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指导:臀肌的结构与解剖简述

解剖指导:臀肌的结构与解剖简述,第1张

-

臀肌属于髋部肌,分为三层。浅层有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中层由上向下依次为臀中肌、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和股方肌;深层有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1、臀大肌gluteusmaximus略呈四方形,宽阔厚实,几乎覆盖整个臀部,起自髂骨、骶、尾骨及骶结节韧带的背面,肌束斜行向外下方,以一厚的腱板越过髋关节的后方,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受臀下神经支配。作用:后伸并外旋大腿;下肢固定时,可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以维持立姿。臀大肌深面与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有臀大肌转子囊和臀大肌坐骨囊等滑液囊。

2、臀中肌gluteusmedius和臀小肌 gluteus minimus臀中肌位于臀大肌深面,臀小肌则在臀中肌深面,均近似扇形,起于髂骨背面,向下外止于大转子。两肌均受臀上神经支配。其作用均为使髂关节外展,其前部肌束可内旋大腿,后部肌束可外旋大腿。

3、阔筋膜张肌(见股前外侧部的解剖)。

4、梨状肌 piriformis部分位于盆内,起自骶骨前面,肌腹穿过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部,因而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上、下孔各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通过。

5、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obturatorinternus and obturator externus 两肌分别起于闭孔膜内、外面及其周围的骨面,闭孔内肌肌腱向后穿经坐骨小孔,然后转而行向外侧止于转子窝。闭孔外肌肌腱在股方肌深面行向后外,止于转子窝。

6、上孖肌和下孖肌 起自坐骨小切迹邻近骨面,伴行于闭孔内肌腱的上方和下方,共同止于转子窝。

7、股方肌quadratusfemoris 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

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和闭孔肌的共同作用是外旋大腿,其中闭孔外肌受闭孔神经支配,其余均由骶丛肌支支配。

肌肉的组织结构分为结缔组织和肌纤维,结缔组织包括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少量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组成单位,主要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肌肉的化学组成主要由75%的水、19%的蛋白质、35%可溶性非蛋白及25%脂肪组成,肌肉中的蛋白质可分为肌浆蛋白、肌纤维蛋白、结缔组织蛋白和其它结构蛋白;肌肉脂肪中99%是中性脂肪,还含有大量的磷脂类物质和不可皂化的成分。影响肌肉功能的内在因素主要种类、品种、性别、年龄、肌肉的解剖部位、运动或训练、营养水平、个体的差异等;影响肌肉异常生长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生理因素和外界因素等。

跳高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跳高的核心力量是什么?对于跳高大家都再熟悉不过啦!但是大家知道跳高的弹跳力主要靠什么吗?答案当然是肌肉,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训练肌肉,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跳高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跳高的核心力量是什么1

1、跳高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将这个以往主要用于健身和康复的力量训练方法扩展到竞技体育领域。之后核心力量训练传入中国。对于人体“核心”位置的界定虽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是位置界定基本上都是在围绕人体重心所在的腰椎、骨盆和髋关节联合的周围。

根据这些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以及与人体重心位置的关系,笔者将人体核心部位界定在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包括附着在脊柱、髋、骨盆周围的深层肌肉和背部、腹部的所有肌群。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观察男子跳高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旨在为不断提高我国跳高运动员训练科学化提供参考。

2、什么是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是针对人体躯干两侧肌肉群的练习而研发的,主要包括前部肌群、后部肌群和侧部肌群。实践经验证明,由于躯干两侧的肌群多属于小肌肉群,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际训练中很难把握,尤其是对动作技术具有关键意义的小肌肉群,更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练习。本软件所包含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是权威专家针对人体两侧肌肉群而设计的专门练习,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腰腹部力量。

3、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

良好的核心力量能够预防腰背痛。研究发现慢性腰背痛的患者普遍存核心稳定肌肉活跃性下降的情况;良好的核心稳定性能够提高动作效率。人体任何动作的产生都离不开核心稳定,从婴儿学习动作的过程就可证明,从最初的翻身到坐立,直到站立及行走,正是核心力量逐步形成的过程。同时人体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力量传导都离不开核心部位这一枢纽,核心力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力量的传导效果。

