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毛料如何抛光

翡翠毛料如何抛光,第1张

换不同标号的油石或者砂纸在玉石表面进行打磨,直至用手指无法扣到玉肉表面的痕迹为止;或用台磨更换不同型号的砂轮打磨,不平的地方加软管用尖的羊毛磨针,沾小标号钻石粉糊研磨。

将钻石粉调和成糊状,找来一块竹片蘸着钻石粉糊在玉石表面来回轻磨。另外也可以用吊磨或台磨加软管用羊毛轮加高标号钻石粉糊抛光大面积,再用羊毛球加高标号钻石粉糊抛光凸凹不平的细微部分。

在众多翡翠贸易商行中,昆山市千灯镇国翠贸易商行性价比很高,其产品不仅款式新颖,富于变化,经过多道工艺精雕细琢,紧紧跟随国际潮流,而且采用最新、最前沿的时尚设计,致力于打造首席品牌的顶级形象,通过实地考察,优选优质翡翠原石,高性价比的翡翠原石色料。

更多问题欢迎咨询国翠贸易商行客服。

玉(和田玉),是指产于塔什库尔干 - 莎车 - 和田 - 于阗 - 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以和田为中心的昆仑山脉北坡,地处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分类按和田玉的产出分,分为水产产和山两种。水产的称为籽玉, 山产的叫山玉。当地采玉者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籽玉三种。山料又名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的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常不如籽玉。山流水是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其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籽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籽玉一般质量较好。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才,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二、和田玉的等级:和田玉等级一般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此外还有等外品。特等(特级)的白籽玉就是和田玉中最好的等级,也是新疆和田玉最高等级,即羊脂白玉。此种玉数量极其稀少,新疆以前每年可产羊脂玉毛料数百公斤,近年虽引入大型机械采挖,但仅年产数十公斤,已濒临绝产。因为羊脂白玉首先是经过风化、搬运再历经千百年的水流冲刷,糟粕杂质被荡涤,内核精华被凝聚,实际上保留下来的是非常精华的东西所以它在颜色上就白如羊脂在光泽上就像月亮一样皎洁,而且结构成分都非常的纯净。

  现在我国并无白玉的质量分级标准(因为玉的成分、白度和结构细腻程度可以测量,而油润度和温润度都没有量化指标可以界定),所以造成市场的混乱,有些人就乘机混水摸鱼。

  “羊脂玉’只是旧时对新疆和阗优质白玉的一种称呼(晶莹油润,质若凝脂)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和阗软白玉中的最高等级,而今却被滥用了!无论什么料种只要够白就称为羊脂白玉,这是不负责任的。按现今的等级区分(以透闪石为主要生成物质的和阗籽料)其密度,色度,油润度,纯净度均达到一级的才可以称为‘羊脂级’白玉。此外,真正的羊脂级白玉可不是特别特别白的,而是略微有一点隐隐发黄!羊脂白玉属玉中极品,时价20几万元一公斤,远胜黄金,佩带价值也远胜钻石!

  中国古籍中称和阗玉(和田玉)的出产地昆仑山为"群玉之山"、"万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出昆仑”之说。新疆和阗玉(和田玉)有7000余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之前,昆仑山的先民就发现了和阗玉(和田玉),制成生产用具及装饰物品。自殷商时代起,和阗玉(和田玉)大举东进,成为宫庭权贵用玉主体,统治者视其为宝物,商代已形成规模开发,秦代以后成为中国玉雕业的主要玉材,并逐渐成为伴随中国历史进程的皇室玉。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们均以和阗玉(和田玉)为尊、为正宗。

   三、和田玉的等级鉴定(鉴别)标准:按和田玉的产状和颜色分出品种,如白玉子、白玉山料、青玉子等,在按玉的色泽、质地、络、杂质、重量等划分等级,如特级、一级、二极、三级等。等级标准,对于玉石贸易是十分重要的。新疆玉缘阁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所提出的和田玉玉石工艺标准,见表所列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白玉子玉

   特级: 羊脂白玉,质地细腻、滋润,无络,无杂质。

  一级: 色洁白,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二级: 色白,质地较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三级: 较白,质地较细腻,滋润,稍有碎络,无杂质。

  零子: 凡颜色、质地、块度未达到以上标准的。

  (二)白玉青白玉山料

   特级: 色洁白或粉青,质地细腻、滋润,无络,无杂质。

  一级: 色白或粉青,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二级: 色青白或泛白,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三级: 色青白或泛白,质地细腻、滋润,稍有络,无杂质。

  等外: 色白或青白,有络,有杂质。

  (三)青玉子或山料

  一级: 色泽青绿,质地细腻,无络无杂质。

  二级: 色青,质地细腻,无络,无杂质。

  三级: 青,质地细腻,稍有络,有杂质 。

因为从事独山玉雕刻艺术的研究和独山玉文化的推广,所以,我们一直关注着南阳黄山遗址。随着南阳黄山遗址被评定为2021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它再次成为人们所瞩目的焦点。近日,我们综合了数年、众多媒体学者关于黄山遗址的研究报导,将其梳理归纳,以期带给大家一个更为全面的黄山遗址全貌。

