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完善是一生的修行-读《刀锋》有感

自我完善是一生的修行-读《刀锋》有感,第1张

        毛姆是个超会写故事的人,他能将拉里、伊莎贝尔、艾略特、苏珊、索菲等人物写的栩栩如生,书中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命运,他们都是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毫不后悔地过完自己的一辈子。只是有人追求的生活是你想过却不敢去行动,比如拉里的理想主义,它是一种赌注,很多人被点了名,但是,当选的寥寥无几。

        拉里,是毛姆著《刀锋》的主角,他的前半生过着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混迹于朋友圈,直到在军队里,他的爱尔兰好友在一次战中,为了救他而牺牲。拉里感到非常难过,开始对人生进行思考,想弄清楚上帝究竟有无;想弄清楚为什么世界上会有恶;想要知道他的灵魂是否不灭?于是,他开始踏上一段没有尽头的旅程。

        相比于《月亮与六便士》的斯特里克兰德,我更喜欢拉里这个人物。他的人品至少是没问题,虽然他放弃物质和美丽的未婚妻,去寻找他的人生真谛,但是他理解他人,明白多数人都是按常规行事,不要求每个人都有他的人生观。拉里跟伊莎贝尔说,他所追求的东西跟格雷想要挣大钱一样热烈,是刹不住车的。拉里没有逃避现实,他经过出世的一番苦修,最后顿悟回归生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毛姆在《刀锋》的扉页写着“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甚至在追求他们的自由时伤痕累累,最后放弃甚至变成逃避主义。但是,拉里做到了。他越过了这把刀的锋刃,他顿悟出世不一定要进修道院,他会丢掉一个“我”字,不近女色,不急躁,慈悲为怀的生活在这世界上,接受形形式式的生活,感受里面的无限。所以,拉里找到了空,填满了自己,让自己大隐隐于市。其实,拉里很单纯,这种单纯如马一浮所说的“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他见识过纷繁复杂的世界,心中仍有一泓清泉在流淌。人性是有善恶的,毛姆却把他描写的近似完美,这世上有这样的人吗?可能有吧,也许,他是一个公车司机,一个餐厅服务员或者在喧嚣社会中的某个角色。

       相反,伊莎贝尔追求的是现实主义,她跟拉里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注定不能携手终生。伊莎贝尔很清醒,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想要的是物质和地位,想做别人都做的事情,想参加宴会,想打高尔夫,想穿漂亮衣服等等,于是她跟拉里解除婚姻,嫁给憨厚富有的格雷。都说爱情是个很不行的水手,你坐一次船,它就憔悴了。当伊莎贝尔和拉里之间隔开一座大西洋时,她会意想不到地发现,在启程以前,好象无法忍受的苦痛,也变得轻微了。这是一个曾经沧海的人的经验体会。在爱情上碰了钉子,感到痛苦时,就立刻去搭上一只大海轮。伊莎贝尔无法理解拉里的精神世界,即使在一起也会很痛苦。反而和格雷的结合,她会更加幸福。虽然伊莎贝尔一生过得虚荣,但谁能知道她就不幸福呢。她追求的生活更像大多数的我们,为了追求物质生活,孜孜不倦,有自己的原则和世故,认为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混得好,你就得接受这个世界的一套,而且不去做别人认为那种不牢靠的事情。比如我们要有责任心和担当,做着一份满意的工作,靠自己的努力赚上一笔钱,养家活口,使孩子们受到适当教育,安享晚年生活。其实,度过怎样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决定,如果能跟着自己内心走,成长自己,完善自己,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有趣的是伊莎贝尔跟毛姆说:“如果我不斤斤计较一点,不自私些,高尚些,我就会和拉里结婚,并且过他的那种生活。如果真的爱他,就会把世界不放在眼里。”毛姆一针见血的回答:“你也可以把话倒转来说。如果他真的爱你,他就会毫不踟蹰照你的意思行事。”很多人问会因太爱一个人而离开她(他)吗?其实,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一样的答案。但肯定的是,要好好爱自己才能学会爱他人。不能说伊莎贝尔不爱拉里,只不过更爱的是钻石和貂皮大衣。不能说拉里不爱伊莎贝尔,只不过他不想去束缚伊莎贝尔,不想去强行改变她的世界观,只不过他有更动人心弦的情感,爱跟它比微不足道,拉里的情感是大爱无私。因此,李宗盛在那首《给自己的歌》唱的一句“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这正是道出伊莎贝尔和拉里不能互相拥有的无奈、

