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形成已经超过46亿年了,公转几十亿圈,轨道上的物质早就被清空了。就是说,以百万年为单位的话,地球的质量和直径并没有增加(事实上质量还降低了)。形成沉积层的原因不是太空物质沉降,而是 造山运动与风化作用互相较劲的结果, 属于地球“内部事务”。至于为何“古深今浅”,很简单,后来居上嘛。
沉积物质从何而来。地球有厚实的大气层,还有液态水,所以高山、高原的物质会不断被风与水剥蚀,变成小颗粒,被搬运到低平处沉积下来。大气与水这些流体因素总在削峰填谷,想方设法把地球打磨成一个完美的球体。
图:
黏土、砂石等不同成分组成的沉积层。
不过与此同时,地球内部的力量又在迫使山脉和高原继续抬升,并通过拉伸或挤压地层,制造新的山脉与沟壑。
图:山脉的形成。
这两种力量已经这样互相作用了几十亿年,结果谁也没压过谁,倒是造就了大范围的沉积区域。比如黄土高原吧,这个地方中生代时期是个巨大的内陆盆地,后来周围山脉剥蚀下来的碎屑不断在此堆积,填平了盆地。加上地层抬升,这里渐渐成了一片高原。
本着“谁高削谁”的原则,风和黄河开始从这里向东、向南搬运物质。它们大量地搬,黄土高原则以每年抬升20毫米(印度板块挤压导致的)作为回敬。所以最后,我们得到了一块肥沃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也没见变矮。
图:广阔的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形。
自然沉积与“考古层位学”。考古层位学主要以地层中 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 为研究对象,比如陶片、房基、建筑遗址什么的。遗存物的埋藏深度便是判定文物年代的重要依据。
以华北平原为例,仅每年的沙尘暴,就会让这片平原“长高”01至5毫米,而人类世代聚居的地方每年“长高”得更多。这些人造沉积物质中,炉灰、建筑垃圾、生产垃圾是主流,这些废弃物平均每年可以让地面升高5毫米以上。后来房屋翻建,旧的基台便被留在下面了。
图:各个朝代形成的沉积层,年代越
近埋藏越浅。
另一个因素是频繁改道的黄河。黄河每次决口都会淹没大片土地,村落城市被冲毁,建筑物只剩墙基,埋在厚厚的泥沙之下。灾难过后,居民又在新地层上重建家园,原来的遗址便沉睡在地层之下了。
不会增重增大,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的质量会变轻直径会变小。
虽然地球一直在捕获宇宙尘埃,但是地球每分钟都会有大约181公斤氢气和3公斤氦气逃逸到太空中,相比捕获的宇宙尘埃简直是毛毛雨啦,典型的入不敷出。
但是,不必杞人忧天,因为地球磁场的保护,逃逸的只是轻质的氢气和氦气,最重要的氧气和氮气以及二氧化碳等重质大气是不会逃逸的。
火山爆发、地震以及海洋生物的活动会补足逃逸掉的大气。
总之地球永远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直到人类永生之年都见不到的N年后,地球达到了入不敷出的极限后就会开始逃逸其他重质大气,地球就变成现在的金星了,因为只有最重的二氧化碳不会逃逸。
越是古代的东西埋在地下越深,是不是地球还在增厚,增重,增大?
第一个称地球的人:时间退回到1731年得10月10号,在一个英国贵族家庭诞生了一位名叫亨利·卡文迪许的孩子,但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豪后代,却在学习领域打出了一番天地,第一个通过间接方式估算出地球质量的人便是他。
任何时代、任何出生的人都会有自己的“难题”,亨利·卡文迪许刚好又身处自然科学快速发展的年代。而他和其他科学爱好者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那就是怎么将地球的质量称出来!从当时的记录来看,地球的半径、表面积和体积大概都有了基本估算数据,分别是6400千米、5 1 10¹⁴平方米和1 08 10²¹立方米,那地球的质量到底是多少?