[上传失败(image-3a570f-1652066382958)] [上传失败(image-39767a-1652066382959)]

▲南阳黄山遗址考古现场 黄山遗址地理概况 黄山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东北部,离南阳市中心约12公里、位于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100米处,东临白河,北与蒲山、丰山遥遥相望,西南与中国四大名玉独山玉的主产地独山直线距离仅25公里。黄山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勘探确定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左右,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高17米小土山周围,一般高出地面约30米,文化层厚1-3米。[上传失败(image-8a3e82-1652066382959)]

▲南阳黄山遗址周边地形图 黄山遗址大事记 ❶1959年1月,南阳黄山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出土了5件独山玉玉制品,其中号称“中华第一铲”的独山玉铲距今约7000年左右,现藏于河南博物院。❷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黄山遗址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❸2003年至2006年,以江富建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对黄山遗址进行过27次调查,在“不动黄山一铲土”的前提条件下,以地面采集为主,收集了很多独山玉制品碎片,拣选了一批石制品和陶器残片,与在独山采集了独山玉原材料标本进行比对研究,发表了一些研究性论文。❹2004年3月,中国独山玉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南阳独山玉文化阶段性成果评审会在南阳师院举行,国内著名的玉器、文物考古专家考察了南阳独山玉矿、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研究团队采集的遗物标本,并鉴定了采集的独山玉制品和其他石制品。评审意见指出:黄山遗址发现的有打制、切割、琢磨痕迹的独山玉制品,以及黄山遗址陶器上反映出来的仰韶文化早期的文化特征等,都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新石器时代的南阳已具有普遍采用独山玉料打制或磨制玉器的条件;采取就独山取材的方法,解决玉器材料的来源;黄山遗址可能是一处黄河流域与江汉平原间较大的独山玉加工场;南阳有悠久的用玉、治玉历史……❺2013年国务院公布黄山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❻2016年,马俊才组队对黄山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钻探调查。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确定黄山遗址以山顶为中心,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❼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黄山遗址进行了连续性主动考古发掘。❽2018年4月底,“中原古代玉器制作技术研讨会”在南阳开幕,南阳黄山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部分成果一公布便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负责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专家首次发布了“掏心法”一说,并首度公开了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石手镯成品、半成品全套实物证据,引发国内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❾2019年3月19日,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考察黄山遗址后,欣然题字:“中华瑰宝,千年一遇。”❿2019年4月2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学部委员王巍为遗址题字:“独山古玉,黄山天琢”,并题写了“文明在宛”。⓫2019年4月29日至30日,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南阳黄山遗址发掘与保护专家论证会”,20余名专家形成《会议纪要》称:“南阳黄山遗址面积大、文化堆积深厚,是新石器时代南阳盆地内大型遗址,对研究我国南北文化交流和文明起源等意义重大。”⓬2019年5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的“中华文明探源与南阳历史地位考察研讨会”在南阳召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表示:“南阳是中华文明探源的核心区”。50余位专家认为,“南阳黄山遗址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较大型遗址。文化遗存十分丰富,遗址时代跨度相当漫长,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到河南龙山文化,序列完整,遗址的等级相当高,特别是发现了目前汉水流域最高等级的屈家岭文化时期墓葬群”。⓭2020年3月9日,中央电视十频道《探索·发现》栏目跟踪拍摄黄山遗址挖掘工作,播出《南阳卧龙史前墓葬》纪录片。⓮2020年4月,河南省文物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黄河文化相关重大考古项目发掘研究传播工作的通知》,南阳黄山遗址入选河南省黄河文化9项重大考古项目之一。⓯2020年5月3日和5月4日,中央电视十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纪录片《南阳黄山遗址》上下两集,展示的M18酋长墓和精美的独山玉钺,为广大观众揭开尘封数千年的历史面纱。⓰2020年11月,“考古中国”把夏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目光投向南阳黄山遗址,并将其列为“考古中国重大新成果”之一。项目最终被纳入了“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黄山遗址,又一次进入了国家级考古研究层面。⓱2021年10月《独山玉文明之光——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制品调查报告》(简称《独山玉文明之光》)一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江富建、乔保同、周世全、王建中等玉文化学、地质学、考古学、历史学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在2003年至2006年间对黄山遗址进行了30余次的考古调查,并在对发现的大批独山玉制品等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撰写而成。⓲2022年3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南阳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考古项目之一。⓳2022年3月31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每个年度举行的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⓴2022年4月1日,南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包括黄山遗址在内文物发掘、利用、保护等情况。计划建设内容包括遗址核心区本体保护、考古遗迹的复原展示、遗迹展示馆建设、遗址博物馆等,使其承担“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三大功能。黄山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已列入省“十四五”文物工作规划和市重大建设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初步建成。 第一次挖掘成果1959年1月,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黄继光小队”为配合焦枝铁路建设,对黄山遗址进行勘探,发现整个山顶与周边坡地皆是遗址分布区。“黄继光小队”在遗址西南部和北部试掘,考虑到后期保护等问题,试掘皆未清理到底,器物起出后回填保护。试掘深度在05米左右,个别探方深达1米。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第一次发掘时间并不长,成果却丰富。发现了大量红烧土,不同时期房基10间、墓葬57座,发现石器、骨器、陶器等遗物,遗物反映了仰韶文化特征,兼有屈家岭和龙山文化性质。[上传失败(image-612c35-1652066382959)]

