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发展肌肉力量与体积一般3-6组为宜。
可以先从“徒手动作”开始,像是深蹲、保加利亚分腿蹲、单脚硬举、伏地挺身、引体向上、反式划船。组数及次数,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第一周:3组8次
第二周:3组10次
第三周:3组12次
第四周:3组12次。开始增加外在的负荷,每周约可以增加5磅。
像是硬举、划船、卧推、肩推的动作,则可以先从轻负荷开始进行。组数及次数的部份,一样可以参考上述的方式。第四周即可以增加负荷。依照超补偿原则,一般我们会希望一周训练3~4次,效果最为理想。每周动作可以增加 25 磅~ 5 磅的重量,前提是每次的动作都能够保持适当姿势,并完成预定的次数。
三周~四周会换一次课表(换动作),动作安排的注意原则一样。
上述的方式,我们是以安全(渐进原则)的方式来锻练身体。一般初学来说,这样的进行方式,进步的效果可以长达一年。这样训练内容,从滚桶放松、动态热身、爆发力动作、肌力动作及核心动作,通常在四十五分钟~一个半小时内完成。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器官,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 ,在神经系的指挥下,完成随意运动 。
1肌肉的形态结构
肌肉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类。
每块肌肉按组织结构可分为肌质和肌腱两部分。肌质位于肌肉的中 央,由肌细胞构成,有收缩功能;肌腱位于两端,是附着部分,由 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每块肌肉通常都跨越关节附着在骨面上,或一 端附着在骨面上,另一端附着在皮肤。一般将肌肉较固定的一端称 为起点,较活动的一端称为止点。
2肌肉的辅助结构 肌肉的辅助结构主要有筋膜、滑液囊和腱鞘,是肌肉周围的结缔组 织所形成的结构,有保护肌肉和辅助肌肉运动的作用。
3全身各部的主要肌肉 人体全身的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1)头颈肌:头颈肌可分为头肌和颈肌 。
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位于头面部皮下,多起于颅骨 ,止于面部皮肤。肌肉收缩时可牵动皮肤,产生各种表情。咀嚼肌 为运动下颌骨的肌肉,包括浅层的颞肌和咬肌,深层的翼内肌和翼 外肌。
(2)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
背肌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深层的肌肉较多 ,主要有骶棘肌。
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间肌。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是一扁平阔肌,呈穹窿形凸向胸腔,是主要 的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舒张时助呼气。
腹肌位于胸廓下部与骨盆上缘之间,参与腹壁的构成。可分为前外 侧群和后群。前外侧群包括位于前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和外侧的三 层扁阔肌,这三层阔肌由浅而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 、肌。后群有腰方肌。
(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为上肢肌和下肢肌。
A上肢肌:上肢肌结构精细,运动灵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 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于肩关节周围,有保护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其中较重 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为长肌,可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有肱二头肌、肱肌 和喙肱肌;后群为伸肌,为肱三头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多为长棱形肌,可分为前、后两群。 前群为屈肌群;后群为伸肌群。 手肌位于手掌。分为外侧群、内侧群和中间群。
B下肢肌:下肢肌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髋肌起自躯干骨和骨盆,包绕髋关节的四周,止于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为两群。 髋内肌位于骨盆内,主要有髂腰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 髋外肌位于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 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大腿肌分为前、内、后三群,分别位于股部的前面、内侧面和后面。
前群有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内群位于大腿内侧,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等。
后群包括外侧的股二头肌和内侧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为前、外、后三群。 足肌可分为背肌与足底肌
人体肌肉发达的基本原理
健美运动的目的之一,即发达人体肌肉。通过训练可使肌肉发达起来,这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了。但是通过训练,肌肉是如何增大的?