核心力量训练法是怎样的呢

1、肱三头肌、胸肌训练。

在没有健身器械的情况下,俯卧撑就是这些部位的主要锻炼方法。做俯卧撑时,支撑的双手距离较大时,主要是靠胸肌发力:距离较小时,主要是肱三头肌发力。

2、腿部肌肉训练

如果没有健身器械,就主要依靠一些克服自身重量的练习。

单腿深蹲:刚开始练习时,双手可以扶住身边某物以保持平衡,如果做不起来也可以双手使一点力。等力量上来了,就可以不用手扶做单腿深蹲了。主要练大腿股四头肌。

半蹲跳:蹲下一半左右后,快速起跳,同时双手向上摆动,落地后立即快速跳起,连续练习。对于提高大腿肌肉的爆发力效果很好。

单脚提踵:脚前掌站在某个较高的地方,脚踝上提后再降下,单脚做,练习小腿肌肉。

换脚跳:主要靠脚踝发力,单脚起跳,空中换另一条腿落地,然后再次跳起。主要练习小腿肌肉的爆发力。

怎样练习跳高是准确的呢

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所以我们不可以认为提高弹跳就成天的跳跳的就行了。你必须坚持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韧带、肌肉,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做各种复杂的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的体。动作要准确、优美、既有力又放松。

力量训练最好由身体训练教练安排和辅导。如自己进行训练,最好每周进行2到4次的大力量训练,训练时必须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伤害。所谓大力量训练就是利用杠铃进行大负荷的练习。最典型常用的有三种:负重蹲起,提铃,抓举。总之,这几项练习的成绩越高,你的弹跳力就越好。至于每次练习的重量、组数、次数、动作规格等问题,原则是:

1、大力量训练每周至少二次,不多于四次,要给身体超量恢复的时间,但要长年进行,不可间断。

2、每次课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项练习方法。

3、要讲究大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规格,切不可乱来。

跳高的核心力量是什么2

核心肌群:是指由腹斜肌、腹直肌、竖脊肌以及下背肌等组成的一个肌肉群。

重要性:核心力量之所以能被冠上“核心”的名字,是因为它真的太重要了,它的存在支撑着我们的上半个身体能够保持直立,不管别的肌肉练得多好,如果核心部位很薄弱,那么你的身形还是会给你感觉不正、虚弱。

那么关于如何锻炼核心肌群,给大家介绍下面这些最基础的方法。

方法一:平板支撑

虽然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的锻炼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首先趴在垫子上,双手小臂贴紧地面,和双脚前脚掌一起支撑身体,手臂肘关节处呈现90度垂直。

面朝地面,头部、颈部、背部、臀部以及双腿在一条直线上,臀部不要拱起也不要下凹。收紧腰腹肌肉。一次60秒,一组做3—5次就可以了。

方法二:V型两头翘

运动者首先是平躺在垫子上,上半身和双腿同时抬起,身体呈V型,双腿保持伸直状态不要弯曲,收紧腹部肌肉,双手伸直举起,直到摸到脚掌(脚踝也可),然后还原。

抬起时吸气,躺下时呼气,锻炼时注意节奏感。一天做3组,一组做35次。

方法三:双杠荡腿

这个动作要借助双杠,一般小区里都有。双手分别扶着双杠两根杠子,借助跳起时的弹力,双手支撑住身体,使得脚离开地面。

上半身保持直立,双腿并拢,腰部发力,双腿抬起,直到和地面呈水平平行,然后放下再抬起,直到超过左侧杠子高度,然后放下换右边。

运动中要能感受到是核心肌群在发力,中间、两侧抬起3次为一个动作,每天做3组,一组做30个。

方法四:推健腹轮

身体呈俯卧撑姿势支撑在地面,双手握住健腹轮两端把手,向前推动健腹轮,直到自己身体近似于平行地面,然后再向后拉回。

核心肌群在这个过程中保持高度收紧,不然可能会控制不好轮子的滚动导致自己直接趴下。也可以双腿跪在垫子上,上半身悬空,双手推动健腹轮前后移动。

其实锻炼核心力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今天介绍的都是最平常的,也都很实用,练肌肉、增强力量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坚持锻炼,才会越来越强壮。