▲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等“中华第一铲” 中华第一铲 出土的5件独山玉玉制品,是中原地区最早玉制品,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它们把独山玉开采历史前提了500余年,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治玉、用玉的历史空白。其中一件玉铲,距今约7000年左右,被称为“中华第一铲”,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第一展厅。“中华第一铲”比其他常用玉铲大若干倍,刃部没有使用痕迹,表明不能用于农业生产,推测可能是用于祭祀的某种特殊器物。此次试掘,一直未出《发掘简报》。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对它有长篇的生动描述,考古成果能被当时最权威的史书收录,足见其分量。书中说:“在河南南阳黄山,一千平方米范围内,有同时期的十间房屋,其中有一处屋群略呈长方形,每边通长九、十米,六间民房交错相连在一起,有的独成一室,自开门户和设置烧灶,有的两间互通而以隔墙分开,共设一个灶址。这里还有单独的长方形套间房屋,如一座房子南北长六米多,东西宽四米多,大门在西南角,房屋中部有隔墙,辟为一大一小两间,隔墙一端设置门房,两间中部都有灶坑。” 第二次挖掘新发现 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黄山遗址进行了连续性主动考古发掘。

▲南阳黄山遗址考古现场黄山遗址不间断使用了4000年,遗址总面积超过30余万平方米,目前发掘面积共2400平方米,分三个发掘区:山顶台近2000平方米,发掘深度1至2米,均未到底;山东一台与山下西岗地各200平方米,挖深05至25米,最深75,均到生土。地层堆积山顶台仰韶早期至屈家岭文化堆积厚3至5米,基本由多层房址和墓葬叠压而成,遗迹极其丰富复杂。

黄山遗址新发现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屈家岭文化时期(距今近5000年)的墓葬;二是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间约2000年)房屋遗存。 “前坊后居”的坊居式建筑群 黄山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前坊后居”的坊居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再现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基本场景,完好保留了建筑技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被专家称为“庞贝式”遗存。[上传失败(image-1752fe-1652066382959)]

▲F1与F5航拍[上传失败(image-28f69-1652066382959)]

▲F2部分陶器修好后全景仰韶时期F1、F2房址以及工房遗址,都是木骨泥墙经烘烤的高台式长方形多单元房基,呈前坊后居的布局,除居住生活功能外,主要磨制生产玉器石器,还生产骨镞和骨锥。房基的地面多有砂石浆残存,根据成分分析发现,残存的砂石浆大部为独山玉石和砂岩磨石粉的混合物,为玉石作坊的定性提供了关键证据。F2、F1面积均在120平方米以上,体量大、结构复杂,国内罕见,堪称全国同一时期最高等级的房子,目前基本可确定为玉石器加工人员住宅。保存完好程度十分罕见,同时发现了作坊工房遗迹,为研究江汉地区仰韶文化大型复杂建筑地面以上结构、建筑技法、功能分区等提供了直接参照标本;出土的一批玉石器、陶器、骨器等文物,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的空白,基本上完备了玉石器制作工艺流程。F2是东西方向,由3套一室一厅单元房加一座两面坡式工房组成。三座单元房墙体残高80多厘米,墙体是木骨泥墙,厚度8至15厘米,推测建造时把木头编成篱笆再糊上厚泥,晾干成墙,或者糊泥后两边火烧,把墙烧得像砖一样硬。三座单元房每间都超过20平方米,前厅后室,有朝南的房门,屋内残存有灶围、陶器、砺石等。部分室内地面,像水泥地般光滑坚硬,是铺上泥土垫平后,地面再用火烧一次,类似现在的二次粉刷。三座单元房里,竟然还有推拉门装置,地面有槽,里面装着带滑道的龙骨。F2保存极为完好,三单元房顶和墙壁塌陷的瞬间,都原封不动保留下来了。先民的各种坛坛罐罐,也都原封不动封在里头,没有一寸挪移,时光静止在房屋坍塌的那一瞬间。 F1是南北方向,由5个一室一厅单元房组成,墙体最大残高40厘米,还有陶器、砺石、玉石器残次品等重要遗迹。F2、F1房子周围,都有半地穴式工房,工房内里有冶玉制石工具。这意味着先民已将作坊区和生活区分开了。[上传失败(image-361bd4-1652066382959)]

