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学习对感觉统合发展的好处。
我们生活里接收到的感觉和反应,是由我们的视、听、触、味、运动、平衡等不同的感官所接收的,这些讯息需要大脑加以处理,如此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并对这些刺激做出适切的判断和回应,使人能顺利地与内、外环境接触,并获得满足,这就是所谓的「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在协助孩子发展五种感官知觉的协调,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对日后从事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个人情绪保持稳定以及适应外在环境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这五种感官知觉包括:
视 觉:眼睛看到物体的感觉,包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高低、远近及动态或静态视觉的刺激对孩子未来的视知觉发展及手眼协调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眼球追视、理解、辨识与记忆能力的发展,更影响了孩子日后的学习成果。
听 觉:耳朵所听到声音的感觉,包含音调的频率高低、大小、远近与不同声音的意义,听觉也是语言发展中很重要的基础。听觉理解、辨识、记忆与注意能力的发展,也易造成学习成效的差异。
触 觉:也就是分布在全身的触感,包含口腔在内的感觉。主要是用来接收外界的压力、温度、溼度、疼痛以及物体的质感粗细,影响孩子人际关系的发展。
前庭觉:主要功能在侦测地心引力及控制活动(空间、速度、距离…)时头部的位置,并使我们保持身体平衡,又称前庭平衡觉,平衡身体机能的协调。
肌肉关节觉:肌肉的收缩与伸张、弯曲、伸直、推拉,以及两根骨头间关节的压缩所引起的感觉讯息。有良好的本体感受,我们才得以知道自己的姿势如何,才会产生计划性的动作。身体形象的认知影响大肌肉的伸展与两侧协调性,更影响精细动作的发展(如穿针引线、弹钢琴…)。
在孩子的大脑发展渐趋成熟时,给予大量的感觉刺激(视觉、听觉、肌肉关节觉…),才能够期待在孩子独立学习时,能够有较佳的成果展现。打击乐的音乐学习,就是建立孩子感觉统合通路最佳的学习途径,从『说故事、玩游戏、听音乐』启发孩子的学习。并藉由团班式的模仿学习,建立孩子的人际互动关系,开拓孩子的学习视野。
一、一打击乐的训练─视觉记忆力与辨识力意即训练孩子的〝视谱〞能力,学习的过程中透过不同的方式来记忆音符,如狗狗代表四分音符(一拍)、兔兔代表八分音符(半拍)…
二、打击乐的训练─听觉记忆力与注意力
意即训练孩子的〝音色分辨〞能力,学习的过程中透过不同的游戏指令来记忆乐器的音色及乐曲进行与休止,如骑马时敲木鱼、行军时敲小鼓、机关枪敲牛铃…。
三、打击乐的训练─触觉敏感性与迟钝性
意即透过团班教学的团体生活,刺激孩子在新事务学习上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多样的乐器材质(木头、金属、皮革…)给予不同的学习刺激。
四、打击乐的训练─前庭平衡感与空间感
左脑主理性事务分析与逻辑思考判断,右脑主感性思维与艺术创意,婴幼爬行时期的脑干刺激与左右手的交替训练,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平衡发展与课业学习成果。
五、打击乐的训练─肌肉关节的两侧协调
大、小肌肉的运动,影响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度,有利组织力、理解力及逻辑能力的形成。轻、重拍鼓点的掌握,训练孩子大小肌肉的力道控制。
前言:而目前一般教会中业余鼓手占绝大多数,其练习的时间一定是不足以与职业鼓手相比。个人认为学习爵士鼓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挑出适当合用的章节,省时有效率地练习,让时间发挥最大的功效,鼓手很快可以派上用场,成为神赐的敬拜器皿。简而言之就是说如何当自己的老师,学习如何 ~自我教育~ 才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学习爵士鼓的过程整体而言应该说学习打击乐器是从基础打点练习开始学起,就好像学习吹奏乐器,要从练嘴型、爬音阶、拉长音等基础开始学起是一样的道理。其中除了学习乐理、节拍、节奏外,需要着重于基础打点练习。
一练习要点:基本手法是日后非常重要的进步关键,如果忽略此练习,很多节奏不容易练好,Solo的困难度就更高了。
一般鼓手之大鼓及小鼓的音量最大,Tom-Tom的过门声音听不清楚,鼓声音量分配不良。不管学打击过多久,每日的小鼓基础练习永远不能停,此外手鼓的基础练习也是建立在小鼓基础上。如果您想鼓艺精进或是想以鼓为业,美国鼓手协会NARD(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udimental Drummers)所发表基础打击的26式练习,就是必学的基本打击课程。
进一步要涵盖交响乐与军乐的小鼓技巧,那么国际打击艺术协会于2000年所发表(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International Drum Rudiments)基础打击40式的练习,就是非练不可的绝技啰。
要能够随心所欲用在过门的话,肯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在小鼓基础练习。记得20多年前学鼓的时候,陈老师在打击板上基础单双击打点练习(光教右手开始的练习,左手开始的练习还没教)就教了2个月共8节课,其间连真鼓都没摸到。想到当时心中抱怨连连,如今却心存感激,因为最初级的打击基础都建立在那个时候。所以基础打点练习是学习爵士鼓及打击乐器入门的阶梯,我们不可能一步登天,必定是要按部就班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基础稳固了在往后的学习路途上会更平顺、更能发挥一位鼓手在打击上千变万化的技巧与空间。有志学习或正在学习爵士鼓的朋友们!勤练基础打点练习必定能使你的鼓艺更上一层楼。
二省力要诀:当你掌握到正确的姿势便可开始练习长时间连续击鼓时的动作了。
慢慢地提起手腕,手指不要松开,前臂不要提起。当鼓捧到达一定的高度时,放松手腕。使手掌及鼓棒向鼓面落下,此时手掌、手指、手腕及前臂要保持放松,但姆指及食指仍然轻轻挟着鼓棒。
当鼓棒击到鼓面时,便会回弹到开始时的高度(离鼓面约一吋左右)。需注意当击鼓后,不要刻意用力把鼓棒拉高,应由鼓棒自然回弹。应利用击鼓后所产生的反弹力去拉起鼓棒,然后继续击鼓,就像是拍篮球一般。
三轮鼓(Roll):又称碎鼓或滚击或连击
基本练习的项目非常多,但是轮鼓在过门与节奏(特别是Swing、Samba、Fusion)用到的地方很多,而在古典或现代乐团及音乐打击科系的术科考试,轮鼓大都是必考的科目。轮鼓听似简单但是轮鼓的技巧也很容易反映出打者程度水平,可见轮鼓对鼓手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