       无独有偶,艾略特也是走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上流社会的社交。艾略特认为如果你不经常在重要场合出现,你就会被人家忘记掉。临死前,他都想参加一场浮华的宴会。他参加过那么多的宴会,曾经和所有那些亲王、公爵、伯爵厮混过,现在他们已经忘记他了。他的一生过得那么无益和无聊,不失为一种悲哀。一方面他如此的沉浸在社交圈中,另一方面他对家人和朋友都很照顾,是个仁慈、体贴和慷慨的人,不得不说,这个老头也是很可爱。

       书中还有两个人物被毛姆刻画的饱满生动,放纵浪荡的索菲和随性而至的苏珊。这两位女性也是带有凡间气息的,深受许多读者的喜欢。索菲本也是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后来因为失去丈夫和孩子变得堕落,通过放荡的行为和酗酒麻木自己,伊莎贝尔认为她不自救,不自重,而拉里却看到她可爱的灵魂。年轻的时候,拉里和她一同在榆树下读诗时,觉得这个瘦骨嶙峋的小孩蕴藏着灵魂美的种子。因此,具有着高尚使命感的拉里想拯救她,但索菲并不想要这样的救赎,她早就放空了自己,最后她没有越过刀刃,反而被命运之刀所伤,走向自我毁灭。

        苏珊,这是一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她的贫困抑制了她追求心灵的自由,于是,她要摆脱贫困,因此靠成为画家情妇为生。在她生那场伤寒病后,出了医院,日子过得很辛苦,直到有天遇到拉里,跟他倾诉后,拉里将她和她的小孩带到一个湖边小镇休养身体,在那段日子,拉里给了她很多帮助。她曾跟毛姆说:“我自己有一度几乎爱上了他,这无异爱上了水里的一个影子,或者一线阳光,或者天上的一块云。我总算是幸免了。”苏珊非常清楚,如果爱上拉里,将会很愚蠢,于是没有上这个当。但是她理解拉里的精神世界,体会到他的超然自由。苏珊那种恰到好处的精明和现实,给她带来了好的结局,最终成为开画展的贵夫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其实,《刀锋》里的每个人物都得到各自的归宿:艾略特成为社交界名流;伊莎贝尔在一个活跃而又文化的社会里取得巩固地位,并且有一笔财产做靠山;格雷找到一个稳定赚钱的职业可以每天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上班;苏珊·鲁维埃得到生活保障;索菲获得死;拉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道。

       我们不能去评判孰是孰非,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说过:“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毛姆也说:“因为人不论男男女女,都不仅仅是他们自身;他们也是自己出生的乡土,学步的农场或城市公寓,儿时玩的游戏,私下听来的山海经,吃的饭食,上的学校,关心的运动,吟哦的诗章,和信仰的上帝。这一切东西把他们造成现在这样。”因此,人和人的成长环境天差地别,每个人有各自的三观和苦衷。因此,每个人做好三件事就足够,知道什么是对的;然后去做;不强迫别人去做。现在网络上很多键盘侠,他们如王小波所说的偏执和思想贫乏,人云亦云,将自己极端的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

       平凡的我们不会像艾略特和伊莎贝尔那样过于追求物质和地位,也做不到拉里式的超然,更多的是想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平衡两者达到自我完善呢,只能一边摸索前行一边找寻答案。

天然精华祛斑美白

什么祛斑产品效果好中医美容养颜,始终坚持以内养外,内外兼修的天生天养之道。伊莎贝尔祛斑胶囊坚持一贯的“纯天然、0添加、0刺激”的生产宗旨,精选云南元江野生药用芦荟、野生葡萄籽和藏红花等优质祛斑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超低温萃取而成,最大限度的保证祛斑原料的天然性、有效性和鲜活性,全球400万临床试验证明总祛斑有效率高达98%以上。

现代医学证明,伊莎贝尔祛斑胶囊主张的口服内调祛斑是最有效、最安全的祛斑方法。因为,色斑的产生主要是机体代谢缓慢,内分泌失调,致使黑色素无法正常排出,在肌肤表皮、真皮层和基底层沉淀、堆积而引起的。什么祛斑产品效果好当然是伊莎贝尔祛斑胶囊,伊莎贝尔的每一粒都是祛斑的天然精华,芦荟被称为

“自然界的绿色黄金”,可紧实肌肤,提升皮肤弹性,保持水分,可以调节内分泌,中和黑色素,提高胶原蛋白的合成机能;野生葡萄籽的主要成分为原花青素(OPC),具有超强抗氧化能力,是维他命E的50倍,是维他命

C的20倍,能延缓老化,有皮肤维他命之称;而藏红花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善通利经脉,三者相辅相成,集祛斑、美白和养颜于一身!

