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为什么值钱 解密钻石背后的价值?

钻石为什么值钱 解密钻石背后的价值?,第1张

一、稀缺性

钻石的产量非常稀少,全球每年仅有约13亿克拉的钻石被开采出来。而且,大多数钻石都是在地球深处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高温才能形成。因此,钻石的稀缺性是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钻石在文化和历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钻石就被视为最珍贵的宝石之一,代表着纯洁、高贵和永恒的爱情。许多名人和贵族都拥有钻石,这些钻石也成为了历史上的珍贵文物。

二、硬度

综上所述,钻石之所以如此珍贵,是由其稀缺性、硬度、光泽以及文化和历史价值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作为珠宝首饰还是作为投资品,钻石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选择。

钻石是地球上最硬的物质之一,其硬度指数为10,是其他所有宝石的硬度指数的4倍以上。这种硬度使得钻石不易被刮擦或划伤,并且能够经受住时间和自然环境的考验。因此,钻石的硬度也是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钻石具有诸多与爱情的相同之处

如,它的摩氏硬度为10,是至今为止人类所探知最坚硬的天然物质,与其他祖母绿、碧玺、翡翠等宝石相比,钻石能够抵抗生活中很多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对钻石的磨损和划伤。正因为其常戴常新、永不磨损的特性,一旦佩戴上钻石,就可以世代流传,永不消失。如此坚硬,正好寓意爱情的坚贞

钻石热膨胀率极低即便是放在零下50度或者零上100度环境下,也不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有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极其稳定的性质,正好寓意爱情的不可动摇。

钻石的密度是352克/立方厘米,比一般宝石要大很多。钻石是由碳原子组成的,排列非常均匀,结晶体极其完善,原子堆积更紧密,也就意味着钻石的密度更大。换句话说,钻石是极其紧密的。密度如此之大,正好寓意爱情是两个人的亲密无间。

在现已发现的宝石中,钻石具有较高韧度,在受到同样大的冲击时,其承受能力更大。韧度如此之高,正好寓意爱情的百折不挠。

钻石色散率是0044,在所有天然无色宝石中是最高的。因此,钻石能够把射入其体内的白色光分散成光谱式的彩虹颜色,而显得无比美丽。如此五彩缤纷,正好寓意着爱情的美丽和甜蜜。

此外,钻石还具有良好的折射率,也是典型的金刚光泽,这给了钻石一个非常神奇的特性,切割打磨之后的钻石,在阳光照射下能够发出耀眼璀璨的光泽,就像在童话世界一般。如此耀眼璀璨,正好寓意着爱情的美好。

     因为这诸多的相似,才促使了500多年前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向法国玛丽公主求婚时赠送了一枚钻石戒指,自此开启了用钻戒求婚的先河。这种风俗迅速在欧洲流传开来,并传到全世界。而自上世纪90年代,钻石进入中国以来,在不到20年时间内,取代了黄金、翡翠、玉石等传统婚嫁饰品,成为定亲结婚的必备饰品,也被很多情侣作为爱情的象征赠送。

苏苏家专利款:

远古时代的黄金开采主要靠淘洗砂金,人们在淘金过程中偶尔发现了其中杂有一些闪光的石子,这些石子无论怎样淘洗都不磨损,这就是金刚石,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钻石。

金刚之名,初见佛经,取义与金有关。《大藏法数》称:“跋折罗,华言金刚,此宝出于金中。”金刚的含义是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

文化是人类独特的标志,钻石具有独特的标志意义。自古以来,钻石一直被人类视为权力、威严、地位和富贵的象征。其坚不可摧、攻无不克、坚贞永恒和坚毅阳刚的品质,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文化价值。

在古老的传说中,钻石被人认为是天神降临时洒下的天水形成的,而钻石在梵文里是雷电的意思,所以人们又觉得钻石是由雷电所产生的,古人大多数人觉得钻石是陨落的星星的碎片,更有一部分人觉得那是天神的泪滴。

传说钻石的前世是一位勇猛无比的国王,他不仅出生纯洁,其平生所作所为光明磊落。当他在上帝的祭坛上焚身后,他的骨头便变成了一颗颗钻石的种子。

众神均前来劫夺,他们在匆忙逃走时从天上洒落下一些种子,这些种子就是蕴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坚硬、透明的金刚石。

我国的钻石文化历史悠久,如4件良渚文化和三星村文化发现的高度抛光的可以照出人影来的刚玉石斧,表明4000年前的古人很可能已经使用了金刚石粉末来加工这些刚玉斧头。而其中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1005年,在古代为我国玉雕文化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

据说,早在公元前300年前,在皇帝的御座上就有钻石镶嵌。钻石晶莹剔透、高雅脱俗,象征着纯洁真实、忠诚勇敢、沉着冷静、安静自如、稳如泰山。从那时起,人们把钻石看成是高尚品质的标志。早在春秋时期老子所著《道德经》中,就有了关于钻石的文字记载,称“金刚”,文中说:“金刚者不可损也……”我国最早关于钻石的器物,如《列子•汤问》提到一种镶嵌有金刚石的辊铬之剑,和汉代“十洲记”提到的切玉刀也都镶有钻石。

