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的艺术特点

金字塔的艺术特点,第1张

1、反映古埃及人的信仰。

通过审美把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王权的纪念碑,在广阔的大漠中金字塔显得高大、稳定、沉重和不可动摇,又显得单纯、简洁和雄伟壮观。

2、体现了王权和神权的威严

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法老灵魂永驻之所,它体现了王权和神权的稳固、至上、威严,纵使今天大地上早已没有古老的埃及王国,可是金字塔雄风犹在,人们在它的面前依然会感到渺小和卑微。 

3、极具代表性

古埃及最有代表性的金字塔,位于今埃及的首府开罗以西,共有三座法老陵墓:门卡拉、海夫拉和胡夫的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规模最大,现据近代学者的测量,每边长度约为230米,塔高原有147米,由于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现已减到约137米,相当于一座40层的摩天大楼。

建造胡夫金字塔共用230多万块大石块,至19世纪末,它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扩展资料

一直以来,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开罗吉萨金字塔,都笼罩着某种神秘色彩。最近,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应用物理学杂志》刊文指出,德国和俄罗斯联合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吉萨金字塔群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具有将电磁能量聚集在塔内的功效。

有学者曾考证,金字塔一词,最初源自古希腊语,意为“中心之火”。古希腊人有一种说法,几何形状的金字塔可以聚集宇宙能量,是一个能量收集器。

据埃及媒体报道,不久前,研究金字塔的学者们建造了一个测量金字塔射线的装置,并借助特殊仪器,发现了来自宇宙的神秘射线笼罩着金字塔,只是强度比较弱,离开特殊仪器人们很难感觉到。而且,研究者还发现金字塔具有放大这些射线的神奇功能。

研究人员利用金字塔的已知构型,并基于一些相应材料物理特性的推测和假设,在现有的物理分析模型基础上,对金字塔内的电磁场散射和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推算和数值解析;

发现在理想环境条件下,以石灰岩组成的金字塔可以对波长在200—600米之间的电磁波进行收集、凝聚,借此提升金字塔内部的能量。在这些假设中,金字塔的几何结构是主要条件。

--金字塔

人民网--人民日报科技大观:破解金字塔聚能之谜

约建于前2580年,完工于前2560年。。

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的吉萨高地。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位于埃及吉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主要作为其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塔。约建于前2580年,完工于前2560年。

位于吉萨金字塔群的中央一座,也是最为高大的,被喻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金字塔,形状像“金”字,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翻译为"金字塔"。

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110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居古代世界八大奇观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公元519年(北魏熙平元年)永宁寺塔(塔高147米)建成之前,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2\3。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20年时间,每年用工10万人.金字塔一方面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

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于当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区与土耳其和埃及军队发生了一次激战,战后他观察了胡夫金字塔。据说他对塔的规模之大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的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

内部结构

 金字塔原本的入口离地面17米,位于离金字塔中轴线以东729米的地方。

进入了这个入口之后是一条高096米,宽104米,斜率为26° 31'23"的下降通道。首先穿过金字塔的石制部分,接着达到金字塔下的岩床。在离入口10523米处,通道由倾斜变为水平,再过884米,就到了未完成的地下墓室。

在地下墓室的南墙处还有一小段水平的通道;除此之外,地下墓室的地上还有一个挖成的小坑。有些古埃及学家认为这个地下墓室原本是作为法老的埋葬处而建造的,但是后来胡夫法老改变了主意,决定被葬在上面的金字塔内部。 

在离通道入口282米处,下降通道的天花板上有一个正方形的孔。这个孔原本被一块石板隐藏起来,它的后面则是上升通道。上升通道长393米,并和下降通道有着一样的宽度和倾斜率。上升通道的末端被三座巨大的花岗岩关起来,每块达15米长。

在大走廊的起始处的右方有一个刻入墙壁的孔(现已被细铁丝网围上)。这个孔是一个垂直管状通道的起始处,它以一种不规律的形状穿过金字塔的石制部分,另一头连接着下降通道。在大走廊起始处还有一条水平的走廊通向“王后墓室”。

这条通道的大部分高11米,但在墓室附近的地面上有一级阶梯,而阶梯之后的部分高173米。

以上内容参考 -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依照一般的说法,金字塔的建造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每座金字塔的组成石块都平均在十公吨以上。以大金字塔而言,共堆积了230万块石块。古埃及人是如何将这麼多的石块堆积成高达480英呎的高度呢?到目前为止,均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直线斜坡论

  大多数的学者都同意古埃及人先建造某种形式的斜坡,上面再放置圆木搬运石块。但问题是,要建造一座能够直达480英呎高的斜坡,起码需要长达4800英呎,而且斜坡本身更是一大工程,所需的建材远比金字塔多3倍,并且结构更必须要支撑的住斜坡本身的重量,否则必然会坍塌。如此庞大的工程,绝不符合效益原则,而且也没有发现斜坡的遗址,剩下那麼多的废弃物也不知哪里去了,所以这个理论有非常大的可疑处。

  螺旋斜坡论

  学者主张一种螺旋形式的依附式斜坡,盘旋在金字塔的周围,边建造边上升。这种方式所需的材料大大减少,但最后却无法伸展至金字塔的顶端,而且越接近顶部旋转的角度越急,将使得石块在搬运时难以回旋。再者,以此种方式建造金字塔势必无法在建造过程中,随时校正金字塔的准确度。以现今三座金字塔而言,体积庞大而又建筑完美,实在是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建造。

  金字塔是为何建造的?

  金字塔的体积巨大,而一般认为是法老寝室的石室却装饰的异常单调,甚至可以说是毫无装饰。更另人怀疑的是,从未有任何报导在墓室中发现到法老王的遗体,连任何陪葬品也没有,唯一找到的只是一口无盖石棺,这是怎麼回事呢?

  我们甚至怀疑金字塔存在的年代远在第四王朝之前,也就是说,这三座金字塔不是那三位法老王为自己建造的。因为在金字塔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纪念三位法老王的碑文,这似乎违反了常理。难到说金字塔建造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做陵墓?

