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亭部
又称底部,刻面宝石腰部以下部分,包括下腰面(或称下环面、下分裂翻)、亭面(亭部主翻)、底面或底尖。
2、腰部
简称腰,或称腰线、腰棱。刻面宝石冠部与亭部之间的部分,有时薄如线,有时有一定厚度,且可有小翻面;是一粒裸石横截面最宽的部位。
3、冠部
腰部以上的部位。
扩展资料
地质钻头和石油钻头金刚石、拉丝模用金刚石、磨料用金刚石、修整器用金刚石、玻璃刀用金刚石、硬度计压头用金刚石、工艺品用金刚石。若涂在音响纸盆上,音箱音质会大为改善。
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
钻石由于折射率高,在灯光下显得闪闪生辉,成为女士最爱的宝石。巨型的美钻可以价值连城。而掺有深颜色的钻石的价钱更高。最昂贵的有色钻石,要数带有微蓝的水蓝钻石。
宝石的力学特性是宝石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
一、解理、裂理、断口
1解理
宝石受到外力作用后,沿一定结晶学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其破裂面为解理面。解理是宝石固有的性质,是由晶体结构所决定的,具有方向性。同一个方向称为一组解理,而一个方向可以裂开成无数个面。晶体中不同方向的键力不同,键力最弱的方向容易产生解理。不同宝石的解理发育程度和组数不同,同种宝石具有相同的解理。
按照解理产生的难易程度分为: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无解理。完全解理的宝石如:托帕石、萤石、方解石等;中等解理的宝石如:钻石、长石、金绿宝石等;不完全解理的宝石如:橄榄石、磷灰石、锆石等;无解理也称为极不完全解理的宝石如:石英、碧玺、尖晶石等。利用钻石的解理特性,可以将其劈开,去掉杂质部分。严格地说,具有完全解理的宝石不宜制作成首饰,加工时要特别注意,如托帕石具有一组平行于底面的完全解理,加工时要求台面与解理面夹角5°左右,以保证不会裂开。
解理在鉴定宝石过程中十分有用,例如,紫晶与紫色方柱石的性质相似,而紫晶无解理,紫色方柱石具有一组中等和一组不完全解理;钻石的腰棱可能出现因解理而造成的“须状腰”,可帮助区别其仿制品;翡翠中的翠性又称“苍蝇翅”,是解理面的闪光,是鉴定翡翠的依据之一。
2裂理
裂理又称为裂开,是宝石矿物在外力打击下有时可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平面的性质。裂开面又称为裂理面。裂理的形成与包裹体和机械双晶有关,是由外因引起的,而解理是宝石固有的属性,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宝石裂理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最常见的是刚玉的裂理。
3断口
断口是指宝石受到外力作用后出现的一种随机性无方向的破裂。解理与断口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解理越发育,断口就越不发育,反之亦然。解理只在晶体材料中才出现,而断口在大多数宝石中都出现。某些断口可以作为鉴定依据,如玻璃破裂后形成弯曲的断口,称为贝壳状断口,这种断口常出现在非晶质宝石或者解理极不发育的宝石中,如石英、绿柱石等。发育在纤维结构宝石上的断口常呈锯齿状、参差状,被称为锯齿状断口,如软玉。其他的断口对宝石鉴定用处不大。
二、硬度
硬度是指宝石抵抗外界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衡量某种材料的硬度有两种标准:绝对硬度和相对硬度。其中,绝对硬度是用核定质量的压痕器在材料上施压,然后测定压痕直径和深度算出的精确值。
宝石鉴定中提到的硬度都是相对硬度,是通过选用自然界中10种常见的能获得高纯度的矿物互相刻划,排列出硬度的高低顺序而得来的,即摩氏硬度计。10种矿物硬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①滑石 ②石膏 ③方解石 ④萤石 ⑤磷灰石
⑥正长石 ⑦石英 ⑧黄玉 ⑨刚玉 ⑩金刚石
摩氏硬度计中的10种矿物之间的绝对硬度差值不是均匀的(图1-1),例如,滑石与刚玉之间的绝对硬度差值要远远小于刚玉与金刚石之间的绝对硬度差。
图1-1 矿物摩氏硬度图示
宝石的硬度取决于宝石晶体结构和成分。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和异向性导致不同方向上的硬度有差异,这种性质称为差异硬度。钻石的硬度在平行八面体方向上大于立方体和菱形十二面体,所以用钻石可以切割钻石。蓝晶石平行c轴方向上的硬度为45,垂直c轴方向上的硬度为66,又称为“二硬石”。
硬度测试不宜用于宝石成品的鉴定,若使用硬度笔测试应从低硬度开始,确保在宝石上只留下一条痕迹。
