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针灸一般需要专业的中医才可以用,因为针灸对于穴位的选择有很多讲究和禁忌,不同的疾病需要施针的穴位就不同,针灸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条件。那么,针灸都有哪些禁忌?针灸的主要禁忌都有哪些?
1、针刺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2、灸法禁忌
1、穴位禁灸,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2、病证禁灸: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三、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看,过去古代的禁针、禁灸有时代的局限性,现代临床实践中,许多禁忌已经不存在。因此,这些论述仅供临床参考。
3、针灸不适合的人群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4、针灸注意事项
1、不能针灸的人群
不建议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血液疾病的人针灸。这类人要么是不能正常凝血,要么是凝血时间太长,针刺会导致流血不止,影响施针。皮肤局部长癜痕或者溃疡的人,不宜针灸。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血糖含量较高,且糖尿病患者会引发皮肤病,这类人不能针灸,针眼如果没有好好消毒,可能会形成伤口感染化脓。
2、针灸需要注意的
夏天做完针灸以后,不要呆在温度太低的地方,也不要立刻洗澡,应该等两到三个小时。需要提醒的是,洗澡水不要用冷水。冬天做完针灸,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身体受寒。做完针灸以后,最好能保证毛孔畅通,所以环境温度很重要,不宜太冷也不宜太热。爱美的女性可以趁这个时候洁面,吸附黑头,护理皮肤。
3、在生活中应注意
做完针灸以后饮食上禁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喝酒抽烟,多吃水果蔬菜,大豆制品,及时补充营养。不要用冷水洗针眼处,多休息。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原则比较简单纯粹,多是根据基础的中医八纲理论,结合疾病的病位、病性,来确定的治疗大法,所以针灸治疗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热则疾之 :对于热性病的治疗原则是点刺出血或浅刺快出针,手法宜轻而快,针用泻法,以清泻热毒。《灵枢·九针十二原》“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与此同义,如点刺出血,以泄其邪热。如表热证用毫针浅刺曲池、合谷、大椎等穴,并疾出其针,以宣散热邪。五脏热者,选择相应的腧穴而刺之,如心热者,取中冲、少冲,点刺出血,以泄其热;热在经络局部者,用毫针散刺,或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局部出血,以疏散邪热。“疾”也有快速运针的意思,即快速提插,快速捻转,相当于泻法,多用于实热证。
寒则留之 :对于寒性病的治疗原则是深刺久留针或用灸法,以助其阳气恢复,温经散寒。此外,“留”还有暂停之意,并不是停止之意,而是与热者疾之相对而言,有慢速运针之意。如《灵枢·九针十二原》:“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寒者热之 :疾病的性质属寒(表寒证、寒痹证、脏寒证),用热性治疗方法,如艾灸法可温散寒邪,温通经络,益阳祛寒;或用针刺热补法,以益阳温经散寒。如表寒证可温灸肺俞、大椎等穴,以温散表邪;寒痹证,可用隔附子灸,或温针灸,以温经散寒;脏寒证可取相应的腧穴,以温灸之。
血寒者灸之 :血寒是指血脉中阴寒盛,或为寒邪袭于血分,或为阴气不足,阴寒内盛,可致血脉凝滞,变生诸病。依“寒者热之”大法,治用灸法,以扶阳祛寒,温通经脉。如血寒导致血脉凝滞引起的脱骨疽,或血寒经血闭阻引起的痛经,均可采用温通的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热证和寒证在临床上的表现往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所以清热温寒的运用也应灵活机变。假如热邪入里,即“阴有阳疾”,亦可采用深刺久留针的方法,直到热退为止。如热未退,还可反复施术。假令寒邪在表,亦可用浅刺不留针的方法,或用点刺法治疗。假如上热下寒,如咽干而痛,心烦,兼见便溏肢冷,脉沉弱者,是下焦虚寒,阳不入宅,戴阳于上,治宜温补下元,引火入宅。真寒假热者,可在温寒的基础上佐以清热;真热假寒者,可在清热的基础上,佐以温寒。
“虚”是指人体的正气虚弱,“实”是指邪气偏盛。补虚就是扶助人体的正气,增强脏腑器官的功能,补益人体的阴阳气血以抗御疾病。泻实就是驱除邪气,以利于正气的恢复。针灸的“补虚”与“泻实”,是通过针和灸的方法激发机体本身的调节机能,从而产生补泻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虚则补之 :虚证的治疗原则是用补法,即选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腧穴和针灸补法,以益气养血、振奋脏腑功能。