编辑力荐

网友热捧

伊莎贝尔祛斑胶囊,数十年专注祛斑美白事业,在返璞归真、节能减排,关注环保、关注绿色的今天得到各方的热烈好评。各大杂志及网站美容编辑,甚至一线的影视娱乐圈名人,都纷纷抛弃奢华瓶瓶罐罐,史无前例地,全心享用起来自天然草本精华的伊莎贝尔祛斑胶囊。什么祛斑产品效果好这个答案是很显而易见的。论坛上、口碑网上,到处都能看到、查到伊莎贝尔祛斑胶囊的好评,甚至一些时尚的男性和讲究的潮流辣妈们都加入了祛斑的行列,曾有一位新疆的阿爸,用伊莎贝尔祛斑成功后,与现任的太太牵手成功,让他儿子给伊莎贝尔写感谢信呢!

护肤指南祛斑不反弹

产品安全性-----国家级食品批号,经过权威认证,任何体质都可以放心服用,绝无毒副作用。

产品有效性----依据以内养外和色斑形成原因,全球首创“修复免疫网、调节内分泌”免疫祛斑疗法,在强效分解和排出黑色素的同时,有效成分快速修复受损的肌肤免疫网,增强肌肤自身免疫力,拒绝斑反弹!

产品卓越性----完全摒弃了外用祛斑产品重金属超标和无法深入肌肤基底层的缺陷,从源头上祛斑,遵循肌肤代谢规律,每个28天都能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你!

产品使用感受----一经服用,一般7天见效,能明显感觉到浑身轻松不论是排便还是睡眠都会有很好的改善。不论是多么严重的色斑,基本上20天都能开始变淡,变小,按周期服用,都能消除到你满意的程度。

http://financecctvcom/special/C16860/01/indexshtml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

导 语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第一集 海洋时代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正如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

漫长的两千多年,眼泪、创痛和牺牲终于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

12和13世纪葡萄牙的特点是,它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而是人民的王国,葡萄牙的国王不仅受到贵族、也就是他的臣属的支持,而且得到百姓的拥戴。

强大的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但实现国家的强盛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葡萄牙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资源十分匮乏,东面近邻的绵绵战火,又不断侵扰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独立之后的葡萄牙王国在经历了两个世纪之后,也依然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

这个率先建立的民族国家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强大的君主制将会给它带来什么?葡萄牙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一直靠近海捕捞谋生的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称作“死亡绿海”的大西洋。

这个船型的纪念碑,是1960年葡萄牙政府为纪念“航海家恩里克”逝世五百周年而建的,碑的正面写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正是海上之路使葡萄牙摆脱了贫穷和落后的境遇,正是在恩里克的带领下,葡萄牙启动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恩里克出生在1394年,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第三个儿子。

当时的欧洲正从蒙昧的中世纪走出,发轫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如星星之火逐步燎原,科学和人文的思想一点、一点地照亮了欧洲的天空。

就在恩里克王子12岁的时候,1406年,一本尘封了一千两百多年的书籍的出版,引发了一场地理知识和观念的革命,这就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指南》。

原葡萄牙航海纪念委员会主席 若尔金·麦哲伦:

这本书和希腊其他学者的许多作品一样,在当时一度被世人遗忘。其间,在亚洲,这本书并没有被遗忘。而在西欧,一直到1406年才在意大利被关注,从15世纪末期开始被印刷出版,才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

尽管从今天看,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谬误百出,比如,非洲和南极紧紧相连,除欧洲、亚洲、非洲以外,世界是一片漫无边际的海洋,赤道没有动植物生存等等,但在当时,它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神话和道听途说的游记,仍然提供了许多较为可靠的地理信息。

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绘的这个样子吗?大西洋真的无法航行吗?巨大的问号折磨着欧洲大陆,也燃烧着痴迷于地理学和航海战略的恩里克王子。

与此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又把葡萄牙推向了历史的前台,撬动历史的主角就是这些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胡椒粒。

今天,连欧洲人自己也很难理解,他们的祖先为什么会对香料如此依赖!