之所以亨利·卡文迪许会被称为第一个称地球的人,当然是因为他在1798年的时候通过复杂而巧妙地实验间接估算出地球地质量,即:596 10^24千克。只不过这个质量一定不是地球的准确质量,正如他在计算的时候就忽略了地球的非球形对称结构。
与此同时,尽管我们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所计算出地地球质量是5965 10²⁴kg,并进一步得出地球地平均密度在552g/ ³左右。但是,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庞大且结构复杂的椭圆形球体,各空间物质的密度大小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目前公认的地球质量也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数值,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答案。而且,即便时间在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或许人类都没办法测量出地球真正的质量到底是多少。
越是古代的东西在地下埋得越深?有没有反面例子?如果是真的对考古很感兴趣的人应该知道,古代物件在地下的埋葬深度和年代的久远程度并没有绝对关联,反而与物件主人当地的习俗和地质变化密切相关。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并在地球上成为绝对的主人,除了我们拥有更发达的头脑以外,还与文字记录的发明和出现有关。即便我们无法穿越到古人生活的年代,但却可以从现有 历史 记录中了解当时的大事记和风土人情等。
实际上,不管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古代 社会 ,还是大家如今生活的年代,其实绝大多数人一直都有“埋于地下”的执念。所以,即便如今城市很多地方都被要求火葬,但很多农村其实都在继续实行土葬。再往小的方面说,如果谁家宠物因为不治之症而选择安乐死,那么,它的主人有很大概率都会找一个地方将其埋入土坑。
我列举这些只是想要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古代的东西本来大多都埋葬在地下,包括当年那些需要给皇帝殉葬的妃嫔们,尤其是人殉特别兴盛的殷商时期。尽管古代人殉现象在周礼被推行以后得已减轻,却又在春秋时期再次复燃,直到秦国时期才被正式废止这种惨无人道的人殉条例。
如果大家去过西安,那很大概率都去看过秦始皇兵马俑,要知道那些在坑中站立着的兵马俑距离现在已有两千多年时间,但是坑位的最底部距离地面其实并没有多高。要说对比那些不同年代埋葬品和当地地面的高度,那秦始皇兵马俑可能还不是很多距离现在只有几百年的葬品的对手。所以,如果直接说越是古代的东西在地下埋得越深,那么,这句话本身就有失偏颇。
地球是不是一直在变大?地壳的厚度是多少?地球是不是一直在变大,这个问题其实要看是什么时间段,如果是地球形成初期且还未完全成形的时候,那地球的确是在逐渐变大,因为它至少需要清楚自己运行轨道上的障碍物。但很明显,那个时候别说地球上有没有人类,任何已知生命体都不可能在地球上存在,因为那时的地球和目前太阳系中的其他类地行星一样,同样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不适合生命繁衍生息。
但是,地球并不会一直明显变大,因为,地球虽然可能偶尔接收到宇宙中的其他物体,比如火星陨石。但是,地球的大气物质这些也会逃逸,所以从整体来看,地球的质量并没有明显的减小或增加,而是维持相对稳定的质量持续运转。目前公认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左右,但大陆一直是地壳厚度值最大的地形,平均水平在39到41千米的样子,青藏高原就是已知地球上地壳厚度最大的区域,预计此处的最大地壳厚度大约有70千米。
那么,为什么有些古代东西的确埋葬深度很深?如果撇开当时的人文风俗不说,那么很可能就与当地的地质变化有关。我们平时很难看出山的高度有没有变化,只不过是因为一个人的一生往往都只有短短数十年,当时,当时间长度被延长到上千年、甚至上万年,那么,沧海变桑田这样的景观就会真实上演,所以科学也难以解释。
地球地表的地质变化,其实一直都受到地球内力的作用,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变化都会受到地球内里的影响,而地表的高低起伏都与此有关。所以,年代久远的年代所埋葬的物品,很可能在多年之后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地质变化,然后才被埋在了比当时更深的地下。但这一点更普遍地发生在古代生物化石身上,因为这些生物曾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远比人类祖先留下物品的时间更久远。
人人都见过锅里沸腾的水吧,上下翻滚,地球也像一锅沸腾的水,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沉,只不过上下翻滚过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缓慢。海脊就是陆地“沸腾”上升的主要源泉,不断涌出地幔向两侧推移抬升,形成不停漂移的地壳板块,经历亿万年后最终又下沉融入地幔,而海水就像飘浮在沸腾的陆地上面的厚厚一层油。这个解释够形象吧!火山相当于陆地沸腾时冒出的气泡,是陆地上升的次要源泉。地壳整体上抬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必然会整体上下沉,但是局部地方也会因挤压变形、断裂错位地震等作用而又有可能发生与整体运动趋势不一致的局部抬升或下沉现象。总之在地壳下沉的地方,沉积物必然会不断掩盖而越来越厚,埋藏进去的东西也必然会埋得越来越深。
地球确实在增厚增重,因为宇宙里的尘埃,彗星,小行星还不时落在地球上,日积月累。但化石埋在地下的主要原因是沉积作用,风和水不断把泥土和岩石从高处带到低处,把低处的事物掩埋,形成化石。
看了之前的回答,大家多多少少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总感觉少了点科学的味道。这里我尝试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您说的很对,确实是古代的东西越堆越多、越堆越厚。但是研究发现随着地壳增厚的过程,压力越高,压的越实,地壳等温面在不断下移,导致深部岩石圈密度比周围地幔要大。由于上面的岩石比下面的重,所以上面重的岩石掉到下面地幔去了,这就是地质上说的 地壳拆沉模型 。所以当地壳增厚到一定厚度的时候,它就会掉下去,然后以岩浆的形式回到地表,也就保证了地球的大小基本不受影响了。
另外,虽然地球或多或少会收到一些陨石啥的,但是毕竟陨石含量还是很有限,外来宇宙物质基本不会对地球的大小及重量带来啥影响。并且,地球的大气其实也是在不断逃逸的,也就是说地球的大气圈其实也在减少的。所以地球有得有失,总体质量应该没有啥变化。
越是古代的东西埋在地下越深,是不是地球还在增厚,增重,增大?
