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联交所的公开资料可以查到,无论是工行、建行、中行三大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还是中煤、中铝、中国神华等资源性企业。中国各种垄断性国营企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十大股东中,差不多一半是美国的企业、基金。
高盛之于工行,美铝之于中铝,美国人用美元买中国企业股票,中国卖股票收美元买美国国债。
截至2010年底,美国企业、基金和个人投资者拥有中国A股股票价值1000多亿美元,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票价值约2000亿美元,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价值约300亿美元,合计3300亿美元。
据商务部《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重要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美国标准普尔500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每年就用这样方式从中国赚取超过8百亿美元,按其14倍的历史平均市盈率,其在中国的资产价值约11000亿美元。加上其他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美国企业在中国拥有的资产价值,高达15000亿美元。
再次,超过一万亿美元的美欧热钱潜伏在楼市、高利贷等市场。
综合算来,西方列强在中国埋伏下的钱,已经超过了中国外储。他们并不显富,而是让中国去露富,并装可怜从中国骗钱。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时机成熟就做空中国,让中国倾刻间变得一无所有一穷二白。
请看外资掌控下的中国市场
据《中国产业地图》(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
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
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
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
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
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
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 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
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
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
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近期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低价策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意在赶尽杀绝。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全部亏损,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纷纷退出市场。
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前来掌控。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轮胎工业,多半失去了自主性,被控制在外国人手里。剩下的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条件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我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上海轮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的轮胎跨国公司法国米其林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组建轮胎合资公司,由法方控股70%;截至2000年,外商独资与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能力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70%以上。
除电力,军工等极少数国家核心行业以外,外资在我国水泥行业(建材业)、钢铁行业(黑色金属治炼及压延加工业)、汽车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普通机械、专用设备、电气设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化行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业)、玻璃行业、酿酒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行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供水供气行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行业(煤炭采选业)、日用化妆品行业(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行业(食品加工业)、造纸行业(造纸及印刷品业等行业)、纺织行业、建筑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塑料制造业、工艺品及其制造业等行业中,都占有较高股权和市场控制权,经济刺激计划和巨大需求给予了外资丰厚的回报,充分享受了我国经济高速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1)水泥行业:2009年全国水泥行业总产能16亿吨,外资控制产能5、6亿吨以上,控制力及总产能占30-40%以上。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瑞安建业后,占西南四省18%以上份额;华新水泥被瑞士Holicm收购,占华中10-20%份额;摩根斯坦利收购山水集团30%股权后,环渤海市场份额第一;爱尔兰CRH收购吉林亚泰后,获取东北市场;产销量全国第一的海螺水泥,外资利用香港主板控股25%,此外,亚洲水泥、山水水泥、华润水泥在香港主板上市,部分股权被港资和外资控制……