切玉刀据说是天下最锋利的宝刃,也称“昆吾刀”。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昆吾氏献切玉刀。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刀切玉如臈。”

自汉以后,我国古书多有钻石的记载。《南史•西夷传》中说,“呵罗单国于南北朝宋文帝无嘉七年,遣使献金刚指环。”南朝学者刘道荟著的《晋起居注》第一次阐述了金刚石与黄金的关系,该书记载:

咸宁三年,敦煌上送金刚石,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

就是说,金刚石出自黄金,来自印度,可以切玉,怎么淘洗都不会消减,或者说怎么使用都不会磨损。这段记载不仅表明金刚石在古代为我国玉雕文化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而且还包含了关于古代人类是如何发现金刚石的科学思想。

钻石作为首饰是唐玄奘取经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宋代陆游《忆山南》诗之二:“打球骏马千金买,切玉名刀万里来。”金元代好问《赠嵩山侍者学诗》诗:“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钻石还有一名字叫“金刚钻”,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李隆基撰《唐六典》记载:

赤麇皮、瑟瑟、赤畦、琥珀、白玉、金刚钻……大鹏砂出波斯及凉州。

明代包括李时珍在内的一些学者在研究金刚石时发现,金刚石不但可切割玉石,还能在玉器或瓷器上钻眼。如据《本草纲目》记载:“金刚石砂可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约在清代末年,金刚石就逐渐称为钻石了,其词义显然来自上述的“金刚钻”,两者在内涵和外延方面是相等的,即“金刚石”与“钻石”在含义上是一样的。

清朝道光年间,湖南西部农民在沅水流域淘金时先后在桃源、常德、黔阳一带发现了钻石。

与钻石相关的,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蛇谷的故事。传说在一个山谷中,满地都是钻石,但是凡人是不可能轻易取到钻石的,因为有很多的巨蟒在守护着,就连看到巨蟒的目光都会死掉,更别说是取钻了。

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成功地取得了钻石,他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让巨蟒都死在了自己的目光里。又把一些带着血腥的羊肉丢向山谷的钻石上,那样利用秃鹰捕食的时候抓住钻石飞向山顶的机会将秃鹰杀死,取得钻石。

与此类似的,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流传着一个辛巴达以肉喂鸟,借鸟取钻的故事:

辛巴达一个人本来过着神仙生活,但是他突然想去凡间走走,想体会一下凡人的世界,乘船任随风浪把他飘到了一个美丽的岛上。

当他走向溪谷的时候,看见了满地都是钻石,但是要想安全路过甚至拿钻石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有很多巨蟒守候着。

这时候他学着曾经听过的“蛇谷”故事中的办法,把自己裹在肉块里面,在正午时分秃鹰就会抓起这个肉,也就等于带领辛巴达到达了安全的地带。

他就是借用了采钻者的方法,他们会把一些牲畜的肉撕烂从山顶洒在钻石上,那样秃鹰就会抓起沾满血腥的钻石飞回山顶,那样,采钻者这时候就可以吓走秃鹰得到钻石。

在古代,金刚石的磨工只有极少数工匠才能掌握。不同地区的各个工匠磨出的钻石各式各样,差别很大。所以磨好的很多成品并不完全理想。

至清代,钻石多被应用于王宫贵族的首饰中。钻石首饰基本分为耳饰、颈饰、手饰、足饰和服饰5个大类。

耳饰包括耳钉、耳环、耳线、耳坠。项饰包括项链、吊坠、项圈。手饰包括戒指、手镯、手链。足饰包括脚链、脚环。服饰专指服装上的饰物,包括领花、领带夹、胸饰、袖扣。

如翡翠钻石珠链及耳坠一对,白色金属镶嵌,配镶钻石,粒径013厘米,链长431厘米,钻石与翡翠、白金交相辉映,殊为华贵。

再如翡翠镶钻石珠链,共用钻石38克拉,翡翠珠径仅035厘米至058厘米,翠色浓艳,钻色星光闪烁,精美异常。

而比较流行的戒指款式有翡翠卜方钻石戒指、翡翠蛋面钻石戒指、翡翠蟾蜍钻石戒指、翡翠卜方钻石及彩色钻石戒指等。

钻石

各位做钻石的朋友请包涵,本人不喜欢钻石:

钻石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老外推销进来的产品,佩服老外的营销技巧,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将钻石与婚姻完美结合起来。

对钻石的负面评价:组成主要元素C,与铅笔用的石墨是同一种元素,排列结构不同而已。摩氏硬度是天然产出里面最高的,但营销人员从未宣传过钻石很易碎,因为其有完全解理,所以受外力冲击很容易裂开。其透明的性质不符合国人性格里中庸之道的文化底蕴。这也是为什么老外喜欢透明的宝石而国人喜欢翡翠、和田玉在文化方面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93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