实(盛、满)则泻之 :实证的治疗原则是用泻法,即选用具有祛邪作用的腧穴和针刺泻法,或点刺出血,以达到清泄邪气、促进疾病愈合的目的。
陷下则灸之 :“陷下”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中气下陷,失于固摄;一是指脉象沉下。对气虚证、阳虚证的治疗原则是以灸为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如阳气暴脱,汗出不止,肢冷脉微者,应取神阙、关元、气海等穴,用大艾炷重灸,以回阳固脱;对脱肛、子宫脱垂等中气下陷证,应当艾灸百会、气海等穴,以升举下陷之气。
菀陈则除之 :属实则泻之的范畴,是指气血郁久,络脉瘀阻,治应祛除瘀滞,用刺血的方法,以活血除瘀通络。如外伤扭挫或气滞血瘀形成的肿痛,或邪入营血,郁结不解和久痛入络等,宜用三棱针点刺十二井穴及其局部络脉出血,也可取阿是穴用刺络拔罐法以散瘀通络。
血实者决之 :“实”者,邪气实也,即血中邪气亢盛,或为邪毒壅于血分之血热证,或瘀血痹阻的瘀血证,“决”者,泻也,有破血之意,可用刺血的方法治疗。如邪毒壅滞血分,引起高热,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急取曲泽、委中、十二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以清泻血分热毒。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是指脏腑经络虚实表现不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者,如不涉及其他经脉,只是本经一时性的气血紊乱者的治疗原则,是取本经腧穴以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
另外,针灸的补泻不是直接补人体的不足,或泻人体的有余,而是使用一定的针法灸法施术于腧穴,通过经络的调整作用,间接地产生补泻效果的。故针灸补泻作用的产生包括人体的机能状态、经络、腧穴、处方、刺灸法等内容。所以,临症时只有认真辨证,全面分析,施术得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针灸治病,既应重视病变局部的治疗,也应重视整体治疗及针对病因的治疗。并可根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有所侧重,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疗效。如面部斑疹问题一定要与脏腑辨证结合,具体的可以翻看以前的针灸治皮肤病文章。
标和本是一对概念,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具体而言,就邪正双方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
急则治其标 :在标病急于本病时,应先治标。如肺结核咯血者,应先取鱼际、孔最、中府、膈俞等止血,血止后再以其他方法治其本。
缓则治其本 :在一般病势不急的情况下,应针对疾病最根本的病因进行治疗。如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泻,宜灸气海、关元、命门、肾俞等穴温补肾阳治其本,肾阳温煦则泄泻可愈。
标本同治 :当标病与本病俱缓或俱急时,宜标本同治。如急性吐泻引起的四肢厥冷者,宜针中脘、内关、天枢等穴以和胃治本,同时灸神阙、关元、大椎等穴以温阳治标。
总之,治标只是在应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而治本才是治病的根本目的。急则治标缓解了病情,解除了新病,就给治本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其目的仍是为了更好地治本。所以说,标本缓急是从属于治病求本这一根本法则的,并与之相辅相成,临床上要灵活应用。
同病异治 :同一种疾病,因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机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法。例如感冒,如果发生在夏季,因暑湿之邪为患,故治疗以祛暑湿为原则,取大椎、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等穴治疗。如果发生在冬季,因风寒之邪为患,故治疗以祛寒解表为原则,取曲池、尺泽、少商、外关等穴治疗。
异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由于病因相同或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取相同的治法。例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脱肛为不同疾病,但其病机都是中气下陷,故治疗时都可取百会穴升提中气。