(2)机械行业:2008年,机械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12%,外资股权控制率为352%,总体控制力度达40%以上,机械制造业5大细分行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外资市场占有率最高,超过60%,金属制品业为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2%,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约为30%。凯雷收购徐工85%股权,起重机和压路机占国内市场50%以上,国内136种工程机械产品,徐工占一半以上;国内装载机行业排名第7的山工机械被卡特彼勒全资收购,新加坡丰隆、美国高盛、美国国泰持有国内最大的独立柴油引擎制造商玉柴股份51%的股权;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最大厂商,德国博世持有其67%的股权;韩国全资的斗山工程机械8年在中国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销售额已达徐工的1/3;西北轴承占中国铁路货车轴承25%的市场,90年代末,德国舍弗勒利用西北轴承陷入困境,与其合资成立富安捷铁路轴承,将其市场争压过来,后全资收购;瑞典SKF全资收购皮尔轴承;无锡轴承、烟台轴承被美国TIMKEN全资收购,并控股襄轴集团;全国化工设备第一生产基地,锦西化机透平厂被西门子控股70%的股权;德国ZF集团收购全国齿轮行业排名第二的杭州齿轮厂70%的股权;美国加纳基金控股沈阳机床30%的股权;英国特雷克斯收购北方股份25%的股权,北方股份是中国最大的矿用汽车开发和生产基地;玉柴机械占据国内小挖机93%的市场份额,美国汉鼎收购其43%的股权……
(3)汽车行业:外国品牌销售占90%以上,虽然外资股权占比不超过50%,但无论技术、品牌还是研发等,外资实际控制力均高达60-70%以上。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华晨、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北汽现代、北京吉普、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天津一汽丰田、长安雪铁龙等中国汽车销量最大的公司,外资股权均为50%,不包括外资中小企业,外商在华投资和合资控制的53家大型汽车公司,销售额1万亿元以上,占汽车市场总销售额的6、7成以上;此外,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占有60%以上的份额;而在汽车电子、发动机零部件和摩托车配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企业亦高达70%以上;汽车制造行业橡胶轮胎,法国米其林和新加坡佳通轮胎等外商独资和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产能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占有中国汽车轮胎市场80%以上……
(4)钢铁行业:2008年,钢铁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 6%,由于国家对钢铁行业并购有控制,阿塞洛-米塔尔、俄罗斯、必和必拓等大量外资觊觎中国钢铁行业纷纷受挫,即使这样,外资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股权控制度仍超过10%,市场控制度超过12%,如阿塞洛米塔尔收购华菱钢铁33%股权;德意志银行和阿塞洛米塔尔收购中国东方钢铁47%的股权(河北津西钢铁 29%股权);法国圣戈班收购徐钢100%的股权;美国凯雷收购江都钢管49%股权;中信泰富持有大冶特钢28%的股权;此外,香港主板上市的鞍钢、马钢股份、重庆钢铁,14%、22%、30%的股权被摩根大通等外资和港资控制;唐山国丰钢铁,香港中港占股51%;港资占股65%的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分别收购日照钢铁、日照型钢30%的股权,收购日照轧钢25%的股权,后与山钢重组……
外资大规模并购国内钢铁业不成,再生一计,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国际矿山巨头利用手中掌握的铁矿石资源,不断涨价,对钢铁行业进行合围。
可以想象,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亿吨,行业分散度高,众多中小或民营钢企面临淘汰和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下,外资受欢迎的程度会有多高;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外资绕过国家设置的重重限制,不少钢企,将再次落入外资控制之中。
(5)石化行业:2008年,石化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10%,国家对外资准入石化产业有所限制,即使这样,除海外上市外,外资绕过重重障碍,通过来华设厂,并购等手段,石化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度已达18%,市场控制度为20-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外资市场控制度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料加工业为13%。
如中石油2000年在纽约、香港上市,外资与港资占股11%,海外融资额29亿美元,9年时间,向海外分红派息竟然高达119亿美元,分红派息竟为融资额 4倍;中石化2000年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上市,目前外资与港资占股19%;中海油2001年在纽约、香港上市,旗下中海油服外资与港资占股目前高达 34%,另外,中海油、上石化、吉化等纽交所海外上市公司也被外资部分控股,黑石持有中化集团子公司中国蓝星20%的股权。
国内原油和化工产品供不应求。如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204亿吨,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139%;液化天然气累计进口553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658%;口硫磺12167万吨,同比增长446%;进口甲醇528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688%。仅2009年一年的进口量就比 2005年至2008年四年的进口总量还要多,占国内消费32%,由于国外甲醇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国内装置大面积关停,平均产能发挥率不足40%。;我国累计进口聚乙烯756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48%,占国内消费的487%,进口聚氯乙烯195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35%;进口精对苯二甲酸(PTA)508万吨。此外,国内农药进口量巨大,许多精细化工品,国内甚至无法生产。
