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联蛋白完整英文名是TITIN。
肌联蛋白是骨骼肌纤维中第三类丰富蛋白质,它的分子量为2700kDb(25,000多个氨基酸),长度为1μm,约占肌节的一半。肌联蛋白源自M线,并沿肌球蛋白纤维伸展,通过肌节的A带,最后到达Z线。
相关信息:
肌联蛋白抗体(Titin-ab)在诊断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T)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3例不同病理类型MGT和58例不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NTMG)患者血清中Titin-ab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的水平。
结果MGT组患者血清中Titin-ab阳性率为767%,明显高于NTMG组、其他疾病对照组和正常人组(P均<001);Titin-ab诊断MGT的敏感性低于胸腺CT/MR,但特异性高于后者(P<005)。
MGT患者Titin-ab与AChR-ab有明显相关性(r=0496,P<001),而MGH患者则不明显(r=0385,P>005)。结论Titin-ab是一种诊断MGT(尤其是上皮细胞型胸腺瘤)较为敏感、特异、简便易行的实验室参数,它可能在MGT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肌肉的解剖层次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子层次、细胞层次、组织层次和器官层次。 分子层次是指肌肉组织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即肌纤维。肌纤维是由许多蛋白质分子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分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结合和解离是肌肉收缩和松弛的基础。 细胞层次是指肌肉组织中的肌细胞。肌细胞是多核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许多肌纤维。肌细胞的收缩是由肌纤维的收缩所引起的。肌细胞中的肌纤维排列成了一定的顺序,形成了肌肉的纹理。肌肉的纹理决定了肌肉的力量和方向。
组织层次是指肌肉组织中的肌束。肌束是由许多肌细胞组成的。肌束的收缩是由肌细胞的收缩所引起的。肌束的排列形成了肌肉的形态和功能。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决定了肌肉的运动方式和效率。 器官层次是指肌肉组织在身体中的分布和组织。肌肉组织在身体中分布广泛,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骨骼肌是最常见的肌肉组织,它们负责身体的姿势和运动。平滑肌和心肌则负责内脏器官的运动和心脏的收缩。 肌肉的解剖层次是一个从分子到器官的层次结构。
健康的肌肉是由约73%的水和27%的蛋白质组成。人体肌肉量的多少比脂肪量的多少更重要。蛋白质在人体必要的热量缺乏时分解为能量。
肌肉是由肌纤维组成的,每根肌纤维是由较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每根肌原纤维,则由缠在一起的两种丝状蛋白质(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是蛋白质。
扩展资料
肌肉的作用
1、肌肉是防止关节痛的卫兵
我们的骨骼就像是一块一块的积木,积木和积木相接的地方就是关节,能把这些积木搭起来、固定住、不散掉,靠的主要是肌肉和关节周围的韧带。所以要想关节稳固,就要练好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肉强壮了就能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各种骨关节伤痛。
拿膝关节来讲,它的周围有很多的肌肉,这些肌肉帮助膝关节发挥支撑的作用。如果这些肌肉衰退,支撑身体重量的力量就会不够,膝关节就会变得不稳定,我们就会感到膝关节痛。
一些中老年人或者是长期坐着不活动的人,经常会出现腰背痛。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长期缺乏锻炼,使得他们腰背部的肌肉萎缩,力量下降,无法很好的固定腰背部的关节,从而造成小关节错位、椎间盘脱出等问题的出现。
2、肌肉是人的第二心脏
我们全身的血液循环是靠心脏一下一下的收缩,把血液挤到血管中,然后流遍全身的。健康成人的心脏1分钟可以送出7升血,但是由于毛细血管遍及身体各个角落,流进毛细血管的血液要回到心脏,单靠心脏这一个”泵”的力量就显得不够了。特别是小腿和脚部,离心脏最远。
因此,血从心脏流到脚尖,再流回到心脏的过程也较长,而且脚位于身体的最下端,所以流下去的血要是没有足够的压力,就很难顺畅地流回到心脏。
这时,小腿肚和脚部的肌肉像′泵”一样,压迫血管使血液往上流经由小静脉、静脉,最后流回到心脏,使人体整个的血液循环得以顺利。所以,肌肉素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肌肉越发达肌肉收缩越有力,就越可促使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促进血液循环。