因时制宜 :《灵枢·终始》“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一般春夏之季,人体气血趋向浅表,针刺宜浅。秋冬季节,人体气血敛藏于内,针刺宜深。此外,在针灸临床上还应注意针刺的时机问题,如治疗疟疾宜在发作前2~3小时进行针治,痛经一般宜在月经来潮前开始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因地制宜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因人制宜 :是根据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如老年人气血衰少,机能减退,不宜用强刺激;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针刺宜浅刺不宜留针,人的体质有强弱、寒热及对针刺的耐受性不同,所以在针刺时也应有所区别。
综上所述,临床疾病的症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错综复杂,疾病除有虚实寒热之外,病情有标本缓急,病人体质有弱有强,地区气候也不尽相同,所以针灸治疗时,应分清主次,区别缓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以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要想增肥,首先应当做到科学增肥,为健康增肥。平衡饮食外,还应保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人的睡眠若比较充足,胃口就比较好,而且也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少瘦人喜欢过夜生活,动不动就玩个通宵,第二天又要强打精神去上班,严重影响了睡眠的质量,这样下去不瘦才怪。
还要注意的是个人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想不开、超出人体负荷的“疯狂”学习或工作等,都会使人愈加消瘦。相反,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助于增肥。
■适当运动
对于那些长期坐办公室的瘦人来说,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这不仅有利于改善食欲,也能使肌肉强壮、体魄健美。人体的肌肉是“用进废退”,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肌肉纤维就会相对萎缩,变得薄弱无力,人也就显得瘦弱。
在运动方式上,慢跑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人在慢跑的时候肠胃蠕动次数明显增多,这样可以消耗人体能量,在进餐时胃口就好。一般来说,大运动量运动、短时间运动和快速爆发力运动都能起到增肥效果,也是欲减肥的人最应忌讳的。
★★★附:食物增肥一方
山药粥
成分:山药、乳酪、白糖。
其制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山药性味甘平,可补虚赢,长肌肉、润皮毛,为治消瘦、美容之妙品。乳酪可养肺润肤、养阴生津。两者合用,可健运脾胃,资助化源,故于虚瘦病人,效果甚佳。
常常听到体瘦者抱怨,现在减肥药满天飞,就是没有增肥药。其实,一般瘦弱欲增肥健身,无需求助于药物,只要恰当饮食,用食疗来调补,就能收良效。
体瘦之人,多有阴虚、血亏津少,故饮食上宜多食甘润生津之品,如牛奶、蜂蜜、鸡蛋、鳖(甲鱼)、海参、银耳等。常用有效食疗方有:核桃牛乳饮,蜂蜜饮料,海参膏,龟肉百合红枣汤,甲鱼滋肾羹,参麦甲鱼,银耳鸽蛋,百合鸡子黄汤等。
阴虚往往内心热,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等。
1均衡的饮食
可以使用奶油或其它食用油、果酱、糖类等高油脂、高糖类食物来增加热量,虽然体重增加较为快速,但长期或过量食用,会破坏食欲,并可能带来慢性疾病危及健康。采用均衡饮食及渐进式的增加食量,避免强迫性的供给,破坏食欲。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升提穴(补气穴,壮阳穴)
定位: 此穴位于百会穴前1寸
局部解剖: 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 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 向前平刺
针刺特点: 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 针尖沿皮下骨膜向前平刺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皮外。
针刺手法: 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 以局部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功能: 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 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和偏瘫等。