这就需要参与健美训练的同学来充分掌握。只有明白了锻炼与肌肉加强和增大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训练成绩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肌肉的增大过程实际是:训练——肌纤维遭到破坏——休息、营养——增大肌肉——再训练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也即人体肌肉是通过超补偿而发达起来的。大家知道,补偿是指为了修补某种破坏而使其回复到原来状态进行的有关活动。那么超补偿就是说不仅要使其恢复到原先状态,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强。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机会遇到骨折或跟腱断裂的伤害事故,在医疗的配合下,我们机体生理功能不仅有使骨骼和肌腱断裂之处连接起来使之尽快愈合的功能(补偿)并且还会对断裂部位输积更多的“建设材料”使其变得比过去更为粗坚,更为结实。这种现象一般在伤后治疗约6——7周后用X光照片可以清晰看到。而且一旦完全愈合后不会再以伤处出现同一现象,这即是超补偿。
健美锻炼的过程也即是一个由超负荷而达到超补偿的过程。如我们长时间不做引体向上,偶尔做一次,手掌就会发生磨伤或肿痛等现象,继续做下去,手掌就会逐渐适应,伤痛消失,手掌出现厚茧,这一使身体接受超过以习惯了的强度刺激的运动负荷称为超负荷,也只有超负荷才能引起超补偿。不破不立,肌肉的增大原理也即如此。形象的比喻如果在已有房子的位置上盖楼,那就必须先拆掉原有的房子,否则盖楼就是一句空话。人体肌肉的发达原理即这个道理,要使肌肉发达,必须先破坏掉原来的部分,训练的过程实际就是破坏肌纤维的过程,强烈的重量训练,使肌纤维遭到破坏撕裂,此一时期的肌肉实际是减少的。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锻炼后会有肌肉内暴涨,也确实看到体积增大呢?这是因为毛细血管扩充,肌肉内的血液量增大而造成的假象。要看到实际情况,是在一次剧烈训练的六小时后,如此时间对其训练的某部位肌肉进行围度测量,会发现比训练前的围度有减少。之所以在六小时后进行测量,主要使其“充血的假象”消失,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由于某部位的肌肉遭到“破坏”,机体就动员更多的的材料使之修复,来实现补偿或者是超补偿。这个过程也即休息和营养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训练后24小时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补偿),在此后的48小时内,身体连续进行超补偿。因此说,一次剧烈的健美训练,其部位的肌肉要经过三天的休息才能达到超补偿,这一点是每一个参加健美训练的同学需了解的。
超负荷的训练能引起补偿,但不等于超负荷的锻炼一定能产生超补偿的效果。在超负荷的对肌肉的强刺激过程中,人体的肌肉组织是在经受一种损伤破坏,而且必须得经过这种损伤破坏,才能使人体肌肉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新的修复、合成、增大。但是这种新的肌肉增长需要有一个基本保证,那即是人体内必须有充足的重建物质和合适的休息时间。就如上面谈到的“拆屋盖楼”之例,屋拆掉了,没有建楼的原材料,楼房也盖不起来。有了材料还得有一定的时间,两者缺一楼房都不能成立。肌肉建设也是同一道理,没有充足的重建物质(合理的饮食)和合适的休息时间,即是训练超负荷,也不一定收到超补偿的结果。
由于学习期间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学习、环境、训练条件经济状况,训练时间、休息和营养等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对训练后超补偿的实现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想锻炼产生最佳效果,不断提高,就必须因人而异的制定训练、营养、休息等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计划,才能收到投入时间,精力少,而收效大的锻炼效益。
那么如何测定自己的超补偿时间是否合适呢?那就是对自己的锻炼时间总重量、组数、次数、每组动作间的间歇时间,每次锻炼后的恢复情况,甚至将学习情况、饮食起居、脑、体力的劳动情况等完整的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体会,仔细分析这段时间内的训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确定自己的每次锻炼以多大的负荷锻炼效果最佳,休息多长时间才会引起超补偿。锻炼的频度过密或过疏,都不会收到良好效果。频度过密,超补偿甚或补偿尚未实现之前又进行锻炼,收效肯定不好。例如美国的健美明星 凯赛·伐奥托 在一段时间内就使训练误入歧途,认为训练多多益善,每周以五天的锻炼密度进行训练,结果肌肉非但没增长,反而退缩。后来减少了训练次数,最终赢得了美国先生称号。同样,锻炼频度过疏,如果超补偿已经实现,没有紧接进行锻炼的强度刺激,前次锻炼的效果就会降低,如果间隔时间过长或者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训练没有规律,前次的锻炼效果就会消失。所以说判定你对某部位肌肉进行剧烈锻炼后与下次锻炼的间隔时间(即让超补偿充分实现的时间)准确与否,是使锻炼获得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比如说判定你的两次训练之间休息两天最合适,那么你只休息一天或休息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