肌肉是组成人体的一种组织,分布在各组织器官及骨骼表面,每一块肌肉与支配肌肉的神经,营养肌肉的血管,分隔包裹肌肉,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器官。人体总共有七百多块肌肉。其中骨骼肌的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

分类肌肉

根据分布部位及肌肉特征,又分为三种:

1 分布于心脏自律性极高的心肌;

2 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等器官受自主神经支配,有分泌功能的平滑肌;

3 分布于身体各处,也是分布最广的是骨骼肌。

根据不同的部位骨骼肌又有不同的命名。分为头肌,躯干肌,四肢肌。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壮,这与支持体重、维持直立及行走有关。

根据产生动作的不同骨骼肌又分为屈肌和伸肌。屈肌与伸肌成对出现,力量拮抗。例如上肢肌中的肱二头肌是产生前臂屈曲的屈肌,位于上臂的腹侧,肱三头肌是产生前臂伸直的伸肌,位于上臂的背侧。

位置相近的不同肌肉可以协同产生同一作用,所以,又把肌肉分为不同的肌群。如前臂旋前肌群。 

肌肉的组成

肌肉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球蛋白,而细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肌球蛋白(myosin)

myosin II 的功能

属于马达蛋白,可利用ATP产生机械能,趋向微丝的(+)极运动(图9-8),最早发现于肌肉组织(myosin II),1970s后逐渐发现许多非肌细胞的myosin,目前已知的有15种类型(myosin I-XV)。

Myosin II是构成肌纤维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两个重链和4个轻链组成,重链形成一个双股α螺旋,一半呈杆状,另一半与轻链一起折叠成两个球形区域,位于分子一端,球形的头部具有ATP酶活性。

Myosin V结构类是于myosin II,但重链有球形尾部。

Myosin I 由一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

Myosin I、II、V都存在于非肌细胞中,II型参与形成应力纤维和胞质收缩环,I、V型结合在膜上与膜泡运输有关,神经细胞富含myosin V 。

原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分子量64KD,是由两条平行的多肽链扭成螺旋,每个Tm的长度相当于7个肌动蛋白,呈长杆状。原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位于肌动蛋白双螺旋的沟中,主要作用是加强和稳定肌动蛋白丝,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

肌肉收缩图解

肌钙蛋白(troponin,Tn),分子量80KD,含三个亚基,肌钙蛋白C特异地与钙结合,肌钙蛋白T与原肌球蛋白有高度亲和力,肌钙蛋白I抑制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细肌丝中每隔40nm就有一个肌钙蛋白复合体(图9-8)。

肌肉的收缩

肌细胞上的动作电位引起肌质网Ca2+电位门通道开启,肌浆中Ca2+浓度升高,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引发原肌球蛋白构象改变,暴露出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肌动蛋白通过结合与水解ATP、不断发生周期性的构象改变、引起粗肌丝和细肌丝的相对滑动。肌动蛋白的工作原理可概括如下:

①肌球蛋白结合ATP,引起头部与肌动蛋白纤维分离;②ATP水解,引起头部与肌动蛋白弱结合;③Pi释放,头部与肌动蛋白强结合,头部向M线方向弯曲(微丝的负极),引起细肌丝向M线移动;④ADP释放ATP结合上去,头部与肌动蛋白纤维分离。如此循环。

内部构造

如果我们像一个细胞那么小,能够随意进入人的身体,那么当我们来到肌肉群中时,就会发现肌肉是由一道道钢缆一样的肌纤维捆扎起来的。这些钢缆组合成较粗较长的缆绳群组,当肌肉用力时,它们就像弹簧一样一张一缩。在那些最粗的缆索之内,有肌纤维、神经、血管,以及结缔组织。每根肌纤维是由较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每根肌原纤维,则由缠在一起的两种丝状蛋白质(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这就是肌肉的最基本单位,那些大力士们的大块大块的肌肉,全是由这两种小得根本无法想像的蛋白组合成的,当它们联合起来以后,就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动作来。人就是靠这些肌肉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长,控制骨头活动的横纹肌的弹性纤维会逐渐由结缔组织所代替。结缔组织虽然很结实,但没有弹性,因此肌肉变得较弱,不能强力收缩。所以老年时,肌肉的力量衰退,反应也迟钝了。人老了,肌肉的力量也就衰老了