按语: 升提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又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2寸许,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急救穴(相似于人中)
定位: 此穴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
局解: 布有口轮匝肌和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
取穴原则: 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用1寸毫针,以45度角,向上斜刺0 3―0 5寸,
功能: 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主治: 休克、昏迷、晕厥、晕车、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病和心绞痛。
按语: 急救穴是用于病人急救的首选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选用该穴具有取穴方便,针感强,疗效突出的特点。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急症,重症及昏迷的病人。手法是反复提插捻转,加大刺激量。为迅速强化针刺效果,可同时配合相关急救穴如:降压穴,胸痛穴,腰痛穴,咽痛穴等,必要时还必须积极配合中西医综合急救措施,此外,此穴还是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之一。
歌诀
急救穴居鼻中隔,
针刺眶下面神经,
唇沟中隔斜上刺,
休克昏迷与中风。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手太阴肺经)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手阳明大肠经 )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足太阴脾经)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足阳明胃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手少阴心经)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足少阴肾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手厥阴心包经)
关冲液门中渚穴,阳池支沟天井焦。 (手少阳三焦经)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足厥阴肝经)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足少阳胆经)
(二)原穴、络穴
十二原穴歌
十二经脉各有原,脏腑原气过止处,
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
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
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胱京骨,
心包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
十五络穴歌
肺络列缺偏大肠,胃络丰隆脾公孙,
心络通里小支正,膀胱飞扬肾大钟,
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
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三)背俞穴、募穴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
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四)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外关阳维目锐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
(五)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六)十六郄穴歌
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逼,胃经是梁丘,脾经地机切,
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觅,
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列,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
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穴。
(七)下合穴歌