  在大金字塔中有四条所谓的通气孔,两条通往外部,试问:既然是作为陵墓,为何需要通气孔?又为何建成对称的斜度?

  金字塔是地球的缩小体?

  金字塔在数据的表现上更是令人惊讶!尤其是和地球彷佛有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人造卫星的测量,地球赤道的周长为2490245英里,到北极的半径为34949921英里;大金字塔的周长为303216英呎,高度为4813949英呎,二者之间的比例极为接近。如果我们考虑地球在赤道的膨胀情形,那麼两者之间的比例就近於1/43200了。也就是说,大金字塔根本就是北半球的四万三千二百分之一的模型。

  事实上,43200这个数字本身在岁差与古文明之间就有很特殊的意义:

  春分太阳完成60度的岁差运动,穿越两个黄道带星座所需的时间,就是43200年。玛雅人的 "长算" 历法中,六卡盾就等於43200天。

  在西元前第三世纪,历史学家贝络苏斯 ( Berossus )陈述,在大洪水发生前,一群神话君王先后统治过苏美国,长达432000年。在印度的一部经书 " Purenas ",提到四个 "地纪" (Yugas, 地球上的时期),总共涵盖12000 "天年"。而人的一年等於神的一天,因此天上的一年等於人的360年,所以12000天年就等於4320000人年。而在最后一个地纪,文明衰退,人一步步走向毁灭。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吗

  人面狮身像泡过水?

  之前曾经说过,人面狮身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埋没在砂土之中。据估计有三千多年之久。人面狮身像的外表相当残破,虽然咸认为是因为风沙侵蚀的结果,但波士顿地质学教授确认为,这种波浪形的痕迹,绝不是风所造成的。应该是在被埋在砂土之前,经过数千年的雨水冲刷形成的。

  不错,人面狮身像和周围的沟渠都受到严重的侵蚀,有的地方侵蚀痕迹深达二公尺,这种由上而下的侵蚀痕,只有在大量雨水,并且长时期的进行,才有可能形成。而风沙所形成的痕迹应该是横向且较锐利的,而且只有质地较软的岩层才会受到侵蚀。这种说法很快地为地质学家及考古学家所接受。如此说来,远在撒哈拉沙漠形成前的万余年,人面狮身像就被不知名的人类文明所建造,而且当时的气候必定多湿多雨。到底是多久远的年代呢?据推测应该至少在一万年以上。

  这点或许能够更合理解释为什麼现代的埃及人,无法再建造出类似金字塔或人面狮身像的巨石建筑物,因为这种精确的石块切割术不是古埃及人发展出来的。现代人并没有承传到他们的技术。

  火星上出现神秘金字塔?

  1976年美国海盗太空船在火星上空进行探测任务时,在一张传送回来的照片上,赫然出现不可思议的画面。

  在Cydonia地区居然有一五角形类似角锥体的地形。根据照片上显示,它有著明显的稜角,并且在它的周围还有好多个正体不明的类似"物体"。说是物体,主要是因为它们实在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地形。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就散布著许多类似的形体。

  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金字塔群,静静地排列在平原上。

  而更令人吓一跳的是,就在金字塔群的上方,竟然出现一张清清楚楚的人脸。

  这个奇怪的地形,有著明显的人脸轮廓,嘴部微开,好像仰著天在祈求什麼似的。这难到是火星人遗留下来的神秘建筑物吗? NASA为了能更清楚看到它的面貌,传回了更接近的照片。

  这张稍微侧面的角度,可以更容意地辨认出 "面山" 的地形。它是一个自然的巧合吗?或者真的是古代火星上的文明遗留下来的珍贵遗只?我们跟他们长的像吗?他们为什麼会毁灭呢?地球人有可能是火星人的后裔吗?这座巨大的建筑物,是否是火星人在最后彻离火星前建造,用来提醒殖民到地球的后代,不要忘了真正的祖先是来自火星的?

  或许我们没有答案,也无法知道从何处探索,但科学的最伟大之处不是在 "假设" 吗?

  基沙金字塔群就是猎户星座?

  考古天文学者罗伯‧波法尔提出一个更惊人的理论,他发现基沙金字塔的排列位置,是依据猎户星座腰部呈一直线的三颗星设置的。由附图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猎户座三星的排列关系,并不是在一直线上,恰巧基沙三金字塔也是如此。而不可思议的是,居然对比之下,位置比例歇@不差。而且更以金字塔的大小来表示三颗星的亮度。

  波法尔并且指出,在西元前10450年,三星的排列与金字塔的排列关系最为精确。而且银河的位置也刚好对应到尼罗河,於是构成一幅完美的对应关系。以大金字塔对应到的尼他克星为例,从南方天空的最高纬度 (以基沙为观测点,地平线以上的58度11分) 到最低纬度 (110度8分),需要13000年,上一次到达最低点的时间就正是西元前10450年!也就是说,尼他克星每13000年往上升到最高点,再用13000年降到最低点,周而复始。难道说埃及人在亘古以前就已注意到尼他克的天体运动特性? 可能吗?埃及人存在至少要超过26000年,才有可能正确记录下尼他克的周期,否则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埃及人从不知名的文明得到这项知识。

  这是否意味著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金字塔远在二万六千多年前就已经屹立在尼罗河畔了?当时的人为了某种特殊原因,或是纪念某种事件,甚或刻意留下未解之谜给后代的人,而建造了亘古的建筑物,天与地形成了完美的图案。

  人面狮身像与狮子座有关系?

  我们知道人面狮身像面对著正东方俯视著,每年春分时太阳必定会从它的正面升起。而埃及人为什麼要建造那麼大一座人面狮身像来标示春分时太阳的方位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黄道十二宫的周期和春分的关系。每年春分时太阳自地平线升起,背景必为十二宫之一。以现在的年代来说,太阳升起的背景是双鱼座,而太阳从最初进入到双鱼座到它离开双鱼座所需的时间需要2200年。所以我们称现在地球的时期正是 "双鱼座时代"。下次太阳进驻的星座是宝瓶座,与黄道十二宫排列的顺序刚好相反。

  难道人面狮身像与黄道十二宫有什麼密切的关系吗?西元前10450年的春分,太阳刚好以狮子座为背景从正东方升起。这是巧合吗?埃及人建立起人面狮身像,面对正东方的狮子座, 应属合理。同时配合基沙三金字塔纪录下西元前10450年的天文现象,有什麼特别的含意吗?

