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玉料:
鉴定红山玉真伪的首要问题是玉料。周南泉先生说,红山玉采用的玉料有三类: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玉,被称为“老岫玉”的宽甸玉和岫岩玉。
第一种玉的代表是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它拉采集的红山文化玉龙,推测其产地很可能在东北、内蒙古或靠近这一文化区域的蒙古国,也可能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某地。
由于仍没有调查清楚这种玉料的确切产地,因此也没办法造假,所以周先生认为符合这种玉料的红山玉基本是可信的。
而宽甸玉和岫岩玉因确定为红山文化所用玉料,产地亦在红山文化区域内,取材方便且价格不高,故今作伪者多用它制作假红山玉,用这两种料制作的红山玉就没办法单从玉料上判断真伪了。
二、查沁色:
藏家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得到的古玉上手盘玩几日后即变得光亮、温润,而一旦停盘数日则灰暗无光,再盘又会变亮。
周先生认为,这说明年久古玉吸收的地下异物微量元素在持续地排出,也进一步证明了真品玉质变化发自其里,而经人工处理将变化附着于表的伪品就没有这特点。这是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遗址出土的远古玉器的“共性”。
具体到红山玉,周先生透露,从他们接触过的大量真品中发现,即使在土中埋藏了五六千年的红山玉,其沁色亦较少或浅,往往只在某件玉器外表的局部或原有绺纹及有磕缺损伤等处有所表现,很少有被沁色整体掩盖者。
所以市场上常见的整件玉器均被钙化或呈鸡骨白色,或有很重很浓的侵蚀色掩盖着,其真实性就有问题。
周南泉还指出一个诀窍:采自河流水中的仔玉,往往在未做玉器前就有天然侵蚀和皮色,一般呈黄、灰或红褐色,其情况很似出土玉器上的侵蚀色。
这些皮色,在六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做玉者看来,是玉料有毛病、有瑕斑的表现,在制作玉器前,几乎都要把它全部去除。而作伪者为使新做玉器有如土中埋藏而形成的自然土沁感,常留下一些皮色,这是他们百密一疏、弄巧成拙,没有站在古人做玉的角度去考虑。
古人做玉是“料有所选、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沁有所生”,而造假者是被利益驱使着的,根本不管那么多,以为旧就是真、残就是真,这样的造假也就比较容易识破。可以这么说,凡玉器留有玉料中的原沁色者,几乎都可断定为伪品。
扩展资料:
玉器意义:
与红山文化的分布在同地区的从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4000多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统称为“泛红山系文化”,各个文化类型均有玉雕制品,在红山文化时期达到玉器制作与使用的巅峰,其圆润简约的风格,生动诠释了“天人和谐”的哲学思想。
用料考究、做工精美、纹饰天然、造型繁多的红山玉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山文化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被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大量红山古玉流失海外。这次特展的展品是由海外收藏家经过数十年精心搜集而来。
展品依器形、作用、特色分为三大主题十系列:“天工开物”包括打制狩猎工具、石制抓鱼工具及磨制非配饰器,“几何乐章”包括耳块形配饰、环璧形配饰、符节信物及随身工具配饰、管珠形配饰,“生命礼赞”包括人形配饰及非配饰器、神兽异形配饰、生肖动物配饰、昆虫花草及特化形配饰等。
产品中既有原始质朴的兴隆洼文化玉器,也有浑然天成的红山文化玉器,还有中规中矩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简直可以说是一部泛红山文化玉器发展史。
-红山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那红山文化玉器的收藏方法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红山文化玉器收藏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红山文化玉器收藏方法首先一步是认识红山玉器,认识红山玉器一定要从官方考古挖掘的标准器开始,主要是到博物馆和考古所的展厅,有条件最好能直接上手考古挖掘品实物仔细观察,这个阶段可以配合着参考官方出版的背景资料,如果在这之前已经在市场上与红山玉器打过交道,那一定要把自己以前脑子里关于红山玉器的所有记忆全部清空,在接触博物馆之前,必须做到从零开始。千万别小瞧到博物馆看实物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是对红山玉器建立起真实的最初感性认识,比如玉材的质感,工艺痕迹的特征,以及器物表面的光感和各种沁态。只有认清了红山玉器的真容,才能谈到下一步如何去辨识红山玉器。