手三阳有下合穴,大肠合于上巨虚,
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穴,
膀胱委中胆阳陵,胃合三里治内腑。
第四部分 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歌诀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1)中府(2)云门(3)天府(4)侠白(5)尺泽(6)孔最(7)列缺(8)经渠(9)太渊(10)鱼际(11)少商
手太阴肺经(LU)歌诀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二、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1、商阳2、二间3、三间4、合谷5、阳溪6、偏历7、温溜8、下廉9、上廉10、手三里11、曲池12、肘髎13、手五里14、臂臑15、肩髃16、巨骨17、天鼎18、扶突19、口和髎20、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
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
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ST)歌诀
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1、承泣2、四白3、巨髎4、地仓5、大迎6、颊车7、下关8、头维9、人迎10、水突11、气舍12、缺盆13、气户14、库房15、屋翳16、膺窗17、乳中18、乳根19、不容20、承满21、梁门22、关门23、太乙24、滑肉门25、天枢(大肠募)26、外陵27、大巨28、水道29、归来30、气冲31、髀关32、伏兔33、阴市34、梁丘35、犊鼻36、足三里(合)37、上巨虚(大肠下合)38、条口39、下巨虚(小肠下合)40、丰隆(络)41、解溪(经)42、冲阳(原)43、陷谷(输)44、内庭(荥)45、历兑(井)
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
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
人迎结喉旁动脉,水突人迎气舍中,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上窝中,
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
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
髀关髂下平会阴,伏兔膝上六寸中,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
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
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寸是丰隆,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
陷谷跖趾关节后,次中指缝寻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记清。
四、足太阴脾经(SP)歌诀
SP二一是脾经,起于隐白大包终,脾胃肠腹泌尿好,五脏生殖血舌病。
1隐白2大都3太白4公孙5商丘6三阴交7漏谷8地机9阴陵泉10血海11箕门12冲门13府舍14腹结15大横16腹哀
17食窦18天溪19胸乡20周荣21大包
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太白节后白肉际,基底前下是公孙,
商丘内踝前下找,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陵下三寸地机朝,
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股内肌头间,海上六寸箕门是,冲门距中三五现,
冲上斜七是府舍,横下三寸腹结连,脐旁四寸大横穴,适当脐旁四寸见,
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天溪胸乡周荣上,四肋三肋二肋间,
大包腋下方六寸,腋中线上六肋间。
五、手少阴心经(HT)歌诀
HT九穴是心经,起于极泉止少冲,神志血病痛痒疮,烦热悸汗皆可用,
1极泉2青灵3少海4灵道5通里6阴郄7神门8少府9少冲
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觅,少海骨髁纹头间,灵道掌后一寸半,
通里掌后一寸间,阴郄五分在掌后,神门豌豆骨外缘,少府小指本节后,
少冲小指桡侧边。
六、手太阳小肠经(SI)歌诀
SI十九手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头项耳目热神志,痒疮痈肿液病良。
1、少泽(井)2、前谷(荥)3、后溪(输)4、腕骨(原)5、阳谷(经)6、养老(郄)7、支正(络)8、小海(合)9、肩贞10、臑俞11、天宗12、秉风13、曲垣14、肩外俞15、肩中俞16、天窗17、天容18、颧髎19、听宫
