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净度分为五大类级别,包括FL、IF、VVS、VS、SI、I,同时各自又可以细分为1、2、3等小级别。
其中,FL级是最高等级,属于无暇级的钻石,十倍放大也看不到任何的内含物或者表面瑕疵。
净度评级是由专业评级师在十倍放大镜下,对钻石净度做出整体评估。评级师会找寻钻石中的内含物,并考量五项因素:数量、大小、种类、位置、明显度,加以评级。
净度评级会以最醒目的数个瑕疵作为主要判断因素,次要的瑕疵并不影响等级,但仍会被绘制于鉴定书上。 未镶嵌的裸钻才能做出精确的净度评级,因镶材会遮掩部分的瑕疵,并阻碍光线照明。
钻石的产地:
世界各地均有钻石产出,已有30多个国家拥有钻石资源,年产量一亿克拉左右。
产量前五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这五个国家的钻石产量占全世界钻石产量的90%左右。
其它产钻石的国家有巴西、圭亚那、委内瑞拉、安哥拉、中非、加纳、几内亚、象牙海岸、利比利亚、纳米比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加拿大等。
钻石净度是指其无内含物和表面特征的程度。钻石净度为钻石视觉上的洁净程度,为钻石4C标准之一。影响其等级的瑕疵分为二者,内部的瑕疵称为内含物,表面的缺陷称为表面瑕疵。
天然钻石是碳元素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形成的。 而这一过程,也导致了每颗钻石有内部的特征,称为 内含物”,在钻石表面的特征则称为表面特征”。对钻石净度的评定,包括了对上述特征的数量、大小、可见度、类型、位置和对钻石整体外观的影响程度的鉴定。 尽管世上没有绝对完美无瑕的天然钻石,但净度越高的钻石,价值越高。评鉴钻石净度的准则,包括了上述瑕疵的数量、大小、种类、位置、明显度等对钻石整体外观的影响程度。钻石净度的评级必须在十倍放大镜(Triplet lens)检视下进行。
内含物可能为包覆在钻石内的其他矿物晶体,或者本生的晶体缺陷呈现雾状白色。而大部分的钻石都含有极细微的内含物,不影响钻石本身的美感,也无法由肉眼观察。但较大的内含物会阻碍光线在钻石内穿透,影响钻石的闪耀程度。靠近或延伸至表面的裂纹有可能受应力而加长增深,甚至崩裂。
钻石级别和净度对照表如下:
FL级:钻石没有任何包裹体或表面特征(较少出现)。
IF级:钻石内部无可见包裹体。
VVS1 / VVS2:钻石内部有极微小的包裹体,即使是专业鉴定师也很难观察到。
VS1 / VS2:钻石的内部可以看到微小的包裹体。
SI1 / SI2:钻石有可见的包裹体。
I1 / I2 / I3:钻石的包裹体明显可见,并且可能会影响钻石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钻石净度级别越高,瑕疵越少,看起来也越干净。
颜色等级对照
对于常见的无色系钻石而言,色调浓郁度是决定其颜色等级的关键。钻石颜色等级从字母D(代表无色)开始,等级越低,颜色带的**调就越浓,随颜色逐渐加深一直排列到字母Z(代表浅**,浅褐色或浅灰色)。每个字母分级有着清晰的颜色范围界定。
无色(D-F):最罕见,因此也最珍贵。
近无色(G-J):除受过训练的分级师外,其他人难以察觉的颜色。
微黄(K-M):未受过训练的人士仍旧难以看出的颜色。
极淡黄(N-R):未受过训练的人士可凭肉眼在更大钻石中看到的微弱颜色。
淡黄(S-Z):在各种大小的钻石中均可看到的颜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