  这绝不是巧合!埃及人大费周章建造起傲世的建筑绝不是为了向后人炫耀,更不是用来当作陵墓。他们努力用尽各种方式将他们所想传达的保存下来,包括地球的地理资料,天文景象,或许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未知的秘密深藏在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之中。

  神奇的金字塔模型

  依照比例复制一个小型的金字塔模型,再将食物放置入内,几周后食物便完全脱水,而且没

  有腐败现象。你不仿试验看看!

  规格:

  高 20cm 斜边 30cm 底边 316cm

  注意斜边与地面的角度保持 52度

  材料用透明压克力,方便观察内部状况。

  注意试验时要将金字塔模型对正南北方位。

  --------------------------------------------------------------------------------

  岁差

  地球自转的轴和真正的垂直线呈235度角,进行自转。而同时地球又受月球引力的影响,产生一种摆荡的现象,就好像陀螺旋转一样,当它的轴偏离垂直线时,它立刻表现出第二种行为:绕著一个大圈子反向地摆荡,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上称为 "岁差"。这种运动方式,使得地球的旋转轴延伸线会在天顶形成一个圆圈,而一个岁差周期的时间是25776年。以现在自转轴的指向来说,正是指向北极星,而在25776年前,地球的正北极也是位於北极星。但13000年前,地球的正北极确是指向织女星。简言之,由於岁差的关系,地球的正北方随时在改变。

  黄道带

  地球轨道面 (注意不是赤道面) 向外投射,在天球中形成的一个大圆圈称为 "黄道" 环绕著黄道的是一条群星密布的带子,向南北各展开约七度,排列著 "黄道带十二宫",也就是著名的十二个星座,顺序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魔羯座、宝瓶座和双鱼座,每一宫各占30度角整齐排列著。黄道周期为26000年。

  春分

  每年的这一天,全球各地的白天和黑夜等长。北半球是3月20日,南半球是9月22日。

金字塔

2500年前,古希腊人列出了当时世界七大奇观,如今,七大奇观中只有为首的金字塔经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留存下来。难怪埃及有句谚语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

古埃及人有建造金字塔作为国王和王后的陵墓的习俗,因此埃及的金字塔很多,素有金字塔之国的美称。其中最宏伟的当然是位于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又叫大金字塔),它已成为埃及国家和文明的象征。大金字塔总共由大约230万块石灰石和花岗岩垒叠而成,中间不用任何粘合材料。而石块与石块之间吻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历经4000多年的风吹雨打,石缝之间都插不进哪怕一把锋利的小刀。每一方石块平均有2。5吨,最重的达到100多吨。以古埃及人当时的劳动力,它们是如何把巨大的石块开采出来,并且运到这里来又如何把它们垒砌起来 何以抗拒时间的侵蚀直至今日?而且金字塔的底部四边几乎对着挣南、正被、征东、郑洗,误差小于一度。古埃及人是怎么计算的这精确的呢?

多少年来,大金字塔一直是人们探索而又无法确证的一个谜。因为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现代人用尽了自己的想象力和推断能力。有人说金字塔时外星人所建,是他们到地球上来的一个降落点,还有人说胡夫金字塔是由失踪的亚特兰蒂斯岛先民所建。

为了揭开金字塔之谜,人们进入大金字塔探密的尝试从未停止。与中国的秦始皇陵设置机关对付盗墓人不同,埃及法老凭借咒语来保护自己。胡夫金字塔上刻有一段让人不寒而栗的文字:“不论谁打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降临在他头上。”而且美国《医学月刊》也确切刊登过报告,证实100名曾经进入过大金字塔的人之中,未来10年内死于癌症的几率高达40%,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人们探寻金字塔深处的奥秘的脚步。最近一次也是最受关注的一次行动便是2002年全球142个国家同时直播的考古发掘过程,还动用了微型机器人。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人们并没有发现期待中的宝藏,墓室,或是木乃伊。石门的背后又是一道石门。未解的迷仍然困扰着好奇的现代人。只要金字塔仍然屹立,人们大约还会继续追寻下去。

虽然无法确证雄伟的金字塔是如何造就的,但是金字塔的存在却可以很好地解释古埃及人的生死观。古埃及人认为现世是暂时的,来世才是永恒的,而死亡就是开往永生的大门。但是前提是要妥善报关号它们的尸体。

同样成为埃及象征的狮身人面像,是吉萨另一个吸引游人的地方。古埃及人崇拜狮子,他们认为狮子是力量的化身。狮身加上法老的头像,则是智慧加力量的象征,同时这种奇特的形象也符合了古埃及人认为法老既是神又是人的观点。

大金字塔的秘密仍然没有破解,而吸引人的又岂止金字塔或是狮身人面像?整个埃及的文明,沙漠中的一切都让人神往不已。不管金字塔的迷有没有被揭开,人们都会向往去尼罗河西岸亲自体验金字塔撒向大地的光芒,毕竟这也是四千年前同样撒向大地的光芒啊。

地理概况:

埃及现存金字塔107座,主要位于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吉萨(Giza)高原。这一地区有三座较大的金字塔,分别是胡夫金字塔(也叫大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其中又以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它是吉萨金字塔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也是建筑成就最高的一座。

历史概况: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埋葬国王和王后的陵墓,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历史从第三王朝延续到第十三王朝(前2686年-前2181),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鼎盛时期出现于法老胡夫以及其后的两代君主卡夫拉和孟卡拉统治时期,他们都选择了吉萨地区沙漠与绿洲的交界出建造他们的金字塔和其他附属建筑。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历埃及时记下了最早关于金字塔的文字,近代关于金字塔的研究开始于拿破仑入侵埃及之后的进行的资料调查。

最著名的三座金字塔及其附属建筑物:

胡夫金字塔:埃及规模最大的金字塔,通常被称为“大金字塔”,是法老胡夫(Khufu)(前2543年至前2520年在位)的继承人为他建造的王陵。大金字塔大约建造于前2570年,动用了十万劳工和奴隶,历时20年才完成。大金字塔原始高度为1466米,几千年的风化后,现在高度为138米,在1889年巴黎320米的艾菲尔铁塔落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大金字塔四周整齐排列着许多贵族的平顶石墓,众星捧月般衬托出大金字塔的雄壮与威严。

卡夫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卡夫拉金字塔是继胡夫金字塔后第二座在吉萨建造金字塔,其规模完全可以和胡夫金字塔媲美,只是内部构造较为简单。著名的狮身人面守护在卡夫拉金字塔前。这是一尊具有狮身和卡夫拉王头像的巨型石像。古埃及有许多狮身人面像,象征法老既是神又是人的概念,以吉萨的这座最大,石像长73米,高21米。

孟卡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是卡拉夫的继承者的金字塔,不过规模和建筑艺术远远低于前面两座金字塔。

穿地雷达发现胡夫金字塔“秘密走廊”

埃及胡夫金字塔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据称是古埃及法老胡夫的陵墓。然而,至今为止,胡夫法老(又称基奥普斯国王)的木乃伊遗体却从来没有被发现过。一些考古学家怀疑,胡夫的木乃伊也许早就被古代盗墓贼给偷走了。

据了解,胡夫金字塔内目前包含着三个已知房间。“国王室”——里面有一具巨大的花岗岩石棺,人们认为它正是胡夫木乃伊的葬身之处。不过事实上,如今里面空空如也。在“国王室”底下,有一个略小的墓室,它被称做“王后室”,尽管科学家倾向于认为它并不是给王后安排的。此外,在金字塔地底下还有一间从没使用过的小地下室。

然而日前,两名法国业余埃及学考古学家在经过多年的现场考察后,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新见解∶在胡夫金字塔内“王后室”下面,还有另外一个至今不为人知的“神秘墓室”,该秘密墓室可能正是胡夫法老的最终葬身之所!如今,他们已经通过地面穿透雷达,探测到了通往该秘室的一条秘密走廊!

胡夫为自己造了三个墓室一个没完成,一个出现裂缝

关于胡夫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金字塔的内部结构全都经过事先设计,工人们按照设计图来进行建造。但多米恩和弗德赫特却相信,在金字塔建造过程中,设计思路曾反复发生变化。当古埃及建筑师发现原来设计的“国王室”可能无法承受上面的巨石重量时,就开始重新回到了图纸上。

据了解,“国王室”的屋顶被几道每根重达50吨的花岗岩石梁增固着,将屋顶隔成了4个小空间,大英博物馆古埃及和苏丹馆副馆长杰弗里·斯潘塞说∶“这个设计是为了将金字塔中心的巨石重量分散到边上去。”然而,这些花岗岩石梁上显然能够看到一道道裂缝,斯潘塞解释称,考古学家们通常认为这些裂缝是在金字塔建成很久后,在某次地震中被震裂的。

不过多米恩却不这么认为,他相信这些石梁上的裂缝在金字塔建造时就出现了,古埃及建筑师们对此一清二楚。多米恩的证据是,在一些裂缝中,被抹了一些年数达4500年之久的灰泥,多米恩相信,这正是古埃及建筑师试图亡羊补牢、加固屋顶的证据。

多米恩在他的新书《基奥普斯的墓室》中写道,“胡夫金字塔的全部问题可以归结到以下一个理论,胡夫当年一共为自己建造了三个墓室,第一个墓室(王后室)没有建造完成;第二个墓室(还未被发现的秘室)可以投入使用;第三个墓室(国王室)上面出现了裂缝。因此,胡夫最后被葬在了第二个墓室之中。”多米恩称,他认为“王后室”并不是胡夫墓室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入口太窄,根本无法抬进胡夫的大石棺。

“神秘墓室”在整个金字塔的“心脏部位”

位于埃及开罗的法国东方考古学协会著名古埃及学家让·皮埃尔·科蒂吉安尼从一开始就对多米恩和弗德赫特的金字塔研究印象深刻。

据科蒂吉安尼介绍,他之所以对两人的研究感兴趣,是因为他将他们的雷达探测数据提供给一名法国地面雷达数据专家进行过分析,该专家的解释印证了两人的猜测。科蒂吉安尼说:“这名专家为一家大公司工作,该公司的工程之一就是为将来从巴黎到斯特拉斯堡的特别快车设计轨道线路,如果这名专家说在这儿铺设轨道很安全,那是因为他发现这儿的地底下没有空洞。我想他是不会出错的,否则的话,将来就会出大车祸了。”

科蒂吉安尼称,第二个令他感兴趣的原因是,两名业余考古学家假想的“神秘墓室”位置,正位于“王后室”底下偏西处,在结构上那儿正是“整个金字塔的心脏”所在,所以那儿很可能真是胡夫法老象征性的最后安息地。

埃及考古最新发现:法老王图坦卡蒙死亡真相

数十年来,经过各类**和小说的大肆渲染,“法老咒语”越传越邪乎,不仅令盗墓者望而却步,也令众多考古学家和观光客忧心忡忡。近日,埃及考古学家们不惧咒语的威胁,用高科技设备对法老的身体进行了全面检查,从而揭开了3300年前的这位古埃及男孩法老的死亡之谜。

图坦卡蒙是第18位埃及法老王,公元前1336至1327年统治埃及。图坦卡蒙并不是在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却是在今天最为闻名的埃及法老王。自从1922年,图坦卡蒙法老的墓穴被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和卡尔纳冯伯爵发现后,墓穴内让人眼花缭乱的陪葬品、举世闻名的金面具以及那让人觉得有些毛骨悚然的法老的诅咒无一不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兴趣,然而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这位年轻法老本身。19岁的图坦卡蒙突然神秘而死,死亡年龄过早、下葬匆忙、脑后部受伤……人们相信他英年早逝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

年轻的图坦卡蒙死于谋杀?