红山玉器的辨识阶段是把红山玉器的感性认识理性化的过程,主要还是以馆藏品为基准,对红山玉器的典型特征做以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各种馆藏品反复进行判断与实践。同时,有必要对仿赝品市场做一定的调研工作,如果能够轻松辨别出中低级仿品仿赝品,并能指出分辨依据,表明眼力已初具功力。然后,可以到古玩市场的地摊或古玩店里去找些中高仿红山玉器进一步修炼学习,在这个阶段,学习交流的圈子很重要,能够与收藏真品红山玉器并且以诚相待的正路朋友相互交流,对提高辨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当具备了一定的辨识能力后,就可以进入初步的收藏阶段,收藏阶段首先要从标本件开始,何谓标本件,标本件就是能够充分反映红山玉器特征的标本,可以是如斧、璧、玦、匕形器等完整素器,也可以是各类红山玉器的残件。千万别小瞧残件,因为残器往往更能方便于对红山玉器的认识学习,甚至能寻找到完整器所不易传达出的信息。比如可以通过断开的玉玦,很方便的观察玦口的加工痕迹,通过豁断孔眼的玉饰,更能方便观察孔的钻制特征,作为标本级的玉件,真正能看懂的话,它们会告诉你红山玉器的质地、工艺、沁变、皮壳、包浆等等很多东西,甚至,可以通过破坏性实验来明确很多问题。每一个要收藏真品红山玉器的藏友注定要有这个过程,研究标本是红山玉器辨识学习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如果能够顺利走过标本收藏这一阶段,那么就可以开始进行红山玉器典型器的收藏了,藏友可先考虑在仿工具类和装饰类的红山玉器中选择某一种类进行专题收藏,如果机缘好,能够遇到动物类和人物类造型的红山玉器,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政令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进行选择性收藏。当藏品形成了一定规模,眼力也久经考验之后,再进行更多器形的收藏,至此,每位藏友在红山玉器收藏之路上能走多远,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红山玉器收藏中要时刻遵守两条铁律。第一条是只买自己能看得懂的藏品,很多财力雄厚的藏家自认为用银子可以铺路,通过请人掌眼或搞定线人来快速进入红山玉器收藏领域,然而,在实际的收藏中难免会屡遭暗算而付出惨痛代价。由于古玩行中,各类人群形形色色,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只有自己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收藏自己能看得懂的东西,方能不断主动获得新知,在收藏红山玉器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戒贪”是红山玉器收藏中任何时候都必须遵照的第二条铁律,“利令智昏”是对这条铁律的最佳解释,很多藏友往往贪念太重,以至在自己挖凿的陷阱里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甚至触犯了刑律,走向与收藏相悖的极端。
目前,收藏品市场上达到一定品级的红山玉器已经十分少见,对大多数藏友来讲,收藏真品红山玉器已经非常辛苦了,尤其是品级较高的红山玉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鉴于红山玉器有如沙里淘金的收藏现状,笔者建设性提出一种非物质层面上的收藏方式,即对红山玉器的精神收藏。所谓精神收藏,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对文化本身的精神收藏,真正理解和体会红山玉器的精神世界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种对红山文化本身的感悟,往往很多拥有真品红山玉器藏家也未必能够体会;另一层是对实物收藏的精神化转变,即弱化实物收藏,强化精神层面的所谓 “心藏”,有如辽宁一位酷爱红山文化玉器的先辈,经常到辽宁省博物馆的红山文化玉器展厅里隔着展柜仔细玩味每一件馆藏品,每当临离开的时候,都会略感欣慰地环视一遍满眼的红山玉器,然后自言自语道:“如此众多精美绝伦的红山玉器就当都是我的私藏,为了便于专家研究和安全起见,还是先寄放在辽博吧!”语毕,拂袖而去,寻一家酒肆,继续沉醉在天下第一红山玉器藏家的畅想之中……,咋听起来,是否感觉有点儿阿Q的疯癫味道,其实这也恰恰反映了红山文化玉器精神收藏的几个特点:陶冶了自己的心境,少了份惦念的辛苦,省了钱财的投入,还间接减少了盗墓行为对红山玉器的破坏,何乐而不为呢其实,这种“心中有玉,手中无玉”的心藏境界,对大多数藏友来说,才是符合当今红山文化玉器收藏客观状况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众多红山玉器超级收藏家最终的精神归宿。