越古代的东西埋藏越深是由于地理的自然迁移或人工迁移形成的,比如开封现在城下有7层古代城址,就是因为古代黄河泛滥,开封城淹没后新城重建在旧城遗址上,这样一层一层叠加形成了现代的开封城,这是黄河泛滥黄土自然迁移覆盖了原来旧城城池形成的,并不是地球的增厚或增重形成的。
海脊就是陆地“沸腾”上升的主要源泉,不断涌出地幔向两侧推移抬升,形成不停漂移的地壳板块,经历亿万年后最终又下沉融入地幔,而海水就像飘浮在沸腾的陆地上面的厚厚一层油。这个解释够形象吧!火山相当于陆地沸腾时冒出的气泡,是陆地上升的次要源泉。地壳整体上抬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必然会整体上下沉,但是局部地方也会因挤压变形、断裂错位地震等作用而又有可能发生与整体运动趋势不一致的局部抬升或下沉现象。总之在地壳下沉的地方,沉积物必然会不断掩盖而越来越厚,埋藏进去的东西也必然会埋得越来越深。
不是地球在增厚,增重,地球表面便不是完全平坦的,那是存在地球内里和太阳的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就是现在形成的高山等等,而外力的作用如同沙化等把沙漠的小山丘变成细沙,但目前地球不是平坦的说明内力作用大,地球无时不在运动的,所以风化沙化也无时无刻在作用,那么原先的土壤就自然随时间被这些风化沙化作用增厚了,其实是地球内部此消彼长的过程
何谓埋?或土或沙,掩盖为埋。土沙何来?风吹水冲,高处沉来。来处为高,本处就低。低处是埋,高处是露。高处土沙,移到洼地,高地原来深埋的东西露出地面,古老的岩石、化石,从地底暴露到地面。洼地里地表的东西,逐渐被沙土尘埃掩埋。苍天桑海,天道轮回。一方是掩埋,另一方却是出露。地球也没增重,也没增厚。内部循环变化而已。
地球确实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太空落下的尘埃。古代东西不完全都是越古老越深。
还和地理结构,气候,认人为因素很多条件有关系。比如地震会把更早沉淀东西,地质抬升。从而让现代人发掘出更早的文物。
不是的。越古代的东西埋藏越深是由于地理的自然迁移或人工迁移形成的,比如开封现在城下有7层古代城址,就是因为古代黄河泛滥,开封城淹没后新城重建在旧城遗址上,这样一层一层叠加形成了现代的开封城,这是黄河泛滥黄土自然迁移覆盖了原来旧城城池形成的,并不是地球的增厚或增重形成的。
虽然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埋在很深的地下,但并不是说地球就还在增厚、增重、增大,可以说地球的体积、质量基本没有什么改变,如果说要有改变也是要以百万乃至千万以上的年代来看才会有改变的,而我们人类 历史 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
至于说很多古代的东西埋在地下深处,一方面是当初就埋得很深,如墓葬或宝藏,主要是为了防盗。另一方面,在人们的生活区域,很多埋在地下的东西会越埋越深,如城市内的路面,每次大修时,很少往下挖,总是在不断的加高,而这也引起周围的地面被人们不断的填高来适应路面,地下的东西也就越埋越深。再一方面,低洼的地方总是在不断的淤积,埋在下面的东西也就越埋越深了。
当然,人们埋东西也不会埋在高的地方,高的地方容易因为风霜雨雪的浸蚀而导致土层剥落,露了出来。很多地下埋藏物或化石就是这样被发现的,我们也不能说地球就是在减小。
地球确实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太空落下的尘埃。古代东西不完全都是越古老越深。
还和地理结构,气候,认人为因素很多条件有关系。比如地震会把更早沉淀东西,地质抬升。从而让现代人发掘出更早的文物。
第一,生活方式。这里先不谈,吃饭或者锻炼等技术性的原因,先务虚一下。小鉴反思自己为什么大学期间一直胖不起来,觉得大学期间身心处于一种“漂泊”的状态,虽然不一定表现为紧张,但心里的焦虑一直存在,论文没写,工作没定,终身大事没定,都会让身心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小鉴提出,“不稳定”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增重。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很多朋友年轻的时候一直很瘦,谈了恋爱、结了婚、或者工作定下来之后则很快变成了胖子,当然小鉴在这里不是让大家都变成胖子,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即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痩人增重,因此,小鉴提醒大家,要增重,先“稳定”,所谓“心广体胖”。
第二,饮食结构调整。除了务虚的方面,下面说一下务实的,每个人可以做到的方面。饮食结构的调整,包含两个方面,首先,从三餐变成多餐,增重必须要加大热量的摄入,因此,原来的三餐调整为多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热量的摄入,说白了就是“想增重,得多吃”。其次,加大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比如可选的有鸡蛋、牛肉、牛奶等,这对于增重是一个基础性的作用。

第三,力量锻炼。想要合理增重,光吃还是不够的,吃太多也可能有变胖的风险,因此一定的力量训练必须保持。办一张健身卡,每周争取3次力量训练,每次专门练一个部位,特别应该是核心力量的训练,这样可以让整个身形看起来壮一些。比如每周一、三、五锻炼,周一练胸、周三练腿、周五练背,这些都是核心力量的训练,对于全身肌肉的增长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于这三个部位的训练对应的经典动作就是卧推、深蹲、俯身划船。不要小看这些经典的动作,坚持下去会有效果。

第四,好好休息。在生活中,增加了食量、加入了运动之后,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要好好休息。这对于肌肉的增长非常重要。每天保证睡足7、8个小时,不仅有利于肌肉的增长和身体的修复,还有利于身体在睡眠中的自我调整,适应一种增重状态下的生活方式。而且反过来看,只有休息的比较充分,才有力量继续力量训练,继续“奔走”在增重的“征程”上。

第五,增重小贴士。还有一些小技巧不列入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些零散的建议。首先,早餐一定要吃,改变不吃早餐的坏习惯。其次,在正餐之外的多餐,可以加入酸奶,坚果等小零食,有利于体力的恢复以及热量的摄入。再次,多喝水,每天保证喝够三升水。最后,力量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都要有一定的进食,香蕉是一个好选择,可以快速补充体能。
一、减灾增产效果