这位年轻国王的意外死亡之谜,引发了阵阵疑云,诱导着现代的探索者们竭尽所能拨开历史层层的迷雾,穿越时空,触摸那个久远而神秘的古埃及世界。

据流传下来的零散的史料记载,图坦卡蒙的父亲阿肯纳顿是古埃及王朝有名的“异教徒”国王,竭力推行“改革”,让古埃及从多神信仰转为一神信仰。他的作法在当时备受争议和嫉恨,其子图坦卡蒙很可能因此惹上麻烦。

从图坦卡蒙墓穴内的情形来看,他的死亡是很突然的———墓穴又窄又小,好像还没有修好就匆匆下葬的样子。乍看上去好像不是为王族准备的,而且装饰也很潦草,墓穴四壁的壁画上泼溅了许多颜料,也没有人去擦拭干净。而一些让世人瞩目的陪葬古董其实并不是他自己的日常用品,因为考古发现,这些古董上本刻着别人的名字,图坦卡蒙的名字是在把原有名字擦去后临时加上去的。而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也不是像其他法老一样慢慢用防腐香料浸体,而是将成桶的防腐香料倒在木乃伊上。

1968年,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获准给木乃伊进行X光透视后,发现在死者的脑腔中有一块曾移位的骨头,而在后脑勺处有一片颇似血凝块的阴影。研究小组的哈里森博士称:“这团阴影边缘并无异常,但事实上可能是由该部位的一次脑膜内出血造成的。而这次内出血大概是后脑遭到重击的结果。反过来说,这一击极有可能就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也就是说图坦卡蒙很有可能死于一次谋杀。”

三位嫌疑人

当线索逐渐从历史的沉滓中浮现出来时,笼罩这个悲剧故事的种种疑点幽冥般地闪现。

谋害国王的凶手是谁?曾经一度同我们一样生存过的血肉之躯有着如何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这场政治阴谋又在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痕迹王朝的命运终究归于何处?

扮演着历史学家和侦探双重角色的鲍勃·布雷尔不经意成了历史的一位使者,零散的文物、卷宗、陵墓以及古代木乃伊在他的精心整合下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极其复杂的故事,让人真实地嗅到了当时王权争斗的腥风血雨。

在3000年前的埃及图坦卡蒙时代,一个古埃及历史上异常动荡的时代。国家四分五裂,宗教和政治骚乱使得固有的社会秩序遭到进一步的破坏,朝中贪婪的野心家们纷纷结党密谋。而与此同时,年轻的国王和他深爱的妻子却无法得到一个王位继承人。这种种不稳定的因素使得埃及犹如一个火药桶,一触即发。恶魔终于向年轻的图坦卡蒙国王举起了双臂———江山因而易主。布雷尔还列出了三位最有可能成为凶手的人。

嫌疑人一:军队统帅霍朗赫布

霍朗赫布常常教图坦卡蒙狩猎、驾驶战车,这些活动都提供了谋划一次事故的充足机会。如果图坦卡蒙真的是死在路上,尸体在霍朗赫布运回之前就可能腐烂了。这一点倒可以解释为何木乃伊上额外倒了好多防腐香料。霍朗赫布弑君最可能的动机是自己篡权登上王位,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手中掌握军权的他并不难。

嫌疑人二:其妻安克姗娜门

她的动机可能是篡位,也可能是希望有继承人。在图坦卡蒙的墓穴中还发现了两具胎儿木乃伊。据推断,两个死胎都是图坦卡蒙和妻子所生的女儿,死亡原因是早产或死产。如果图坦卡蒙没有能力繁衍健康的后代,安克姗娜门很可能希望他出局,而自己可以跟能够令她生育健康孩子的人结婚。

嫌疑人三:宰相艾

图坦卡蒙父亲在位时,艾就是宰相。后来他辅佐9岁的小图坦卡蒙登基,实际上一直在执掌国家大权,而且深得图坦卡蒙的信任。艾的杀人动机可能是觊觎法老的宝座,而在图坦卡蒙死后他确实当上了下一任法老。图坦卡蒙墓中壁画上有艾主持图坦卡蒙葬礼仪式的内容,而当时有权主持这一仪式的是确定有继承权的人。

CT扫描显示图坦卡蒙并未受到人为致命伤害

但是,研究古埃及史的知名学者们却纷纷称这一结论是胡说八道。柏林勃兰登堡科学和人类学学院的一位专门研究图坦卡蒙的学者说:“人人都喜欢推测,但是至今却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些推测。”为解开一个延续多年的未解之谜,埃及考古部和美国的研究小组于

今年年初用一辆载有特殊装备的车辆从“帝王谷”将这位法老王的木乃伊从坟墓中移出,希望用高科技设备对他的头盖骨和肋骨进行立体摄影,从而确定其死因。

3月8日,研究小组公布了扫描结果:3300年前的这位18岁的古埃及法老并不是死于谋杀。在短短的15分钟的CT扫描中,研究人员针对木乃伊的不同部分拍摄下了近1700多张,研究显示,图坦卡蒙身形纤瘦,健康,没有营养不良或传染病,但他有轻微唇裂。

CT片还显示,这位年轻的法老有微小的腭裂,不像是装饰用的胡须或其他面部装饰造成的(影像)。他的门牙很大,同其家族里的其他法老一样,牙齿有覆咬合特点。哈瓦斯表示,图坦卡蒙的尸体保存完好,可以清晰地看见图坦王脸部的轮廓,就连他的脚趾和手指也是保存完好。

发现图坦卡蒙法老王“藏身之地”的埃及最为著名的考古学家,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哈瓦斯表示,研究小组针对有关图坦卡蒙被谋杀的种种说法展开调查,但没发现其后脑曾被重击的证据,也没其他迹象显示涉及谋杀。

他们还发现,他胸部意外撞伤的可能性极小。哈瓦斯称,研究小组部分成员认为,图坦卡蒙左大腿骨有一道骨折裂痕,显示他死前可能严重弄伤大腿。虽然裂痕本身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却可能因此受细菌感染。尽管这个裂痕也可能在防腐处理过程中造成,但他们却认为可能性不大。研究结果表明,图坦卡蒙生前并没有遭受阴谋的迫害,谜团解开之后,这位一直被关注的木乃伊也将被送回自己的墓穴,从此过起平静的“生活”。