少泽小指尺甲角,前谷泽后节前方,后溪握拳节后取,腕骨腕前骨陷当,
阳谷三角骨上取,养老转手髁空藏,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二骨之中央,
肩贞纹头上一寸,臑俞贞上骨下方,天宗岗下窝中取,秉风岗上窝中央,
曲垣胛岗内上缘,陶道旁三外俞章,大椎旁二中俞穴,天窗扶后大筋旁,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颧骨下廉乡,听宫之穴归何处,耳屏中前陷中央。
七、足太阳膀胱经(BL)歌诀
BL六十七膀胱经,起于晴明至阴终,脏腑头面筋痔腰,热病神志身后恁,
1睛明2攒竹3眉冲4曲差5五处6承光7通天8络却9玉枕10天柱11大杼12风门13肺俞14厥阴俞15心俞16督俞17膈俞
18肝俞19胆俞20脾俞21胃俞22三焦俞23肾俞24气海俞25大肠俞26关元俞27小肠俞28膀胱俞29中膂俞30白环俞31上髎32次髎33中髎34下髎35会阳36承扶37殷门38浮郄39委阳40委中41附分42魄户43膏肓44神堂45噫嘻46膈关47魂门48阳纲49意舍50胃仓51肓门52
志室53胞肓54秩边55合阳56承筋57承山58飞扬59附阳60昆仑61仆参62申脉63金门64京骨65束骨66足通谷67至阴
内眦上外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眉冲直上傍神庭,曲差庭旁一寸半,
五处直后上星平,承光通天络却穴,后行俱是寸半程,玉枕脑户旁寸三,
天柱筋外发际恁,再下脊旁寸半寻,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分,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五气海六大肠,七八关元小肠分,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环俞,
上次中下四髎穴,骶骨两旁骨陷中,尾骨之旁会阳穴,承扶臀下横纹中,
殷门扶下六寸当,浮郄委阳上一寸,委阳腘窝外筋旁,委中腘窝纹中央,
第二侧线再细详,以下夹脊开三寸,二三附分魄户当,四椎膏肓五神堂,
六七譩譆膈关藏,九椎魂门十阳纲,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
十九胞肓廿一秩,小腿各穴牢牢记,纹下二寸寻合阳,承筋合阳承山间,
承山腨下分肉藏,气扬外踝上七寸,跗阳踝上三寸良,昆仑外踝跟腱间,
仆参跟骨外下方,踝下五分申脉穴,踝前骰陷金门乡,大骨外下寻京骨,
关节之后束骨良,通谷节前陷中好,至阴小趾外甲角,六十七穴分三段,
头后中外次第找。
八、足少阴肾经(KI)歌诀
KI廿七肾经属,起于涌泉止俞府,肝心脾肺膀胱肾,肠腹泌尿生殖喉,
(1) 涌泉(2) 然谷(3) 太溪(4) 大钟(5) 水泉(6) 照海(7) 复溜(8) 交信(9) 筑宾(10) 阴谷(11) 横骨(12) 大赫
(13) 气穴(14) 四满(15) 中注(16) 肓俞(17) 商曲(18) 石关(19) 阴都(20) 腹通谷(21) 幽门(22) 步廊(23) 神封(24) 灵墟(25) 神藏 (26) 彧中(27) 俞府
足心凹陷是涌泉,舟骨之下取然谷,太溪内踝跟腱间,大钟溪泉稍后主,
水泉太溪下一寸,照海踝下四分处,复溜踝上二寸取,交信溜前胫骨后,
踝上五寸寻筑宾,膝内两筋取阴谷,从腹中线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沿,
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肓俞平脐看,商曲又恁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言,
幽门适当巨阙侧,诸穴均在肋隙间,步廊却近中庭穴,神封灵虚神藏间,
或中俞府平璇玑,都隔一肋仔细研。
九、手厥阴心包经(PC)歌诀
PC心包手厥阴,起于天池中冲尽,心胸肺胃效皆好,诸痛痒疮亦可寻,
1天池2天泉3曲泽4郄门5间使6内关掌后二寸停7大陵8劳宫9中冲
天池乳外旁一寸,天泉腋下二寸循,曲泽腱内横纹上,郄门去腕五寸寻,
间使腕后方三寸,内关掌后二寸停,掌后纹中大陵在,两条肌腱标准明,
劳宫屈指掌心取,中指末端是中冲。
十、手少阳三焦经(SJ)歌诀
SJ二三三焦经,起关冲止丝竹空,头侧耳目热神志,腹胀水肿遗尿癃,
1关冲2液门3中渚4阳池5外关6支沟7会宗8三阳络9四渎10天井11清冷渊12消泺13臑会14肩髎15天髎16天牖17翳风
18瘈脉19颅息20角孙21耳门22耳和髎23丝竹空
关冲无名指甲内,液门握拳指缝讨,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腕表有陷凹,
腕上二寸取外关,支沟腕上三寸安,会宗三寸尺骨缘,三阳络在四寸间,
肘下五寸寻四渎,肘上一寸天井见,肘上二寸清冷渊,消泺渊臑正中间,
臑会三角肌后下,肩髎肩峰后下陷,天牖平颌肌后缘,乳突颌角取翳风,
下三分之一瘈脉现,上三分之一颅息取,角孙入发平耳尖,耳门屏上切迹前,
和髎耳根前指宽,丝竹空在眉梢陷。
十一、足少阳胆经(GB)歌诀
GB四十四足少阳,头侧耳目鼻喉恙,起瞳子髎止窍阴,身侧神志热妇良。
1瞳子髎2听会3上关4颔厌5悬颅6悬厘7曲鬓8率谷9天冲10浮白11头窍阴12完骨13本神14阳白15头临泣16目窗17正营18承灵19脑空20风池21肩井22渊腋23辄筋24日月25京门26带脉27五枢28维道29居髎30环跳31风市32中渎33膝阳关34阳陵泉35阳交36外丘37光明38阳辅39悬钟40丘墟41足临泣42地五会43侠溪44足窍阴
