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钻石的净度分级

什么是钻石的净度分级,第1张

钻石的净度分级是指在10倍放大条件下,对钻石内部和外部的特征进行等级划分。

钻石的内部特征是指包含在或延伸至钻石内部的天然包裹体、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特征,常见的钻石内部特征包括:点状包体、云状物、浅色包裹体、深色包裹体、针状物、内部纹理、内凹原始晶面、羽状纹、须状腰、空洞、激光痕。

钻石的外部特征是指仅存在于钻石外表的天然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特征,常见的钻石外部特征包括:原始晶面、表面纹理、抛光纹、刮痕、烧痕、额外刻面、缺口、击痕、棱线磨损。

净度级别分为 LC、VVS、VS、SI、P 五个大级别,又细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 十一个小级别。根据GB/T 16554-2010,对于质量低于(不含)00940g(047ct)的钻石,净度级别可划分为五个大级别。

LC级:在10倍放大条件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

VVS级:在10倍放大条件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VS1、VVS2。

VS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

SI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SI1、SI2。

P级: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1、P2、P3。

钻石的净度分为11个级别,具体如下:

因为钻石是天然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不免会掺杂入气体或其它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造就了每颗钻石独一无二的特征:

1、在10倍放大条件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FL、IF。

2、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VS1、VVS2。

3、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

4、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SI1、SI2。

5、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I1、I2、I3。

扩展资料:

净度评级考量因素

净度评级是由专业评级师在十倍放大镜下,对钻石净度做出整体评估。评级师会找寻钻石中的内含物,并考量五项因素:数量、大小、种类、位置、明显度,加以评级。

净度评级会以最醒目的数个瑕疵作为主要判断因素,次要的瑕疵并不影响等级,但仍会被绘制于鉴定书上。 未镶嵌的裸钻才能做出精确的净度评级,因镶材会遮掩部分的瑕疵,并阻碍光线照明。

—钻石净度

凤凰网—买钻戒,了解钻石知识,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但是许多钻石都有一些内含物(Inclusion)、划迹、矿物质痕迹或者其他微小的特性,这些将减损钻石的纯度美。那么钻石净度是什么?钻石净度特征又是什么?

钻石净度是什么

钻石净度(CLARITY)。钻石是天然矿物,多少会含一些其他矿物或裂纹等天然瑕疵,这些包裹体越少的话就越稀有,价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据它包裹体等瑕疵的大小、数量、颜色、位置及特性等将钻石的净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净度等级的划分均以十倍放大观察为标准)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但是许多钻石都有一些内含物(Inclusion)、划迹、矿物质痕迹或者其他微小的特性,这些将减损钻石的纯度美。NGTC、GIA和HRD组织运用了一系列较为详细的标准概述钻石的数量、出产地、型号、以及内含物类型。

钻石净度特征

钻石的净度特征依据它们分布在钻石的内部及表面的位置不同可划分为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两大类。

1、内部特征

内部特征是指包含在或延伸至钻石内部的天然包裹体、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观察内部特征非常重要, 因为它们是影响钻石净度等级的主要因素。

( 1) 晶体(Crystal ) 晶体是指钻石内所有具有明显的三维几何形态的矿物晶体。晶体又可分为无色的或浅色的包裹体及深色的或黑色的包裹体。

( 2) 点状物( Pinponit ) 或称针尖, 钻石内部极小的天然包裹物。有无色和深色之分, 单一或成群分布, 它对净度级别的影响不大。

( 3) 云状物(Cloud) 钻石中朦胧状或乳状无清晰边界的包裹物, 可能是由许多极细小的点状物组成, 也可能由结构位错引起。

( 4) 羽状纹( Feather ) 钻 石内由于解理或张力所造成的裂隙, 形似羽毛状。若羽状纹相对较大, 则可称之为“裂纹”。

( 5) 须状腰(Bea rding) 存在于腰部的须状微裂纹深入内部的部分, 形似老人的胡须。它是由于过激的粗磨造成的。粗糙腰围与其成因相似, 但粗糙腰棱有砂粒感,常伴有很小的缺口。

( 6) 内部纹理( Inte rnal Graining) 钻石内部因原子排列不规则所造成的生长痕迹, 如双晶纹、生长纹等。纹理可多可少、可粗可细、可平行也可相交。