“尼罗河的礼物”

“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这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一句名言。事实也正是这样,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这个文明古国。

尼罗河穿过非洲东北部,全长6600多公里,它流经埃及的那一段,只占全长的六分之一。

河流泛滥,一般说来总不是好事。可是,埃及却由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每年,当尼罗河发源地埃塞俄比亚山区进入雨季的时候,尼罗河水就上涨。从7月中旬开始,河水逐渐淹没了埃及的整个盆地。11月末,河水退去,留下肥沃的淤泥,仿佛是大自然给埃及的土地普遍施了一次肥料。虽然,埃及是个终年少雨的地方,但是靠着尼罗河,人们在湿润肥沃的土地上种植庄稼,发展生产,使这里也成为了产生古代文明的一个摇篮。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6000年以前,这里就出现了许多小的奴隶制国家(城邦)。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埃及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王国。首都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部的孟斐斯。

古代埃及的国王有避讳的习惯,不许叫他的名字,一般尊称为“法老”。“法老”原来的意思是“大的房屋”。

从公元前3100年到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的2700多年,是埃及历史上的“法老时代”,一共经历了31个王朝。在这以后,埃及先后处在希腊、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下,直到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结束了埃及古代史的时代。

古埃及的历史是奴隶社会的历史。贫民和奴隶以各种形式反对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第十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785年——公元前1647年),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贫民、奴隶起义。一个名叫伊浦味的人记下了这次起义的情况,他写道:“王都立刻被占领,国王被废了,国家的长官被赶到各地,管文件的官吏被杀,文件被抢走……”虽然起义后来被镇压了,但是第十三王朝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久就灭亡了。

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物理学和建筑学等方面,在古代史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对于古代埃及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人们是怎样知道的呢?这主要归功于考古学家的努力。

考古学家们大都是通过对陵墓的研究和考证,来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的。古埃及最初几个王朝的历史情况,因为缺乏文字记载的材料,很长时间没人知道。后来,经过在尼罗河畔的阿比多斯的发掘,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埃及第一、二王朝许多国王的陵墓。墓顶稍稍高出地面,墓室在地下10米到17米的深处。墓内有许多装酒的大瓶,瓶口用尼罗河的泥土和稻草密封,上面盖有国王的印记。这些印记就成了辨明陵墓主人的重要根据。在一个叫泽尔的王陵中,发现了一只手臂骨,上面戴着四只美丽的臂镯。这是当时皇宫里宫女们的装饰品。从这点可以知道,埃及成为统一王国的最初200年,已经用宫女,也就是用奴隶来为国王殉葬了,这是埃及进入奴隶社会的证据。

从公元前大约27世纪起,“法老”们开始为自己营造巨大的陵墓。这是一种高大的方锥形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的,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在英文里叫它“锥形体”。

金字塔是用成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吨重。这些巨石从尼罗河东岸开采出来,再运到河的西岸。这么沉重巨大的岩石是怎样翻山过河和堆砌成塔的,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没有人能做出完满答案的难题。人们怎么能不佩服埃及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智慧!

金字塔和地下墓室所用的石块虽然都十分坚硬,能工巧匠还是把它们劈凿琢磨成各种形状,而且使石块之间结合得十分紧密,甚至连锋利的刀刃也插不进去,这显示了古埃及人劈山开石的高超本领。

金字塔塔底四边长度的平均误差只有2厘米,四个直角的误差也只有0.12°。这表明,古埃及的几何学和测量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能够精确地测量和计算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

更令人惊叹的,是放置在“地下宫殿”里、经过防腐处理的法老尸体“木乃伊”。在古埃及,不仅法老、贵族的尸体要做成木乃伊,一般平民也有这个习俗。考古学家估计,从第一王朝到第三十一王朝大约2700年中,埋葬在埃及河谷地带的木乃伊就有两亿具以上。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只有把尸体保存好,不让它腐烂,才能进入天国。

法老的木乃伊制作得非常精致。制成一具,需要70天。尸体的内脏掏空以后填上香料,整个躯体也涂上香料,然后用麻布紧裹,放在用名贵的防腐木材制作的棺木中。穷人制木乃伊,只能用盐水浸泡以后吹干。在古埃及,不仅人的尸体要制成木乃伊,被人当作神崇拜的牛,死后也要作成木乃伊,葬在石墓中。

由于古埃及人保存尸体的高超技术,使得几千年后的人们还能看到古代帝王的容貌。1881年,在尼罗河畔德布斯的一个秘密的悬崖石室中,发现了从公元前1567年到公元前945年的第十八、十九、二十和二十一王朝的几乎全部法老的木乃伊,加上他们的王后、太子,共有40个。这些王朝已经没有财力兴建以前那样的金字塔了。然而,法老的木乃伊还是制作得非常精致。其中一位是公元前1304年即位的拉美西斯二世。从木乃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人。

木乃伊的制作,使埃及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在那时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对解剖学几乎还一无所知呢。

说到古埃及的文明,还不能不提到著名的“斯芬克司”——狮身人面像。公元前2611年,第四王朝的法老哈夫拉为了使自己的容貌“永垂不朽”,下令要在自己的金字塔旁雕刻一尊石像。据说有一位青年雕刻家建议,雕成一座狮身人面像。哈夫拉十分高兴,命令立即动工。这座巨像高20米,宽57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是用造金字塔剩下的一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坐西向东,象征着作为太阳神的法老的无比威严。这座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有4600多年的历史,很长时间被埋没在沙石里,直到1926年才被法国考古学家挖掘出来。挖出来的时候,它的2米长的鼻子已经受到严重损伤,据说是被人用镐刨掉的。但这个说法不大可信,因为它曾几次被黄沙埋没,又几次被挖出来,鼻子是头部最突出的部分,很容易受到损伤。