外眦五分瞳子髎,听会耳前珠陷详,上关下关上一寸,以下五穴细推商,
头维胃经连颔厌,悬颅悬厘在下方,曲鬓角孙前一指,头维曲鬓串一行,
五穴间隔均相等,率谷入发寸半量,天冲率后斜五分,浮白率后一寸乡,
头窍阴穴乳突上,完骨乳突后下方,本神神庭三寸旁,阳白眉上一寸量,
入发五分头临泣,庭维之间取之良,目窗正营及承灵,相距寸寸寸半量,
脑空池上平脑户,粗隆上缘外两旁,风池耳后发际陷,颅底筋外有陷凹,
肩井大椎肩峰间,渊腋腋下三寸见,辄筋腋前横一寸,日月乳下三肋现,
京门十二肋骨端,带脉章下平脐看,五枢髂前上棘前,略下五分维道见,
居髎髂前转子取,环跳髀枢陷中间,风市垂手中指尽,其下二寸中渎陈,
阳关阳陵上三寸,小头前下阳陵泉,阳交外丘骨前后,踝上七寸丘在前,
光明踝五阳辅四,悬钟三寸骨前缘,外踝前下丘墟寻,临泣四趾本节扪,
侠溪穴与地五会,跖趾关节前后寻,四趾外端足窍阴,四十四穴仔细吟。
十二、足厥阴肝经(LR)歌诀
LR十四是肝经,起于大敦期门终,肠腹诸疾前阴病,五脏可治胆亦灵。
1、大敦(井)2、行间(荥)3、太冲(输、原)4、中封(经)5、蠡沟(络)6、中都(郄)7、膝关8、曲泉(合)9、阴包10、足五里11、阴廉12、急脉13、章门(脾募)14、期门(肝募)
大敦拇趾外甲角,行间纹端趾缝寻,太冲关节后凹陷,踝前筋内取中封,
踝上五寸蠡沟穴,中都踝上七寸擒,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屈膝横纹上,
阴包膝上方四寸,五里气冲下三寸,阴廉气二动脉中,急脉阴旁二五分,
季肋下缘章门穴,乳下二肋寻期门。
十三、督脉(DU)歌诀
DU督脉二八良,起长强止龈交上,脑病为主次分段,急救热病及肛肠。
1长强2腰俞3腰阳关4命门5悬枢6脊中7中枢8筋缩9至阳10灵台11神道12身柱13陶道14大椎15哑门16风府17脑户18强间19后顶20百会21前顶22囟会23上星24神庭25素髎26水沟27兑端28龈交
尾骨之端是长强,骶管裂孔取腰俞,十六阳关平髋量,命门十四三悬枢,
十一椎下脊中藏,十椎中枢九筋缩,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台五神道穴,
三椎之下身柱藏,陶道一椎之下取,大椎就在一椎上,哑门入发五分处,
风府一寸宛中当,粗隆上缘寻脑户,强间户上寸半量,后顶直上又寸五,
百会前五后七量,会前寸五前顶取,囟会星后一寸长,小儿禁刺当牢记,
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五分入发际,素髎鼻尖准头乡,水沟鼻唇沟上取,
兑端唇上尖端藏,龈交上唇系带底,经行背头居中行。
十四、任脉(RN)歌诀
RN任脉二四呈,起于会阴承浆停,强壮为主次分段,泌尿生殖作用宏。
1会阴2曲骨3中极4关元5石门6气海7阴交8神阙9水分10下脘11建里12中脘13上脘14巨阙15鸠尾16中庭17膻中18玉堂19紫宫20华盖21璇玑22天突 23廉泉24承浆
会阴两阴中间取,曲骨耻骨联合从,中极关元石门穴,每穴相距一寸匀,
气海脐下一寸半,脐下一寸阴交明,肚脐中央名神阙,脐上诸穴一寸匀,
水分下脘与建里,中脘上脘巨阙行,鸠尾歧骨下一寸,中庭胸剑联合中,
膻中正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重,再上一肋璇玑穴,胸骨上缘天突通,
廉泉颌下结喉上,承浆唇下宛宛中。
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
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手三阴经由脏走手,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足三阳经由头走足。
针灸 是我国传统的医疗技术,它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防身 健体 ,而且使用传统的针灸技术来治疗 疾病 还是有一些 功效作用 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比较好奇。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传统针灸的功效作用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针灸的功效作用
1、疏通经络
中医 文化 中经络学说是重要的拼图,甚至很多的疾病都要通过调节经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经络堵塞了,便会让疾病出现在身体之上,保持经络畅通也就变得格外重要。中医针灸可以帮助人们疏通经络,对我们的 健康 还是很有作用的。
2、改善免疫力
人的免疫力十分重要,生活中免疫力就好比是 电脑 中的 防火墙 一样,可以有效的抵抗外来病毒的入侵,一旦人体的免疫力被破坏了,身体的健康 自然 就会被损害,因此在生活中保护免疫力十分重要!
3、调和气血
针灸因为是通过针法刺入人体腧穴来保养身体治疗疾病的手法,因此对于调和气血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刺激腧穴来调节体内经脉,通过刺激经脉让经脉得到扩张,气血运行自然就可以更加的平稳,气血冲和身体的健康便能够得到保证了!