中医解释

肌肉:解剖结构名。指身体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总称。司全身运动。脾主肌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而得。故肌肉丰满与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素问·平人气象论》:“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

肌肉为何会增长

为什么练健美能长肌肉?很多健美运动的爱好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知其所以然对提高健美训练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为此和大家谈谈肌肉增长的生物学基础。

一 肌肉增长与年龄的关系

人体肌肉的增长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可分为快速增长、相对稳定和明显下降三个阶段。男子从出生起,随着机体不断生长发育,肌肉逐年增长,二十五岁时达到最高值,以后又逐年缓慢下降。女子二十二岁左右达到最高值。

少年时期肌肉的含水量比成人高,而肌肉蛋白能源物质等的储备比成人低,肌纤维较细,肌力弱、耐力差,易于疲劳。年龄越小与成人的差异越大。所以,年龄较小的少年不宜进行长时间、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肌肉训练。近青年期后,肌肉增长相对稳定,这时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效果最好。在肌肉明显下降期进行训练效果相对要差一些,但只要身体正常健康,坚持适当的肌肉训练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进行健美训练,关键是要根据肌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自身情况,掌握好肌肉负荷的强度和运动量,避免训练不足和过度训练,这样才能促使肌肉不断增长。

二 肌肉增长的解剖学基础

肌肉的粗细,决定了肌肉力量的大小。衡量肌肉发达程度的指标,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就是说,肌肉中的肌纤维数量多且粗壮,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大,肌肉就发达。肌肉生理横断面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很大。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健美训练能使肌纤维增粗、增多,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原因就在于训练能刺激肌肉,使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更加旺盛,从而为肌肉生长提供了物质保证。

三 肌肉增长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不断增长要靠长期艰苦训练的积累。训练时,体内各组织细胞消耗了大量能量物质,这些能量物质只有在训练后通过休息和营养物质的补充,使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才能逐步得到恢复。恢复在一定时间内会超过原来的水平,出现所谓 “超量恢复”。实践和研究证明,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训练,效果最好。

能量消耗的多少和恢复的快慢同肌肉活动的剧烈程度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就越明显。所谓“在一定范围内”是指运动量不能过大,否则能量消耗过多,不易恢复。长期过大还会造成训练过度,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只有掌握好、运用好超量恢复的规律,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使肌肉稳步增长。

四 肌肉增长的生物化学基础

经常进行健美锻炼的人与普通人相比,肌肉里的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要多,血管更丰富,耐酸能力和无氧酵解能力更强。训练水平越高,能量储备越多,运动的耐受能力越强,肌肉中新生的毛细血管也越多。毛细血管增多,可使肌肉中的血流量增加,新陈代谢加快,同时也增加了肌肉的体积。所以只有坚持长期的健美训练,才能加强肌肉的物质代谢,提高肌肉的能量储备,使肌纤维增粗、增多,肌肉块增大。

   组织是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基质+纤维+组织液)组成。所有细胞都生活在细胞间质中,他们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内环境

一·上皮组织(被覆上皮+腺上皮)

(一)被覆上皮(单层上皮+复层上皮):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和囊腔的内壁,起保护、分泌、吸收的作用。

1、单层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

被覆于心血管腔面的扁平上皮很薄、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流动及物质交换,称内皮。覆盖于体腔内壁的腹膜、肠系膜、胸膜、心包膜等处浆膜表面的扁平上皮称间皮,它能产生少量浆液,使细胞表面湿润、光滑,减少胸膜腔的腔面与器官之间的摩擦,便于内脏活动。

(2)单层立方上皮

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的上皮,游离面常有微绒毛。这类上皮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

分布于胃、肠、胆囊和子宫等腔面,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分布于呼吸道表面,顶端常附有纤毛,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2、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

浅层细胞呈扁平形状,不断角质化脱离;中间的为多角形;基底层细胞为矮柱状,可不断分裂增生,补充衰老损伤的细胞。分布于皮肤表层、口、唇、食道

(2)变移上皮

细胞无固定形状,常随器官充盈情况而变化。分布于肾盂、输尿管、膀胱

(二)腺上皮:分泌作用,以腺上皮作为主要成分的器官称为腺。

1、内分泌腺:在上皮细胞分化过程中,部分组织向深部凹陷,与上皮脱离形成

2、外分泌腺:与身体表面和管腔上皮相连接的管道称为管道,排除分泌物;腺体末端呈管 状或泡状,称为腺泡,具有分泌功能。

二、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骨、软骨、血液、肌腱及筋膜均为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充满于器官与器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基质多,纤维较疏松,细胞数目少,具有连接、营养、保护、支持和修复等功能。