经过了几千年,狮身人面像受到了严重的侵蚀。最严重的是它的脖子,很可能会因为支撑不住好几吨重的头而折断。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也由于几千年来风雨的侵蚀、成千上万游客的敲敲推推和攀上爬下,塔身侧面的有些石块已经开始松动脱落。埃及政府已组织了人力和物力,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进行抢救。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金字塔确确实实是古埃及人建造的,当时一定集中了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因为它需要解决的难题肯定是很多的但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金字塔修起来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所以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是中文世界对古埃及角锥形陵墓(Pyramid)的一种形象称呼,这种陵墓每一面都呈三角形,类似汉字的“金”字,颜色也近金**。古埃及统治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硕大无比的金字塔,根源于他们追求永生的宗教观念,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另一种形式新生命的开始,所以要为死者建造雄伟的永恒居所。古埃及人还相信,个人的永恒只有在法老本人死后升向天国时才能实现,每个人都必须在建造法老金字塔中出力才能保证自己的来世不灭。因此金字塔的建成之初主要用途就是用作法老的陵墓或祭祀场所。金字塔一般都建在尼罗河西岸,这里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而且靠近尼罗河也方便石料运输。

金字塔经历了1000余年的发展历史,从公元前27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始于古王国时期的第三王朝,鼎盛于第四王朝,标准化于第五王朝和第六王朝,中断于第一中间期,绵延到中王国时期,在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来了最后一次回光返照。金字塔的发展和演变,从其外部形制、建筑工艺、内部结构等方面,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早期阶段

古埃及人特别重视死后的世界,认为墓葬与现实的居住地有着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要保护尸体不受侵犯,一方面,要作为后世人们礼拜的地方。因此,古埃及的墓葬兼具这两大功能,具有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在这种理念上,埃及逐渐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墓葬马斯塔巴墓,这也是金字塔的前身。马斯塔巴墓起源于前王国,流行于早王朝(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和古王国时代(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是当时王公贵族高官们的墓。

因为看上去就像阿拉伯人的长凳。马斯塔巴墓有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建筑,如同长方形内倾斜的平台,上面分设若干房间,墙面上有浮雕或绘画。地下建筑也分若干墓室,从地上平台通竖井到达地下墓室,环绕中心墓室有食物和日用品的储藏。

在马斯塔巴墓的基础上,第三王朝的第二位国王左塞尔王(约公元前2667—公元前2648年)在萨卡拉建造的第一座公认的金字塔——阶梯金字塔。建筑特点是将马斯塔巴逐层叠加起来,最后形成了一个拥有六个阶层的金字塔。阶梯金字塔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头建筑物,是马斯塔巴向真正金字塔过渡的形式。阶梯金字塔约60米,占地面积是121米x 109米。全部用石材达85万吨,金字塔下面有甬道,通往巨大的中央竖井,在地下28米有大理石墓室。

阶梯金字塔

同时,从阶梯金字塔开始逐步形成了埃及金字塔的另一个典型特点:金字塔复合体。左塞尔王的阶梯金字塔四周围绕以巨大的石灰石围墙,其长与宽,分别是544米和277米,高度在10米以上。围墙有14个假门和东南角的一个真门。通过真门,里面是40个圆柱的圆柱大厅。金字塔的东侧和东北侧各有一座建筑。北侧有葬祭庙。

吉萨胡夫金字塔一角

阶梯金字塔可以使去世的国王踏着金字塔的阶梯顺利升天,与太阳神合为一体。这一建筑具有非凡的政治和宗教意义,因此,在后来的帝王年表名录中,左塞尔王的名字甚至用红色书写,表示突出,而建筑师伊姆霍特普最终被奉为神灵。左塞尔王的三位继任者都继续建造各自的阶梯金字塔,然而没有完工就去世了。

 鼎盛阶段

金字塔的鼎盛阶段,是在第四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4年)。在这一阶段,对于金字塔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并建筑了最伟大的金字塔。斯尼弗鲁(约公元前2613—前2589年)是第四王朝的第一位国王,是最伟大的金字塔建筑者。他在达苏尔建筑的金字塔被称为弯曲金字塔,下面的角度为54度,到了半途变成了43度。然后,他又建筑了一座红色金字塔,高105米,底座220米,角度43度,这座金字塔在设计和规模上都是突出的,底座呈正方形,具有光滑的四面,四个面在顶部最高点汇合,是按照标准的角锥体涉及建造的第一座真正的金字塔。

他的继承者胡夫(约公元前2589—前2566年),在吉萨高原上建造了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7米,底座每边长230米。后来的两位国王哈夫拉(约公元前2558—前2532年)和孟考拉(约公元前2532—前2503年),他们的金字塔与胡夫的金字塔略呈直线,一起构成了最雄伟的吉萨金字塔群。

胡夫金字塔

第四王朝的金字塔鼎盛阶段短暂而辉煌,在多个方面与金字塔早期时期发生了变化。金字塔的外形从马斯塔巴堆叠,变成真正的立锥体金字塔。建筑工艺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梯形金字塔的内斜分层堆叠石块的模式,改为水平放置石料。

尤其是金字塔复合体更为复杂,出现一些标准元素,包括金字塔、卫星金字塔、皇后金字塔、葬祭庙、堤道和河岸庙,布局上从南北向排列变成了东西轴向排列,主入口改为正东方。以胡夫的大金字塔为例,围绕大金字塔构建了庞大的金字塔复合体:一个卫星金字塔、三个王后金字塔(从胡夫开始,王后开始修建金字塔),至少七个船坑(内有穿越天空绕太阳航行的船只)、一座与金字塔毗邻的葬祭庙、一条通往尼罗河谷的长长的甬道、一座河谷庙,以及金字塔东西各一座庞大的死者之城,国王的高级官员埋葬在这里的巨大石头马斯塔巴墓里面,像现代城市街道那样一行行地排列起来

 标准化阶段

第五王朝(约公元前2494年—公元前2345年)和第六王朝(约公元前2345年—公元前2181年),国王们延续了金字塔的传统。这一阶段,金字塔进入标准化阶段。前两个阶段,金字塔的规模没有共同性,金字塔复合体也差异比较大,以高度为例,胡夫金字塔高达14659米,谢普塞卡夫金字塔只有18米。到了金字塔标准化阶段,每一位国王仍然建造了一座规模较小的金字塔,规模趋于标准。