▲仰韶F2-4:47陶缸与缸内底解玉砂[上传失败(image-f371b8-1652066382959)]

▲仰韶晚期作坊F32南部墙基与石工具石料堆 “掏心法”手镯制作工艺 除了大型玉石生产作坊外,此次还发掘出土了独山玉、大理石、黄蜡石、石英岩等大小不一的原材料以及石器、陶器等残片,可以想见当时作坊产品的丰富多样。

▲一组汉白玉手镯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残片等,据此推断古人通过“掏心法”工艺来制作手镯。五六千年之前的原始社会,天然条件所限,加工石器特别是硬度较高的玉器,难度很高,对那个时期的石器玉器用具,加工过程一直是谜一般的存在,只有各种推测,少有具体的实物证据支撑。考古人员发现一套汉白玉手镯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残片等,据此推断距今5000年——7000年前的人类是通过“掏心法”工艺来制作手镯。将圆饼形的汉白玉的边角进行打磨,使其外缘接近手镯形状,然后琢磨其中心部位,待其磨薄后,疑似通过敲击的方法去掉这一部位,使汉白玉成为圆环状,最后再经过精细打磨,制成圆润美观的手镯。 黄山遗址的发现的这些几千年前古人丢弃的残次品,佐证了古人治玉的一种制作工艺,让这个千古之谜,有了非常靠谱的答案。[上传失败(image-d80a45-1652066382959)]

▲石钻头系列(上)与石磨棒系列(下)大钻头、二钻头、三钻头……大到拳头,小到指头肚,五个从作坊遗迹中发现的钻头展示了古人制作玉器的重要工具实证。当时的工匠将以砂石为原料做成的钻头绑在木棍的一端,缠上麻绳制作弓钻,木棍的另一端压上一块石头保持稳定,从而进行“切磋”和“琢磨”。除了钻头,南阳黄山遗址中还发现了石锤、石磨棒等手持石质磨玉工具,不同精细度的锉、锛等,在它们上面,还能依稀辨认出曾经加工的痕迹。 屈家岭文化大型高等级墓葬区 黄山遗址是一处居葬合一、统一规划的新石器时代重要中心聚落遗址。仰韶房址紧邻的屈家岭文化大型高等级墓葬区,是黄山遗址的另一重要发现。发现了屈家岭文化时期24座墓葬(距今近5000年),这些墓葬方向一致、排列有序,头枕白河足蹬独山,多数人骨保存甚佳,从陪葬的物品来看,社会成员等级分明,梯形独木棺、双玉钺、象牙饰、单弓、成捆骨簇、少量陶器、大量猪下颌骨成为“酋长”类墓的标配,作为财富象征的猪下颌骨总数多达1600多个,堪称新石器遗址之最。这是目前在豫西南乃至汉水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时期等级最高的氏族墓地群。[上传失败(image-468f0c-1652066382959)]

▲权力象征的独山玉玉钺 权力象征的独山玉玉钺 M18墓:墓主人遗骨身高165米左右,呈东北西南向安卧墓内。左手持武力象征的弓箭,右手擎权力象征的独山玉玉钺,足部放置大量象征财富的18个成年家猪下颌骨,并随葬有玉器、石器、陶器等。玉钺是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期独有的玉礼器,也是集军事统治权、战争指挥权、王权于一身的礼仪玉器,由此表明墓主人生前拥有权力、武力和财富,显然是黄山聚落的首领。象征权力的玉钺,由杂色独玉打磨而成,呈“风”形,外形与斧头相似,打磨平整光滑,刃部超薄,呈墨绿色,散发逼人的寒光。钺的上部有一个完整的圆孔和一个半圆缺孔,整体造型完美。[上传失败(image-60de78-1652066382959)]

▲屈家岭文化墓葬玉钺系列[上传失败(image-2e20ec-1652066382959)]

▲屈家岭大墓M77与陪葬坑M77大墓:最令人震撼的是400多块猪下颌骨由小到大排列,分层摆放,环环相扣,应属于聚落“最高层”人物。从保存完好的人骨判断,墓主身材高大,身边放置的长弓劲矢和玉钺,显示出社会领导者的威严。M171为女性墓葬,头骨位置有一排细小的骨片,每一块骨片长约1厘米,两端打磨圆滑,有细小的孔,推测是串缀起来的冠饰。这个墓的猪下颌骨目前发现了20多块,可以看出墓主人在女性当中的地位不低。墓中还放置有十几个女性墓独有的小陶罐,大小可放于手掌中。推测可能是放置化妆品的容器,目前已将罐内残留物送往北京化验。[上传失败(image-791312-1652066382959)]