红山文化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被沧桑岁月掩埋了近五千年,当我们今天揭开它神秘面纱的时候,面对五千年前玉器文明的辉煌,发现的欣喜远远未及我们所感到那难以名状的震撼,然而,也许是因为它给我们这个本已浮躁的社会带来了太多的诱惑,尤其,当我们看到如今的收藏领域中仿赝红山玉器泛滥,骗买猖獗,太多的功利角色在扰乱视听、轮番炒作,世人在红山文化面前无奈地陷入了一种敬而远之的观望与迷惑,着实让我们深感与红山先民的心境沟通竟是何等的艰难。面对如此险恶的收藏江湖,真心地希望能有更多真心呵护红山文化的仁人志士,共同努力呈现给世人一个真实的红山世界,从而,民间收藏的红山文化玉器也能够在“祖国山河一片红”的狂热中不断涤荡洗礼,正觉玉器的本源,彰显之所以称为文化的红山本色。
红山文化玉器的收藏前景距今5500—5000年,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红山文化玉器采用的玉料有三类:主要为岫岩玉,另有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玉和被称为“老岫玉”的宽甸玉。其中典型的黄玉极为罕见。玉器中装饰品的种类最多有:壁、双联壁、三孔器、环、勾云形佩、玉鱼、兽面佩、蝉形佩等。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有C型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良渚文化玉器
距今大约5000年,是中国东南部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工艺精湛,极具特色,成为新石器时代南方玉器文化的代表。相对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原始和粗犷,良渚文化玉器更为细腻、繁缛,是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的高峰。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玉器中装饰品有:珠、管、璜、镯、带钩、鸟形佩、鱼形饰、人形佩、冠状器等。
夏、商、周时期
阶级与国家初形成,杀戮与殉葬取代了原始社会的愉快,浪漫。那个时代的艺术题材中,饕餮,夔龙,夔凤等纹饰,都以独特刚利的线条,稳重的造型,重叠的形式体现着权贵与宗教的浓烈气氛。
王权的熹微—夏代玉器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文物遗存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二里头文化玉器:发现于1959念得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商代文化之间,具有鲜明的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传承关系。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玉器,品种丰富。二里头文化玉器的玉材多为河南独山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绿松石等。玉器中兵器和工具最为常见,装饰器有:管、镯、坠、柄形饰、锥形饰。
青铜文明的和声—商代玉器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具创造力的时期之一,不但开创了中国的青铜文明,还制造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玉器在商朝的发展,足以和青铜器双峰对峙,堪称青铜文明的和声。其中最能代表商朝玉器制作水平的是河南安阳阴虚妇好墓、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江西清江新干大洋洲,风别代表了黄河流域、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所使用的玉材有:河南独山玉、新疆和田玉、岫岩玉,还有绿松石、孔雀石等。同时这里有新疆和田玉最早在中原地区使用的实物证据。商代玉器品种较之夏代更为丰富,其中装饰品最盛有:环、壁、璜、珠、玦、镯、坠饰、串饰、箍、扳指、璇玑、人首形饰等,动物造型的饰品非常丰富。在造型与工艺上:温室造型极为丰富,异彩纷呈。有菱格纹、弦纹、折方纹、勾云纹、龙鳞纹等。纹饰的线型主要是双钩阴线纹。俏色技巧开始得到应用。商代圆雕器较少,代表的有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大量为扁平器,有剪影式的艺术风格。
春秋战国及两汉