轮鼓有两个分类:
开放式轮鼓(Open Roll):单手一次打一个点或一次打两个点,让左右手轮流循环敲击。
弹跳式轮鼓(Close or Press Roll):利用鼓面的弹性,手指下压自由弹跳,让鼓面发出短促的延续音。
轮鼓的基础练习过程要由慢到快到慢循环练习,并要能随心所欲控制鼓声强弱,利用(一)手指弹或甩(二)手腕之曲与伸(三)手肘提放(四)手臂随棒自由挥动摇摆,形成一个美观天成的打击动作。
基础打击手法可以让打击没有手顺的问题,自在不受拘束,无论是打节奏或是过门,不拖泥带水,学习速度更快捷。但是在初期的练习您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很多人无法经过这考验就放弃了打击是很可惜的。
在技巧上很多种的打法,要左手右手那一手先打击是有不同的技巧,另外每天固定练习手腕的打击动作将有助于打击音色及打击速度的提升,这是基础打击练习中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如能以正确的打击动作持之以恒的加以练习,那你的进步不可限量。
打击动作与肌肉的运动方式是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若手型错误而造成错误的肌肉记忆,养成的坏习惯非但要修正不易,往后一些必要的技巧都很难施展出来。勤练打点练习必能使鼓点确实,音色饱满好听,让鼓手进入更高一层的打击世界。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器是最早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由于打击乐器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动作,所以对于精细的小肌肉动作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幼儿来说,它们是最自然的音乐表达工具也是最容易从中获得快乐的源泉。打击乐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组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要想充分体现打击乐活动的这些教育价值,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就尤为重要。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特点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学习动机形成后,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或是内在的动机,要使这一潜伏的内在动力转化为一种活跃状态,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成为一种实际的、激活的动力还需要利用一定的诱因来激发它—形成动机。因此,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仅要增强幼儿对打击乐活动参与或学习的积极需要和愿望,而且还要利用一定的外部刺激即诱因来引起学习动机满足幼儿需要。一般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大部分由外部刺激即诱因引起。例如,在打击乐活动中与众不同的活动形式,动听婉转富于节奏感的乐曲,各种不同音色及性能的打击乐器,集体合作时宽松协调的氛围等等都必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刺激诱导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对幼儿的音乐理解力,音乐词汇的掌握程度,听辩音色的能力,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合作能力,技能协调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将这些“困难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游戏化、趣味化,教学的方法及手段也要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生动化。从而使它们转变为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活跃因素”。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发挑战心理的方法即“迎难而上”,引起幼儿对打击乐活动中这些“困难因素”的挑战学习兴趣,使幼儿将学习动机直接指向于打击乐活动的内容及任务中。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1、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满足并增强幼儿需要 幼儿学习动机和需要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离开需要的动机是不存在的。但需要必须在强度上达到一起水平才能激起学习动机。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满足幼儿的需要,而且还要增强幼儿的需要即发挥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的自主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利用发现学习,满足并增强幼儿内部学习需要 幼儿的内部学习需要即认知的需要。认知需要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求知欲望。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想要掌握乐器的打击方法、乐曲的节奏规律,想与同伴协同合作演奏等仅是潜在的学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断获得丰富的节奏感体验,在丰富多彩的乐器演奏活动中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逐渐将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对打击乐活动的长期兴趣。为了充分的满足和增强幼儿的这一需要,在打击乐活动中应让幼儿充分动手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现学习。