( 7) 双晶中心( Twinning Cente r ) 结晶构造发生错动的中心点, 常伴生有点状物。

( 8) 内凹原晶面(Sunken Natur al ) 从表面凹入钻石内部的原始晶面。多出现于钻石的腰围, 也可出现于其他部位。理论上深凹的锯齿状或三角状的天然晶面经重新打磨可以去除, 但会造成质量上的损失, 因此它会降低钻石的净度等级。

( 9) 激光痕( Lase r Drill ma rk ) 用 激光束及化学药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裹物时留下的痕迹。管状或漏斗状称为激光孔。常被高折射率玻璃充填。

( 10 ) 击痕(Bruise) 钻石表面受外力撞击形成的根部伸入到钻石内部的痕迹。击伤痕通常为白色, 具一定的几何形态, 尺寸可大可小。

( 11 ) 破口( Chip )。腰部边缘破损的小口, 多呈“V" 字形。

( 12 ) 坑或洞( Cavity) 是 钻石中较严重地从外部深入到内部的特征。它们可能是由于解理崩落了小块钻石所致, 也可能是钻石在抛光时造成表面的包裹体脱落而产生的坑或洞。

2、外部特征

外部特征是指暴露在钻石外表的天然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外部特征没有内部特征对钻石的净度影响重要, 因为它们绝大部分可以通过重新抛光来改善, 并且没有大的质量损失。

( 1) 原始晶面( Natural ) 为保持最大质量而在腰部或近腰部保留的原始结晶面。原始晶面上多留有生长“印记”, 小面边缘多呈曲线不规则状。原晶面若不影响腰围的圆度, 不超过腰围的厚度是精湛切磨技术的象征。

( 2) 刮伤(Scratch ) 表面很细的划伤痕迹。看起来像细的白线, 多出现于台面上。

( 3) 磨损( Abrasion ) 棱线或底尖细小的磨擦受损, 而不是原来很锐利的棱和角, 外观呈白色或模糊状。

( 4) 点( pit ) 钻石表面极细小的缺口, 在十倍放大镜下看起来像一极小的白点。

( 5) 抛光纹( Polis h Lines) 抛光不当所致的细密线状痕迹, 其方向受控于一定的刻面。有时受光的干涉作用, 呈现彩色的细纹。抛光纹多发育于亭部刻面近底尖附近。

( 6) 烧痕(Bur ning) 抛光不当所致的糊状烧伤疤痕, 且清洗不掉。烧痕的种类有: ①随机定向的小烧灼痕; ②圆形或几何形的烧灼痕; ③大面积出现的烧灼痕。

( 7) 表面纹理( Sur face Graining ) 表 面的生长痕迹, 呈直线、折线或其他几何形状。这是钻石结晶时, 内部原子排列不规则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它不受小刻面的约束。

( 8) 额外刻面( Extr a Facet ) 在标准切工所规定之外的所有多余刻面。它是为去除表面特征或修正微小切磨偏差, 不得已而为之, 也可能是切磨师的纯技术原因。额外刻面光滑、平坦, 无生长印记, 多为不对称几何形态, 边缘平直。额外刻面可以出现在钻石的任何部位, 但常靠近底部腰围。

( 9) 缺口( Nict ) 钻石腰或棱线上的撞伤。

  钻石净度是指其无内含物和表面特征的程度。钻石净度为钻石视觉上的洁净程度,为钻石4C标准之一。影响其等级的瑕疵分为二者,内部的瑕疵称为内含物,表面的缺陷称为表面瑕疵。

 天然钻石是碳元素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形成的。 而这一过程,也导致了每颗钻石有内部的特征,称为 内含物”,在钻石表面的特征则称为表面特征”。对钻石净度的评定,包括了对上述特征的数量、大小、可见度、类型、位置和对钻石整体外观的影响程度的鉴定。 尽管世上没有绝对完美无瑕的天然钻石,但净度越高的钻石,价值越高。评鉴钻石净度的准则,包括了上述瑕疵的数量、大小、种类、位置、明显度等对钻石整体外观的影响程度。钻石净度的评级必须在十倍放大镜(Triplet lens)检视下进行。

 内含物可能为包覆在钻石内的其他矿物晶体,或者本生的晶体缺陷呈现雾状白色。而大部分的钻石都含有极细微的内含物,不影响钻石本身的美感,也无法由肉眼观察。但较大的内含物会阻碍光线在钻石内穿透,影响钻石的闪耀程度。靠近或延伸至表面的裂纹有可能受应力而加长增深,甚至崩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963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