国际能源化工巨头纷纷在华投资。BP在华投资45亿美元,壳牌17亿美元,拜尔投资31亿美元,拥有12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埃克森美孚、壳牌、BP计划再投110亿美元。拜尔已投产5大乙烯合资企业:巴斯夫/扬子石化投资60万吨乙烯项目,截止2007年,巴斯夫在中国投入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中国销售总额达到36亿欧元以上;BP/上海石化9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福建炼化、沙特阿美60万吨乙烯、壳牌/中海油的南海8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广州石化改扩建(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另外,BP在四川建醋酸厂(占国内市场30%),在珠海建PTA基地。欧美跨国公司在洗涤用品、涂料、生物制药等下游领域占有巨大份额,有的已形成垄断外资……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市场控制力度,在20-30%以上。
(6)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外资控制度为40%以上。英国皮尔金顿购入耀华玻璃19%的股份;中国玻璃港交所上市,皮尔金顿等外资大股东控制 40%股份;瑞信等外资控制浙江玻璃33%的股份,洛阳玻璃,外资和港资持有50%的股份;如果算上港资,中国玻璃、浙江玻璃等港资与外资占股均在65% 以上;A股上市的福耀玻璃,港资三益发展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25%的股份;金刚玻璃,港资龙铂投资持有17%的股份;港资信义玻璃,自2004年以来一直为中国汽车玻璃最大出口商;1985年起,圣戈班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现已在中国设立50余家企业,其中制造企业40多家,分布在成都、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郑州等地;业务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装、高功能材料等。在中国的员工数量超过15000人,2005年销售额4亿欧元。最近4年,圣戈班在华销售额年增54%……
在第一产业,外资四大粮商ABCD威胁4000万豆农生产,种植大豆赖以生存的无数豆农,年年赔本,不得不改种其它经济作物,造成2000万豆农集体“下岗”事件,23亿民工,或许从中能发现许多豆农的身影。
大量豆油油榨企业倒闭,由于“大豆危机”,2004-2005年,1000多家内资榨油企业构成的“中国大豆军团”,瞬间烟消云散,随后倒闭率达90%以上,导致10多万人失业。
在第二产业,日用品和化妆品行业,外资品牌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孟琳
零售业作为产业链的终端是实现商品价值的唯一途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零售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已开始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此外,国家经济危机往往都通过零售业销售危机表现出来,因此,零售业也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珠宝行业虽然起步晚,但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珠宝零售业,成绩更是喜人。目前,国内珠宝零售企业占珠宝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从业人数达到行业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深圳一些靠加工起家的企业也都创立了零售品牌。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家品牌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珠宝零售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并涌现出一批拥有市场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品牌。他们用规范的经营、健康的形象树立了珠宝行业的经营典范,为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尽管如此,珠宝零售品牌所占“中国名牌”的比例仍然很低,品牌建设也才刚刚起步,培育珠宝零售品牌为“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1中国珠宝零售业现状及问题
11 中小型珠宝零售企业品牌建设意识薄弱
品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和肯定,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力的综合体现。中小型珠宝零售企业由于起步晚、规模小、资金有限等因素,主观上创立并培育自主品牌的积极性不高,多采用加盟大品牌或无品牌销售模式,缺乏品牌管理专业人才,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不重视发展企业文化,使企业缺少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企业决策者若没有认识到品牌培育的重要性,几年以后企业将成为昙花一现,在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竞争中被吞噬。
12 产品缺少特色
纵观中国一线珠宝零售品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哪个品牌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逛遍大小商场、专卖店,千篇一律的款式,很难找到象征某一品牌的标志性产品。此外,这些一线珠宝零售品牌所经营的种类从贵金属到钻石再到珍珠、彩色宝石、流行饰品等等,可谓是“应有尽有”,表面看是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实质却是产品缺乏定位,品牌经营缺乏特色的表现。由此又怎么能体现产品的差异性和品牌的独特性?而这正是我们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
13 营销思路陈旧,传统观念难改变
(1)经营方式
中国珠宝零售模式传统的无外乎三种:商场、专卖店、专业市场,近两年珠宝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运营方式及价格优势迅速发展,“网上买珠宝”已成为年轻一代的新时尚。在全国珠宝零售额中,目前商场销售仍占有最大的份额,至少在60%以上。这是因为珠宝零售企业在经营初期品牌知名度低又缺乏信誉度,首先进驻商场是必然选择。新兴的珠宝品牌进入商场后利用商场的客流和信誉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达到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资金回流。但专柜空间有限,不利于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2)区域局限性
