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秤天平摆钟水银气压计.哪几个在人造卫星上不能使用?

弹簧秤天平摆钟水银气压计.哪几个在人造卫星上不能使用?,第1张

太空失重 所以除了弹簧秤之外 都不行

这里说的弹簧秤 是用来测拉力的 测物体重量也不行

天平因为没有重力 不论两边物体哪个重 都是在随遇平衡状态(摆在什么位置就什么位置)

摆钟没有重力 会停摆

水银气压计没有重力 水银会在管中随意流动

1、控制变量法:比如“实验探究摆钟摆动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2、转换法:比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等效替代法:在高中用得较多

4、科学实验法:简称实验法,比如“伏安法测电阻”或“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大功率”

5、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6、归纳法:比如“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7、类比法:比如“对电流(或电压)的认识”(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

摆钟钟面的指针是靠发条带动计时的。

摆钟根据单摆定律制造,用摆锤控制其它机件,使钟走的快慢均匀,一般能报点,要用发条来提供能量使其摆动。摆钟每隔半小时打点一次,整点敲击的次数必须与时针指示的时刻相同,因此,它的打点必须由走时来控制。

在走时和打点之间有一个具有控制打点次数的机构,它由二角凸轮、十二角凸轮、扇形齿、抬闸杠杆、开关杠杆、拨齿凸轮等组成。

摆钟的发展:

古时候的人们从自然现象中发现了很多循环反复的规律,如太阳的日升日落,月亮的阴晴圆缺还有四季的变化,于是人们就开始利用这些规律来计时,但是这些计时方法并不是很准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间的测量迈向准确的开始,是从17世纪开始的,当时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偶然在教堂里发现,一阵风吹过后教堂顶上挂着的灯就开始左右摇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量越来越少,灯摇摆的幅度也就越来越小了。

伽利略用自己的脉搏来测量灯单次摆动所用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后伽利略发现,不管摆动的幅度大小,但摆动一次所用时间是一样的,这也为后来的人发明摆钟奠定了理论基础。

(1) B;当摆球质量、摆角相同的情况下,摆线越长,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

(2) C;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角大小无关。

(3) 3、4

(4) 空气阻力;钢球

是利用单摆的等时性。

正是这种性质可以用来计时。  而单摆的周期公式是。时间=圆周率的2倍乘以(根号下摆长除以重力加速度) T=2π(l/g)^05  通过公式以及其推导可以看出来,单摆运动靠的是重力,和绳子的拉力。

而摆动的周期仅仅取决于绳子的摆长和重力加速度。  地球重力加速度固定,控制摆长可以调整周期来计时。

扩展资料:

以摆作为振动系统的钟。通常都带有报时功能,所以又称自鸣钟。1582~158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1657年,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摆钟。后经不断改进,沿用至今。

摆钟可根据用途和要求制成座钟、挂钟、落地钟、子母钟的母钟、天文钟等型式。摆钟的报时方式通常为机械打点报时,也有用电子扩音报时的。近代帝王宫廷中使用的摆钟,常附有一套机械传动机构,以精工制作的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活动形象进行报时。

 一)背景和目标

  由于摆具有等时性,长期以来人们用它来制作钟表。但是要使摆钟能精确计时,还必须利用机械技术。

  组织学生观察摆钟的内部构造,了解摆钟是怎样利用齿轮操纵器完成计时工作的。通过观察,学生要自己亲手制作一个摆钟。并对自己制作的摆钟进行测量。他们将通过这一过程充分认识到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概念

  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摆钟内部的构造。

  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计时工具带来的乐趣。

  认识到科学必须与技术结合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二)教学准备

  1每个小组一个带齿轮操纵器摆钟。

  2每个小组一张硬纸板,一根木条(或者塑料条),一个摆锤。

  3每个小组一个秒表(或者手表),一把剪刀,一个钩码,一根棉线、一个胶带纸。

  (三)教科书说明

  内容共3页,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在这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摆钟的内部构造,通过观察摆钟的内部构造让学生理解摆钟是怎么利用摆来计时的。摆钟的几个部件主要是:齿轮操纵器、摆锤、垂体、齿轮。摆钟的整个计时过程是这样的,垂体利用本身受到的向下的重力来转动齿轮,齿轮转动时,摆锤同时摆动,使得齿轮操纵器的倒钩松开,这样齿轮就转动一个齿,从而就带动指针转动一秒钟。

  教科书上呈现了齿轮操纵器工作的整个过程。第一幅图,是摆钟开始工作,第二幅图,是钟摆摆动到左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松开,垂体的拉力会让齿轮往前转动一齿。第三幅图,当钟摆往右摆动时,右边的齿轮又会前进一齿。教科书上呈现完整的工作过程,是要让学生们观察清楚,并理解摆钟的计时原理。

  第二部分: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学生们在第七课已经会制作一个一分钟摆30次的摆。在这里学生们理解摆钟一分钟60秒,但是摆锤却一分钟只需摆30次的道理。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要亲手制作一个摆钟,并且对自己的摆钟进行检测。

  (四)教学建议

  1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教师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个摆钟内部构造模型,组织学生观察摆钟的内部构造,让学生讨论摆钟是怎么利用摆锤摆动来计时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摆钟的计时原理,要让学生对自己观察与讨论的结果进行描述,说明摆钟是怎样利用摆锤的摆动来计时的。

  教师要提示学生观察摆钟内部的几个主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部件在摆钟工作时是怎么运动的。要求学生们用语言进行描述。

  2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引导学生思考:摆锤只需摆30次,摆钟就是一分钟(60秒)。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就这个问题开展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摆钟的计时原理。在充分讨论后组织学生制作一分钟计时器,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学生制作过程的顺利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提供给他们的材料。给学生准备的纸板硬度要强,不能用瓦楞纸。齿轮不能太大,因为硬纸板不能支撑太重的物体。在制作过程中,齿轮的齿数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齿轮的齿数太密或太疏,都会影响计时的准确性。

  四、评价建议

  评价是在教学中一直进行的,并且被整合人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在评价他们,在教学中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本单元比较有效的几种评价策略是:

  学习作品分析。学习作品蕴涵了学生写的也囊括了学生所做的,是记录学生朝着单元概念日标发展的实物一包括记录单与学生活动作品。记录单是指学生的记录表格、绘画、绘图;学生活动作品是指学生的科学制作、科学调查报告等。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第一次比较深人的用绘图的方法设计方案。第四课“我的水钟”中学生们利用绘图的方式记录,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这些绘图方案,并且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这些代表了他们思维水平的记录。

  这个单元中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表格帮助学生观察记录。这些记录表记录学生对摆的研究逐步的深人,教师要及时保存这些记录表,以便对学生整个单元课程的学习进行记录。当学生在回顾先前学习的内容时,记录表格也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学习。

  科学制作,在本单元也多次出现。如第四课学生要设计制作一个水钟,并且检验水钟计时的准确性。在第八课中学生要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机械摆钟。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制作,都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评价时机。“水钟”的制作是学生观察古代水钟,研究滴漏现象的成果反映。而“机械摆钟”的制作是学生对摆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科学制作来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们科学思维的进展。

答案如下所示,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个来回装置叫(摆)

摆由(摆线)和(摆锤)组成

底下垫圈叫(摆锤)

上面的挂线叫(摆线)

摆动提起的角叫(摆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570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