1、细胞种类:成纤维细胞为主要细胞成分,数量多且分布广;巨噬细胞多突起,核小,可吞噬外来异物、衰老的细胞碎片、细菌、病毒;肥大细胞多分布于小血管周围,胞质内有粗大均匀颗粒,可产生肝素和组织胺;浆细胞数量较少,主要存在于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在慢性炎症时其数量增多。

2、间质:胶原纤维呈白色,较粗,索状,韧性强;弹性纤维呈**,较细,细丝状,有弹性;网状纤维短而细,多分布于组织交界处,以及造血器官、淋巴器官等处;基质为无定形胶状物,主要成分为黏多糖和蛋白质

(二)致密结缔组织

纤维较疏松结缔组织多,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分布于皮肤、真皮、肌腱。

(三)脂肪组织

被疏松结缔组织分格成小叶,主要分布于皮下网膜,占人体体重的10%,最大的储能库,维持体温、缓冲、支持作用。

三、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由肌细胞/肌纤维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细胞质称肌浆

(一)骨骼肌/横纹肌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由大量成束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为多核细胞。受意识支配,为随意肌

骨骼肌——肌束/细胞束——肌纤维/肌细胞——肌原纤维

(二)心肌

含有极为丰富的线粒体,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闰盘,有利于电冲动在心肌细胞间的快速传递。心肌的收缩具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

(三)平滑肌

同一层内的肌纤维平行排列,一条纤维的粗部与另一纤维的细部相连。支配平滑肌的神经末梢常常直接与每一个平滑肌细胞相连,连接处神经末梢形成膨大的曲张体。每个单位都需要接受刺激才能收缩。这些细胞作为一个功能合胞体形成一个共同单位同步收缩。平滑肌的收缩具有节律性,具较大的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四、神经组织(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胶质细胞不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但对神经细胞起营养、支持作用和参与髓鞘的形成。

(一)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很丰富的线粒体,神经原纤维(呈线状交织分布,起支持和运输作用),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内质网和核糖体组成,合成蛋白质)。

2、突起

(二)分类:按突起数目。 单极神经元:视网膜

假单极神经元: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

双极神经元:嗅黏膜和视网膜中感觉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可扩大联系,脑、脊髓和自主神经节内神经元

神经元功能。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三)神经胶质细胞

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也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1、星形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包裹在毛细管周围称细胞周足。支持固定神经元;噬菌作用;吸收或分泌维持化学平衡;供给营养;隔离神经元

2、少突胶质细胞包裹神经元形成髓鞘

3、小胶质细胞:吞噬和清除坏死组织

4、施万细胞:参与外周神经轴突髓鞘的形成

(四)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突起+包裹在外的神经胶质细胞

1、有髓神经纤维:节段间细窄部分称为郎飞节,可实现跳跃传递(快),在消耗能量较少下传递

2、无髓神经纤维:也有一层薄髓鞘,离子通过截面进出传递(慢)。

腰部肌肉主要包括腰大肌、腰方肌、腰小肌、髂肌。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中医理论中,肌肉指身体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总称。脾主肌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而得。肌肉:解剖结构名。故肌肉丰满与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

扩展资料:

肌肉的命名原则有多种,主要有:

①按形状,如斜方肌肉、三角肌肉

②按位置,如冈上肌肉、冈下肌肉、胫骨前肌肉、肋间肌肉等

③按起止点,如胸锁乳突肌肉、胸骨舌骨肌肉等

④按位置和大小,胸大肌肉、胸小肌肉、腰大肌肉等

⑤按作用,如旋后肌肉、大收肌肉、屈肌肉、伸肌肉等

⑥按构造,如半腱肌肉、半膜肌肉等

⑦按结构和部位,肱二头肌肉、股四头肌肉等

⑧按部位和纤维方向,如腹外斜肌肉,腹横肌肉等

参考资料:

-肌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1883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