表1 标准化阶段的国王金字塔列表

从(表1)可见,12座主要金字塔中有5座金字塔的底座、高度和倾角几乎完全一致;有7座金字塔,底座保持在78~79米之间;有8座金字塔的高度在从47米~525米。第五王朝晚期的金字塔,尤其是第六王朝的金字塔,达到了真正的标准化。第五王朝的德耶德卡拉,第六王朝的泰狄,佩皮一世,梅伦拉,佩皮二世保持一致的金字塔建筑规格,高525米,底座边长7875米,倾角53度。上述诸位国王统治时长是不同的,比如德耶德卡拉39年,梅伦拉9年,佩皮二世长达94年,然而,他们的金字塔在外形尺寸上几乎完全相同。

同时,金字塔复合体的结构也趋于标准。

标准化的金字塔复合体

金字塔的建筑工艺又为之一变,中间不是全部用大石块构成,而是采用更小的石头和一堆碎石填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低劣的结构,更容易损毁;然而,埃及人用精良的外壳和较少的花费完成了同样的金字塔形式。

这一时期,金字塔在内部也有了新的突破。第五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乌纳斯的金字塔内第一次出现了“金字塔文”。“金字塔文”是写在金字塔房间的墙壁上,讲述了金字塔的意义,比如,每个金字塔都确保了普遍秩序规则、白天和季节的变化以及尼罗河的洪水。金字塔文也是宗教话语或咒语的集合,为了确保国王永恒的生存与健康而吟诵。从此,金字塔文成为一个传统,第六王朝的金字塔继承了这一传统。

第一个中间时期(约公元前2181年—公元前2055年),是一个混乱和动荡的时期,金字塔建造几乎停止了。仅仅只有第八王朝的一位国王艾比统治了两年,从而能够构建金字塔。艾比金字塔很小,只有约21米高,尺寸和布局上与以往的王后金字塔比较类似。这是刻有金字塔铭文的最后一座金字塔。因此,可以说,金字塔的标准化阶段终结于第八王朝。

 后期阶段

第一中间期的第九王朝,第十王朝和第十一王朝,迄今没有发现金字塔。

直到中王国时期的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85—公元前1795年),金字塔出现了复兴。第十二王朝的第一位国王阿蒙内姆哈特决定在一个新地点——利希特来建造王室墓地。于是,一座58米的金字塔接续起了古王国的传统,其后,第十二王朝每位国王都建筑金字塔。第十三王朝(约公元前1795年—公元前1650年),短短145年,竟有六十位甚至更多君主,因此,只有两座小金字塔已经明确与第十三王朝相关。第十三王朝和第十四王朝分别控制了尼罗河两方土地,埃及进入了混乱的第二中间期。这期间,金字塔的墓葬传统没有保持下来,迄今没有找到明确的皇室金字塔墓葬。

中王国时期金字塔的规模不再像前一个阶段那么标准,金字塔复合体的结构也相对比较简单,不是完全用石块构建的,而是用泥砖做核心。

金字塔建筑工艺的变化

到了金字塔的后期阶段,可能是由于第一中间期导致了部分技术的失传,中王国不得不在建筑金字塔中做了许多创新,比如,许多中王国金字塔内部用十字交叉的石头墙。尤其是塞索斯特里斯三世开始,金字塔精美外壳下采用泥砖作为核心。这导致了一旦外层石头被剥离,泥砖内核就会迅速恶化。这使现存的中王国金字塔的保存情况远远不如采用石头内核的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

金字塔的变化,也反映了中王国时期的政治、宗教和经济的变化。底比斯的阿蒙神兴起,和太阳神结合,形成了阿蒙·拉神,同时奥西里斯崇拜迅速发展,这些都逐渐影响了金字塔的意义。同时,由于经历了第一中间期的苦难,中王国把更多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在农业灌溉、港口建设和边境防御上,客观上,削弱了对金字塔的资源投入

进入新王国时期后,只有一座金字塔的回光返照。第十八王朝的第一位国王阿赫摩斯一世(约公元前1550—公元前1525年)在阿比多斯修建了埃及最后一座皇家金字塔。金字塔的核心由松散的石头和沙子组成,由于大部分石头外壳被劫掠走了,形状已不完整,估计最初的金字塔可能是底座525米的正方形,角度60度。但是,考古学家没有发现任何房间,有人认为是衣冠冢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对于埃及墓葬的转型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金字塔是纪念碑和神金字塔建筑工艺的变化庙长轴布局的一部分。建筑群的最上部是一座阶梯台地状的神庙,在沙漠的石壁上。或许这是对金字塔建筑群的最后一次致敬,从此墓葬形式转向了岩窟墓。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最重要的墓葬形式就此消亡。

 总结

金字塔建筑工艺的发展和演变深刻地体现出古埃及的政治、宗教和经济的转变。随着新的丧葬礼仪的兴起,金字塔终于走向了消亡。金字塔的发展和演变,正是古埃及文明的经济、政治、宗教等多方面逐步发展转型的集中体现。

首先,你这个金字塔应该是错误的

第5行应该从17开始

否则就凭这5行是看不出规律的

1。第八层有17个数

第一层是1个数,第二层是3个数,第三层是5个数

以此类推,那么第N层是2N-1个数

所以第八层是17个数

2。第一百层第七个数是9808

第一层第一个数是1

第二层第一个数是(21-1)+1

第三层第一个数是(21-1)+(22-1)+1

第四层第一个数是(21-1)+(22-1)+(23-1)+1

第N层第一个数是(21-1)+(22-1)+(23-1)++(2(N-1)-1)+1

从而得出通项式为:(n-1)(n-1)+1

第100层第七个数应该是:9808

3。第20009层最后一个数字是4036081

第1层最后一个数是11

第2层最后一个数是22

第3层最后一个数是33

以此类推

第2009层最后一个数是20092009=403608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2270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