三、韧性和脆性
韧性是宝石抵抗破碎的能力,而容易破碎的性质被称为脆性。硬度大的宝石不一定韧性高,例如钻石的摩氏硬度虽然达到了10,但具有脆性,如果在佩戴的时候碰到“巧力”便可能裂开。锆石硬度为75,与较软的物质相接触而发生“纸蚀”现象。集合体的材质往往韧性比较强,如玛瑙是由许多隐晶质石英聚集而成,矿物微晶交织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抵抗破碎的能力。黑色钻石是黑色微晶形式的钻石,具有高韧性,有很高的工业价值。
常见宝玉石韧性从强到弱顺序为:黑色钻石、软玉、硬玉、红宝石、蓝宝石、钻石、水晶、海蓝宝石、橄榄石、祖母绿、托帕石、月光石、金绿宝石、萤石。
四、相对密度
宝石的相对密度是指宝石在空气中的质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宝石相对密度是由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所决定的,还受到形成环境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范围。
相对密度是鉴定宝石的重要依据之一,可以利用静水力学法和重液法测定。
要了解钻石切工的好坏,首先要知道的就是钻石结构图。每一颗钻石都由三个基本部份组成,冠部、腰部、底部。
冠部(crown):冠部是钻石腰部以上的梯形部份。冠部的作用,是分散进入钻石内的光线。当光线射入钻石内部会使钻石更明亮,使钻石看上去象五彩缤纷的火焰。
腰部(girdle):腰部是环绕钻石最宽的部份,薄薄的一圈;若从钻石的侧面观察,腰围成一条线。腰部的作用,是保护钻石的边缘,防止钻石破裂,并作为宝石镶嵌的边缘。
底部(pavilion):也叫亭部,钻石腰部以下三角形的部份。钻石底部的作用,使通过冠部进入钻石的光线反射到你的眼睛
钻石净度等级怎么看
把裸钻全部放在10倍放大镜底下为,用一般人眼睛来观察其特征,然后记下在钻石表面的记号和钻石内部的内含物,然后判断二者的数量、位置、大小、生成记号、明显度来做钻石净度等级的划分。
钻石的净度分级是指在10倍放大条件下,对钻石内部和外部的特征进行等级划分。
钻石的内部特征是指包含在或延伸至钻石内部的天然包裹体、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特征,常见的钻石内部特征包括:点状包体、云状物、浅色包裹体、深色包裹体、针状物、内部纹理、内凹原始晶面、羽状纹、须状腰、空洞、激光痕。
钻石的外部特征是指仅存在于钻石外表的天然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特征,常见的钻石外部特征包括:原始晶面、表面纹理、抛光纹、刮痕、烧痕、额外刻面、缺口、击痕、棱线磨损。
钻石净度的等级是怎么划分
净度级别分为 LC、VVS、VS、SI、P 五个大级别,又细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 十一个小级别。
根据GB/T 16554-2010,对于质量低于(不含)00940g(047ct)的钻石,净度级别可划分为五个大级别。
LC级:在10倍放大条件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
VVS级:在10倍放大条件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VS1、VVS2。
VS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
SI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SI1、SI2。
P级: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1、P2、P3。
钻石净度小级别
FL: 完美无瑕—专业人士在10倍放大条件下观察,内外无任何瑕疵,在所有净度等级中这种是最稀有和最珍贵的。
IF :内无瑕—专业人士在10倍放大条件下观察,内部无瑕疵,但是在钻石表面有很微小的瑕疵。
VVS1 :极微瑕1级—专业人士在10倍放大条件下观察到只有单个极微小的瑕疵。
VVS2:极微瑕2级—专业人士在10倍放大条件下观察到个别极微小瑕疵。
VS1:微瑕1级—10倍放大条件下可见单个微小瑕疵。
VS2:微瑕2级—10倍放大条件下可见数个微小瑕疵。
SI1:小瑕疵1级—10倍放大条件下容易观察到明显瑕疵。
SI2:小瑕疵2级—10倍放大条件下容易观察到数个明显瑕疵。
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但是许多钻石都有一些内含物(Inclusion)、划迹、矿物质痕迹或者其他微小的特性,这些将减损钻石的纯度美。那么钻石净度是什么?钻石净度特征又是什么?