▲M172象牙编织针特写M172同样是女性墓葬,不同寻常的是,头骨左侧出土了一把疑似象牙质的编织针。专家认为,这些成束骨针应该具有编织功能,进一步清理墓葬,或许可以找到编织材料,不论是植物、动物毛发或丝,都将为我国史前纺织考古提供重要材料。M166为刚刚发现的大墓,才露出棺形一角,其形制规模更是超出了M77,目前清理猪下颌骨就有100多个,猜测随着发掘展开,应该有更多的惊喜出现。 新石器时代“运河与码头” [上传失败(image-5577cd-1652066382957)]

▲码头护坡2021年,考古人员在黄山脚下发现了“码头”性质的遗迹——直径约50米的半月形港湾。发掘出一条长约500米、宽27米、深7米的人工河道遗迹。人工河道与连接起通往独山的自然河,和其他河流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完备了遗址与独山、蒲山玉石资源供给体系,进一步验证了这里曾是以玉石开采、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基地和运输港口,专家称其为玉器加工、制作、销售的“工业园区”,这也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 新石器时代独山玉、石器制作中心 独山产玉,黄山遗址以玉闻名,黄山遗址出土的玉石材料极其丰富,以砂岩质的制玉石工具为大宗,约23万余件,另有玉器116件、独山玉半成品或废品500余件、玉片3518件、玉料4500余件。其中三块砾石上绘有褐红色的人物劳动、卧猪、兰草写意图,让人叫绝。 [上传失败(image-7ae213-1652066382959)]

▲屈家岭文化彩绘磨石墩人物面[上传失败(image-486514-1652066382959)]

▲距离黄山遗址25公里、盛产独山玉的南阳独山远景 黄山遗址与独山玉文化 “文化在宛,独山古玉,黄山天琢。”黄山遗址距离独山不远,独山有独山玉,这是人类最早利用独山玉玉这种优质材料的证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黄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不断取得的惊世发现,把产玉的独山和采玉、治玉、用玉的黄山“捆绑”在一起,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玉制品最多的遗址之一;大量独山玉制品与独山玉料共存,是目前南阳地区乃至黄河流域与江汉平原间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加工场;黄山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遗存的空白,在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关键地区、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关键时间为研究中华文明形成提供了关键材料,也有望推进独山与黄山成为国家文物局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 华夏玉都5000年玉产业的发展根迹 站在黄山顶上四面眺望,南阳黄山遗址山河环抱,北边的丰山、蒲山,西南边的独山护卫遥望,玉带般的白河从东边山脚下流过,西边是已经被湮没的古河道,蜿蜒通向远方。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成为一个时期内集加工、交流玉石器为主的(玉石器制造基地+港口)大型中心聚落遗址。因独山玉石具有很强的唯一性和标识性,目前在全国20多个遗址出土的独山玉器疑似“黄山造”,反映了该遗址生产的玉石器交流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南阳盆地。可以设想,5000年前的黄山热闹非凡,“玉器工坊”旁,港口中,或是从周围纵横的道路上,工人们把独山的玉料、蒲山和丰山的石料搬下船,又将加工好的玉器通过水路陆路辗转,走向中原、流通江汉,带往更远的部落……

▲盛产独山玉的南阳独山远景南阳黄山遗址与南阳独山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考古确定了黄山遗址在仰韶文化晚期和屈家岭文化时期这里就采集和打磨独山玉,黄山遗址这里出土的制玉工具距今已有5000多年,出土文物的数量和品种的丰富程度都让几千年后的我们惊叹不已,更重要的是,先民们在这里还是“团体式”的规模化生产加工玉石器,而且还是大型的玉石加工中心,从仰韶时期、屈家岭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数千年过去,这里从事玉石开采加工的产业基因序列一直不曾改变。

5000多年后的当下,黄山南3公里的独山依旧存在,独山玉依旧在开采,全国最大的玉石加工基地也在30余公里之外的镇平如火如荼的发展,这里有近30万人从事着玉器和玉器相关的产业,这里被誉称“玉雕之乡”和“中华玉都”。黄山遗址大型玉器生产作坊的发现,证实5000多年前的南阳就是玉石器生产“基地”,寻根溯源,这给南阳玉文化产业以莫大的历史自豪感,对确立“中华玉都”的地位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独山玉一直为王公贵胄所青睐 独山玉,作为南阳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从仰韶文化时期至今,已刻进了这片土地的基因之中。独山玉哺育了一代一代的玉雕人,独山玉从南阳的山河之中走出,因特殊的纹理与光泽,被苦心寻找,耐心切割,精心琢磨。生活在黄山的先民们,用勤劳的双手褪去蒙昧,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独山玉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黄山遗址的发掘,将独山玉的应用利用历史确定在5000年以前,将黄山遗址的独山玉铲断代定位于良渚文化的玉琮之前。1952年在河南安发掘出土的独山玉鳖,距今约3000年,是独山玉俏色雕的鼻祖。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早有专家推论为独山玉所治,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宝”,但在历史的更迭中,石沉大海,成了千古之谜。现存于北京北海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建都北京后用一块巨大的独山玉料琢制而成的酒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玉雕作品,也是最大的独山玉雕件。这些都是独山玉曾经辉煌的有力证明,也共同揭示了独山玉作为四大名玉之一的尊贵基因密码。如今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南阳人的“独玉情结”不散,中国文化的“玉之品格”仍在。一脉相承的独山玉雕刻技艺和南阳玉文化在这里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有序传承,健康发展。[上传失败(image-4c88d0-1652066382959)]