改变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单一模仿学习的方式,积极从多角度来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发现、创造。例如,在打击乐活动《小看戏》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有节奏地编节目词,有的幼儿编了看川戏、看秧歌舞、看变脸、看扇子舞……等等,接着请幼儿随音乐将编的这些“节目”有节奏的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再请幼儿按乐曲段落将“节目”分置,最后请幼儿尝试探索性按他们自己编的“节目”配器,整个活动过程让幼儿发现探索,创造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满足并增强了认知的需要。2、重视幼儿参与,满足并增强幼儿的外部学习需要 外部学习需要即自我提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是指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地位的需要。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机会,设置情景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例如,开展“我是乐器管理员”活动,让幼儿参与打击乐器的整理、保护和制作,与幼儿一同在生活中发现制作乐器的材料,带领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创造的成功,并定期更换“管理员”让每个幼儿都有为集体服务,得到集体认可的机会。又如,让幼儿参与活动前的环境创设,教师提前将节奏谱给幼儿观察,请幼儿根据观察到的节奏谱来摆放椅子或摆成马蹄形、或摆成“八”字形……。
以儿童为主体参与的音乐活动的学习方法具体如下:
(一)歌唱活动
歌唱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
1歌曲
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文学。在幼儿园中,幼儿不仅可以演唱成人专门为幼儿创作的歌曲,还可以演唱传统的童谣以及由幼儿自己创作或即兴创作的歌谣。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既深受幼儿喜爱又易于为幼儿所接受的歌唱活动材料。
2歌唱的表演形式
歌唱表演形式是歌唱活动中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歌唱时所伴随的表演方式(如动作表演、乐器演奏等)的总和。在幼儿园中,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等。
(二)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韵律动作包括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三种。
(三)打击乐演奏活动
打击乐器是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它是以身体大肌肉动作参与为主,运用一定的节奏和音色,通过打击乐操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说课稿含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活聪慧。《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既符合幼儿的现实水平,能提升孩子已有经验,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大班的幼儿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与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演奏简单的乐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二、说目标
对于我班幼儿来说,日常生活中只认识了几样简单乐器名称外形和使用方法,对于乐器音色的辨认和与故事情节匹配接触的较少。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为此,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倾听辨别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进行乐器的匹配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3、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要求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教学难点是: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合作游戏。并能控制自己的串铃。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要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达到比较协调整齐的演奏效果对幼儿来说非常困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而我突破难点的策略则采用难度层降法。即把最后环节的多通道练习在前面的层次中逐步进行分步练习,以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根据故事情节匹配乐器做了铺垫,随即我有带领孩子边讲述故事便使用乐器演奏。
四、说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观察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物质准备: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手铃、小鼓和沙锤。《拍蚊子》音乐。
五、说教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法:教师以幼儿玩伴身份和幼儿一起听故事、说故事,和幼儿一起融入到故事里,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互动情景。
2、提问法:提问,"大象走路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咚咚咚)小蚊子飞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嗡嗡嗡)最后大象生气跺脚时,发出什么声音?(咚)"这一系列问题,为打击乐的匹配做了铺垫。