战乱频频,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纹饰变得写实,造型也由静态布局演变成了动态布局,玉石上的纹饰风格更加多样,线条或紧张激烈,或舒缓轻松。甚至出现了高超的金银镶嵌工艺。这个时期的玉雕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两汉经学崩溃,淡泊玄学流行,民族融合,佛教传播,带来了中国艺术发展史的另一个繁荣。曾经玉雕纹饰以动物形态为主要表达的方式,随着佛教文化的兴起,植物为形态的纹饰,莲花,缠枝纹继而广泛流行起来。
唐代
国力强盛,外来文化进入,艺术思想的开发与自信,真实的反应到纹饰的气韵当中。
宋代
一扫唐代的热情与恢宏,重文抑武,安内虚外,文人之风流行,“讲畅达,追平淡”。纹饰的艺术表达也以平易典雅为时尚,秀美工至,婉约洗练。
明代
中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时期。民意觉醒,入世实学思想空前繁荣,使得工艺美术进入了一个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期。纹饰更加巧妙的结合形式与内容,反应社会伦理,道德,宗教,价值等观念的吉祥夙愿。
清代
清代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期,社会变革,观念更替,使得清代的艺术褒贬不一。有一个方面是不可回避的,由于过分追求富丽和贵族品味,逐渐形成了繁琐堆砌的一种呈下降趋势的艺术格调。
现代
上下五千年的纹饰一览而过,现代玉雕的应用也在眼前。且看制造库设计师如何玩转各个历史时期的纹饰。
红山文化玉器表面以光素无纹为多,筒形器、璧、联璧、环等几何造型的玉器表面基本上是光素无纹。纹饰主要有宽缓的浅凹槽纹、凹凸相间的弦纹、简单的粗阴刻纹、细阴刻纹、阳纹等几种情况,此特征其它玉器无法仿。
红山文化玉器的文化价值,不可用金钱来衡量,古人的智慧、思想都凝结于每一块精美的玉器之中。从玉料的选取到打磨、钻孔,再到制作纹饰,都如教科书一般为后人提供了红山人的讯息。我们只有守护好这一件件精美的红山玉器,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红山玉器的文化价值。
玉器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红山文化的玉器,大多体积较小,除玉龙外,较多的玉器边缘处扁而薄呈刃状。红山人在制作玉器的时候是很讲究的,基本都是单面工,先使用瓦沟纹打磨玉料,使其成为想要的形状,打磨之后边缘大多为扁而薄的刃状,而背面则为素面,只在背部穿孔,不做任何打磨。
在红山文化玉器的钻孔方面,分为双面钻、单面钻、倾斜对钻等方式。无论用哪一种方式钻孔,都能看出孔洞不是很规则,有钻孔的痕迹,但古朴自然,不失韵味,这一件件小小的玉器有可能耗费了红山人几年的心血才制作而成。
——玉器
近年来,古玉收藏日渐形成热潮,很多古玉收藏爱好者迫切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得到玉器研究专家的指导。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古方先生以问答的形式撰写系列文章,释疑解惑。古方先生多年来系统研究考古出土玉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了解古玉收藏现状,相信这组文章对广大藏友会有所裨益。也欢迎读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辑部将择要提请古方先生公开作答。
一、由于红山文化热,红山玉器受到收藏爱好者的热烈追捧。但目前有关红山玉器的资料、书籍中的观点杂芜,由于利益原因,甚至有些资料有意误导读者,能否请您根据正规发掘出土的红山玉器,谈谈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出土红山玉器有哪些种类各个种类数量如何?应该参考什么权威的书籍? 答:红山文化玉器主要有玉猪龙(图1)、C形龙(图2)、玉箍形器(或称马蹄形器)(图3)、勾云形玉佩(图4)、玉璧、玉镯、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玦、玉臂鞲、玉枭、玉龟、玉蝉、玉凤、玉人、串珠等。红山文化玉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考古发现才认识到的,虽然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玉器图录中偶尔可见红山文化玉器,但那时人们并不认识这些玉器的时代,所以现在基本上见不到那时的仿红山文化玉器。
据目前统计,博物馆和考古部门所藏传世及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总数大约在300件左右。相对来说,在红山文化玉器种类中,玉猪龙、玉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为三大重器,一般出土于墓地的中心大墓中,数量也最少;而玉匕形器、玉玦、玉枭、玉龟、串珠等则见于大小墓中,数量较多。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和辽宁朝阳地区很多红山文化墓地和遗址被盗掘,一些红山文化玉器流入古玩市场,其数量不详,应该多于考古出土的数量,但在器形和纹饰上不会超出文博考古部门所藏红山文化玉器的范围。