▲镇平石佛寺国际玉城 关于南阳玉产业和独山玉的一些疑问和思考 黄山、独山、镇平,石佛寺,5000年来的缘分皆因一种玉。透过黄山文化遗址,玉人、独山玉、玉文化产业终于找到了绵延几千年根脉渊源!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延展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一种文化、一个基因是如何传承下来的?黄山文化遗址将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和思考!1、南阳黄山遗址早在石器时代就成为中原地区的玉雕雕刻中心,在少有的文献典籍记录中,除了汉代南阳独山的玉街寺以外,记录和遗迹甚少,到了近现代,镇平的石佛寺逐渐成为中原玉雕的核心生产集散地,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核心产区的位置是怎样一路西迁至30公里外的镇平?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一个新的玉雕集散中心?这些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也需要考古为我们揭开历史谜底。2、南阳独山玉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成为“王”的用玉,在秦代以后的一千多年中以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的身份辉煌千余年,但是如今却逐渐被边缘化,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如今的尴尬局面?也都是我们研究和思考的范畴。南阳黄山遗址的不断考古发现,引起文博考古学术届的巨大关注,足见其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巨大价值,我们也希望通过考古挖掘、研究科考的不断展开,逐渐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通过一段段碎片的梳理,还原出一段鲜活的民族记忆,带给我们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资料:

➊ 2018年5月3日《大河网》:南阳黄山遗址部分考古成果首次公布,几千年前的残次半成品揭开千古之谜 ➋2019年7月19日《河南日报》: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千年一遇”➌2021年9月16日“云在青天萍在语”:黄山遗址上,”玉“见文明之光——《独山玉文明之光——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制品调查报告》一书出版➍2021年3月8日《南阳日报》政务新媒台:南阳黄山遗址|祖先们如何加工独山玉,这批文物揭开谜底➎2022年2月9日《文化影响力》:南阳黄山遗址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名单➏2022年3月17日马俊才《文博中国》: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一眼史前三千年——河南南阳黄山遗址➐2022年3月18日河南日报客户端:快讯!河南黄山遗址入选2021“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➑2022年3月31日《河南考古》:喜讯|南阳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➒2022年3月31日河南日报客户端:独家丨南阳黄山遗址—— 缘何一眼惊千年➓2022年4月2日《大象新闻》:黄山遗址将建考古公园,承担“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三大功能