西班牙皇家国际战略研究所 研究员 卡洛斯·马拉穆德:

在当时,14、15世纪的时候,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赖香料,因为当时没有冰箱。所以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欧洲急于摆脱困境,不论是神圣的宗教,还是世俗的商业,都希望能找到强有力的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

欧洲人如何才能成功呢?

萨格里什,葡萄牙最南端的一个小渔村,直到今天,这里仍然荒凉无比。

根据葡萄牙编年史的记载,15世纪时,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这里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曾经有过为航海而建的天文台和图书馆,这座建于15世纪的灯塔,经历了近六百年的风霜雪雨,依然骄傲地矗立着。

葡萄牙宗教学 教授 娜塔丽亚·科雷雅·格德斯:

根据当时史料的记载,尤其是传记作家费尔南·洛佩斯的记载,堂·恩里克王子是一个非常慎重、果断的人,他非常清楚他需要什么,善于同其身边的出色幕僚相处。

我们无从知道看起来面容古板的恩里克王子是因为具有雄才大略而包容,还是因为包容而具有了雄才大略。意大利人、阿拉伯人、犹太人、摩尔人,不同种族、甚至不同信仰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他的麾下。他们改进了中国指南针,把只配备一幅四角风帆的传统欧洲海船,改造成配备两幅或三幅大三角帆的多桅快速帆船,正是这些20多米长、60到80吨重的三角帆船最终成就了葡萄牙探险者的雄心;他们还成立了一个由数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把数学、天文学的理论应用在航海上,使航海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

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一个王子主持的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像那些商人为贸易所进行的孤立探险,而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通过二十多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原来神秘莫测、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西洋逐渐显露出一些规律。葡萄牙人终于向南出发了。

每个到葡萄牙游览的客人,罗卡角是必然的选择,这里是欧洲的“天涯海角”,是远航的水手们对陆地的最后记忆。

刚刚进入秋天,冰冷的海风已经吹打得游人无法立足!

千百年来,这块伸入海水的巨石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无奈地守望着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守望着欧洲的梦魇。直到16世纪,葡萄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卡蒙斯在搏击大海的征程中创作了史诗《葡萄牙人之歌》,罗卡角才一扫往日荒凉、失落的阴霾,一跃而成为欧洲人开拓新世界的支点。

“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一天天,一年年,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消失了。

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从罗卡角出发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尔角。在此之前,这里是已知世界的尽头。

为了这一天,恩里克王子和他的船队已经奋斗了21年。

与中国郑和的混合舰队相比,葡萄牙人的两三条帆船微不足道,但是,凭着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强大的宗教热情,葡萄牙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欧洲航海界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极限。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 副校长 路易斯·亚当·达·丰塞卡:

随着海外扩张的继续推进,人们到达了越来越多的海域,于是形成了对“大海洋”、即今天的大西洋的全新认识,过去人们认为,“大海洋”仅仅是一个沿海狭长的海域,现在他们发现,这个大海洋比他们想象的大得多,它同时向南、向西无限地延伸。

随着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源源不断的黄金、象牙以及非洲胡椒涌入里斯本,充满了葡萄牙的国库。

幸运的是,就在葡萄牙大张旗鼓地进行海洋探索并从中获利的近一个世纪里,欧洲的其他地区还在中世纪的封闭中明争暗斗:

英格兰和法兰西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贵族之间战争不断;

德意志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几百个邦国在进行着远交近攻的游戏;

意大利的城邦正享受着传统贸易带来的最后一段美好时光;

而葡萄牙的邻国西班牙还在为光复国土而战。

到1460年,被葡萄牙绘在地图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经达到了4000公里。就在这一年,恩里克去世了,这个终生未婚、在萨格里什苦修了45年的圣徒又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虽然恩里克一生从未亲自出海远航,却无愧于“航海家”的称谓,因为欧洲航海界所有载入史册的伟大发现,都是以他倾一生之力组织实施的航海计划作为起点的。

公元1487年7月,恩里克去世27年之后,葡萄牙航海事业的继承者若昂二世国王,派迪亚士率三艘帆船继续沿大西洋南下。

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迪亚士命令船队掉头北上,这时,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迪亚士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

但若昂二世却郑重地将这个名字改为“好望角”。现在,只要再努一把力,葡萄牙人就能到达梦寐以求的东方。商路即将打通,意味着财富的香料贸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的手中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葡萄牙遭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刚刚统一的邻国西班牙。那么,西班牙人将凭借什么和葡萄牙竞争呢

