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竹头木屑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丝竹管弦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势如破竹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敲竹杠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品竹弹丝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破竹之势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茂林修竹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鲇鱼上竹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金石丝竹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刀过竹解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翠竹黄花 指眼前境物。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哀丝豪竹 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鸠车竹马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571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