玉,以其质地细腻,玲珑剔透,自古被人们所喜爱。 玉具有除热、柔筋强骨,安魂魄、利血脉、明耳目长等疗效。玉能养人,人能养玉。 鉴定玉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几条: 一是看玉的比重。比重越大,玉越珍贵。 二是看玉的硬度。硬度越强者玉石越佳。 三是看玉的色泽。红的为翡,绿的为翠。翡和翠布满就可以称为宝石。当然玲珑剔透也是一个方面。 四是听玉的声音。脆者为佳,哑者为劣。 五是看做工。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并不科学。所有的玉都是论斤,论立方购买的。和艺术结合,才决定它的价格。 六是看玉的时间。玉有古玉和现代玉之分。古玉就是文物。现代玉就是艺术品。一块年代久远的古玉,价值可以连城。 一般所称中国四大名玉,是新疆产出的和田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陕西蓝田玉和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 和田玉 按产状分三种类型: (1)仔玉:从河流中捡出的玉石,它是原生石经过剥蚀,冲刷搬运到水系中的大卵石,这种玉小块多,大块少,质地好,水头足,色泽洁净,其中常有羊脂玉仔出现。 (2)山料水玉:经冰川和洪水等搬运的软玉,其特点是块度大,表面光滑 (3)山料玉:指直接从玉石矿中采出的原生玉石。 独山玉 颜色复杂多样,在玉石上分布表现为二:一是各色相互浸染交错,杂乱无章,另一类表现为大致呈平行带状展市,且有色相、浓度上表现为呈渐变的关系。它的质地近似于软玉和翡翠,具有坚韧致密细腻的性质。它的透明度从半透明、微透明到不透明都 可以见到。 蓝田玉 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质从外观上看,有**、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采用做为装饰品。在汉代玉器中有两件很像现今的蓝田玉,一件是在陕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玉铺首嵌在古墓门上;另一件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汉代玉佩。从这两件玉器玉质和色泽上看,很多地质学者都认为同现今的蓝田玉相似。但它是否真是古代的蓝田玉,则需加以进一步的考查。 岫玉 现为我国蛇纹岩玉石总的工艺名称。广义的岫玉包括辽宁岫岩玉、广东南方岫玉、四川会理岫玉、新疆昆仑岫玉和北京十三陵所产京黄岫玉等。狭义的岫玉则专指辽宁岫岩县所产的岫岩玉(简称岫玉)。它的颜色多种多样,但以白色、淡绿色为常见。它的硬度为2。5---4。5;比重2。5左右;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也有极少数为透明,与有机玻璃比较相似。 国内主要的岫玉品种,有如下10种: (1)岫岩玉:是由纤维蛇纹石和叶蛇纹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其颜色不下十余种,辽宁岫岩县是我国岫玉的主要产地。 (2)南方岫玉:简称南方玉,主要产地在广东省信宜县,故又称信宜玉。是一种呈暗绿色至淡绿色的致密块状蛇纹岩。由于其有较美丽的绿色花纹,故适合作大型玉雕摆件。 (3)酒泉岫玉:简称酒泉玉或祁连玉,是一种含黑色斑点和不规则黑色团块的暗绿色致密块状蛇纹岩。 (4)陆川岫玉:简称陆川玉,是一种在黄绿色基底上常见有黑斑的致密块状蛇纹岩。产地在广西陆川县。 (5)昆仑岫玉:简称昆仑玉,玉质与辽宁岫岩玉很相似。产地在新疆的昆仑山麓。 (6)会理岫玉:简称会理玉,是一种外观似碧玉的暗绿色块状蛇纹岩。产地在四川省会理县。 (7)云南岫玉:是一种绿色的块状蛇纹岩,常含绿泥石。 (8)莒南岫玉:简称莒南玉,是一种黑绿色的块状蛇纹岩,产地在山东省莒南县。 (9)京黄岫玉:简称京黄玉,是一种**、淡**或柠檬**的蛇纹岩,产地在北京十三陵老君堂。 (10)都兰岫玉:是一种具竹叶花纹的块状蛇纹岩,故也称竹叶玉,产地在青海省都兰县。 翡翠硬度为7,比重333。矿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影响翡翠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颜色、质地(结构)、透明度(水头)、裂隙、杂质等,影响翡翠成品的因素还包括加工工艺。在翡翠商贸中,将质地与透明度总称为种,质地(结构)是指组成矿物颗粒的大小及粒度的粗、中、 细,包括玻璃地、冰地、豆地、干白地等。透明度(水头)是指透明程度。色是指颜色的浓、阳、正、和的程度。 传统上对翡翠的分类过细、过于复杂,使人在理论上、概念上争论不休,所以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影响翡翠质量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将翡翠划分为:老坑种、有种无色、蛋清(芙蓉)、干清、豆种、金丝种、白地青、花青、油青、马牙种、翡、春、蓝花、黑等十四个特征类型。 老坑种: 老坑种颜色符合浓、阳、正、和的要求,颜色浓绿,分布均匀,浓艳而且明亮。质地较细腻、透明度较好。假若是玻璃地,加上浓、阳、正、和的颜色,将使翡翠颜色质感更好,鲜艳夺目,此品种被称之为老坑玻璃种(极品)。 老坑玻璃种产量稀少,购老坑玻璃种毛料,一般需要1OO万~ 300万元人民币/公两。 