今年我市是一个典型的以低温冷害为主、多灾并发的特大灾害年。春季遭受低温冻害,使正值蕾苔期的油菜遭受冻害;夏秋两季,我市又遭受低温、洪涝、寡照等多种自然灾害,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气象资料,今年8月份我市日均气温236℃,比历年同期低32℃,上、中、下旬日均气温分别比历年同期低26、31、39℃,特别是8月14日至23日出现了连续10天的低温阴雨天气,20日的日均气温仅为151℃,是有史以来的最低值;8月份降水量2629mm,比历年同期偏多1481mm,多129%;日照时数1404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少30%。按照国际国内农业专家对低温冷害年的划分标准,8月份日均气温下降1℃,为低温冷害年,下降2℃以上为严重的低温冷害年,象我市今年的天气情况,就是严重的低温冷害年。长期的低温、阴雨、寡照,正值水稻抽穗、扬花、灌浆期和玉米的开花授粉、灌浆期,造成水稻结实率下降,玉米秃顶加长,千粒重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但是,地膜覆盖技术却发挥了抗灾避灾的巨大功效,从产量结构三要素分析,突出表现在:
(一)地膜玉米早播早发、抗旱避灾、增粒增重、再创高产。以鄂玉10号为例,地膜覆盖秃顶度为675px,比露地栽培短70px,穗粒数617粒,比露地栽培多215粒;千粒重2925克,比露地栽培提高52克;纹枯病为3级,比露地栽培低15级;玉米大、小斑病为2级,比露地栽培低15级。全市共推广两膜玉米862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844% ,平均亩产2831公斤,比露地直播亩增95公斤,增505%,共增产玉米8189万公斤,由此促进全市10215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2673公斤,比历史最高单产的1996年提高123公斤,总产达到273亿公斤,比2004年增产056亿公斤,增258%。其中地膜全覆盖305万亩,平均亩产328公斤,再次达到高产水平,比露地玉米亩增1399公斤,增704%;育苗移栽557万亩,比露地玉米亩增704公斤,增374%。竹山县推广地膜全覆盖玉米6万亩,平均亩产高达4055公斤,比该县的1845万亩露地玉米平均亩产高2854公斤,增238倍;地处海拔1500米的郧西县湖北口乡坎子山村,推广地膜全覆盖玉米2170亩,平均亩产3195公斤,比露地玉米亩增1165公斤,增574%。
(二)地膜水稻增温促发、除草保肥、增穗增粒、大幅增产。据调查分析,通过地膜覆盖,增温促长,使水稻早蘖、低位蘖增加,生育进程加快,提早进入抽穗扬花期,有效地躲过了低温冷害。地膜水稻在7月底至8月上旬已齐穗、扬花,比常规栽培提早10天左右,亩有效穗平均增加36万,增长211%;地膜水稻平均结实率85%,比常规栽培提高20个百分点;穗实粒为1247粒,比常规淹水多272粒,多308%。千粒重为267克,比常规栽培提高15克;平均每穗的稻曲病粒数为5粒,比常规栽培少7粒。全市推广地膜水稻23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448%,平均亩产4778公斤,比常规淹水栽培亩增1413公斤,增42%,增产幅度比历年提高10个百分点,是地膜水稻推广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一年,共增产稻谷332055万公斤。房县推广地膜水稻645万亩,平均亩产501公斤,比常规栽培水稻亩增产238公斤,增905%,该县红塔乡三海堰村车平尤26亩直播地膜水稻,平均亩产7293公斤,比对照亩增产337公斤,增859%;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蒿口村,推广直播地膜水稻200亩,平均亩产5247公斤,比常规栽培亩增产1219公斤,增303%;地处海拔750米的郧西县湖北口乡庙川村农户刘宏生15亩地膜水稻,平均亩产高达695公斤,创当地水稻高产新记录。
(三)覆盖领域实现了由旱作到湿作再到水作的三次突破。全市上下围绕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将地膜覆盖的作物向水稻、油料、烟叶、蔬菜、中药材和其它经济作物扩展,我市的地膜覆盖技术已经由旱生作物(玉米、洋芋、花生等)发展到湿生作物(水稻)和水生作物(莲藕),实现了地膜覆盖的三次突破。全市共推广地膜洋芋65万亩、地膜油菜6万亩、地膜花生32万亩、地膜尖椒28万亩、地膜莲藕06万亩。竹山县推广地膜烟叶18万亩,亩增产65%,且烟叶等级比露地栽培提高3级,亩增纯收入320元。针对中高山地区中药材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看好的新形势,我们组织全市农业部门开展中草药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不仅增产幅度高达40%左右,而且品质明显提高,出售价格上涨。今年全市推广地膜中草药达3万亩,为中高山农户种药致富增添了一项新的措施。
二、主要做法
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之所以成效巨大,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涉农部门大力支持、市县配套落实“以膜代补”政策,保证了地膜的低价足额供应。
(一)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把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作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狠抓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和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措施来抓。一是落实扶持资金。市委、市政府将地膜覆盖“以膜代补”专项资金150万元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并督促各县(市、区)1:1配套150万元,用于统一调运地膜,为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提供了物资保障;二是深入实地检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到地膜覆盖技术的主要实施乡镇检查督办,为地膜覆盖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除此之外,农业部、科技部、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也多次亲临我市,指导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工作,对我市的实施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并将地膜水稻技术作为全省2005年十大实用技术在全省推广。