格拉纳达是今天西班牙境内最具有伊斯兰风情的城市,伊斯兰建筑的经典之作阿尔汉布拉宫,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火灾兵难,仍然优雅端庄。

五百多年前,西班牙光复运动的最后一仗就在这里进行。1490年春天,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率领十万大军包围了格拉纳达。

西班牙军事史学家 胡利奥·佩尼亚兰达·阿尔瓦尔:

西班牙王国的重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收复失地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八个世纪。到15世纪,格拉纳达王国还处于穆斯林信徒摩尔人的统治之下。

在格拉纳达对面的这座石头城堡里,伊莎贝尔女王亲自督战。这位女王平素一身洁白,每天要沐浴更衣四次,美貌曾惊艳欧洲王室。但此次她发下重誓:不夺取格拉纳达决不脱下自己的战袍。

1492年1月2日,在西班牙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摩尔人弃城投降。长达八个世纪的战争宣告结束。伊莎贝尔女王亲吻了格拉纳达的土地,与她的丈夫费尔南德国王一起进入阿尔汉布拉宫。

而就在西班牙的统一刚刚完成的时候,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随着女王进入格拉纳达的队伍中,有一位等待女王召见的热那亚人,他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克里斯托夫·哥伦布

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哥伦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哥伦布相信,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但是,在此前的六年中,哥伦布在葡萄牙却一直遭受冷遇。

西班牙古铁雷斯·梅利亚多学院 副院长 费尔南德·阿梅利戈·古埃尔沃阿兰戈:

若昂二世没有接受哥伦布的建议,是因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主要是越过好望角,经过非洲再向东,寻求新的航路到达亚洲,从而和印度进行贸易。

航海知识丰富的葡萄牙专家们认为: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实际距离,将远远超过哥伦布的预测。但正是葡萄牙专家这个正确的判断,使葡萄牙王国丧失了一次历史的机遇。

1492年1月,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伊莎贝尔女王第三次召见了哥伦布。

葡萄牙依靠海权的迅速崛起,让整个欧洲嫉妒得红了眼,但财力、物力和人才的缺乏使所有的国王、贵族、商人们望而却步。雄心勃勃的伊莎贝尔女王用23年的时间缔造了统一的西班牙,现在,她开始成为西班牙远洋探险的总赞助人。

西班牙古铁雷斯·梅利亚多学院 教授 索尼亚·阿尔达·梅西亚斯:

只有统一的国家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来资助哥伦布这样一场伟大的航行,这也充分展示了当时欧洲封建强国的力量和决心。

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的谈判进行了三个月。

出生在布商家庭的哥伦布,从小就耳濡目染讨价还价的商业行为,在葡萄牙的八年航海经历又给了他提高价码的理由,哥伦布理直气壮地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权益。

而女王也并不认为与一个普通百姓坐下来讨论利益分配的问题有什么不妥。

西班牙国家远程教育大学 主讲教授 卡洛斯·马丁内斯·萧:

对于殖民地的占领,虽然是由探险者完成的,但是其基础在于同王室签订的合同和条约,这就好像在合唱中当头的是领唱一样,得到的殖民地由探险者进行殖民,但是殖民地的主权还是属于王室的。

1492年4月17日,双方签订协议,国家的意志同航海家的愿望最终结合在了一起。

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

向西。再向西。帆船驶入了大西洋的腹地。

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

西班牙国家远程教育大学主讲教授 卡洛斯·马丁内斯·萧:

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

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虽然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到达了印度,但事实上,他到达的既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欧洲人从来都不知晓的新大陆。

因为哥伦布的误判,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拥有了一个同他们毫不相干的名字——印第安人,直到今天,我们还感觉他们仿佛是亚洲的远方亲戚。

就在哥伦布出发的这一年,人类最早的地球仪制作完成了,在这个地球仪上,属于美洲大陆的这个位置还是一片大海。

西班牙人成功的消息震动了整个欧洲。这一天——10月12日,后来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

欢迎仪式十分热烈,伊莎贝尔女王兑现了向哥伦布允诺的所有物质和精神奖励,哥伦布在六个印第安人的簇拥下,举着五彩斑斓的鹦鹉招摇过市。

但最早看到哥伦布凯旋的并不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而是曾经拒绝了哥伦布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哥伦布返航时首先到达里斯本,若昂二世专门接见了他。

半信半疑的若昂二世拿来一碗干豆子,让哥伦布带来的印第安人在桌子上摆出新世界的模样。这个地理游戏后来让他暗自捶胸顿足:“见识短浅的人啊,我为什么让这样重要的大事溜走了呢?”