3、发现法: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地探索发现本次活动所用的打击乐:大鼓、手铃、沙锤。以及相应的匹配关系。即大象散步"咚--咚--咚--"的脚步声与打鼓的节奏匹配,然后大象睡着了,蚊子出来了,蚊子"嗡嗡嗡"的声音与串铃的声音匹配,大象甩尾巴"刮--刮--刮--"的声音与刮胡匹配。
4、游戏法:活动设计以游戏贯穿始终,整个活动让幼儿一直处于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5、操作法:通过用打击乐来表现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六、说学法
多种感官参与法,情景游戏体验法通过积极参与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主动、愉快的探究中获得发展。
七、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激发兴趣
师:教师:小朋友,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今天我们带着音乐到了大森
林里去玩吧,和我们一起来的还有两位动物朋友。
活动一开始,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出示乐器 辨别音色,
老师参与,引导幼儿注意摇玲的轻重、快慢。在引导幼儿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三、 演奏故事
我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游戏。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乐器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达到活动的高潮。
四、《拍蚊子》游戏
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各个感官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创动作,感受游戏的快乐。进
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五、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能够起到巩固拓展的作用。集体教学的时间很短,稍纵即逝,仅仅靠这一点时间来让幼儿接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将在在表演区继续投放更多的乐器宝宝,让幼儿继续探索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象走路,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是小蚊子在飞,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象甩尾巴,继续听音乐用乐器进行演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1)打击乐器操作能力
人们为3岁的幼儿专门设计了一些打击乐器,如鼓铃、串铃、碰铃等。在这些打击乐器中,幼儿最容易掌握鼓铃和串铃的演奏方法。不仅仅是因为便于模仿,还在于这些乐器可以促使3岁的幼儿去探索同一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使得奏出的音量适度,音色较美。受到良好教育的4~6岁的幼儿,能接触到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器,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并逐步使用小肌肉动作来演奏乐器。
(2)随乐能力
随乐能力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合拍”,是幼儿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协调音响与音乐的能力。一般来说,在家里很难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幼儿的随乐能力主要是在幼儿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3岁幼儿在刚进幼儿园时,随乐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通过1年左右的练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随乐意识,演奏也可以合拍了。4~6岁幼儿的随乐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奏。
天津市迈尔斯乐器有限公司(MARS架子鼓工厂)的韩经理是这样告诉我的
面我将从以下两方面浅谈浅谈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打击乐活动对幼儿音乐发展的作用。
一、幼儿打击乐活动的基本方法
幼儿打击乐活动在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要是它能真正地发挥出作用,就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阶段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状况来组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打击乐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总目标的真正落实与完成。