(二)狠抓供膜服务。农业财政紧密配合、协同服务,确保了地膜保质、保量、低价供应到实施农户。一是财政部门在预算没有下达之前,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提前借支100万元周转金,用于调运地膜;二是农业部门组织专班,经国家农业部推荐和我们实地考察,确定了信誉度高、产品质量好的焦作咏春和济南三塑为我市的供膜厂家,确保了全市农民朋友用上了质优价廉的农地膜。在供膜过程中,市农业局通过《十堰日报》对全市财政补贴后的供膜价格进行公示,对实施农户进行登记造册,并将其公示上墙,实行“阳光操作”,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实施农户。
(三)大办示范样板。在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实施过程中,农技人员与农民心贴心,不断提高和完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通过“政技物结合、膜种肥配套”,狠抓了地膜玉米、地膜水稻、地膜油菜、地膜中草药、地膜莲藕等示范样板的落实工作。房县农业局组织技术骨干,长驻乡镇,举办了千亩两膜玉米、千亩地膜水稻示范样板;竹山县农业局在宝丰镇举办了百亩地膜莲藕、千亩地膜水稻示范样板,在洪坪、柳林、双台等地举办了千亩两膜玉米示范。据统计,全市参加地膜覆盖技术推广的农技人员达386名,发放技术资料16万份,举办样板128个,总面积达32万亩,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地膜覆盖技术的平衡发展。
(四)开展科技创新。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开展科技创新,才能使地膜覆盖技术永葆活力。我市是地膜玉米、地膜水稻、地膜莲藕、地膜油菜技术的首创地,今年重点围绕地膜水稻技术开展三项创新性研究:一是研究直播地膜水稻。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早熟、省工、节支、高产、高效,目前已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列为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技术研究项目。今年6月,农业部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水稻优质高产技术培训会议”上,我局在会上重点介绍了直播地膜水稻技术,与会领导和专家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深表乐观,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试验示范力度。二是开展地膜水稻N素和水分管理研究。本研究的重点是提高地膜水稻N素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CH4、N2O等有害气体排放,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三是开展水稻育秧剂“旱育保姆”、免耕抛秧等技术的试验示范,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群众积极参与。今年我市农业多灾多难,在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和大灾面前,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有力地保证了大灾之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三、几点建议
我市正处在温饱农业向小康农业过渡的发展新阶段,面临着巩固温饱成果和推进调整增收的双重任务。当前,全市仍有近40万初步解决温饱但很不稳定的贫困人口,这些人多分布在生产、生态、气候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高山、二高山地区。地膜覆盖不仅是科技抗灾的重要措施,而且是科技扶贫的重要内容。今年的实践进一步证明,虽然农业遭受损失很重,但是由于地膜技术的推广,创造了不少灾年不减产、不减收的典型,对我们启示很深。为了巩固我市农民的温饱成果,我们建议:
(一)坚持扩大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多灾的市情,离不了管用的抗灾技术,这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我市是一个以低温冷害和干旱缺水为主的多灾地区,自然灾害长期制约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多年实践反复证明,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是保温抗寒、保水抗旱、早熟增产的关键技术,是众多抗灾技术中最有效、最廉价、最容易推广的技术。同时,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和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需要,是巩固温饱成果和推进调整增收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在十堰山区搞不搞地膜覆盖,不是收多收少的问题,而是有收无收的问题。
(二)坚持“以膜代补”的扶持政策。今年我市农业遭灾很重,特别是二高山以上地区的水稻、玉米不能正常成熟,为了实现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的目标,我们建议,继续坚持“以膜代补”的扶持政策。这一扶持政策不仅得到了国家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而且深受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是花小钱、办大事的举措,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市委、市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其政治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容低估。如果这项政策萎缩,地膜覆盖这项成功的技术推广将会滑坡。