一切已经无可挽回,未知世界才刚刚浮出海平面,竞争就已经摆在两个毗邻的航海大国面前,谁将拥有未来世界的发现权呢?

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

在那个时代,关于大海的理论认为,大海不是开放的,人们都认为大海属于它的发现者,毫无疑问,是葡萄牙人发现了它。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谈判,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

从当时绘制的这幅油画上看,讨价还价的过程异常激烈,但事实上,精确的计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无论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与欧洲以外的大陆才刚刚有了一点点接触,还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这个地球究竟有多大。

西班牙古铁雷斯·梅利亚多学院 院长 伊西德罗·塞甫尔维达·穆尼奥兹:

这个条约在西方文明中产生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这一趋势在后来的柏林条约中达到了顶峰,欧洲各国坐在一起将全世界已知和未知的地方全都加以分配,形成了当今世界格局的雏形。我们可以说西方世界开始全球扩张始于这个条约。

游戏规则已经制定,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看谁的行动更迅速了。

1498年5月,经过四年的生死考验,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这也正是七十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

与郑和不同,葡萄牙人这次带来的不只是友好的问候,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艰难探索,恩里克王子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欧洲航海家几十年知识和勇气的积累开始转化为耀眼的财富。

面对葡萄牙在东方的成功,西班牙再次出发。

1519年9月20日,又一个被葡萄牙冷落的航海家麦哲伦,带着5艘船和265名船员,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

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所不同的是,当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迈出那一步的时候,他知道全世界至少有七亿人正在为他喝彩。

但450年前的麦哲伦却没有那么幸运。在历经1080个日夜、17000公里航程之后,1521年9月5日,就在这个宏伟的教堂里,18位环绕地球的幸存者手擎点亮的蜡烛,为在这次史诗般的伟大航行中死去的勇士祈祷,其中包括他们在菲律宾被杀的船长麦哲伦。

18盏烛光是那么微弱,但它照亮的却是人类文明的进程!

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

地球飞快地旋转,制图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修订版地图的需求,地图在潮湿和未着色的时候就被取走,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成为了欧洲控制世界的铁链。

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一个个海上交通战略要点相继成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正是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在16世纪初的前五年中,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从22万英镑迅速上升到230万英镑,成为当时的海上贸易第一强国。

与葡萄牙在东方的收获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上的掠夺更加直接。

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

与欧洲人的扩张相伴随的,却是美洲两大文明中心的悲歌。到1570年,战争屠杀和欧洲传来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区的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了130万。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从那以后急剧减少了90%。

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 教授 安东尼奥·曼努埃尔·埃斯帕尼亚·欧西门:

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室联合起来时,就是在葡萄牙的菲利普一世或者是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统治期间,据说菲利普王国的太阳从来不降落,因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国王的版图到达了整个世界,从墨西哥到菲律宾、中国、印度和非洲。

在欧洲,西班牙统治着近一半的天主教世界;在亚洲,它征服了菲律宾;而除巴西以外的美洲都归西班牙所有。葡萄牙的殖民地遍布非洲、巴西以及环大西洋、印度洋航线的岛屿。

伊比利亚半岛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奇迹会不会也像神话故事那样,见首不见尾,缥缈不定,来去匆匆呢?

这是马德里惟一一个以国家名字命名的广场,西班牙的骄傲——作家塞万提斯的纪念碑赫然矗立在正中央,每一个走近塞万提斯的人,都忍不住要用手摸一下骑着瘦马的堂·吉诃德和紧随其后的仆人桑丘。

西班牙古铁雷斯·梅利亚多学院 院长 伊西德罗·塞甫尔维达·穆尼奥兹:

塞万提斯生前出版了许多书,他的戏剧作品在当时也大受欢迎,但是,他年老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所认识的那些大人物都没有给他足够的生活资助,以至于他死的时候仍然十分贫困。

塞万提斯的命运,在有意无意间折射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荣辱兴衰。

在强大的王权和狂热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势力强大的王公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他们甚至荒唐地把数以万计的从事工商业的外国人,从自己的国土上赶走了。

西班牙国家远程教育大学 主讲教授 卡洛斯·马丁内斯·萧:

西班牙渐渐习惯了,不去投资本国的工业,而转身购买国外昂贵的商品,久而久之,国内的工业极度萎缩,而货币又急剧贬值,人们却还沉迷于消费。

原葡萄牙航海纪念委员会主席 若尔金·麦哲伦:

我们知道,一个机构极有可能因为没有能力做出改变而“死亡”。我也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时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不能做出改变而衰落。

罗卡角的太阳缓缓落下,这是欧洲大陆的最后一抹阳光。

到16世纪下半叶,曾经拥有难以计数的金银和无比强大的国家机器的伊比利亚半岛,在世界性的演出中开始谢幕。流水一般涌入的财富又像水一样流走了,除了奢侈的社会风气,没有留下像样的产业,老百姓甚至也没有获得像样的衣、食、住、行。

或许,沉醉于中世纪英雄梦想的堂·吉诃德至死都不明白,他的盾牌掩护的是一个旧世界,他的长矛刺向的是一个新世界,其结局只能是不断重复的无奈和失败!

世界历史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地落幕了。下一场,将会是哪一个国家,身披新世界的霞光登场演出呢?

一、爱得过火(英文名称:Because I Said So)

发行时间:2007年02月04日

**导演:迈克尔·莱曼 Michael Lehmann

**演员:黛安·基顿 Diane Keaton

曼迪·摩尔 Mandy Moore

加布里埃尔·马赫特 Gabriel Macht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类 型:喜剧/剧情/浪漫

片 长:102分钟

级 别:PG-13

剧情简介:

无论哪个人见到达芙妮·王尔德(戴安·基顿)都会由衷地感叹一声,做妈妈能做到她这样的地步真是三生有幸。虽然身为单身妈妈,达芙妮一人独立养大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女儿玛吉(劳伦·格拉汉姆)聪明乾练,是位小有名气的心理学家,具有洞悉一切的本领,人称“无所不知”**;二女儿麦尔(派珀·佩拉博)美丽性感,典型的万人迷;小女儿米莉(曼迪·摩尔)天真可爱,人见人爱。毫不夸张地说,假如可能的话,任何父母都愿意用一切来换取达芙妮的这份福气。然而,达芙妮有心事,怎样为这些完美女儿找到合适的丈夫成了她最大的心事,大女儿二女儿做事她放心,然而小女儿米莉那好听点叫天真难听点就叫傻气的性格常常让她惹上烂桃花。达芙妮左思右想,决定亲自出马为米莉挑选最佳夫婿……

二、继母/亲亲小妈(英文名称:Stepmom)

发行时间:1998年12月25日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Chris Columbus

**演员:朱莉亚·罗伯茨 Julia Roberts

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

埃德·哈里斯 Ed Harris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类 型:剧情/喜剧

片 长:124分钟

级 别:PG-13

剧情简介:

由于性格不合,经常拌嘴吵架,卢克与杰基不得不协议离婚,两个孩子安娜和本则由父母双方轮流照顾。三年后,女摄影师伊莎贝尔闯入他们的生活。虽然她很想充当继母的角色,承担继母的责任,但是杰基与孩子们并不接纳她。杰基恶声恶气,自然会排斥她;安娜给宠物取名“伊莎贝尔”,存心呕她;本则对可可施魔法,诱她喝下去,阴谋“杀害”她。然而伊莎贝尔并不在意,依然真心诚意地对待孩子们,视同己生。作为生母,杰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她不愿意外人染指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却又缺不了伊莎贝尔的帮助,因为她己患了晚期癌症。由于放疗引起呕吐、体力不支,她不得不请伊莎贝尔代她去接孩子,然而当孩子们与伊莎贝尔打得火热时,杰基却又顿生嫉妒,心头感到一阵酸楚。真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疯狂星期五(英文名称:Dancer in the dark)

发行时间:2003年8月6日

**导演:马克·华特斯

**演员:杰米·李·柯蒂斯

南希·迈耶斯

马克·哈曼

查德·默雷

斯蒂芬·托伯罗斯基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类 型:剧情/喜剧

片 长:96分钟

级 别:PG

剧情简介:

十几岁的女孩小心啦,说不定有一天你也会变成你的妈妈……苔丝·科尔曼(杰米·李·柯蒂斯饰)是个中年女医生,她守寡多年,和自己十五岁的女儿安娜生活在一起,但两人却十分不和。长久以来,她们母女俩彼此看不惯对方的品味,对发型、服装、音乐、异性的看法可说是南辕北辙。在一个周四的晚上,她们的冲突达到了顶点:女儿安娜生气妈妈不支持她在乐团的表现;妈妈苔丝则生气女儿不给即将跟自己完婚的未婚夫莱恩(马克·哈曼饰)好脸色。母女俩互相指责,说要是自己换成对方,肯定不会过得那么失败。没想到,她们这个无心的“愿望”竟然真的实现了……

