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小麦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第1张

1、出苗分蘖阶段:齐苗后追1次速效肥,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以促进幼苗生长,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2、拔节孕穗阶段: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以防早衰,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以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小麦发育。

一、小麦田间管理

1、出苗分蘖阶段

(1)苗肥:齐苗后一定要追1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8斤。

(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能太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每亩追施尿素8-10斤。

(3)腊肥:冬至过后,可以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

(4)化学除草:在播后至出苗前,可以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进行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比较好。

(5)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压麦的主要目的是对生长壮的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1-2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6)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之前一定要浇水,减轻冻害。

2、拔节孕穗阶段

(1)追肥

①拔节期: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②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这样可以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小麦发育。

(2)清沟排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就会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就会逐渐增多,这时会导致小麦发生各种病害,麦田一定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

(3)预防倒伏

①采用矮杆品种。

②合理应用肥水。

③控制旺长,小麦过旺生长时,可用矮壮素进行防治。

3、抽穗成熟阶段

(1)合理排灌

小麦抽穗后,生理需水量就会增大,这是小麦一生中需水的高峰期。一般土壤含水量相当田间最大持水量70%左右为宜,南方4-5月份比较多雨,这时一定要注意清沟排渍,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

(2)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长后期有粘虫、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危害。

①虫害:可用杀虫剂类农药进行防治。

②病害:赤霉病可用多菌灵、敌百虫混合剂防治,该药剂还可以防治白粉病。锈病可用敌锈钠或敌锈酸,稀释200倍液,兑洗衣粉2两进行防治。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

1、小麦赤霉病

(1)选择抗病品种,在小麦扬花期时,减少浇水量,浇水太多容易引发小麦赤霉病发生。

(2)比较有效的药剂是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杀菌剂,适合喷药的时期是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

2、小麦白粉病

可以使用杂环类药剂防治药白粉病,效果很好,但要注意这类药剂容易出现抗药性,不要经常使用。三唑类药剂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它不太稳定,可用于发生初期或未发生时期。防治小麦白粉病,宜早不宜晚,在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比较好,以后再用效果就会减弱。

3、小麦锈病

选择抗病品种,在发病初期,可以选用戊唑醇、烯唑醇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都比较好。如果发生的数量比较多,除了药对发病严重的麦田及时防治外,还要施药防治周边发病轻和不发病的麦田,以控制病害蔓延,减轻损失。

4、小麦叶枯病

一定要控制灌水,雨后要及时排水,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是防治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可以用福美双或三唑酮·多菌灵双进行拌种预防病害,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田间开始发病时,可选用百菌清+烯唑醇、三唑酮、甲基硫菌灵、氟硅唑、异菌脲等药剂进行防治。

5、小麦纹枯病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时间很重要,一定要掌握在小麦拔节前后、纹枯病初发时用药。药剂可选择:井冈霉素、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剂。

6、小麦蚜虫

防止蚜虫主要是针对穗期的麦蚜,在小麦拔节后,每3-5天就可以到麦田随机抽取50-100株小麦,调查蚜虫和天敌数量。当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麦蚜比在1:150以上时,就一定要进行防治。每亩可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

小麦一喷三防是植保上主推的一项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和抗倒伏等技术措施,对小麦生产上防灾稳产具有重要意义。生产上一般根据小麦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生长状况、天气情况选用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一次性喷施,起到防治病虫害,抗倒伏或防干热风等作用。常用的杀虫剂有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等防蚜、飞虱的农药,或者是溴氢菊酯、氟啶脲等防治粘虫的农药;三唑酮、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甲基硫菌灵等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的药剂;以及芸苔素内酯、有机酸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

一 锈病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和秆锈病三种。以条锈病发生为主,危害最重。

生产上选用抗锈病性强的品种,合理布局,都有利于防止锈病的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在小麦拔节和孕穗抽穗期分别喷洒一次“金镰刀”和“硕丰481”、“高能红钾”或“美多收”增产素,既可以提高麦柱抗病性,也可增粒增重,增加产量。田间发现病叶,立即施药防治。严重田块可间隔7—10天重新施药防治。孕穗末至始穗是防治关键时间。主要药剂可选25%粉锈通可湿性粉剂或敌力脱、百理通等。对重病区,实行统防统治,减少田间菌量,控制病害流行。

二 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严重病害之一,一般减产10-20%,小麦扬花期是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期。

   防治方法:小麦扬花初期,普防一次。若小麦扬花期遇上连续三天以上阴雨,间隔7天,再施一次药。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

三 白粉病

白粉病对小麦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在潮湿阴凉的情况下易大发生,主要侵害小麦植株叶片和茎秆,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严重时可导致减产20%~30%,并影响品质。

种植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提倡施用农家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同时加强管理,如雨涝地区要及时排水,干旱地区适时浇水,以增强小麦对白粉病的抗病力。第三,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03%的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25克拌种;孕穗至齐穗期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喷施。

当前可以抓住有利时机,病虫兼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亩用25%科惠乳油30—40毫升、粉锈宁有效成分7克、抗蚜威有效成分3克、磷酸二氢钾150克;粉锈宁有效成分7克、加40%氧化乐果20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多菌灵有效成分40克、粉锈宁有效成分7克、抗蚜威有效成分3克、磷酸二氢钾150克;20%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或15%三唑酮粉剂100—150克;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30—50克。以上配方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选晴天下午喷施。可以有效防治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粘虫。

小麦适时采取一喷三防的措施,可以实现增粒增重,是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那么,小麦一喷三防指的是什么?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小麦一喷三防指的是什么?

小麦一喷三防:指的是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抗旱剂等)混配,一次施药可以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粒重的目的。三防指的是:防虫、防病、防干热风。

二、小麦一喷三防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防治四病三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麦穗蚜、吸浆虫、麦蜘蛛)为重点,兼治其它病虫害,防早衰、增粒重,夺取小麦丰产丰收。

三、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

一喷三防应采取综合作业,一喷多效,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混配剂施用。根据我区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趋势,提出以下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

1、以防治锈病,吸浆虫为主的麦田,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或125%烯唑醇40毫升加45%的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再加98%磷酸二氢钾100克或液体叶面肥50毫升加水喷雾。

2、以防治赤霉病、麦穗蚜为主的麦田,亩用50%多菌灵60毫升或70%甲基硫菌灵100克、加3%啶虫脒乳油25毫升或10%吡虫啉20克、再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喷雾。

3、以防治叶枯病、穗蚜为主的麦田,亩用65%代森锰锌150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克加10%吡虫啉20克,再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喷雾。

四、小麦一喷三防注意事项有哪些?

1、在购药时一定要到三证齐全的正规门店选购,拒绝使用所谓改进型、复方类粉锈宁、三唑酮,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2、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3、用药量要准确。根据亩用药量及用水量配制药液。配制采用标准计量器,切勿随意加药。

4、田间喷药要选在无露水情况下进行,严格农药操作规程以免不安全事故发生。

5、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总的来说,小麦一喷三防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是小麦后期管理的关键措施,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小麦正常生长灌浆,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不适合加尿素,一般是加叶面肥或植物调节剂。

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尿素是有机态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适用于作基肥和追肥,有时也用作种肥,一般不做喷雾施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688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