(三)坚持配套服务的推广方略。在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的过程中,各地坚持科技创新,着力技术攻关,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完善了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了相关技术的配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膜、种、肥配套服务,综合输入的推广措施,才能提升地膜覆盖技术的科技含量,提高覆膜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拓展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领域。
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与技术,是指各种牧草及其个体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减少种间竞争,保持人工群落的中间平衡性和群落的稳定性。
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有下述几种:播种方法选择取决于牧草对光、土壤通气的敏感性,荫蔽忍耐程度,根系结构特性及其在土壤中各层的分布情况,根据这些确定不同土层中利用营养物质的可能性。
1、同行条播各种牧草同时播于同一行内,行距通常为75~15cm。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一次完成播种任务。
缺点是由于各草种籽粒的大小不等,难以保持各自的播种量,并造成种苗相互争,彼此抑制,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表现出良好种间协调性的草种,如紫花苜蓿与草地羊茅宜同行条播。
播种时如混播成原种子大小相近,可先将两草种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后加入种子箱内播种。
否则,将一种加入种子箱,另一种加入肥料箱,播种量按要求调好,直接播种即可。
2、交叉播种先将一种或几种牧草播于同一行内,再将另一种或几种牧草与前者垂直方向播种,一般把形状相似或大小近等的草种混在一起同时播种,分期播种时多采用此法。
3、间行条播又分窄行间行条播及宽行间行条播,前者行距为15cm,后者行距为30cm,人工或两台条播种机联合作业,将豆科和禾本科草种间进行播下。
当播种三种以上牧草时,一种牧草播于一行,另两种播于相邻的一行,或者分种间行条播,可保持各自的播种深度,出苗整齐。
宽窄行间行条播时,15cm窄行与30cm宽行相间条播。
在窄行中播种耐阴(如鸭茅),或竞争力强的牧草(如披碱草、老芒麦等),宽行中播种喜光或竞争力弱的牧草(如豆科牧草草)。
该方法可减少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在建植期间的竞争。
间行混播时,加种之前把种子箱和肥料箱内不需要的排种口和排种阀门堵起来,而后分别加入种子,进行播种。
两种牧草一次播完,节省机力、人力。
混播成员分别或混合后人工或用撒播机撒播在田地中,也可用条播机撒播。
播种时,将播种机的输种管、开沟器卸下,使播种箱中混合好的种子均匀地自然撒落于地表。
播前要将土壤镇压一遍,播后立即用圆盘粑轻粑一遍,进行覆土。
轻粑的角度越大覆土越深,播后耙,角度不宜太大,以免覆土过深。
一般打2个角度即可,而后再行镇压一遍即可。
混播牧草种子: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牧草没有明显的株行距与赤地,牧草分布较均匀,便于生长。
但撒播须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以防种子被吹走。
土壤干旱,墒情不好的地块,撤播往往造成晒籽,致使出苗不全,不宜进行。
该法用种量多,各草种难以均匀分布,也不易满足各自要求的覆土深度,影响发芽出苗,除建植草坪外多不采用。
4、撒播与条播结合一行采用条播,行距15cm,另一行进行较宽幅的撒播。
禾草、大粒种或直立型牧草多采用条播,豆科、小粒种或蔓生牧草多采用撒播。
该法工序多,撤播播种质量差,故也极少采用。
二、播深的控制较大粒牧草种子,如红豆草、老芒麦等一般播深3-5cm,谷物播种机可以达到这种要求,不必做特别调整。
一些小粒种子,如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等,播深不能超过2cm,但谷物播种机深浅调节机构调至最浅位置,其自身重量及弹簧张力也可使播深达4cm为克服这一弱点,在春翻地上播种时,要去掉播种机的升缩弹簧,因为春翻地未经过一段时间的塌陷,土壤松散,否则,不能保证播深2cm以内。
在秋翻地上播种时,由于经过一个冬春的休闲,土壤比较紧实,播深便于控制。
因此,播前镇压,使土层紧实,便于控制播种深度。
关于牧草混播技术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您是其它地区,想了解牧草种植的,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会给您及时回复,也可以联系我们,种子帮,帮您选择更好的种子。
种植牧草要因地制宜,更多牧草种植可以关注种子帮!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增肥方法: 中国医学认为,体病多因脾胃功能低下,气血不足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强劲。反之,则身体消瘦,肢软乏力。医治体瘦先要排除因甲亢、肝病、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然后采用中药治疗,会有很好的效果 瘦弱测试 一个人是胖是瘦不是凭眼睛看就能测算的,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算出自己是否瘦弱了点:用身高的厘米数减去100后乘以09,得出的答案就是本人标准体重。如个人身高180厘米,标准体重就是(180-100)×09=72公斤,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10%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你的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以上,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偏瘦了。