4、平衡阴阳
世界万物都分阴阳,人同样如此,人体内部阴阳失衡便会导致疾病出现,因此在 养生 时平衡阴阳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通过针灸的方法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5、改善机体功能
人体功能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被损害,而针灸便是一种可以预防弥补这种不经意的手法,通过针灸可以有效的改善身体的功能,因为在针灸 穴位 时,可以很好的刺激身体,让身体的机能慢慢的增强,因此在生活中想要增强机体的能力,可以通过针灸来实施哦!
6、调节脏腑
人的五脏六腑十分神秘也十分的重要,在生活中五脏六腑出现了问题,往往便会导致重大的疾病,但是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腧穴,便可以有效的调节五脏六腑!
7、补虚泄实
身体虚自然就需要进补,而身体内部邪气过多自然就要将它排除,可以说补虚泄实是一种保护健康的重要因素,而通过针灸便可以很好的实施这一过程,让身体的健康得以保证!
针灸时的 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 怀孕 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 肿瘤 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 胃溃疡 、肠粘连、 肠梗阻 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针灸多久做一次
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的话,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即可,五到七次为一疗程,连做三个疗程以上。
针灸治病就像服药一样,是一种 治疗方法 。服药有一天一次的,有一天两次的,有一天多次的,因为药物在体内产生疗效要有一定的药物浓度,这是 决定 服药次数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看病情的轻重,轻的服药量和次数可以减少,重的相对要增加。针灸也是一样,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针灸的次数。
一般来说,病情轻的,可以一天一次,若时间不允许,也可以两天一次,三天一次;
研究表明,针灸一次,疗效维持的时间可以达到72小时,如果只是病后恢复期的调理,也可一周两次,甚至一周一次;病情重的,可能要一天针几次,有的需要24小时留针。
猜你感 兴趣 :
1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最佳时间
2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 艾灸疗法的发明介绍大全
4 咳嗽时针灸的穴位
5 治疗颈椎病的穴位在哪里
6 艾叶的功效作用禁忌好处有哪些
针灸起源于中国,它具有悠久的 历史 沉淀。从我国的三皇五帝时期,针灸就已经出现了,根据传说,针灸是被伏羲所发明的。随着代代相传,针灸在《黄帝内经》中得以逐渐完善。在做针灸的时候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有一些人由于自身条件等原因并不适合做针灸,下面就来一起讲一讲吧。
一、对于老年人来说施针的动作不宜过大
老年人在针灸的时候最好要采取卧位,并且针灸的手法一定要轻,施针时,选取施针的部位不能太多。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大多比较弱,所以他们对疼痛的忍耐力相比于年轻人更差。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老年人在针灸的时候出现晕针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停止治疗。
二、保持心情轻松
有很多人对针灸有一种恐惧的心理。这可能是由于对针头的尖锐以及对疼痛的恐惧所导致的。在做针灸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情,让身体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如果神经过于紧张,可能会导致身体用力从而毫针难以进入体内,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毫针断在人体之中。此外,在做针灸前尽量穿宽松的衣服,并且将需要针灸的部位暴露在外。
三、孕妇做针灸时,针灸的部位需要注意
孕妇如果需要做针灸,那么三阴交以及合谷等部位千万不能针灸,此外,孕妇的腰骶部以及腹部等位置也千万不能针灸,如果针灸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孕妇的子宫出现收缩,一旦孕妇的子宫出现收缩,那么就可能导致孕妇出现流产或者早产。
四、小儿囟门不能针灸
小儿的囟门以及头部位置较为脆弱,因此不能进行针灸治疗。此外,小儿的风府以及哑门等穴位也尽量不要进行针灸。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做针灸的时候尽量不要留针。
五、肝脏系统有疾病的人不能针灸
有肝脏疾病以及血液系统有疾病的人不能进行针灸,如果这类人针灸的话,由于他们自身凝血功能的异常,所以有可能会导致血流不止的情况出生。此外皮肤有溃烂的人也不能进行针灸。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关于针灸的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之后尽量不要吹凉风,并且在针灸后的一天内不能碰凉水,如果针灸后贪凉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湿寒邪气侵入人体,从而造成其他的疾病。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科普排位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