四、怪兽婆婆(英文名称:Monster In Law)

发行时间:2005年5月13日

**导演:罗伯特·卢克提克 Robert Luketic

**演员:詹妮弗·洛佩兹 Jennifer Lopez

简·芳达 Jane Fonda

迈克尔·沃坦 Michael Vartan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类 型:剧情/喜剧

片 长:96分钟

级 别:PG

剧情简介:

在恋爱中从不走运的都市女子夏绿蒂(珍妮弗·洛佩兹饰),终于遇上了理想情人医生凯文,浓情蜜意的两人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现在,他们的关系只剩下最后一个步骤,见家长。未来婆婆维奥拉无疑是个大美女,热情开朗、讨人喜欢,初次见面的两人似乎还挺合得来,不过,好景不长,夏洛蒂很快发现未来婆婆绝对是她的噩梦……

五、黑暗中的舞者(英文名称:Dancer in the dark)

发行时间:2000年10月6日

**导演:拉尔斯冯.特里厄

**演员:比约克

凯瑟琳.德诺芙

戴维.莫尔斯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类 型:剧情/音乐

片 长:140分钟

级 别:R

剧情简介:

影片中的故事是很简单的:身患遗传性眼疾、濒临失明的捷克难民莎曼(Selma)孤身一人带着儿子(Gene)来到美国,借住在警察比尔(Bill)家院里的货车库里。莎曼在小镇生产不锈钢水槽的工厂工作,业余时间加工发夹赚钱,准备儿子年满13岁后做眼疾手术。莎曼本身非常的热爱音乐剧,而与好朋友凯茜(Kathy)一起“听”**、参加社区音乐剧的排练是她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由于隐瞒多日的眼疾被发现,莎曼被工厂辞退,回到家里却发现比尔偷走了自己所有的钱……

六、清洁(英文名称:Clean)发行时间:2004年03月27日

**导演:罗伯特·卢克提克 Robert Luketic

**演员:尼克·诺特 Nick Nolte Albrecht Hauser

张曼玉 Maggie Cheung Emily Wang

贝阿特丽丝·达勒 Béatrice Dalle Elena

唐·麦凯勒 Don McKellar Vernon

让娜·巴里巴 Jeanne Balibar Irene Paolini

玛莎·亨瑞 Martha Henry Rosemary Hauser

雷米·马丁 Rémi Martin Jean-Pierre

地 区:英国 法国 加拿大

语 言:法语 粤语 英语

类 型:剧情

片 长:110分钟

级 别:R

剧情简介:

生活中人没有选择的时候,只能够改变自己去适应。艾米利是一个“堕落”的摇滚明星,因为这个原因,她的公公婆婆带走了她的儿子,以免受到她的不良影响。她立志夺回远离自己的儿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必须“清洁”,离开毒品并开始一种新生活。**由张曼玉主演,扮相让人吃惊,该是因为这些年来观众已经习惯了她的高贵气质。导演是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张曼玉的前任丈夫这个称号相信比著名导演、**手册编辑等等要更适合中国的人来了解这个法国导演,2000年和2002年他曾两次被提名戛纳**节,但未有收获。如今的戛纳越来越国际化,法国本土**数量逐年减少,阿萨亚斯能够第三次入围,已属不易。七、悲伤**(英文名称:Sad Movie)发行时间:2005年10月21日

**导演:权宗冠 Jong-kwan Kwon

**演员:车太贤 Tae-hyun Cha

郑宇成 Woo-sung Jung

李基佑 Ki-woo Lee

Su-jeong Lim

申敏儿 Min-a Shin

Tae-yeong Son

廉晶雅 Jung-ah Yum

地 区:韩国

语 言:朝鲜语

类 型:剧情

片 长:108分钟

级 别:PG

剧情简介:

本片由八位主角的四段温馨故事组成。每个人都要面对人生各种各样的别离,可以是情人分手、朋友离开、家人逝世等,但分手不一定痛苦,适时放手爱反而长久美丽。母子关系只是这部四个故事组成的**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哪种爱不是爱,哪种别离不伤怀?我们泪眼朦胧中送别一些人,或许短暂或许永远,但爱却会长长久久地在心底荡漾。最后一部**,送给所有母亲不在身边的朋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87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