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体重过轻与遗传因素有关系,同时,一些情绪容易亢奋的人,由于内分泌的影响就可以加速热量的消耗。有些人容易紧张,结果可能是漏掉一餐或者食欲不振,一次损失上千卡热量自然不在话下,这样肯定不会胖。 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过轻,身体过瘦,首先要查一下是不是疾病的潜在影响。如甲状腺、糖尿病、肾上腺、消化系统疾病等,都容易造成体重过轻。排除了疾病的情况,才可以实施增肥计划。 身心愉快 瘦弱男女在饮食方面,有不少都存在挑食和偏食现象。因此,应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增加膳食的摄入量,膳食应丰富多样。多吃碳水化合物,面食最管用,此外,高蛋白食品、蔬菜和水果一样都不能少,平日里更要口不离那些健康的零食,如花生、奶糖等,喝完啤酒再喝点果汁也是不错的主意。 在摄入足够蛋白质的情况下,宜多进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糖类等)较丰富的食物。这样,多余的能量就可以转化为脂肪储存于皮下,使瘦弱者体态健壮起来。胃肠功能较弱的瘦子,可选择鸡、鸭、鱼、羊的肝脏来食用,除此,鱼类也易消化和吸收。 饮食多样 要想增肥,首先应当做到科学增肥,为健康增肥。平衡饮食外,还应保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人的睡眠若比较充足,胃口就比较好,而且也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少瘦人喜欢过夜生活,动不动就玩个通宵,第二天又要强打精神去上班,严重影响了睡眠的质量,这样下去不瘦才怪。 还要注意的是个人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想不开、超出人体负荷的“疯狂”学习或工作等,都会使人愈加消瘦。相反,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助于增肥。 适当运动 对于那些长期坐办公室的瘦人来说,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这不仅有利于改善食欲,也能使肌肉强壮、体魄健美。人体的肌肉是“用进废退”,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肌肉纤维就会相对萎缩,变得薄弱无力,人也就显得瘦弱。 在运动方式上,慢跑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人在慢跑的时候肠胃蠕动次数明显增多,这样可以消耗人体能量,在进餐时胃口就好。一般来说,大运动量运动、短时间运动和快速爆发力运动都能起到增肥效果,也是欲减肥的人最应忌讳 附:食物增肥一方 山药粥 成分:山药、乳酪、白糖。 其制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山药性味甘平,可补虚赢,长肌肉、润皮毛,为治消瘦、美容之妙品。乳酪可养肺润肤、养阴生津。两者合用,可健运脾胃,资助化源,故于虚瘦病人,效果甚佳。 常常听到体瘦者抱怨,现在减肥药满天飞,就是没有增肥药。其实,一般瘦弱欲增肥健身,无需求助于药物,只要恰当饮食,用食疗来调补,就能收良效。 体瘦之人,多有阴虚、血亏津少,故饮食上宜多食甘润生津之品,如牛奶、蜂蜜、鸡蛋、鳖(甲鱼)、海参、银耳等。常用有效食疗方有:核桃牛乳饮,蜂蜜饮料,海参膏,龟肉百合红枣汤,甲鱼滋肾羹,参麦甲鱼,银耳鸽蛋,百合鸡子黄汤等。 阴虚往往内心热,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等。 1均衡的饮食 可以使用奶油或其它食用油、果酱、糖类等高油脂、高糖类食物来增加热量,虽然体重增加较为快速,但长期或过量食用,会破坏食欲,并可能带来慢性疾病危及健康。采用均衡饮食及渐进式的增加食量,避免强迫性的供给,破坏食欲。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3改变进餐的程序 先吃浓度高,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再吃其它食物。 4选择适度烹调的食物 选择经适度烹调的食物,如:蒸、炖、卤、炒、煮等,避免因油炸、煎、烤等导致食物坚硬,不易消化。 5保持心情愉快,布置良好的进餐环境,集中精神用餐。 紧张和焦虑不但影响食欲,肠胃道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好,代谢率提高相对地消耗较多的热量。 如果还是没有办法改善您颀长消瘦的身材时,建议您还是请专业的医师帮您一起找出为什么肉肉长不出来的原因,用一个健康的方式长健康的肉肉喔! 增肥可以考虑牛奶、杏仁、芝麻、腰果等食物,您可以将杏仁和芝麻粉加入牛奶来喝,腰果则可以当作零食来吃,如此会有不错的效果。 在社会的人口分布结构中,体重不足也是很常见的一个族群。只是目前社会一片减重风潮之下,那些体重过轻的人,反而是一般人羡慕的对象。可是,实际上体重不足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容易疲倦、抑郁、肌肉耗损等症状。严重者更会出现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尤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还会增加并发症、愈后不良的机率。 增重不增肥 在学理上增肥与增重的意义并不一样。因为“增肥”顾名思义是增加身体组织的脂肪比例,而“增重”除了脂肪的增加之外,应还涵盖肌肉组织的成长。我想您要问的应该是“增重”而非“增肥”吧?! 人体的重量,大致上是来自于骨骼、肌肉、脂肪、水分以及其他内脏器官,有意义的“增重”应著重在肌肉、脂肪的比例增加。那么,我们要如何来进行身体的改造工程呢?答案仍然是“饮食”与“运动”! 饮食篇 饮食方面,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是增重的不二法门。浓缩的蛋白质与高热量食物,例如重乳酪蛋糕、小西点、小蛋糕等等,少量多餐、餐后适时补充帮助消化的木瓜酵素或综合酵素,以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蛋白质的选择 选择优良的蛋白质来源,例如鸡蛋、牛奶、肉类、家禽类等,应占每日蛋白质总量的一半以上。植物性蛋白质则以分离萃取的黄豆蛋白粉末,效果会比较好,因为少了阻碍吸收的植物纤维。至于吃肉或喝牛奶那一种方法较好?讲求效率的人,可以尝试喝高蛋白奶粉(例如三多奶蛋白),会比喝一般鲜奶、吃肉的蛋白质摄取量来的高,吸收利用率也比较好。 醣类的选择 醣类的摄取也是重要的一环,选择淀粉质较高的食物,例如白土司、馒头、白饭、地瓜、芋头、南瓜等。