3、“易瘦体质”的重要因素
很多女性羡慕别人可以吃很多的东西,但是却不容易发胖。各人体质不同决定着人的胖瘦,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人身体含有的肌肉比例不同。
虽说肥肉、瘦肉都是肉,但肌肉(瘦肉)和脂肪(肥肉)消耗热量的能力却不同,安静的时候同样重量的肌肉所消耗的热量是脂肪的3倍。公斤的脂肪一天只能消耗4大卡的热量,但一公斤的肌肉却能消耗12-15大卡。而在进行各种活动或者运动后,肌肉消耗的能量也会更多。
参考资料来源;-肌肉
简单的说就是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之间的相对滑动
肌动蛋白组成细肌丝,肌球蛋白组成粗肌丝
肌肉收缩系统中的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由神经冲动诱发的肌肉收缩基本过程:
a动作电位的产生。
bca2+的释放。
c原肌球蛋白位移。
d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的相对滑动。
e
ca2+的回收。
滑行学说: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相邻2线相互靠近,肌小节缩短,细肌丝向粗肌丝这间滑动,肌丝与其它结构并不卷曲缩短。
收缩蛋白包括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是由学者Kuhne于1859年首先报道的,半个多世纪之后,对肌球蛋白的生化分析才开始进行肌球蛋白是心肌粗肌丝的主要成分,分子呈杆状,一端具有两个球形区域,似豆芽的头部,由两条重链(MHC)和两对轻链(MLC)构成,是肌球蛋白重要生物活性所在地,另一端是一个丝状“尾巴”,由两股α-螺旋肽链绞在一起形成一种盘卷螺旋结构〔1〕肌球蛋白具有二个生物学作用:一是具有ATP酶活性,能裂解ATP,释放化学能;二是具有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能力研究表明心脏的MHC是由两种基因编码,即α-MHC和β-MHC基因,这些基因产物在肌球蛋白分子中形成二聚体,所以相应的有三种分子异构体存在,即V1(α、α同源体)、V2(α、β异源体)、V3(β、β同源体)由于α、β-MHCATP酶活性不同,因此不同的异构体之间所具有的ATP酶活性及收缩活性也不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主要由心肌所含V1或V3的量多少而决定,故肌球蛋白以V1占优势的心肌ATP酶活性最高,肌肉收缩速率最快,耗能也最多,而以V3占优势的心肌情况正相反,以V2占优势的心肌表现介于两者之间〔2,3〕肌球蛋白异构体之间的转换是心肌的适应性改变,是心脏本身负荷和能量供应两方面调节适应的结果V1通过增加心肌收缩速度来增加供能达到能量供求平衡,V3通过减少耗能而适应压力超负荷当能量供不应求时,肌球蛋白异构体向V3转化,使ATP酶活性下降,心肌收缩功能降低,表现为Vmax下降,最大张力正常,而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延长,心肌作功时耗氧量下降,结果使心脏在节能的情况下产生同样的张力,所以V3增加虽可使心肌速度变慢但是却提高了机械效率
正常哺乳动物和人的心室肌球蛋白异构体的分布与种属、年龄等因素有关成年人左心室心肌肌球蛋白以V3为主占60%~90%,而小哺乳类动物左心室心肌肌球蛋白以V1为主占60%~90%,人类和哺乳类小动物心房肌球蛋白以V1为主〔4〕
对心肌肥厚等病理状态研究显示,心脏肌球蛋白基因表达及蛋白异构中存在着可塑性,推测这可能是动物机体的一种适应反应,例如超负荷刺激引起大鼠心肌肥厚可诱导左心室β-MHC基因表达及V3肌球蛋白增多,结果使心肌耗氧降低,收缩速率下降,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的适应性反应〔5〕
与肌球蛋白相比,肌动蛋白结构及功能相对简单分子单体为球形,单体上有与肌球蛋白头相结合的位点,许多单体相互连接形成两条有极性的相互缠绕螺旋体
另有:
肌球蛋白
(myosin)
肌原纤维粗丝的组成单位存在于平滑肌中在肌肉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其分子形状如豆芽状,由两条重链和多条轻链构成两条重链的大部分相互螺旋形地缠绕为杆状,构成豆芽状的杆;重链的剩余部分与轻链一起,构成豆芽的瓣被激活后,具有活性的、能分解ATP的ATP酶其分子量约为51万在粗丝中,都是分子的头朝向粗丝的两端,呈纵向线性缔合排列、
肌动蛋白是一种中等大小的蛋白质,
由37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并且是由一个大的、高度保守的基因编码单体肌动蛋白分子的分子量为43kDa,
其上有三个结合位点一个是ATP结合位点,
另两个都是与肌动蛋白结合的结合蛋白结合位点
肌动蛋白至少表达成6种异构形式,分为α、β、γ三种类型根据等电点的不同可将高等动物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分为
3
类,α
分布于各种肌肉细胞中,β
和
γ
分布于肌细胞和非肌细胞中有三种
α
肌动蛋白(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一种
β
肌动蛋白和两种
γ
肌动蛋白(γ
平滑肌和
γ
非平滑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