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参考书有:《中国玉器全集》(6卷,杨伯达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古方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文物考古之美》(杨瑾、黄明山主编,文物出版社,1994年)、《红山玉器》(于建设主编,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年)。
第二,红山玉器的玉质有何特点?在通过玉质鉴别红山玉器时,要注意什么?答: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颜色一般呈黄绿色,亦有偏黄或偏绿者,温润度和纯净度较好。其硬度为6~65摩氏度,比重为29~3,成分为透闪石。这种玉料产于辽宁省岫岩县偏岭镇细玉沟,块度有山料和仔料(亦称河磨玉)两种(图5)。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在山顶玉料露头的地方和山沟里都可以采到玉料(图6)。
在通过玉质鉴别红山玉器时,首先要注意玉料是否为透闪石。现在很多仿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为廉价的岫岩蛇纹石或蛇纹石化大理岩(硬度为3~4莫氏度),这是降低制作成本的一种手段。可以用小刀(硬度为5莫氏度)在不起眼的地方划一下,透闪石的硬度大于刀子的硬度,如果划得动,就说明不是红山文化玉器。其次,现在很多仿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是用粗结晶透闪石制作的,这种玉料为透闪石的围岩或未发育好的透闪石,量大而价廉,其成分、硬度和比重与真正的透闪石相近,但玉质结晶颗粒较大,表面粗糙近似石质,温润度和透光性差,容易上色作旧。第三,真正的红山玉器玉质温润、纯净而坚硬,沁色较少,而仿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多由人工染成黑色(用硫化汞)和红色(用高锰酸钾和碱性橙)等仿古旧色,这样的沁色是出土红色文化玉器所没有的。
二、近年来的收藏热使得收藏爱好者队伍日益扩大。作为玉器收藏爱好者,在加入收藏者的队伍之前,应该有哪些准备?
答:中国古玉有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对中国人文理念、哲学思想和装饰艺术影响巨大,2500多年前圣人孔子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论述。因此,随着现代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加深和收藏素质的提高,古玉收藏会成为各类艺术品收藏中重要的部分。在收藏古玉前,作一些准备是必要的。第一,要具备基本的古玉知识。要掌握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各个历史时期古玉的典型器形和纹饰,多去博物馆看实物,有机会可参加古玉鉴定培训班,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特别要注意,一开始一定先要看真品,而不是一头扎到市场上看那些鱼龙混杂的东西(图7)。还要注意,基本知识来自于权威书籍,为保险起见,先不要看私人的藏品集。第二,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是不必讳言的。古玉价格不菲,没有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可能建立相对系统的古玉收藏的。很多人抱有贪便宜或“捡漏”的心理去收藏古玉,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现代社会的交通和信息极为发达,古玉的价格几乎是透明的,“捡漏”的概率极低。第三,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去欣赏、研究已收藏的古玉,不能把古玉当作纯粹投资工具,买来后束之高阁。第四,收藏古玉要通过鉴赏,感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收藏素质,而不是一味追求古玉的增值效益。
大概主要是岫岩玉,还有不少硬度甚高,为透闪石类玉,产地不明。红山在辽西,距岫岩近,取材应容易些的。
这本是考古和研究专业做矿物学分析鉴别的事,但好像并没有人去全部的做过,因此没有详细的资料可考。似乎可以肯定是没有和田玉的。
其实探究问题的意义并不大,而详尽分析区别起来确十分不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