(一)、小班阶段: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小班阶段的幼儿对于打击乐活动的喜爱更多时取决于对小乐器的喜爱。所以,在小班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让幼儿尽情的摆弄乐器,以满足幼儿心理上的需要。在摆弄和游戏中,通过幼儿自己的感受,逐步了解区分不同小乐器的音色,并逐步掌握最常见小乐器(碰铃、响扳、铃鼓)的正确演奏方法。例如:小班第一个节奏乐活动是认识小乐器。让幼儿在敲敲、听听比比中了解碰铃、响板、铃鼓的不同音色,并用形象有趣的语言让幼儿记住小乐器的名称和它唱歌的声音。我们对小朋友说:一碰就响的铃叫碰铃,会响的板叫响板等等。在掌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一定要力求方法正确,让幼儿自己在“玩”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演奏方法与不同的音响效果之间的关系。随着幼儿对小乐器的认识,他们也开始对节奏有体验和感知了。打击乐活动对幼儿的节奏感是有要求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计划地在游戏中帮助幼儿逐步积累节奏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否则节奏乐活动是无法正常进行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具体地体验、感知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模仿动作、语言节奏,用幼儿熟悉、擅长的经验去学习新的内容。例如: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是大家非常熟悉、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我们把原来的请你 照我 /这样 做 / 我就 照你 / 这样 做 / 机械的对话调整一下,这样语言节奏就丰富了:请你 照我 / 洗洗 脸 / ,我就 照你 / 洗洗脸 / ,请你 照我 / 鱼 游 / ,请你 照我 / 洗洗 小手 / 等等。然后用拍手代替说话。也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音符节奏的原形,这样节奏就不是抽象的教学关系,而是能具体感知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利用语言、图形,帮助幼儿了解掌握不同的节奏,由此产生了幼儿园独特的语音谱和图形谱。
(二)、中班阶段:让幼儿在理解作品中的音乐形象、音乐内容中进一步巩固对个种乐器音色的了解。并在独奏、轮奏、简单的合奏等演奏形式中初步感知节奏乐的整体音响效果。
在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力求摆脱过去机械训练的痕迹以及脱离音乐的现象。让幼儿在听赏的基础上,在理解作品中的音乐形象、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将乐器的选择、节奏型的选择与音乐的主题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节奏乐的演奏而更好地反映作品内容。因此,在中班阶段,我们都选择歌曲为演奏对象。例如:节奏乐《小星星》,小朋友在熟悉歌曲内容后决定用碰铃和串铃来表现歌曲中的大星星和小星星。大星星用二分音符的节奏,小星星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小星星的活泼可爱等。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节奏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语言谱、图形谱之外,我们又设计了动作谱和节奏谱。通过各种图谱来帮助幼儿记忆演奏方案,同时在不同的图谱中,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图谱可以从完全逐步向简化发展。通过节奏乐活动,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段、句的感受会越来越敏感。这对于幼儿演奏是的手感也是有益的。
到了中班阶段,二声部朗诵、二声部歌唱等各种声部活动也可以紧紧跟上,使幼儿逐步对不同声部所形成的不同音响效果逐步敏感。一定要有意识地在节奏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耳朵”。另外节奏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常规要求也要逐步丰富。如:有指挥表演、管理小乐器、收取小乐器、同伴声部间的合作等等。这些都是使节奏乐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三)、大班阶段:在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指挥,如即兴表演、即兴创编演奏方案等等。
到了大班,幼儿对节奏乐活动的喜爱已不是因为小乐器好玩了,更多的是对节奏乐所形成的那丰富多变的音响效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班节奏乐活动我们力求培养幼儿有一种创造多变的能力。在变化中体验音乐的美妙,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更浓更深的兴趣。例如:在歌曲活动中,把熟悉旋律、看指挥和即兴表演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期间幼儿的演奏能力、声部即兴合作能力、与指挥的配合能力大大的提高了。在小、中班的积累的基础上,尝试即兴创编演奏方案。在创编中让幼儿从局部到整体,从模仿创编到独立创编。
二、幼儿打击乐活动与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
打击乐活动是离不开节奏的,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它充满生命、蕴含着情感意义,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关系。因此对幼儿节奏乐活动与幼儿音乐兴趣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打击乐器本身对幼儿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着不同的外形和音响效果。幼儿最初对打击乐产生兴趣来源于对打击乐本身的兴趣。有趣的外观造型,尤其是打击乐器奇特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拿着小乐器叮叮当当地敲着,尽管由于方法不对音响效果不好,可幼儿却十分投入,十分地满足。
每一种打击乐器都有着不同的演奏方法。由于主要是使用大肌肉动作,因此与其他乐器相比,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幼儿是容易掌握的。由于打击乐器本身的特点,使得幼儿一旦接触到小乐器就会被深深吸引,由此幼儿对打击乐活动有了最初的兴趣。当然这种兴趣还是比较具体和外在的,是比较低级的。但应该看到,这是幼儿打击乐活动的开始。