烹调时可以芶芡、羹汤、浓汤的型式,或在汤或果汁、牛奶中,加一些麦芽糊精(一般所谓的玉米水解淀粉,可直接加入食物中食用),增加热量的摄取。 脂肪的选择 油脂部分,可适量使用吸收利用率较佳的中链脂肪酸(MCT),以增加浓缩热量的摄取。纯的中链脂肪酸(MCT)因不含“必须脂肪酸”,需搭配一般油脂使用。建议可选用已混合必须脂肪酸的中链脂肪酸产品(例如:三多高热能),避免必须脂肪酸的缺乏。一般建议中链脂肪酸占总油脂使用量,以不超过60%为原则。 运动篇 欲增重者的运动,以“重量训练”为主要方式,而非减重者所强调的“有氧运动”。因为“有氧运动”是促进能量消耗的,而“重量训练”则是用来增加肌肉比例的。借助哑铃、杠铃与训练器材的使用,配合大肌肉群的完全收缩与放松,可以达到肌肉的建造工程。 那什么叫大肌肉群呢?就是我们所谓的胸肌、腹肌、背肌、腿肌、二头及三头肌(手臂)。经由重量训练与饮食补充,可使大肌肉群成长,相对的便会累积一些体重。 目前在美国,已经在尝试对老人加以适当的重量训练,配合增重食品补充,来增加肌肉比例,以改善营养不良、容易疲倦、抑郁、肌肉耗损、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等症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也会减少并发症、愈后不良的机率。
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保证小麦单株有适宜的营养面积,群体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麦区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等行距窄幅条播:行距一般有16厘米、20厘米、23厘米等机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单株营养面积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对亩产350千克以下的产量水平较为适宜。
宽幅条播:行距和播幅都较宽,如宽幅耧,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优点是:减少断垄,播幅加宽,种子分布均匀,改善了单株营养条件,有利于通风透光,适于亩产350千克以上的产量水平的麦田使用。
宽窄行条播:各地采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3厘米等,高产田采用这种方式一般较等行距增产5%~10%。其原因,一是株间光照和通风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体状态比较合理;三是叶面积变幅相对稳定。
小窝密植:西南地区麦田土质比较黏重,兼以秋雨较多,整地播种比较困难,采用小窝密植方式。每亩45万窝左右,行距20~22厘米,窝距10~12厘米,开窝深度为3~5厘米,氮、钾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粪水中充分搅匀后集中施于窝内;过磷酸钙、油饼等混在整细的堆厩肥中盖种,盖种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使用工具为小橇橇窝、小锄挖窝点播,近年来研制的简易点播机,也可开沟点播一次完成。
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坐不稳。”可见狗肉的美味和市场需求的巨大。这样,加快肉狗的增重,就意味着能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下面介绍两种行之有效的肉狗育肥方法,供养殖户们参考。
一、催眠育肥
所谓催眠育肥,就是利用药物将肉狗麻醉催眠,使其按照要求,吃了就睡,醒了就吃,让其体能消耗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快速增重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按照肉狗的大小,每只每餐用1~3克曼陀罗花拌入饲料中,对肉狗进行麻醉催眠(这里所说的曼陀罗花不仅仅是花,而是包括曼陀罗的种子、花叶、果壳等晒干后共同研成粉末的混合物)。喂时,最好用煮熟的红薯或芋头少许捏成饼状包好药末,按每只肉狗的用药量喂给,之后再喂其他的饲料。如果在曼陀罗花中加入少量的安眠药,则能使麻醉催眠效果更为稳定。每只肉狗可依大小每餐喂给1~3粒安眠药,这时曼陀罗花药末的用量可减少一半,共同拌喂。一般效果较好的安眠药有可可巴比妥、奈比托,其次为鲁米那安定片等。每次可选用上述安眠药中的一种。
2防治疾病。如果肉狗食后发生呕吐时,可取半夏、生姜、茯苓、陈皮、神曲、丁香各10克,共煎水取汁,加入肉汤或骨头汤灌服;如果肉狗发生食物中毒,可用制半夏、茯苓、陈皮、白术、麦芽、神曲、厚朴、枳实、木香各10克加蜂蜜适量和水煎煮灌服;如肉狗患疥癣,可用硫黄20克、蛇蜕一条烧成炭,共研末后作一次拌饭(料)喂服;对于犬蝇,可用生麻油或生茶油涂于狗体表的毛上,即可有效驱除。
3定时定量给肉狗喂优质饲料,如米饭、骨头汤稀饭,玉米粉或黄豆粉拌米糠、麦糠(需煮熟饲喂)等,并适当添加少量催长素;同时,还要进行定位训练,让肉狗养成定位排泄的习惯。
此外,肉狗催眠药还可用以下药方:方一:曼陀罗花、醉鱼草各500克(均为干品),混合研末,小肉狗每次每只喂1克,大肉狗喂15克,每天喂3次,均匀将药混在饲料中让肉狗自由采食。方二:生川乌、生草乌、抑不芦、醉仙桃各等量,共同研成粉末,用量与方法同上。方三:用盐酸氯丙嗪片,按5公斤肉狗8~10片的用量,1次喂完,隔1~2天再喂1次。
二、去势育肥
像公鸡去势变成阉鸡而增重迅速一样,公狗去势后性情变得温驯,生长加快,增重尤为明显,因此,不作种用的公狗,可在2月龄去势育肥,即能获得显著的育肥效果。去势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
1阉割法。用左手将睾丸从腹股沟管挤入阴囊,用食指和姆指捏紧固定,用碘酒消毒切口处,然后用消毒过的去势刀片沿睾丸垂直方向切开皮肤1厘米,挤出睾丸,扭断精索,用碘酒消毒止血,不必缝合切口,让其自行愈合即可。
2结扎法。先用碘酒消毒阴囊皮肤,然后用左手两指捏住睾丸,用橡皮筋将2个睾丸连同阴囊一起扎紧,不久,睾丸即自行萎缩,公狗变得温驯,食欲日渐增加,增重加快。
3化学法。先将10克氯化钠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加1毫升甲醛溶液,摇匀过滤,装瓶备用。待公狗保定好后,在阴囊纵轴前方用碘酒消毒,视狗的体型大小,每个睾丸注入2~3毫升药液即可达到去势目的。(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科协 卢健平 邮编:54700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