钻石净度是什么钻石净度(CLARITY)。钻石是天然矿物,多少会含一些其他矿物或裂纹等天然瑕疵,这些包裹体越少的话就越稀有,价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据它包裹体等瑕疵的大小、数量、颜色、位置及特性等将钻石的净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净度等级的划分均以十倍放大观察为标准)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但是许多钻石都有一些内含物(Inclusion)、划迹、矿物质痕迹或者其他微小的特性,这些将减损钻石的纯度美。NGTC、GIA和HRD组织运用了一系列较为详细的标准概述钻石的数量、出产地、型号、以及内含物类型。
钻石净度特征
钻石的净度特征依据它们分布在钻石的内部及表面的位置不同可划分为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两大类。
1、内部特征
内部特征是指包含在或延伸至钻石内部的天然包裹体、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观察内部特征非常重要, 因为它们是影响钻石净度等级的主要因素。
( 1) 晶体(Crystal ) 晶体是指钻石内所有具有明显的三维几何形态的矿物晶体。晶体又可分为无色的或浅色的包裹体及深色的或黑色的包裹体。
( 2) 点状物( Pinponit ) 或称针尖, 钻石内部极小的天然包裹物。有无色和深色之分, 单一或成群分布, 它对净度级别的影响不大。
( 3) 云状物(Cloud) 钻石中朦胧状或乳状无清晰边界的包裹物, 可能是由许多极细小的点状物组成, 也可能由结构位错引起。
( 4) 羽状纹( Feather ) 钻 石内由于解理或张力所造成的裂隙, 形似羽毛状。若羽状纹相对较大, 则可称之为“裂纹”。
( 5) 须状腰(Bea rding) 存在于腰部的须状微裂纹深入内部的部分, 形似老人的胡须。它是由于过激的粗磨造成的。粗糙腰围与其成因相似, 但粗糙腰棱有砂粒感,常伴有很小的缺口。
( 6) 内部纹理( Inte rnal Graining) 钻石内部因原子排列不规则所造成的生长痕迹, 如双晶纹、生长纹等。纹理可多可少、可粗可细、可平行也可相交。
( 7) 双晶中心( Twinning Cente r ) 结晶构造发生错动的中心点, 常伴生有点状物。
( 8) 内凹原晶面(Sunken Natur al ) 从表面凹入钻石内部的原始晶面。多出现于钻石的腰围, 也可出现于其他部位。理论上深凹的锯齿状或三角状的天然晶面经重新打磨可以去除, 但会造成质量上的损失, 因此它会降低钻石的净度等级。
( 9) 激光痕( Lase r Drill ma rk ) 用 激光束及化学药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裹物时留下的痕迹。管状或漏斗状称为激光孔。常被高折射率玻璃充填。
( 10 ) 击痕(Bruise) 钻石表面受外力撞击形成的根部伸入到钻石内部的痕迹。击伤痕通常为白色, 具一定的几何形态, 尺寸可大可小。
( 11 ) 破口( Chip )。腰部边缘破损的小口, 多呈“V" 字形。
( 12 ) 坑或洞( Cavity) 是 钻石中较严重地从外部深入到内部的特征。它们可能是由于解理崩落了小块钻石所致, 也可能是钻石在抛光时造成表面的包裹体脱落而产生的坑或洞。
2、外部特征
外部特征是指暴露在钻石外表的天然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外部特征没有内部特征对钻石的净度影响重要, 因为它们绝大部分可以通过重新抛光来改善, 并且没有大的质量损失。
( 1) 原始晶面( Natural ) 为保持最大质量而在腰部或近腰部保留的原始结晶面。原始晶面上多留有生长“印记”, 小面边缘多呈曲线不规则状。原晶面若不影响腰围的圆度, 不超过腰围的厚度是精湛切磨技术的象征。
( 2) 刮伤(Scratch ) 表面很细的划伤痕迹。看起来像细的白线, 多出现于台面上。
( 3) 磨损( Abrasion ) 棱线或底尖细小的磨擦受损, 而不是原来很锐利的棱和角, 外观呈白色或模糊状。
( 4) 点( pit ) 钻石表面极细小的缺口, 在十倍放大镜下看起来像一极小的白点。
( 5) 抛光纹( Polis h Lines) 抛光不当所致的细密线状痕迹, 其方向受控于一定的刻面。有时受光的干涉作用, 呈现彩色的细纹。抛光纹多发育于亭部刻面近底尖附近。
( 6) 烧痕(Bur ning) 抛光不当所致的糊状烧伤疤痕, 且清洗不掉。烧痕的种类有: ①随机定向的小烧灼痕; ②圆形或几何形的烧灼痕; ③大面积出现的烧灼痕。
( 7) 表面纹理( Sur face Graining ) 表 面的生长痕迹, 呈直线、折线或其他几何形状。这是钻石结晶时, 内部原子排列不规则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它不受小刻面的约束。
( 8) 额外刻面( Extr a Facet ) 在标准切工所规定之外的所有多余刻面。它是为去除表面特征或修正微小切磨偏差, 不得已而为之, 也可能是切磨师的纯技术原因。额外刻面光滑、平坦, 无生长印记, 多为不对称几何形态, 边缘平直。额外刻面可以出现在钻石的任何部位, 但常靠近底部腰围。
( 9) 缺口( Nict ) 钻石腰或棱线上的撞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