有种无色: 有种无色是指颜色色少、色淡或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细腻的玉石。肉眼仅可见个别纤维状的硬玉矿物,内部无杂质、棉绺,石花较少,击之声音清脆似金属。偏光显微镜下为纤维状变晶结构。 原料若够大的话,一般都用来做成手镯,手镯表现为清澈透明,水清地好,块体大的较稀少,属高档次,成品价格一般在5万~15万人民币左右。 芙蓉种: 芙蓉种就象芙蓉花,香味清淡而悠远,芙蓉种颜色一般为淡绿色,肉眼看其色较纯正而不邪,不带**调。半透明或微透明,玉质较细腻,在 10X放大镜下感觉有颗粒,但找不到界线,这是因为在形成后期遭受重结晶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属蛋清地,种虽不是很透,但也不干;色虽不够浓,但清淡,类似中国铀玉。 芙蓉种产量较大,较易见到,在中国南方深受喜爱,价钱在南方贵于北方,属中高档,总的来说价不是很高。假若芙蓉种翡翠上出现深绿色的脉,被称为芙蓉起青根,象这类则属高档货,价格就高。 干青种: 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纯的钠铬辉石, 另一类除含钠铬辉石外,还含有硬玉、造闪石等,比重33土,此类翡翠绿色色浓且纯正,透明度差,底子,在阳光下照射,光透不进去,用聚光电筒照射,最多只能透进1mm的光。此种玉料,玉质较粗,矿物颗粒形呈短柱状,在显微镜下为全晶质半圆形粒状结 底洁白如雪,绿色鲜艳耐看,绿色一般不规则,呈斑状或团块状出现。在 10X放大镜下观察,其质地比较细腻,往往呈纤维状结构,大多数不透明。 白地青种的绿、白分明,底色一般较白,绿色鲜艳,虽然水头不好,但也有很多年轻妇女购买。白地青种一般只适合做手镯、雕件、挂牌。小型挂件或手镯价格一般在1千到1万元之间。价格取决于种的好坏和绿色范围大小和色泽。 花青种: 是缅甸翡翠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是根据色的分布形态来划分的。花青种的绿色分布呈脉状,分布较密集或较疏落,颜色可深也可浅。底色可为淡绿色或无色,质地可粗可细。按质地可进一步细分,如:豆花花青,晶粒较粗,称豆底,不规则的颜色分布,为花青。另外还有马牙花青、油底花青等。若按色形分布,还包括点状花青,俗称梅花种。花青种的价值取决于种的好坏,以及颜色的分布范围和色泽。市面上较易见,多用于做小挂件,属中低档,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左右。 油青种: 肉眼观察:绿色较暗,颜色不纯,掺杂灰色调或蓝色调,给人一种很沉闷的感觉。油青种的透明度一般较好,玉质细腻,玻璃光泽,但表面光泽好似带油性。镜下见纤维状变晶结构。颜色可由浅至深,若色深时,被称为瓜皮油青;若色浅时,被称为鲜油青。油青种在市面上较易见,属中低档。在北方比较受人欢迎,在南方不太受人喜爱,在北方因受人喜好的影响,价钱略贵于南方。戒面价钱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元左右。 马牙种: 质地粗糙,玉石中矿物呈白色粒状,透明度差,俗话说:水份不够或水头短。肉眼看上去有点象瓷器一样。在10X放大镜下观察,能清楚见到绿色中有很细的一丝丝白条,虽然绿色较绿,但不够均匀,且分布不规则。马牙种很少用于做戒面,多做挂牌、指环等,马牙种在市面较易见,属中低档次,价钱不高,几十到几百元。 翡: 可分为红色翡与**翡两种情况。红翡的颜色是次生形成的一种颜色,分布于风化表层之下或沿翡翠原石裂隙分布,为铁矿物浸染而形成的颜色,产于缅甸老场区和大马坎场区。红翡可分为三种: ①亮红:也称为鸡冠红为红翡中的上品,其色泽可能是由Co3+所引起的; ②暗红:往往是 Fe2+氧化成 Fe3+所致,多接近于原石的边缘分布; ③褐红:产于原石边缘,因风化淋滤作用而造成的铁染,带褐色杂质极多,为红翡中的下品。 亮红色的红翡很少见,可遇而不可求,价格极高。而褐红和暗红色的红翡,产量多,又因色差,而不为人喜爱,价格极低,几元到几百元即可买到。 黄翡也是由于次生作用形成的颜色,往往分布在风化表层之下,而在红色层之上,它是由于褐铁矿浸染所致。**不纯,常带褐色,产量多,不为人所喜爱,价格极低,几元到几十元即可买到。 春: 紫色的翡翠,紫色俗称春色,紫色一般都较淡,根据紫色的色调不同,可分为粉紫、茄紫、蓝紫。 ①粉紫:紫色中带微微粉色,质地比较细腻, 半透明,内部棉辞较多,在被做为底色使用时,称藕粉地。 ②茄紫:紫色中带有茄子般的蜂红色,质地粗糙,肉眼可见其矿物颗粒,透明度较差,内部有大量棉绺。 ③蓝紫:紫色中带蓝、质地粗糙,肉眼可见矿物颗粒,几乎不透明,敲击声音混浊,档次极低。 因春色淡,所以做戒面极少见,多用于大型雕件及小挂件。若是紫色深的,质地细的,透明度高的则十分难得,是高档货,成品价值上万,可到十五万人民币一件,深受欧美人喜欢。在选择春色翡翠时要避免黄光,因黄光会使紫色加深。 蓝花: 颜色绿中发蓝,呈绿蓝色,是透闪石化,阳起石化的外观表现。肉眼观察:色邪不正,透明度差,质地一般,内部有大量脏黑,属于低档玉料,几元到几百元即可买到。 脏: 是翡翠中的劣质品种,包括芋头地、狗屎地、香灰地等,肉眼观察:不透明,质地粗造,可见矿物颗粒大;10X放大镜下观察:肉部杂质较多,具有石花、石脑,色极不正,杂有黄、褐、灰等色泽,在市面上常见,是极低档次,几元到几十元即可买到 大点的玉碎了,可以用银或铜片金片等包裹镶接,如果是小的的话,很难接起来 ,一般就留做纪念或是加工成更下的,镶嵌在其他金银首饰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974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