(二)、幼儿打击乐活动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我们知道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骨骼,要了解音乐、听懂音乐,必须从节奏入手,而且节奏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儿接受。节奏来源于生活,节奏比音高来得具体和实在,一定要避免机戒单调地教节奏,这样会造成幼儿反感。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尽可能让节奏具体化。把节奏与生活中的动作划上等号,产生联想。例如:生活中的走步是四分节奏,跑步是八分节奏,打哈欠是全音符节奏等等。让幼儿在具体的动作中感受每种音符的时值,掌握由此构成的多种节奏。
既然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骨骼,因此我们进行的打击乐活动一定不能脱离音乐,而要通过节奏乐引导幼儿走进音乐,要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实实在在地感觉音乐,感觉音乐中的节奏,并通过打击乐活动更好地表现音乐形象、音乐主题。
(三)、幼儿打击乐活动锻炼幼儿的听力,培养幼儿“音乐的耳朵”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听觉能力是从事一切音乐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我们常说要培养幼儿“音乐的耳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打击乐器本身的兴趣,引导幼儿更加专注、更加有目的地去听音乐,并将听到音响效果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乐器的音色之间产生联想。例如:小班节奏乐《大雨和小雨》,孩子门通过听,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节奏的不同。在选择乐器时,幼儿为大雨选择了玲鼓,为小雨选择了沙锤。配上小乐器演奏后,音乐中的大雨和小雨形象显得更加突出了。
(四)、幼儿打击乐活动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的真正产生与一个人的能力密切相关。兴趣有了,能力就会提高,能力发展了,就会产生更浓、更持久的兴趣。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幼儿园打击乐活动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不仅有着它许多外在的因素,而且更有着它内在的因素。通过打击乐活动,孩子们不仅仅获得的是一种亲身体验的快感,而且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的音乐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例如:通过打击乐活动,幼儿运用乐器奏出特定音响的能力大大提高。在控制、调整用力方式和用力强度,奏出所需的音量、音色方面,幼儿的意识逐步增强,并越做越好。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逐步增强,对作品的乐段、乐句等日趋敏感,用小乐器进行演奏的表现能力也随之提高。打击乐活动给幼儿音乐能力带来全面提高也使幼儿进一步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幼儿打击乐活动能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幼儿打击乐活动,要求幼儿在演奏过程中注意倾听自己演奏的同时,更要注意同伴、集体的演奏,并努力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声部的演奏都有服从于整体音响与形象的塑造要求。在小班阶段,幼儿的演奏是以齐奏、合奏为主。在老师指挥的演示下,幼儿开始尝试与集体、与老师的合作。演奏出良好的音响效果,会使幼儿愿意再集体中调整自己的情绪,服丛集体的演奏需要。到了中班阶段,奥尔夫音乐中大量的合奏作品对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幼儿从中进一步体验到了合作协调的重要性。到大班阶段,幼儿开始尝试指挥,开始尝试创造性的节奏乐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合作协调能力的提高,以及从中获得的那种快感是不言而喻的。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许多种类的打击乐活动,幼儿在各类打击乐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幼儿演奏打击乐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发展幼儿听辨节奏和乐器音色的能力,提高幼儿与群体合作的协调能力。而且在打击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在活动中有一种欢快、成功的体验。
小中大各年 龄段打击乐材料的 选择各有什么特 点? 是把乐器作为实现音乐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方法和手段。 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水平级击打乐音色的特点进行选择。小班幼儿 小肌肉发育不够完善, 手眼的协调性也较弱, 所以可以选择碰铃, 铃鼓等; 中班幼儿自控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可以选择木鱼、 小锣等; 大班各能力有提高可以选择三角铁器乐器等。 对于乐曲,节奏要简单,篇幅要短小,悦耳! 幼儿会积极地参与音乐教育之中,愿意运用音乐,大胆的表现自我的 情感和生活体验,会掌握些基本的音乐技能和方法,会创造地运用各种音 反思: 如何处理好音 乐兴趣与技能的关 系? 乐媒介,会通过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兴趣与爱好还有好奇心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感性是儿童音乐学习反应 的主要形式,修改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里的明显差异。 所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音乐,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多给予他们鼓励,重在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 乐的兴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