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银 苗银 银 的区别

藏银 苗银 银 的区别,第1张

苗银藏银与纯银区别为:性质不同、含银量不同、颜色不同。

一、性质不同

1、苗银:苗银非纯银,掺杂了铜。

2、藏银:藏银是一种合金,其实就是白铜。

3、纯银:银含量极高的银混合物。

二、含银量不同

1、苗银:一般苗银含银量在15%以内。

2、藏银:传统上的藏银为30%银加上70%的铜。

3、纯银:含银量925%左右的银质品。

三、颜色不同

1、苗银:苗银是一般是白色的,没有925银的亮度,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

2、藏银:藏银首饰多呈微带黄的银白色,呈柔和的金属光泽。

3、纯银:纯银颜色洁白,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有润色。

——苗银

——藏银

——925银

藏银,苗银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银制品了。一般这类银制品,银的含量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低,掺加了黄铜等其他金属,价值一般不高,而且佩戴容易变色。

如果是925或者纯银的话黑也是镯子黑,不可能是手上黑,一般的银店的手工修改师傅都能鉴别,但是鉴定是需要鉴定证书的,因为不是实在的贵金属,而且就算是纯银鉴定价值也不高,所以925银制品不像Pt或者白金、钻宝、石之类的是有鉴定证书的,只能让师傅看一看,不过听你的描述,藏银苗银因为表面需要炭熏所以会有这种状况出现。 少数民族的银饰好看但质量参差不齐。。

至于身体不好,太爱出虚汗,汗液中的无机盐起了氧化反映付在银饰上容易变黑黑的,拿牙膏擦擦就行了

不知道楼主的苗银戴了多长时间了,还是闲置后才变黑或者黄的?如果是闲置放黄或者黑了可以到银饰店咨询一下有没有洗银水,要不了多少,用棉签沾着擦,用清水洗净即可恢复光亮了;但如果是戴黑了或者黄了就不可以了,苗银本身就是黄铜或者白铜制作的,卖的就是工艺。

镇远零起点民族饰品开发团队为你解答

在这个银饰流行的时代里,怎样辨别银饰品质地的好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知识。下面我就给您介绍几个辨别银饰的小窍门儿:

1、辨色法:用眼观察,看上去有“银白色”而不是“银色”。有光泽、做工细,色泽差、无光泽的多为假的银首饰。

2、折弯法:用手轻折银首饰,易弯不易断的成色较高;僵硬、勉强折动的成色较低;经折弯或用锤子敲几下就会裂开的为包银首饰;经不起轻折,且易断的为假货。

3、抛掷法:将银首饰从上向下抛在台板上,弹跳不高、声音平稳的为成色高的银首饰;抛在台板上跳的较高、声音尖亮的,为假的或成色低的银首饰。

     苗银是指贵州苗族极具民族特色的银饰,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的迁徙中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服饰、信仰、文化。提到苗族大家想到的就是盛大集会或是婚嫁时姑娘们全身戴满的银饰,如牛角般高高耸立的头饰,大而美的项圈,再到戒指手镯,全身上下散发着莹莹光亮。

首先,说下苗银和其他银饰的区别。不同地区的苗族银饰在含银量上稍有区别,经过不断的发展,有些地方的苗银为纯银,也就是俗称的925银,含银量为925%。硬度比足银(含银量99%)和千足银(含银量999%)要硬些,更容易造型。有些地方的苗银含银量相对会较低,甚至像藏银一样不含银,主要成分为白铜。苗银一般是白色的,没有925银的亮度,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苗银比925银要轻些,因为含有铜的成分。

而除了成分,鉴定一个苗银的品质还要看它的工艺。苗族人将自己悠久历史的文化都融入到了银饰上,每个银饰花纹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传说。因此你会发现一片小小的苗银上可能都绘制了很多的图案讯息。

    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很复杂,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的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

苗银工艺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名贵州黔西南州的苗银国家级传承人将这门手艺保存下来并持续发扬。

银饰保养

    银饰不佩戴时要清洁后再收好,最好用密闭口袋装好,防止氧化变黑。佩戴者如果出汗较多,可以每天用软布擦拭表面,以保持光泽及除去污垢。变黑处理:擦银布是你的首选。还有许多小偏方,比方说把银饰品放在可乐里面泡一夜,或者用软毛刷子蘸牙膏刷洗。

银饰选购

虽然非苗族人士没必要购买一套苗银盛装回家,但是苗银的一些小饰品还是非常值得采购的。比如耳环、戒指、手镯、脚链、发簪等。

除此之外,有些饰品还将苗银同苗族的另一个非遗工艺苗绣结合起来,以苗绣做镶嵌,让饰品更绚丽多彩。

为你推介贵州原生态好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liwu/8931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 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