一些珠宝零售企业在某些地区做出了骄人的成绩甚至形成了地区垄断,当地的消费者对外来品牌根本不买账,这些企业的经营者便沾沾自喜,乐得其所。实际上,有竞争才有提高,我们的决策者应把目光放长远,不断地开拓市场,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使企业发展壮大,让品牌走得更远更长。
2决战终端的对策和建议
21 做好市场调研,知己知彼方能终端制胜
在市场经营的环节中,终端是品牌演绎的物质产品、精神价值、科学完善的经营模式以及与同行竞争消费群体的重要前沿。它将对品牌的文化认同融合在每一个部分,包括货物品质、陈列方式、搭配方式、价格结构、服务手段、时尚概念等,而这种认同必须建立在一个知己知彼的充分沟通之上,只有切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才有可能影响他们,珠宝零售企业在投资或新品入市之前都应做详细的市场调研,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调查不同区域的消费情况,再制订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并实施,这才是珠宝零售终端的制胜之道。
22 确立目标客户群,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近几年婚庆首饰市场火爆,买钻戒已成为每一对即将走上红毯的新人的必修课,有些企业看准了这块市场,准确定位,细分市场,针对不同收入的人群,设计产品和价位,主动出击,收到了很好的销售业绩。卡地亚远东区行政总裁陆慧全表示,卡地亚的制胜之道就在于:“不断挖掘新的消费潜力,紧随和引导客户需求,同时不遗余力地扩建渠道,以此扎稳市场根基。”这句话的实质,正是告诉我们确立目标客户群的重要,从而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以特定人群作为销售对象,形成稳定客源。这是其一。其次,提高货品档次,注重发展高端客户。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数据的结果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由2009年1月份的8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专家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将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的首位。中国高端客户消费潜力巨大,中国珠宝品牌又缺少真正的奢侈品品牌,这块市场长期被国外奢侈品品牌占据,企业决策者若能看准时机、设立V IP消费专区,主动出击,抢占商机。“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其实就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无论是做品牌还是搞营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有一定的惯性,俗话说“认牌子”,但这种惯性也是会随着时代背景的改变而改变的,当你的产品已不能满足“上帝”更深层次的需求,便不再得到“上帝”的眷顾,同时也就失去了市场。
23 不断推陈出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珠宝产品的价值由材质价值和附加值组成,附加值的高低很大程度是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的,例如同样质地的玉石原料,雕刻的工艺和赋予的文化意义不同,价值会有巨大差别。增加产品附加值首先还是要重视品牌建设,品牌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次要有先进的、独特的、紧跟时代潮流的设计理念。曾几何时,黄金首饰销售一直以按克计价方式,而今,这一传统已被打破,设计精美、款式新颖的黄金首饰价值已远远超过黄金本身的价值。
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消费群体也在变化和成长中。今天的80后、90后是喜欢多变、刺激、新颖生活方式的一代,他们思想开放,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选择产品或品牌的准则不再基于“好”或“不好”这一传统的理性认知观,而是更基于“喜欢”或“不喜欢”的感性情感态度观。他们所追求的是产品或服务能提供的一种感觉或附加价值。因此,要不断在产品设计和包装上创新,不断赋予产品新的消费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关注。无疑,这又是对珠宝品牌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施华洛世奇在中国市场经营的成功案例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传播与沟通的重点是体验产品与品牌价值,具体包括显示身份或阶层的象征、美的感受、时尚与先锋、好玩及趣味性、潮流或流行性等等。能满足这些需要才会受到新新人类的追捧。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现在要做好零售,就必须抓住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动态。
2009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鉴
国内的零售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2009年全国珠宝消费约2200亿元,人均消费还不足200元。我们正面临着转折,未来的珠宝行业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珠宝零售品牌也会出现与卡地亚、蒂凡尼等相媲美的国际知名品牌。
中国珠宝总体评价还可以。
中国珠宝是正规品牌,也是央企品牌,全称中国珠宝首饰进出口有限公司。因为中国珠宝是大企业,信誉很好,服务很好,出售的珠宝都有一个二维码编号,上网是可以查询到珠宝的各种详细资料,购买时还会附赠珠宝鉴定书,安全放心可靠,因此,中国珠宝是正规店。
该店在1985年成立,中国珠宝是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主要经营珠宝首饰、贵金属原料的进出口贸易以及黄金业务和珠宝首饰国内销售业务。是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综合性中央企业,也是中国在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唯一的代表。
可靠依据
由于中国珠宝是正规店,可以放心购买,中国珠宝专卖店由中国保险质量承保,没有后顾之忧,中国珠宝的产品绝对是正品,承诺假一赔十,买珠宝去中国珠宝,里面的黄金首饰,钻石珠宝,应有尽有,中国珠宝推荐中国品牌,服务热情到位,是值得信赖的。
中国珠宝现为国际珠宝联合会(CIBJO)会员,是联合会唯一的中国代表,上海钻石交易所的股东,第一个成员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员,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黄金交易所之一。其中一家进口珠宝权的公司具有通过元素市场进行原材料进口和出口以及代理业务的资格,所以中国珠宝这个牌子是比较靠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